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疸
定义:黄疸 (jua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
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
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 17.1μmol/l(1.0mg
/ d1),其中结合胆红素 3.42μmol/l,
非结合距红素 13.68μmol/l 。胆红素在
17,1— 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
称为隐性黄疸,超过 34,2μmol/l
(2,0mg/ d1)时出现黄疸。
肝
白蛋白 血红素
肝血红素蛋白 胆红素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胆汁郁积)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肾
由尿排出
由粪便排出
尿胆原
肠
白蛋白
胆红素
胆绿素
还原酶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绿素
骨髓
成熟中红细胞破坏,
肝内含有亚铁血红
素的蛋白质
(旁路胆红素,
占 15%~20%)
胆红素
|
白蛋白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红细胞破坏
占 80%~85% UDP UDPGA
胆红素形成、代谢和排出途径
黄疸的分类
? 按病因发病学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按胆红素性质
?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
结合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大量溶血 血红蛋白
刺激造血系统,
网织红细胞 >5%
血 液
总胆红素 ?其中非结合
胆红素比值 80%以上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溶血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
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
以及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
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
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
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
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表现,一般黄痘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
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
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尿呈酱油色或茶色 ),严重者
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
血外尚有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清 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由
于血中 UCB增加,故 CB形成也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
肠道也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
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
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处理比正常增多的尿胆原的
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
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
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
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代偿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
血 液
结合胆红素 ? 非结合胆红素 ?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坏死 )
坏死肝细胞对胆红素的
摄取、结合、排泄均有
障碍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
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
血症等。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及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 UCB增加。而未受损的
肝细胞仍能将 UCB转变为 CB。 CB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
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
中,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
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
循环中,致血中 CB亦增加而出现黄疸 。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食欲
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血中 CB与 UCB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
CB增加幅度多高于 UCB。 尿中 CB定性试验阳性,而尿
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此外,血液检查有不同
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梗阻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缺如或减少
结合胆红素积聚 胆道系统阻塞水平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血 液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内性: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 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
寄生虫病 (如华支睾吸虫 )
肝内胆汁淤积 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
汁淤积 (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
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
复发性黄疸等。
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
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
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由机械因素引起,而是由于胆汁分泌
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
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
临床表现 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
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
或呈白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 血清 CB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
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
增高。
常见的成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Gilbert 综合征,系由肝细胞摄取 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不足,致血中 UCB增高而出现黄疸。这类病人除黄疸外症状不多,其
