2011-3-31 1
第八章 明清道教与民间宗教
2011-3-31 2
明清两代是道教由兴盛走向衰微的转折期 。
在这一时期, 道教衰落的态势较为明显, 道教
教义, 经卷, 科仪等基本沿袭旧习, 鲜有创新 。
但上层道教的衰落并未使道教销声匿迹, 而是
转向民间, 在下层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 道
教的某些思想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为众多新兴民
间宗教所吸收, 融合, 成为各民间教派的思想
来源 。
2011-3-31 3
一、正统道教衰落与
民间宗教流衍
2011-3-31 4
历经了宋元时期的兴盛, 道教发展
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渐衰落 。 封建统治者
出于维护中央集权制的需要, 在思想意
识形态方面加强控制, 对包括道教在内
的宗教组织采取更为严历的抑制政策 。
2011-3-31 5
(一)正统道教的衰落
2011-3-31 6
1、统治者的政策
明朝开国后, 对道教采取了利用与约束并
济的策略:一方面, 实施怀柔政策, 对道教表
示尊崇, 且加以安抚和利用;另一方面, 实施
种种措施, 对道教加以限制 。 明代, 除世宗沉
迷道术, 尊崇道教外, 大部分统治者对道教基
本采取疏远的态度 。
2011-3-31 7
清初的几位统治者出于笼络汉人之
目的, 对道教尚沿袭明代旧制, 但道教
之衰落更甚于前朝 。 尤其是清中叶, 乾
隆帝宣布, 黄教为国教, 道教为汉人的
宗教, 后, 统治阶级对道教采取更为严
厉的抑制政策 。
2011-3-31 8
2、全真道的衰落
全真道是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道派,
它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 。 自明代开始,
全真道比起从前相对衰落了 。 此时, 统
一的道派也分裂成诸多小支派, 不能形
成统一力量, 失去了正统地位, 尽管清
初一度, 中兴, 但也无力挽回颓局 。
2011-3-31 9
全真道是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道派,
它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 。 自明代开始,
全真道比起从前相对衰落了 。 此时, 统
一的道派也分裂成诸多小支派, 不能形
成统一力量, 失去了正统地位, 尽管清
初一度, 中兴, 但也无力挽回颓局 。
2011-3-31 10
3、道教衰落的原因
正统道教势力衰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除
了统治阶级的防范与制约之外, 还可以从其他
方面予以考查:第一, 道教上层人物因循守旧,
导致教义理论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 无甚大变
化 。 第二, 道教内部宗派林立, 难以真正协调,
这削弱了道教的整体力量 。 第三, 西方启蒙思
潮和宗教组织在中国之流播, 这对道教的存在
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
2011-3-31 11
道教在上层统治阶级失去青睐的同
时, 其活动遂转向民间, 其教义理论更
趋通俗化和大众化 。 道教底层的一部分
或某些道派的一部分在不同程度上民间
宗教化了 。
2011-3-31 12
1、民间宗教
所谓民间宗教是相对于正统宗教 ( 佛教,
道教等 ) 而言的, 具有秘密宗旨和仪式, 以秘
密方式在民间社会进行活动和流行的各种宗教
派别和势力的统称 。 民间宗教主要活跃于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 是在中国传统宗教 ( 儒, 道,
释 ) 的理论基础上融合吸收民间文化和习俗以
及宗教意识世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具有民众
性, 神秘性, 杂糅性, 通俗性, 抗争性等特点 。
2011-3-31 13
2、民间宗教的源头
中国民间宗教源远流长, 其思想萌
芽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 血食,,
,祭鬼, 等巫觋习俗及自然崇拜, 灵魂
崇拜等民间信仰 。 明清两代是民间宗教
的高潮期 。
2011-3-31 14
3、民间宗教发展的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 明清两代共出现过
近二百种民间教派或结社组织, 几乎遍
布全国绝大部分区域 。 这些民间宗教组
织以传教的形式在下层民众中秘密传播
各种思想, 为组织发动农民起义积聚力
量, 以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
2011-3-31 15
(三)民间宗教的主要派别
2011-3-31 16
这一时期, 有较大影响的教派有:
黄天教, 红阳教, 罗教, 真空教, 一柱
