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演变
经济制度一般原理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变化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的发
展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一、经济制度含义
社会经济制度, 概括了全部经济关系,
其中最根本的是财产关系 。
经济制度可分为, 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
经济制度 。
经济体制,指具体经济制度,包括所有
制形式和经济运行机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二、经济制度的功能
经济制度的功能,既可推动生产力发展
,也能阻碍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承认制度对经济的重大
影响和作用,同时更承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
决定作用。
西方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功能主要在
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构建激励机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三, 马克思的制度起源说
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 ( 生产力水平低, 必须
群居共同劳动 ) → → → →
人与人结成共同体, 即形成第一层次的制度,
生产关系 → → → → →
社会生产关系中不同集团和阶级存在着利益
矛盾, 为了解决冲突 → → →
第二层次的制度, 包括政治, 法律, 国家,
道德规范在内的上层建筑形成 。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起源说
人们出于自私的动机竞争 → → 福利
受损 → → 多次博弈 → → 认识到合作
会带来合作剩余 → → 选择合作 → →
合作意味着遵守共同的规则 → → 规
则就是制度。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四、经济制度演变
马克思主义制度演进理论:
1、经济制度不具有永恒性,它是发展变化的;
2、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3、人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改良与革命是经济制度演变的两种基本形
式;
5、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经历社会制度演变的五
个阶段。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
1、制度是可变的; 2、制度变迁原因在于
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 3、制度非均衡和
制度均衡之间的转化; 4、诱致性制度变
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5、制度变迁是渐
进的,不是突变的。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1,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
商人阶层与自治市 (中世纪后期,资本
主义思想和制度的萌芽)
民主君主国 (民族国家的产生于君主与
贵族、教皇的斗争和与市民的合作)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观念意识因素 (基督教精神)
航海技术和商业技术
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需求因素
(奢侈与资本主义,战争与资本主
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2,资本原始积累
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
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所以称作资
本的原始积累。马克思指出:, 这个过程
所以表现为 ‘ 原始的 ’,因为它形成资本
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原始积累的秘密:, 所谓原始积累
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
历史过程。, 是无产者和资产阶级
产生及资本主义所有制即资本主义
生产条件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雇佣工人的产生,摆脱行会的控制
和隶属地位的手工业者和学徒;剥
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和封建制度给予
的存在保障的农民(佃农、奴仆、
管事)。后者是主要的。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工业资本家的兴起,战胜封建势力及其
特权,战胜行会及其对生产的自由发展
和人对人的自由剥削所加的束缚。来源
于早期进入城市变为市民的农奴,小生
产者中竞争的胜利者(这种方式很缓
慢),历史上早就存在的高利贷者和商
人。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将封建土地所有权变为现代私人所有权:
民主君主国的王权与资本主义权贵(国王
需要资本主义的税收)相结合,通过法律
等手段,,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
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的方法、
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 … 变为现代
私有财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方式(或资本积累的原
始方式),主要是高利贷和商人资本。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
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
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
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
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
积累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3、资产阶级革命
4、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
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
飞跃。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等新技术
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
要标志
从 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到瓦特改良蒸汽
机,使纺织工业发生技术革命,随后促使
冶金、采矿,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一
系列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
和蒸汽动力。 到了 19世纪上半期,英国
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
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接着,法国和美国等
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最
早
的
蒸
汽
机
车
产业革命的作用
产业革命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
核心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创造和机器
的广泛使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首先,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迅速
发展
,珍妮机, 发明前一年,英国
加工的棉花不过 380万镑,到 1789年
就达到了 3240万磅。 1740年,英国
的生铁产量仅有 1.7万多吨,1800年
就增至 25万吨。 1700年,英国的煤
产量为 260万吨,1795年达到 1000万
吨。
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英法等资本主义
国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求商品市
场,强占原料产地,到处建立殖民
地,造成当地的贫困,使亚、非、
拉美国家从属于西方。殖民地为宗
主国提供原料和市场,英国则成了
,世界的工厂,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的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与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铁 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
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 大量人口 ——过
去哪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
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珍
尼
机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
变化 。
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后果是:工厂制度使
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使工人必须
依赖于整个工厂和资本家;同时,它排挤
了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段,使居民中的差
别主要分为两个阶级 ——无产阶 级与资
产阶级 ——之间的对立,其他阶级几乎都
被吞并或消灭了。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着
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式去运营
2、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者在不占有
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
定期间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
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
值的工资;
3、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
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
值,并在资本家阶级中奉行等量资
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资分配原则。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伊始,自由
竞争占居统治地位。自由竞争是商品
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
销售条件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这
个阶段的特点是: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首先,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
低,资本家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大,
占有资本较少。企业组织形式以单
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其次,资本主义企业之间 的关系以
自由竞争为基准。由于大中小资本
积聚水平差别不大,使生产要素能
在不同部门和企业间自由转移,企
业之间维持着自由的竞争关系;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三,银行资本的积聚,集中力量
较弱,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
仅是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
场价格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
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 管的最少
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的原则,甘
为, 守夜人,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 70年代,
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要标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
比重第一次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
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 1)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迅速应用于工
业。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技术发明
极少由科学家做出,多半是由技师们
完成的。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
究成为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1876年左右美国和欧洲开始建立工
业研究实验室。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 2)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以强大的
推动力不仅加快机器运转的速度,
而且带动了数量更多的工作机体系,
使之成为巨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使用
的工具体系。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重化工业取代轻纺
工业成为社会生产中具有支配力的部门,在
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重化工业部门企业
生产社会化水平高,必须具备较大的经济规
模,才能获得规模经济,因此,往往需要巨
额资本。而单个私人资本对此又无能为力。
