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 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微观基础
?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第三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 第四节、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
第七讲 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微观基础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特征
教学难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
讨论与思考
? 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目标
是什么?
? 你如何看待郎咸平与张维迎关于国企改
革之争?
第一节、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二、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一、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1,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
交易主体 —— 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
关系。
所以交易的主体构成这种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
2、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的类别
三类:企业、居民、政府
它们都是市场交易关系中最主要的供给者与需
求者。
一、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2、市场经济中交易主体的类别
企业 —— 是最重要的主体。
是市场中各种生产要素最主要的购买者,
是市场各种产品与服务最重要的供给者。
居民 —— 是一重要的主体
是市场中各种产品与服务的购买者,
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者。
政府 —— (多重身份,就市场主体的身份而言)
是多种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是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二、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经济主体为什么叫做微观基础?
1、它们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
因为它是构成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微观单位,
这些经济单元通过交换相互联系,就构成了市场
经济的总体。
2、它们是市场机制得以发生作用的微观基础
是市场机制调节的对象,又是市场机制形成的
基础。
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
基础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 市场经济中,居民是产品和服务的主要购买者,
是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的主要投资者。
? 居民与企业的关系 ——
居民向企业提供要素,企业向居民支付货币 ;
居民用货币向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企业向居民
提供产品,
? 居民与政府的关系 ——
居民向政府提供税金,政府向居民提供政府服务
和转移支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在计划体制下,居民不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居民不是生产要素的投资主体
居民不是劳动力的供给主体
居民不是真正的收益主体
居民不具有消费者主权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居民应成为市场经济的投资主体之一
? 居民就应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主体
? 居民就成为多元收益主体之一
? 居民就成为具有消费者主权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1、企业与居民、政府的关系
? 2、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共同构成我国市场经
济的微观基础
? 3、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1、企业与居民、政府的关系
? 企业与居民 ——
企业向居民提供产品和服务,居民向企
业支付货币;
企业向居民购买生产要素,居民向企业
提供要素
? 企业与政府 ——
企业向政府交纳税金,政府向企业提供
服务和采购产品。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2、国有与非国有企业共同构成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的企业:国有、非国有;或公有非公有。
对此,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认识上的误区。
非国有企业从诞生起,就是一个企业。
而国有企业,从诞生至今,却仍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中不存在本来意义的企业。
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中,政府是整个社会生产的中心,
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3、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特征
企业的含义
企业的特征
企业独立性存在的前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3、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特征
企业的含义: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
展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3、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特征
企业的特征: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
? 3、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的特征
企业独立性存在的前提:明确的产权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1、产权
2、交易费用
3、外部性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 1、产权
? 马克思的解释:与财产相联系的权利
?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
在交易中获取的收益权
是一组权利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2、交易费用
狭义的交易费用:指运用价格机制的成
本或市场交易的成本。包括搜寻信息成本,
谈判成本,履约成本。
广义交易费用:包括上述的交易成本加
上组织成本。(组织成本包括企业内的组
织管理成本与政府的管理成本)可以概括
为生产成本以外的一切成本。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2、交易费用
存在原因:总的说来是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具体原因:
信息不对称;
