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信用、银行与虚拟资本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信用的产生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赋予了货币以资本的属性,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除了执行一般货币的五项职能以外,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用途——为它的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的的用途。
正是这种属性,使货币能够作为借贷资本发挥职能。货币的借贷资本职能是现代银行业及各种金融业的发展基础。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1、内涵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或银行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由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形成的。
职能资本家:工商资本家(产业、商业)
2、借贷资本的产生:
①货币资本供给的来源是职能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第一、更新期前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第二、购买或支付期前的流动资本;
第三、待投资的积累的剩余价值。
这些货币资本处于闲置状态就会停止发挥资本职能,这与资本本性相违背,资本家必然想方设法把它们投入运动,从而形成货币资本的供给。
②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情况:
第一、需要更新固定资本,自有货币资本不足;
第二、购买原材料或支付工资,流动资本不足;
第三、因市场需求扩大需追加资本,自身货币资本积累未达到足够数量。
所有这些都形成对货币资本的需求。这样,在职能资本之间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是通过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实现的。拥有货币资本的资本家把货币资本以贷放形式提供给需要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约定使用期限,到期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作为报酬。在这种关系中货币资本就转化为借贷资本。可见,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特殊资本形式。
3、特征借贷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形式的特征是:
第一,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借贷资本形式下,货币是作为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的。在资本主义金融市场上,借贷活动被理解为职能资本家支付利息来“购买”货币(资本)的使用价值(增殖能力)。所以讲“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
货币资本在这种关系中是一种能生产剩余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借贷资本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的就是资本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但资本商品的转让不是买卖,而是贷放。
第二,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借贷资本家转让的只是借贷资本的使用权,仍保留着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于是,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它对借贷资本家来说,是所有权资本;对职能资本家来说,则是使用权资本即职能资本。借贷资本关系包含着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暂时分离的关系。
第三,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公式是G--G'。它给人这样一种假象:货币似乎不经过任何中介过程就会自行增值,似乎自行增殖是借贷资本的自然属性,完全掩盖了利息的本质和真正来源,使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达到了顶峰。实际上,借贷资本的运动完全是以职能资本的运动为基础的。它根本离不开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如果职能资本家不使用借贷资本,它无论如何也不会增殖。正因为它在职能资本家手里发挥了职能资本的作用,给职能资本家带来了平均利润,职能资本家才把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借贷资本家,这才是借贷资本发生价值增殖的真相。
二、利息和企业利润
1、资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2、利息:资本主义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资本主义利息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3、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①含义;
②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③影响利息率的因素:A、平均利润;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传统习惯和法律。
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1,信用: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活动的总称,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特殊运动形式。
2、商业信用概念:用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提供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借者与贷者之间的债务凭证。期票和汇票特点:
第一,它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相互之间提供的信用。
第二,它的对象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销售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三,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发展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繁荣阶段扩展,危机阶段萎缩。
局限性是:
首先,商业信用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周转状况的限制。
其次,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明它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银行信用概念:是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用。
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它不受个别资本数量的限制。
第二,它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第三,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
上述特点表明,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
③银行信用工具是货币和银行券。
