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效率市场假说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主要探讨金融资产的价格结构,即各种金融资产的价格和预期收益率如何因其风险特征的不同而不同。当然,不同的资产定价理论所提出的价格结构是不同的。
而当我们探讨市场效率时,我们的焦点则是这种价格结构形成的精确度。我们要回答的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当市场获知某个公司的新信息时,市场参与者会多快地根据该信息买卖该公司的证券?这些证券的价格会多快地调整以放映新的信息?关于金融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是金融学中历史最悠久、影响面最大、最激烈、也最没有定论的争论。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效率是指信息效率,而不是经济学中的分配效率或帕累托效率。
效率市场假说的定义与分类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至少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契利尔(Bachelier)开创性的理论贡献和考利斯(Cowles)的实证研究。现代对效率市场的研究则始于萨缪尔森(Samuelson),后经法玛(Fama)、马尔基尔(Malkiel)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逐步形成一个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验证市场有效性的模型和方法。
一、效率市场的定义关于市场效率的定义,被采用最多的是法玛(Fama)4的定义:“价格总是‘充分’反映可获得信息的市场是‘有效’的”。后来,马尔基尔(Malkiel)5给出了更明确的定义:“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在确定证券价格时充分、正确地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个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正式地说,该市场被称为相对于某个信息集是有效的…如果将该信息披露给所有参与者时证券价格不受影响的话。更进一步说,相对于某个信息集有效…意味着根据(该信息集)进行交易不可能赚取经济利润”。
马尔基尔第一句话的含义与法玛相同。第二句话意味着市场效率可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披露信息并衡量证券价格的反应来检验。由于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不可实验性,因此这种检验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第三句话意味着可通过衡量根据某个信息集进行交易所能赚取的经济利润来判断市场的效率。这句话正是几乎所有有关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的基础。
事实上,效率的概念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市场,也没有一个绝对无效的市场,它们的差别只是度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某个市场是否有效,而是多有效。这就需要一个相对效率的概念,如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效率、美国资本市场相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等等。绝对效率只是为我们衡量相对效率提供一个基准。
二、效率市场假说及其类型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经充分放映了所有相关的信息,资本市场相对于这个信息集是有效的,任何人根据这个信息集进行交易都无法获得经济利润。
根据罗伯兹(Roberts)对上述信息集大小的分类,效率市场假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
(一)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指当前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过去的价格、成交量、未平仓合约等。因为当前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过去的交易信息,所以弱式效率市场意味着根据历史交易资料进行交易是无法获取经济利润的。这实际上等同宣判技术分析无法击败市场。
(二)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指所有的公开信息都已经反映在证券价格中。这些公开信息包括证券价格、成交量、会计资料、竞争公司的经营情况、整个国民经济资料以及与公司价值有关的所有公开信息等。半强式效率市场意味着根据所有公开信息进行的分析,包括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即取得经济利润。因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证券分析师在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价值被低估和高估的证券,他们一旦发现机会,就会立即进行买卖,从而使证券价格迅速回到合理水平。
(三)强式效率市场假说。指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公开信息,还包括各种私人信息,即内幕消息。强式效率市场意味着所有的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因为只要有人得知了内幕消息,他就会立即行动,从而是证券价格迅速达到该内幕消息所放映的合理水平。这样,其他再获得该内幕消息的人就无法从中获利。
三种次级的效率市场假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9-1表示为:
图9-1 三种不同层次的效率市场假说
第二节 效率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一、效率市场假说的假定效率市场假说是建立在三个强度渐次减弱的假定之上的:
假定一:投资者是理性的,因而可以理性地评估证券的价值。
这个假定是最强的假定。
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认为每种证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的现金流按能反映其风险特征的贴现率贴现后的净现值,即内在价值(Fundamental Value)。当投资者获得有关证券内在价值的信息时,他们就会立即作出反映,买进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证券,卖出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证券,从而使证券价格迅速调整到与新的净现值相等的新水平。
投资者的理性意味着不可能赚取经过风险调整的超额收益率。因此,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构成的竞争性市场必然是效率市场。
假定二:虽然部分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些交易会相互抵消,因此不会影响价格。这是较弱的假定。
效率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认为,投资者非理性并不能作为否定效率市场的证据。他们认为,即使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仍可能是理性的。例如,只要非理性的投资者是随机交易的,这些投资者数量很多,他们的交易策略是不相关的,那么他们的交易就可能互相抵消,从而不会影响市场效率。
这种论点主要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投资策略的互不相关性。
假定三,虽然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相关性,但理性套利者的套利行为可以消除这些非理性投资者对价格的影响。这是最弱的假定。
夏普和亚历山大(Sharpe and Alexander)把套利定义为“在不同市场,按不同的价格同时买卖相同或本质上相似的证券。”例如,由于非理性的投资者连续买进某种证券,使该证券的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这时,套利者就可以卖出甚至卖空该证券,同时买进其他“本质上相似”的证券以对冲风险。如果可以找到这种替代证券,套利者也能对这两种证券进行买卖交易,那他们就可以赚取无风险利润。由于套利活动无需资本,也没有风险,套利活动将使各种证券价格迅速回到其内在价值的水平。
弗里德曼(Friedman)甚至认为,在非理性的投资者与理性的套利者的博弈中,非理性的投资者将亏钱,其财富越来越少,从而将最终从市场中消失。
由以上三种假定可以看出,效率市场需要如下必要条件:
存在大量的证券,以便每种证券都有“本质上相似”的替代证券,这些替代证券不但在价格上不能与被替代品一样同时被高估或低估,而且在数量上要足以将被替代品的价格拉回到其内在价值的水平。
允许卖空。
存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套利者,他们可以根据现有信息对证券价值形成合理判断。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
上述四个必要条件中任一条件的缺乏,都会令市场效率大打折扣。
二、效率市场假说与证券分析业在华尔街以及资本市场较发达的世界各地,证券分析业都是报酬最丰厚的行业之一。优厚的报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证券分析师的行列。他们到处收集各种信息,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手段,分析各种证券的价值,寻找价格被低估和高估的证券,并自己或建议客户采取相应的买卖行动。应该说,大量证券分析师这种竞争性行动是促使资本市场走向效率的最重要力量。
然而,当市场达到充分有效的状态时,证券分析师花费大量成本和精力收集的各种信息并运用各种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都无助于他们击败市场。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再愿意去花费无谓的时间和金钱去收集和分析信息了,效率市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可是,但资本市场逐渐变得无效时,信息的价值又开始突现出来,证券分析师又开始忙于收集恶化分析信息,市场效率的程度又逐步提高。最终,市场效率的程度将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达到均衡。
由此可见,只要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边际成本不为零,资本市场就不可能达到完美有效的地步。正是基于这一点,格罗斯曼和斯蒂格里茨(Grossman and Stiglitz)才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完美的效率市场是不存在的。
从上面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越低、交易成本越低、市场参与者对同样信息所反映的证券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市场的效率程度就越高。
三、效率市场假说与随机漫步在理解效率市场时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平稳的市场。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在半强式效率市场中,证券价格等于证券价值,因此证券价格的变动应该是有秩序的、平稳的。实际上,由于没有人能准确地找出证券价值,而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对其进行判断或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取决于有关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度、投资机会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利好或利空信息的出现总体上说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股价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随机的。以世界上效率程度最高的美国股票市场为例,受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一天之内涨跌超过20%,甚至超过40%的股票并不是罕见的。例如,2001年9月17日,美国股市在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而关闭4天重新开盘后,美国航空公司因有两架被劫持客机撞上纽约世贸大楼,其股价在开盘半小时之内就暴跌了46.43%,这并不是美国股市投机性强的表现,而恰恰是其效率高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股价是否稳定作为判断股市是否有效的标准,而要看这种波动是由于市场操纵引起的还是由于市场由于新信息的出现而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变化引起的。
