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31 1
第六章 韩愈、李翱心性
哲学与反佛思想
2011-3-31 2
韩愈、李翱是中唐时代提出儒家道统问题
的重要人物。他们奉儒家为, 正统, 力斥, 异
端, 。中唐之际,随着社会时世的变化,儒家
的, 道统论, 为一时的思想潮流。在韩、李的
时代,儒家重新崛起是农业型社会在当时的条
件下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然。韩愈较为注重剖
析社会时弊和探究人生哲理,而李翱则从, 中
庸, 等先儒的形上之学典籍里面汲取思想资源
以回应佛学的挑战,为宋明儒者的理路启迪其
端。韩、李二人在哲学上的共同特点是,围绕
人性之辩展现他们对儒学的理解与阐释。
2011-3-31 3
一、韩愈生平及其心性道德说
2011-3-31 4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昌黎(治所在
今辽宁义县)人,时人
尊称为, 韩昌黎, 。其
著作保存于, 韩昌黎集,
中,其中, 原道,,
,原性,,, 原人,,
,谏迎佛骨表, 是其主
要哲学论文。
2011-3-31 5
1、韩愈心性哲学的理论基础
韩愈的心性哲学与历史上对天人关系的认
识有一定的关联。他说:
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命于
其两间者谓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
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于其两间,夷狄
禽兽皆人也。(, 原人, )
2011-3-31 6
2、认识人的作用
与以往那种倾力歌颂人类的伟大创造不同,
韩愈从相反相成的角度来认识人的作用。他以
类比的方式说:
夫果 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
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
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
2011-3-31 7
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
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
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
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
甚 ??,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 冲冲,
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甚于
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
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
息之者,天地之仇也。(, 天说, )
2011-3-31 8
3、性三品说
除了对人类在自然中进行定位外,韩愈也
直接地探讨了性情问题。他说: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
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
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
2011-3-31 9
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
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
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
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
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
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
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
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
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
视其品。(, 原性, )
2011-3-31 10
4、衡量人性得失的标准
儒家的道德,仁义是关键,也是上述衡量
人性得失的标准。韩愈认为: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道与德,
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 原道, )
2011-3-31 11
5、先王之教的核心
上述仁义道德,作为先王之教的核心,在
韩愈看来,又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其文, 诗,,, 书,,, 易,,, 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
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
2011-3-31 12
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道
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
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
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
所处而不当。(, 原道, )
2011-3-31 13
二、李翱的复性说
2011-3-31 14
李翱
字习之,凉武昭王之
后。史称李翱性情
“刚急”,议论无所
回避,执政虽重视其
才学,因不满意其
“激讦”的作风,故
久而不予升迁。
2011-3-31 15
1、性善情恶
李翱著, 复性书,,详言性情关系。他说: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 性也;人之所以惑其
性者, 情也 。 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七
者, 皆情之所为也 。 情既昏, 性斯匿矣 。 非性
之过也, 七者循环而交来, 故性不能充也 。 水
之浑也, 其流不清;火之烟也, 其光不明;非
水火清明之过 。 沙不浑, 流斯清矣;烟不郁,
光斯明矣;情不作, 性斯充矣 (, 复性书, 上 )
2011-3-31 16
