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逻辑 ————谈假言命题 竺可桢学院01级文科(2)班 李刚 3013002072 逻辑是一门关于思维形态的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处理的是人类独特的言语能力、 推理能力、概念思维的能力和理性探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却又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 少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用到这些能力。因此,我们学习逻辑对我们处理日常事物有很 大帮助。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某个法院的法庭上,站着甲、乙、丙三个人,其中有两个是本地 人(被人怀疑是小偷,其实是好人),一个是从外地逃来的小偷。而法官知道,本地人的回 答总是真的,而小偷的回答总是假的。但他不知道他们之中哪两个是本地人,哪个是小偷。 “你是本地人吗?”法官先问甲。 “……。”甲动了动嘴巴,声细如蚊叫,法官根本不知道他说的什么。再问,他又缄 口不语。 于是,法官只好讯问乙和丙:“他(指甲)回答的是什么?” “他说他是本地人。”乙答道。 “他说他是小偷。”丙答道。 法官据此知道了丙是小偷。经过以后的审问,丙确实是小偷。 法官在这里就是利用了逻辑的推理而很快找到了小偷: 如果甲真是本地人,那么他必然说自己是本地人(即说真话); 如果甲是逃到这里来的小偷,那么他也会说自己是本地人(即说假话); 甲要么是本地人,要么是小偷; 总而言之,甲一定说自己是本地人。 接着从乙的回答中,推出乙说的真话,因为乙回答说:“他(指甲)说他是本地人。” 构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如果他是本地人,那么他必说真话; 乙说:“他说他是本地人”; 可见,乙说的是真话。 同样的对丙: 如果他是小偷,那么他必然说假话; 丙说:“他说他是小偷”; 可见,丙说的是假话。 经过了上述的推理,很容易的推出丙是小偷。 一个看上去很模糊复杂,无从下手的问题,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逻辑知识作为工具,我 们就可以排除干扰,直接找出要点,理出一条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像上面的例子, 在没有足够的条件来进行判断的时候,法官合理的运用了假言命题的推理,人为的先加入 一个限定条件,马上使得问题有了切入点,从而轻易的找出了答案。 假言命题,就是陈述某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但是他的承诺 是带有条件的,因而它的使用十分广泛。除了可以有帮助于判断真假外还可用于以下的几 种场合: 第一,用于对自己的言行表示负责,例如,如果给我必要的物质支援与人力支援,我 就可以保证这项工程能提前完工。 第二,用以提醒某一事件、行为或活动继续下去包含的危险,例如,如果盲目施工或 不注意生产安全,那么,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三,用以对敌人发出警告和预示我们娇嫩膏药采取的行动,例如,如果你再不听劝 告,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实际上,我们对假言命题及它的推理的运用是并不陌生的,当我们要分情况讨论时, 我们常常说“如果是……那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假言命题,就是我们无法确定的时 候加入的限定条件,就是我们所掌握解决问题的逻辑工具。 由此可以看出,掌握一定的逻辑工具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因 此我们要重视逻辑学的理论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运用这些工具,这对于我们看问 题和办事情都是有相当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