另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随机漫步(Random Walk)。随机漫步理论的鼻祖是法国数学家巴契利尔(Bachelier),后来因萨缪尔森(Samuelson)的著名论文“适当预期的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据”而几乎成了效率市场假说的代名词。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随机漫步可以用公式(9.1)表示:
,(9.1)
其中S表示证券价格,t表示随机误差项,它是个鞅过程,即,表示时刻t-1的信息集合。在公式(9.1)中用证券价格(St)的自然对数而不是用证券价格本身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证券价格为负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有限责任问题。从第五章关于连续复利的介绍中我们可知,lnSt-lnSt-1=表示以连续复利表示的证券收益率。
公式(9.1)表示,证券收益率的变化过程是随机漫步过程,其期望值总是等于零,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完全不可预测的。然而,纯粹的随机漫步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证券投资首先是资金使用权在一定时间里的让渡,需要获得时间价值,这种时间价值可以用无风险利率来表示。其次,证券投资者还需要冒一定的投资风险,而证券投资者一般都是厌恶风险的,因此需要一定的风险溢价(Risk Premium)作为补偿。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决定了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应大于0。
因此,现实中的证券价格所遵循的变化过程应该写为:
, (9.2)
其中,表示以连续复利表示的预期收益率或称漂移率。公式(9.2)表明,证券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加上随机漫步。过去人们常常把预期收益率当作常数,现在更多的人则认为预期收益率是可变的,它会随着投资机会、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由此可见,证券收益率的变化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预测的,另一部分则是随机的。因此,效率市场假说并不等于说证券价格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换句话说,证券价格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测性并不能作为否定效率市场假说的证据。
四、效率市场的特征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效率市场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点,作为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的标准:
(一)能快速、准确地对新信息作出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市场。这些信息五花八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局势、自然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原材料供需状况、产品供需状况、公司内部状况等等各个方面,它们都与证券价值直接或间接相关,从而影响着证券价格。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就会在收到信息时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迅速”指的是从证券市场收到信息到证券价格作出反应之间不应有明显的迟延。“准确”指的是证券价格的反应应是无偏的,证券价格的初始反应就应精确反映该信息对证券价值的影响,不需要进行后续的纠正,不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或反应迟缓。
图9-2反映了证券价格在收到信息时的三种反应形式。假设在我们所考察的期间内只有一条与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该信息在t时刻到达市场。该信息是利好消息,它的出现使市场对该证券价值的最好估计由原来的10元增加到12元。
证券价格
过度反应与纠正
12
10
反应迟缓
效率市场反应
t 时间
图9-2 在效率市场和无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
在图9-2中,实线代表着在效率市场中证券价格的反应路径。它表示证券价格在收到新信息的当时就从10元涨到12元,并维持在12元不变,因为我们假定没有其它新信息到达市场。
虚线代表着在无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一种反应路径——反应迟缓。其背后的故事大致如下:当新信息出现时,一些大公司率先得到这些信息,他们把该信息通知其分支机构,并开始分析该信息的含义。分支机构得到该信息后,也开始自己进行分析,并可能将该信息通知其重要的客户,该信息就这样逐步传播开来。由于刚开始时只有少数知道该信息的人进行交易,证券价格也只上升一点。随着知道该信息及其含义的人越来越多,买入该证券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使该证券价格逐步上升到12元。
点线则代表着在无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另一种反应路径——过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对该信息的含义最乐观的人率先得到该信息,他们认为该信息意味着证券价值高于12元,因此就大量买进,直至把股价推高到12元之上。由于新价值的最优估计是12元,这种正确的估计最后占了上风,市场的抛压最终使证券价格又回到12元的合理位置。
(二)证券价格任何系统性范式只能与随时间改变的利率和风险溢价有关在效率市场中,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可以随时间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能来源于无风险利率的变动,或者风险溢价的变动。风险溢价的变动则可能由于风险大小的变动或者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变化。
无风险利率、风险大小和风险厌恶程度都可能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动。当经济衰退时,真实利率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通常都会下降,从而使名义无风险利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证券投资的风险则随着经济衰退而增加。经济衰退还使投资者的财富水平下降,降低了他们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风险厌恶程度提高。风险和风险厌恶度的同时提高意味着风险溢价的提高。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预期收益率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动。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不是纯随机的,因此它有可能使证券价格出现非随机的范式,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但是,在抽掉了利率和风险溢价变动对证券价格影响后,在效率市场中,与其它因素(如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有关的证券价格变动则必须是随机的。这是因为,如果在效率市场中,今天的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有关将来盈利和股息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是可知的,也就是说,这些信息是已经被收到或根据收到的信息可以预测的。没有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唯一信息是没有收到且不可预测的。由于其不可预测性,这类信息是以不可预测、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的,当市场对这类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反应时,证券价格本身就以不可预测的、随机的方式随时间而变动。
许多人也许会问,很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都呈现季节性或周期性范式,而证券价格又对这些变量的变动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那末证券价格为何不会呈现季节性或周期性的范式?答案是证券价格并不对这些变量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只对市场对这些变量的预测错误作出反应。在效率市场中,这种错误肯定是随机的,而不是系统性的错误,对这种随机性错误作出迅速准确反应的证券价格也必然是随叫随机的。
(三)任何交易(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末任何交易或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其预期收益率到无法超过恰当的基准(Benchmark)。
检验市场效率的一种方法是检验某种特定的交易或投资策略在过去是否赚取了超额利润。例如,如果你认为股价对新信息(如公司盈利报告)的反应较慢,那末你的投资策略为总是买进每股净利润增长最多的前10家公司。为了检验你的投资策略是否成功,你可以运用的过去的数据来检验一下这种投资策略的结果。在效率市场中,你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检验各种投资策略时,你首先得选定某个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基准收益率。如果你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那末,基准收益率就可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投资的系数乘以风险溢价。如果你选择了套利定价模型(APT),那末,基准收益率就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投资的要素系数与要素价格的乘积之和。由此可见,在检验各种投资策略时,你实际上是在对以下两种假设进行联合检验:
你已选择了正确的基准来衡量超额利润;
该市场相对于你在投资中所用的信息是有效的。
也就是说,你实际上是在检验某个资产定价模型和效率市场假说是否正确。如果检验的结果是不存在超额利润,那么这个市场相对于该信息集而言是有效的。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存在超额利润,则你所选择的定价模型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这个市场是无效的。
在进行检验时,你得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你必须确信你的投资策略是建立在你买卖证券时实际可获得的信息之上。在上面的例子中,你必须等到所有的公司都公布了财务报告后才知道哪10家公司的每股净利润增长最多。
其次,在计算超额收益时,你还必须扣除发现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交易成本和相应的税收。
再次,如果你的投资策略在考虑了上述因素后还有超额利润的话,你还得确定这种超额利润是由于运气呢,还是由于你真的成功利用了市场定价的无效率。为次,你必须检验这种超额利润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性。
最后,即使这种超额利润在统计上是重要的,你还必须注意在衡量超额利润时有没有问题:你所选的定价模型是否正确?你是否正确地衡量了风险?你所选的指数是否合适?