他肝功能也正常。
? 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Rotor综合症,系由肝细胞对摄取 UCB和排泄 CB存在先天性障碍致血中胆
红素高而出现黄疸。
Dubin-Johnson 综合征,肝细胞对 CB及某些阴离子 (如靛青绿,X线造
影剂 )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 CB增加而发生的黄疸。肝
穿刺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肝细胞内有深棕色色素颗粒(黑肝 )。
Liver in the Dubin-Johnson syndrome,This illustration shows the black
left lobe of the liver in a patient with the Dubin-Johnson syndrome,The
surface of the liver is smooth,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实验室检查区别
项目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CB 正常 增加 明显增加
CB/TB < 15%一 20% > 30%一 40% > 50%一 60%
尿胆红素 — 十 十十
尿胆原 增加 轻度增加 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 明显增高 可增高
ALP 正常 增高 明显增高
r-GT 正常 增高 明显增亨
PT 正常 延长 延长
对 V1tK反应 无 差 好
胆固醇 正常 轻度增加或降低 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 正常 Alb降低 Glob升高 正常
黄 疸 的 诊 断和鉴别诊断
黄疸的识别
部位,在巩膜最易观察到,但皮肤、舌系带亦可。
假性黄疸,进食含有过多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南瓜、西红柿、
柑桔等)也可使皮肤黄染,但无胆红素升高。老年人球结膜下
有脂肪堆积,呈黄色,但分布不均匀。
色泽,浅黄、黄色、金黄或黄绿、绿黄或纯绿色
病史
年龄和性别,婴儿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病毒性肝炎
幼年: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儿童与青壮年:病毒性肝炎
中老年:肝硬化、结石、肿瘤
接触史,疫水、疫地接触史、输血史、长期酗酒史、肝毒性药物和化学物接
触史
过去史,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手术史、肝移植后
妊娠,妊娠期复发性胆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妊高症
家族遗传史,家族中有表现为黄疸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者
症状
发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有进行性肝细胞坏死者 低热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管炎、细菌性肝脓疡 高热
恶性淋巴瘤 间歇热
腹痛,肝区隐痛或胀痛 病毒性肝炎、肝癌
局部阵发性绞痛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上腹及腰腹痛,坐位前倾位可缓解 胰头癌
消化不良, 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肿瘤
皮肤瘙痒,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尿、粪颜色的改变: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 尿色呈酱油色,粪色加深
肝细胞性黄疸 尿色加深,粪色浅黄
胆汁淤积性黄疸 尿色如浓茶,粪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病程,病毒性肝炎 一般 2~4周自行消退
胆石症 间歇性
癌肿 进行性加深
药物性 出现较快,消退也快
体征
皮肤:皮肤黄疣 -胆汁淤积
皮肤黝黑、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 -慢性肝功能减退
肝脏:急性肝炎 -肝脏轻中度肿大,质地软而有压痛
肝硬化 -质地变硬,边缘较薄,表面可触及细颗粒
肝癌 -肝脏显著增大,硬而有压痛
急性肝坏死 -肝浊音界缩小
胆石症并发胆管炎、细菌性肝脓肿 -肿大伴明显压痛
脾脏:肝硬化伴门脉高压 -脾肿大
溶血性黄疸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肝功能代谢试验
血液学检查
B超,CT或 MRI检查
腹腔镜检查和肝穿刺活检
定义:黄疸 (jua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
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
症状和体征。
正常胆红素最高为 17.1μmol/l(1.0mg
/ d1),其中结合胆红素 3.42μmol/l,
非结合距红素 13.68μmol/l 。胆红素在
17,1— 34,2μmol/l,临床不易察觉,
称为隐性黄疸,超过 34,2μmol/l
(2,0mg/ d1)时出现黄疸。
肝
白蛋白 血红素
肝血红素蛋白 胆红素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
(胆汁郁积)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肾
由尿排出
由粪便排出
尿胆原
肠
白蛋白
胆红素
胆绿素
还原酶 血红素
珠蛋白
血红蛋白
血红素
加氧酶
胆绿素
骨髓
成熟中红细胞破坏,
肝内含有亚铁血红
素的蛋白质
(旁路胆红素,
占 15%~20%)
胆红素
|
白蛋白
网状内皮系统
衰老红细胞破坏
占 80%~85% UDP UDPGA
胆红素形成、代谢和排出途径
黄疸的分类
? 按病因发病学
? 溶血性黄疸
? 肝细胞性黄疸
? 阻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胆管阻塞
肝外胆管阻塞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按胆红素性质
? 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生成过多
摄取障碍
结合障碍
? 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肝内胆汁淤积
肝内、外胆管阻塞
某些先天性黄疸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
结合胆红素
网状内皮系统
大量溶血 血红蛋白
刺激造血系统,
网织红细胞 >5%
血 液
总胆红素 ?其中非结合
胆红素比值 80%以上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溶血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
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
红细胞增多症;②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
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
以及蚕豆病、蛇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
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
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
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
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临床表现,一般黄痘为轻度,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
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
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尿呈酱油色或茶色 ),严重者
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
血外尚有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血清 TB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由
于血中 UCB增加,故 CB形成也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
肠道也增加,致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
加深。肠内的尿胆原增加,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
