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育原则
第一节 教育原则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原则
第三节 教育原则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第一节 教育原则的概述
一, 教育原则的概念
二、确定教育原则的依据
教育原则是指导教育活动的一般原理、法则,是
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和教育活动本身的规律提出来的,也是教育经验的总结
和概括,它对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能否自觉地遵循和
贯彻教育原则,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与教育质量
的高低,从而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目前我国中小学的
教育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它们对中小学整个教育活动
都具有指导意义。
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二、确定教育原则的依据
1、确定教育原则要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2、教育原则要正确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
3、教育原则也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返回
第二节 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原则
一, 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 巩固性原则
三, 科学性,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六,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八, 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
九, 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原则
十, 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1、概念,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育工作要按照学科知
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进行,系统地、有
步骤地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其品德和发展其智
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要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系统进行教育。
②要从学生原有的水平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进行
教育。
③要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④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二, 巩固性原则
1,概念,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 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持久地储存在记忆中, 当需要运用时, 能及时准确地再现出来
。 同时要求教师反复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要求学生不断地
进行道德实践,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使学生清晰感知和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
② 根据遗忘的规律, 系统地组织学生复习, 同遗忘作斗争 。
③ 注意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检查与评价, 并引导学生在运用知
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能 。
④ 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养成学
生善于记忆的习惯 。
三, 科学性, 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要求教师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正确的科学
的知识, 观念来武装学生;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 有意识地对
学生进行德育和美育 。 并要求教育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从
而提高教育效果, 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 。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首先要保证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 。
②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③ 努力提高教育的艺术性 。
( 首先要注意发掘教育内容中的美的因素 。 其次, 教育方法也要
追求美的标准, 讲究艺术性;另外, 教师还要富有教育机智, 能
及时妥善地处理某些不测的问题 。 )
四,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概念,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首先要重视知识、观念的
传授,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知识、观念,
并把所掌握的知识、观念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从而逐步养成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
为习惯。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联系实际进行传授。
②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
识于实际的能力。
③要教育学生懂得理论来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
的道理。
④要注意补充乡土教材,联系当地实际。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和调
动学生的观察、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智力活动的心理因素,
而且要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理想、信念、意志和性格等
非智力活动的心理因素。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调剂,从而有效地
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要根据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的智力。
②注意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智力因素的协调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
㈢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
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领导和支配的作
用,牢记教育目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明确学习任务,自觉地进行学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始终铭记自己的教育目的观,对教育工作要有周密地计划
和安排。
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③发扬教学民主,做到教学相长。
如何理解, 和学生打成一片,,, 是学生中的一员,,在关
系上,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但在学识和品格上,
应将自己置于, 高于学生一头, 的层次上,使学生抬头看你,保
持自己的威信。
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1、概念:这条原则要求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严格的
教育要求,又要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严格要求与尊
重信任有机的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尊重、信任学生
2、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提出适当、明确、有
序、有恒的教育要求
3、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监督,及时、恰当地进行表扬与
批评
八、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
1、概念,这一原则要求教师面向整个集体,依靠
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在
教育中的作用。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面向整个集体,注意培养集体最佳的知识结构和能
力结构。
②培养良好的集体学习的风气,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③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和学生干部的教育作用 。
十, 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原则
1,概念,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必须调动, 协调校内外一切
积极的教育因素, 形成教育, 合力,, 对学生施加连续性
和一致性的教育影响, 以促进学生身心连续不断的全面的
和谐发展 。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保持一致
② 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要前后连贯, 上下衔

③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相一致
十,因材施教的原则
1、概念,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一方面,教育的深度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
一方面,教育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并充分发挥每
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品格、才能和禀赋都得到充分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各
有不同的愿望和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这一原则古已有之:, 论语 · 先进篇, 记有:子路问,? 闻斯行
诸? ?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冉有问,? 闻斯
行诸? ? 子曰,? 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 由也问 ‘ 闻斯行诸? ’
子曰 ‘ 有父兄在 ’ ;求也问 ‘ 闻斯行诸? ’ 子曰 ‘ 闻斯行之。 ’ 赤
也或,敢问? ?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说明孔子教人是因材施教。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 首先要了解学生, 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
和学生的个别情况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 智力和道德水平,
以及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性格 。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多观察, 多调查
,从学生平时的言行中;从学生的作业, 作品中;从学生的生活文
化背景中;从学生的档案中以及从其他任课教师那里来了解学生 。
既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又要了解整个班级的一般情况 。 即
要, 吃透学生, 。 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一般情况, 才能准确确定教学
的基点 ( 出发点 ) 。 只有掌握了个别情况, 才能有效施行差异教育
。 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有欠缺, 教师就要给他补缺补差;有的学生
性格内向, 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众人面前为其多提供说话或表现的
机会;对学习成绩好但不热爱集体的学生就要加强集体主义思想的
教育等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谈到如何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时说:
? 当我开始涉足教育研究和教育测量领域时,最流行的观点是:⑴
学生有好有差。⑵学生有学得快的有学得慢的。在过去十年中,我
和助手进行了导致下述结论的研究: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
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和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
相近。儿童特点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人在家里与儿童交往过程中的
行为,而不是父母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等方面的特点。 ?? 学习
中的个别差异是一种观察得到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用多种不同的
方式来预测、解释,并加以改变。 ?? 学生的部分差异是由于家庭
和学校中所用的特定做法而产生的,?? 造成学校学习中的个别差
异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班级教学的集中性。 ?? 学习中的差异
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是由学生的学习史和他们所受教育的质量决定的
。若这两个方面进行适当改变,就可大大缩小差异,提高学习水平
。 ? —— 这一研究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
② 注意发现和培养 ? 天才儿童 ? 以及
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所谓 ? 天才 ? 是指才华超众, 但 ? 天才 ? 不是全才, 不是各方
面都超众 。 ? 天才儿童 ? 就是早慧儿童 。 他们也是国家的财富 。
如何判别和发现 ? 天才儿童 ? 呢?
