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返回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概述
二、广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狭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概述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认识对象和研究的特定领域。正如毛泽东
在《矛盾论》一文中写道的:“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
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
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各
种矛盾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受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已有
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制约。但它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经验,也不是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汇编。它是根据一定社会(或国家)确定的教育方针
和教育实践的需要,由教育理论工作者从自己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对教
育思想的理性概括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感性认知,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阐述
的指导教育实践(包括教育决策)的理论。教育学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 广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
研究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就是研究教育问题,研究解决教育
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可分为教育
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内部问题和教育与其
外部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外部 问题。 如掌握知识与
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教育与社会文
化的问题,教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问题等。还可以根据问题的
大小将教育问题分为宏观的教育问题、中观的教育问题与微观
的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既可以分为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也可
以分为宏观的教育规律、中观的教育规律与微观的教育规律。
教育学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对象也是在不断发展变
化的。如今,它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 学科分支。如教
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传播学、教育未来学、
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家庭教
育学、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特殊儿童教育学,以及各科教学法等。可谓科目繁多。
三, 狭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狭义的教育学主要是指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普通教育学,
即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来研究和阐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础
教育的基本理论 。 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 教育内容, 教育原则和方法, 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方
法等, 并涉及到教育史上和当今世界上的重大教育事件和著名
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 。 总之, 本课程主要是在广义教育学的背
景下, 从狭义教育学的角度站在教师这一立场 结合中小学教育
的实际 重点论述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 。
返回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二,教育学的独立和发展时期
三,教育学的繁荣时期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源远流长,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
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同在。 而研究教育
现象的教育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它的产生要晚得多。它是在教育
这种人类社会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专门的教育机构 -----学校
和专门的教育者 -----教师产生后,有关教育活动的经验和知识
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并在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诞生的。也就
是说,先有教育这种人类社会活动,然后才有关于这一活动的理
论,即教育学。但它一旦形成,又指导着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
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又随着教育实践活动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 。
一,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的教育学也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 它是
教育理论的萌发和产生的时期 。 这一时期, 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中
分化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这段历史很长, 在这漫长的岁月
里, 教育学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 但有不少思想家和教育家,
以自己的哲学观点为基础, 结合着政治观和伦理观等来探讨教育方
面的问题, 总结概括教育经验,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遗产 。
*我国古代主要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朱熹, 王守 仁 。
老子 (约生于公元前 576年,大概活了一百岁)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做过周守藏史,掌管东周王朝图书典籍。他见闻广博,
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过周礼。晚年过着隐居生活,著书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即今
流传的《老子》(汉以后被称为《道德经》)一书。其哲学思想含有丰富、生动
的辩证法内容,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并阐述了以道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老子认
为,道的最本质特征是无为,它包含着无事、无欲等方面的意义。因此,应教育
人们做到无为,也即做到无事、无欲。所谓无事,就是对待万事万物,要静以处
之,顺乎自然,不勉强地进行人事干预。所谓无欲,就是除去私心妄念。生长万
物而不据为已有,成长万物而不自居有功,为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万物。他认为,
如能做到这些,自然说明一个人具有高深的德行;以己及人,则天下将自正,人
们彼此相安无事,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他所希望培养的,就是具有这种无为品
质、一切顺其自然的人。他还批评当时儒家的教育是人为的教育。他从无为的教
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不争,知足、贵柔、取虚等教育内容。
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提出了绝学弃智和观、明、玄览等。老子所要绝的学,
并不是科学之学,也不是见道之学,而是卜筮之学,巫守之学,术数之学。一句
话,是指当时的官学。这种学是统治者的工具,绝去这些邪伪之学,则精神不受
它们的束缚,也就不再上怕神、下怕鬼,落得个自由自在,故曰:绝学无忧。老
子之弃智,乃反对统治者的巧伪,老子并不主张无知,而是主张有知,有真知灼
见,亦即明事物之理,知自然之道。为此他还提出了观、明、玄览的方法。观指
直观或直接观察,即以物观物。观物之后,还要知其常,即知其条理法则。要知
常,就得用明。明就是照见而把握其本质,即所谓知常曰明。知常仅知一类事物
的条理法则,还是偏而不全,所以要融合诸法则而一以贯之,那就要用玄览,即
综合全体大用而统观之,以知大道。总之,他的教育思想洋溢着自然主义精神,
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尤其在个人的道德教育(修身养性)方面比较明显。
返回
孔子 ( 约公元前 551--479年 )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
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他创办私学, 从教五十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
他倡导仁的学说, 认为仁即爱人 。 提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等观点, 即所谓忠恕之道 。 但仁的执行要以礼为规范, 即克己复
礼为仁 。 实际上是以维护贵族等级秩序为目的的 。 在政治上, 提倡正名的主张,