2、性情相须
不过,李翱也不是将“性”与“情”绝对
对立起来,他在某些地方又讲“性情相须”:
性与情不相无也 。 虽然, 无性则情无所生
矣 。 是情由性而生, 情不自情, 因性而情;性
不自性, 由情以明 。 性者, 天之命也, 圣人得
之而不惑者也 。 情者, 性之动也, 百姓溺之而
不能知其本者也 。 (, 复性书, 上 )
2011-3-31 17
4、李翱, 复性说, 的意义
李翱从“物”与“人”关系角度展开对其
“复性说”的论述。他说:
天地之间, 万物生焉, 人之于万物, 一物
也 。 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 岂非道德之性乎
哉? 受一气而成其形, 一为物而一为人, 得之
甚难世 。 生乎也, 又非深长之年也, 以非深长
之年, 行甚难得之身, 而不专专于大道, 肆其
心之所为, 则其所以自异于禽兽虫鱼者, 亡几
矣 。 (, 复性书, 下 )
2011-3-31 18
李翱认为人的情感源于妄思妄虑,要去除
“妄情”就应取消妄思妄虑。他说:
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
思。正思者,无虑无思也。心寂不动,邪思自
息。惟性明照,邪何所生?(, 复性书, 中)
2011-3-31 19
三,,道统说, 与韩、李
辟佛言论之得失
2011-3-31 20
韩愈、李翱生活之年代,佛教有了
相当规模之发展,寺庙经济与中央财政
经济矛盾进一步激发。为了维护政权之
稳固,韩愈以儒家之道统理论为武器来
进行斗争。
2011-3-31 21
(一)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2011-3-31 22
“道统”之名尽管后起,但其史料来源却
甚古。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常言及尧舜传授
的脉络。, 论语 ·尧曰, 称: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
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2011-3-31 23
战国时期,孟子以传统阴阳五行理论来整
饰尧舜授受源流,他说:“由尧舜至于汤,五
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 尽心
下, )。根据此等资讯,孟子提出了一个在文
化史上引人注目的命题,叫做“五百年必有王
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 ·公孙丑, )
孟子的这种观念是韩愈建构“道统”说的基础。
2011-3-31 24
2、韩愈的“道统”说
韩愈站在儒家立场上叙说“道统”。他指
出,道统传授经历了许多阶段:
尧以是传舜, 舜以是传禹, 禹以是传汤,
汤以是传之文, 武, 周公, 文, 武, 周公传之
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 。
(, 原道, )
2011-3-31 25
3、宣扬传统伦理秩序
出于维护儒家思想的立场,韩愈极力宣扬
传统伦理秩序,以此来对抗佛教与道教的势力。
他在, 与孟尚书书, 中说:
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
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
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
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
虽灭死万万无恨。
2011-3-31 26
(二)韩愈反佛之得失
2011-3-31 27
在批判所谓“异端”的时候,韩愈
尤其把锋芒对准佛教。可以说,韩愈对
佛教的斗争态度相当坚决。
2011-3-31 28
1、谏迎佛骨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
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
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
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
2011-3-31 29
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孔子曰:“敬
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
尚令巫祝先以桃符,拔除不祥,然后进吊,今
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符
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
之。(, 旧唐书 ·韩愈传, )
2011-3-31 30
2、佛教消耗民财
故其徒也,不蚕而衣裳具,弗耨而饮食充,
安居不作,役物以养己者,至于几千百万人。
推是而冻馁者几何人可知矣。于是筑楼殿宫阁
以事之,饰土木铜铁以形之,髡良人男女以居
之,虽璇室象廊,倾宫鹿台,章华阿房弗加也。
是岂不出乎百姓之财力欤?(, 去佛斋, )
2011-3-31 31
3、佞佛而国祚不永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 。 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
其后乱亡相继, 运祚不长, 宋, 齐, 梁, 陈,
元魏已下, 事佛渐谨, 年代尤促 。 唯梁武帝在
位四十八年, 前后三度舍身施佛, 宗庙之祭,
不用牲牢, 昼日一食, 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
景所逼, 饿死台城, 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 乃
更得祸 。 由此观之, 佛不足信, 亦可知矣 。
(, 谏迎佛骨, )
2011-3-31 32
4、韩愈反佛得失论
基于释老之害过于杨墨的看法,韩愈认为
必须彻底铲除佛教,具体办法就是“人其人,
火其书,庐其居”。(, 原道, )也就是把佛
教僧侣信徒通通还俗,烧掉他们的经书,没收
其寺庙。这种极端的主张,可以说是为后来的
“会昌法难”做了观念上的准备。片面夸大佛
教与儒教宗法文化的冲突,没有看到三教融合
的思想倾向,这是韩愈辟佛论,较为短视的地
方。
2011-3-31 33
(三)李翱反佛的理性思考
2011-3-31 34
与韩愈相比,李翱在对待佛教问题上显得
比较理性。他没有那种试图彻底铲除佛教教团
的过激言论,但其基本立场无疑与佛教是不同
的。李翱在承认人有先天的“善性”前提下,
试图恢复儒家原有的人格理想典型来对抗佛教
的人性典型。从这个角度看,李翱是以正面的
理论建设试图达到攻守兼备的目的,故而其作
用比之韩愈要大。
2011-3-31 35
【 复习与练习 】
1.韩愈“性三品”说的主要内容。
2.请谈谈李翱, 复性书, 中的性情之辨。
3.韩愈、李翱一系排佛言论的着眼点是
什么?