香教, 黄崖教等, 下面就对这几个教门
作简要介绍 。
2011-3-31 17
1、黄天教
黄天教, 又名黄天道, 皇天道, 于明代嘉
靖年间由直隶万全人李宾创立 。 创教不久, 迅
速传至直隶, 京畿, 山西等地, 明末清初传入
江浙一带 。 该教崇奉道教内丹派, 强调性命双
修, 修炼内丹 。 同时又吸收佛教教义, 供奉佛
教神灵, 是一支以, 佛道相混, 外佛内道, 为
特征的民间宗教教派 。
2011-3-31 18
2、红阳教
红阳教全名叫, 混元红阳教,, 又叫混元
教, 弘阳法等 。 红阳教创教祖师飘高系直隶广
平府曲周县 ( 今属河北省 ) 人韩太湖 。 该教主
张三教合一, 以混元老祖和无生老母为最高崇
拜神 。 并宣称, 红阳劫尽, 白阳当兴,, 东土
众生皆为无生老母儿女, 只有入教诵经, 礼拜
飘高祖师才能脱离末劫, 回归, 天宫,, 永伴
老母 。
2011-3-31 19
3、罗教
罗教又名罗道教, 无为教, 是活跃于明清
两代的重要民间教派 。 明代正德年间, 由山东
莱州人罗梦鸿所创, 其被后世门徒奉为, 罗
祖, 。 该教主张融合三教, 倡导禅宗顿悟说,
,见性明心, 即可成佛 。, 罗教反对诵经拜神
像, 主张清静无为, 一心修道, 吃斋行善, 不
拘在家出家皆可悟道成真 。
2011-3-31 20
4、真空教
真空教又名真空道, 空道 。 清同治
元年 ( 1862) 由江西寻邬人廖帝聘创立,
是一个以戒除鸦片烟瘾和治病疗伤为活
动内容的教门 。 该教以, 复本还原, 归
一归空, 为教旨, 以静坐禅悟, 戒除烟
瘾为传教手段, 吸引信徒 。
2011-3-31 21
5、一炷香教
一炷香教, 由山东商河县董四海创
立 。 是清代活跃于华北, 东北地区的民
间教派 。 因要求教徒每日面跪一炷香,
默祷天地练功修行而得名 。 该教教义以
道教丹道思想为核心辅以儒家纲常伦理
纲常思想 。
2011-3-31 22
6、黄崖教
黄崖教是由学术团体 ——太谷学派演变而
成的民间宗教教派 。 教首张积中, 早年曾师从
周太谷, 后于山东黄崖山定居讲学招收门徒,
创立黄崖教 。 该教主张三教圆融, 推崇阳明心
学, 注重礼仪祭祖祀 。 以, 心息相依, 转识成
智, 为修持方法 。
2011-3-31 23
二、道教对民间宗教的影响
2011-3-31 24
明清时代,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众多民间教
派几乎没有一支不受到道教理论的影响与渗透 。
道教神祗经过筛选, 改头换面后成为民间宗教
信徒顶礼膜拜的最高神格 。 此外, 民间宗教的
教义体系 ( 宝卷 ), 道场, 斋醮仪式等方面都
与道教影响紧密相关 。
2011-3-31 25
(一)三一教与道教
2011-3-31 26
三一教又名三教, 夏教, 明万历年
间福建莆田人林兆恩创立 。 这是一支由
倡导, 三教合一, 为宗旨的学术团体演
化而成的宗教组织 。 三一教与道教的密
切关系,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
2011-3-31 27
2、道本体论的影响
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林兆恩试图以
儒教为主体, 以心学理论改造道, 释二
教的宗教观, 最终构建, 即心是夏,,
,以夏为宗, 的三一教理论体系 。 何为
,夏,? 林兆恩解释说:
2011-3-31 28
夏也者, 大也, 而太极在其中矣 。 太极而
阴阳也, 阴阳统于夏, 阴阳而五行也 。 五行统
于夏 。 退藏于密, 即儒之夏;谷神不死, 即道
之夏;如是降伏, 即释之夏 。 光明藏者, 夏也 。
活泼泼地者, 夏也 。 玄关窍者, 夏也 。 呼吸根
者, 夏也 。 乐处者, 夏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者,
夏也 。 —贯者, 夏也;而得一归一者, 亦夏也 。
执中者, 夏也;而守中空者, 亦夏也 。 (, 三
教正宗统论, 卷三, 原教 · 说夏上, )
2011-3-31 29
林兆恩所描绘, 夏, 的形态特征:
以言乎期居, 吾身之广居;以言乎其位,
吾身之正位;以言乎其道, 吾身之大道 。 恍恍
惚惚, 杳杳冥冥, 涅磐妙心, 普现一切, 塞乎
天地之内;超乎天地之外, 先乎天地之始, 后
乎天地之终 。 (, 三教正宗统论, 卷三, 原
教 · 说夏上, )
2011-3-31 30
2、修炼方法的影响
该教理论体系重要部分 ——九序功
法, 是以道教内丹理论为核心, 融合儒,
释两教修身养性法则而成 。 该法由九个
逐渐深化, 层层递进的修炼程序和意境
组成:
2011-3-31 31
第一序:艮背, 以念止念以求心
第二序:周元, 效乾法刊坤立极
第三序:通关, 支窍光达以炼形
第四序:安土敦仁, 以结阴丹
第五序:采取天地, 以收药物
第六序:凝神气穴, 以媾阳丹
第七序:脱离生死, 以身天地
第八序:超出天地, 以身太虚
第九序:虚空粉碎,以证极则
(, 林子全集, 元集四册, 九序
功, )
2011-3-31 32
这一过程也正是道教内丹理论所描
述的三个阶段:炼精化气 ( 九序功第
一 ——三序 ), 炼气化神 ( 第四 ——六
序 ), 炼神还虚 ( 第七一九序 ) 。
2011-3-31 33
(二)八卦教与道教