交易对象的资产专用性;
人的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行为
所以,只要有分工、交换,就一定有交易费用。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2、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与产权的关系:
( 1)当交易费用为正时,产权越清晰,交易费用越
低;相反,产权越模糊,交易费用越高。(中国
的大而全,小而全)
( 2)当外部交易费用过高时,可通过调整产权,交
易行为内化,而降低交易成本。当内部管理费用
过高时,可通过调整产权,交易行为外化,而降
低管理成本。(跨国公司)
( 3)产权能否明晰,也受交易成本制约,如明晰产
权所需的交易成本,高于产权不明晰时的交易成
本,产权就难以明晰。(乡镇企业)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2、外部性
含义: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收益不能准确地通过价格表现出来。(通
俗地说是责权利不清)。
外部性就是产权不清的表现,其存在,会产生“搭便车”行为,
成本与收益不对称,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影响效率。
两种表现:
当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时,就产生负外部性。
当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时,就产生正外部性。
与产权、交易成本的关系:
当产权越明晰时,外部性的程度就越低,反之相反。
通过产权的变动。可使外部性内化。
外部性在多在程度上得到消除,取决于变更产权所需要的交易成本
的高低。(少数人行动,比之多数人行动更易成功,在于其交易成本 较低)
三、企业与产权、交易费用
? 结论:明晰的产权有利于降低外部性,
降低交易费用。
? 人们认为,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与产权
不清相联系。
第三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一、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的弊端
?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
?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的
弊端
优点:对于在短期内迅速地集中资源投到国
民经最需要的地方,有重要作用。
? 弊端:微观缺乏活力。
? 产权不清
? 政企不分
? 权、责、利不明
? 管理不科学。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
? 放权让利( 1979-1983)
? 税利改革( 1983-1987)
? 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7-1992)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今)
三、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
? 经济效益不高
? 资产负债率高
? 历史包袱重
? 企业冗员问题严重
? 远末形成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节、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创新
?一、企业与企业制度
?二、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
?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
?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有企
业的改革
一、企业与企业制度
? 1、企业特征的补充
? 企业是与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分工相联系的一
种生产组织形式。
? 2、企业制度 —— 企业产权制度、分配制度、管理
制度等系列制度的总和。
产权制度:企业财产的来源及其组织形式,反
映企业所有制的性质,是企业制度的基础。
分配制度:支配企业收入分配的具体规则。
管理制度:企业各主体间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
权力安排。
二、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
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 1、资本主义的个人业主制
? 2、从自然人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 1、资本主义的个人业主制
? 含义:由单个资本出资,完全归个人所有和控
制的企业。称自然人企业。
? 条件:与大工业初期的生产技术、市场发育、
交易规模相联系。
? 优点:创造了一种超血缘关系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 弊端:
? 企业的信用与资金来源有限
? 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 企业的寿命与自然人的寿命相联系
三、企业制度的历史演进
? 2、从自然人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
( 1)合伙制企业
( 2)股份公司企业
2、从自然人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
? ( 1)合伙制企业
含义:由多个自然人的资本所有者共同投资,共同所有,共
同经营,共同中承担风险各分享利润的企业。
条件:是社会分工深化,生产规模扩大,资本规模扩大的要
求。
优点:可吸收更多的资本与管理的资源
特点:
合伙人要承担无限责任
合伙人中个人的所有权无法转让,企业的寿命与所有者的寿
命相联系。
2、从自然人企业到公司制企业的发展
( 2)股份公司企业
含义: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独立的私人资本组织起来统一经营 的企业制度。
特征:
出资者的有限责任
资本的股份化与自由转让
企业具有独立寿命,可永久存在
股份制企业与财产关系的变化:
股权分散化
法人持股与机构持股比重上升
股份制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企业组织小型化
虚拟企业的出现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一般特征
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国
有企业的改革
?
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
? 1、对垄断类型的划分
? ( 1)按垄断主体存在的领域,垄断可分为
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
? 行政垄断 —— 与行政控制相联系的排他
性行为。在计划经济的国家行政垄断是种
常态。
? 经济垄断 —— 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
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的控制力或可以采取
排他性行为的能力。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
? 1、对垄断类型的划分
? ( 1)按垄断主体存在的领域,垄断可分为行政垄
断与经济垄断。
? 经济垄断 有自然垄断、技术垄断、市场垄断、产品差异性造成的
垄断等。
? 自然垄断 是指在某些产业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业的全部产品比
两家以上的企业去提供,具有更低的成本。即在该产业或该种产品市
场上,只让一家企业生产是最有效率的,这家企业就称为自然垄断
(生产)者。
? 技术垄断 指经济主体对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的权利。
? 市场垄断 是指少数企业或经济组织排他性地控制生产要素或产品
市场。
