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三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二、教育目的的性质和特点
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就是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
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是统治阶级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受
教育者身心发展规格的要求,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
格。它一方面指明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另
一方面规定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目
的最终是要通过具体的培养目标来体现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
㈠ 教育目的的概念:
① 教育目的可以引导和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 ( 培养理想学
生 ) ;
②教育目的能够制约和影响教育活动的过程(影响内容方法)
③教育目的是评价教育工作成效的基本依据。
总之,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也是教育活动
的所要达到的结果和归宿 。
㈡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性质是由社会的性质决定的。首先,教育目的由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不同的社会制度,教育目
的是不一样的,如封建社会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其次
,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尤其是科技发展水平。再次,受
到一定社会、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另外,它还要受到教育
对象的制约。总之,教育目的是统治阶级制定的,反映统治
阶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最终要维护其统治。
二、教育目的的性质和特点
㈠ 教育目的的性质
① 教育目的的理想性 。
教育目的是确定培养人才的一种理想的规格, 是教育工作
所追求的最终统一的目标, 但教育工作实际的结果由于受多种
因素影响, 不 可 能 每 个 学 生 都 能 达 到 理 想 的 水 平 。
(下面用一个坐标来表示 )
②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
一般有这几个层次:国家(或政党)的教育目的,学校的教
育目的(培养目标、校长的思想),学生(包括家长的)的教
育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尤其教师的教育目的观直接影响学
生的发展。各层次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受国家的总目的指
导和制约。就国家的目的举例:
㈡ 教育目的的特点
体 智 德 美 劳创
教育内容
教育目的(理想)
发展水平
社会人
生物人
教育过程
返 回
① 基本技能:即阅读书写能力、倾听和口头表达能力、数
学运算能力。
②思维能力:即能有新想法,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根
据符号图象进行思维分析。
③个人品质:即热爱工作,有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
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正直、
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
美国提出现代人必须具有三种素质
① 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包括对时间、经费、
设备、人力的利用和支配。
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能够作为集体的一员参与工作,
诚心为顾客服务,坚持以理服人,调整利益以求妥协,能
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
③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④综合与分析能力。
⑤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
美国提出现代人必须具有五种能力:
① 有高度教养和出色人品 ( 日本教育界十分强调加强德
育, 并提出, 德育是关系日本 21世纪命运的关键, ) ;
② 能对社会发展和增进福利作出贡献;
③ 有独创性;
④ 具有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遭到破坏, 人口爆炸, 民族
冲突, 贫困和饥饿等复杂问题的能力;
⑤ 要培养, 世界通用的日本人, 。
日本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
日本丰桥市立羽田中学的, 学校管理案, 中确定的, 本校
的教育目标, 是:以培养, 不怕风雨,,开朗的、健壮的、
心灵宽广的人为目标。要求学生成为,a)创造性的人 ——
具有自学的精神,确立向往未来的理想;勤于思考,追求创
造性的欢乐。 b)心灵宽广的人 ——养成重视礼仪,遵守规
章制度的习惯;培养同情心及互相信赖、心胸宽广的精神。
c)顽强的人 ——不怕任何困难,体魄健壮;永不自满。
(李兆德, 魏书生教育方法 100例,,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5年 7月 p10)
就学校的目的举例:
校长李希贵 1995年上任实施改革,他以素质教
育的思想为指导,并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
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准则 (“教学
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
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
是 幸福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
过自己的一生”)。
如我国山东高密一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面向全
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课
堂民主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
启动“中学生自我锻造工程”:各种竞赛、评比,学生社团活
动,自办电视台,有体育节、文化技术节等。还面向全体提供
可选择的教育:开设 34门选修课,37门活动课,如三名活动
(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课堂教学民主化:创造能力培
养的土壤,多向交流,每堂课留出 10分钟,鼓励学生提富有挑
战性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等。所以他们的校训是,为四十岁
做准备,。不只是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他们倡导的教育信条是:
a、在教师的眼里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应有心理不健康的学
生;
b、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用成功酿造自信;
c、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道德锻炼;
d、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
e、要尽可能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就必须尽可能多地尊重
每一个学生;
f、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g、在教育者的词典里,只有“挫折”一词,没有“屈服”
二字;
h、失败教育只会使教育失败,成功教育才能使教育成功;
I、播种下的是习惯,收获到的是品格;
j、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
能信其道”。
分析古今中外的教育目的,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目
的里包含着既有培养人的共性, 又有培养人的个性的两个方面,
或侧重于培养共性, 或侧重于培养个性, 或兼而有之 。 这与确
定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有关 。 从教育的传统看, 西方文化较强
调培养人的个性, 鼓励人冒险和创新; 东方文化较强调培养人
的共性, 遵循中庸之道, 如儒家文化 。 实际上, 走极端都是片
面的, 教育目的的确定既要考虑社会需要, 也要考虑个人的需
要 。 也就是既要培养人的共性, 也要培养人的个性 。 因为 共性
是构成社会的基础, 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个性是社会发展的基
础, 是社会变革的前提 ( 从人的心理因素而言 ) 。 共性和个性
共同构成人的素质, 也就是要培养具有共性的个性和具有个性
的共性, 使之和谐统一 。 当然, 共性和个性的结构与比例, 应
视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场合而定, 而且人是有差异性的 。
③ 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性
( 一 ) 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