2011-3-31 34
八卦教是清康熙年间由山东单县人刘佐臣
创立, 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教派之一 。
八卦教又名五荤道, 收元教, 清水教, 天理教
等多个教名, 体系庞大, 教义复杂 。 该教通过
宣扬修炼其内丹功法可长生成仙, 吸引信徒,
在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等地的下层民众中
广泛传播 。
2011-3-31 35
1、道教其教名的影响
明清时期, 八卦之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并
为民间宗教所利用, 成为吸引信徒的手段 。 被
民间宗教多个教派奉为经典, 九莲经, 云:
真精掌领坎卦, 真神掌领坤卦, 真魂掌领
震卦, 真魄掌领兑卦, 真阳掌领乾卦, 真阴掌
领坤卦, 真明掌领民卦, 真行掌领巽卦 。 ( 转
引自马西沙, 韩秉方著, 中国民间宗教史, 第
943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
2011-3-31 36
2、教义内容与道教的联系
该信仰更主要是中国民众传统家族观念与
道教, 返本复原,,, 复归于无极, 观念相结
合的产物 。 迷失本性的芸芸众生离开, 真空家
乡, 流落于尘世, 饱受劫灾, 只有迷途知返,
弃绝诱惑,, 返本还原, 回归于, 真空家乡,,
重返无生老母身边, 才能得到最终解脱 。
2011-3-31 37
3、神祗形象中的道教因素
“无生老母, 是明清民间宗教普遍信仰的
救世女神, 这一神祗形象的塑造也与道教影响
密不可分 。 众所周知, 道家道教崇尚阴柔, 以
雌为尊 。 无生老母最高神格地位的确立正是这
一思想的反映 。 在夫权观念极浓重的中国封建
社会, 最高女性神的出现, 除了由于充满母性
温柔慈爱情怀的女神对于灾难深重的下层民众
具有极大吸引力外, 不能否认道家道教, 阴柔,
为贵思想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2011-3-31 38
4、宗教戒律的影响
八卦教将道释两教的清规戒律与儒家的纲
常伦理融为一炉, 作为教规, 约束门徒:
仁者不杀谓之良, 良善慈悲为仁常 。
义者不盗谓之温, 温柔正道为义常 。
礼者不淫谓之恭, 恭敬不偏为礼常 。
智者不毁谓之俭, 俭者从宽为智常 。
信者不欺谓之让,让心不为伪信常。
2011-3-31 39
5,,五圣传道, 中的道教内容
,五圣传道, 又名, 五女传道,, 全文不
足五千字, 但以其深远影响成为教内门徒世代
相传, 奉若神明的, 圣经, 。 该书内容包含道
教内丹修炼哲理 。 如云: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 道
不远人, 人自远矣 。 盖大道现在目前, 何须外
求, 只知率性而已矣 。
2011-3-31 40
又云:
修行如同去纺棉, 莫把工夫当等闲 。
未纺先寻清净处, 莫把六门紧闭关 。
纺车放在方寸地, 巍巍不动把脚盘 。
2011-3-31 41
(三 )刘门教与道教
2011-3-31 42
刘门教又称刘门或刘沅道, 是一支
由学术团体演化而成的民间宗教 。 创始
人刘沅, 四川双流人 。 刘门教尊崇陆王
心学, 倡导清静虚元, 将, 心性之学,
与, 丹道之法, 融为一炉, 创刘门静坐
功法 。
2011-3-31 43
1,,儒道互融, 的丹道理论
教主刘沅首先从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的
,太极图, 入手分析该图与道教, 无极图, 之
间的渊源, 进而驳斥宋明理学家虽以儒家正统
自居, 但实际谬误颇多, 并暗示儒学正统中也
涵含着浓厚道教色彩, 从而为其, 儒道互融,
的丹道理论做好铺陈 。
2011-3-31 44
2、功法中的道教因素
刘门教中道教色彩更突出表现在传道功法
方面 。 如刘沅说:
道家言虚无清净, 即静养之时神凝气聚,
一念不生, 得受中之本然耳 。 此寂然不动之神
即天命之性 。, 易, 所谓乾元一气 。 养气者聚
神气于中本, 一念不生, 万缘屏绝, 是为止至
善 。 果然到定静安境界, 神气凝结,有诸色了,
2011-3-31 45
是为立命, 道家谓之了命 。 再加涵养之功, 日
用伦常毫发不苟, 久久充实矣 。 以一元之神运
一元一气, 道流云:, 取将坎位中心实, 点化
离宫腹内阴, 。 名取坎填离 。 坎离变成乾坤,
复还先天乾坤本然 。 神, 火也;气, 药也, 以
神养气, 喻为以火炼药性藏于乾窍, 称为乾鼎,
命藏于坤窍, 称为坤炉 。 (, 槐轩全书 · 子问,
卷二 )
2011-3-31 46
3、科仪中的道教成份
刘门教与道教一样, 都十分注重道
场仪式, 善做斋醮法会 。 该教每年都要
举行声势宏大的道场法会 。, 法言会纂,
是该教斋醮经卷的汇编, 共计十册百卷,
内容包罗万象, 仪式严密繁杂, 在民间
宗教世界中实不多见 。
2011-3-31 47
4、神祗中的道教偶象
刘门教供奉的神灵偶像涉及范围很
广, 其中包括孔子, 释迦, 玉皇大帝等,
不下几十种 。 刘门教尤其奉尊太上老君,
文昌帝君这两位道教神祗, 因此每当例
行设醮供二神时, 都由教主亲自上香奠
拜, 这也成为五大法会的重要内容 。
