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注意
? Ⅰ,教学目的,
– 1、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学生理解注意的定义、特征、
功能及其品质,并深刻理解注意品质形成的条件。
– 2、学生要牢固掌握每种注意产生发展的条件,并能利用
这些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 3、学生要了解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
因才施教。
? Ⅱ,教学重点:引起和保持注意的条件及小学生注意发展的
特点。
? Ⅲ,本章难点:注意的特征及其品质。
? Ⅵ,教学时数,4+1学时。
第一节 注意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理解注意的概念,明白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
– 2、使学生理解注意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中运用注意的规律奠定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并有
意识地保持注意于日后的学习、工作中。
? 教学重点:注意的概念
? 教学难点:注意规律的运用
?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节 注意
?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
的反映,而我们周围的客观现实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在某一时刻,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进行反映,
我们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只能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
一定的事物,对它进行反映。这种心理活动对一定
客观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状态就是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 (一)注意的概念,
? 注意 是指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
?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
? (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二、注意的特征
? (一)注意的指向性:选择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 (二)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
的活动。
– 两个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
– 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 *注意与心理过程。
–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
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 2、注意贯穿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
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 看到了什么?
三、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 (一)注意的功能
– 保持功能 可以使注意的对象的映象在意识中得到保持,直到
顺利完成活动为止。
– 选择功能 可以保证以最小的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排
除无关的对象)
– 调节和监督功能 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控制,根据活动的需
要做到注意的适当分配和适时地转移。
?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 2、无关动作的停止。
– 3、出现生理性变化。(呼吸、脉搏等)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 (略讲)
? 1.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
? 2.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
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 3.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
五、注意的种类
? (一)概念,
–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
–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二 )引起和保持不随意、随意、随意后注意的条件。
– 1、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C、个人期待 D、有机体状态
五、注意的种类
? 2、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条件。
? (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最主要的条件 )。
? ( 2)对兴趣的依从性( 培养间接兴趣)。
? (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
结合起来)。
? (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
? 3、引起和保持随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练习与熟练。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及规律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特
点
目的 没有 有
意志努力 不需要 需要
产
生
条
件
客观条件 强度、新异性 对比关系、运动变化
主观条件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C、个人期待
D、有机体状态
(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最主要的条件 )。
( 2)对兴趣的依从性( 培养间接兴趣)。
(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
作结合起来)。
(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
性质 低级、被动、不学而能 高级、主动、学而能
局限性 难以持久 乏味易疲劳
有效活动 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
第二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理解注意的基本特征,明白注意的特征是判
断一个人的注意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 2、使学生理解注意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中运用注意的规律奠定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并有
意识地保持注意于日后的学习、工作中。
? 教学重点:注意的基本特征
? 教学难点: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 课时安排,2 课时
? 教学过程,
? 1、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什么功能?
? 2、注意有哪些外部表现?注意有哪三种类型?