在竞争和信用杠杆的作用下,企业通过股份
公司以及企业购并推动了主要重化工业部门
的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发
电
厂
马克思曾评论道:, 假如必须等待积
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 铁
路 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
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
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马
克思:, 资本论, 第 1卷,第 688页 )。
股份公司作为资本主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的逐渐推 广,一方面壮大了大资本的实力,
使其更容易吞并中、小资本;另一方面,
也为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及大资本与大资
本、中小资本与中小资本之间的企业购并
( M&A)提供了最简便的形式,即通过
股份参与、控制的办法实现不同资本主义
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更大的企业。
英
国
最
早
的
铁
路
企业购并的类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多家资本主义企
业联合为一家企业的兼并或合并方式主要
有,(1)横向兼并或合并的一体化,即同一
部门内部生产同类产品或不同部门生产互
不关联的产品的若干个企业合并成更大的
一体化企业,其目的在于通过横向合并迅
速提高生产和经营规模及范围;
企业购并的类型
(2)纵向兼并或合并的垂直一体化,即不同
部门在职能上联系密切,市场交易频繁的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节省市场交易成本,
逐步把过去的市场分工与交换关系内在于
一家企业之中,组成垂直一体化企业,一
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替代市场协调,以提
高运营效率与效益,成为, 另一只看得见
的手,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
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
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
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
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发端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垄断
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完全
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垄断是帝国主
义经济的根源和最深厚的基础。, 帝国主
义, 一词原来用以描述专制统治者对外侵
略扩张的政策或政治制度。 19世纪最后
30年到 20世纪初,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发
展,以英国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争
夺殖民地和扩大势力范围,展开了激烈的
斗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
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
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
织。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
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
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
业,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高的进入
壁垒,而资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对利润
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不屑一顾,从而产生
大量的过剩资本。落后国家资本有机构
成低,劳动力价格低廉,为资本输出提
供了对象和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本
输出的特征十分明显。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
世界。
各国最大垄断组织为了争夺原料产
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在世界范
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避免在国际竞争中两败俱伤,
各国垄断组织寻求暂时的妥协,组
成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 是不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
断组织,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从经济上
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种暂时的国际经济协
定或联合。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
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其
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参加国际
卡特尔的各国垄断组织,主要在流通领域,
通过缔结价格和销售协定,来共同瓜分世
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
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瓜分殖民
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随着自由
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争夺殖民地、
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从 1876年到 1914年,
列强共掠夺了近 2500万平方公里领土,使
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 2/3的部分沦为殖民
地,占世界总人口 56%的人群被迫接受殖
民统治。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和范围
内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据有
关资料统计,在资本主义经济三个迅速发
展时期中,从 1820年至 1870年,资本主
义世界工业增长了 9倍,年均增长率为
4.7%; 1893——1913年,上述两个指
标分别为 1.44倍 和 4.6%; 1948-1976
年,分别为 3倍以上和 6.6%。后两个时
期都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必然性:私人垄断资本生产
盲目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矛
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表现在资产
阶级国家从经济基础范围的层面与
垄断资本结合,而且凭借各种经济
干预与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经济实
行全面调节。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两
个大的方面:
一是微观经济干预政策,即对国民经济中
某些产业部门中的企业乃至全社会所有企
业,在进入和退出市场的资格、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及价格、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垄断
与竞争关系等等,进行一系规范与制约,
具体表现为以反垄断为核心的一系列规则。
西方把这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称之为
管制或规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
(1)国家借助于国有经济,以巨大的资本
供应者和大量商品的供应者及采购者的身
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与私人垄断资本
的结合中,直接调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各种比例关系;
(2)资产阶级国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总量
及结构调节政策,间接调节 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局部比例与宏观比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相辅相承:一方面,
国家掌握的国有资本越多,即直接调节
能力越强,其作为上层建筑直接或间接
干预经济的力量就越大;另一方面,国
家作为上层建筑干预、调节经济的力量
越大,就越能够集中和增大国有垄断资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垄断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发展,是在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和
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战后 20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均经历了一个高速
平稳增长的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
表明,它正在越来越对资本主义的经
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第一、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
力量主要来源于税收,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意味着国民税负越来越重,
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减少,进
一步激化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经
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第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资本主义
国家政府往往通过扩大政府开支,采
取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造成长期的
通货膨胀,而支持经济发展的购买力
大多数是靠预支未来的购买力,使得
进入 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出现了, 停滞膨胀, 的局面,即经济
发展停滞、缓慢,并伴之以通货膨胀。
第三、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来增加财
政收入,并支持私人信贷膨胀,以刺
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其结果是形成了
公、私债台高筑,引发财政金融危
机 。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
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也成为国家
财政的包袱
本世纪 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检讨以
凯恩斯经济理论为核心的国家干预经
济理论,审视与批判, 政府失败, 。
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取了降
低国家干预的程度,减少国家作用范
围的措施。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在 微观上,实行所谓 规制缓和 或 管制放松,
减少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与制约,
包括国有经济从一些部门、行业中逐步退
出,实行所谓, 民营化, ;
宏观上,主张恢复自由放任,减少国家干
预,政府只须通过货币管理即可以使经济
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困境和 20世纪 70、
80年代以来的调整反映了其明显的局
限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可能
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而只是使矛盾暂时缓解或被掩盖起来,
最终使这些矛盾尖锐化、复杂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战后新技术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
1,20世纪 40年代至 60年代,在西方主要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及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涉及 原子能,
宇航、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
新的科技革命,或称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核
反
应
堆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新技术革命的特点
第一,新的科技革命以群体形式出
现,涌现出一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
心的新技术群或新产业群。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电
子
计
算
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埃尼阿克”( ENIAC)计算机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二,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新的科技革命直接是自然科学应用的结果,
并且科学技术应用的周期大为缩短。如蒸
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的间隔时间大约为 80年,
电动机为 65年,电话为 50年,真空管为 33
年,飞机为 20年,晶体管为 3年,而激光
器仅为一年。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新科技革命不同以往的两次产业革
命仅仅局限于一、两个部门,而是全面应