当你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后,如果你找到了的确可以产生超额利润的交易或投资策略,那末你就找到了市场无效的证据。
(四)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与个人投资者应该是无差异的如果市场是无效的,那么获得充分信息的投资者就可以利用市场定价的失误构造能给他带来超额利润的投资组合。相反,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末由于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因此获得充分信息的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一样,都只能获得正常的收益率。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衡量专业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表现来检验市场的效率。因为专业投资者是最有可能获得全部信息的,他们在证券分析、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领域训练有素,而且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可以在本公司内部进行相互的交流。可以说他们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样,这里的检验也是联合检验。我们首先必须选择适当的基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选定某个资产定价模型。假定我们选择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我们才可以将专业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表现与估计的证券市场线进行比较,从而检验市场效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一定比一般投资者好,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上到处是他们的“光辉业绩”。沃伦?巴菲特、彼德?林奇、“杨百万”等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令人无比向往。我们无意贬低他们的形象,但我们打个比方就可以知道这些故事根本不足于判定市场的无效。如果我们把千千万万股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看作掷硬币比赛。我们规定掷出正面表示赢,掷出反面表示输。按照概率原理,即使每枚硬币都是公平,即每次掷出正面与反面的概率都是50%,在如此众多的人中,我们也能找出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输赢结果,如连续20个正面或连续20个反面。于是掷出连续20个正面的人自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掷硬币水平,就出现在电视上炫耀自己令人惊讶的成功。而那些掷出20个反面的“倒霉者”则“无脸见江东父老”,人们也就不知这些悲壮的故事了。因此在检验市场效率时,我们要作仔细的统计分析,以防止这种“成功者偏差”。
第三节 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根据上节有关市场效率假说的概念解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效率市场假说的共同的检验方法:那就是检验在一定信息范围内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检验弱式有效使用的是股票价格的历史资料,半强式有效使用公开信息,如公司财务资料、国民经济资料等,而强式有效则使用所有信息。在众多学者利用各种信息对股票收益可预测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Campbell对此进行了总结。他发现,在股票收益可预测性检验的问题上,存在着下列几种共同的现象:
(1)长期范围内的收益比短期范围内的收益更容易预测。Campbell发现,股利与价格比率对股票月收益的解释能力为2%,而对年收益的解释能力则迅速上升至18%。
(2)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预期收益随时间的变动和波动率。Harvey等人均发现,一些用于预测股票收益的变量也可以用来预测股票波动率的变化。
一、弱式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弱式市场有效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鞅过程;一个是技术分析的无效性。因而对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检验也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实证检验。
(1)对鞅过程的检验。与鞅过程关系密切的两个概念是独立同分布和白噪音。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在时间序列方差存在的情况下,独立同分布鞅过程白噪音:因此独立时间序列一定是鞅过程,而鞅过程不一定为独立时间序列;鞅过程一定是白噪音,但白噪音不一定是鞅过程。由于鞅过程无法从计量上得到很好的统计分析形式,因此对鞅过程的检验主要采用独立同分布和白噪音两种替代形式。对收益独立性的检验为游程检验,对白噪音的检验为自相关检验。但在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通过独立的游程检验可以证明鞅过程的存在从而证实弱式效率市场假说,但通不过独立游程检验无法证伪弱式效率市场假说;同样,无法通过白噪音检验可以证伪弱式效率市场假说,而通过白噪音检验则无法证实弱式效率市场假说。
但十分奇怪的是,无论是自相关检验,还是游程检验,都出现了许多矛盾的现象。对自相关检验而言,一些研究者分析了几个相对较短时期(包括1天、4天、9天、16天)的股票收益的序列自相关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时期的股票收益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倾向于弱式效率市场假说。但近年来一些考虑不同市值(规模)的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研究表明,小盘股组成的投资组合的自相关性要大于大盘股组成的投资组合。这又对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而游程检验的研究证明了不同时期股票价格变化具有独立性。给定股票价格序列的实际游程个数总是在随机股价变化序列的游程个数期望值的范围之内。同时这种测试还用于柜台市场的股票交易中,得到的结果也证实弱式效率市场假说。但是,一些学者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个别交易的价格变化进行分析却发现存在着证券价格变化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
(2)对技术分析无效性的检验。有人认为前面关于收益独立性的统计测试过于僵化,不能适用于证券分析家们所采用的复杂的价格模式。为了对这种观点作出响应,研究者试图通过模拟分析各种可能的技术性交易规律,并对由这些规律所产生的收益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弱式效率市场上,如果只依靠过去的历史价格发展出来的交易规律进行交易的话,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不会高于单纯的购买并持有而得到的收益。大部分的早期研究都表明,在考虑了交易费用之后,利用交易规律所获得的交易利润都将被损失掉,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却发现有些技术分析的确有用。如De Bondt和Thaler 发现,自1933年以来,过去3年表现最好的35只股票在未来5年的平均表现远比在过去3年中表现最差的35种股票差。这说明股票市场存在着过度反应。
二、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前面讲过,半强式效率市场指的是证券价格反映所有公开信息的情况。按照法玛的组织形式,可以将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研究分成两组:一是运用除了在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测试中的纯市场信息(如价格、交易量)以外的其它可获得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收益率的研究;二是分析股票能多快调整至可以反映一些特定重大经济事件的研究。
1、运用除了在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测试中的纯市场信息(如价格、交易量)以外的其它可获得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收益率的研究。这类研究包括对收益报告预测股票未来收益的研究、对在日历年度内是否存在可以用来预测收益的规则的研究以及对典型收益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股票未来收益和公司的股息收益率存在着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对季节性收益惊奇的调整也是不充分的,而且存在着“一月异常”、“月份效应”、“周末效应”、“周内交易日效应”、以及“交易日内效应”等收益率异常现象,同时在典型收益方面还证实了“市值规模效应”等现象。DeBondt和Thaler,以及 Fama和 French 都发现,由低市净率(即市值与净值的比率) 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比高市净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可获得高得多的收益。这一系列都表明市场不是半强式有效的。
2、股票能多快调整至可以反映一些特定重大经济事件的研究。这个研究主要采取事件研究的方法。即列举几个股票市场上的重要事件,观测股票价格对这些重要事件的反映从而来验证股票市场的有效。这些重要事件有:股份分割、首次公开招股、交易所上市、不可预期的经济和政治事件、会计变动公告等。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交易所上市之外,其余的检验结果都支持市场有效假设。这与根据上面一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
三、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强式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不管这些信息是公开信息还是内幕信息。在这假设条件下,没有投资者可以通过获得内幕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对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检验主要从这方面入手,通过对公司内幕人员交易、股票交易所专家证券商、证券分析师、专业基金经理这些信息最灵通、最全面的专业人士能否获得超额利润进行实证验证。