? 产品差异性引起的垄断 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差别化
(在产品基本功能相同的情况下,在其他功能或特性上的独一无二),
而在事实上形成的生产、经营上的排他性。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
? 1、对垄断类型的划分
? ( 2)按垄断行为分,有价格垄断行为,非
价格垄断行为,组织垄断行为等。
?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
? 2、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划分
?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完全竞争。
? 完全竞争 市场是指完全没有垄断因素
的市场。
? 不完全竞争 市场是指不同程度地存在
垄断因素的市场,不完全竞争又依其 垄断
程度 的不同作进一步的分类,分为 完全垄
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 三种类型。
?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
? 2、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划分
? 完全竞争市场 是指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
素。它要具备如下四个因素:
? ( 1)产业集中度低。市场上存在众多的买者和卖
者。每人都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能操纵影响
价格。
? ( 2)产品同一性高,产品几乎同质,产品之间具
有完全的可替代性。
? ( 3)不存在任何进入或退出壁垒。
? ( 4)完全信息。
? 完全竞争 是种理想模型,现实生活中较少见,
农产品市场较接近完全竞争的状态。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
? 2、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划分
? 完全垄断市场 指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新企业不能进入的市场或
产业。
? 完全垄断有买者垄断或卖者垄断,经济学,通常只分析卖者垄断。
? 它具备如下三个因素:
? ( 1)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 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
业。
? ( 2)没有替代品。
? ( 3)进入壁垒相当高。至少有:
? 资本壁垒 —— 企业的起始资本量很大,其它企业难以进入。
? 技术壁垒 —— 垄断者掌握某种生产技术和诀窍。规模经济也是一
种技术壁垒。
? 法律壁垒 —— 有些独家经营的特权是由法律规定并受法律保护的,
如专利、版权就是法律特许的垄断。
? 策略性壁垒 —— 如巨额广告。
? 完全垄断也是种罕见的市场结构,主要是在自然垄断性行业中,
见 P108。
?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
? 2、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划分
? 寡头垄断市场 指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少数
几家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
? 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几家企业提供相似产
品,即产品有差异但可替代的产品。二是少数几
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产品。其形成既是竞争的结
果,也是由某些产业的特性所决定。
? 它具备如下特点:
? ( 1)产业集中度高。少数几家大企业的产量和销
量在该产业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 ( 2)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
? ( 3)进入和退出壁垒较高。
一、不完全竞争市场
2、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划分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是指是介于垄断与竞争之间
而偏向于竞争,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
构。
它具有如下特点:
( 1)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内企业数量众多,每个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 2)产品差别性大。这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的主要差
别。
产品差别 —— 同类产品由于买方偏好而形成的
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态。
( 3)进入与退出的壁垒较低。
二、垄断利润
? 1、垄断利润
? 含义: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排他性
的独占权和市场势力)所获得的高额利润。
二、垄断利润
? 2 垄断价格
? ( 1)含义,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
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
格。
? ( 2)类型,垄断价格由商品成本加垄断利
润而成,它包括 垄断高价 和 垄断低价 。
? 垄断低价 又包括购价与倾销价。
? ( 3)制约因素:需求;供给;成本
二、垄断利润
? 2 垄断价格
? ( 4)垄断价格的存在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 第一,当过剩生产能力在某产业出现时,通
过垄断价格协调,垄断组织的过剩资源不会从该
行业中退出。
? 第二,当某产业生产能力不足时,由于垄断
壁垒的存在,新企业难以进入,又可使原垄断企
业安享超额利润。
? 第三,垄断价格使垄断企业缺少技术进步的
动力。
第三节、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 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 二、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 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物出现,但垄断并没有
消除竞争。
? 原因?
只是竞争的形式改变了。
第一,垄断竞争的目的
第二,垄断竞争的手段
第三,垄断竞争的主体
第四,垄断竞争的内容
第五,垄断竞争的后果
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 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两种基本形式
? ( 1)垄断与非垄断资本的竞争
? ( 2)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二、有效竞争与反垄断
1、有效竞争
( 1)含义
( 2)内容
( 3)意义
2、政府的反垄断政策
( 1)直接规制政策。
( 2)反垄断政策
3、反垄断政策的作用与问题
小结
?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提高生产效率和配置
效率的重要机制。
? 自由竞争的发展会导致垄断。现实的市
场中就存在着三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
但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在垄断条件下竞争
以新的形式出现。
? 垄断的存在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
? 为发挥竞争的作用防止垄断的弊端,应实
现有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