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信用的扩大,银行存款已不能满足票据贴现业务的需要,于是银行便发行银行票据即银行券代替私人票据。因为银行财力雄厚和信誉较高,又是全社会的借贷中心,而且银行券是不定期债务证券,可随时到银行兑现,因而它还能代替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因而比私人票据具有更大流通范围和使用效力,成为真正的信用货币。银行券发行和流通的数量要与商品交易数量相适应。因为它是代替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商业票据又是商业信用的工具,因而它的发行量要随要求贴现的商业票据的增减而增减。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与银行一、信用制度
1、定义:
2、积极作用
(1)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它加速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再分配和调整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促进了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保证了资本的平等权利。
(2)它强化资本竞争,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力推动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发展过程;(闲资、游资—存款—大的巨额资本,促进大资本兼并小资本,加速股份公司出现)
(3)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加快了资本周转速度,节省了流通费用;
(4)可以作为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运行的工具。
2、负面效应:加剧矛盾,加深危机,
A、虚假繁荣;B、货币信用危机;C、投机行为;D、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信用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在一方面推动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又促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的过程。同时,由于信用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和资本社会化发展,从而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造着物质条件。
二、银行的一般职能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中介主要职能包括:(1)作为职能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人。(2)作为职能资本家的收付中介人,受职能资本家委托,代为收付各种交易往来款项,结算业务等。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银行资本:是指银行资本 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来源:自有资本+借入资本(存款)
构成:表现形态:现金、有价证券(国库券、公债、票据、股票、债券)
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和吸收资本
资产业务:进行贷款和运用资本的业务
2、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和银行雇员发工资后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银行利润=贷息-存息-经营银行业务费用银行利润的来源,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中间业务是手续费;对外投资获得的股票红利和证券交易收益。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银行利润率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即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因此,虽然银行利息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但是银行利润率仍可以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银行利润量:银行资本不参与平均利润形成,但利润量与平均利润量要相等,否则会发生银行资本转移。
银行资本只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但是并不独立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就是说,银行资本的存在并不改变因职能资本间竞争业已形成的平均利润率。
原因是,银行资本是由职能资本使用的,利息是通过占有职能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得到的。
银行资本获取平均利润:自有资本——〉平均利润;借入资本——〉利息银行资本瓜分产业工人剩余价值是通过直接剥削银行店员的剩余劳动实现的银行自有资本10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00亿元用于贷款;吸收存款650亿元用于贷款,存款利息为3%,贷款利息为5%。
银行利润:(105-5)×5%+650 ×(5%-3%)-5=13亿元银行利润率=13亿元/105亿元通过资本转移和竞争银行也可获得平均利润
第三节 信用制度与股份公司一、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1、股份公司是不同所有者通过认购股票共同出资创建企业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催化剂:信用 竞争
2、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优点:1、风险有限;2、不能退股;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4、在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组合和经营。
二、股票、股息和价格
1、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
分类:优先股和普通股
特点:1、不可兑回性;2、风险性;3、流通性
2、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票定期从企业获得收入,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3、股票价格指股票在市场上交易时形成的价格。股票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纸质凭证,它之所以有价格,买卖股票实质上是在购买或转让领取股息的权利凭证。
三、信用制度与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买卖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市场。它包括证券交易所和柜台交易。证券交易所是一个有组织、有固定地点、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它本身并不参与证券买卖,只为证券交易双方提供场地和服务,是一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证券市场。
在证券市场上,既可进行正常的证券投资,也可进行证券投机。正常的证券投资活动在于获取相应的股息或红利,而证券投机则纯粹是为了从证券价格差额中捞取投机利润。正常的证券投资作为一种长期信用行为,是动员和分配社会资金的重要渠道,起着自发分配货币资本的作用,而证券投机则会在激烈竞争过程中加速资本的集中。
区别:
第一,交易的性质不同。信贷市场的交易分为两个环节,其一是资金的供给者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其二是商业银行将资金贷给资金需求者。在这两个环节中,商业银行分别通过存款单和贷款合同与存款人和贷款人进行交易,本质上,这两个交易都是资金的借贷关系,通过交易让渡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而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则是实实在在的买卖关系,证券的买卖转让的是资本的所有权、收益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力。
第二,交易双方关系的确定性不同。在信贷市场上,一旦存款单发出,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就确定下来,同样地,贷款合同一旦签订,银行与借款人的借贷关系也得以确定。而且这些关系在合同到期前是不可变更的。而在证券市场上,由于证券的可流通性,证券一经交易,股权所有者或债权人就发生变更。因此证券市场上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固定的。
