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31 1
第七章 刘禹锡、柳宗元的
天人哲学与历史观
2011-3-31 2
刘禹锡与柳宗元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
哲学家 。 他们的论著所涉及的领域是相当广泛
的 。 在哲学上, 柳宗元与刘禹锡主要是围绕天
人关系展开的 。 天人关系论, 在中国哲学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之地位 。 早在先秦时期, 诸子百
家已经相当注意这个问题的思索 。 刘禹锡, 柳
宗元, 主要继承荀子一派的思想, 并且有所发
展 。 刘, 柳二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 所
以本章将二人的生平与思想放在一起考察 。
2011-3-31 3
一、刘禹锡、柳宗元的天人哲学
2011-3-31 4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彭城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进
士及第,又登博学宏
辞科。
2011-3-31 5
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河东人。
进士及第、应举宏辞
科。
2011-3-31 6
1、问题的起因
刘禹锡、柳宗元二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探讨,
引发于韩愈的一番议论。柳宗元撰, 天说,,
对韩氏的观点有所展示。他的基本看法是:
子诚有激而为是邪 ! 则信辩且美矣 。 吾能
终其说 。 彼上而玄者, 世谓之天, 下而黄者,
2011-3-31 7
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 世谓之元气;寒而
暑者, 世谓之阴阳 。 是虽大, 无异果 蓏, 痈痔,
草木也 。 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 是物也, 其能
有报乎? 繁而息之者, 其能有怒乎? 天地, 大
果 蓏 也;元气, 大痈痔也;阴阳, 大草木也,
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 功者自功, 祸者自祸,
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且怨, 欲望其哀且仁者,
愈大谬矣 。 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 生而死
尔, 乌置存亡得丧于果 蓏, 痛痔, 草木耶?
(, 天说, )
2011-3-31 8
2、天人不相预
若深入一步发掘,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
持“天人不相预”的观点。不过,刘禹锡对上
述韩愈与柳宗元的观点均不甚满意,他评论说: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 。 拘于昭昭者则曰:
,天与人实影响, 祸必以罪降, 福必以善来,
穷厄而呼必可闻, 隐痛而祈必可答, 如有物的
2011-3-31 9
然以宰者 。, 故阴骘之说胜焉 。 泥于冥冥者则
曰:, 天与人实则异, 霆震于畜木, 未尝在罪;
春滋乎堇荼, 未尝择善 。 跖, 跻焉而遂, 孔,
颜焉而厄, 是茫乎无有宰者 。, 故自然之说胜
焉 。 余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
之言, 文信美矣, 盖有激而云, 非所以尽天人
之际 。 故余作, 天论, 以极其辩云 。 (, 天论
上, )
2011-3-31 10
3、天人交相胜
刘禹锡认为“天人交相胜”,同时又认为
在自然领域与人文、社会领域,各自遵循不同
的规律。他说: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
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
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
天与人交相胜耳。
2011-3-31 11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 其用在强弱;人
之道在法制, 其用在是非 。 阳而阜生, 阴而肃
杀;水火伤物, 木坚金利;壮而武健, 老而耗
眊 ;气雄相君, 力雄相长, 天之能也 。 阳而艺
树, 阴而 揫 敛;防害用濡, 禁焚用光;斩材 窾
坚, 液矿硎 铓 ;义制强讦, 礼分长幼;右贤尚
功, 建极闲邪, 人之能也 。 ( 同上 )
2011-3-31 12
3、“天人交相胜”的三种状态
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之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
状态,第一种是“法大行”。他说:
人能胜乎天者, 法也 。 法大行, 则是为公
是, 非为公非, 天下之人蹈道必赏, 违之必罚 。
当其赏, 虽三旌之贵, 万钟之禄, 处之咸曰宜 。
何也? 为善而然也 。 当其罚, 虽族属之夷, 刀
锯之惨, 处之咸曰宜 。 何也? 为恶而然也 。
( 同上 )
2011-3-31 13
第二种是“法小弛”。刘禹锡指出:
法小驰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
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
或过而 僇 辱,时以不辜参焉。(同上)
2011-3-31 14
第三是“法大弛”,刘禹锡指出:
法大驰,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
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
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实,尽丧矣。
(同上)
2011-3-31 15
4、天人关系问题的实践意义
天人分际表示不同的实践方式和情境。刘
禹锡举例说:
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
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
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