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
各部门。从国家分布上看,新科技革命首
先由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乃
至全世界,极大地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
,一体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
的空前提高,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这
种矛盾客观要求私人垄断资本的形式要进
行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调整和变化,从
私人垄断为主发展到国家垄断起主导作用。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到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即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
的剥削,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但
却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呈现出许多
新的变化。
二、资本社会化
股份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
以私人资本相对应。
股份资本的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
股份资本证券化,使实际资本存在于资本
的纸制复本之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股份经济的新特点
1、法人持股率上升,个人持股率下降
2、职工股份制与股权进一步分散化
3、股份经济国际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二)资本社会化的特征
1、资本积累方式的社会化
2、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
3、资本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4、资本管理职能的社会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三、国家参与的全面化
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财政
预算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由此
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分配及
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四、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资本超越一国的范围的国际间运动的
过程。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商业资本国际化:流通领域的资本在
国际市场上的活动和增殖,采取的主要形
式是国际贸易。
新特点:
1,国际贸易增长加速,规模空前扩大。
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3,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4,技术贸易和服务迅速增长。
5,西方大国的科技开发与应用直接促进了全
球贸易的发展。
6,西方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别跨国公司成为
全球贸易发展主要推动力
7,国家对外贸易的干预加强。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二)借贷资本国际化:资本以货币形式在
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资本运动和增殖。
新特点:
1,国际信贷市场迅速发展。
2,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债券市场上不仅
融资的规模急剧上升,而且在债券类别结
构、币种结构及融资者国别结构方面均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推动
了货币资本国际流动的加速发展。
4.跨国银行的崛起是借贷资本国际化的
又一力量
5.私人借贷资本急剧上升,而国家的借
贷资本日趋下降。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三)产业资本国际化,资本跨国界从事商
品生产和经营,是生产国际化,是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兴建生产性企业
而实现的。
表现: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基中主要是私人对
外直接投资额迅猛增长。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跨国公司成为西方对处直接投资的
主体。
3,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看,跨国兼
并和收购是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主要形式。
4,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转向发达
国家。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
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
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化消除了经济全
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性动机推动了经济活
动的全球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成本。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
生产力,A资源在全球配置 B对发达国家
更有利
生产关系,对发达国家更有利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地位,受资
本主义经济规律支配。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4、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
内国家(地区间)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
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
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
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人们担心在
世界经济整体中的交易过程势单力孤,
更担心失去市场主体地位,所以地缘
纽带加上文化的向心力作用再佐以利
益均沾心理造就了区域经济联盟。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
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 那么区域经济一体
化则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进程。在
前一种状态下, 风险是很难规避的, 而在
后一种状态下, 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与化
解的。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市场机制本身
固有的特性相关的强者获利、弱者受
损 ;与每个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的
国家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有关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第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把全球市场内
部化为区域市场了,有效的降低了在
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二、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地理上
接近、文化上相似,市场结构上互补,
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货币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
趋势和逻辑结果。各国相对意义上的小货
币 (弱货币 )转变为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
大货币 (强货币 ),将带来币值的相对稳定,
使国际游资和货币狙击者无法冲击,或者
狙击货币的成本高昂。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四,WTO等全球化的经济组织由于规模
较大,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在短时间
内取得较大程度的进展必然会有很大难度,
而双边的或次区域的经济组织由于参与国
的沟通、协调和谈判的成本较低,可以相
对顺利地启动实质性的合作进程。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五、美国新经济
所谓美国新经济,是在美国 20世纪 90年
代创造了战后空前的连续 110个月的经济
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
胀率和股价指数发生了新的变化的大背景
下提出的概念。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进一步地, 可以把新经济理解为由新技
术革命所推动的经济发展和增长 。 就美国
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 新经济, 主要
,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经济, 新, 在它是一个创新的, 蜂
聚, 时期;
2,新经济, 新, 在它使竞争空前加剧;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新经济, 新, 在融资方式的创
新;
4,新经济, 新, 在政府的政策和
制度创新;
5,新经济, 新, 在促进了经济周
期波动的微波化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六,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 新特点的认识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 主要原
因就在于它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 。
具体地讲, 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一是进行了社会改良 。 为了缓解资本
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 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在其根本制度所许可的限度内,
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较大幅
度的调节, 改良, 包括学习社会主义国
家的一些做法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二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
资本主义国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开始重视经济计划的作用, 加强国家干
预,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
减缓了市场经济的波动性, 盲目性和破
坏性,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是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扶持 。
西方主要国家比较充分地利用新科技革命
的机遇, 使科技革命的成果直接作用于资
本主义财富创造 。 这样, 在不改变财富分
配比例甚至提高资本家所占比例的前提下,
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的绝对量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当代资本主义所进行的调节和改良,
从根本上讲, 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之间的固有
矛盾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首先, 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 。 在
资本主义社会里, 绝大多数股票还是掌握
在少数资本家或资本财团手中, 大多数股
民只是持有很少股票的小股东 。 实行股份
制的结果仍然是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
人手中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其次, 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继
续存在和扩大 。 在 1979年, 美国最富
的 20% 的人的收入, 比最穷的 20% 的
人高出 3,5倍;到上个世纪 90年代末,
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 9倍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没有变 。 以美国为例, 二战以后历届
总统, 副总统及其政府, 国会重要成
员的背后无不存在垄断财团的支持,
而且有些人本身就是巨富家族的成员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四, 资产阶级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
尽管现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呈现
多元状态, 但资产阶级的思想, 价
值观和政治信条, 是资本主义社会
的主流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五,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技, 军
事和资金, 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操
纵有关经济组织, 抢占市场, 转嫁
危机, 掠夺和廉价地利用发展中国
家的资源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
机
三,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第五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