第三,收益的来源不同。信贷市场上资金供给者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银行所取得的收益是存款利息,银行把资金使用权让渡给企业所取得的收益是贷款利息。对于存款人和银行来说,在没有信用风险的情况下,他们获得的收益是确定性的。而在证券市场上,证券的持有人所得到的收益不仅来自股息和红利等经常性收益,而且还来自证券价格波动的资本性收益。
第四,承担的风险不同。信贷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是间接金融关系,银行作为投融资活动的中介,成为投资风险的集中地,它所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存款人则基本上不必承担任何风险,因而存款人所得到的利息收益也就较小。而在证券市场上,资金供求者是直接金融关系,作为资金供给方的证券投资者理所当然要承担投资风险,不仅如此,证券投资者还要承担证券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
一致性相互依赖性互补性相互流动
第四节 虚拟资本及其作用一、虚拟资本: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虚拟资产是指那些没有价值,但在一定的买卖关系下却具有价格的各种交易物,各种有价证券、土地等。其中还包括那虽然具有价值,但在交易中价格不是以价值为基础,而是收入资本化的体现的那些劳动产品,如房屋。
实际经济则是指从事实际生产和经营的活动,它包括产品的研制、开发、销售服务以及交通、旅游等为直接消费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从虚拟资本引申出来的。虚拟经济很早就已存在,它随着虚拟资产的出现和扩张而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看到客观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没有价值却有价格的非实在交易物。但是,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是近20年的事。在虚拟经济活动中,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金融资产的迅速膨胀,其次是房地产业的炒作。二者结合在一起对虚拟资产的膨胀和虚拟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围绕虚拟资产的创造与流通所形成的商业性活动属于虚拟经济。其中,包括虚拟资产的交易、中介、咨询等。此外,广义地说,博彩业也属于虚拟经济的范围。
二、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当虚拟资产膨胀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一倍以上时,就可以称作虚拟化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没有后者,前者就没有存在的根据。后者不发展,前者如何膨胀也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前者适应后者,就会对后者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前者脱离后者而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后者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虚拟化经济已成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经济的正常运行也要依赖于它的正常运行。因此,稳定虚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经济的稳定是当代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它既不能过度繁荣,也不能过度萧条。因此,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
区别:
质:
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又不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资本的作用,只不过是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的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复本”;而实际资本无论是处于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都是职能资本,它本身有价值,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自卑作用。
量:
第一,两者的总量不一致。
第二,由有价证券价格涨落引起的虚拟资本量的变化,不反映实际资本量的变化。
第三,虚拟资本增长速度有日益快于实际资本增长速度的趋势。
三、虚拟资本的作用
正是这种属性,使货币能够作为借贷资本发挥职能。货币的借贷资本职能是现代银行业及各种金融业的发展基础。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
1、内涵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或银行为了取得利息而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由职能资本运动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形成的。
职能资本家:工商资本家(产业、商业)
2、借贷资本的产生:
①货币资本供给的来源是职能资本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第一、更新期前的固定资本折旧费;
第二、购买或支付期前的流动资本;
第三、待投资的积累的剩余价值。
这些货币资本处于闲置状态就会停止发挥资本职能,这与资本本性相违背,资本家必然想方设法把它们投入运动,从而形成货币资本的供给。
②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情况:
第一、需要更新固定资本,自有货币资本不足;
第二、购买原材料或支付工资,流动资本不足;
第三、因市场需求扩大需追加资本,自身货币资本积累未达到足够数量。
所有这些都形成对货币资本的需求。这样,在职能资本之间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是通过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实现的。拥有货币资本的资本家把货币资本以贷放形式提供给需要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约定使用期限,到期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作为报酬。在这种关系中货币资本就转化为借贷资本。可见,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特殊资本形式。
3、特征借贷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形式的特征是:
第一,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借贷资本形式下,货币是作为资本借给职能资本家的。在资本主义金融市场上,借贷活动被理解为职能资本家支付利息来“购买”货币(资本)的使用价值(增殖能力)。所以讲“借贷资本是资本商品”。
货币资本在这种关系中是一种能生产剩余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借贷资本家转让给职能资本家的就是资本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但资本商品的转让不是买卖,而是贷放。
第二,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借贷资本家转让的只是借贷资本的使用权,仍保留着借贷资本的所有权。于是,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它对借贷资本家来说,是所有权资本;对职能资本家来说,则是使用权资本即职能资本。借贷资本关系包含着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暂时分离的关系。
第三,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公式是G--G'。它给人这样一种假象:货币似乎不经过任何中介过程就会自行增值,似乎自行增殖是借贷资本的自然属性,完全掩盖了利息的本质和真正来源,使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达到了顶峰。实际上,借贷资本的运动完全是以职能资本的运动为基础的。它根本离不开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如果职能资本家不使用借贷资本,它无论如何也不会增殖。正因为它在职能资本家手里发挥了职能资本的作用,给职能资本家带来了平均利润,职能资本家才把平均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借贷资本家,这才是借贷资本发生价值增殖的真相。