2011-3-31 16
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
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
天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
苟道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
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同上)
2011-3-31 17
5、“数”与“势”
刘禹锡又提到“数”与“势”两个概念,以
进一步证成他的天人之说:
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
乎其间焉,数存,然后执形乎其间焉。一以沉,
一以济,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
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
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
执有疾徐,故有不晓尔。(, 天论, 中)
2011-3-31 18
刘禹锡对“数”的普遍性有自己的看法:
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
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邪?古所谓无
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
邪?有形则有数,亦有势。(, 天论, 下)
2011-3-31 19
6、“天人交相胜”与“天人不相
预”
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
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
有预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
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
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
非天预乎人尔!(, 天论, 下)
2011-3-31 20
柳宗元却发现了某些不同之处。他说:
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
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
出焉,究之矣。凡子之辞,枝叶甚美,而根不
直取以遂焉。又子之喻乎旅者,皆人也,而一
曰天胜焉,一曰人胜焉。何哉?苍苍之先者,
力胜也;邑郛之先者,智胜也。虞、芮,力穷
也;匡、宋,智穷也,是非存亡,皆未见其可
以喻乎天者,若子之说,要以乱为天理,理为
人理邪?谬矣。(, 答刘禹锡天论书, )
2011-3-31 21
7,柳宗元的宇宙观
柳宗元当然不光是提问题, 他也力
图通过理论建构来阐述自己的自然观 。
他曾撰有, 天对,, 以应对屈原, 天问,
的形式, 阐述心目中的宇宙起源和演化
进程:
2011-3-31 22
问曰: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
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对曰: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
曷可言焉! 曶 黑晰眇,往来屯屯,厐 庞昧革化,
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2011-3-31 23
柳宗元的回答是:
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而
功。(, 天对, )
柳宗元这种思想在, 非国语 ·三川震, 中有
进一步的申述:
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 澒 洞 轇轕 乎
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
2011-3-31 24
三、柳宗元的历史观
2011-3-31 25
在历史观方面,柳宗元所著, 封建
论,,, 非国语, 比较具有代表性。
2011-3-31 26
1、反对天人感应的传统政治观
柳宗元在, 贞符, 序中指出:
非也。何独仲舒尔,司马相如、刘向、扬
雄、班彪、彪子固,皆沿袭嗤嗤,推古瑞物以
配受命,其言类淫巫瞽史,诳乱后代,不足以
圣人立极之本,显至德扬大功,甚失厥趣。
2011-3-31 27
柳宗元并不是要回到孟子的性善论立场,
而是想要剖析历史的运作法则。他在观察了历
史以后认为:
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
仁。惟人之仁,匪祥于无。匪祥于天。兹惟贞
符哉!未有丧仁而久者也,未有恃祥而寿者也。
(, 贞符, )
2011-3-31 28
2、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在人类社会原始状态的认识方面,柳宗元
颇似荀卿,但也有所差别:
孰称古初朴蒙空洞而无争?厥流以讹,越
乃奋夺斗怒振动,专肆为淫威?曰:是不知道。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雪霜风雨雷
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挽草木,取皮
2011-3-31 29
革;饥渴牝牡之欲驱其内,于是乃噬禽兽,咀
果谷,合偶而居。交焉而争,暌焉而斗,力大
者搏,齿利者咬,爪刚者决,群乱者轧,兵良
者杀,披披藉藉,草野涂舟。然后强有力者出
而治之,往往为曹于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
什伍之法立。德绍者嗣、道怠者夺。谁说初民
社会就朴蒙无争呢?但也不是纯任争斗,专肆
淫威。(, 封建论, )
2011-3-31 30
柳宗元对封建制度产生的过程在, 封建论,
中有详细论述: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
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
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
