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及其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调节。
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垄断条件下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表明,私人垄断已不适应在它下面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要求私人垄断向更高形式发展,采取国家垄断形式。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开始形成的时期。
(应付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稳定发展时期,并带有特殊性。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即在危机和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经济实行管制和调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付经济危机)
一战、大萧条、二战期间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的、高度的发展时期,并出现了新特点。
经常性、广泛性、持续性、稳定性。
战后,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现代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推动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因而具有经常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同时,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适应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需要,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普遍发展,因而具有了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20世纪后半期,从总的趋势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且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变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2)战后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为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通过种种手段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因此,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加强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根据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不同方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分为三种形式:
(1)、国有垄断资本(国有企业)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国有垄断资本(国有企业),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投资兴办或国家收购原来属于私人所有的企业而形成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垄断资本。
1,国有企业的建立途径
一是“国有化”,
二是国家用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建立的新企业。
2,国有企业的类型
3,国有企业私有化
(2)、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一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兴办的企业,实现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的资本结合。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产生,一是通过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部分股票;二是私人垄断资本购买国有企业的部分股票;三是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兴办新的企业。
(3)、国私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国有资本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参与成为私人垄断资本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国家庞大的科研投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私人垄断资本,形成巨大科技支持。并且国家通过财政、金融等各种渠道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资本支持。在分配过程中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做出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得再分配。在交换过程中,国家一方面通过大量政府采购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产品扩大销路;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私人垄断资本的商品输出。在消费过程国家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以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为私人垄断资本创造发展条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控制国家机器,充分利用国家权力加强对国内外劳动人民的剥削,使垄断资本获得稳定的垄断高额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和垄断集团的高额利润。
因为: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的基础上形成的,私人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国家作为上层建筑,是要维护私人垄断资本统治的利益,政府的政策,最终都要服从金融寡头的利益。
2、国家作为经济实体和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渗透,互相结合,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和实现私人垄断利润的条件。
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所掌握的权力,采取间接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一)市场调节的局限及国家干预的目标
1、市场调节的局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1、难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3、市场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
4、市场调节只以效率原则为标准,会造成个人分配不公;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给社会再生产形成障碍,因而市场的自发运动会使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造成危害。
所谓“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造成的限制。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由市场失灵引起的。它并不排除市场调节,而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3、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有非自愿就业而未能实现充分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他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实行国家调节,他的政策主张主要是由国家进行需求管理,设法刺激和扩大总需求,重点是投资需求。以他的这一套政策主张为基础,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凯恩斯的认识无疑比新古典经济学家前进了一步,但是他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认识还是浅层次表面的。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是市场机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这些局限性早已有之。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表现得如此充分,完全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造成的。因此,所为市场失灵或局限性,其实质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失灵和局限性。
4、国家干预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熨平经济周期;
2、实现充分就业;
3、稳定物价,防止、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谋求公平与效率,改善国民福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稳定;
5、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所制定的关于财政运作的原则和行为准则。它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性措施对一定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税率和税收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的。通过调节税收结构,可以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容主要是政府采购、政府直接投资或补贴、社会保障和福利开支等。
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以使总需求能与总供给达到平衡。
总需求的组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经济萧条时,需扩大总需求: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和采购;通过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增加净出口。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用来管理货币和信用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的运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的方法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以碾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调节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
通过中央银行对利率和信贷的调节,影响总需求,以使总需求能与总供给达到平衡。
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间接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
经济萧条时,应扩大总需求:通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间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3)产业政策它是通过干预产业间资源分配或产业内产业组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政策。
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旨在于规划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和步骤,以及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次序和态势;产业组织政策则旨在于规划一定时期内产业内部企业或市场秩序的发展方向。
它们的制定和实施,将在宏观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以秩序规范保证竞争有效展开,限制垄断,消除大企业的控制和干预。
(4)收入调节收入政策是国家对收入分配过程进行宏观控制的政策措施。
其基本内容是政府通过有意识的措施,调节工资、利润和其它收入间的关系,达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调节。
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收入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企图借助对工资与物价的管理,克服物价和工资的螺旋式上升,制止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另一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会影响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从而影响到经济。
(5)计划调节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和调节,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形式多样,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1)预测性。多数计划的内容只规定总任务和总指标而没有具体指标;虽然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而重点是长远目标的计划;(2)计划一般是指导性或参考性的;计划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国家的经济政策,借助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引导私人企业。(3)协商性
(6)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作用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参与和干预下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而且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商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
这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生产力社会化高度发展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一次重大局部调整,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局限性――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它不可能摆脱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等资本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支配,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调节。
