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 概述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动脉血管疾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
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发病率,0.41%~
0.47%。
发病年龄,> 40岁 ;
发病季节,冬、春季多见;
分布,北方多于南方 ;
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
【 病因 】
一、支气管、肺疾病二、胸廓疾病三、肺血管疾病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反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和低氧血症 → 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
肺心病。
【 发病机制和病理 】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1、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
2、高碳酸血症。
一、肺动脉高压 的形成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支气管周围 炎可累及邻近肺小动脉。
2、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
3、肺泡壁的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建。
(三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 右心室向心性肥厚
→ 右心室扩大 → 右心衰竭。
诱因:
1、缺氧
2、肺部感染
3、酸碱失衡
【 临床表现 】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包括缓解期 )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包括急性加重期 )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 包括缓解期 )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
体检:心音遥远,P2 亢进。
剑突下可触及心尖搏动,剑突下心音强于心尖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包括急性加重期 )
(一 ) 呼吸衰竭,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二 )心力衰竭主要是 右心衰竭
1、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下肢水肿、
腹水等。
2、心脏的体征心音遥远,P2 亢进。
剑突下可触及心尖搏动,剑突下心音强于心尖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各种心律失常(主要是室上性)。
【 并发症 】
一、肺性脑病由于严重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征。
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三、心律失常四、休克五、消化道出血 。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
X
线检查二、心电图检查三、超声心动图检查四、心电向量图检查五、血气分析六、血液检查七、其他
( 1)肺功能检查
( 2)痰细菌学检查
【 诊断 】
根据 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疾病 病史,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 表现,并有前述的 心电图,X
线 表现,再参考 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阻抗血流图、肺功能 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病例分析患者,男,64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 30年,伴下肢水肿 3- 4月,加重 1周。
现病史,30年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咳黄痰,肌注青霉素,口服止咳祛痰药物转。
以后每年秋冬季节易发作,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作持续 3- 4个月以上。经过治疗,
症状时轻时重,3 月前出现活动后心慌、闷气、
呼吸困难,有时下肢 水肿,一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体格检查,P 108次 /分,R 22次 /分,口唇紫绀,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呼气延长,双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剑突下可触及心尖博动,
心浊音界缩小,心律整齐,P2> A2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 SM Ⅲ /6,腹平软,肝右肋下 3 c m,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杵状指,双下肢水肿。
要求,1,完整诊断
2、作何检查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风湿性心瓣膜病三、原发性心肌病
【 鉴别诊断 】
【 治疗 】
治疗原则:以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一、急性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
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一 )控制感染
(二 )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三 )控制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一)心衰的治疗
1·利尿剂原则 作用 轻,小剂量;
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
2·强心剂 应用指征,
( 1) 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 ;
( 2)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 3)出现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3·血管扩张剂 的应用扩动脉(酚妥拉明)、
扩静脉(硝酸甘油)、同时扩张动、静脉血管(硝普钠)。
(四 )控制心律失常
【 预防 】
主要是防治支气管、
肺疾病 和肺血管疾病等。
【 预后 】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 概述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疾病、胸廓疾病或肺动脉血管疾病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
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
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发病率,0.41%~
0.47%。
发病年龄,> 40岁 ;
发病季节,冬、春季多见;
分布,北方多于南方 ;
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
【 病因 】
一、支气管、肺疾病二、胸廓疾病三、肺血管疾病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反复出现的呼吸道感染和低氧血症 → 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
肺心病。
【 发病机制和病理 】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1、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
2、高碳酸血症。
一、肺动脉高压 的形成
(二)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支气管周围 炎可累及邻近肺小动脉。
2、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
3、肺泡壁的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建。
(三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 → 右心室向心性肥厚
→ 右心室扩大 → 右心衰竭。
诱因:
1、缺氧
2、肺部感染
3、酸碱失衡
【 临床表现 】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包括缓解期 )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包括急性加重期 )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 包括缓解期 )
此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
体检:心音遥远,P2 亢进。
剑突下可触及心尖搏动,剑突下心音强于心尖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包括急性加重期 )
(一 ) 呼吸衰竭,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等。
(二 )心力衰竭主要是 右心衰竭
1、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压痛、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下肢水肿、
腹水等。
2、心脏的体征心音遥远,P2 亢进。
剑突下可触及心尖搏动,剑突下心音强于心尖部,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各种心律失常(主要是室上性)。
【 并发症 】
一、肺性脑病由于严重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征。
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三、心律失常四、休克五、消化道出血 。
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
X
线检查二、心电图检查三、超声心动图检查四、心电向量图检查五、血气分析六、血液检查七、其他
( 1)肺功能检查
( 2)痰细菌学检查
【 诊断 】
根据 1977年我国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
有慢支、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疾病 病史,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 表现,并有前述的 心电图,X
线 表现,再参考 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肺阻抗血流图、肺功能 或其他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病例分析患者,男,64岁,
主诉:反复咳嗽,咳痰 30年,伴下肢水肿 3- 4月,加重 1周。
现病史,30年前受凉后发热,咳嗽。咳黄痰,肌注青霉素,口服止咳祛痰药物转。
以后每年秋冬季节易发作,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作持续 3- 4个月以上。经过治疗,
症状时轻时重,3 月前出现活动后心慌、闷气、
呼吸困难,有时下肢 水肿,一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体格检查,P 108次 /分,R 22次 /分,口唇紫绀,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呼气延长,双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剑突下可触及心尖博动,
心浊音界缩小,心律整齐,P2> A2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 SM Ⅲ /6,腹平软,肝右肋下 3 c m,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杵状指,双下肢水肿。
要求,1,完整诊断
2、作何检查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风湿性心瓣膜病三、原发性心肌病
【 鉴别诊断 】
【 治疗 】
治疗原则:以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一、急性加重期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
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一 )控制感染
(二 )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三 )控制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一)心衰的治疗
1·利尿剂原则 作用 轻,小剂量;
保钾利尿剂和排钾利尿剂联合应用。
2·强心剂 应用指征,
( 1) 感染已被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反复浮肿的心力衰竭病人 ;
( 2)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 3)出现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3·血管扩张剂 的应用扩动脉(酚妥拉明)、
扩静脉(硝酸甘油)、同时扩张动、静脉血管(硝普钠)。
(四 )控制心律失常
【 预防 】
主要是防治支气管、
肺疾病 和肺血管疾病等。
【 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