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1、资本的有机构成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这种趋势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所谓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涉及两个方面: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投入生产的资本的物质形态来看,它是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关系,这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是由生产某种商品的一定的技术条件决定的,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率如何反映了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生产资料/劳动力实际上表示单位劳动力支配生产资料的数量,因此它还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
(2)资本的价值构成从投入生产的资本的价值形态来看,它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率,这就是资本的价值构成。
(3)二者的关系
①联系: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是资本家任意规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及其价值或价格决定的。所以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了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区别第一、资本的价值构成并不一定就等于资本的技术构成。因为资本的价值构成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价值和价格的反映,那么资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如果发生变化,即使生产商品的技术条件不变,也会引起资本的价值构成的变化。
假定生产某种商品所必须的劳动力的价值不变,而生产资料的价值或价格的提高或降低,就会引起不变资本的变化,从而资本的价值构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资本有机构成一般用字母C:V来表示。例如某个资本家投入生产的资本8000元,其中C和V各占一半,即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000c,4000v,等于1:1。如果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变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为3:1,那么资本有机构成C:V就是6000c:2000v。如果第2年,虽然随着资本积累,投入生产的资本提高到10000元,但是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同时上涨,结果投入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提高到8000元,而劳动力价值没变。这样资本有机构成就变成8000c:2000v,等于4:1。
第二、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资本的价值构成的提高要比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的慢。
因为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单位劳动力消耗的生产资料数量增大;另一方面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其价值降低。尽管使用生产资料的数量相对于劳动力越来越多,但生产资料的价值却在降低。“这样一来,生产资料的价值绝对地增长了,但不是同它的量按比例增长。因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差额的增大,同不变资本转化成的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转化成的劳动力的量之间的差额的增大相比,要慢得多。随着后一个差额的增长,前一个差额也增长,但是增长的程度较小。”
3、在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初期,生产以手工业生产技术为基础,扩大再生产一般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因而资本有机构成基本不变,即使有变化也是非常缓慢的。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大工业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来购买机器的资本的价值因此大大高于手工工具的价值,另外使用机器所必须的辅助资料(如机油)的价值也增加了生产资料的价值,有机构成因此而必然提高。
(2)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采用新技术、更新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支配的。
随着资本主义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本家为了占领产品的销售市场和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不断竞相采用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竞争反映在资本的技术构成上就是单位工人推动生产资料的不断增加。例如在原来一个工人由于机器的性能一次只能操作一台纺纱机,一天最多只能纺纱10公斤;技术改造以后,一个工人一次可以同时操作两台机器,一天可纺纱20公斤。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这种比例变化反映在价值上,就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加速资本积累最好的手段。正象马克思所说,“一旦资本主义制度的一般基础奠定下来,在积累过程中就一定会出现一个时刻,那时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发展成为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看,资本有机构成的确是一种趋势。尤其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资本有机构成增长特别快。例如1889-1939年,美国工业中不变资本总额增长了待遇6倍,而可变资本总额只增长了4倍。可见,随着资本积累的加速,资本有机构成必然不断提高。
2、资本的积聚与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
1、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不断转化为资本方式使其总额增大。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聚的基础是资本积累,并且促进资本积累。
例如某个资本家有100万元资本,每年获得剩余价值20万元,其中50%即一半用于积累。于是,第二年他的资本增加到110万元;第三年增加到121万元;经过若干年后他的资本就会增大很多。这就是资本积聚的过程。资本积聚与资本积累是有区别的。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把剩余价值变成追加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而资本积聚是指由于剩余价值资本化而引起个别资本增大,从量上看是原预付资本与历次追加资本之和。资本积聚是以资本积累为条件的,没有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就不会发生。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而资本积聚表现为这个过程的结果。资本积累量越大,次数越多,资本积聚就越大越快。反过来,个别资本越是增大即资本积聚越多,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越多,其榨取剩余价值的能力越大,资本积累的规模就会越大。但是资本积累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它既然以资本积累为前提,它就会受到单个资本积累速度和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它受到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单个资本分散的程度越大,单个资本积聚越困难。
2、资本集中
(1)含义:
资本集中是指社会上已有的规模较小的单个资本合并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资本。
(2)途径资本集中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二是原来分散的较小的资本以和平的方式联合起来组成的大资本,如股份公司。
资本集中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资本主义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过程的两个强有力的杠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竞争的特点是资本家为了利润而争夺市场、争夺原材料来源和争夺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是大企业,它们凭借其资本雄厚的优势,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数量多、成本低,打败处于劣势地位的小企业,使其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结果不是“大鱼吃小鱼”,就是小企业在抗挣中联合起来。因此可以说,资本集中是资本主义竞争的产物。此外,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的集中。信用是指商品买卖中的延期付款和货币的借贷。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特别是货币借贷对资本集中起了加速作用。起初,它把分散的货币资本吸引到个别或合伙资本家的手中,帮助个别资本实现资本积累。后来货币借贷发展成银行,成为促进资本集中社会机构。银行不仅能够通过信用贷款支持大资本,使其在竞争中加强吞并小资本的实力,还能够有效地帮助和促使分散的小资本联合起来组成规模较大的股份公司。
3、资本集中于资本积聚的关系
(1)区别
资本积聚
资本集中
实现途径
单个资本的自我积累
社会资本的合并或联合
增长速度
比较缓慢
非常迅速
对社会总资本的影响
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无影响
受限因素
积累基金
不受积累基金限制
(2)联系资本积聚引起的资本规模扩大,使之可以通过竞争兼并其它资本;
资本集中引起的资本规模扩大,又可以使资本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提高积累的能力二、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问题
1、相对人口过剩:
超过资本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地减少(绝对数量在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日益增加。
产生原因:①可变资本相对减少;②劳动力供给日益增加(原因?)