– 随意注意的效果比不随意意注意好,注意的随意性程度只
是判断注意发展状况的标志之一,不同的人的随意注意也
有不同,这主要是注意的基本特征不同。注意的基本特征
是判断一个人的注意的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 注意的基本特征,也叫注意的品质 (包括五个方面)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 (一)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
地把握对象对数量的特征多寡的注意。
? (二)影响注意的范围的因素,
– 1、知觉对象的特点,
? A、材料的组合方式。
?B、材料的意义。无意义的 〈 有意义的
?C、材料的性质。文字材料 〈 数字 〈 圆点
–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紧张度
? (一)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
度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
事物的注意特征。
? (二)表现:注意力高度集中。
? (三)意义:~使人能够排除各种无关
刺激物的干扰,提高活动效率。
三、注意的稳定性
? (一) 定义:~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
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二)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从而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 (三)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P 68)
– 1、对象本身的特点。
– 2、活动的目的任务。
– 3、人的主观状态
?广度 ?稳定性
注
意
的
品
质
?分配 ?转移
四、注意的分配
? (一) 定义:~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二) 注意分配的条件,
– 1、活动的熟练程度:(“自动化”的程度)
–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
?( 1)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便与注意的分配。
?( 2)没有联系的活动,就难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五、注意的转移
? (一) 定义:~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
意特征。
? (二)~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性质不同)
? (三)影响注意转移难易程度的因素,
– 1、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 2、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 3、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第三节 小学生的注意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理解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 2、使学生明确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重点:注意的发展规律
? 教学难点: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 课时安排,1 课时
一,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 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
? (一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
– 1,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
– 2、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注意的
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
– 3、在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
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
? (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 1,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比较被动 。
– 2,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自行确立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独
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 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注意品质在有意注意的过程中
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一)注意的广度
– 1、小学生注意广度较小,但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
但小学生的注意广度低于成人。
– 2、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注意广度的重要因素。
– 3、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
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 (二 )注意的稳定性
– 1、小学生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
中学阶段。
– 2、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 (三 )注意的分配
– 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
– 2、人们认为注意分配能力在幼儿到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发展较迅速,
以后发展就缓慢了。
? (四 )注意的转移
– 1、小学生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转移能力表现出迅速
发展的趋势。
– 2、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
生发展更快。
? 总之,小学生的注意,无论是他的有意性或是注意品质,都
在急速发展。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课内外各种
活动,促进儿童注意的发展。
三,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
意注意的特性
–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 (二 )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
意的能力
–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 2.激发学习动机
–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
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 (三 )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
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
学习
? Ⅰ,教学目的,
– 1、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学生理解注意的定义、特征、
功能及其品质,并深刻理解注意品质形成的条件。
– 2、学生要牢固掌握每种注意产生发展的条件,并能利用
这些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 3、学生要了解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其特点,
因才施教。
? Ⅱ,教学重点:引起和保持注意的条件及小学生注意发展的
特点。
? Ⅲ,本章难点:注意的特征及其品质。
? Ⅵ,教学时数,4+1学时。
第一节 注意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理解注意的概念,明白注意不属于心理过程。
– 2、使学生理解注意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中运用注意的规律奠定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并有
意识地保持注意于日后的学习、工作中。
? 教学重点:注意的概念
? 教学难点:注意规律的运用
?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节 注意
? 人的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
的反映,而我们周围的客观现实是极其复杂多样的,
在某一时刻,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进行反映,
我们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只能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
一定的事物,对它进行反映。这种心理活动对一定
客观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状态就是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
? (一)注意的概念,
? 注意 是指 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
集中。
? (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
? (三)注意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二、注意的特征
? (一)注意的指向性:选择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 (二)注意的集中性: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
的活动。
– 两个特征的关系:指向性是集中性的基础;
– 集中性是指向性的体现发展。
? *注意与心理过程。
–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
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
– 2、注意贯穿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保证心理过程朝着既
定的目标顺利进行。
? 看到了什么?
三、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
? (一)注意的功能
– 保持功能 可以使注意的对象的映象在意识中得到保持,直到
顺利完成活动为止。
– 选择功能 可以保证以最小的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务。(排
除无关的对象)
– 调节和监督功能 对人所从事的活动进行控制,根据活动的需
要做到注意的适当分配和适时地转移。
?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 1、适应性动作的出现。
– 2、无关动作的停止。
– 3、出现生理性变化。(呼吸、脉搏等)
四、注意的生理机制 (略讲)
? 1.注意与脑干网状结构有密切联系
? 2.定向反射所引起的大脑皮层上的优势兴奋中
心是注意最主要的生理机制
? 3.大脑皮层额叶对调节有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
五、注意的种类
? (一)概念,
–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
–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
努力的注意。
–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 (二 )引起和保持不随意、随意、随意后注意的条件。
– 1、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条件。
?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客观条件)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人本身的状态(主观条件)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C、个人期待 D、有机体状态
五、注意的种类
? 2、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条件。
? (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最主要的条件 )。
? ( 2)对兴趣的依从性( 培养间接兴趣)。
? (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
结合起来)。
? (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
? 3、引起和保持随意后注意的根本条件:练习与熟练。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及规律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特
点
目的 没有 有
意志努力 不需要 需要
产
生
条
件
客观条件 强度、新异性 对比关系、运动变化
主观条件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C、个人期待
D、有机体状态
( 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最主要的条件 )。
( 2)对兴趣的依从性( 培养间接兴趣)。
( 3)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
作结合起来)。
( 4)对个性的依从性(培养良好的个性)。
性质 低级、被动、不学而能 高级、主动、学而能
局限性 难以持久 乏味易疲劳
有效活动 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
第二节 注意的基本特征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理解注意的基本特征,明白注意的特征是判
断一个人的注意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 2、使学生理解注意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
作中运用注意的规律奠定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基础,并有
意识地保持注意于日后的学习、工作中。
? 教学重点:注意的基本特征
? 教学难点: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
? 课时安排,2 课时
? 教学过程,
? 1、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什么功能?