草木榛榛,鹿豕 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
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
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
2011-3-31 31
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果。由是君长刑
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
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
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又就而听
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
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
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
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
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
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2011-3-31 32
3、历史规律
柳宗元纵观社会的发展,通过追溯与比较
之后认为,秦朝拥有天下,以中央集权的郡县
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的进步。柳宗元说:
丞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
谪戍之徒,环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
叛人而无叛吏,人迎怨于下,吏畏于上。
2011-3-31 33
柳宗元继续历史的陈述,他的思路一直奔
到了唐朝: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
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
可革也。
2011-3-31 34
封建制为何不如郡县制,因为该制,“非
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
也。”而郡县制,则是“公之大者也”。封建
制将臣属、牲畜、土地看作私产。相较而言,
郡县制的好处是,“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
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
之理乱,未可知也。”
2011-3-31 35
三、对刘禹锡、柳宗元
思想的概括与评价
2011-3-31 36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和柳宗元“天人不
相预”的观点,都否认了“天人感应”和“道
德定命论”等偏于神秘主义的看法。他们在这
方面的基本观点与其切身经历关系密切。尽然
他们的地位和遭遇充满波折,但他们意志坚定,
品格正直,事业合乎当时的社会道义。切身处
境使他们确信,历史事件的发生与个人遭遇是
人事的作用,而非上天意志的体现,更无所谓
上苍神明之监察、审司。此二人在历史观上都
强调制度架构的作用,这可以说是其天人哲学
的延续与深化。
2011-3-31 37
【 复习与练习 】
1、试述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和柳宗元
“天
人不相预”观点的异同。
2、柳宗元, 封建论, 的主要内容。
2011-3-31 38
【 参考读物 】
1,,刘禹锡集,,载于, 四部丛刊, 。
2,,柳河东集,,载于, 四部丛刊, 。另可参
阅罗振玉影印南宋世 綵 堂刻本及吴文治校点
,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七章 刘禹锡、柳宗元的
天人哲学与历史观
2011-3-31 2
刘禹锡与柳宗元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
哲学家 。 他们的论著所涉及的领域是相当广泛
的 。 在哲学上, 柳宗元与刘禹锡主要是围绕天
人关系展开的 。 天人关系论, 在中国哲学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之地位 。 早在先秦时期, 诸子百
家已经相当注意这个问题的思索 。 刘禹锡, 柳
宗元, 主要继承荀子一派的思想, 并且有所发
展 。 刘, 柳二人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 所
以本章将二人的生平与思想放在一起考察 。
2011-3-31 3
一、刘禹锡、柳宗元的天人哲学
2011-3-31 4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彭城人,
贞元九年,刘禹锡进
士及第,又登博学宏
辞科。
2011-3-31 5
柳宗元( 773- 819)
字子厚,河东人。
进士及第、应举宏辞
科。
2011-3-31 6
1、问题的起因
刘禹锡、柳宗元二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探讨,
引发于韩愈的一番议论。柳宗元撰, 天说,,
对韩氏的观点有所展示。他的基本看法是:
子诚有激而为是邪 ! 则信辩且美矣 。 吾能
终其说 。 彼上而玄者, 世谓之天, 下而黄者,
2011-3-31 7
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 世谓之元气;寒而
暑者, 世谓之阴阳 。 是虽大, 无异果 蓏, 痈痔,
草木也 。 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 是物也, 其能
有报乎? 繁而息之者, 其能有怒乎? 天地, 大
果 蓏 也;元气, 大痈痔也;阴阳, 大草木也,
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 功者自功, 祸者自祸,
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且怨, 欲望其哀且仁者,
愈大谬矣 。 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 生而死
尔, 乌置存亡得丧于果 蓏, 痛痔, 草木耶?