位与基本矛盾的发展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 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是资本主义以前的
各种生产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
2,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条
件决定的,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发
达商品生产基础上的 。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 随
着产品商品化, 生产社会化, 经济市场化
和现代化的发展, 它彻底打破了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束缚, 打破了各个地方和各民族之间
的闭关自守状态, 扩大了人们之间的相互
交往和相互依赖 。
它依靠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
酷的竞争, 刺激和调动生产者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促进了分工, 协作, 生
产的集中, 推动着科学技术和劳动生
产率的不断发展, 从而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不断进步 。
资本主义在不到 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
生产力, 就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生产力
的总和还要多, 还要大 。 资本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和创造力是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所
不能比拟的 。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历
史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
但是,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 不
只使资本主义制度包含着生产力绝对
发展的趋势, 它同时又使资本主义制
度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脱的内在矛盾,
而这又对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进一
步发展造成障碍 。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 一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集中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这个基
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通过利润率下降,
资本和人口相对过剩以及生产相对过剩的
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
( 二 )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积累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提高资本有机
构成 ;
技术进步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
技术进步和有机构成提高加快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就是个别
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生产规模 。
资本集中就是把已经存在的许多规模较小
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这既可以通过大
鱼吃小鱼的兼并方式, 也可以通过组织股
份公司的方式来实现 。
2,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 1) 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
累最初只表现为量的扩大, 后来通过资本
有机构成提高产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 有机构成提高, 减少对劳动的需求
第二, 机械化, 增加了劳动供给
第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
律 —相对过剩人口,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的情况下, 就出现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
备军 。 相对过剩人口, 就是相对于资本的
需要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 相对过剩人
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
第四,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
然产物, 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
的杠杆, 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
的一个条件 。
( 2)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 由部门间竞争形成的平
均利润率,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
经常变动的 。 这种变动从长时期看有
下降的趋势 。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 资本家为了追
逐超额利润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就
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使各个企业, 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
成不断提高, 并进而引起整个社会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 。
由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可变资本
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资本所推动的劳
动力也相对减少, 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
价 值总额与总资本的比率即平均利润率,
也必然随之降低 。 因此, 平均利润率下降
的趋势是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提高的必
然结果, 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
平均利润率下降, 并不意味着工人所受剥
削程度的减轻 。 利润率的高低虽然与剩余
价值率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 但引起利润
率变化的还有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周转
速度等因素 。 因此,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完全可以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
况下发生 。
假定, 在资本有机构成为 60c:40v的
情况下, 如果剩余价值率为 100%,
那么利润率就是 40% ;如果剩余价值
率由 100% 提高到 150%, 但同时资本
有机构成提高为 80c:20v,这时利润
率仍然下降到 30% 。
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 也决不排斥
资本所占有的利润量日益增加 。 随着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资本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 尽管可变资
本的相对量在减少, 但它的绝对量却
不断增加 。
在这种情况下,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
增加就可以同时发生, 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
也正因为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 利润量在
日益增加, 利润率的下降才呈现出一种趋
势 。 所以, 马克思把平均利趋向下降的规
律, 又称作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
的二重性规律 。
平均利润率虽然是下降的, 但并不是
直线下降, 而只是表现为一种下降的
趋势 。 这是因为, 还有一系列因素在
阻碍着利润率的下降 。 这些因素主要
有: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提高 。 这是经
常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
利润率下降趋势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化
a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
剩余价值生产的界限主要决定于资本
积累的数量和现有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
但是, 剩余价值的实现却要受各生产
部门之间的比例和社会消费的限制 。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利润, 但他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却是不断
扩大资本生产, 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
产率 。 而这样一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扩
大和发展,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又
会引起利润率的下降 。
c,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
在资本积累规律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
律的作用下, 资本过剩和人口过剩不仅同
时发生, 而且互为条件, 互相促进 。 大量
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闲置在那里, 不能结
合起来从事生产, 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
相对过剩,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的生产过剩,只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是相
对于人民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
2、根源,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
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矛
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1,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是处于发展状态的,
经济危机只是周期性地爆发,也就是说,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呈现一种发展周期,并不
总是危机,也并不总是高增长,而是处于危
机 ——复苏 ——繁荣 ——危机的周期循环之
中。
2、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危机阶段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高涨阶段
3、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
更新。
首先因为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
义生产暂时摆脱危机,走向复苏和高涨,准
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也为下一次
危机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4、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危机
期间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小,严重程度相
对减弱。 ;经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危
机期间物价反而上升;周期的各阶段标志
不明显,没有很明显的萧条阶段,经济回
升较快,而高涨阶段经济上升乏力
5、经济周期的理论: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
局性的波动。
3)分类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平均长度
为 3.5年。
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
为 8~10年。
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
均为 50年。
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
长度为 20年。
熊彼特综合周期:每一个 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 6个
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 40
个月的短周期。他在 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
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 80年代 ~1842年,,纺织
机时代,
?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 ~1897年,,蒸汽机和钢
铁时代,
?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
代,
4)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a,消费不足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
部分过多,消费不足。这是由于分配
不均造成的。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b,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