1、公司内幕人员交易。内幕人员包括公司的高级职员、董事会成员和拥有公司任何股权类型的10%以上的股份持有者。对这些内幕人员交易资料的分析结果通常表明公司内幕人员能持续地获得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润,但也有许多研究表明非内幕人员利用这些内幕信息却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这些分析结果为市场有效假设提供的论据是不一的。
2、股票交易所专家(Specialists)。由于专家有独占的渠道获得有关未执行的指令的重要信息,因此,如果市场不是强式有效,则这些专家证券商一般会从这些信息中赚取超额收益。分析资料也证实了这个结论。但最近的研究则表明:在引入了竞争性的费率和其它减少专家的收费标准的交易实践后,专家的资本收益率相对降低了许多。
3、证券分析师。主要研究在证券分析师的推荐之后进行投资能否获得超额利润。研究表明,在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根据推荐所获信息进行投资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这些结果支持了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4、专业基金经理。这项研究主要分析共同基金的业绩。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基金的业绩低于直接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所产生的业绩。考虑了经纪人佣金、基金佣金费和管理成本之后,约有2/3的共同基金的业绩不如整个市场的业绩。这些结果也支持了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因此,对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验证还远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目前,在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一般认同的观点是市场已经基本达到了弱式有效,而半强式有效、强式有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附录 独立同分布、鞅过程、和白噪音为了说明独立同分布(i.i.d.)、鞅过程(martingale)、和白噪音(White Noise)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先用一个式子将三者统一起来。这个式子为:
其中是一个均值为零的协方差平稳过程。三种情况就分别对应于
(1)是i.i.d.();
(2),表示时刻t-1的信息集合;
(3)。
一、独立同分布与鞅过程如果是一个独立同分布,则彼此之间的信息集合是不受影响的,因此必然,满足鞅过程的条件。但反过来,鞅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同分布。因为独立同分布除了E()=0以及独立性要求之外,还要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RCH模型。该模型具体表述为:
,,
其中,{}是(0,1)。
,
但,所以
,
所以,这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可见鞅过程不一定满足独立同分布。
二、鞅过程与白噪音在时间序列方差存在的条件下,因为,所以
==,
而。可见鞅过程是一个白噪音。
但白噪音不一定满足鞅过程,因为上面的等式都是不可倒推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非线性MA过程。该过程的具体表述为:
,其中 {} 是 (0,)。
由于
,
所以它不是一个鞅过程。而
==0
,
所以它是一个白噪音。
总结起来,对一个均值为零的协方差平稳过程而言,独立同分布一定是一个鞅过程,鞅过程不一定是独立同分布;鞅过程一定是白噪音,但白噪音不一定是鞅过程。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独立同分布鞅过程白噪音。也就是说,独立同分布的条件最苛刻,鞅过程次之。白噪音再次之。用图表示为:
本章小结
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只有新信息才会使股价发生变动。而好消息和坏消息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没有证券的价格被高估或低估,投资者无法利用任何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范式。
根据信息集的大小,效率市场假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弱式、半强式和强式。
效率市场需要如下必要条件:存在大量的证券;允许卖空;存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套利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越低、交易成本越低、市场参与者对同样信息所反映的证券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市场的效率程度就越高。
在理解效率市场时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平稳的市场;另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随机漫步。
我们可以把效率市场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点,作为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的标准:能快速、准确地对新信息作出反应;证券价格任何系统性范式只能与随时间改变的利率和风险溢价有关;任何交易(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与个人投资者应该是无差异的。
在检验各种投资策略时,你实际上是在对以下两种假设进行联合检验:你已选择了正确的基准来衡量超额利润;该市场相对于你在投资中所用的信息是有效的。如果检验的结果是不存在超额利润,那么这个市场相对于该信息集而言是有效的。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存在超额利润,则你所选择的定价模型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这个市场是无效的。
对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验证还远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目前,在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一般认同的观点是市场已经基本达到了弱式有效,而半强式有效、强式有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本章重要概念效率市场假说 弱式效率市场假说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随机漫步 鞅过程 独立同分布 白噪音 过度反应 反应迟缓 成功者偏差 一月异常 月份效应 周末效应 周内交易日效应 交易日内效应
习题: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两个不重叠时期的股票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应为0。(对或错)。
下列哪种情况与弱式市场假说最为矛盾?
超过30%的共同基金表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内幕人士赚取大量的超额利润。
每年1月份股票市场都有超额收益率。
你通过对股价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了如下现象,请问哪种现象与弱式效率市场相矛盾?
平均收益率显著大于0。
任何一周的收益率与下一周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都等于0。
在股价上升8%后买入并在下跌8%后卖出就可获的超额利润。
通过持有低红利收益率的股票就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数的资本利得。
如果效率市场假说成立的话,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可以精确预测未来事件。
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证券价格变动的原因无法知道。
股价不会变动。
下列哪种现象可以作为反对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证据?
共同基金平均收益并未超过市场。
在公司宣布其红利超常增加后买入(或卖出)该股票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市盈率低的股票有超常收益率。
在任何年份都有50%左右的共同基金战胜市场。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
充分反映了所有历史价格信息。
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
充分反映了包括内幕消息之内的所有相关信息。
是可预测的。
假设公司意外地宣布向其股东派发大额现金红利,如果该消息没有事先泄露,那么在有效市场中,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宣布时价格会异常变动。
在宣布前价格会异常上升。
在宣布后价格会异常下跌。
在宣布前后价格不会异常变动。
下列哪种现象是反对半强式效率市场的最好证据:
在任何年份有一半左右的共同基金表现好于市场。
掌握内幕信息的人的收益率大大高于市场。
技术分析无助于判断股价走向。
低市盈率股票在长期中有正的超常收益率。
下列哪种情况称为“随机漫步”:
股价变动是随机的但是可预测的。
股价对新旧信息的反映都是缓慢的。
未来股价变动与过去股价变动是无关的。
过去信息在预测未来价格变动时是有用的。
象微软这样的成功企业的股票在很多年中持续产生巨额收益。这是否违背效率市场假说?
请判断下列各种现象或说法是否符合效率市场假说,并简单解释理由:
在一个普通年份里,将近一半的基金表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在某一年中战胜市场的某货币市场基金在第二年很可能又会战胜市场。
股票价格在1月份的波动率通常大于其他月份。
在1月份宣布盈利增加的公司股价的表现在2月份通常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本周表现好的股票在下周就表现不好。
“如果所有证券都被合理定价,那么它们的预期收益率一定都相等。”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我们知道股市应对好消息产生正面反应。而象经济衰退即将结束这样的好消息可以比较精确地预计到。那么我们认为在经济复苏时股市就一定上涨?
你知道A公司的管理很差。你给该公司管理水平打的分数是30分,而市场调查发现投资者平均打20分。你应买入还是卖出该股票?
B公司刚宣布其年度利润增加,然而其股价不升反跌。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没有合理的解释?
Fama,Fisher,Jensen和Roll研究了股价对公司宣布股票分拆(Stock Split)的反应,发现股价通常在宣布股票分拆后上升。由于股票分拆时公司净资产并未变化,他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80%的公司在股票分拆后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也就是说,公司管理层通常是在预计利润会增长后才进行股票分拆。请问这种现象符合哪种形式的效率市场假说?