(, 天说, )
2011-3-31 8
2、天人不相预
若深入一步发掘,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
持“天人不相预”的观点。不过,刘禹锡对上
述韩愈与柳宗元的观点均不甚满意,他评论说: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 。 拘于昭昭者则曰:
,天与人实影响, 祸必以罪降, 福必以善来,
穷厄而呼必可闻, 隐痛而祈必可答, 如有物的
2011-3-31 9
然以宰者 。, 故阴骘之说胜焉 。 泥于冥冥者则
曰:, 天与人实则异, 霆震于畜木, 未尝在罪;
春滋乎堇荼, 未尝择善 。 跖, 跻焉而遂, 孔,
颜焉而厄, 是茫乎无有宰者 。, 故自然之说胜
焉 。 余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以折韩退之
之言, 文信美矣, 盖有激而云, 非所以尽天人
之际 。 故余作, 天论, 以极其辩云 。 (, 天论
上, )
2011-3-31 10
3、天人交相胜
刘禹锡认为“天人交相胜”,同时又认为
在自然领域与人文、社会领域,各自遵循不同
的规律。他说: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
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
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
天与人交相胜耳。
2011-3-31 11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 其用在强弱;人
之道在法制, 其用在是非 。 阳而阜生, 阴而肃
杀;水火伤物, 木坚金利;壮而武健, 老而耗
眊 ;气雄相君, 力雄相长, 天之能也 。 阳而艺
树, 阴而 揫 敛;防害用濡, 禁焚用光;斩材 窾
坚, 液矿硎 铓 ;义制强讦, 礼分长幼;右贤尚
功, 建极闲邪, 人之能也 。 ( 同上 )
2011-3-31 12
3、“天人交相胜”的三种状态
刘禹锡认为天与人之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
状态,第一种是“法大行”。他说:
人能胜乎天者, 法也 。 法大行, 则是为公
是, 非为公非, 天下之人蹈道必赏, 违之必罚 。
当其赏, 虽三旌之贵, 万钟之禄, 处之咸曰宜 。
何也? 为善而然也 。 当其罚, 虽族属之夷, 刀
锯之惨, 处之咸曰宜 。 何也? 为恶而然也 。
( 同上 )
2011-3-31 13
第二种是“法小弛”。刘禹锡指出:
法小驰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
不必尽恶。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
或过而 僇 辱,时以不辜参焉。(同上)
2011-3-31 14
第三是“法大弛”,刘禹锡指出:
法大驰,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
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
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实,尽丧矣。
(同上)
2011-3-31 15
4、天人关系问题的实践意义
天人分际表示不同的实践方式和情境。刘
禹锡举例说:
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求休乎
茂木,饮乎水泉,必强有力者先焉;否则,虽
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
2011-3-31 16
求荫于华榱,饱于饩牢,必圣且贤者先
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竞也。斯非人胜
天乎?苟道乎虞、芮。虽莽苍犹郛邑然;
苟道乎匡宋,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日
之途,天与人交相胜矣。(同上)
2011-3-31 17
5、“数”与“势”
刘禹锡又提到“数”与“势”两个概念,以
进一步证成他的天人之说:
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
乎其间焉,数存,然后执形乎其间焉。一以沉,
一以济,适当其数,乘其势耳。彼势之附乎物而
生,犹影响也。本乎徐者其势缓,故人得以晓也;
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彼江海之覆,
执有疾徐,故有不晓尔。(, 天论, 中)
2011-3-31 18
刘禹锡对“数”的普遍性有自己的看法:
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
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邪?古所谓无
形,盖无常形耳,必因物而后见耳。乌能逃乎数
邪?有形则有数,亦有势。(, 天论, 下)
2011-3-31 19
6、“天人交相胜”与“天人不相
预”
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
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
有预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
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
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
非天预乎人尔!(, 天论, 下)
2011-3-31 20
柳宗元却发现了某些不同之处。他说:
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
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
出焉,究之矣。凡子之辞,枝叶甚美,而根不
直取以遂焉。又子之喻乎旅者,皆人也,而一
曰天胜焉,一曰人胜焉。何哉?苍苍之先者,
力胜也;邑郛之先者,智胜也。虞、芮,力穷
也;匡、宋,智穷也,是非存亡,皆未见其可
以喻乎天者,若子之说,要以乱为天理,理为
人理邪?谬矣。(, 答刘禹锡天论书, )
2011-3-31 21
7,柳宗元的宇宙观
柳宗元当然不光是提问题, 他也力
图通过理论建构来阐述自己的自然观 。
他曾撰有, 天对,, 以应对屈原, 天问,
的形式, 阐述心目中的宇宙起源和演化
进程:
2011-3-31 22
问曰: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
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对曰: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
曷可言焉! 曶 黑晰眇,往来屯屯,厐 庞昧革化,
惟元气存,而何为焉!
