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教案(7) 课程名称 实验中医学(理论部分) 总学时数 36 专业 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专业 授课教师 方肇勤 内容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时数 16  本次课目的要求 1.掌握不同学科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如何根据实验研究的要求选择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一种或几种方法)。 3.了解各学科的主要实验研究方法。 4.了解各学科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5.了解了解各学科研究中医药学的现状。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第一节 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大体解剖学的主要方法。 2.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二节 组织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组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组织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三节 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电子显微镜及电子显微术概况。 2.电子显微术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四节 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 2.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五节 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生理学的主要方法。 2.生理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六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免疫学的主要方法。 2.用免疫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七节 核医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核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用核医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八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分子生物学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本次课的应用教具  多媒体设备。   第六章 实验中医学常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6学时) 本章介绍实验中医学的常用实验方法和技术,以及应用这些方法研究中医的典型范例。希望通过集中对常用具体实验方法的介绍,让读者了解不同学科主要方法的异同,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相互间的渗透,学会如何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或不同方法的组合。各节中的研究现状和范例,有详有略,使读者对如何应用具体某一实验手段研究中医有比较具体的认识,通过典型范例的介绍分析,使这种认识更加深化。 第一节 解剖学方法及其 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2学时)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医学基础学科,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畴。根据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其中,大体解剖学是指用刀剖割,用肉眼观察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的科学,根据具体研究方法和观察内容的不同,又将其进一步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前者主要按照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后者则是按照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第2~3段讲解剖学发展史,建议自学。) 大体解剖学在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大体解剖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其他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虽然,解剖学是一门经典的学科,但是在今天医学实验中还一直在运用,不仅在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就是在实验医学,这样的技术也十分重要。可以举《中医学综合实验》学生解剖的问题,比如不了解动物的脏器结构位置,找不到胃;解剖手法不对,损伤组织结构;解剖不熟练等等。 6.1.1 大体解剖学的主要方法 1.标本防腐固定方法(介绍书上内容,很详细) 在实验中,有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新鲜,也采取类似方法。比如,将小鼠等实验动物麻醉,开胸,左心室插入针头,缓慢注入固定液,同时切开右心房,让血液和固定液流出,待动物组织变硬后(当然得参照具体实验方法),终止固定,取材。 请注意,临床中常用的是手术和尸检。实验动物取材,往往也是非固定的,因此在熟悉固定后人体或动物组织间的位置、关系后,成竹于胸,是很重要的。 2.断面解剖方法(介绍书上内容) 3.血管灌注技术 (介绍书上内容) 4.淋巴管灌注方法(介绍书上内容) 6.1.2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现状 大体解剖学用于中医研究的领域较广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中医藏象理论的研究 第一段,介绍了中医最早的解剖纪录,这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 请同学看一下后面两大段例举的肝脏与平滑肌、三焦的解剖,谈谈读后感。 我们理解,这些不是解剖学所能够解答的,必须依赖其他学科,而象三焦这种原先就讲不清楚的,研究的意义本身就不大。 2.经络实质的研究 (这两段内容丰富,大家读后有何感想?还是单解剖学科不够,必须要求多学科才行。同时还反映了一个问题,研究者对古代经络学说的了解有多少?) 3.穴位结构的研究 1)体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综合大量研究结果发现,穴位34%位于大神经干上,90%处于神经干周围;46%正位于大血管周围,19%正位于血管上;在四肢及躯干,微细淋巴管集束的地方多有穴位;55%穴位正位于肌肉群上,有些穴位只有筋膜而无肌肉或皮下组织。因此,一般认为穴位大体解剖结构包括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筋膜等。 上述研究结果对阐明针刺穴位防病治病的机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危险穴位,明确穴位各层次结构,还可避免针刺意外事故的发生。 2)耳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3)头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4)眼针穴位结构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大体解剖学除主要应用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外,近年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解秸萍用于研究“巨刺法”(针灸临床常用的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取穴刺法,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的疼痛性疾病和偏瘫)的解剖学基础,认为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大脑皮层是“巨刺”效应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巨刺”的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是多层次的,其效应的产生是各级中枢整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韩永健等对“子午流注”的解剖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子午流注”这一机体的昼夜生理节律活动,下丘脑起重要作用,下丘脑中视上核作为主要起搏点,并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松果体等共同参与完成这一高级复杂的调整活动。 总之,大体解剖学在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揭示中医理论如藏象学说、经络的实质及穴位的解剖结构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丰富了中医理论的内容,对临床提高疗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6.1.3 用大体解剖学方法研究中医的范例 (该项研究,我校严振国教授有着丰富的研究积累,著作等身,而且在全国中西医界大体解剖学没有大的成就的状态下,可谓异军突起。这与他们思路新,抓住穴位解剖这个具有明显中医优势的领域,坚持不懈,长期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6.1.4 展望 1.危险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介绍书上内容) 2.大体解剖学技术与巨微、显微解剖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 3.大体解剖学技术与现代神经解剖学技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 4.大体解剖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介绍书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