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该章总题数:66
1. (本题难度系数15)已知某反应的Δr>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
A >0 B <0 C >1 D <1
2. (本题难度系数15) 500 K时,反应 SO2(g) + O2(g) SO3(g) 的Kp = 50,在同温下,反应2SO3(g) 2SO2(g) + O2(g) 的Kp必等于( )
A 100 B 2 × 10-2 C 2500 D 4 × 10-4
3. (本题难度系数15)某温度时,化学反应A +B A2B的平衡常数K = 1 × 104,那在同温度下,反应A2B 2A +B的平衡常数为( )
A 1 × 104 B 1 × 100 C 1 × 10-4 D 1 × 10-8
4. (本题难度系数15)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B 各物质浓度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Δr=0
D 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相等
5. (本题难度系数30)在523 K时,PCl5(g) PCl3(g) + Cl2(g) = 1.85,则反应的Δr(KJ · mol-1)为( )
A 2.67 B -2.67 C 26.38 D -2670
6. (本题难度系数30) 已知在20℃, H2O(l) H2O(g) ,Δγ = 9.2KJ · mol-1 H2O(l)的饱和蒸气压为2.33 kPa,则( )
A Δr>0, H2O(g)将全部变为液态
B 20℃,H2O(l)和H2O(g)不能达到平衡
C 20℃时,p H2O = 2.33 kPa,体系的Δγ=0
D 水蒸气压为100 kPa时,平衡向形成H2O(g)的方向移动
7. (本题难度系数15)某一气相反应A=B,同一温度下=,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A 0 B 大于1 C 小于1 D 1
8. (本题难度系数30)硫酸铜有多种不同水合物,它们脱水反应的Kp分别为
CuSO4 ? 5H2O(s) CuSO4 ? 3H2O(s) + 2H2O(g) Kp 1
CuSO4 ? 3H2O(s) CuSO4 ? H2O(s) + 2H2O(g) Kp 2
CuSO4 ? H2O(s) CuSO4(s) + H2O(g) Kp 3
为了使CuSO4 ? H2O晶体保持稳定(不风化也不潮解),容器中水蒸气压pH2O应为( )
A Kp1 < p(H2O) < Kp3
B p H2O必须恰好等于Kp2
C Kp1 > p(H2O) > Kp2
D Kp2 > p(H2O) > Kp3
9. (本题难度系数30) 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SnO2(s) + 2H2(g) Sn(s) + 2H2O(g) Kc = 21.0
CO(g) + H2O(g) CO2(g) + H2(g) Kc = 0.0340
因此下列反应SnO2(s) + 2CO(g) Sn(s) + 2 CO2(g) 的Kc值为( )
A 21.0 B 0.714 C 0.0243 D 21.1
10. (本题难度系数30) 在相同温度下
2H2(g) + S2(g) 2H2S(g) Kp1
2Br2(g) + 2H2S(g) 4HBr(g) + S2 Kp2
H2(g) + Br2(g) 2 HBr(g) Kp3
则Kp2等于( )
A Kp1 × Kp3 B (Kp3)2 / Kp1
C 2 ×Kp1 × Kp2 D Kp2/ Kp1
11. (本题难度系数15) 在2NO2 (g) N2O4 (g)平衡体系中,气体平均分子量为69,则NO2 和N2O4的分子数之比为( )
A 1 : 3 B 2 : 3 C 1 : 1 D 3 : 2
12. (本题难度系数15)反应 A + B C,焓变小于零,若温度升高10摄氏度,其结果是( )
A 对反应没有影响 B 使平衡常数增大一倍
C 不改变反应速率 D 使平衡常数减小
13. (本题难度系数15)可使任何反应达到平衡时增加产率的措施是( )
A 升温 B 加压
C 增加反应物浓度 D 加催化剂
14. (本题难度系数15)下列反应达平衡时,2SO2(g) + O2(g) 2SO3(g),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惰性气体He,使总压力增加一倍,则( )
A 平衡向左移动 B 平衡向右移动
C 平衡不发生移动 D 条件不充足,不能判断
15. (本题难度系数15) 反应 N2 (g) + 3H2 (g) 2NH3 (g) Δr= -92kJ ? mol-1,从热力学观点看要使H2达到最大转化率,反应的条件应该是( )
A 低温高压 B 低温低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16. (本题难度系数15) 合成氨反应N2 (g) + 3H2 (g) 2NH3 (g)在恒温下进行时,当体系中引入氩气后,氨的产率是( )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7. (本题难度系数30) 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100 kPa的NO2发生聚合反应,2NO2 N2O4,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其最终压力为85 kPa,则NO2的聚合度为( )
A 15 % B 30 % C 45 % D 60 %