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制定的推荐智力超常青少年的行为表, 可
供参考 。 它主要适合初中到高中年龄阶段的青少年, 主要内容如下:
⑴是一个好奇好问的、好学不倦的人;⑵对科学、艺术或文学
有深厚的兴趣或受过奖赏;⑶语言丰富多采,能讲富有想象力的故
事;⑷有广泛的兴趣,数学成绩突出;⑸能非常机敏地回答问题,
能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⑹ 有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事物之间的联系;⑺能控制
自己,能控制局面或左右同年龄的人;⑻对自己有信心,有渴
望胜过别人的愿望;⑼喜欢自己一个人工作,有忘记时间的倾
向;⑽是个情绪非常稳定或非常不稳定的人;
⑾大胆、急于做新的事情,遇到新发现出声地表示兴奋;
⑿别人说话时经常插嘴,能坦率地说出对成人的看法;⒀善于
观赏艺术表演,面部与姿态富于表情;⒁具有成熟的幽默感;
⒂能仔细地观察问题,能在显然不相关的观念中找出关系。
另外,? 天才 ? 的性格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如日本
藤永保的, 创造性幼儿教育, 一书就谈到 ? 天才与疯癫 ? 的问题:
有名的伦布罗卓学说认为,天才与疯癫只有一纸之隔。 根据德国一
位精神病学家的调查,在选出的七十八名 ? 特别有名 ? 的人中,一
度出现过精神病症状的占 37%,严重精神病质的占 83%以上,轻度
精神病质的占 10%,而被认为身体健康的占 6.5%。若再选出最有天
才的三十五人,他们中有精神病的占 40%,有精神病质的高达 90%
以上。由此产生了一种叫 ? 帕索格拉非 ? 的一门学科。这一学科想
通过探索这些人的病史揭示天才、创造性的秘密。当然,不能认为
天才必定是疯癫,更不能认为疯癫就一定是天才。但它可以提醒我
们在正常人认为是不正常的学生(尤其是个性不好的学生)很可能
具有极大的天赋,需要我们去发现、保护和培养。
天才儿童应如何培养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郝洛克博士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不要把这
样的孩子公之于众, 使他成为宣传品 。 因为这样做有可能败坏他的
品格 。 第二, 不要强迫他学习 。 强迫孩子学习是愚笨的行为 。 应该
教他读一些有趣的读物, 或鼓励他养成一种优良的嗜好 。 要注意培
养他的幽默感, 帮助他增加词汇量 。 不必担心孩子用功过度会损伤
脑子, 心理学教授蒙艾奇说,? 一个 10岁的小孩能够同大学的高年
级学生一样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 这对他决无害处 ? 。 只要不强迫
孩子学习, 孩子的脑子会越用越灵 。 第三, 应注意培养孩子具有伟
人的品格 。 如果你发现孩子有过人的智慧, 你的职责就是使他的才
能得到充分发挥, 并帮助他形成世界上成功的伟人都具备的三种特
性,创新精神;知难而进, 百折不挠;明确的目标, 不达目的誓不
罢休 。
(, 中学语文教学, 1994年 10期 48页 )
另外,还要注意发现和培养特殊人才。
象唱歌、绘画、体育人才等,要注意及早发现、及
早培养。 如 菲律宾电影, 金牌, 的女主人公的运动天赋
就是从小被发现的。 如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有位小
学教师叫林蓟,有一次他发现学生梁枫把各科课本上的
插图都着了颜色,且十分调和、自然,于是就表示赞许。
学生见此情景就拿出自己的 ? 画册 ?,请老师指教,从
此教师就跟他谈达芬奇画蛋,讲神笔马良,讲齐白石从
木匠成为大画家的故事。并尽自己所能指导他。后来,
梁枫考上了省工艺美术学校,成为新一代有作为的工艺
师。
③ 正确对待?差生?,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教师要用辨证观和发展观来看待“差生”:
“差”是相对的,首先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学生,既要了解学生
差的一面、短处,又要了解学生积极的一面、长处。找出“闪光
点”,利用其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
“差生”,人是在变化的,尤其是青少年。有早慧的儿童,也有很
多人大器晚成。如世界很多名人 …
? 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22岁才突然变得热中于音乐。科
学家巴斯德 20岁时对科学尚不感兴趣。大作家威廉 ·福
克纳小学五年级就退学了,一度上过大学,可是一年级
英语不及格被退学了 ……
正如陶行知先生
在, 糊涂的先生, 一诗中所写的:
? 啊,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 。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伟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是差生,
更不能说差生将来一定都能成为伟人。不能认为 ? 差 ?
