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证
一、合病证
(一 )太阳阳明合病
1.麻黄汤证 (原文 36/P181 )
太阳
阳明 合病
应有证 发热恶寒无汗 ( 太阳 )
大便秘结 ( 阳明 )
本证 喘 ----寒邪束表, 肺气不降
胸满 ---邪不外达, 肺气壅滞
禁:下 ----虽见里证, 但以表证为主
治:宜麻黄汤 ---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
2.葛根汤证 //葛根加半夏汤证
(原文 32,33/P182-183)
太阳
阳明 合病
证,太阳 ---发热恶寒, 头痛项强无汗
阳明 ---必自下利 ---表邪不解,
内迫阳明, 下趋大肠
治:葛根汤 ---发汗解表, 生津止利
证:不下利, 但呕 ---内迫之邪, 上逆胃中
治:葛根加半夏汤 ----发汗解表, 和胃降逆 。
(二)太阳少阳合病
黄芩汤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原文 172/P185)
太阳
少阳
发热头痛
口苦咽干目眩,
腹痛不欲食
合病
证:自下利 ----太阳表邪, 内陷少阳
热趋大肠
治:黄芩汤 ----清热止利和中
证:若呕者 ----热邪上逆
治: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兼降逆止呕
(三)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的脉证 (原文 268/P187 )
三
阳
合
病
脉浮 -主太阳;脉大 -主阳明;上关上 -弦脉主少阳
证:欲眠睡 — 热邪上蒸
目合则汗 — 盗汗, 热迫津泄 。
治法: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小柴胡汤
三阳合病重在阳明 ---白虎汤
三阳俱解 ---柴葛解肌汤
二、并病证
(一)太阳阳明并病
二阳并病,先解表邪,宜小发汗 (原
文 48/P188)
太
阳
病
当
汗
失
汗
或
汗
出
不
彻
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 不恶寒
二
阳
并
病
症状:由表证无汗 — 微自汗出
由表证恶寒 — 不恶寒 ---阳明热象已现
若表证不罢 ---发热身痛头项强痛等仍在
病机:表邪不解, 化热内传阳明
治法:小发其汗 ---桂二越婢一汤
治禁:不可下, 下之为逆
邪
留
太
阳
脉证:面色缘缘正赤 ---邪束肌表, 阳郁不宣
躁烦, 短气 ---表邪闭郁, 肺气不利
不知痛处, 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 ---邪郁不解
营卫运行不畅
脉涩:邪气闭郁, 气血运行不畅
( 恶寒发热 ),邪郁肌表, 营卫不和
病机:当汗不汗, 外郁肌表, 肺气不利
治法:当更发汗, 即用发汗解表之法
处理:内服:桂麻各半, 桂二麻一汤
外用:熏洗
(续前)
(二)太阳少阳并病
(原文 142/P189)
太
少
并
病
头项强痛 ---太阳经证;眩冒 ---少阳半表半里证
时如结胸 ---邪结胸膈;心下痞硬 ---经气不畅
治疗:刺大椎 ---泻督脉之热, 解诸阳之邪
肺俞 ---肺主皮毛, 以解表邪
肝俞 ---肝与胆合, 泻肝胆之邪
治禁:慎不可发汗 ---误汗致变
误诒变证:谵语, 脉弦 ----热邪入肝,
救治:五日谵语不止 ---肝经之邪不去, 脉弦仍在
当刺期门 ( 肝经募穴 ) ---肝胆热去则病愈
病
证
(原文 171/P190)
太
阳
少
阳
并
病
证状:心下硬 ---邪结心下, 经气不舒
颈项强 ---项强为太阳证, 颈强为少阳证
目眩 ---少阳半表半里证
治疗:刺 ---大椎 ---泄督脉之热
肺俞, 肝俞 ---泄太少两经之邪热
治禁:慎不可下之 ----证非里实, 切勿妄下
(原文 150/P190)
太
少
并
病
太少并病 ---太阳病, 当汗禁下, 少阳病当和禁汗下
反下之 ---是为误治, 多有变证发生
成结胸 ---误下邪陷入胸膈
心下硬 ---水热互结于心下