18. (本题难度系数30) 可逆反应 PCl5 (g) PCl3 (g) + Cl= (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其焓变小于零。当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条件不变,加入催化剂使平衡向右移动
B 保持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压力增加1倍,平衡向左移动
C 保持压力不变,通入氯气使体积增加1倍,平衡向左移动
D 向体系通入惰性气体,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
19. (本题难度系数15) 在一容器中,反应 2SO2 (g) + O2 (g) 2SO3(g),达到平衡,加一定量N2气体保持总压力不变,平衡将会( )
A 向正方向移动 B 向逆方向移动
C 无明显变化 D 不能判断
20. (本题难度系数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随起始浓度而变
B 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另一种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不同而异
C 平衡常数随起始浓度不同而变化
D 平衡常数不随温度变化
21. (本题难度系数15) 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Kp = 1/pH2表示的是( )
A H2 (g) + S (g) H2S (g) B H2 (g) + S (s) H2S (g)
C H2 (g) + S (s) H2S (l) D H2 (s) + S (s) H2S (s)
22. (本题难度系数15) 分几步完成的化学反应的总平衡常数是( )
A 各步平衡常数之和 B 各步平衡常数之平均值
C 各步平衡常数之差 D 各步平衡常数之积
23. (本题难度系数15) 298 K时,反应 BaCl2 ? H2O(s) BaCl2(s) + H2O(g) 达到平衡时
pH2O = 330 Pa,反应的Δr为( )
A -14.3 kJ ? mol-1 B +14.3 kJ ? mol-1
C +139 kJ ? mol-1 D -141 kJ ? mol-1
24. (本题难度系数15) 某温度下,反应 N2 (g) + 3H2 (g) 2NH3 (g) 的 Kc = 0.56,若设法使cN2 (g) = 0.1 mol ? dm-3、cH2 (g) = 0.2 mol ? dm-3、cNH3 (g) = 0.05 mol ? dm-3,按热力学角度则反应是( )
A 正向反应 B 达到平衡状态
C 逆相反应 D 方向无法判断
25. (本题难度系数30) 反应 H2 (g) +Br2 (g) 2HBr (g) 的 Kc = 1.86。若将 3 mol H2,4 molBr2和5 mol HBr 放在 10 dm3烧瓶中,则( )
A 反应将向生成更多的 HBr方向进行
B 反应向消耗 H2的方向进行
C 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D 反应将向生成更多的 Br2方向进行
26. (本题难度系数15) 当一个化学反应处于平衡时,则( )
A 平衡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浓度都相等
B 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是零
C 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
D 反应的焓变是零
27. (本题难度系数15) 当反应 2NO2 (g) N2O4(g) 达到平衡时,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变浅,说明此反应的逆反应是( )
A = 0 的反应 B > 0
C < 0的反应 D 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28. (本题难度系数30) N2 (g) + 3H2 (g) 2NH3 (g) Kc = 0.63 ,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再通入一定量的N2 (g),则Kc、Qc和Δγ的关系为( )
A Qc = Kc , = 0 B Qc > Kc ,> 0
C Qc < Kc ,< 0 D Qc < Kc ,> 0
29. (本题难度系数15) N2 (g) + 3H2 (g) 2NH3 (g),反应达到平衡后,把pNH3,pH2各提高到原来的2倍,pN2不变,则平衡将会( )
A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状态不变 D 无法确知
30. (本题难度系数30) 反应 3R (g) + Q (g) 2T (g) 的 Kc = 2.25,在平衡时T的浓度是3.00mol ? dm-3,R的浓度是2.00 mol ? dm-3,则Q的浓度是( )
A 0.500 mol ? dm-3 B 0.667 mol ? dm-3
C 1.50 mol ? dm-3 D 2.00 mol ? dm-3
31. (本题难度系数15) 下列反应均在恒压下进行,若压缩容器体积,增加其总压力,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
A CaCO3 (s) CaO (s) + CO2 (g)
B H2 (g) + Cl2 (g) 2HCl (g)
C 2NO (g) + O2 (g) 2NO2
D COCl2 (g) CO (g) + Cl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