认为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都应实副其名 。 提倡德治和教化, 强调君子学道
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并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 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
面, 注重学, 思结合, 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命
题 。 并提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不愤 ( 不满足而急 ) 不启, 不悱
( 想说但不能恰当表达出来 ) 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等教学思想 。 还倡导教
师要有以身作则, 教学相长,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精神 。 这些思想都散见于
,论语, 一书中 。 汉代以后, 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影响极大 。 他被后人称为师祖 。 清朝康熙皇帝称他为, 万世师表, 。 他的思想
对世界, 尤其是对东南亚各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返回
墨子 (约公元前 468--376年) 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的思想家,墨家学
派的创始人。他主要是反对儒家的学说,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不应有亲
疏贵贱之别。他的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
夺战争的意愿,也是对当权者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生活的抗议。认为官无常
贵,民无终贱,企图用上说下教的方法来说服当时的王公大人,以改善劳动
者的社会地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为义的兼士。使之具有兼爱的品
质,能爱利万民。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素丝论,即所谓的
染于苍则苍(青,灰白色),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还主张强
说人,如有道者劝以教人、不叩必鸣等。并注重实践,强调言行一致,说到
做到,服从纪律。他还特别重视科技教育,这是儒家学者所不及的。其思想
散见于《墨子》一书。
返回
孟子(约公元前 372--289年) 他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中唯心
主义部分,被后人称为亚圣。他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残暴之君是独夫,
人民可以推翻他。他反对武力兼并,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极力主
张法先王、行仁政,以达到黎民不饥不寒。他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
他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教育对人来说是存养、扩充人所固有的善良本性,将人坏
的一面归于环境的影响。所以要用教育存其心、养其性,以防止环境的侵蚀,从
而培养出明人伦的君子。所以他说: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在教学上,重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存疑的精神,如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并主张循
序渐进,其进锐者,其退速、盈科后进等。他也特别重视品德教育。其思想见于
《孟子》一书中。
返回
荀子(约公元前 313--238年) 他也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主要继
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中的唯物主义部分。他曾三次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教
学长)。认为教育应为统治阶级服务,主张以诗、书、礼、乐、春秋为教材,
论述了闻见 --知 --行的教学过程。也肯定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他从性恶论出发,认为通过教育可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人人都有学习为善的可
能,涂之人皆可以为禹。并揭示了一条学习规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另
外还论述了教师的重要性,国将兴,必尊师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轻傅。教师
的任务是正礼,所以要有绝对权威。并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师求有四:尊
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才可以为师。其思想见于
《荀子》一书。
返回
董仲舒 ( 公元前 179--104年 ) 他是我国西汉时期的思想家 。 他提出的罢
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 就开了我国封建社会以儒术为正宗的
思想先河 。 他主张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统治者应以教化为本, 即所谓教, 政之
本也;狱, 政之末也 。 他还提出性三品说, 即分圣人之性, 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 。
圣人之性生来就超过善 。 斗筲之性生来无善质, 后天也无成善的可能 。 中民之性
是绝大多数人的性, 它由阴, 阳二气构成 。 阴气表现为贪, 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
源;阳气表现为仁, 它是后天成善的根据 。 因此, 要使中民之性成善, 就必须节
制其贪欲, 而这又全赖于帝王对他们进行教化 。 通过教化使普通百姓遵循三纲五
纪 ( 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仁, 义, 礼, 智, 信 ) 。 做到正其谊
( 义 ) 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 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就能各守其位,
国家也就可以安定 。 他还提出了吏为民之师帅的思想 。 要求选用德教之官, 而不
可独任执法之吏 。 于是他又向汉武帝提出了察举和兴办太学的建议, 认为朝廷要
求得人才, 最根本的办法是兴办太学, 通过教育培养贤士 。 他把春秋战国以来所
形成的私人养士之风, 发展成由封建国家统一的养士制度 。 此后, 太学就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之一 。 著有, 春秋繁露, 。
返回
朱熹(公元 1130--1200年) 他是我国南宋思想家、教育家。
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提出了明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的论。他所谓
的天理就是封建社会的纲常伦教,而人欲指的是人的自然欲望。天
理、人欲是互相对立、互为消长的。必须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逐
步达到,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因此,他还严厉批评当时学校以
科举为直接目标乃是一种, 干禄蹈利,,, 忘本逐末, 的教育导致
社会风俗败坏,人才衰乏。他把人一生所受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十五岁以前受小学教育,十五岁以后受大学教育。认为道德教育应
从儿童开始,即从,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的日常生活做起,认
为开始时应是强制性的,待, 积久成熟,,不需用心就自然而然的
不越矩。 他认为大学的任务在于读经穷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从事教育工作五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如他提出的
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虚怀若谷)涵泳(反复咀
嚼)、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儆持志,仍有现实意义。他认为读
书和修身的始终功夫是“主儆”。“儆”是心不放肆、行为不放肆。
也就是一种主动排除各种物欲和情绪的干扰,集中思想和精力于自
己既定的目标或要做的事情之上的心理状态。并提倡学生自己要勤
读书、勤做札记,教师只需作“解惑”式的讲学,不必“支离多
说”,这种教学方式叫“讲问”。他曾总结:“读书之法莫贵于循
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儆而持志”;而修身之法则是
“慎独”、“节情”、“忍”等。著作有:《四书集注》、《童蒙
须知》、《小学》等,并在宋末以后成为封建社会学校的法定教科
书。
返回
王守仁( 1472--1528年) 明代思想家。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
以对抗程朱理学,形成了自己的, 心学, 体系。他认为认识的源泉不在客观世
界,而是, 吾心,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致良知, 。他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
人生而具有的, 良知,,强调, 夫学,贵得之心, 。认为学习与其旁人, 点
化,,不如自己, 解化, 。他反对朱熹, 为学之道在穷理,穷理之要在读书,
的观点,认为, 六经之实, 都在, 吾心, 之中,,心学, 是根本,读书只是寻
求工具和方法而已。因此,他反对盲从典籍,重视独立思考。提出只要, 求之
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
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认为传统的一味督责, 鞭挞绳
缚,若待拘囚, 的教育方法,使儿童, 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 仇
而不欲见”。
BACK NEXT
正确的教育应该考虑到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要“必使其