是个好事,而要认真分析差在什么地方和致差的原因,
从而及早治 ? 差 ?,使学生早日成才。如前苏联教育家
巴班斯基曾调查了罗斯塔夫省二百多所学校的二千多名
留级生和在学季考试中一千名不及格的学生。通过教育
会诊,发现主要原因是教学问题:知识有空白点的占
8%,学习劳动技巧的水平低占 34%,认识过程发展上
的缺陷占 20.5%,意志、修养和纪律差占 6.5%,对学习
采取消极态度占 9%,因健康原因占 10%,家庭消极因
素占 12%。
我国上海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也曾对上海十区三县的 3102
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习不理想,或者说学习困
难的学生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主要由于局部偶然的因素引起
的暂时性学习困难占 18.4%;二是主要由于学习能力不强造成
的学习困难占 5.7%;三是主要由于学习动机问题造成的动力型
学习困难占 57.8%;四是主要由于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所引起
的整体性学习困难占 12.2%。由上可见,近 70%学生的学习困难
是由于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障碍而造成的,主要表现
为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严重
的缺陷。如不明白为什么而学习;教育者只重视智力因素发展,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以自己的愿望来代替孩子的兴趣、
爱好,从而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找出致差的原因后就要及时的?治差?,不
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4、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使其朝着最有利的方
向发展。
这一点对中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教师要帮
助学生分析自己优势和劣势,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才能和
禀赋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便少走弯路,早日成才。
返回
第三节 教育原则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一, 教育原则选择的依据
二, 教育原则的综合运用
1、依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来选择
教育目的不同, 教育原则也不一样 。 如要培养人的
创造力, 就必须尊重人的个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若要培养人的品德和审美情操, 就要强调教学的思
想性和艺术性 。 培养目标不同, 所要运用的教育原
则也不一样 。 如基础教育阶段, 一般都很强调巩固
性原则,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而高等
教育一般都强调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
2,依据所教学科和所承担教育工作特点来选择
学科不同, 其教与学的要求和特点不一样, 所选择和运用的
教育原则也存在差异 。 如自然学科的教学在贯彻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时, 更注重教学实践, 安排的实验课时较多;
而文科的教学在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时, 更注重联
系社会的实际 。 再比如, 体育教学强调技能的训练, 更注重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而班主任老师则有重视
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原则等 。
3,依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自己教育观来选择
不仅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因培养目标不同, 所运用的教育
原则不同, 就是同一层次的教育对象因所处的环境, 学校
和时代不同, 教育工作所运用的原则也有差异 。 如同样是
中学教育, 以前我国一直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在特别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
性结合起来 。 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差距较大, 就要特别强
调因材施教 。 另外, 教育原则的选择和运用, 还直接受到
教育者个人的教育思想, 观念以及教育经验的制约 。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原则应贯彻于我国中小学的整个教育活动
之中。它既应贯彻于课堂教学中,又应贯彻于课外活动中;他既
要指导德育和美育工作,又要指导智育和体育工作;它对教师明
确教育目标、选择和使用教材、确定教育的具体方法等都具有指
导作用。不管学者们确定的教育原则体系以及对教育原则的表述
存在多么大的差异,其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引起学习
者的学习兴趣是运用教育原则的直接的表层的目的。 各个原则相
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教师应努力把它们化为自己的教育原则
体系和培养学生的具体的教育要求,并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和信念。
二, 教育原则的综合运用
我们知道,中外许多教育家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思考问题的
角度不同,曾提出过许多不尽相同的教育原则,但是,不管他们确
定的教育原则的体系以及对教育原则的表述存在多么大的差异,有
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要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完
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 引起学习兴趣是运用教育原则的直接
的表层的目标。常言道:“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正如孔子说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关键。所以,教
师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想办法尽量使全班学生对你所教的课程(内容)
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或增强这一兴趣。它也
是检验教师运用教育原则的效果的一个标尺 。
思考题:
1,就你感兴趣的 1~2个教育原则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贯彻?
2,收集有关专家对教育, 教学原则的观点, 并就我国中小学
教育原则的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
3,请结合一堂课的教学实例, 分析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了哪些
教育原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