2011-3-31 36
【 参考读物 】
1.韩愈:, 韩昌黎集, 四十卷,,外集, 十卷,
,遗文, 一卷,载于, 四部丛刊, 。
2.李翱:, 李文公集,,载于, 四部丛刊, 。
3,张跃:, 唐代后期儒学, 第四章, 关于三教
关系的辩论, 及第五章, 对于性情问题的辩论,
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版。
第六章 韩愈、李翱心性
哲学与反佛思想
2011-3-31 2
韩愈、李翱是中唐时代提出儒家道统问题
的重要人物。他们奉儒家为, 正统, 力斥, 异
端, 。中唐之际,随着社会时世的变化,儒家
的, 道统论, 为一时的思想潮流。在韩、李的
时代,儒家重新崛起是农业型社会在当时的条
件下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然。韩愈较为注重剖
析社会时弊和探究人生哲理,而李翱则从, 中
庸, 等先儒的形上之学典籍里面汲取思想资源
以回应佛学的挑战,为宋明儒者的理路启迪其
端。韩、李二人在哲学上的共同特点是,围绕
人性之辩展现他们对儒学的理解与阐释。
2011-3-31 3
一、韩愈生平及其心性道德说
2011-3-31 4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昌黎(治所在
今辽宁义县)人,时人
尊称为, 韩昌黎, 。其
著作保存于, 韩昌黎集,
中,其中, 原道,,
,原性,,, 原人,,
,谏迎佛骨表, 是其主
要哲学论文。
2011-3-31 5
1、韩愈心性哲学的理论基础
韩愈的心性哲学与历史上对天人关系的认
识有一定的关联。他说:
形而上者谓之天,形而下者谓之地,命于
其两间者谓之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
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于其两间,夷狄
禽兽皆人也。(, 原人, )
2011-3-31 6
2、认识人的作用
与以往那种倾力歌颂人类的伟大创造不同,
韩愈从相反相成的角度来认识人的作用。他以
类比的方式说:
夫果 蓏,饮食既坏,虫生之;人之血气败
逆壅底,为痈疡、疣赘、瘘痔,虫生之;木朽
而蝎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坏而后出耶?
2011-3-31 7
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
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
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
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
甚 ??,悴然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倖倖 冲冲,
攻残败挠而未尝息。其为祸元气阴阳也,甚于
虫之所为乎?吾意有能残斯人使日薄岁削,祸
元气阴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繁而
息之者,天地之仇也。(, 天说, )
2011-3-31 8
3、性三品说
除了对人类在自然中进行定位外,韩愈也
直接地探讨了性情问题。他说: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
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
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
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
上焉者善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
2011-3-31 9
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
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
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
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
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
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
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
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
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
视其品。(, 原性, )
2011-3-31 10
4、衡量人性得失的标准
儒家的道德,仁义是关键,也是上述衡量
人性得失的标准。韩愈认为: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乎外之谓德。道与德,
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 原道, )
2011-3-31 11
5、先王之教的核心
上述仁义道德,作为先王之教的核心,在
韩愈看来,又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
其文, 诗,,, 书,,, 易,,, 春秋,,
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
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
2011-3-31 12
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道
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
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
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
所处而不当。(, 原道, )
2011-3-31 13
二、李翱的复性说
2011-3-31 14
李翱
字习之,凉武昭王之
后。史称李翱性情
“刚急”,议论无所
回避,执政虽重视其
才学,因不满意其
“激讦”的作风,故
久而不予升迁。
2011-3-31 15
1、性善情恶
李翱著, 复性书,,详言性情关系。他说: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 性也;人之所以惑其
性者, 情也 。 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七
者, 皆情之所为也 。 情既昏, 性斯匿矣 。 非性
之过也, 七者循环而交来, 故性不能充也 。 水
之浑也, 其流不清;火之烟也, 其光不明;非
水火清明之过 。 沙不浑, 流斯清矣;烟不郁,
光斯明矣;情不作, 性斯充矣 (, 复性书, 上 )
2011-3-31 16
2、性情相须
不过,李翱也不是将“性”与“情”绝对
对立起来,他在某些地方又讲“性情相须”:
性与情不相无也 。 虽然, 无性则情无所生