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资本
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c,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d,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
续和均匀的。
e,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
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
替。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
f,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
收缩。经济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g,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
业产出的变化。
经济制度一般原理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变化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基本矛盾的发
展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一、经济制度含义
社会经济制度, 概括了全部经济关系,
其中最根本的是财产关系 。
经济制度可分为, 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
经济制度 。
经济体制,指具体经济制度,包括所有
制形式和经济运行机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二、经济制度的功能
经济制度的功能,既可推动生产力发展
,也能阻碍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承认制度对经济的重大
影响和作用,同时更承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
决定作用。
西方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功能主要在
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构建激励机制。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三, 马克思的制度起源说
人类与自然界的矛盾 ( 生产力水平低, 必须
群居共同劳动 ) → → → →
人与人结成共同体, 即形成第一层次的制度,
生产关系 → → → → →
社会生产关系中不同集团和阶级存在着利益
矛盾, 为了解决冲突 → → →
第二层次的制度, 包括政治, 法律, 国家,
道德规范在内的上层建筑形成 。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起源说
人们出于自私的动机竞争 → → 福利
受损 → → 多次博弈 → → 认识到合作
会带来合作剩余 → → 选择合作 → →
合作意味着遵守共同的规则 → → 规
则就是制度。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四、经济制度演变
马克思主义制度演进理论:
1、经济制度不具有永恒性,它是发展变化的;
2、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3、人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4、改良与革命是经济制度演变的两种基本形
式;
5、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经历社会制度演变的五
个阶段。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一般原理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
1、制度是可变的; 2、制度变迁原因在于
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 3、制度非均衡和
制度均衡之间的转化; 4、诱致性制度变
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5、制度变迁是渐
进的,不是突变的。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1,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生长
商人阶层与自治市 (中世纪后期,资本
主义思想和制度的萌芽)
民主君主国 (民族国家的产生于君主与
贵族、教皇的斗争和与市民的合作)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观念意识因素 (基督教精神)
航海技术和商业技术
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需求因素
(奢侈与资本主义,战争与资本主
义)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2,资本原始积累
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
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不是在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所以称作资
本的原始积累。马克思指出:, 这个过程
所以表现为 ‘ 原始的 ’,因为它形成资本
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原始积累的秘密:, 所谓原始积累
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
历史过程。, 是无产者和资产阶级
产生及资本主义所有制即资本主义
生产条件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雇佣工人的产生,摆脱行会的控制
和隶属地位的手工业者和学徒;剥
夺了一切生产资料和封建制度给予
的存在保障的农民(佃农、奴仆、
管事)。后者是主要的。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工业资本家的兴起,战胜封建势力及其
特权,战胜行会及其对生产的自由发展
和人对人的自由剥削所加的束缚。来源
于早期进入城市变为市民的农奴,小生
产者中竞争的胜利者(这种方式很缓
慢),历史上早就存在的高利贷者和商
人。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将封建土地所有权变为现代私人所有权:
民主君主国的王权与资本主义权贵(国王
需要资本主义的税收)相结合,通过法律
等手段,,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
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的方法、
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 … 变为现代
私有财产。,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工业资本家的产生方式(或资本积累的原
始方式),主要是高利贷和商人资本。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
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
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
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
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
积累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
3、资产阶级革命
4、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从工
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
飞跃。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等新技术
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
要标志
从 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到瓦特改良蒸汽
机,使纺织工业发生技术革命,随后促使
冶金、采矿,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一
系列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大量使用机器
和蒸汽动力。 到了 19世纪上半期,英国
率先完成了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
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接着,法国和美国等
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最
早
的
蒸
汽
机
车
产业革命的作用
产业革命表现为以蒸汽动力使用为
核心的一系列工业技术创造和机器
的广泛使用,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首先,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的迅速
发展
,珍妮机, 发明前一年,英国
加工的棉花不过 380万镑,到 1789年
就达到了 3240万磅。 1740年,英国
的生铁产量仅有 1.7万多吨,1800年
就增至 25万吨。 1700年,英国的煤
产量为 260万吨,1795年达到 1000万
吨。
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英法等资本主义
国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寻求商品市
场,强占原料产地,到处建立殖民
地,造成当地的贫困,使亚、非、
拉美国家从属于西方。殖民地为宗
主国提供原料和市场,英国则成了
,世界的工厂,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的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
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与农业中的应用,
轮船的行驶,铁 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
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
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 大量人口 ——过
去哪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
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珍
尼
机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
变化 。
这种变化的最重要的后果是:工厂制度使
工人变成局部机器的一部分,使工人必须
依赖于整个工厂和资本家;同时,它排挤
了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段,使居民中的差
别主要分为两个阶级 ——无产阶 级与资
产阶级 ——之间的对立,其他阶级几乎都
被吞并或消灭了。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着
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式去运营
2、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者在不占有
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
定期间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
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
值的工资;
3、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
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
值,并在资本家阶级中奉行等量资
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资分配原则。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伊始,自由
竞争占居统治地位。自由竞争是商品
生产经营者之间为争夺有利的生产和
销售条件进行的不受限制的竞争。这
个阶段的特点是: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首先,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
低,资本家生产经营的规模不大,
占有资本较少。企业组织形式以单
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其次,资本主义企业之间 的关系以
自由竞争为基准。由于大中小资本
积聚水平差别不大,使生产要素能
在不同部门和企业间自由转移,企
业之间维持着自由的竞争关系;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三,银行资本的积聚,集中力量
较弱,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
仅是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四,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
场价格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调节,
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 管的最少
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的原则,甘
为, 守夜人,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 70年代,
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
要标志,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工业
比重第一次超过轻纺工业,成为重工业
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 1)自然科学的新发现迅速应用于工
业。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技术发明
极少由科学家做出,多半是由技师们
完成的。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
究成为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1876年左右美国和欧洲开始建立工
业研究实验室。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 2)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以强大的