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原因?①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随时都能获得可以榨取的劳动力;②资本可以加强对在业人口的剥削。
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①流动的过剩人口;②潜在的过剩人口;③停滞的过剩人口。
失业: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经济现象失业是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表现出的总体失衡,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①结构性失业;②周期性失业;③摩擦性失业;④体制性失业;⑤……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的进行必然会引起资产阶级财富和无产阶级贫困的同时积累这种内在本质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积累发生作用的结果:
①造成了资产阶级的财富膨胀;②无产阶级贫困化——贫富差无产阶级贫困化:
①概念;
②两种表现形式。相对贫困: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绝对贫困:无产阶级物质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无产阶级贫困化是间歇地有时存在的现象。
四、贫困是一个世界问题——〉社会财富以资本形式在资本家阶级一端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端积累。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基尼系数接近拉美地区水平
2007年08月08日?10:25: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接近拉美地区水平
==有关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又译基尼指数或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该系数:?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许多发达国家的财富分配显现得比较均匀。位于北欧的丹麦、芬兰、瑞典等国的基尼指数都控制在0.2左右。绝大多数的欧洲发达国家和日本,都控制在0.3以下。在发达国家中财富分配最为不均的美国,基尼指数大约为0.35。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将让更多人公平地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所谓“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以及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加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原始积累,
概念: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暴力是使直接生产者转变为雇用工人的主要方式)
手段:殖民、国债、重税、关税、暴力战争。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
实质:通过暴力实现建立:原始积累以暴力方式剥夺小私有者;
发展:剥夺无产者和中小资本家——资本积累过程不仅是对无产者的剥夺,也是少数大资本对小资本的剥夺过程。
资本积累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规模迅速扩大,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获得广泛发展,社会产品得到成倍增长。
资本主义积累作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客观物质条件及主观条件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积累不断进行所造成的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是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
计算题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5: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9:1追加资本5万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9: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成果减少了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数量若干?
∵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1,10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50=200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后,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5000
追加资本40000美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38000:2000
∴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美元
可雇佣的工人数=7,000 / 50=140人
本周失业人数为:200人-140人=60人答: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数为60人。
在过去5年中,全球企业并购高潮迭起,总额近5兆亿美元。但是,并购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神话。据KPMG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表明,在1997年至1999年的合并案例中有40%e没有起色,而30%的合并适得其反,仅有30%产生了积极影响。
A 1994年,宝马以高价收购了英国著名的罗弗汽车公司,但此后罗弗连年亏损,仅去年就给宝马造成了12亿美元的损失。无奈之下,宝马2001年5月10日宣布,以象征性的10英镑作价,向凤凰财团出售罗弗车厂。据宝马估计,在收购罗弗的6年中共花去46亿欧元,其中包括购人价、国家补贴、重组及投资的费用与损失。
B全球一是一家由法国电信、德国电信和美国斯普林特公司三方出资于1996年1月组建的一家从事语音和数据传送服务的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主席威廉·伊斯雷踌躇满志,声称“世界上没有别的公司能提供如此独一无二的服务”。不出3年,合作三方却陷入了为挽救这一垂危新生儿的泥潭。在此紧急关头,三方相互推卸责任,明争暗斗,最终三方中止合作。改由法国电信经营。
c美国在线与贝塔斯曼公司曾于1995年组建一家在线服务公司,目标是瞄准欧洲市场,但随着美国在线战略的改变,与时代华纳的联姻,昔日的朋友成为竞争对手,双方的合作在2000年瓦解。
D福特汽车与德国大众1994年决定各持股50%在葡萄牙合资生产豪华轿车,但时隔不久福特改变战略,认为自己单独生产更有利,于是合作不到4年双方便分道扬镳。
案例分析企业不能盲目做大,并购成功的关键是组建新公司的运行质量。全球一的问题出在公司的决策体制上,官僚的组织机构使得公司决策缺乏民主。例如1999年6月,德国电信在没有向其合作伙伴法国电信通气的情况下,报价1250亿美元向意大利电信竞标,问题就随之而来了。结果,德国电信投标不但没有成功,德法电信之间的不信任反而异常凸显。看来要使企业间的并购产生积极的效应,各方联手后能否在资产和市场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管理层之间能否坦率沟通,在重大问题上能否达成一致,并进而制订一体化战略,寻求核心竞争优势,兑现最初的承诺等等。
上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1998年末宝钢集团重组前,上海地区的钢铁企业主要有三家。一是宝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属于中央企业。二是上海冶金控股公司,辖下有一钢、二钢、浦钢、五钢等企业。三是上海梅山钢铁公司,下属有钢铁企业和矿山企业。后两家企业都属上海市地方企业,但又是完全独立的两家企业。由于三家企业自成体系,分别存在着不同的隶属关系,条块分割,弊端很多,集中表现在钢铁业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重复建设和淘汰落后难的问题上。从国内外钢铁市场来看,我国普通钢材同国际钢材市场一样供大于求,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的自给率仍然较低,仍需大量进口,这是我国钢铁工业大而不强的突出反映。
1997年中共十五大以后,中央专门成立了联合筹备组,着手实施宝钢集团的战略重组工作。1998年11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组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做出了对上海地区钢铁工业国有资产进行战略重组的果断决策,即上海市政府将上钢和梅山钢铁公司的固定资产全数无偿划拨中央,由国务院委托宝钢经营,成立上海宝钢集团公司。11月17日,宝钢、上钢、梅钢终于实现了大联合。
至2000年底,集团公司实现合并销售收入706.7亿元,实现合并利润32亿元,分别较1998年的481.9亿元和11.46亿元有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