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也就是要通过“诱之歌
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等,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儿童的
智慧,促进其身体发育。在学习内容和次序安排上,规定“每日工夫,先考德,
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注意动静搭配,使
儿童“乐习不倦”。著作有由门人辑成的《王文成公全集》。
*欧洲古代主要教育思想家教育思想简介: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奥古斯丁,
托马斯 ·阿奎 。
返回
苏格拉底 ( 公元前 469--399年 ) 古希腊思想家 。 他认为哲学的目
的不在于认识自然, 而在于, 认识自己, 。 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 才能
治理国家 。 强调, 美德即知识,, 他说, 假定美德即知识, 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
由教育来的, 。 在西方教育史上, 最早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 以及教育在培
养德行中的作用 。 而知识的对象即, 善,, 但他对, 善, 的解释并不一致, 有时
认为快乐即, 善,, 有时认为禁欲克已的生活即, 善, 的生活 。 他在教育实践中
常运用谈话法, 即, 苏格拉底问答法, 。 谈话时先装作别人比他聪明, 通过巧妙
的诘问, 将对方引导到错误的一面, 从而感到自己的无知, 他认为这是获得知识
的第一步, 叫苏格拉底讽刺 。 第二步叫定义, 通过反复诘难和归纳过程, 引伸出
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 第三步叫助产术, 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 自己得出结论 。
后来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就是从此发展来的 。 他自己没有留下著作, 其思想体
现在后来学者的著作中 。
返回
柏拉图 ( 公元前 427--347年 ) 古希腊思想家, 苏格拉底的学
生 。 他认为有一个暂时的, 现实世界, 和一个永恒的, 理念世界, 。
,现实世界, 是, 理念世界, 的模糊摹本,, 理念世界, 是光明,
至善的王国 。 人类要想通过, 现实世界, 实现, 理念世界,, 其主
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 。 指出了教育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并第一次
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思想, 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 他要求 3-6
岁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 汇集在村庄的神庙里, 进行游戏, 听
故事和童话 。 7岁以后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技能,
包括读, 写, 算, 骑马, 投枪, 射箭等 。 从 20-30岁, 那些对抽象
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 学习算术, 几何, 天文学
等, 以锻炼其思考能力, 使之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 。
BACK NEXT
他还认为男女的禀性是一样的, 应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 并认
为教育是人类所具有的首要的和最美好的事物, 而且只有对人进
行, 恨你所当恨, 爱你所当爱, 的训练, 才配得上称为教育 。 他
还提出:, 用体育锻炼身体, 用音乐陶冶灵魂,,, 耐心是一切
聪明才智的基础, 。 但他极度鄙视体力劳动, 认为劳动只能发展
丑恶性格, 障碍人们洞察理念世界 。 代表作有, 理想国,,, 法
律篇, 。
BACK
返回
亚里士多德 ( 公元前 384--322年 ) 古希腊思想家, 柏拉图的学
生 。 他认为人的身体和灵活是不可分离的, 灵活有三种:一是植物的, 表现为
营养与繁殖;二是动物的, 表现为感觉与欲望;三是理性的, 表现为理智和沉
思 。 前两种是非理性的 。 与上述三种灵魂相适应的有三方面的教育:体育, 德
育和智育 。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德, 智, 体得到和谐的发展 。 他认为理性的和
非理性的两种灵活, 有相应的两方面的美德, 即理智的和道德的 。 前者主要来
于教育, 后者乃是习惯的结果 。 而立法者的职责就在于通过塑造善良的习惯,
而使公民的道德达于完善 。 所以他主张一切公民都应受同样的教育, 关心教育
是国家的职责 。 因为, 如果公民都无守秩序的习惯, 不受守秩序的教育的习惯,
不受守秩序的教育, 任何法律都是不起作用的 。 他曾 在雅典的吕克昂阿波罗神
庙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从事教学多年, 习惯在林中, 一边散步一边讲学,
故称, 逍遥派, 。 这种学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 他有句名言:, 我爱老师,
我尤爱真理,, 也为后人所铭记 。 代表作有, 伦理学, 和, 政治学, 。
返回
昆体良(约公元 3595) 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修辞学规
范》)是西欧最早的教育专著。他根据当时社会雄辩之风盛行的需要,认为教育
应培养演说家,儿童学习的最好地方是学校(当时罗马许多妇女不愿把孩子送进
学校受教育)。理由是:①、许多儿童一起在学校学习,不会产生孤独感和养成
孤僻的性格。②、可养成在大庭广众之前讲话的习惯、大方的仪表以及良好的演
说风度。③、可发展儿童间的友谊,这可能影响人的一生。④、在学校里受教育
易克服某些学生惟我独尊、自命不凡的心理等。他认为学校应开设文法、作文、
音乐、数学、体育等课程。通过文法、作文训练演说家的语言,通过体育训练演
说家的体态,通过音乐训练其声调和表情。并认为任何儿童都能受教育,愚钝和
低能同一切反常现象一样,是极少的。要相信儿童都会学好的,不要惩罚,要多
奖励,开展竞赛活动,加以鼓励;还要多提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指出怜
惜或滥用褒奖都会引起不良的效果。
返回
奥古斯丁 ( 公元 354---430年 ) 罗马帝国基督教思想家, 教
父哲学的主要代表 。 他用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
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 。 宣扬, 原罪说,, 声称人生来都是有罪的,
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 。 鼓吹教权主义, 认为人们虽然应服从世俗
政权, 但世俗政权只是, 世上之城,, 终将覆灭, 并逐渐由, 上帝
之城, 所取代, 教会乃是, 上帝之城, 在地上的体现 。 在教育上,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和神相结合 。, 圣经, 应是主要课程, 对
儿童要实施惩罚,, 戒尺, 皮鞭, 棍棒, 为压制儿童所必需 。 著作
有, 忏悔录,,, 论上帝之城, 等 。
返回
托马斯 ·阿奎那 ( 公元 1226--1274) 中世纪意大利神学家和经
院哲学家 。 他力图将科学知识纳入神学的轨道, 为神学服务, 并使经院哲学发
展到高峰 。 他在, 论教师, 中, 要求教师精通其所教的科目, 并成为教学方法
的专家 。 他认为非正规的教育 ( 指家庭, 朋友和环境的影响 ) 和正规的教育
( 指学校教育 ) 紧密相关 。 他还用三段论法进行教学 。 但同时也强调死啃书本,
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 他把信仰和理性视为关于真理的两个相互补充的源泉 。
但神的启示不属于理性的范围, 必须靠信仰才能领悟 。 因此, 信仰是心灵的最
高能力 。 他认为身体隶属于灵魂, 物质隶属于精神, 哲学隶属于神学, 世俗隶
属于教会, 一切存在都从属于教会政治 。 他的哲学和神学体系被称为托马斯主
义,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中的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源出于此 。 他的思想对
中世纪以及后来的学风有着不良的影响 。 代表作是, 神学大全, 。
返回
二、教育学的独立和发展时期
随着生产的发展, 科学的进步, 教育对象的扩大, 以及资产
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教育家在总
结前人经验和自己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学理
论体系, 使教育学终于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1632年出版的, 大教学论,, 是适应
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一本教育学, 它也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
生 。 在他之后, 西方社会又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洛克,
卢梭, 康德, 裴斯塔洛齐, 赫尔巴特, 第斯多惠, 斯宾塞, 乌申斯
基,他们都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返回
夸美纽斯 ( 公元 1592--1670年 ) 捷克教育家 。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
主义思想, 同情人民的苦难, 并试图凭借教育的力量建立和平宁静的和谐秩序 。
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受教育, 都要学习, 百科全书, 式的知识 。 即, 把一切知
识教给所有的人, 。 他提倡, 泛智论,, 要求培养博学, 有德行, 虔信的人 。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抨击了中世纪黑暗的反人性的宗教教育, 认为一切
事物都受自然秩序所制约, 倡导教育工作要适应自然的秩序, 遵循人的自然本
性 。 他还创立了班级上课制, 确立了学期, 学年和农忙假制度 。 规定统一招生,
统一上课, 统一考试等 。 并论述了教学的简易性, 彻底性, 直观性, 系统性和
自觉积极性原则 。 他还是学科教学法的奠基人, 论述了艺术, 语文, 宗教, 道
德的教学法等 。 他还强调学校纪律, 认为学校没有纪律, 就象磨房里没有水,
不能运转 。 并高度评价了教师职业, 认为教师, 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
他还认为, 教导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 。 但他的思想中也充满着种种矛盾,