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处理比正常增多的尿胆原的
能力降低,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
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尿中有血红蛋
白排出,隐血试验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尚有网织
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等代偿表现。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
血 液
结合胆红素 ? 非结合胆红素 ?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坏死 )
坏死肝细胞对胆红素的
摄取、结合、排泄均有
障碍
肝细胞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
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
血症等。
由于肝细胞的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
合及排泄功能降低,因而血中的 UCB增加。而未受损的
肝细胞仍能将 UCB转变为 CB。 CB一部分仍经毛细胆管从
胆道排泄,一部分经已损害或坏死的肝细胞反流入血
中,亦可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
及小胆管内的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受阻而返流进入血
循环中,致血中 CB亦增加而出现黄疸 。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浅黄至深黄色,疲乏、食欲
减退,严重者可有出血倾向。
实验室检查,血中 CB与 UCB均增加,黄疸型肝炎时,
CB增加幅度多高于 UCB。 尿中 CB定性试验阳性,而尿
胆原可因肝功能障碍而增高。此外,血液检查有不同
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梗阻性黄疸的发病机理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缺如或减少
结合胆红素积聚 胆道系统阻塞水平
网状内皮系统
红细胞
血红蛋白
非结合胆红素
血 液
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胆汁淤积性黄疸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肝内性: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 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
寄生虫病 (如华支睾吸虫 )
肝内胆汁淤积 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
汁淤积 (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
等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
复发性黄疸等。
肝外性: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
由于胆道阻塞,阻塞上方的压力升高,胆管扩张,最后导
致小胆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入血。此外
肝内胆汁淤积有些并非由机械因素引起,而是由于胆汁分泌
功能障碍、毛细胆管的通透性增加,胆汁浓缩而流量减少,
导致胆道内胆盐沉淀与胆栓形成。
临床表现 皮肤呈暗黄色,完全阻塞者颜色更深,甚
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
或呈白陶土色。
实验室检查 血清 CB增加,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
原及粪胆素减少或缺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
增高。
常见的成人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 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Gilbert 综合征,系由肝细胞摄取 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不足,致血中 UCB增高而出现黄疸。这类病人除黄疸外症状不多,其
他肝功能也正常。
? 结合胆红素增高型
Rotor综合症,系由肝细胞对摄取 UCB和排泄 CB存在先天性障碍致血中胆
红素高而出现黄疸。
Dubin-Johnson 综合征,肝细胞对 CB及某些阴离子 (如靛青绿,X线造
影剂 )毛细胆管排泄发生障碍,致血清 CB增加而发生的黄疸。肝
穿刺组织学检查可发现肝细胞内有深棕色色素颗粒(黑肝 )。
Liver in the Dubin-Johnson syndrome,This illustration shows the black
left lobe of the liver in a patient with the Dubin-Johnson syndrome,The
surface of the liver is smooth,
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
的实验室检查区别
项目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
CB 正常 增加 明显增加
CB/TB < 15%一 20% > 30%一 40% > 50%一 60%
尿胆红素 — 十 十十
尿胆原 增加 轻度增加 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 明显增高 可增高
ALP 正常 增高 明显增高
r-GT 正常 增高 明显增亨
PT 正常 延长 延长
对 V1tK反应 无 差 好
胆固醇 正常 轻度增加或降低 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 正常 Alb降低 Glob升高 正常
黄 疸 的 诊 断和鉴别诊断
黄疸的识别
部位,在巩膜最易观察到,但皮肤、舌系带亦可。
假性黄疸,进食含有过多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南瓜、西红柿、
柑桔等)也可使皮肤黄染,但无胆红素升高。老年人球结膜下
有脂肪堆积,呈黄色,但分布不均匀。
色泽,浅黄、黄色、金黄或黄绿、绿黄或纯绿色
病史
年龄和性别,婴儿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病毒性肝炎
幼年: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儿童与青壮年:病毒性肝炎
中老年:肝硬化、结石、肿瘤
接触史,疫水、疫地接触史、输血史、长期酗酒史、肝毒性药物和化学物接
触史
过去史,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胆道手术史、肝移植后
妊娠,妊娠期复发性胆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妊高症
家族遗传史,家族中有表现为黄疸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者
症状
发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伴有进行性肝细胞坏死者 低热
胆总管结石并发胆管炎、细菌性肝脓疡 高热
恶性淋巴瘤 间歇热
腹痛,肝区隐痛或胀痛 病毒性肝炎、肝癌
局部阵发性绞痛 胆石症、胆道蛔虫症
上腹及腰腹痛,坐位前倾位可缓解 胰头癌
消化不良, 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肿瘤
皮肤瘙痒,梗阻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尿、粪颜色的改变: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 尿色呈酱油色,粪色加深
肝细胞性黄疸 尿色加深,粪色浅黄
胆汁淤积性黄疸 尿色如浓茶,粪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病程,病毒性肝炎 一般 2~4周自行消退
胆石症 间歇性
癌肿 进行性加深
药物性 出现较快,消退也快
体征
皮肤:皮肤黄疣 -胆汁淤积
皮肤黝黑、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肝掌 -慢性肝功能减退
肝脏:急性肝炎 -肝脏轻中度肿大,质地软而有压痛
肝硬化 -质地变硬,边缘较薄,表面可触及细颗粒
肝癌 -肝脏显著增大,硬而有压痛
急性肝坏死 -肝浊音界缩小
胆石症并发胆管炎、细菌性肝脓肿 -肿大伴明显压痛
脾脏:肝硬化伴门脉高压 -脾肿大
溶血性黄疸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肝功能代谢试验
血液学检查
B超,CT或 MRI检查
腹腔镜检查和肝穿刺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