? 2、注意有哪些外部表现?注意有哪三种类型?
– 随意注意的效果比不随意意注意好,注意的随意性程度只
是判断注意发展状况的标志之一,不同的人的随意注意也
有不同,这主要是注意的基本特征不同。注意的基本特征
是判断一个人的注意的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 注意的基本特征,也叫注意的品质 (包括五个方面)
一、注意的范围(广度)
? (一)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
地把握对象对数量的特征多寡的注意。
? (二)影响注意的范围的因素,
– 1、知觉对象的特点,
? A、材料的组合方式。
?B、材料的意义。无意义的 〈 有意义的
?C、材料的性质。文字材料 〈 数字 〈 圆点
–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紧张度
? (一)定义:~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
度集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
事物的注意特征。
? (二)表现:注意力高度集中。
? (三)意义:~使人能够排除各种无关
刺激物的干扰,提高活动效率。
三、注意的稳定性
? (一) 定义:~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
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二)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 注意的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从而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 (三)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P 68)
– 1、对象本身的特点。
– 2、活动的目的任务。
– 3、人的主观状态
?广度 ?稳定性
注
意
的
品
质
?分配 ?转移
四、注意的分配
? (一) 定义:~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 (二) 注意分配的条件,
– 1、活动的熟练程度:(“自动化”的程度)
–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关系,
?( 1)有内在联系的活动便与注意的分配。
?( 2)没有联系的活动,就难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五、注意的转移
? (一) 定义:~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
意特征。
? (二)~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性质不同)
? (三)影响注意转移难易程度的因素,
– 1、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 2、新事物的性质与意义。
– 3、事先是否具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第三节 小学生的注意
? 教学目的,
– 1、使学生理解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 2、使学生明确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 教学重点:注意的发展规律
? 教学难点: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 课时安排,1 课时
一,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 小学生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
? (一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
– 1,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的效果也要比运用有意注意的效果好。
– 2、小学中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迅速发展,有意注意的
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
– 3、在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有意注意的作用超过了
无意注意,占据主导地位。
? (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 1,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表现为比较被动 。
– 2,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自行确立目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独
立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 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注意品质在有意注意的过程中
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一)注意的广度
– 1、小学生注意广度较小,但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
但小学生的注意广度低于成人。
– 2、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是影响注意广度的重要因素。
– 3、小学生中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无论低年级或高年级,女生的
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 (二 )注意的稳定性
– 1、小学生注意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的速度超过幼儿期和
中学阶段。
– 2、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二,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发展
? (三 )注意的分配
– 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
– 2、人们认为注意分配能力在幼儿到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发展较迅速,
以后发展就缓慢了。
? (四 )注意的转移
– 1、小学生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发展阶段,注意的转移能力表现出迅速
发展的趋势。
– 2、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
生发展更快。
? 总之,小学生的注意,无论是他的有意性或是注意品质,都
在急速发展。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课内外各种
活动,促进儿童注意的发展。
三,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
意注意的特性
–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 (二 )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
意的能力
–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 2.激发学习动机
– 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
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
? (三 )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
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