2011-3-31 23
柳宗元的回答是:
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而
功。(, 天对, )
柳宗元这种思想在, 非国语 ·三川震, 中有
进一步的申述:
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以 澒 洞 轇轕 乎
其中,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
2011-3-31 24
三、柳宗元的历史观
2011-3-31 25
在历史观方面,柳宗元所著, 封建
论,,, 非国语, 比较具有代表性。
2011-3-31 26
1、反对天人感应的传统政治观
柳宗元在, 贞符, 序中指出:
非也。何独仲舒尔,司马相如、刘向、扬
雄、班彪、彪子固,皆沿袭嗤嗤,推古瑞物以
配受命,其言类淫巫瞽史,诳乱后代,不足以
圣人立极之本,显至德扬大功,甚失厥趣。
2011-3-31 27
柳宗元并不是要回到孟子的性善论立场,
而是想要剖析历史的运作法则。他在观察了历
史以后认为:
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
仁。惟人之仁,匪祥于无。匪祥于天。兹惟贞
符哉!未有丧仁而久者也,未有恃祥而寿者也。
(, 贞符, )
2011-3-31 28
2、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在人类社会原始状态的认识方面,柳宗元
颇似荀卿,但也有所差别:
孰称古初朴蒙空洞而无争?厥流以讹,越
乃奋夺斗怒振动,专肆为淫威?曰:是不知道。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雪霜风雨雷
雹暴其外,于是乃知架巢空穴,挽草木,取皮
2011-3-31 29
革;饥渴牝牡之欲驱其内,于是乃噬禽兽,咀
果谷,合偶而居。交焉而争,暌焉而斗,力大
者搏,齿利者咬,爪刚者决,群乱者轧,兵良
者杀,披披藉藉,草野涂舟。然后强有力者出
而治之,往往为曹于险阻,用号令起,而君臣
什伍之法立。德绍者嗣、道怠者夺。谁说初民
社会就朴蒙无争呢?但也不是纯任争斗,专肆
淫威。(, 封建论, )
2011-3-31 30
柳宗元对封建制度产生的过程在, 封建论,
中有详细论述: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
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
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
草木榛榛,鹿豕 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
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
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
2011-3-31 31
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
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果。由是君长刑
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
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
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又就而听
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
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
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
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
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
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2011-3-31 32
3、历史规律
柳宗元纵观社会的发展,通过追溯与比较
之后认为,秦朝拥有天下,以中央集权的郡县
制代替封建制,是历史的进步。柳宗元说:
丞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
谪戍之徒,环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
叛人而无叛吏,人迎怨于下,吏畏于上。
2011-3-31 33
柳宗元继续历史的陈述,他的思路一直奔
到了唐朝: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
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
可革也。
2011-3-31 34
封建制为何不如郡县制,因为该制,“非
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
也。”而郡县制,则是“公之大者也”。封建
制将臣属、牲畜、土地看作私产。相较而言,
郡县制的好处是,“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
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
之理乱,未可知也。”
2011-3-31 35
三、对刘禹锡、柳宗元
思想的概括与评价
2011-3-31 36
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和柳宗元“天人不
相预”的观点,都否认了“天人感应”和“道
德定命论”等偏于神秘主义的看法。他们在这
方面的基本观点与其切身经历关系密切。尽然
他们的地位和遭遇充满波折,但他们意志坚定,
品格正直,事业合乎当时的社会道义。切身处
境使他们确信,历史事件的发生与个人遭遇是
人事的作用,而非上天意志的体现,更无所谓
上苍神明之监察、审司。此二人在历史观上都
强调制度架构的作用,这可以说是其天人哲学
的延续与深化。
2011-3-31 37
【 复习与练习 】
1、试述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和柳宗元
“天
人不相预”观点的异同。
2、柳宗元, 封建论, 的主要内容。
2011-3-31 38
【 参考读物 】
1,,刘禹锡集,,载于, 四部丛刊, 。
2,,柳河东集,,载于, 四部丛刊, 。另可参
阅罗振玉影印南宋世 綵 堂刻本及吴文治校点
,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