2011-3-31 48
(四 )宝卷与道教
2011-3-31 49
宝卷是明清时期民间诸宗教论述教
义理论, 规戒仪式的经卷的概称 。 宝卷
以散文, 韵文语言相结合, 并以音乐相
伴奏, 很具有戏剧感染力, 故而在民间
广为流传 。 成为民间宗教传播教派思想
的有效手段 。
2011-3-31 50
1、宝卷的形成
宝卷的雏形是流行于唐, 五代时期俗讲中
的变文 。 到宋元时期逐渐形成通俗文学体裁形
式 ——宝卷 。 元末白莲教首次将宝卷作为宣传
教义宗旨的载体 。 明清时期民间宗教蓬勃发展,
不少创教领袖采用了宝卷形式撰写经文 。 民间
宗教广泛采用宝卷, 使宝卷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成为民间宗教教义体系的代名词 。
2011-3-31 51
2、宝卷的内容
宝卷思想渊源复杂, 兼杂道, 释,
儒等正统宗教思想, 又受民间传统文化
习谷的影响, 因此很难分清宝卷中哪些
思想属于道教, 哪些受佛教影响 。 相当
一部分宝卷吸取和融合了道教和属于道
教性质的东西 。
2011-3-31 52
3、宝卷中的道教色彩
事实上, 宝卷包含的道教色彩是十分浓厚
的 。 有些宝卷则全盘引用道教典籍, 或者从道
教经卷中摘取适当的词句, 再穿插以该教, 真
言, 用语 。 当然, 我们指出道教对宝卷的影响
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并未否认佛教, 儒教等
与宝卷的密切联系 。 可以说, 宝卷是明清尤其
清代三教融合的一个缩影 。
2011-3-31 53
三、对民间宗教的认识和评价
2011-3-31 54
中国民间宗教虽然与儒释道等正统宗教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却相对独立并有着鲜明
个性 。 它们往往以封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出现,
并且在下层民众中传播反卦建意识, 组织与积
聚反封建力量, 发动农民起义方面都显示了巨
大威力 。 因此, 如何正确认识, 客观评价民间
宗教日益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
2011-3-31 55
1、如何认识民间宗教
首先, 民间宗教是对正统宗教的一种补充
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虽有严格区分, 但也
并非天壤之别 。 从宗教意义上看, 民间宗教与
正统宗教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故而二者在教
理, 教义, 组织仪式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 尽管民间宗教时常被斥为, 异端,, 但它
们也受宗教普遍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制约, 具有
宗教的一般属性和特征 。
2011-3-31 56
其次, 民间宗教对正统宗教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民间宗教大胆摒弃正宗宗教教义中不
利于广大下层民众的某些理论, 在传教方式上
作了灵活的改造, 以说唱艺术等喜闻乐见的形
式使信徒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
民间宗教摒弃正统宗教单调枯燥的坐禅, 诵经
等日常功课, 简化仪式, 废除禁忌 。 为每日劳
碌奔波的广大民众开了一条成仙悟道的方便之
门 。
2011-3-31 57
最后, 民间宗教的落后性
中国民间宗教大多以世袭制继承教主职位 。
在教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 教主独掌教权,
大搞个人崇拜, 神化教主权威, 愚昧信徒 。 有
些教派鼓吹皇权神授, 忠孝节义等陈腐保守思
想 。 大多数民间宗教教派不同程度地存在特权
阶层以种种宗教手段骗人敛财的现象 。
2011-3-31 58
2、民间宗教发展的两种可能
民间宗教派别林立, 既有对苦难现实的抗
争性的一面, 又有对腐朽封建意识的保守性一
面;既有传播反封建意识, 破除尊卑贵贱等级
制度的一面, 又有落后愚昧腐朽的一面 。 民间
宗教运动向着封建化, 正统化的轨道发展和向
农民革命运动方向转化的两种可能 。
2011-3-31 59
3、如何评价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宣扬的, 末世劫变,,
,彼岸平等, 等观念成为组织和发动农
民起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 民间宗教思想
往往与神学迷信相混杂;宗教武器的落
后性, 也是造成农民起义大多以失败而
告终的原因之一 。
2011-3-31 60
【 复习与练习 】
1,试说明明中叶以来道教衰落与民间宗
教兴起的原因 。
2,道教在思想上对民间宗教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认识和评价历史上的民间宗教?