推动力不仅加快机器运转的速度,
而且带动了数量更多的工作机体系,
使之成为巨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使用
的工具体系。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特点
(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重化工业取代轻纺
工业成为社会生产中具有支配力的部门,在
工业生产中居主导地位。重化工业部门企业
生产社会化水平高,必须具备较大的经济规
模,才能获得规模经济,因此,往往需要巨
额资本。而单个私人资本对此又无能为力。
在竞争和信用杠杆的作用下,企业通过股份
公司以及企业购并推动了主要重化工业部门
的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发
电
厂
马克思曾评论道:, 假如必须等待积
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 铁
路 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
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
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马
克思:, 资本论, 第 1卷,第 688页 )。
股份公司作为资本主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的逐渐推 广,一方面壮大了大资本的实力,
使其更容易吞并中、小资本;另一方面,
也为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及大资本与大资
本、中小资本与中小资本之间的企业购并
( M&A)提供了最简便的形式,即通过
股份参与、控制的办法实现不同资本主义
企业之间的联合,形成更大的企业。
英
国
最
早
的
铁
路
企业购并的类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多家资本主义企
业联合为一家企业的兼并或合并方式主要
有,(1)横向兼并或合并的一体化,即同一
部门内部生产同类产品或不同部门生产互
不关联的产品的若干个企业合并成更大的
一体化企业,其目的在于通过横向合并迅
速提高生产和经营规模及范围;
企业购并的类型
(2)纵向兼并或合并的垂直一体化,即不同
部门在职能上联系密切,市场交易频繁的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节省市场交易成本,
逐步把过去的市场分工与交换关系内在于
一家企业之中,组成垂直一体化企业,一
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替代市场协调,以提
高运营效率与效益,成为, 另一只看得见
的手,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
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
市场份额,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
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
品生产和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发端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垄断
资本主义代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已完全
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垄断是帝国主
义经济的根源和最深厚的基础。, 帝国主
义, 一词原来用以描述专制统治者对外侵
略扩张的政策或政治制度。 19世纪最后
30年到 20世纪初,随着垄断的形成和发
展,以英国为首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争
夺殖民地和扩大势力范围,展开了激烈的
斗争。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集中与生产集中高度发
展,在主要产业部门乃至整个经济
生活中产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垄断组
织。
第二,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
本日趋溶合为金融资本,金融资本
的进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头。
第三,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于生产和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企
业,利润率较高的部门具有较高的进入
壁垒,而资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对利润
率较低的生产部门不屑一顾,从而产生
大量的过剩资本。落后国家资本有机构
成低,劳动力价格低廉,为资本输出提
供了对象和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资本
输出的特征十分明显。
第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瓜分
世界。
各国最大垄断组织为了争夺原料产
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在世界范
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为了避免在国际竞争中两败俱伤,
各国垄断组织寻求暂时的妥协,组
成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垄断同盟 是不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
断组织,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从经济上
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种暂时的国际经济协
定或联合。国际垄断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国
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其
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参加国际
卡特尔的各国垄断组织,主要在流通领域,
通过缔结价格和销售协定,来共同瓜分世
第五,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进入垄断
阶段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瓜分殖民
地、建立殖民体系的肮脏交易。随着自由
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主要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卷入了争夺殖民地、
掠夺殖民地的狂潮。从 1876年到 1914年,
列强共掠夺了近 2500万平方公里领土,使
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 2/3的部分沦为殖民
地,占世界总人口 56%的人群被迫接受殖
民统治。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和范围
内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据有
关资料统计,在资本主义经济三个迅速发
展时期中,从 1820年至 1870年,资本主
义世界工业增长了 9倍,年均增长率为
4.7%; 1893——1913年,上述两个指
标分别为 1.44倍 和 4.6%; 1948-1976
年,分别为 3倍以上和 6.6%。后两个时
期都是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必然性:私人垄断资本生产
盲目扩大与社会需求相对减少的矛
盾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暴发。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表现在资产
阶级国家从经济基础范围的层面与
垄断资本结合,而且凭借各种经济
干预与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经济实
行全面调节。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两
个大的方面:
一是微观经济干预政策,即对国民经济中
某些产业部门中的企业乃至全社会所有企
业,在进入和退出市场的资格、产品和服
务的质量及价格、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垄断
与竞争关系等等,进行一系规范与制约,
具体表现为以反垄断为核心的一系列规则。
西方把这种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称之为
管制或规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
(1)国家借助于国有经济,以巨大的资本
供应者和大量商品的供应者及采购者的身
份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与私人垄断资本
的结合中,直接调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各种比例关系;
(2)资产阶级国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
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总量
及结构调节政策,间接调节 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局部比例与宏观比例。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直接调节与间接调节相辅相承:一方面,
国家掌握的国有资本越多,即直接调节
能力越强,其作为上层建筑直接或间接
干预经济的力量就越大;另一方面,国
家作为上层建筑干预、调节经济的力量
越大,就越能够集中和增大国有垄断资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垄断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发展,是在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局部调整,使之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和
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战后 20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均经历了一个高速
平稳增长的时期。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
表明,它正在越来越对资本主义的经
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第一、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
力量主要来源于税收,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意味着国民税负越来越重,
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减少,进
一步激化了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经
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
第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资本主义
国家政府往往通过扩大政府开支,采
取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造成长期的
通货膨胀,而支持经济发展的购买力
大多数是靠预支未来的购买力,使得
进入 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出现了, 停滞膨胀, 的局面,即经济
发展停滞、缓慢,并伴之以通货膨胀。
第三、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来增加财
政收入,并支持私人信贷膨胀,以刺
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其结果是形成了
公、私债台高筑,引发财政金融危
机 。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
率低下,造成严重亏损,也成为国家
财政的包袱
本世纪 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检讨以
凯恩斯经济理论为核心的国家干预经
济理论,审视与批判, 政府失败, 。
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采取了降
低国家干预的程度,减少国家作用范
围的措施。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在 微观上,实行所谓 规制缓和 或 管制放松,
减少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规范与制约,
包括国有经济从一些部门、行业中逐步退
出,实行所谓, 民营化, ;
宏观上,主张恢复自由放任,减少国家干
预,政府只须通过货币管理即可以使经济
稳定增长、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困境和 20世纪 70、
80年代以来的调整反映了其明显的局
限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可能
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而只是使矛盾暂时缓解或被掩盖起来,
最终使这些矛盾尖锐化、复杂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战后新技术革命和现代资本主义
1,20世纪 40年代至 60年代,在西方主要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及 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以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涉及 原子能,
宇航、新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
新的科技革命,或称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核
反
应
堆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新技术革命的特点
第一,新的科技革命以群体形式出
现,涌现出一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
心的新技术群或新产业群。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电
子
计
算