而且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认为, 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与结尾,,, 圣经,
是学生, 最甜最好的乳汁, 。 代表作是, 大教学论, 。
返回
洛克 ( 公元 1632--1704年 ) 英国思想家 。 他认为人的一切知识
经验都是后天获得的, 儿童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 任你描绘,, 人类之所以千
差万别都是教育之故, 。 认为教育要培养有德行, 智慧, 才干和身体健康的绅
士 。 而且认为这样的人的教育应在家中进行 。 他认为当时的学校教养恶劣, 成
分复杂, 并有染上各种恶习的儿童, 其中有不少是来于社会下层, 所以他反对
绅士进学校受教育 。 他主张为劳动人民子弟办的, 劳动学校, 不是教育机关,
而是儿童劳动的工场, 他对劳动人民的教育持否定态度 。 他提倡的绅士教育是
要培养个人主义者 。 但他强调在教育中发展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运用儿童好奇心
的重要性, 并论述了德, 智, 体三育及其之间的关系, 认为, 要有健康的灵魂,
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 等, 这些是有积极意义的 。 代表作有, 教育漫话, 和
,劳动学校方案, 。
返回
卢梭 ( 公元 1712---1778年 ) 法国启蒙思想家 。 他承认感觉是认识
的根源, 强调情感高于理智, 信仰高于理性 。 人们在大自然中, 凭借, 内在之
光,, 即可发现自己有所谓天赋的道德观念 。 认为道德的败坏是由于科学和艺术
的发展 。 提出了, 天赋人权, 的社会契约论 。 认为人们通过订立契约成立社会,
个人的, 自然, 自由虽受到限制, 但获得了, 政治, 自由, 个人的生命财产也就
有了保障 。 同时强调人民有权推翻破坏, 社会契约,, 蹂躏人权, 违反, 自然,
的专制政体 。 在教育观上, 提出了, 回到自然, 的口号 。 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 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 。 关于教育对象问题, 他认为穷人
不需要人为的教育, 他们在劳动中受到了自然的教育, 善良的本性得到了善良的
发展 。 教育应对富人进行, 让他们学会劳动, 自食其力, 发展自己善良的本性 。
在就是他的, 自然教育观, 。 他还对中世纪的教育进行了深刻地批判 。 并论及了
女子教育, 但认为女子, 应以丈夫的思想为思想, 以丈夫的言辞为言辞,, 培养
其, 贤妻良母, 式的个性 。 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有, 爱弥尔, 和, 新爱洛绮丝, 。
返回
康德 ( 公元 1724--1804年 ) 德国思想家 。 他在批判哲学里审查了理
性, 探讨了道德的本质, 充分肯定了个人价值 。 他力图通过教育, 实现他的哲学
思想, 改造人类社会 。 他认为,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 他认为人应是自
由的, 但, 在自由意志的运用与对必要管束的服从之间进行调节, 是教育的最难
课题, 。 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 他把十六岁以前儿童的全部
教育分为体育, 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 从初生起, 依序进行 。 十六岁以后学习各
种专业知识, 技能 。 要求对儿童从小管束, 防止儿童把自由发展成任性, 可以适
当体罚, 并积极主张通过游戏发展儿童各种感官, 还要求教儿童及早参加劳动,
劳动不仅能锻炼器官, 更具有培养道德习惯的作用, 为日后的事业心打下基础 。
他还认为智育的重要不在于增添知识, 而是训练心理功能 ( 即感觉, 想象, 记忆,
思维等能力 ) 。 他还主张以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启导儿童 。 他认为道德的主要内容
是:义务心, 正直, 友爱 。 义务心是道德的根本, 它是对的道德自觉自愿的服从,
管束也能使人服从, 但那是趋利避害的 结果, 还谈不上道德 。 他强调良心的作用,
并认为宗教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 他的教育思想具有伦理的理性特点和自然主义
因素 。 代表作是他的学生整编的, 康德论教育, 。
BACK NEXT
返回
裴斯塔洛齐 ( 关于 1746--1827年 )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 他从
人道主义出发, 企图通过教育来改善农民生活 。 他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
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 被誉为, 孤儿之父, 。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潜
在的天赋力量和谐的发展, 认为和谐发展的人就是能做善良事的人, 能爱一切人
的人 。 并主张用家庭生活的方式组织教育活动, 让儿童一边学习一边劳动, 师生
的关系就是父母的关系 。 他还提出了要素主义教育观, 认为数目, 形式和语言是
教学中的基本要素 。 他也主张政治改良, 实施仁政 。 但又提出对不同社会阶层的
人施以不同的教育, 农民应是手工生产技术的教育, 贵族, 绅士应进行智育等 。
代表作有, 林哈德和葛笃德, ( 开明地主阿尔别尔, 保守村长古木尔 ),, 葛笃
德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必读, 。
返回
赫尔巴特(公元 1776--1841年) 德国教育家。他是第一个运用心
理学原理来研究和解释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建立了教
育学的新体系。他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具有, 完美德性, 的人,即现存社会秩
序 —— 普鲁士君主制度的拥护者。他把教育分成管理、教学、训练(德育)三部
分,强调严峻的纪律和教师的绝对权威。提出了, 教学的教育性, 概念。他认为
教学应以多方面的兴趣饿基础,他把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
社会的、宗教的等六种。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不同的学科来形成儿童各种活动的
观念。如人类的道德基础是五种不变的观念: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
提出必须注意选择适当的有助于形成必要观念的教材。还将教学过程分成, 明
了,,, 联想,,, 系统, 和, 方法, 四个阶段,而伴随这四个阶段的心理状态
是, 注意,,, 期待,,, 探究, 和, 行动, 。他使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趋于成熟,
影响较大。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
返回
第斯多惠 ( 公元 1790--1866年 ) 德国教育家 。 他一生从事公共
师范教育, 被称为, 德国教师之父, 。 他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天赋素质, 培养
人身上全人类的东西, 即人要有博爱精神, 要有全面的知识教养 。 他提出了
,自动性, 原则 。 自动性就是创造性, 积极性, 就是对知识的追求, 对真善美
的追求 。 他还提出了, 文化适应性, 原则, 要求在教育中考虑到当时的文化成
就, 教师要注意一个人出生和将要生活的地方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本国文化
的特点 。 并认为所学的知识应是活的, 有用的 。 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应是分析,
综合, 启发诱导等 。 他有句名言, 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 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
理, 。 他认为教师要以身作则, 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 敢于同黑暗势力进行
斗争 。 教师的活动不能局限于学校, 要走向社会, 对居民进行教育 。 要求教师
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学生, 精通所教学科, 做一个真正的人, 这样才有威信, 教
学才能成功 。 代表作是, 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
返回
斯宾塞 ( 公元 1820--1903年 ) 英国思想家 。 他建立了实科教育体
系, 认为要学有用的东西, 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 。 他把知识分为五种,①, 生理
学, 解剖学 —— 为了自我保全; ②, 读, 写, 算, 数学, 物理, 化学, 社会学,
天文学等 -—— 间接保全自己; ③, 心理学, 教育学和部分生理学 —— 为了种族
保存; ④, 历史 —— 履行社会职责; ⑤, 了解和欣赏自然, 文化, 艺术的知识 —
— 业余爱好 。 他反对传统教育的死记硬背, 严格纪律, 强调学习的自动性和个人
经验 。 但他低估了人类的历史经验, 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认为, 儿童应以自
己为师, 。 他还从社会有机论出发反对工人受教育 。 代表作是, 教育论, 。
返回
乌申斯基 ( 公元 1824-1870年 ) 俄国教育家 。 他提出了教育的民
族性原则, 民族性是建立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认为它是国家生活的源泉, 由
此建立起来的教育才能成为民族发展的有力工具, 要培养自尊心, 自豪感 。 认
为德育的基础是热爱祖国, 尊重其他民族的思想 。 并认为要培养人必须先了解
人,, 了解, 是教育的基础, 了解得越透, 教育效果越好 。 他把教学分为两个
阶段:感知教材和对知识进行概括与巩固 。 并认为一堂课应有三部分:从旧教
材过度到新教材;讲新教材;总结, 巩固和练习 。 他还重视劳动教育 。 并认为
教师应与社会愚昧作斗争, 要热爱人民, 具有人民的优秀品质, 精通业务, 有
高度责任心 。 他在俄国建立了一套培养教师的制度, 被誉为, 俄国教师之父, 。
他还认为学校应设在小城镇, 免得学生分心等 。 代表作是, 人是教育的对象, 。
返回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这主要是指十七、十八世纪明清
之际的一批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首先他们对理学家的
人性论进行了彻底批判,认为人性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中形成的。他们还批判
理学教育空谈心性,不务实际,专学那些与现实相差甚远的歪曲经书的繁琐注疏
等。他们主张学习对实际有用的东西,如礼、乐、兵、农、医等。同时也注重学
习经史,研究经学,以托古改制,培养能经世致用、利济苍生的实用人才。他们
也批判了旧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势利的场所,批判那种读死书、死读书、读书