二、利息和企业利润
1、资本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2、利息:资本主义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资本主义利息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3、利息率=利息/借贷资本
①含义;
②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
③影响利息率的因素:A、平均利润;B、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C、传统习惯和法律。
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1,信用: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商品买卖中延期付款或货币借贷活动的总称,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特殊运动形式。
2、商业信用概念:用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提供的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借者与贷者之间的债务凭证。期票和汇票特点:
第一,它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相互之间提供的信用。
第二,它的对象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销售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第三,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发展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繁荣阶段扩展,危机阶段萎缩。
局限性是:
首先,商业信用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周转状况的限制。
其次,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表明它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3、银行信用概念:是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信用。
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借贷资本,因此它不受个别资本数量的限制。
第二,它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第三,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
上述特点表明,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信用的主要形式。
③银行信用工具是货币和银行券。
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信用的扩大,银行存款已不能满足票据贴现业务的需要,于是银行便发行银行票据即银行券代替私人票据。因为银行财力雄厚和信誉较高,又是全社会的借贷中心,而且银行券是不定期债务证券,可随时到银行兑现,因而它还能代替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因而比私人票据具有更大流通范围和使用效力,成为真正的信用货币。银行券发行和流通的数量要与商品交易数量相适应。因为它是代替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商业票据又是商业信用的工具,因而它的发行量要随要求贴现的商业票据的增减而增减。
第二节 信用制度与银行一、信用制度
1、定义:
2、积极作用
(1)增加投资机会,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它加速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再分配和调整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促进了利润率平均化过程保证了资本的平等权利。
(2)它强化资本竞争,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力推动了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发展过程;(闲资、游资—存款—大的巨额资本,促进大资本兼并小资本,加速股份公司出现)
(3)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加快了资本周转速度,节省了流通费用;
(4)可以作为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运行的工具。
2、负面效应:加剧矛盾,加深危机,
A、虚假繁荣;B、货币信用危机;C、投机行为;D、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信用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在一方面推动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又促使社会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大资本家的过程。同时,由于信用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和资本社会化发展,从而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创造着物质条件。
二、银行的一般职能充当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中介主要职能包括:(1)作为职能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人。(2)作为职能资本家的收付中介人,受职能资本家委托,代为收付各种交易往来款项,结算业务等。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银行资本:是指银行资本 所有者经营银行所使用的全部资本。
来源:自有资本+借入资本(存款)
构成:表现形态:现金、有价证券(国库券、公债、票据、股票、债券)
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和吸收资本
资产业务:进行贷款和运用资本的业务
2、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和银行雇员发工资后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银行利润=贷息-存息-经营银行业务费用银行利润的来源,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中间业务是手续费;对外投资获得的股票红利和证券交易收益。
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银行利润率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即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自有资本因此,虽然银行利息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但是银行利润率仍可以等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银行利润量:银行资本不参与平均利润形成,但利润量与平均利润量要相等,否则会发生银行资本转移。
银行资本只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但是并不独立参加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就是说,银行资本的存在并不改变因职能资本间竞争业已形成的平均利润率。
原因是,银行资本是由职能资本使用的,利息是通过占有职能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得到的。
银行资本获取平均利润:自有资本——〉平均利润;借入资本——〉利息银行资本瓜分产业工人剩余价值是通过直接剥削银行店员的剩余劳动实现的银行自有资本10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经营银行业务费用,100亿元用于贷款;吸收存款650亿元用于贷款,存款利息为3%,贷款利息为5%。