习题答案:
对。否则的话,投资者就可以用一个时期的收益率预测另一个时期的收益率并赚取超额利润。
(3)。
(3)。
(2)。
(3)。
(2)。
(1)。
(4)。
(3)。
否。微软股票持续的高收益率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在微软成功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后买入股票可以赚取超常收益。
(1)符合。按概率分布,每年总会有一半左右的基金战胜市场。
(2)不符合。因为只要买在上年表现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就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3)符合。与可预测的收益不同,可预测的波动率并不能带来超额收益。
(4)不符合。超常收益应发生在宣布盈利增加的1月份,而不是2月份。
(5)不符合。利用这种均值回归现象可以获得超常收益。
不对。因为各种证券的风险不同,因此其预期收益率也应不同。
不能。市场只对新的消息起反应。如果经济复苏已被市场准确预测到,则这种复苏已反映在股价中,因此但复苏真的如预测的那样来临时,股价就不会有反应。只有复苏程度或时间与预期有出入时股价才会变动。
应买入。因为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水平并不象其他投资者认为的那么差,因此该股票的价格被市场低估了。
市场原来预期的利润增长可能大于该公司实际宣布的数字。与原来的预期相比,这个消息令人失望。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而当我们探讨市场效率时,我们的焦点则是这种价格结构形成的精确度。我们要回答的是诸如此类的问题:当市场获知某个公司的新信息时,市场参与者会多快地根据该信息买卖该公司的证券?这些证券的价格会多快地调整以放映新的信息?关于金融市场是否有效的争论是金融学中历史最悠久、影响面最大、最激烈、也最没有定论的争论。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效率是指信息效率,而不是经济学中的分配效率或帕累托效率。
效率市场假说的定义与分类效率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至少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契利尔(Bachelier)开创性的理论贡献和考利斯(Cowles)的实证研究。现代对效率市场的研究则始于萨缪尔森(Samuelson),后经法玛(Fama)、马尔基尔(Malkiel)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逐步形成一个系统性、层次性的概念,并建立了一系列用于验证市场有效性的模型和方法。
一、效率市场的定义关于市场效率的定义,被采用最多的是法玛(Fama)4的定义:“价格总是‘充分’反映可获得信息的市场是‘有效’的”。后来,马尔基尔(Malkiel)5给出了更明确的定义:“如果一个资本市场在确定证券价格时充分、正确地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这个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正式地说,该市场被称为相对于某个信息集是有效的…如果将该信息披露给所有参与者时证券价格不受影响的话。更进一步说,相对于某个信息集有效…意味着根据(该信息集)进行交易不可能赚取经济利润”。
马尔基尔第一句话的含义与法玛相同。第二句话意味着市场效率可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披露信息并衡量证券价格的反应来检验。由于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的不可实验性,因此这种检验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第三句话意味着可通过衡量根据某个信息集进行交易所能赚取的经济利润来判断市场的效率。这句话正是几乎所有有关市场效率的实证分析的基础。
事实上,效率的概念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市场,也没有一个绝对无效的市场,它们的差别只是度的问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某个市场是否有效,而是多有效。这就需要一个相对效率的概念,如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效率、美国资本市场相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等等。绝对效率只是为我们衡量相对效率提供一个基准。
二、效率市场假说及其类型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经充分放映了所有相关的信息,资本市场相对于这个信息集是有效的,任何人根据这个信息集进行交易都无法获得经济利润。
根据罗伯兹(Roberts)对上述信息集大小的分类,效率市场假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种:
(一)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指当前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全部能从市场交易数据中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过去的价格、成交量、未平仓合约等。因为当前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过去的交易信息,所以弱式效率市场意味着根据历史交易资料进行交易是无法获取经济利润的。这实际上等同宣判技术分析无法击败市场。
(二)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指所有的公开信息都已经反映在证券价格中。这些公开信息包括证券价格、成交量、会计资料、竞争公司的经营情况、整个国民经济资料以及与公司价值有关的所有公开信息等。半强式效率市场意味着根据所有公开信息进行的分析,包括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即取得经济利润。因为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证券分析师在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价值被低估和高估的证券,他们一旦发现机会,就会立即进行买卖,从而使证券价格迅速回到合理水平。
(三)强式效率市场假说。指所有的信息都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公开信息,还包括各种私人信息,即内幕消息。强式效率市场意味着所有的分析都无法击败市场。因为只要有人得知了内幕消息,他就会立即行动,从而是证券价格迅速达到该内幕消息所放映的合理水平。这样,其他再获得该内幕消息的人就无法从中获利。
三种次级的效率市场假说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9-1表示为:
图9-1 三种不同层次的效率市场假说
第二节 效率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一、效率市场假说的假定效率市场假说是建立在三个强度渐次减弱的假定之上的:
假定一:投资者是理性的,因而可以理性地评估证券的价值。
这个假定是最强的假定。
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认为每种证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的现金流按能反映其风险特征的贴现率贴现后的净现值,即内在价值(Fundamental Value)。当投资者获得有关证券内在价值的信息时,他们就会立即作出反映,买进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证券,卖出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证券,从而使证券价格迅速调整到与新的净现值相等的新水平。
投资者的理性意味着不可能赚取经过风险调整的超额收益率。因此,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构成的竞争性市场必然是效率市场。
假定二:虽然部分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些交易会相互抵消,因此不会影响价格。这是较弱的假定。
效率市场假说的支持者认为,投资者非理性并不能作为否定效率市场的证据。他们认为,即使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仍可能是理性的。例如,只要非理性的投资者是随机交易的,这些投资者数量很多,他们的交易策略是不相关的,那么他们的交易就可能互相抵消,从而不会影响市场效率。
这种论点主要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投资策略的互不相关性。
假定三,虽然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具有相关性,但理性套利者的套利行为可以消除这些非理性投资者对价格的影响。这是最弱的假定。
夏普和亚历山大(Sharpe and Alexander)把套利定义为“在不同市场,按不同的价格同时买卖相同或本质上相似的证券。”例如,由于非理性的投资者连续买进某种证券,使该证券的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这时,套利者就可以卖出甚至卖空该证券,同时买进其他“本质上相似”的证券以对冲风险。如果可以找到这种替代证券,套利者也能对这两种证券进行买卖交易,那他们就可以赚取无风险利润。由于套利活动无需资本,也没有风险,套利活动将使各种证券价格迅速回到其内在价值的水平。
弗里德曼(Friedman)甚至认为,在非理性的投资者与理性的套利者的博弈中,非理性的投资者将亏钱,其财富越来越少,从而将最终从市场中消失。
由以上三种假定可以看出,效率市场需要如下必要条件:
存在大量的证券,以便每种证券都有“本质上相似”的替代证券,这些替代证券不但在价格上不能与被替代品一样同时被高估或低估,而且在数量上要足以将被替代品的价格拉回到其内在价值的水平。
允许卖空。
存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套利者,他们可以根据现有信息对证券价值形成合理判断。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
上述四个必要条件中任一条件的缺乏,都会令市场效率大打折扣。
二、效率市场假说与证券分析业在华尔街以及资本市场较发达的世界各地,证券分析业都是报酬最丰厚的行业之一。优厚的报酬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证券分析师的行列。他们到处收集各种信息,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和手段,分析各种证券的价值,寻找价格被低估和高估的证券,并自己或建议客户采取相应的买卖行动。应该说,大量证券分析师这种竞争性行动是促使资本市场走向效率的最重要力量。
然而,当市场达到充分有效的状态时,证券分析师花费大量成本和精力收集的各种信息并运用各种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都无助于他们击败市场。这样的话,就没有人再愿意去花费无谓的时间和金钱去收集和分析信息了,效率市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可是,但资本市场逐渐变得无效时,信息的价值又开始突现出来,证券分析师又开始忙于收集恶化分析信息,市场效率的程度又逐步提高。最终,市场效率的程度将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其边际收益时达到均衡。
由此可见,只要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边际成本不为零,资本市场就不可能达到完美有效的地步。正是基于这一点,格罗斯曼和斯蒂格里茨(Grossman and Stiglitz)才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完美的效率市场是不存在的。
从上面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越低、交易成本越低、市场参与者对同样信息所反映的证券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市场的效率程度就越高。