死的学习方法,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的重要意义。王夫之还指出了学习
知识的过程包括学、问、思、辨、行几个方面。有的还认为学校有评议朝廷、监
督弹劾郡县地方官的权利和义务,认为,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
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颜元语)等等。
返回
三, 教育学的繁荣时期
二十世纪初, 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国
家开始在地球上出现,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以
崭新的面貌, 丰富的内容展现在人们面前 。 其时资本主义社会
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
社会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 形成了教育理论发展的繁
荣时期 。
*前苏联的主要教育思想家简介,凯洛夫, 马卡连柯, 苏霍姆
林斯基, 赞科夫, 巴班斯基 。
返回
凯洛夫 ( 1893--1978年 ) 他受前苏联政府委托, 于 1939年主编出版
了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 教育学, 。 他基本上是按马
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教育观对历史上的教育作了批判地继承, 对未来的教育作
了新的构想 。 他较为科学地论述了教育的历史性, 阶级性和教育在社会与人的
发展中的作用等本质问题 。 对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教育学书上第一次
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 对教学过程, 原则, 方法, 组织形式, 学校管理以及儿童
年龄特征和教育也都进行了系统阐述 。 如提出了直观性, 自觉性和积极性, 巩
固性, 系统性, 可接受性等教学原则 。 并提出了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讲新课,
复习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等几个教学环节 。 还首次把教育学分成基本原理, 教
学论, 德育论和学校管理四个部分 。 等等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
一个重要开创 。 但也有不足之处, 如较多地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强调教师
主导作用, 而忽视学生主动性;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能力和智力的发
展;对学生个别差异性也重视不够;还有教学论上的烦琐等 。
返回 返回
马卡连柯 ( 1888--1939年 ) 他主要从事对流浪儿和少年违法者的教
育改造工作, 经过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 形成了自己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 即
,在集体中, 通过集体, 为了集体, 的教育体系 。 他提出了集体运动的规律,
认为要对学生进行前景教育, 不断给学生集体提出新的目标, 使之不断运动下
去 。 还提出了集体继承性原则, 教育工作要在保持与发展集体的优秀传统中,
使集体勇往直前 。 他论述了社会主义教育中教师, 学生集体与学生个人之间在
教育过程中的辨证关系, 要求在形成学生集体的同时, 教师也应形成团结战斗
的集体 。 他还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致性, 以及把知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
结合起来的一般原则, 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养成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并使人
的脑力与体力得到统一发展 。 还指出了纪律教育的基本特征应是严格的纪律形
式与个人的自觉性的充分结合 。 他还认为教师要, 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 也要
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其代表作有, 教育诗,,, 塔上旗, 和, 父母必读, 。
返回
苏霍姆林斯基 ( 1918--1970年 ) 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并担任中学校长
二十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极大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 。 被誉为, 教育
思想泰斗, 。 他认为普通中学要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幸福的人,,, 合
格的公民, 。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德, 智, 体, 美, 劳五个方面的教育, 要保持
各育的, 和谐,, 掌握, 分寸,, 使它们成为, 完整的体系,,, 有机的统
一, 。 他强调德育的决定作用, 要求, 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包含深刻的道德
意义, 。 他认为, 智育包括:获得知识, 形成科学世界观, 发展认识能力和创
造力, 养成脑力劳动文明, 培养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智慧的需要, 和把知
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 。 并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 智力背景, 上,
因此要非常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 他也特别重视体育, 认为儿童的精
神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体力的活跃程度, 认为, 良好的健康状况, 饱
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 —— 这是朝气蓬勃地认识世界, 乐观向上, 随时准备克
服困难的最重要的条件, 。
BACK NEXT
他还同样重视美育, 认为美是, 道德纯洁, 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
源泉, 。 他也强调教师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儿童 。 认为, 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
儿童,,, 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给他们, 充分表现自己, 的机会 。
他还论述了农村学校教育与农村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以及学校的领导
和管理问题, 认为校长不能陷于事务的漩涡, 也不能靠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
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等, 。 他一生写了四十
多本教育著作, 如, 给教师的建议,,, 要相信孩子,,, 培养集体的方法,
等 。
BACK
返回
赞科夫( 1901--1977年) 他从 1957~1977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学实
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理论体系。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
同时要得到一般发展,学生在一般发展上所取得的进展又是他们进一步自觉而牢
固地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他认为一般发展的主要内容有观察力、思考
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教学方
法上,认为不应采取一成不变的模式,重视方法的多样性。指出在正确原则的指
导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
不同经验与风格,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方法,要充分调动起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学生既获得知识、技能,又能得到一般发展。他还提
出了五个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反对传统教学内容贫乏、陈旧,
不适合现代的儿童。②、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改变旧教学论的, 多次单调
的重复, 。③、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反对传统教学过分强调, 从具体到
抽象, 法则和削弱小学中的理论指导 作用。④、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就
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⑤、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
则。他认为差生不一定能力差,越是差生,教师越要下功夫。代表作有《教学与
发展》、《和教师的谈话》。
返回
巴班斯基( 1926-- 1987) 他提出了, 教学过程最优化, 理论。所谓
,教学过程最优化, 就是根据教学任务,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条件,按教学规
律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制定或选择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
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对该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
能的效果,这个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他们获得最合理的教学发展。他认为
最优化思想依据的是关于科学在提高人类活动效果中的作用这一方法论原理。为
了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优方案,决不能靠直觉或想当然,而必须按教学的规律性并