2011-3-31 61
【 参考读物 】
1,马西沙, 韩秉方著, 中国民间宗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
2,汤一介主编, 中国宗教:过去与现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
3,詹石窗:, 论三一教的道教色彩,,, 世
界宗教研究, 1989年第 3期 。
4,马西沙,<宝卷与道教的炼养思想 >,,世
界宗教研究,, 1994年 3月 。
第八章 明清道教与民间宗教
2011-3-31 2
明清两代是道教由兴盛走向衰微的转折期 。
在这一时期, 道教衰落的态势较为明显, 道教
教义, 经卷, 科仪等基本沿袭旧习, 鲜有创新 。
但上层道教的衰落并未使道教销声匿迹, 而是
转向民间, 在下层民众中得到传播和发展 。 道
教的某些思想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为众多新兴民
间宗教所吸收, 融合, 成为各民间教派的思想
来源 。
2011-3-31 3
一、正统道教衰落与
民间宗教流衍
2011-3-31 4
历经了宋元时期的兴盛, 道教发展
到封建社会后期日渐衰落 。 封建统治者
出于维护中央集权制的需要, 在思想意
识形态方面加强控制, 对包括道教在内
的宗教组织采取更为严历的抑制政策 。
2011-3-31 5
(一)正统道教的衰落
2011-3-31 6
1、统治者的政策
明朝开国后, 对道教采取了利用与约束并
济的策略:一方面, 实施怀柔政策, 对道教表
示尊崇, 且加以安抚和利用;另一方面, 实施
种种措施, 对道教加以限制 。 明代, 除世宗沉
迷道术, 尊崇道教外, 大部分统治者对道教基
本采取疏远的态度 。
2011-3-31 7
清初的几位统治者出于笼络汉人之
目的, 对道教尚沿袭明代旧制, 但道教
之衰落更甚于前朝 。 尤其是清中叶, 乾
隆帝宣布, 黄教为国教, 道教为汉人的
宗教, 后, 统治阶级对道教采取更为严
厉的抑制政策 。
2011-3-31 8
2、全真道的衰落
全真道是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道派,
它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 。 自明代开始,
全真道比起从前相对衰落了 。 此时, 统
一的道派也分裂成诸多小支派, 不能形
成统一力量, 失去了正统地位, 尽管清
初一度, 中兴, 但也无力挽回颓局 。
2011-3-31 9
全真道是明清时期北方最大的道派,
它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 。 自明代开始,
全真道比起从前相对衰落了 。 此时, 统
一的道派也分裂成诸多小支派, 不能形
成统一力量, 失去了正统地位, 尽管清
初一度, 中兴, 但也无力挽回颓局 。
2011-3-31 10
3、道教衰落的原因
正统道教势力衰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除
了统治阶级的防范与制约之外, 还可以从其他
方面予以考查:第一, 道教上层人物因循守旧,
导致教义理论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 无甚大变
化 。 第二, 道教内部宗派林立, 难以真正协调,
这削弱了道教的整体力量 。 第三, 西方启蒙思
潮和宗教组织在中国之流播, 这对道教的存在
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
2011-3-31 11
道教在上层统治阶级失去青睐的同
时, 其活动遂转向民间, 其教义理论更
趋通俗化和大众化 。 道教底层的一部分
或某些道派的一部分在不同程度上民间
宗教化了 。
2011-3-31 12
1、民间宗教
所谓民间宗教是相对于正统宗教 ( 佛教,
道教等 ) 而言的, 具有秘密宗旨和仪式, 以秘
密方式在民间社会进行活动和流行的各种宗教
派别和势力的统称 。 民间宗教主要活跃于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 是在中国传统宗教 ( 儒, 道,
释 ) 的理论基础上融合吸收民间文化和习俗以
及宗教意识世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具有民众
性, 神秘性, 杂糅性, 通俗性, 抗争性等特点 。
2011-3-31 13
2、民间宗教的源头
中国民间宗教源远流长, 其思想萌
芽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 血食,,
,祭鬼, 等巫觋习俗及自然崇拜, 灵魂
崇拜等民间信仰 。 明清两代是民间宗教
的高潮期 。
2011-3-31 14
3、民间宗教发展的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 明清两代共出现过
近二百种民间教派或结社组织, 几乎遍
布全国绝大部分区域 。 这些民间宗教组
织以传教的形式在下层民众中秘密传播
各种思想, 为组织发动农民起义积聚力
量, 以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
