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排中律尴尬
有趣的“排中律尴尬”
出于我所修新闻专业的需要和个人兴趣,读各类报纸是我生活中一
个很重要的部分。前一段时间,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报道,是
关于一位离过婚的女性的心理特写与访谈,其中有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
很深的印象:
……
“我简直弄不清我的身份。”她既迷惘又迷人地眨眨眼睛。她的声
音柔而嫩,又稍稍有点儿颤,有点儿飘。
“我填过很多表格,每个表格都有这么一项:婚否。
“让我怎么填?”她大眼睛一转头一偏,“我‘婚’过,但眼下不
‘婚’了,该填‘婚’还是该填‘否’?表格中没有我的位置。
……
这个学期我怀着对逻辑学浓厚的兴趣选修了黄华新教授的逻辑学
课程。他告诉我们能够在生活中用逻辑的思维方式分析实际问题是很有
意义的。因此,当我读到以上文章,分析这位女士面临的尴尬境地,从
表面上看是由于违反了排中律。正如我们所理解的,所谓排中律,就是
在思维和论证过程中,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承认其中有一个
是真的,它的公式是:“A或者非A”。一个判断或命题,要么A,要么
非A。排中,也就是排出中间道路。按照教材的严格定义,我们就会知
道,排中律是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有一真,
不能都假。而上面这位女性却显然既非‘婚’又非‘否’,因而成为一
些违反逻辑而存在的人,这可能是逻辑给她的人生开的一个大玩笑。
逻辑规律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这里所说的规律,是指逻辑
的基本规律,它从不同的角度保证了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排中律是
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根据排中律的知识,
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例如,“太阳系所有的行星都围
绕太阳旋转”和“太阳系有的行星不围绕太阳旋转”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判
断,,二者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当然,这两个命题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两个命题不能同时为假,例如,“所有的人都是医生”和“所有的人都不
是医生”,这两个的确矛盾的命题却不能推出哪个是真的,因为我们身
边总会有一些人是医生,一些不是。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
一道逻辑推理题,就很能说明这个规律的应用效果: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
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
一
有趣的排中律尴尬
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
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
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求婚者看到铅盒子上写的那句话与金盒子上写的那句话是互相否定
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知识,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
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而这句真话只
能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因此银盒子上的那句话肯定是假的。
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相反的就可以断定肖像是放
在银盒子里!
求婚者正是运用排中律的知识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而赢得美人
的。
至此,似乎排中律的应用范围与效果已经无懈可击和毫无疑问了。
但是,让我们回到开篇的那篇文章,重新审视那位女士的尴尬问题。既
然已婚与未婚是两个互相矛盾且均可单独成立的命题,那么为什么那位
女士还会陷入两难境地呢?这显然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是
不是陷入一个悖论,让我们共同分析这个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勿庸置疑,结婚与否的确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而且同为真命题,
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人无非有两种生存状态,结婚的和没有结婚的。
比如我,虽然有女朋友,但是还不能说结婚了。比如我的父亲,于22
年前结婚。对同一个人来说,这是两种根本不可以并存的状况,一般说
来,没有哪个人既结婚又没结婚,这在逻辑学上是比较简单的推理。
那么,为什么那位女士还是会遇到那么大的麻烦呢?我想,这源于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由于对事物尚未作出明确地断定而采取“二不择一”
的保留态度或中立态度,从根本上说,这是判断两个矛盾命题孰真孰假
的标准难以确定造成的,在本文中,我把它称为有趣的“排中律尴尬”
显而易见,如果你要判断一种命题符合一种判断,而不是另一种与
之相矛盾的判断,必须首先对两种命题的根本分界因素进行分析,然后,
再确定哪种因素可以作为判断一个命题是真是假的最后标准。比如说,
是秃子或不是秃子,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它们的根本分界因素在于
“秃”这个概念。我们要是断定一个人秃或不秃,就看他是否符合“秃”
的含义或与它矛盾与否。
然而,现实也远非逻辑学那么简单,不然也就不会产生那位女士的
尴尬了。比如说有名的集合悖论,就无法用逻辑的来证明。此外,如何
针对每一个个体来确定所有个体是黑是白的标准,也是人们很难确定的
命题。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那个命题,秃子和不是秃子,应该是一个相互
对立的概念,也应该概括所有的人了,因为我们总不能说一个人既是秃
子,又不是秃子。那么,按照排中律,在秃子和非秃子之间应该有一个
分界点,越过这个分界点,就进入了“茂盛的”世界,没能越过,就只
二
有趣的排中律尴尬
能呆在“贫瘠”的世界里。假设有N根头发就不算秃子,那么一个人刚
好有N根头发,他应该不是秃子,我们突发奇想设想他在梳头的时候不
小心掉了1根头发,那么,按照排中律,他就应该是秃子了。看上去,
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逻辑推出的结论,不过,却让人觉得不符逻辑之
极了。
有趣的“排中律尴尬”,是我在复习《逻辑学》这门课时,脑子里
一直萦绕的问题。这对我们在一些平常的交往和学习上还是很有借鉴意
义的,毕竟我们不能把一类事物简单地归于一类,世界是复杂的,我们
接触的事物也是千变万化的,毕竟,没有万能的真理,连爱因斯坦也反
复的告诫过人们:我们面对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无法在我们制造出这些
问题的思考层次上解决的。这或许也就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吧。
竺可桢学院
文科班
李焱鑫
学号:3013002075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