遵循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来行事。他要求用系统的完整的观点看待教学过程。并
论述了控制联系是保证系统发挥正常功能的基本联系。它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
活动的计划、组织、调整和检查工作上,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作用。为了
使教学过程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必须探求控制联系和学生主动性对比关系的最优
尺度。控制得太厉害,就会压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性;过分减轻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同样会降低教学效果。一般说,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控制由直
接形式过渡到间接形式,而控制的 强度要以学生的学业水平为转移,如对落后学
生比对优生控制得强些。
BACK NEXT
他提出的教学原则体系是:⑴、教学过程旨在人的全面和谐发
展的方向性;⑵、教学与共产主义建设实际相联系;⑶、教学的科
学性;⑷、可接受性;⑸、教学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⑹、为发
挥教学过程的作用创设最优条件;⑺、全班、分组和个别的教学形
式的统一性和最优结合;⑻、口述的、直观的和实践的教学方法最
优结合;⑼、在教师起领导作用的条件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
极性和独立性;⑽、复现和探究的学习认识活动的统一性及其最优
的相互联系;⑾、尽力激发和诱导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⑿、教学
中保证随机检查和自我检查;⒀、知识、技能、技巧的巩固性、理
解性和实效性;⒁、教学和教育效果的统一性。并强调在运用原则、
方法时要发挥教师创造性才能等。代表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
《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BACK 返回
*我国近现代的教育理论可以从辛亥革命后算起, 大约经历了
九十年的时间, 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建国前阶段和建国后阶段 。 解
放前, 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想家主要有,蔡元培, 杨贤江,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黄炎培, 陈鹤琴 等 。
蔡元培 ( 1868--1940年 ) 字鹤卿, 号孑民, 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商人家
庭, 幼年丧父, 家境贫寒 。 由叔父启蒙, 打下国学基础 。 1891年中进士, 1907年
去德国, 次年上莱比锡大学, 研究心理学, 美学, 哲学, 文学和文化史等 。 辛亥
革命时回国 。 1912年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 。 他抨击清朝, 忠君,,, 尊孔,
的教育目的观, 指出,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 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 提倡发展
个性, 崇尚自然 。 并在, 对于教育方针之研究, 一文中, 提出了军国民教育, 实
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 这种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被南京临时政府定为国民教育宗旨:, 注重道德教育, 以实利教育, 军国民教育
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 并于 1912年 9月颁布施行 。 在 1912年教育部
颁布的, 小学校令, 和, 中学校令, 里规定了图画, 唱歌, 手工等美育课程 。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 1922年离去, 名义上持续到 1926年 ) 。 他提倡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并开放, 女禁,, 让女子接受高等教育 。 并特开设
,美学,,, 美术史, 等课 。 还组织绘画, 音乐, 书法等研究会, 让学生自由
研究 。, 五四, 运动后, 他未跟上时代步伐, 支持教育救国论, 读书救国论的
观点 。 他还提倡劳动教育与平民教育 。 1927年他创办劳动大学, 目的是, 谋劳
工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 九一八, 事变后, 他积极鼓动抗日, 谴责国民党中
的反动集团,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 并参加了鲁迅, 宋庆龄等人发起的, 中国民
权保障同盟, 任副主席 。 1933年, 在反动气氛十分浓厚的的上海, 与李公朴,
陶行知等人发起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纪念会 。 抗战爆发后, 移居香港, 1940年
病逝 。, 中共中央唁电, 称他,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 培植无数
革命青年, 。 毛泽东同志称他是,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 周恩来追悼他的挽
联是:,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 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民权同盟, 先生
之行在民主自由, 。
返 回
杨贤江( 1895-1931年) 他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马克
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教育史 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他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
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他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它同经济基础有依存关系;教育既
受生产方式也受政治制度所制约,它对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变革起促进作用,他
应为全社会所共享。他批判了当时的, 教育神圣说,,, 教育清高说,,, 教育
中正说, 和, 教育独立说, 等观点。并驳斥了, 教育万能论,,, 教育救国论,
和, 先教育后革命论, 。他认为要变革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有进行革命。
在革命中,教育应当成为革命武器之一;革命胜利后,教育便应当促进建设社会
主义社会。他还认为教师的社会责任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其次,
必须教育青年了解政治环境与经济状况,引导他们接触实际、参加工作;第三,
要从学校讲坛上解放出来,参加社会民众运动。教师只有谋求广大苦难民众的解
放,才能为自己谋得解放。他很关心青年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及学学习、健康
等各个方面的成 长,主张对青年进行“全人生的指导”,关键是使青年们树立革
命的人生观。
返回
陶行知( 1891-1946年)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原名叫文浚,安
徽歙县人。 1906年他进入教会办的崇一学堂读书。 1908年,他抱着学医救民的思
想进杭州广济医学堂。次年,十八岁的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1911年汇文书
院与其他教会学校合并为金陵大学。 191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得美国纽约
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并赴美入伊利诺大学,1915年秋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
入哥伦比亚大学跟杜威、孟禄研究教育。 1917年秋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 都
市学务总监, 文凭。回国后,先后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教授、教育专修
科主任、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新教育》杂志主任干事。讲
授过, 教育学,,, 教育行政, 和, 教育统计, 等课程。 1922年 10月,中华教育
改进社成立,他担任主任干事。 1923年,受聘为南京安徽公学校长。 1923年夏到
北京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19231926年间,他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与朱
其慧、晏阳初等人创建南京平民教育促进会,后又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
促进会。他和朱经农合编了《平平民识字课本》,并到处演说,推行平民教育运
动。他逐步认识到, 中国以农立国,十有八九住在乡下。平民教育运动是到乡下
的运动, 。
BACK NEXT
1927-1930年,他创办晓庄师范学校,从事乡村教育运动。他批评当时, 中国
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只教人, 看不起务农,,把农夫子弟变成书呆子,,不会
生产劳动,只想往城里跑,这是死路一条。, 生路是什么?就是建设适合乡村实
际生活的活教育, 。他认为活的教育需要活的教师,活的乡村教师要有, 农夫的
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成为, 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总之,
农村教育要与农业携手,为农民服务。他认为普及教育运动之最大使命是把现代
文明的钥匙从少数人的手里拿出来交给大众。所以,他提倡, 知识公有,,, 科
学下嫁,,发明, 小先生制, 倡导, 即知即传人,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三个组成机部分。, 生活即
教育, 是核心,其内涵十分广泛。他认为自从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哪里
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教育没有时间和空间 的限制。, 社会即学校, 是从
,生活即教育, 的思想中引申出来的,即以社会为学校,奉自然为宗师。