2011-3-31 15
(三)民间宗教的主要派别
2011-3-31 16
这一时期, 有较大影响的教派有:
黄天教, 红阳教, 罗教, 真空教, 一柱
香教, 黄崖教等, 下面就对这几个教门
作简要介绍 。
2011-3-31 17
1、黄天教
黄天教, 又名黄天道, 皇天道, 于明代嘉
靖年间由直隶万全人李宾创立 。 创教不久, 迅
速传至直隶, 京畿, 山西等地, 明末清初传入
江浙一带 。 该教崇奉道教内丹派, 强调性命双
修, 修炼内丹 。 同时又吸收佛教教义, 供奉佛
教神灵, 是一支以, 佛道相混, 外佛内道, 为
特征的民间宗教教派 。
2011-3-31 18
2、红阳教
红阳教全名叫, 混元红阳教,, 又叫混元
教, 弘阳法等 。 红阳教创教祖师飘高系直隶广
平府曲周县 ( 今属河北省 ) 人韩太湖 。 该教主
张三教合一, 以混元老祖和无生老母为最高崇
拜神 。 并宣称, 红阳劫尽, 白阳当兴,, 东土
众生皆为无生老母儿女, 只有入教诵经, 礼拜
飘高祖师才能脱离末劫, 回归, 天宫,, 永伴
老母 。
2011-3-31 19
3、罗教
罗教又名罗道教, 无为教, 是活跃于明清
两代的重要民间教派 。 明代正德年间, 由山东
莱州人罗梦鸿所创, 其被后世门徒奉为, 罗
祖, 。 该教主张融合三教, 倡导禅宗顿悟说,
,见性明心, 即可成佛 。, 罗教反对诵经拜神
像, 主张清静无为, 一心修道, 吃斋行善, 不
拘在家出家皆可悟道成真 。
2011-3-31 20
4、真空教
真空教又名真空道, 空道 。 清同治
元年 ( 1862) 由江西寻邬人廖帝聘创立,
是一个以戒除鸦片烟瘾和治病疗伤为活
动内容的教门 。 该教以, 复本还原, 归
一归空, 为教旨, 以静坐禅悟, 戒除烟
瘾为传教手段, 吸引信徒 。
2011-3-31 21
5、一炷香教
一炷香教, 由山东商河县董四海创
立 。 是清代活跃于华北, 东北地区的民
间教派 。 因要求教徒每日面跪一炷香,
默祷天地练功修行而得名 。 该教教义以
道教丹道思想为核心辅以儒家纲常伦理
纲常思想 。
2011-3-31 22
6、黄崖教
黄崖教是由学术团体 ——太谷学派演变而
成的民间宗教教派 。 教首张积中, 早年曾师从
周太谷, 后于山东黄崖山定居讲学招收门徒,
创立黄崖教 。 该教主张三教圆融, 推崇阳明心
学, 注重礼仪祭祖祀 。 以, 心息相依, 转识成
智, 为修持方法 。
2011-3-31 23
二、道教对民间宗教的影响
2011-3-31 24
明清时代,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众多民间教
派几乎没有一支不受到道教理论的影响与渗透 。
道教神祗经过筛选, 改头换面后成为民间宗教
信徒顶礼膜拜的最高神格 。 此外, 民间宗教的
教义体系 ( 宝卷 ), 道场, 斋醮仪式等方面都
与道教影响紧密相关 。
2011-3-31 25
(一)三一教与道教
2011-3-31 26
三一教又名三教, 夏教, 明万历年
间福建莆田人林兆恩创立 。 这是一支由
倡导, 三教合一, 为宗旨的学术团体演
化而成的宗教组织 。 三一教与道教的密
切关系,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 。
2011-3-31 27
2、道本体论的影响
深受阳明心学影响的林兆恩试图以
儒教为主体, 以心学理论改造道, 释二
教的宗教观, 最终构建, 即心是夏,,
,以夏为宗, 的三一教理论体系 。 何为
,夏,? 林兆恩解释说:
2011-3-31 28
夏也者, 大也, 而太极在其中矣 。 太极而
阴阳也, 阴阳统于夏, 阴阳而五行也 。 五行统
于夏 。 退藏于密, 即儒之夏;谷神不死, 即道
之夏;如是降伏, 即释之夏 。 光明藏者, 夏也 。
活泼泼地者, 夏也 。 玄关窍者, 夏也 。 呼吸根
者, 夏也 。 乐处者, 夏也 。 喜怒哀乐之未发者,
夏也 。 —贯者, 夏也;而得一归一者, 亦夏也 。
执中者, 夏也;而守中空者, 亦夏也 。 (, 三
教正宗统论, 卷三, 原教 · 说夏上, )
2011-3-31 29
林兆恩所描绘, 夏, 的形态特征:
以言乎期居, 吾身之广居;以言乎其位,
吾身之正位;以言乎其道, 吾身之大道 。 恍恍
惚惚, 杳杳冥冥, 涅磐妙心, 普现一切, 塞乎
天地之内;超乎天地之外, 先乎天地之始, 后
乎天地之终 。 (, 三教正宗统论, 卷三, 原
教 · 说夏上, )
2011-3-31 30
2、修炼方法的影响
该教理论体系重要部分 ——九序功
法, 是以道教内丹理论为核心, 融合儒,
释两教修身养性法则而成 。 该法由九个
逐渐深化, 层层递进的修炼程序和意境
组成:
2011-3-31 31
第一序:艮背, 以念止念以求心
第二序:周元, 效乾法刊坤立极
第三序:通关, 支窍光达以炼形
第四序:安土敦仁, 以结阴丹
第五序:采取天地, 以收药物
第六序:凝神气穴, 以媾阳丹
第七序:脱离生死, 以身天地
第八序:超出天地, 以身太虚
第九序:虚空粉碎,以证极则
(, 林子全集, 元集四册, 九序
功, )
2011-3-31 32
这一过程也正是道教内丹理论所描
述的三个阶段:炼精化气 ( 九序功第
一 ——三序 ), 炼气化神 ( 第四 ——六
序 ), 炼神还虚 ( 第七一九序 ) 。
2011-3-31 33
(二)八卦教与道教
2011-3-31 34
八卦教是清康熙年间由山东单县人刘佐臣