不同的社会制度, 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不一样, 所以教育目
的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着对受教育
者的政治方向和道德素养的要求 。 如封建社会要求教育培养
为封建政治服务的, 明人伦, 的君子等 。
( 二 ) 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尤其是
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 。 科技水平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
高 。 如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 要求注重培养人的信息素养
和创新能力等 。
三、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定社会起支配地位的教育思想必然制约着一定社会教育
目的的制定。如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重视道德教育,而墨家
的教育思想重视科技教育。封建社会, 独尊儒术, 后,其教育
目的就一直强调德育,而忽视科技知识的传授。再如传统派教
育思想比较强调培养人的, 服从, 意识,而现代派教育思想比
较强调培养人的, 反叛, 精神,它们都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
的教育目的产生着影响。同时,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也影响着
教育目的的确定。如西方传统文化较强调培养人的个性,鼓励
人冒险和创新;东方传统文化较强调培养人的共性,强调遵循
中庸之道,如儒家文化。
(三)确定教育目的还受到一定社会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统
的影响
不同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存在差
异性,所以在制定教育目的时也必然要考虑,比如所强
调的素质重点就可能不一样。特别是规定各级各类学校
的培养目标时,更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
返回
(四)确定教育目的还要受到教育对象的制约
一、建国后不同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二、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三、确定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和中学培养目标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1951年 3月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
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
觉的积极的成员”。
(二) 1957年毛主席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者”。
(三)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培养青少年、少年、儿童
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一、建国后不同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三) 1985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指出:教
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
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
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
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
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四)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规定:, 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结合,培养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六)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教育的决定, 规定:,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明
确规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 ‘ 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和江泽民同志 ‘ 三个代
表 ’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一)人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包
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
人的全面发展包含有全面发展教育的诸因素。如个体的智力发展、
品德发展、身体发展、审美发展等等。
(二)人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个性发展指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主体意识,形成开拓
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性的发展是受教育
者的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其使命感、事业心、创造性的源泉。培养具
有个性的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三)成为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
这两种提法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
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及社会价值。他们不是剥削者,也不是供剥
削阶级驱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而是国家的主人。
( 一 )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理论依据 )
( 二 )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结合 ( 理论依据 )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 面对人,
社会和教育的现状, 21世纪的教育除了不断加强科学教育
外, 更重要的是要把人文教育提高到它应有的地位 。 这已
成为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问题 。
如美国一中学校长的信 ——
( 三 ), 科教兴国, 的思想 ( 现实依据: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 。
三、确定我国现行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
1972年国际教育研讨会在法国召开,主题是发展学生智力,
教会学生方法,掌握立足于社会的技能。
1989年底,“面向 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会后发表的报告是, 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 。为应付未来
的挑战,不能只考虑智力开发,同时要注意提高人的道德与理
想水平。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高境界
的理想、信念与社会责任感,要帮助他们 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学会同情 。
㈣ 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从, 学会生存, 到, 学会关心,
1、素质教育的概念: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活
动。素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完整的结合。
2、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公民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
素质;
其次是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
都得到发展,以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再次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其创造力。
㈤ 素质教育的思想
目前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的基本精神具体表现在素质教育
的思想中, 主要内涵有以下三点:
1,使学生德, 智, 体, 美, 劳全面发展 。 通过全面发展
的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特长 。 尊重, 培养学生良好的
个性, 加强特长教育 。
3,培养社会主义的, 建设者, 和, 接班人, 。 坚持社会
主义方向, 培养创造型的劳动者 。
四、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和中学培养目标