三、效率市场假说与随机漫步在理解效率市场时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平稳的市场。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在半强式效率市场中,证券价格等于证券价值,因此证券价格的变动应该是有秩序的、平稳的。实际上,由于没有人能准确地找出证券价值,而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对其进行判断或预期,而这种预期又取决于有关公司未来的现金流、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度、投资机会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利好或利空信息的出现总体上说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股价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随机的。以世界上效率程度最高的美国股票市场为例,受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一天之内涨跌超过20%,甚至超过40%的股票并不是罕见的。例如,2001年9月17日,美国股市在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而关闭4天重新开盘后,美国航空公司因有两架被劫持客机撞上纽约世贸大楼,其股价在开盘半小时之内就暴跌了46.43%,这并不是美国股市投机性强的表现,而恰恰是其效率高的表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股价是否稳定作为判断股市是否有效的标准,而要看这种波动是由于市场操纵引起的还是由于市场由于新信息的出现而对股票价值的判断变化引起的。
另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随机漫步(Random Walk)。随机漫步理论的鼻祖是法国数学家巴契利尔(Bachelier),后来因萨缪尔森(Samuelson)的著名论文“适当预期的价格随机波动的证据”而几乎成了效率市场假说的代名词。随机漫步理论认为,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完全不可预测的。
随机漫步可以用公式(9.1)表示:
,(9.1)
其中S表示证券价格,t表示随机误差项,它是个鞅过程,即,表示时刻t-1的信息集合。在公式(9.1)中用证券价格(St)的自然对数而不是用证券价格本身可以保证不会出现证券价格为负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有限责任问题。从第五章关于连续复利的介绍中我们可知,lnSt-lnSt-1=表示以连续复利表示的证券收益率。
公式(9.1)表示,证券收益率的变化过程是随机漫步过程,其期望值总是等于零,证券价格的变动是完全不可预测的。然而,纯粹的随机漫步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证券投资首先是资金使用权在一定时间里的让渡,需要获得时间价值,这种时间价值可以用无风险利率来表示。其次,证券投资者还需要冒一定的投资风险,而证券投资者一般都是厌恶风险的,因此需要一定的风险溢价(Risk Premium)作为补偿。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决定了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应大于0。
因此,现实中的证券价格所遵循的变化过程应该写为:
, (9.2)
其中,表示以连续复利表示的预期收益率或称漂移率。公式(9.2)表明,证券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加上随机漫步。过去人们常常把预期收益率当作常数,现在更多的人则认为预期收益率是可变的,它会随着投资机会、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由此可见,证券收益率的变化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预测的,另一部分则是随机的。因此,效率市场假说并不等于说证券价格是完全不可预测的。换句话说,证券价格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测性并不能作为否定效率市场假说的证据。
四、效率市场的特征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效率市场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点,作为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的标准:
(一)能快速、准确地对新信息作出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入市场。这些信息五花八门,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局势、自然环境、行业竞争格局、原材料供需状况、产品供需状况、公司内部状况等等各个方面,它们都与证券价值直接或间接相关,从而影响着证券价格。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证券价格就会在收到信息时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迅速”指的是从证券市场收到信息到证券价格作出反应之间不应有明显的迟延。“准确”指的是证券价格的反应应是无偏的,证券价格的初始反应就应精确反映该信息对证券价值的影响,不需要进行后续的纠正,不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或反应迟缓。
图9-2反映了证券价格在收到信息时的三种反应形式。假设在我们所考察的期间内只有一条与证券价格有关的信息,该信息在t时刻到达市场。该信息是利好消息,它的出现使市场对该证券价值的最好估计由原来的10元增加到12元。
证券价格
过度反应与纠正
12
10
反应迟缓
效率市场反应
t 时间
图9-2 在效率市场和无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
在图9-2中,实线代表着在效率市场中证券价格的反应路径。它表示证券价格在收到新信息的当时就从10元涨到12元,并维持在12元不变,因为我们假定没有其它新信息到达市场。
虚线代表着在无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一种反应路径——反应迟缓。其背后的故事大致如下:当新信息出现时,一些大公司率先得到这些信息,他们把该信息通知其分支机构,并开始分析该信息的含义。分支机构得到该信息后,也开始自己进行分析,并可能将该信息通知其重要的客户,该信息就这样逐步传播开来。由于刚开始时只有少数知道该信息的人进行交易,证券价格也只上升一点。随着知道该信息及其含义的人越来越多,买入该证券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使该证券价格逐步上升到12元。
点线则代表着在无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对新信息的另一种反应路径——过度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对该信息的含义最乐观的人率先得到该信息,他们认为该信息意味着证券价值高于12元,因此就大量买进,直至把股价推高到12元之上。由于新价值的最优估计是12元,这种正确的估计最后占了上风,市场的抛压最终使证券价格又回到12元的合理位置。
(二)证券价格任何系统性范式只能与随时间改变的利率和风险溢价有关在效率市场中,证券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可以随时间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能来源于无风险利率的变动,或者风险溢价的变动。风险溢价的变动则可能由于风险大小的变动或者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变化。
无风险利率、风险大小和风险厌恶程度都可能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动。当经济衰退时,真实利率水平和预期通货膨胀率通常都会下降,从而使名义无风险利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证券投资的风险则随着经济衰退而增加。经济衰退还使投资者的财富水平下降,降低了他们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风险厌恶程度提高。风险和风险厌恶度的同时提高意味着风险溢价的提高。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预期收益率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动。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不是纯随机的,因此它有可能使证券价格出现非随机的范式,即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但是,在抽掉了利率和风险溢价变动对证券价格影响后,在效率市场中,与其它因素(如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有关的证券价格变动则必须是随机的。这是因为,如果在效率市场中,今天的证券价格已经反映了有关将来盈利和股息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是可知的,也就是说,这些信息是已经被收到或根据收到的信息可以预测的。没有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唯一信息是没有收到且不可预测的。由于其不可预测性,这类信息是以不可预测、随机的方式进入市场的,当市场对这类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反应时,证券价格本身就以不可预测的、随机的方式随时间而变动。
许多人也许会问,很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都呈现季节性或周期性范式,而证券价格又对这些变量的变动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那末证券价格为何不会呈现季节性或周期性的范式?答案是证券价格并不对这些变量的变动作出反应,而只对市场对这些变量的预测错误作出反应。在效率市场中,这种错误肯定是随机的,而不是系统性的错误,对这种随机性错误作出迅速准确反应的证券价格也必然是随叫随机的。
(三)任何交易(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末任何交易或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其预期收益率到无法超过恰当的基准(Benchmark)。
检验市场效率的一种方法是检验某种特定的交易或投资策略在过去是否赚取了超额利润。例如,如果你认为股价对新信息(如公司盈利报告)的反应较慢,那末你的投资策略为总是买进每股净利润增长最多的前10家公司。为了检验你的投资策略是否成功,你可以运用的过去的数据来检验一下这种投资策略的结果。在效率市场中,你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检验各种投资策略时,你首先得选定某个资产定价模型来确定基准收益率。如果你选择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那末,基准收益率就可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投资的系数乘以风险溢价。如果你选择了套利定价模型(APT),那末,基准收益率就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投资的要素系数与要素价格的乘积之和。由此可见,在检验各种投资策略时,你实际上是在对以下两种假设进行联合检验:
你已选择了正确的基准来衡量超额利润;
该市场相对于你在投资中所用的信息是有效的。
也就是说,你实际上是在检验某个资产定价模型和效率市场假说是否正确。如果检验的结果是不存在超额利润,那么这个市场相对于该信息集而言是有效的。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存在超额利润,则你所选择的定价模型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这个市场是无效的。
在进行检验时,你得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你必须确信你的投资策略是建立在你买卖证券时实际可获得的信息之上。在上面的例子中,你必须等到所有的公司都公布了财务报告后才知道哪10家公司的每股净利润增长最多。
其次,在计算超额收益时,你还必须扣除发现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交易成本和相应的税收。
再次,如果你的投资策略在考虑了上述因素后还有超额利润的话,你还得确定这种超额利润是由于运气呢,还是由于你真的成功利用了市场定价的无效率。为次,你必须检验这种超额利润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性。
最后,即使这种超额利润在统计上是重要的,你还必须注意在衡量超额利润时有没有问题:你所选的定价模型是否正确?你是否正确地衡量了风险?你所选的指数是否合适?