BACK NEXT
,教学做合一, 就是指该怎么做就怎么学,该学什么就教什么。, 做, 是中
心,它是根据人生和社会的需要来确定的。, 社会即学校, 是实行, 生活即教
育, 的形式;, 教学做合一, 是 实行“生活即教育”的手段。他还倡导民主教
育,批评当时是“奴隶教育太多,主人教育太少”。认为民主是“中国的起命仙
丹”,“好比是政治的盘尼西林”,高呼“民主第一!”他办的学校不仅在学习
上要求民主,而且在生活上也实行民主,使学生都能“自觉觉人”。他的思想极
其丰富,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一生爱国爱民。抗战期间,从事国难教育,创办育才学校。抗战结束后,又
积极投身反内战运动。所以,他去世时,毛主席发唁电称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
家”,周总理称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BACK
返回
晏阳初( 1893--19 ) 他 1913年 9月考入香港大学政治学系,1916
年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经济系,1918年 6月毕业后的次日毅然投笔从戎,乘美
国军舰赴欧,6月中旬抵达法国。当时有二十万华工在欧洲战场担任筑路、运输、
挖战壕的工作。开始做翻译、代写家信,目睹了华工不识字之苦,并自编《千字
课本》,办起了华工识字班。晏阳初的识字教育运动在华工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各地纷纷仿效。他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就这样在异国的土地上发轫了。回国后积
极开展平民教育运动。 1923年与朱其慧、陶行知、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
民教育促进总会,他任总干事(朱任董事长,陶任董事会书记)。他认为中国是
以农立国,85%以上的人民是农民,平教会的工作重点应转向农村。 1924年起,
在直隶保定道、宛平县、获鹿县等地开始搞乡村平民教育的试验,取得了相当的
成绩与一定的经验。为了集中力量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平教会选定河北定县
作实验区。
1926--29年为准备期,在定县翟城村初步进行农业教育、农民研究和农村调
查三方面的试点。 1929年 7月,他举家迁居定县,平教会总机关与全体成员及家
BACK NEXT
属亦同时迁来定县 。 众多的知识分子包括博士, 教授, 大学校长 ( 最多时达 500
多人 ), 为了探索一条用教育改造社会的道路, 丢弃了城市的工作和舒适的环境,
走向农村, 开始了定县集中实验的新时期 。 1933年根据全国第二次内政会议的决
议, 河北省县政研究院在定县成立 。 晏阳初任院长, 以政教合一的力量试验县政
改革 。 试验持续到 1937年, 抗战, 爆发 。 1940年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在重庆成立,
晏阳初任院长 。 1945年又扩充为乡村建设学院 。 1949年 11月离开重庆, 定居美国 。
从 50年代开始, 他又集中力量致力于国际平民教育运动, 努力将中国定县平民教
育的实验经验推广到第三世界国家 。 他毕生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在七十年的教育
实践中, 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民教育理论 。 他认为平民教育是中国社会独创
的一种教育体系, 它与近代中外教育史上所称的平民教育概念迥然不同 。 平民教
育是培养国民元气, 改进国民生活, 巩固国家基础的, 为全民而有的一种新兴教
育 。
BACK NEXT
他说平民教育的, 平, 字, 含有, 人格平等,,, 教育机会平等, 的意思 。
平民教育的重点是在农村, 平民教育的宗旨是, 除文盲, 作新民, 。 他认为愚,
穷, 弱, 私是我国人民生活的基本特点, 平民教育就是要在人人取得最低限度的
文字教育的基础上, 实施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 以生计教育救穷, 以卫生
教育救弱, 以公民教育救私 。 即培养知识力, 科学的生产力和组织能力 ( 克服自
私, 养成纪律生活 ) 。 并提出学校式, 社会式, 家庭式三种教育方式 。
BACK
返回
梁漱溟 ( 1893--19 ) 他是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现代新儒学最早的
代表者 。 他倡导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在旧中国的乡村教育运动中居于重要
地位, 对国内外教育界有一定影响 。 他十九岁中学毕业后, 当了, 民国报, 的
外勤记者, 并写了一篇, 究元决疑论, 长文, 于 1916年发表于, 东方杂志, 上,
主要是评论古今中外的各家学说, 独推佛学 。 这篇文章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
不久就聘他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 后来又开设儒家哲学 。 1924年他离开北大,
到山东省立六中, 提议筹办曲阜大学, 并作关于, 农村立国, 的讲演 。 1927年
到广州, 提出开办乡治讲习所的方案 。 提出要从乡村自治入手, 改造旧中国,
建立一个新中国 。 1929年他到南京晓庄师范参观, 很佩服陶行知的办学精神,
并请陶行知派人帮他办学 。 同时他还考察了黄炎培在江苏昆山的乡村改进事业
和晏阳初在华北定县翟城村的自治事业 。 1931年他在邹平县创办山东乡村建设
研究院 。
BACK NEXT
1936年, 乡村建设理论, 一书出版 。 1937年抗战爆发, 学校停办 。 他把整个
教育系统分为五个等级:乡学, 区学, 县学, 省学, 国学 。 他创办的村学乡学,
乡农学校是政治, 经济, 教育, 自卫四者的综合体 。 他认为, 教育应当是着眼一
个人的全生活而领着他去走人生大路, 于身体的活泼, 心理的活泼两点, 实为根
本重要, 。 即教育要增进人们的生活能力 。 具体内容包括知识教育,, 人生行谊
教育,, 体育, 美育, 综合性教育等 。 并提出以教育促进文化改造, 以教统政 。
,学府政府同等并列,, 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 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 他把教
学活动, 学术研究和做社会运动合而为一 。 以教育为枢纽, 用教育力量组织乡村 。
乡村建设运动也就成为广义的乡村教育运动 。
BACK
返回
黄炎培( 1878-1965) 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二十一
岁以府考第一名取秀才,三年后中主人。 1901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
培,受其民主主义、爱国主义和教育救国思想影响。 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
革命后被任命为江苏省署教育司司长,积极从事地方教育改革。后在国内外进
行实地考察,坚定了提倡职业教育的决心。 1916年 9月他主持成立了江苏职业
教育研究会(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1917年他又联络
各界知名人士 48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此后几十年间主要精力是
用来从事职业教育活动(其间两次拒绝担任北洋军阀政府教育总长之职)。他
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即为个人谋生之预
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并谋个性之
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 社会化,,, 科学化, 。社会化就是, 办理职
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
校, 。科学化是指, 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
BACK NEXT
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形成了一套从职业
陶冶, 职业训练到职业指导, 职 业补习教育的系统理论和灵活多
样的制度 。 他还试图将职业教育建立在职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的基础之上 。 并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 手脑并用,,, 做
学合一, 。 认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是, 敬业乐群, 。 代表
作:, 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 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 等 。
BACK
返回
陈鹤琴 ( 1892--1982) 他 1914年考取赴美公费留学生, 原选择学医,
途中决定改学教育 。 他先后就读于霍布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教育家
柏克屈, 孟禄和心理学家桑戴克 。 1919年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任
教 。 从 1920年起, 他以长子一鸣作研究对象, 作了 808天的详细记录, 写成了
,儿童心理之研究, 和, 家庭教育, 两书 。 后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幼儿教育思想 。
1923年他在自己家中办起了南京鼓楼幼稚园, 自任园长 。 1925年该园被定为东南
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 成为我国第一个幼稚教育实验中心 。 1927年他主编的
,幼稚教育, 创刊 。 抗战期间, 国民党教育部曾邀请他到重庆就职, 他抱定, 去
做事, 不做官, 的目的来到后方 。 1940年, 他创立了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
他在陶行知, 生活教育, 理论的影响下, 提出了独具特色的, 活教育, 理论 。
( 解放后他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政协委员等职 。 )
他说:,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 做中国人, 做现代中国人, 。 现代中国人必
须具备五个条件:一, 要有健全的身体,, 摘掉, 东亚病夫, 的帽子;二, 要有
建设的能力,, 恢 复文化科学事业;三, 要有创造的能力,, 创造中国的现代文
明;四, 要能够合作,, 牺牲个体之小我, 以成全国家民族之大我;五, 要服务,
肯为社会造福 。
BACK NEXT
他坚决反对, 书本中心, 的传统教育, 提出, 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的课程论 。 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 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 儿童社会