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垄断条件下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表明,私人垄断已不适应在它下面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要求私人垄断向更高形式发展,采取国家垄断形式。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4年,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开始形成的时期。
(应付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稳定发展时期,并带有特殊性。这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即在危机和战争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经济实行管制和调节,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付经济危机)
一战、大萧条、二战期间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的、高度的发展时期,并出现了新特点。
经常性、广泛性、持续性、稳定性。
战后,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现代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推动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因而具有经常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同时,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适应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需要,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获得了普遍发展,因而具有了广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20世纪后半期,从总的趋势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了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时期,并且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依据是凯恩斯主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变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物质基础。
(2)战后经济恢复,要求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为克服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需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4)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通过种种手段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因此,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加强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根据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不同方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分为三种形式:
(1)、国有垄断资本(国有企业)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
国有垄断资本(国有企业),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投资兴办或国家收购原来属于私人所有的企业而形成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的垄断资本。
1,国有企业的建立途径
一是“国有化”,
二是国家用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建立的新企业。
2,国有企业的类型
3,国有企业私有化
(2)、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一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是指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兴办的企业,实现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的资本结合。
国私共有垄断资本的产生,一是通过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部分股票;二是私人垄断资本购买国有企业的部分股票;三是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联合投资兴办新的企业。
(3)、国私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国有资本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参与成为私人垄断资本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国家庞大的科研投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无偿提供给私人垄断资本,形成巨大科技支持。并且国家通过财政、金融等各种渠道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资本支持。在分配过程中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做出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得再分配。在交换过程中,国家一方面通过大量政府采购为私人垄断资本的产品扩大销路;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私人垄断资本的商品输出。在消费过程国家千方百计扩大有效需求,以缓和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为私人垄断资本创造发展条件。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控制国家机器,充分利用国家权力加强对国内外劳动人民的剥削,使垄断资本获得稳定的垄断高额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其实质都是一样的,即维护垄断资本的统治和垄断集团的高额利润。
因为: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私人垄断资本的基础上形成的,私人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国家作为上层建筑,是要维护私人垄断资本统治的利益,政府的政策,最终都要服从金融寡头的利益。
2、国家作为经济实体和私人垄断资本相互渗透,互相结合,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和实现私人垄断利润的条件。
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所掌握的权力,采取间接的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
(一)市场调节的局限及国家干预的目标
1、市场调节的局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1、难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3、市场主体行为目标具有短视性;
4、市场调节只以效率原则为标准,会造成个人分配不公;
5、市场调节不能解决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给社会再生产形成障碍,因而市场的自发运动会使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造成危害。
所谓“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造成的限制。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由市场失灵引起的。它并不排除市场调节,而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3、凯恩斯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有非自愿就业而未能实现充分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他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实行国家调节,他的政策主张主要是由国家进行需求管理,设法刺激和扩大总需求,重点是投资需求。以他的这一套政策主张为基础,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凯恩斯的认识无疑比新古典经济学家前进了一步,但是他对市场调节局限性的认识还是浅层次表面的。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是市场机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这些局限性早已有之。但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表现得如此充分,完全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造成的。因此,所为市场失灵或局限性,其实质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失灵和局限性。
4、国家干预的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熨平经济周期;
2、实现充分就业;
3、稳定物价,防止、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谋求公平与效率,改善国民福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稳定;
5、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家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所制定的关于财政运作的原则和行为准则。它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性措施对一定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通过税率和税收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的。通过调节税收结构,可以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发展。财政支出政策的内容主要是政府采购、政府直接投资或补贴、社会保障和福利开支等。
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影响总需求,以使总需求能与总供给达到平衡。
总需求的组成: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经济萧条时,需扩大总需求: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和消费;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和采购;通过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增加净出口。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用来管理货币和信用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的运作是: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的方法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以碾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调节的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
通过中央银行对利率和信贷的调节,影响总需求,以使总需求能与总供给达到平衡。
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间接影响利率,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
经济萧条时,应扩大总需求:通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在公开市场卖出国债,增加货币的供给量,以间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3)产业政策它是通过干预产业间资源分配或产业内产业组织,促进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合理化的政策。
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旨在于规划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和步骤,以及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的次序和态势;产业组织政策则旨在于规划一定时期内产业内部企业或市场秩序的发展方向。
它们的制定和实施,将在宏观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以秩序规范保证竞争有效展开,限制垄断,消除大企业的控制和干预。
(4)收入调节收入政策是国家对收入分配过程进行宏观控制的政策措施。
其基本内容是政府通过有意识的措施,调节工资、利润和其它收入间的关系,达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调节。
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收入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企图借助对工资与物价的管理,克服物价和工资的螺旋式上升,制止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另一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会影响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从而影响到经济。
(5)计划调节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和调节,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形式多样,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1)预测性。多数计划的内容只规定总任务和总指标而没有具体指标;虽然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而重点是长远目标的计划;(2)计划一般是指导性或参考性的;计划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国家的经济政策,借助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引导私人企业。(3)协商性
(6)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作用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参与和干预下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而且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了商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现代化。
这是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了生产力社会化高度发展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一次重大局部调整,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局限性――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它不可能摆脱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等资本主义客观经济规律的支配,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其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