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文化艺术表达中的逻辑
竺可桢学院2001级文科1班 周骅 3013002039
我是学新闻专业的,将来应该跟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文化载体打的交道更多,所以在这里
粗浅地谈一下在文化艺术的表达中所应用到的逻辑常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艺术跟逻辑思维是不搭界的,因为文化艺术属于形象思维,而形
象思维是排斥逻辑思维的。这显然是不对的。诚然,我们创作和欣赏电影、电视,阅读小说、
诗歌,形象思维占着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排斥逻辑思维在其中的逻辑作用。艺术作品要把最
好的情节、表现手法奉献给观众,一是要用形象的手段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东西,二
是要利用抽象的东西增加其艺术内涵。前者的实现要遵守形象思维的规律,后者的完成要遵
循逻辑思维的规律。
相声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其实很多作品中的对白都用到了逻辑知识。例如,
在《文凭变奏曲》中有一段说:
甲:……能喝酒的人都有学问,李白斗酒诗百篇,你懂吗?我就是在酒桌上被一位“伯
乐”发现的。
乙:这位“伯乐”是谁啊?
甲:我们局长。
乙:他怎么成“伯乐”了?
甲:我们局长和我爸是老战友,我管他叫大伯,他一瞧酒就乐,所以叫“伯乐”。
乙:这么个“伯乐”啊!
这段相声是讽刺那些利用手中权力,搞不正之风的人的。伯乐原是指举荐、发现人才的
人。这里的“伯乐”完全背离了“伯乐”一词的本意,混淆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而正是
这样的“混淆”,突出了讽刺效果。
在著名美国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描写了这样一个情节:
汤姆叔叔等一些黑奴被奴隶贩子卖掉。在运送他们上船时,奴隶贩子怕他们跑掉,便用
铁链子将他们锁起。一位白人小姑娘见到这种情景,便问她爸爸:“爸爸,为什么锁住他们?
因为他们很坏?”爸爸:“不,是因为主人怕他们。”女孩:“为什么怕他们?”爸爸:“因为
主人很坏,所以他们也觉得别人坏。”
上面所引的父女对话是颇富哲理的。小女孩从她自己的经验或常识出发,怀疑被锁住的
人是坏人,她的逻辑推理是:
凡是被锁住的人都是坏人
他们(黑奴)是被锁住的人
所以,他们(黑奴)是坏人。
小女孩的逻辑,一方面反映着她的纯真、幼稚的可爱性格,一方面也显示出了她的智慧。
她还不懂得,被人锁住的人也可以是好人,锁住别人的人有可能是坏人。爸爸在回答小女孩
的问题时,以幽默的口吻进行了以下推理:
凡是主任害怕的人都要严加防范
黑奴是令主人害怕的人
所以,主人对黑奴要严加防范。
如果自己很坏,常会认为别人也很坏,
主人自己很坏
所以,主人也认为黑奴很坏
通过爸爸的逻辑推理,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美国,并非所有的白刃都是种族主义的拥护
者,相反,有一些富于正义感的白人,他们对于种族歧视的社会是不满的。由此可见,影视
创作不能没有逻辑思维。逻辑恰到好处地辅助表达世间哲理和人物性格,对整部作品的思想
性和品位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故事中的逻辑就更多了,这里我想到了老师上课时提到的那个例子。一家主人请客,请
了4个客人,来了3个。主人说话了:“该来的还不来!”一位客人就想,该来的不来,那我
就是不该来的了。就走了。主人见此,又说:“怎么不该走的走了?”第二位客人想,不该
走的走了,那我就是该走的了。也走了。第三位客人对主人说:“哪能这么说话呀?”主人
解释道:“我说的又不是他们!”第三位客人就想,哦,原来说我呢。最后一位也走了。在这
个很好玩的笑话里,主人用语不当,结果把客人全赶走了。这其中包含着很有意思的逻辑推
理。主人的第一句话:该来的没来。即“该来的是没有来的”。则有:
该来的是没有来的,所以,该来的不是已来了的。(换质)
该来的不是已来了的,所以,已来的不是该来的。(换位)
已来的不是该来的,所以,已来的是不该来的。(换质)
第一位客人得到这个答案后,自然就走了。
第二句话是:不该走的走了。则有如下选言推理:
不该走的是走了的,所以,不该走的不是没有走的。(换质)
不该走的不是没有走的,所以,没有走的不是不该走的。(换位)
没有走的不是不该走的,所以,没有走的是该走的。(换质)
第二位客人想明白之后,肯定也走了。
第三句话是:我说的又不是他们。则有:
或者是说已经走了的两人,或者是说剩下的客人,
主人不是在说已经走了的两人,
所以,主人说的是剩下的客人。
听了这种话,最后剩下的客人也不免拂袖而去。
说话要是不合逻辑,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可能就会给思想的交流带来不快,影
响人际交往。故事中是个艺术化的例子,但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和逻辑。
在最后我想指出一点,那就是有时不可死守逻辑,以逻辑为唯一尺度。也举个上课时讲
过的例子: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这是个三段论:草木无情,人不是草木,所以人不能无
情。从逻辑上讲,这个说法是不合逻辑的,因为“无情”在大前提中是不周延的,而在结论
中却是周延的,违反了三段论的规则,正确的应该是虽然人不是草木,但人也可能无情。事
实上也是如此。但在这个俗语中,我们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和效用,并不是指出事实。因
此这句话提出的是一个完美化的构想即人人都是有情的,要求人们向着这个目标努力。而如
果只从逻辑上对它进行分析,显然会片面,甚至说有些狭隘。我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在生活
中要讲逻辑,运用逻辑帮助思维,但我们切不可成为逻辑的奴隶,凡事必逻辑,生活毕竟是
复杂多样的,要学会全面地去看待一些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客观冷静的思维和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