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 掌握表象的定义、特征、种类和表象的理论;
掌握想象的定义、功能、种类等基本知识,懂得想象
的规律及其应用。
? 教学重点,
– 表象的定义和特征,想象的定义、种类。
? 教学难点,
– 表象与感知觉、思维的区别,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 课时安排,5+1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表象概述
? 教学目标:理解表象;熟悉表象的分类
? 教学重、难点:表象、想象的含义
? 授课时数,1
一、什么是表象
(一)定义
——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二)特征
1、形象性
表象来源于感知,也反映事物的外在形象,
因此具有形象性。
2、概括性(外在形象的概括)
表象来源于感知,但经过大脑的加工,提高
了一个档次,有了一定的概括性。
(三)表象与感知的区别


形象模糊、不稳
定、只是大体轮
廓或某些突出特
征。
离开对象之后的
形象,是由回忆
产生的。
形象具有形
象性和概括



形象鲜明、稳定、
完整、细节清晰。
形象不能离开当
前对象
只有形象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根据表象产生的通道分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二)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程度的不同,分为,
1、个别表象
—— 对某一具体事物所形成的表象。是一般表象的基
础。
2、一般表象
—— 对某一类事物所形成的表象。比个别表象具有更
高的概括性。
(三)根据表象的创造性成分,分为,
1、记忆表象
—— 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人脑中的简单重现。
2、想象表象
—— 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与整合的过程。
第二节 想象概述
? 教学目标:理解想象;熟悉想象的分类
? 教学重、难点:表象、想象的含义
? 授课时数,2
第二节 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
1.定义: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
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与思维的关系,
想象以组织起来的形象系统反映客观现实,思维
以组织起来的概念系统反映客观现实。所以,
想象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
3.特征
形象性 —— 指想象处理的主要是直观生动的图象信息,
而不是词和符号
新颖性 —— 指想象产生的新形象不同于个体亲身感知过
的、简单再现于头脑中的记忆表象。
新形象 —— 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
4.想象与客观现实
—— 构成新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客观现实。
例如:阿 Q:浙江人的嘴、北京人的脸、山西人的衣服;
孙悟空:猴子身体加人头;
二、想象的功能
? 预见功能 —— 想象能对客观现实进行超
前反映。
? 补充功能 —— 想象能弥补人类认识活动
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
? 代替功能 —— 在某些需要或活动不能满
足或完成时,可以通过想象,从心理上
得到某种替代与满足。
三、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
—— 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
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极端的无意想象是梦。梦是人在睡眠
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
梦的心理学解释众说纷纭。著名的有
佛洛依德的, 梦的释义,
2、有意想象
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
度的不同,分为,
( 1)再造想象
—— 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
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作用,
借助再造想象,摆脱生活小圈子。
如: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形成条件,
( 2)创造想象
? 定义 ——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
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 特点 —— 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
? 产生条件:社会实践的需要、个体强烈的创造
欲望、丰富的表象储备、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
力、思维的积极性等
( 3)幻想 —— 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 定义 —— 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
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也是创造想
象的特殊形式。
? 种类
? 积极幻想(理想) —— 以现实为依据,有可能
实现的,具有积极的作用
? 消极幻想(空想) —— 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
现可能,具有消极的作用
第三节 小学生想象的发展与培养
? 教学目标:了解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 教学重、难点:校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 授课时数,2
一、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 1、小学生想象有意性的发展
? 2、小学生想象现实性的发展
? 3、小学生想象概括性的发展
二、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 1、再造想象在学生的想象过程中的作用
? 1)、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来事物的有效手段
? 2)、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 2、在教育中发展学生在再造想象,
? 1)、扩大学生脑海中的表象储备
? 2)、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模型、图形等描述
的关键性词句与实物标志所代表的含义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 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 想象力训练
? 引导学生积极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