下利不止 ---误下脾胃气虚, 水谷不别
水浆不下 ---邪逆于上, 胸脘阻滞
其人心烦 ----升降失调, 心肾不交, 病势严重 。
一、合病证
(一 )太阳阳明合病
1.麻黄汤证 (原文 36/P181 )
太阳
阳明 合病
应有证 发热恶寒无汗 ( 太阳 )
大便秘结 ( 阳明 )
本证 喘 ----寒邪束表, 肺气不降
胸满 ---邪不外达, 肺气壅滞
禁:下 ----虽见里证, 但以表证为主
治:宜麻黄汤 ---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
2.葛根汤证 //葛根加半夏汤证
(原文 32,33/P182-183)
太阳
阳明 合病
证,太阳 ---发热恶寒, 头痛项强无汗
阳明 ---必自下利 ---表邪不解,
内迫阳明, 下趋大肠
治:葛根汤 ---发汗解表, 生津止利
证:不下利, 但呕 ---内迫之邪, 上逆胃中
治:葛根加半夏汤 ----发汗解表, 和胃降逆 。
(二)太阳少阳合病
黄芩汤证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原文 172/P185)
太阳
少阳
发热头痛
口苦咽干目眩,
腹痛不欲食
合病
证:自下利 ----太阳表邪, 内陷少阳
热趋大肠
治:黄芩汤 ----清热止利和中
证:若呕者 ----热邪上逆
治: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兼降逆止呕
(三)三阳合病
三阳合病的脉证 (原文 268/P187 )
三
阳
合
病
脉浮 -主太阳;脉大 -主阳明;上关上 -弦脉主少阳
证:欲眠睡 — 热邪上蒸
目合则汗 — 盗汗, 热迫津泄 。
治法:三阳合病治从少阳 ---小柴胡汤
三阳合病重在阳明 ---白虎汤
三阳俱解 ---柴葛解肌汤
二、并病证
(一)太阳阳明并病
二阳并病,先解表邪,宜小发汗 (原
文 48/P188)
太
阳
病
当
汗
失
汗
或
汗
出
不
彻
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 不恶寒
二
阳
并
病
症状:由表证无汗 — 微自汗出
由表证恶寒 — 不恶寒 ---阳明热象已现
若表证不罢 ---发热身痛头项强痛等仍在
病机:表邪不解, 化热内传阳明
治法:小发其汗 ---桂二越婢一汤
治禁:不可下, 下之为逆
邪
留
太
阳
脉证:面色缘缘正赤 ---邪束肌表, 阳郁不宣
躁烦, 短气 ---表邪闭郁, 肺气不利
不知痛处, 乍在腹中, 乍在四肢 ---邪郁不解
营卫运行不畅
脉涩:邪气闭郁, 气血运行不畅
( 恶寒发热 ),邪郁肌表, 营卫不和
病机:当汗不汗, 外郁肌表, 肺气不利
治法:当更发汗, 即用发汗解表之法
处理:内服:桂麻各半, 桂二麻一汤
外用:熏洗
(续前)
(二)太阳少阳并病
(原文 142/P189)
太
少
并
病
头项强痛 ---太阳经证;眩冒 ---少阳半表半里证
时如结胸 ---邪结胸膈;心下痞硬 ---经气不畅
治疗:刺大椎 ---泻督脉之热, 解诸阳之邪
肺俞 ---肺主皮毛, 以解表邪
肝俞 ---肝与胆合, 泻肝胆之邪
治禁:慎不可发汗 ---误汗致变
误诒变证:谵语, 脉弦 ----热邪入肝,
救治:五日谵语不止 ---肝经之邪不去, 脉弦仍在
当刺期门 ( 肝经募穴 ) ---肝胆热去则病愈
病
证
(原文 171/P190)
太
阳
少
阳
并
病
证状:心下硬 ---邪结心下, 经气不舒
颈项强 ---项强为太阳证, 颈强为少阳证
目眩 ---少阳半表半里证
治疗:刺 ---大椎 ---泄督脉之热
肺俞, 肝俞 ---泄太少两经之邪热
治禁:慎不可下之 ----证非里实, 切勿妄下
(原文 150/P190)
太
少
并
病
太少并病 ---太阳病, 当汗禁下, 少阳病当和禁汗下
反下之 ---是为误治, 多有变证发生
成结胸 ---误下邪陷入胸膈
心下硬 ---水热互结于心下
下利不止 ---误下脾胃气虚, 水谷不别
水浆不下 ---邪逆于上, 胸脘阻滞
其人心烦 ----升降失调, 心肾不交, 病势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