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埃尼阿克”( ENIAC)计算机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二,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
新的科技革命直接是自然科学应用的结果,
并且科学技术应用的周期大为缩短。如蒸
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的间隔时间大约为 80年,
电动机为 65年,电话为 50年,真空管为 33
年,飞机为 20年,晶体管为 3年,而激光
器仅为一年。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新科技革命不同以往的两次产业革
命仅仅局限于一、两个部门,而是全面应
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国民经济
各部门。从国家分布上看,新科技革命首
先由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乃
至全世界,极大地促进战后世界经济的
,一体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
的空前提高,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这
种矛盾客观要求私人垄断资本的形式要进
行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调整和变化,从
私人垄断为主发展到国家垄断起主导作用。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 展到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即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对雇佣劳动
的剥削,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性质。但
却使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呈现出许多
新的变化。
二、资本社会化
股份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
以私人资本相对应。
股份资本的职能已经同资本所有权相分离。
股份资本证券化,使实际资本存在于资本
的纸制复本之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股份经济的新特点
1、法人持股率上升,个人持股率下降
2、职工股份制与股权进一步分散化
3、股份经济国际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二)资本社会化的特征
1、资本积累方式的社会化
2、资本占有方式的社会化
3、资本生产方式的社会化
4、资本管理职能的社会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三、国家参与的全面化
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通过财政
预算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并由此
对生产资源的使用、个人收入分配及
整个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四、资本国际化与资本全球化
资本超越一国的范围的国际间运动的
过程。
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商业资本国际化:流通领域的资本在
国际市场上的活动和增殖,采取的主要形
式是国际贸易。
新特点:
1,国际贸易增长加速,规模空前扩大。
2,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3,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4,技术贸易和服务迅速增长。
5,西方大国的科技开发与应用直接促进了全
球贸易的发展。
6,西方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别跨国公司成为
全球贸易发展主要推动力
7,国家对外贸易的干预加强。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二)借贷资本国际化:资本以货币形式在
国际范围内发生的借贷资本运动和增殖。
新特点:
1,国际信贷市场迅速发展。
2,20世纪 90年代以来,国际债券市场上不仅
融资的规模急剧上升,而且在债券类别结
构、币种结构及融资者国别结构方面均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推动
了货币资本国际流动的加速发展。
4.跨国银行的崛起是借贷资本国际化的
又一力量
5.私人借贷资本急剧上升,而国家的借
贷资本日趋下降。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三)产业资本国际化,资本跨国界从事商
品生产和经营,是生产国际化,是通过对
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兴建生产性企业
而实现的。
表现:
1.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基中主要是私人对
外直接投资额迅猛增长。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跨国公司成为西方对处直接投资的
主体。
3,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看,跨国兼
并和收购是跨国公 司对外直接投资的
主要形式。
4,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转向发达
国家。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
1、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
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
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化消除了经济全
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性动机推动了经济活
动的全球化发展。
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成本。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
生产力,A资源在全球配置 B对发达国家
更有利
生产关系,对发达国家更有利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地位,受资
本主义经济规律支配。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4、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临近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地区),以获取区域
内国家(地区间)的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
效应为宗旨,为促使产品和生产要素在一
定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
跨国性经济区域集团。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人们担心在
世界经济整体中的交易过程势单力孤,
更担心失去市场主体地位,所以地缘
纽带加上文化的向心力作用再佐以利
益均沾心理造就了区域经济联盟。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自发的市场机制
起着主导作用的过程, 那么区域经济一体
化则是一个国家起着主导作用的进程。在
前一种状态下, 风险是很难规避的, 而在
后一种状态下, 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与化
解的。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与市场机制本身
固有的特性相关的强者获利、弱者受
损 ;与每个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的
国家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有关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
第一、体化的区域经济把全球市场内
部化为区域市场了,有效的降低了在
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二、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地理上
接近、文化上相似,市场结构上互补,
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货币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
趋势和逻辑结果。各国相对意义上的小货
币 (弱货币 )转变为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的
大货币 (强货币 ),将带来币值的相对稳定,
使国际游资和货币狙击者无法冲击,或者
狙击货币的成本高昂。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四,WTO等全球化的经济组织由于规模
较大,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要在短时间
内取得较大程度的进展必然会有很大难度,
而双边的或次区域的经济组织由于参与国
的沟通、协调和谈判的成本较低,可以相
对顺利地启动实质性的合作进程。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五、美国新经济
所谓美国新经济,是在美国 20世纪 90年
代创造了战后空前的连续 110个月的经济
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
胀率和股价指数发生了新的变化的大背景
下提出的概念。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进一步地, 可以把新经济理解为由新技
术革命所推动的经济发展和增长 。 就美国
已经发生的情况来看,, 新经济, 主要
,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经济, 新, 在它是一个创新的, 蜂
聚, 时期;
2,新经济, 新, 在它使竞争空前加剧;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新经济, 新, 在融资方式的创
新;
4,新经济, 新, 在政府的政策和
制度创新;
5,新经济, 新, 在促进了经济周
期波动的微波化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六,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 新特点的认识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新变化, 主要原
因就在于它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 。
具体地讲, 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一是进行了社会改良 。 为了缓解资本
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 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在其根本制度所许可的限度内,
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较大幅
度的调节, 改良, 包括学习社会主义国
家的一些做法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二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 。
资本主义国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开始重视经济计划的作用, 加强国家干
预,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
减缓了市场经济的波动性, 盲目性和破
坏性,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是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扶持 。
西方主要国家比较充分地利用新科技革命
的机遇, 使科技革命的成果直接作用于资
本主义财富创造 。 这样, 在不改变财富分
配比例甚至提高资本家所占比例的前提下,
可以增加劳动者收入的绝对量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2,当代资本主义所进行的调节和改良,
从根本上讲, 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之间的固有
矛盾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首先, 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 。 在
资本主义社会里, 绝大多数股票还是掌握
在少数资本家或资本财团手中, 大多数股
民只是持有很少股票的小股东 。 实行股份
制的结果仍然是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
人手中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其次, 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两极分化继
续存在和扩大 。 在 1979年, 美国最富
的 20% 的人的收入, 比最穷的 20% 的
人高出 3,5倍;到上个世纪 90年代末,
这个差距已经扩大到 9倍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没有变 。 以美国为例, 二战以后历届
总统, 副总统及其政府, 国会重要成
员的背后无不存在垄断财团的支持,
而且有些人本身就是巨富家族的成员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四, 资产阶级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
尽管现今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呈现
多元状态, 但资产阶级的思想, 价
值观和政治信条, 是资本主义社会
的主流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第五,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科技, 军
事和资金, 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操
纵有关经济组织, 抢占市场, 转嫁
危机, 掠夺和廉价地利用发展中国
家的资源 。
第四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
机
三,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第五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
位与基本矛盾的发展
一,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