银行利润:(105-5)×5%+650 ×(5%-3%)-5=13亿元银行利润率=13亿元/105亿元通过资本转移和竞争银行也可获得平均利润
第三节 信用制度与股份公司一、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1、股份公司是不同所有者通过认购股票共同出资创建企业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或企业组织形式发达的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催化剂:信用 竞争
2、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优点:1、风险有限;2、不能退股;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4、在大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资本的组合和经营。
二、股票、股息和价格
1、股票是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的凭证,也是取得一定权利的所有权证书。
分类:优先股和普通股
特点:1、不可兑回性;2、风险性;3、流通性
2、股息是股票持有者凭票定期从企业获得收入,是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3、股票价格指股票在市场上交易时形成的价格。股票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纸质凭证,它之所以有价格,买卖股票实质上是在购买或转让领取股息的权利凭证。
三、信用制度与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买卖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市场。它包括证券交易所和柜台交易。证券交易所是一个有组织、有固定地点、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它本身并不参与证券买卖,只为证券交易双方提供场地和服务,是一个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证券市场。
在证券市场上,既可进行正常的证券投资,也可进行证券投机。正常的证券投资活动在于获取相应的股息或红利,而证券投机则纯粹是为了从证券价格差额中捞取投机利润。正常的证券投资作为一种长期信用行为,是动员和分配社会资金的重要渠道,起着自发分配货币资本的作用,而证券投机则会在激烈竞争过程中加速资本的集中。
区别:
第一,交易的性质不同。信贷市场的交易分为两个环节,其一是资金的供给者将资金存入商业银行,其二是商业银行将资金贷给资金需求者。在这两个环节中,商业银行分别通过存款单和贷款合同与存款人和贷款人进行交易,本质上,这两个交易都是资金的借贷关系,通过交易让渡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而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则是实实在在的买卖关系,证券的买卖转让的是资本的所有权、收益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力。
第二,交易双方关系的确定性不同。在信贷市场上,一旦存款单发出,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就确定下来,同样地,贷款合同一旦签订,银行与借款人的借贷关系也得以确定。而且这些关系在合同到期前是不可变更的。而在证券市场上,由于证券的可流通性,证券一经交易,股权所有者或债权人就发生变更。因此证券市场上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固定的。
第三,收益的来源不同。信贷市场上资金供给者把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银行所取得的收益是存款利息,银行把资金使用权让渡给企业所取得的收益是贷款利息。对于存款人和银行来说,在没有信用风险的情况下,他们获得的收益是确定性的。而在证券市场上,证券的持有人所得到的收益不仅来自股息和红利等经常性收益,而且还来自证券价格波动的资本性收益。
第四,承担的风险不同。信贷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是间接金融关系,银行作为投融资活动的中介,成为投资风险的集中地,它所承担的风险主要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作为资金供给者的存款人则基本上不必承担任何风险,因而存款人所得到的利息收益也就较小。而在证券市场上,资金供求者是直接金融关系,作为资金供给方的证券投资者理所当然要承担投资风险,不仅如此,证券投资者还要承担证券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
一致性相互依赖性互补性相互流动
第四节 虚拟资本及其作用一、虚拟资本: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能给持有者定期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
虚拟资产是指那些没有价值,但在一定的买卖关系下却具有价格的各种交易物,各种有价证券、土地等。其中还包括那虽然具有价值,但在交易中价格不是以价值为基础,而是收入资本化的体现的那些劳动产品,如房屋。
实际经济则是指从事实际生产和经营的活动,它包括产品的研制、开发、销售服务以及交通、旅游等为直接消费提供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从虚拟资本引申出来的。虚拟经济很早就已存在,它随着虚拟资产的出现和扩张而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看到客观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没有价值却有价格的非实在交易物。但是,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还是近20年的事。在虚拟经济活动中,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金融资产的迅速膨胀,其次是房地产业的炒作。二者结合在一起对虚拟资产的膨胀和虚拟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围绕虚拟资产的创造与流通所形成的商业性活动属于虚拟经济。其中,包括虚拟资产的交易、中介、咨询等。此外,广义地说,博彩业也属于虚拟经济的范围。
二、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当虚拟资产膨胀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一倍以上时,就可以称作虚拟化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产物。前者以后者为基础,没有后者,前者就没有存在的根据。后者不发展,前者如何膨胀也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前者适应后者,就会对后者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前者脱离后者而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后者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虚拟化经济已成为整个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经济的正常运行也要依赖于它的正常运行。因此,稳定虚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经济的稳定是当代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它既不能过度繁荣,也不能过度萧条。因此,必须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调控。
区别:
质:
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又不在再生产过程中实际发挥资本的作用,只不过是资本所有权与收益权的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复本”;而实际资本无论是处于实物形态还是货币形态,都是职能资本,它本身有价值,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挥自卑作用。
量:
第一,两者的总量不一致。
第二,由有价证券价格涨落引起的虚拟资本量的变化,不反映实际资本量的变化。
第三,虚拟资本增长速度有日益快于实际资本增长速度的趋势。
三、虚拟资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