创立, 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民间宗教教派之一 。
八卦教又名五荤道, 收元教, 清水教, 天理教
等多个教名, 体系庞大, 教义复杂 。 该教通过
宣扬修炼其内丹功法可长生成仙, 吸引信徒,
在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等地的下层民众中
广泛传播 。
2011-3-31 35
1、道教其教名的影响
明清时期, 八卦之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并
为民间宗教所利用, 成为吸引信徒的手段 。 被
民间宗教多个教派奉为经典, 九莲经, 云:
真精掌领坎卦, 真神掌领坤卦, 真魂掌领
震卦, 真魄掌领兑卦, 真阳掌领乾卦, 真阴掌
领坤卦, 真明掌领民卦, 真行掌领巽卦 。 ( 转
引自马西沙, 韩秉方著, 中国民间宗教史, 第
943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
2011-3-31 36
2、教义内容与道教的联系
该信仰更主要是中国民众传统家族观念与
道教, 返本复原,,, 复归于无极, 观念相结
合的产物 。 迷失本性的芸芸众生离开, 真空家
乡, 流落于尘世, 饱受劫灾, 只有迷途知返,
弃绝诱惑,, 返本还原, 回归于, 真空家乡,,
重返无生老母身边, 才能得到最终解脱 。
2011-3-31 37
3、神祗形象中的道教因素
“无生老母, 是明清民间宗教普遍信仰的
救世女神, 这一神祗形象的塑造也与道教影响
密不可分 。 众所周知, 道家道教崇尚阴柔, 以
雌为尊 。 无生老母最高神格地位的确立正是这
一思想的反映 。 在夫权观念极浓重的中国封建
社会, 最高女性神的出现, 除了由于充满母性
温柔慈爱情怀的女神对于灾难深重的下层民众
具有极大吸引力外, 不能否认道家道教, 阴柔,
为贵思想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2011-3-31 38
4、宗教戒律的影响
八卦教将道释两教的清规戒律与儒家的纲
常伦理融为一炉, 作为教规, 约束门徒:
仁者不杀谓之良, 良善慈悲为仁常 。
义者不盗谓之温, 温柔正道为义常 。
礼者不淫谓之恭, 恭敬不偏为礼常 。
智者不毁谓之俭, 俭者从宽为智常 。
信者不欺谓之让,让心不为伪信常。
2011-3-31 39
5,,五圣传道, 中的道教内容
,五圣传道, 又名, 五女传道,, 全文不
足五千字, 但以其深远影响成为教内门徒世代
相传, 奉若神明的, 圣经, 。 该书内容包含道
教内丹修炼哲理 。 如云: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 道
不远人, 人自远矣 。 盖大道现在目前, 何须外
求, 只知率性而已矣 。
2011-3-31 40
又云:
修行如同去纺棉, 莫把工夫当等闲 。
未纺先寻清净处, 莫把六门紧闭关 。
纺车放在方寸地, 巍巍不动把脚盘 。
2011-3-31 41
(三 )刘门教与道教
2011-3-31 42
刘门教又称刘门或刘沅道, 是一支
由学术团体演化而成的民间宗教 。 创始
人刘沅, 四川双流人 。 刘门教尊崇陆王
心学, 倡导清静虚元, 将, 心性之学,
与, 丹道之法, 融为一炉, 创刘门静坐
功法 。
2011-3-31 43
1,,儒道互融, 的丹道理论
教主刘沅首先从宋明理学鼻祖周敦颐的
,太极图, 入手分析该图与道教, 无极图, 之
间的渊源, 进而驳斥宋明理学家虽以儒家正统
自居, 但实际谬误颇多, 并暗示儒学正统中也
涵含着浓厚道教色彩, 从而为其, 儒道互融,
的丹道理论做好铺陈 。
2011-3-31 44
2、功法中的道教因素
刘门教中道教色彩更突出表现在传道功法
方面 。 如刘沅说:
道家言虚无清净, 即静养之时神凝气聚,
一念不生, 得受中之本然耳 。 此寂然不动之神
即天命之性 。, 易, 所谓乾元一气 。 养气者聚
神气于中本, 一念不生, 万缘屏绝, 是为止至
善 。 果然到定静安境界, 神气凝结,有诸色了,
2011-3-31 45
是为立命, 道家谓之了命 。 再加涵养之功, 日
用伦常毫发不苟, 久久充实矣 。 以一元之神运
一元一气, 道流云:, 取将坎位中心实, 点化
离宫腹内阴, 。 名取坎填离 。 坎离变成乾坤,
复还先天乾坤本然 。 神, 火也;气, 药也, 以
神养气, 喻为以火炼药性藏于乾窍, 称为乾鼎,
命藏于坤窍, 称为坤炉 。 (, 槐轩全书 · 子问,
卷二 )
2011-3-31 46
3、科仪中的道教成份
刘门教与道教一样, 都十分注重道
场仪式, 善做斋醮法会 。 该教每年都要
举行声势宏大的道场法会 。, 法言会纂,
是该教斋醮经卷的汇编, 共计十册百卷,
内容包罗万象, 仪式严密繁杂, 在民间
宗教世界中实不多见 。
2011-3-31 47
4、神祗中的道教偶象
刘门教供奉的神灵偶像涉及范围很
广, 其中包括孔子, 释迦, 玉皇大帝等,
不下几十种 。 刘门教尤其奉尊太上老君,
文昌帝君这两位道教神祗, 因此每当例
行设醮供二神时, 都由教主亲自上香奠
拜, 这也成为五大法会的重要内容 。
2011-3-31 48
(四 )宝卷与道教
2011-3-31 49
宝卷是明清时期民间诸宗教论述教
义理论, 规戒仪式的经卷的概称 。 宝卷
以散文, 韵文语言相结合, 并以音乐相