当你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后,如果你找到了的确可以产生超额利润的交易或投资策略,那末你就找到了市场无效的证据。
(四)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与个人投资者应该是无差异的如果市场是无效的,那么获得充分信息的投资者就可以利用市场定价的失误构造能给他带来超额利润的投资组合。相反,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末由于市场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因此获得充分信息的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一样,都只能获得正常的收益率。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衡量专业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表现来检验市场的效率。因为专业投资者是最有可能获得全部信息的,他们在证券分析、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领域训练有素,而且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并可以在本公司内部进行相互的交流。可以说他们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同样,这里的检验也是联合检验。我们首先必须选择适当的基准,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选定某个资产定价模型。假定我们选择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我们才可以将专业投资者和一般投资者的投资表现与估计的证券市场线进行比较,从而检验市场效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一定比一般投资者好,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上到处是他们的“光辉业绩”。沃伦?巴菲特、彼德?林奇、“杨百万”等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令人无比向往。我们无意贬低他们的形象,但我们打个比方就可以知道这些故事根本不足于判定市场的无效。如果我们把千千万万股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看作掷硬币比赛。我们规定掷出正面表示赢,掷出反面表示输。按照概率原理,即使每枚硬币都是公平,即每次掷出正面与反面的概率都是50%,在如此众多的人中,我们也能找出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输赢结果,如连续20个正面或连续20个反面。于是掷出连续20个正面的人自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掷硬币水平,就出现在电视上炫耀自己令人惊讶的成功。而那些掷出20个反面的“倒霉者”则“无脸见江东父老”,人们也就不知这些悲壮的故事了。因此在检验市场效率时,我们要作仔细的统计分析,以防止这种“成功者偏差”。
第三节 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根据上节有关市场效率假说的概念解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效率市场假说的共同的检验方法:那就是检验在一定信息范围内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检验弱式有效使用的是股票价格的历史资料,半强式有效使用公开信息,如公司财务资料、国民经济资料等,而强式有效则使用所有信息。在众多学者利用各种信息对股票收益可预测性进行检验的基础上,Campbell对此进行了总结。他发现,在股票收益可预测性检验的问题上,存在着下列几种共同的现象:
(1)长期范围内的收益比短期范围内的收益更容易预测。Campbell发现,股利与价格比率对股票月收益的解释能力为2%,而对年收益的解释能力则迅速上升至18%。
(2)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预期收益随时间的变动和波动率。Harvey等人均发现,一些用于预测股票收益的变量也可以用来预测股票波动率的变化。
一、弱式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弱式市场有效有两个特征:一个是鞅过程;一个是技术分析的无效性。因而对股票市场弱式有效的实证检验也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实证检验。
(1)对鞅过程的检验。与鞅过程关系密切的两个概念是独立同分布和白噪音。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在时间序列方差存在的情况下,独立同分布鞅过程白噪音:因此独立时间序列一定是鞅过程,而鞅过程不一定为独立时间序列;鞅过程一定是白噪音,但白噪音不一定是鞅过程。由于鞅过程无法从计量上得到很好的统计分析形式,因此对鞅过程的检验主要采用独立同分布和白噪音两种替代形式。对收益独立性的检验为游程检验,对白噪音的检验为自相关检验。但在检验过程中必须注意:通过独立的游程检验可以证明鞅过程的存在从而证实弱式效率市场假说,但通不过独立游程检验无法证伪弱式效率市场假说;同样,无法通过白噪音检验可以证伪弱式效率市场假说,而通过白噪音检验则无法证实弱式效率市场假说。
但十分奇怪的是,无论是自相关检验,还是游程检验,都出现了许多矛盾的现象。对自相关检验而言,一些研究者分析了几个相对较短时期(包括1天、4天、9天、16天)的股票收益的序列自相关性。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时期的股票收益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这倾向于弱式效率市场假说。但近年来一些考虑不同市值(规模)的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研究表明,小盘股组成的投资组合的自相关性要大于大盘股组成的投资组合。这又对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提出了质疑。而游程检验的研究证明了不同时期股票价格变化具有独立性。给定股票价格序列的实际游程个数总是在随机股价变化序列的游程个数期望值的范围之内。同时这种测试还用于柜台市场的股票交易中,得到的结果也证实弱式效率市场假说。但是,一些学者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个别交易的价格变化进行分析却发现存在着证券价格变化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
(2)对技术分析无效性的检验。有人认为前面关于收益独立性的统计测试过于僵化,不能适用于证券分析家们所采用的复杂的价格模式。为了对这种观点作出响应,研究者试图通过模拟分析各种可能的技术性交易规律,并对由这些规律所产生的收益情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弱式效率市场上,如果只依靠过去的历史价格发展出来的交易规律进行交易的话,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不会高于单纯的购买并持有而得到的收益。大部分的早期研究都表明,在考虑了交易费用之后,利用交易规律所获得的交易利润都将被损失掉,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却发现有些技术分析的确有用。如De Bondt和Thaler 发现,自1933年以来,过去3年表现最好的35只股票在未来5年的平均表现远比在过去3年中表现最差的35种股票差。这说明股票市场存在着过度反应。
二、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前面讲过,半强式效率市场指的是证券价格反映所有公开信息的情况。按照法玛的组织形式,可以将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研究分成两组:一是运用除了在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测试中的纯市场信息(如价格、交易量)以外的其它可获得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收益率的研究;二是分析股票能多快调整至可以反映一些特定重大经济事件的研究。
1、运用除了在弱式效率市场假说测试中的纯市场信息(如价格、交易量)以外的其它可获得公开信息来预测未来收益率的研究。这类研究包括对收益报告预测股票未来收益的研究、对在日历年度内是否存在可以用来预测收益的规则的研究以及对典型收益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股票未来收益和公司的股息收益率存在着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对季节性收益惊奇的调整也是不充分的,而且存在着“一月异常”、“月份效应”、“周末效应”、“周内交易日效应”、以及“交易日内效应”等收益率异常现象,同时在典型收益方面还证实了“市值规模效应”等现象。DeBondt和Thaler,以及 Fama和 French 都发现,由低市净率(即市值与净值的比率) 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比高市净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可获得高得多的收益。这一系列都表明市场不是半强式有效的。
2、股票能多快调整至可以反映一些特定重大经济事件的研究。这个研究主要采取事件研究的方法。即列举几个股票市场上的重要事件,观测股票价格对这些重要事件的反映从而来验证股票市场的有效。这些重要事件有:股份分割、首次公开招股、交易所上市、不可预期的经济和政治事件、会计变动公告等。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交易所上市之外,其余的检验结果都支持市场有效假设。这与根据上面一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互相矛盾。
三、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检验强式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不管这些信息是公开信息还是内幕信息。在这假设条件下,没有投资者可以通过获得内幕信息来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对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检验主要从这方面入手,通过对公司内幕人员交易、股票交易所专家证券商、证券分析师、专业基金经理这些信息最灵通、最全面的专业人士能否获得超额利润进行实证验证。
1、公司内幕人员交易。内幕人员包括公司的高级职员、董事会成员和拥有公司任何股权类型的10%以上的股份持有者。对这些内幕人员交易资料的分析结果通常表明公司内幕人员能持续地获得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润,但也有许多研究表明非内幕人员利用这些内幕信息却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这些分析结果为市场有效假设提供的论据是不一的。
2、股票交易所专家(Specialists)。由于专家有独占的渠道获得有关未执行的指令的重要信息,因此,如果市场不是强式有效,则这些专家证券商一般会从这些信息中赚取超额收益。分析资料也证实了这个结论。但最近的研究则表明:在引入了竞争性的费率和其它减少专家的收费标准的交易实践后,专家的资本收益率相对降低了许多。