矣 。 是情由性而生, 情不自情, 因性而情;性
不自性, 由情以明 。 性者, 天之命也, 圣人得
之而不惑者也 。 情者, 性之动也, 百姓溺之而
不能知其本者也 。 (, 复性书, 上 )
2011-3-31 17
4、李翱, 复性说, 的意义
李翱从“物”与“人”关系角度展开对其
“复性说”的论述。他说:
天地之间, 万物生焉, 人之于万物, 一物
也 。 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 岂非道德之性乎
哉? 受一气而成其形, 一为物而一为人, 得之
甚难世 。 生乎也, 又非深长之年也, 以非深长
之年, 行甚难得之身, 而不专专于大道, 肆其
心之所为, 则其所以自异于禽兽虫鱼者, 亡几
矣 。 (, 复性书, 下 )
2011-3-31 18
李翱认为人的情感源于妄思妄虑,要去除
“妄情”就应取消妄思妄虑。他说:
弗虑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
思。正思者,无虑无思也。心寂不动,邪思自
息。惟性明照,邪何所生?(, 复性书, 中)
2011-3-31 19
三,,道统说, 与韩、李
辟佛言论之得失
2011-3-31 20
韩愈、李翱生活之年代,佛教有了
相当规模之发展,寺庙经济与中央财政
经济矛盾进一步激发。为了维护政权之
稳固,韩愈以儒家之道统理论为武器来
进行斗争。
2011-3-31 21
(一)道统说的主要内容
2011-3-31 22
“道统”之名尽管后起,但其史料来源却
甚古。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常言及尧舜传授
的脉络。, 论语 ·尧曰, 称: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
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
2011-3-31 23
战国时期,孟子以传统阴阳五行理论来整
饰尧舜授受源流,他说:“由尧舜至于汤,五
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
“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 尽心
下, )。根据此等资讯,孟子提出了一个在文
化史上引人注目的命题,叫做“五百年必有王
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 ·公孙丑, )
孟子的这种观念是韩愈建构“道统”说的基础。
2011-3-31 24
2、韩愈的“道统”说
韩愈站在儒家立场上叙说“道统”。他指
出,道统传授经历了许多阶段:
尧以是传舜, 舜以是传禹, 禹以是传汤,
汤以是传之文, 武, 周公, 文, 武, 周公传之
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 轲之死, 不得其传焉 。
(, 原道, )
2011-3-31 25
3、宣扬传统伦理秩序
出于维护儒家思想的立场,韩愈极力宣扬
传统伦理秩序,以此来对抗佛教与道教的势力。
他在, 与孟尚书书, 中说:
释老之害过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
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
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
危莫之救以死也!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
虽灭死万万无恨。
2011-3-31 26
(二)韩愈反佛之得失
2011-3-31 27
在批判所谓“异端”的时候,韩愈
尤其把锋芒对准佛教。可以说,韩愈对
佛教的斗争态度相当坚决。
2011-3-31 28
1、谏迎佛骨
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
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
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
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
不令惑于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
2011-3-31 29
秽之余,岂宜以入宫禁!孔子曰:“敬
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国,
尚令巫祝先以桃符,拔除不祥,然后进吊,今
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符
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
之。(, 旧唐书 ·韩愈传, )
2011-3-31 30
2、佛教消耗民财
故其徒也,不蚕而衣裳具,弗耨而饮食充,
安居不作,役物以养己者,至于几千百万人。
推是而冻馁者几何人可知矣。于是筑楼殿宫阁
以事之,饰土木铜铁以形之,髡良人男女以居
之,虽璇室象廊,倾宫鹿台,章华阿房弗加也。
是岂不出乎百姓之财力欤?(, 去佛斋, )
2011-3-31 31
3、佞佛而国祚不永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 。 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
其后乱亡相继, 运祚不长, 宋, 齐, 梁, 陈,
元魏已下, 事佛渐谨, 年代尤促 。 唯梁武帝在
位四十八年, 前后三度舍身施佛, 宗庙之祭,
不用牲牢, 昼日一食, 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
景所逼, 饿死台城, 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 乃
更得祸 。 由此观之, 佛不足信, 亦可知矣 。
(, 谏迎佛骨, )
2011-3-31 32
4、韩愈反佛得失论
基于释老之害过于杨墨的看法,韩愈认为
必须彻底铲除佛教,具体办法就是“人其人,
火其书,庐其居”。(, 原道, )也就是把佛
教僧侣信徒通通还俗,烧掉他们的经书,没收
其寺庙。这种极端的主张,可以说是为后来的
“会昌法难”做了观念上的准备。片面夸大佛
教与儒教宗法文化的冲突,没有看到三教融合
的思想倾向,这是韩愈辟佛论,较为短视的地
方。
2011-3-31 33
(三)李翱反佛的理性思考
2011-3-31 34
与韩愈相比,李翱在对待佛教问题上显得
比较理性。他没有那种试图彻底铲除佛教教团
的过激言论,但其基本立场无疑与佛教是不同
的。李翱在承认人有先天的“善性”前提下,
试图恢复儒家原有的人格理想典型来对抗佛教
的人性典型。从这个角度看,李翱是以正面的
理论建设试图达到攻守兼备的目的,故而其作
用比之韩愈要大。
2011-3-31 35
【 复习与练习 】
1.韩愈“性三品”说的主要内容。
2.请谈谈李翱, 复性书, 中的性情之辨。
3.韩愈、李翱一系排佛言论的着眼点是
什么?
2011-3-31 36
【 参考读物 】
1.韩愈:, 韩昌黎集, 四十卷,,外集, 十卷,
,遗文, 一卷,载于, 四部丛刊, 。
2.李翱:, 李文公集,,载于, 四部丛刊, 。
3,张跃:, 唐代后期儒学, 第四章, 关于三教
关系的辩论, 及第五章, 对于性情问题的辩论,
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