伴奏, 很具有戏剧感染力, 故而在民间
广为流传 。 成为民间宗教传播教派思想
的有效手段 。
2011-3-31 50
1、宝卷的形成
宝卷的雏形是流行于唐, 五代时期俗讲中
的变文 。 到宋元时期逐渐形成通俗文学体裁形
式 ——宝卷 。 元末白莲教首次将宝卷作为宣传
教义宗旨的载体 。 明清时期民间宗教蓬勃发展,
不少创教领袖采用了宝卷形式撰写经文 。 民间
宗教广泛采用宝卷, 使宝卷在相当一段时期内
成为民间宗教教义体系的代名词 。
2011-3-31 51
2、宝卷的内容
宝卷思想渊源复杂, 兼杂道, 释,
儒等正统宗教思想, 又受民间传统文化
习谷的影响, 因此很难分清宝卷中哪些
思想属于道教, 哪些受佛教影响 。 相当
一部分宝卷吸取和融合了道教和属于道
教性质的东西 。
2011-3-31 52
3、宝卷中的道教色彩
事实上, 宝卷包含的道教色彩是十分浓厚
的 。 有些宝卷则全盘引用道教典籍, 或者从道
教经卷中摘取适当的词句, 再穿插以该教, 真
言, 用语 。 当然, 我们指出道教对宝卷的影响
仅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并未否认佛教, 儒教等
与宝卷的密切联系 。 可以说, 宝卷是明清尤其
清代三教融合的一个缩影 。
2011-3-31 53
三、对民间宗教的认识和评价
2011-3-31 54
中国民间宗教虽然与儒释道等正统宗教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却相对独立并有着鲜明
个性 。 它们往往以封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出现,
并且在下层民众中传播反卦建意识, 组织与积
聚反封建力量, 发动农民起义方面都显示了巨
大威力 。 因此, 如何正确认识, 客观评价民间
宗教日益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
2011-3-31 55
1、如何认识民间宗教
首先, 民间宗教是对正统宗教的一种补充
民间宗教与正统宗教虽有严格区分, 但也
并非天壤之别 。 从宗教意义上看, 民间宗教与
正统宗教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故而二者在教
理, 教义, 组织仪式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 尽管民间宗教时常被斥为, 异端,, 但它
们也受宗教普遍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制约, 具有
宗教的一般属性和特征 。
2011-3-31 56
其次, 民间宗教对正统宗教的冲击和挑战
中国民间宗教大胆摒弃正宗宗教教义中不
利于广大下层民众的某些理论, 在传教方式上
作了灵活的改造, 以说唱艺术等喜闻乐见的形
式使信徒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
民间宗教摒弃正统宗教单调枯燥的坐禅, 诵经
等日常功课, 简化仪式, 废除禁忌 。 为每日劳
碌奔波的广大民众开了一条成仙悟道的方便之
门 。
2011-3-31 57
最后, 民间宗教的落后性
中国民间宗教大多以世袭制继承教主职位 。
在教内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 教主独掌教权,
大搞个人崇拜, 神化教主权威, 愚昧信徒 。 有
些教派鼓吹皇权神授, 忠孝节义等陈腐保守思
想 。 大多数民间宗教教派不同程度地存在特权
阶层以种种宗教手段骗人敛财的现象 。
2011-3-31 58
2、民间宗教发展的两种可能
民间宗教派别林立, 既有对苦难现实的抗
争性的一面, 又有对腐朽封建意识的保守性一
面;既有传播反封建意识, 破除尊卑贵贱等级
制度的一面, 又有落后愚昧腐朽的一面 。 民间
宗教运动向着封建化, 正统化的轨道发展和向
农民革命运动方向转化的两种可能 。
2011-3-31 59
3、如何评价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宣扬的, 末世劫变,,
,彼岸平等, 等观念成为组织和发动农
民起义的有力思想武器 。 民间宗教思想
往往与神学迷信相混杂;宗教武器的落
后性, 也是造成农民起义大多以失败而
告终的原因之一 。
2011-3-31 60
【 复习与练习 】
1,试说明明中叶以来道教衰落与民间宗
教兴起的原因 。
2,道教在思想上对民间宗教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如何认识和评价历史上的民间宗教?
2011-3-31 61
【 参考读物 】
1,马西沙, 韩秉方著, 中国民间宗教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
2,汤一介主编, 中国宗教:过去与现在,,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
3,詹石窗:, 论三一教的道教色彩,,, 世
界宗教研究, 1989年第 3期 。
4,马西沙,<宝卷与道教的炼养思想 >,,世
界宗教研究,, 1994年 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