活动, 儿童科学活动, 儿童艺术活动, 儿童文学活动 。 并提出了, 做中教, 做中
学, 做中求进步, 的活教育方法论 。 他还把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实
验观察, 阅读参考, 创作发表, 批评检讨 。 陈鹤琴还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路
先锋 。 他批评了传统的儿童教育观, 要求父母和幼儿教师要尊重儿童, 热爱儿童,
,应当是儿童的朋友, 。 他认为, 幼教工作者一定要了解儿童的生理, 心理特点,
儿童教育的方法应当是儿童心理学的具体化 。 他在, 家庭教育, 中提出儿童心理
具有七个特点:, 小孩子好游戏的;小孩子好模仿的;小孩子好奇的;小孩子喜
欢成功的;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小孩子合群的;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 他还
反对传统的分科教学法, 认为这是模仿大学的, 是违反儿童心理的, 建议用, 整
个教学法, 代替分科教学法 。 并主张,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应寓教育于
生活之中, 应实现教育者之间的教育联合等 。
BACK
返回
*新中国教育理论发展概况
1949年 9月 21~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一
致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任
务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 即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
的文化教育 。 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 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
人才, 肃清封建的, 买办的, 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
任务, 。 并提出:,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 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注重技术教育, 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 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
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 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 共同
纲领, 还规定了国民道德标准:, 提倡爱祖国, 爱人民, 爱劳动, 爱科学, 爱护
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 。 这对培养新社会需要的新人有重
要意义 。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不久,就及时地在北京展开了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
育工作会议( 1949年 12月 23~31日)。会议初步了解了全国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明确了今后教育工作的方针。主要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
取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一方面接管旧
学校( 1952年底私立高校改为公立,1956年私立中小学全部改为公立),团结、
改造知识分子;一方面“以俄为师”,确定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向。所以,解放
初期我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是正确的。
57年反“右”和 58年“教育大跃进”的出现,是我国教育指导思想和理论出
现了偏差。 60年下半年开始纠“左”( 61年《高教六十条》,63年《中教五十条》
和《小教四十条》相继制定),我国教育事业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逐步得到恢复和
发展。但 66年 5月至 76年 10月的“文化大革命”,又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偏离
了航向。先是“停课闹革命”,由“文攻武卫”发展到“武斗”,后又“复课闹
革命”,再是工宣队住学校,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
从 1972年开始全国高校招“工农兵学员”( 70年清华大学试
招),推荐上大学,过分强调政治和实践经验。同时中小学实行开
卷考试,批判“智育第一”、“读书做官论”,突出“政治挂帅”。
77年恢复“高考”,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这样,我国的教育就渐
渐地变成了“应试教育”。从 96年开始,通过政府行为在全国推行
“素质教育”,这也正是我们将要学习和研讨的重点。 ……
返回
第三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思考题
返回
一,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必不可少的 。
教师肩负着为国家造就人才的光荣任务, 他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未来一代的
成长 。 他既可以为国家, 社会大力开发智力资源, 创造精神财富, 但也可能会
扼杀人才, 造成巨大的智力资源浪费 。 比如, 同样的两个平行班级, 起点一样,
即开始的水平相当, 只是教师不同 。 为什么几年之后, 甚至一年, 一学期之后,
两个班的水平就有了明显的差距呢? 为什么有的教师, 同学们感到平易近人,
乐于和他谈心, 甚至终身难忘;而有的教师, 同学们则敬而远之, 甚至怀恨一
生呢?
等等这些都与教师本人的教育素养有关,看他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和
教师的品格,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点、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而要想形
成正确的教育信念、观点和方法,就必须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训
练。
作为教育行政干部,也必须学习教育理论,使自己成为教
育的行家,这样才能制订正确的教育规划,正确而有效地领导
和检查教育工作,改进教育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为家长也应该学习教育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仅
是社会的事情,也是父母的天职。在我国古代就有子不教、父
之过之说,父母不仅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教师,一
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教子也必须有方,
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讲究一定的艺术。所以,父母
(或未来的父母)也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素养。
返回
二、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首先,要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学
习教育学。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各门学科都要以马克思主义思
想为指导, 尤其是人文学科更要这样, 要坚持用马克思主
义观点来分析, 研究教育问题 。 同时也不应排斥运用其他
各种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论来指导我们的学习 。 但这些都要
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灵活掌握, 具体运用 。
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在学习时,必须
联系实际才能融会贯通。所以要通过教育观察、见习、参观、
访问和调查,以及自己受教育经历的回顾等来配合理论知识
学习,用思维和联想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也有
利于将来将理论知识用之于教育实践。
第三,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必须科学地总结、吸收古今中外有用的先进的教育
经验和理论为我所用。因为教育是人类共有的社会现象,
他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共同的东西。有不少古代的东
西今天仍然有用,也有不少外国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 要学好教育学, 还必须学习与人的发展有关的知
识 。
要学好教育学, 还必须学习哲学, 社会学, 伦理学, 美
学, 心理学, 生理卫生学, 人口学等与人的发展有关的学科 。
这些都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是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知识
前提 。 另外, 还应该多看一些人物传记 。 因为它可以栩栩如
生地告诉你:一个人是怎样成长的, 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 这
有助于我们对教育学的理解, 有益于对学生的培养 。
第五, 如何学习教育学教材 。
,教育学, 教材只是我们学习教育理论的基础和线索, 它为我
们提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框架 。 教育理论是发展变化的, 它既
来于理论本身的逻辑推导, 也来于实践经验总结 。 所以要学好教
育学, 除了学好教材外, 更主要的是要学习教育专著, 教育报刊,
并了解当今的教育实践, 进而深入思考教育问题, 最终形成自己
的教育思想, 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
返回
思考题:
1、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2、学习和研究孔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3、试比较西方传统派和现代派的教育思想。
BACK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