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 概述 】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本病与克隆病合称炎症性肠病。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一,感染因素二,遗传因素三,免疫因素:细胞因子 ( 白介素,干扰素,TNF,TGF),炎症介质 ( 白三烯,
TXA,组胺,PGE),氧自由基等四,精神因素
1,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病变呈弥漫分布;严重者累及全结肠,甚至涉及回肠末端 。
2,早期粘膜及粘膜下中性粒细胞浸润 → 隐窝脓肿 → 浅小溃疡 → 大片溃疡
3,病变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故少穿孔 。
4,炎症反复发作 → 炎症息肉
5,溃疡瘢痕挛缩 → 结肠变形,狭窄,结肠袋消失 。
6,少数可恶变 。
【 临床表现 】
多数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 。
一,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性状:多为糊状粘液脓血便,少数以血便为主,伴里急后重 。
便次:轻者 2~3次 /日,重者每 1~2小时 1次 。
2,腹痛:左下腹痛,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
3,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
4,体征:触及乙状结肠二,肠外表现口腔复发性溃疡,关节炎三,临床分型
1,根据病程分型等
① 初发型
② 慢性复发型
③ 慢性持续型
④急性暴发型
2,根据病情分型
① 轻型
② 中型
③ 重型
3,根据病变范围分型
① 直肠炎
② 直肠乙状结肠炎
③ 左半结肠炎
④ 全结肠炎
⑤ 区域性结肠炎
4.根据病期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 并发症 】
一,中毒性结肠扩张为暴发型或重型患者的并发症,病死率高 。
1,病理基础:病变广泛,损害肌层及肠肌神经丛,
肠壁张力 ↓,蠕动消失,致急性结肠扩张 。
2,诱发因素:低钾,钡灌肠,抗胆硷药及鸦片等 。
3.临床表现:鼓肠、肠鸣音消失,WBC↑,X线腹部平片见结肠扩大,结肠袋消失。易发生急性肠穿孔 。
二,直肠结肠癌变 5%~10%
三、其他 大出血 3%,肠梗阻少见。
【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一,血液检查重者有贫血活动期: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 ↑
二,粪检查肉眼为粘液脓血便镜检可红细胞,白细胞粪培养 +卵孚化 +常见均不见病原体(反复 3次)
三,结肠镜检查特征性病变有:
① 粘膜多发浅小溃疡,弥漫充血,水肿;
② 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
③ 假息肉;
粘膜活检:可有糜烂、溃疡、隐窝脓肿。
四,X线钡剂灌肠检查特征病变有:
① 多发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
炎性息肉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
② 粘膜粗乱或呈细颗粒状 。
③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
【 诊断 】
1,典型临床表现 +内镜 ( 其中一项 ) 或 X线钡剂灌肠 ( 其中一项 ) 在排他诊断后即可诊断本病 。
2,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肠镜或 X线钡灌表现亦可诊断本病 。
3.典型临床表现而无典型肠镜及 X线钡灌表现,
列为,疑诊,随访。
【 鉴别诊断 】
一,慢性菌痢
1,急性菌痢病史
2,粪培养阳性
3,抗生素治疗有效二,结肠癌
1,大便带血
2,直肠指诊可触及肿块
3,肠镜及钡灌肠检查有重要价值
4.多见于中年以后三,血吸虫病四,阿米巴肠炎
1,病变在右侧结肠
2,溃疡深,潜行,之间粘膜正常
3,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
4,抗阿米巴治疗有效五,肠易激综合征
1,多有神经官能症
2,粪便有粘液,无脓血
3,肠镜等检查无异常六,Crohn病 见表七、其他 肠结核、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 治疗 】
一,一般治疗
1,饮食:
2,休息
3,加强支持治疗:补液,补血,输白蛋白等 。
二,氨基水杨酸制剂
1,柳氮磺胺吡啶 ( SASP)
①代谢过程:
SASP
② 用法,4g/日,分 4次服,症状缓解后 2g/日,
维持 1~2年。
2,5-ASA控释剂:如爱迪莎结肠细菌分解与一氨基水杨酸( 5-ASA) 抗炎磺胺吡啶 (副作用:食欲减退,WBC↓,再障 )
抑制氧自由基三、糖皮质激素作用:抗炎、抑制自身免疫、减轻中毒症状。
用法:
1,一般用强的松口服 40mg/日,病情控制后减量。
2,重型者氮化可的松 200~300mg/日或地塞米松 10~20mg/日。静脉滴注,7~14天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60mg/日,病情缓解后减量至停药,减量期间加用 SASP替代。
3.病变局限在直肠、乙状结肠者;
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 100mg或地塞米松 5~10m
加生理盐水 100ml,保留灌肠,1次 /日,疗程
1~3个月。
四、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 4mg/( kg.d)静滴五、手术治疗紧急手术:
大出血、肠穿孔、重型者内科治疗无效。
择期手术
1,癌变
2,内科治疗无效或药物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者全结肠切除力,回肠造瘘术或回肠肛门小袋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