3、证券分析师。主要研究在证券分析师的推荐之后进行投资能否获得超额利润。研究表明,在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根据推荐所获信息进行投资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这些结果支持了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4、专业基金经理。这项研究主要分析共同基金的业绩。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基金的业绩低于直接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所产生的业绩。考虑了经纪人佣金、基金佣金费和管理成本之后,约有2/3的共同基金的业绩不如整个市场的业绩。这些结果也支持了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因此,对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验证还远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目前,在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一般认同的观点是市场已经基本达到了弱式有效,而半强式有效、强式有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附录 独立同分布、鞅过程、和白噪音为了说明独立同分布(i.i.d.)、鞅过程(martingale)、和白噪音(White Noise)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先用一个式子将三者统一起来。这个式子为:
其中是一个均值为零的协方差平稳过程。三种情况就分别对应于
(1)是i.i.d.();
(2),表示时刻t-1的信息集合;
(3)。
一、独立同分布与鞅过程如果是一个独立同分布,则彼此之间的信息集合是不受影响的,因此必然,满足鞅过程的条件。但反过来,鞅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同分布。因为独立同分布除了E()=0以及独立性要求之外,还要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RCH模型。该模型具体表述为:
,,
其中,{}是(0,1)。
,
但,所以
,
所以,这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可见鞅过程不一定满足独立同分布。
二、鞅过程与白噪音在时间序列方差存在的条件下,因为,所以
==,
而。可见鞅过程是一个白噪音。
但白噪音不一定满足鞅过程,因为上面的等式都是不可倒推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非线性MA过程。该过程的具体表述为:
,其中 {} 是 (0,)。
由于
,
所以它不是一个鞅过程。而
==0
,
所以它是一个白噪音。
总结起来,对一个均值为零的协方差平稳过程而言,独立同分布一定是一个鞅过程,鞅过程不一定是独立同分布;鞅过程一定是白噪音,但白噪音不一定是鞅过程。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独立同分布鞅过程白噪音。也就是说,独立同分布的条件最苛刻,鞅过程次之。白噪音再次之。用图表示为:
本章小结
在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的相关信息,只有新信息才会使股价发生变动。而好消息和坏消息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没有证券的价格被高估或低估,投资者无法利用任何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范式。
根据信息集的大小,效率市场假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弱式、半强式和强式。
效率市场需要如下必要条件:存在大量的证券;允许卖空;存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理性套利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和税收。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越低、交易成本越低、市场参与者对同样信息所反映的证券价值的认同度越高,市场的效率程度就越高。
在理解效率市场时要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平稳的市场;另一个极端是把效率市场等同于随机漫步。
我们可以把效率市场的特征归结为以下四点,作为判断一个市场是否有效的标准:能快速、准确地对新信息作出反应;证券价格任何系统性范式只能与随时间改变的利率和风险溢价有关;任何交易(投资)策略都无法取得超额利润;专业投资者的投资业绩与个人投资者应该是无差异的。
在检验各种投资策略时,你实际上是在对以下两种假设进行联合检验:你已选择了正确的基准来衡量超额利润;该市场相对于你在投资中所用的信息是有效的。如果检验的结果是不存在超额利润,那么这个市场相对于该信息集而言是有效的。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存在超额利润,则你所选择的定价模型可能有问题,也可能这个市场是无效的。
对效率市场假说的实证验证还远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目前,在成熟资本市场国家,一般认同的观点是市场已经基本达到了弱式有效,而半强式有效、强式有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本章重要概念效率市场假说 弱式效率市场假说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强式效率市场假说 随机漫步 鞅过程 独立同分布 白噪音 过度反应 反应迟缓 成功者偏差 一月异常 月份效应 周末效应 周内交易日效应 交易日内效应
习题:
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两个不重叠时期的股票收益率的相关系数应为0。(对或错)。
下列哪种情况与弱式市场假说最为矛盾?
超过30%的共同基金表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内幕人士赚取大量的超额利润。
每年1月份股票市场都有超额收益率。
你通过对股价历史资料的分析发现了如下现象,请问哪种现象与弱式效率市场相矛盾?
平均收益率显著大于0。
任何一周的收益率与下一周的收益率的相关系数都等于0。
在股价上升8%后买入并在下跌8%后卖出就可获的超额利润。
通过持有低红利收益率的股票就可以获得高于平均数的资本利得。
如果效率市场假说成立的话,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可以精确预测未来事件。
价格反映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
证券价格变动的原因无法知道。
股价不会变动。
下列哪种现象可以作为反对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的证据?
共同基金平均收益并未超过市场。
在公司宣布其红利超常增加后买入(或卖出)该股票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市盈率低的股票有超常收益率。
在任何年份都有50%左右的共同基金战胜市场。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认为,股票价格:
充分反映了所有历史价格信息。
充分反映了所有可以公开获得的信息。
充分反映了包括内幕消息之内的所有相关信息。
是可预测的。
假设公司意外地宣布向其股东派发大额现金红利,如果该消息没有事先泄露,那么在有效市场中,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情况?
在宣布时价格会异常变动。
在宣布前价格会异常上升。
在宣布后价格会异常下跌。
在宣布前后价格不会异常变动。
下列哪种现象是反对半强式效率市场的最好证据:
在任何年份有一半左右的共同基金表现好于市场。
掌握内幕信息的人的收益率大大高于市场。
技术分析无助于判断股价走向。
低市盈率股票在长期中有正的超常收益率。
下列哪种情况称为“随机漫步”:
股价变动是随机的但是可预测的。
股价对新旧信息的反映都是缓慢的。
未来股价变动与过去股价变动是无关的。
过去信息在预测未来价格变动时是有用的。
象微软这样的成功企业的股票在很多年中持续产生巨额收益。这是否违背效率市场假说?
请判断下列各种现象或说法是否符合效率市场假说,并简单解释理由:
在一个普通年份里,将近一半的基金表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在某一年中战胜市场的某货币市场基金在第二年很可能又会战胜市场。
股票价格在1月份的波动率通常大于其他月份。
在1月份宣布盈利增加的公司股价的表现在2月份通常超过市场平均水平。
本周表现好的股票在下周就表现不好。
“如果所有证券都被合理定价,那么它们的预期收益率一定都相等。”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我们知道股市应对好消息产生正面反应。而象经济衰退即将结束这样的好消息可以比较精确地预计到。那么我们认为在经济复苏时股市就一定上涨?
你知道A公司的管理很差。你给该公司管理水平打的分数是30分,而市场调查发现投资者平均打20分。你应买入还是卖出该股票?
B公司刚宣布其年度利润增加,然而其股价不升反跌。对于这个现象,你有没有合理的解释?
Fama,Fisher,Jensen和Roll研究了股价对公司宣布股票分拆(Stock Split)的反应,发现股价通常在宣布股票分拆后上升。由于股票分拆时公司净资产并未变化,他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80%的公司在股票分拆后利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也就是说,公司管理层通常是在预计利润会增长后才进行股票分拆。请问这种现象符合哪种形式的效率市场假说?
习题答案:
对。否则的话,投资者就可以用一个时期的收益率预测另一个时期的收益率并赚取超额利润。
(3)。
(3)。
(2)。
(3)。
(2)。
(1)。
(4)。
(3)。
否。微软股票持续的高收益率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在微软成功成为显而易见的事实后买入股票可以赚取超常收益。
(1)符合。按概率分布,每年总会有一半左右的基金战胜市场。
(2)不符合。因为只要买在上年表现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就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3)符合。与可预测的收益不同,可预测的波动率并不能带来超额收益。
(4)不符合。超常收益应发生在宣布盈利增加的1月份,而不是2月份。
(5)不符合。利用这种均值回归现象可以获得超常收益。
不对。因为各种证券的风险不同,因此其预期收益率也应不同。
不能。市场只对新的消息起反应。如果经济复苏已被市场准确预测到,则这种复苏已反映在股价中,因此但复苏真的如预测的那样来临时,股价就不会有反应。只有复苏程度或时间与预期有出入时股价才会变动。
应买入。因为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水平并不象其他投资者认为的那么差,因此该股票的价格被市场低估了。
市场原来预期的利润增长可能大于该公司实际宣布的数字。与原来的预期相比,这个消息令人失望。
半强式效率市场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