程中, 对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是资本主义以前的
各种生产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
2,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条
件决定的,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发
达商品生产基础上的 。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 随
着产品商品化, 生产社会化, 经济市场化
和现代化的发展, 它彻底打破了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束缚, 打破了各个地方和各民族之间
的闭关自守状态, 扩大了人们之间的相互
交往和相互依赖 。
它依靠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
酷的竞争, 刺激和调动生产者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 促进了分工, 协作, 生
产的集中, 推动着科学技术和劳动生
产率的不断发展, 从而推动着人类社
会的不断进步 。
资本主义在不到 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
生产力, 就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生产力
的总和还要多, 还要大 。 资本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和创造力是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所
不能比拟的 。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这种历
史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
但是,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点, 不
只使资本主义制度包含着生产力绝对
发展的趋势, 它同时又使资本主义制
度包含着一系列无法解脱的内在矛盾,
而这又对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进一
步发展造成障碍 。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 一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
义条件下集中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这个基
本矛盾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通过利润率下降,
资本和人口相对过剩以及生产相对过剩的
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
( 二 )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积累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提高资本有机
构成 ;
技术进步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
技术进步和有机构成提高加快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就是个别
资本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生产规模 。
资本集中就是把已经存在的许多规模较小
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这既可以通过大
鱼吃小鱼的兼并方式, 也可以通过组织股
份公司的方式来实现 。
2,资本积累的两个社会经济后果:
( 1) 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
累最初只表现为量的扩大, 后来通过资本
有机构成提高产生了质的变化
第一, 有机构成提高, 减少对劳动的需求
第二, 机械化, 增加了劳动供给
第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
律 —相对过剩人口,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的情况下, 就出现相对过剩人口即产业后
备军 。 相对过剩人口, 就是相对于资本的
需要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 。 相对过剩人
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是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
第四,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
然产物, 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
的杠杆, 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
的一个条件 。
( 2)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 由部门间竞争形成的平
均利润率,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
经常变动的 。 这种变动从长时期看有
下降的趋势 。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加, 资本家为了追
逐超额利润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就
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使各个企业, 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
成不断提高, 并进而引起整个社会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 。
由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可变资本
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下降, 资本所推动的劳
动力也相对减少, 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
价 值总额与总资本的比率即平均利润率,
也必然随之降低 。 因此, 平均利润率下降
的趋势是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提高的必
然结果, 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
平均利润率下降, 并不意味着工人所受剥
削程度的减轻 。 利润率的高低虽然与剩余
价值率的高低有密切的联系, 但引起利润
率变化的还有资本的有机构成, 资本周转
速度等因素 。 因此,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完全可以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
况下发生 。
假定, 在资本有机构成为 60c:40v的
情况下, 如果剩余价值率为 100%,
那么利润率就是 40% ;如果剩余价值
率由 100% 提高到 150%, 但同时资本
有机构成提高为 80c:20v,这时利润
率仍然下降到 30% 。
平均利润率的不断下降, 也决不排斥
资本所占有的利润量日益增加 。 随着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资本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 尽管可变资
本的相对量在减少, 但它的绝对量却
不断增加 。
在这种情况下, 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量的
增加就可以同时发生, 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
也正因为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 利润量在
日益增加, 利润率的下降才呈现出一种趋
势 。 所以, 马克思把平均利趋向下降的规
律, 又称作利润率下降和利润绝对量增加
的二重性规律 。
平均利润率虽然是下降的, 但并不是
直线下降, 而只是表现为一种下降的
趋势 。 这是因为, 还有一系列因素在
阻碍着利润率的下降 。 这些因素主要
有: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提高 。 这是经
常起作用的主要因素 。
利润率下降趋势与资本主义矛盾尖锐
化
a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 。
剩余价值生产的界限主要决定于资本
积累的数量和现有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
但是, 剩余价值的实现却要受各生产
部门之间的比例和社会消费的限制 。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利润, 但他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却是不断
扩大资本生产, 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
产率 。 而这样一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扩
大和发展,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又
会引起利润率的下降 。
c,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
在资本积累规律和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
律的作用下, 资本过剩和人口过剩不仅同
时发生, 而且互为条件, 互相促进 。 大量
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闲置在那里, 不能结
合起来从事生产, 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
相对过剩,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是资本
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的生产过剩,只是一种相对的过剩,是相
对于人民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的。
2、根源,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
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矛
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1,资本主义经济始终是处于发展状态的,
经济危机只是周期性地爆发,也就是说,资
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呈现一种发展周期,并不
总是危机,也并不总是高增长,而是处于危
机 ——复苏 ——繁荣 ——危机的周期循环之
中。
2、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危机阶段
萧条阶段
复苏阶段
高涨阶段
3、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
更新。
首先因为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资本主
义生产暂时摆脱危机,走向复苏和高涨,准
备了物质条件。
其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也为下一次
危机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
4、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危机
期间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较小,严重程度相
对减弱。 ;经济危机频繁,周期缩短;危
机期间物价反而上升;周期的各阶段标志
不明显,没有很明显的萧条阶段,经济回
升较快,而高涨阶段经济上升乏力
5、经济周期的理论:
1)经济周期不可避免。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
局性的波动。
3)分类
基钦(美国,1923 )短周期,平均长度
为 3.5年。
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
为 8~10年。
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
均为 50年。
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
长度为 20年。
熊彼特综合周期:每一个 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 6个
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 40
个月的短周期。他在 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
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 80年代 ~1842年,,纺织
机时代,
?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 ~1897年,,蒸汽机和钢
铁时代,
?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
代,
4)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a,消费不足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
部分过多,消费不足。这是由于分配
不均造成的。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b,投资过度论: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
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资本
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c,信用过度论: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d,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
续和均匀的。
e,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
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
替。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
f,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
收缩。经济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g,太阳黑子论:太阳的周期造成农
业产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