㈠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点
①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
思想情感,初步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
点,初步 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
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
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辨是非和自我教育
的能力。
②、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
的自学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
步 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 简单 的科学方法。
㈡ 我国中学的培养目标
1,我国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③ 初步 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正确方法。
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④具有 初步 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
爱好。
⑤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初步 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
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
劳动习惯。
①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
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
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
礼貌行为;具有分辨是非和自立自律的能力。
② 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
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创
新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③ 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
定的应变能力。
④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
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返回
2,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第三节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二、湖南汩罗素质教育简介
三, 案例分析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
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专门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
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传统教育模式。其弊端主要是:不
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唯书本是从);不利于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不利于校长
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要想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思
想,要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就必须实施素质教
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1,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
2,进行整体教育改革 ;
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 ;
( 1) 评价的对象, 主体多元化 。
( 2) 在评价目标上, 重视发展, 淡化甄别与选拔 。
( 3) 评价手段应多样化 。
( 4) 在评价指标上, 应强调素质目标参照模式 。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 ;
5,不断提高校长, 教师的素质 。
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主要有:
a、必须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正直、诚实、公平
等高尚品质;
b、应有较高的制定、设计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的能
力;
c,具有组织学校教学的能力, 善于营造 有利于学生
学习和教师提高的学校教育, 教学环境;
d、较强的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能力,能与家长和
社区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有效地调动社区的资源 ;
e、充分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具有
处理学校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关系的能
力。
附:当前国外对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要求
2001年 6月,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会上李岚清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
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提出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
题: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
和评价制度;四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朝
一夕就实现了的。因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配合,需要
各级党政干部端正教育思想,对教育转轨进行正确领导。实施素质
教育势在必行,但必须真抓实干。
汩罗素质教育从 84年正式开始运营,关键是教育局
长黄泽南这个人 (他 6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数学系,恢
复高考后成为岳阳地区的教学能手,上课一支粉笔,
82年被评为汩罗“十大模范教师”之一), 1984年 1
月任汩罗一中副教导主任的他直接被推上教委主任
(局长)的岗位,于是开始了他的教育改革。概括起
来,主要的举措如下:
二、湖南汩罗素质教育简介:
当时毕业班里高中 70%、初中 50%都是复读生,有
的从一年级重念,侵占大量教育资源。一是顶住压力
(三次面临罢官)清退复读生,控制重复教育;二是
控制留级生( 2%);三是控制班级人数( 55人,只
有 95年高一新生经研究加 1人)。
1、“三个控制”
汩罗五所普通高中, 一, 二中较好, 三, 五, 六中是, 剃光
头, 的学校 。 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兼顾生源, 一中 50%选优,
50%划片招生, 二中 1/3选优, 三, 五, 六中划片招生可得部分
优生;二是兼顾师资, 禁止一中挖其他学校人才, 对差校教师
采取优惠政策;三是兼顾经费, 核算教育成本, 按产出投入,
每年拿 30%经费奖励, 但评估的基分不同, 如一中 1000分, 六中
只要 400分;四是兼顾特色, 支持差校办特长班, 如三中办音乐
班, 五中办美术班, 六中办体育班 。
2、消灭“剃光头”的学校
狠抓入学率、巩固率,教学评价中凡算学生人数的
地分都按应有人数算,如算平均分。教学评价结果与
教师评职称、先进、奖金、农转非、民转公挂钩。真
是一个流失生要急坏 10多位教师。
3、控制流失生
在评价教师时,合格率权重是 50%,普通高中
体现一些升学率权重,小学、初中不考虑。水涨
了,船(升学率)自然会高,这样教师必然注重
转化差生,面向全体进行教育。
4、“升学率是叶、合格率是花”
① 五条德育评价标准, a、学校用什么思想教育学生,学生的思
想、政治、道德、个性心理发展水平如何; b、学校是否建立了
校长负责、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德育工作体制; c、学校
是否真正形成了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局面; d、学校德
育工作的各项任务是否真正落实; e、学校德育是否和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形成了网络和合力,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②优化四支德育队伍, a、建立以校长负责、党支部为核心的党、
政、工、团、队干部队伍; b、以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中心的年
级、班级教师群体; c、以离退休教师、干部为骨干的校外辅导
员队伍; d、以家长委员会为主体的家长队伍。
5、“五四三二一德育工程”和“五落实”
③ 开辟三条德育渠道,以各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贵在有意、
重在有机,辅之以各项活动,进而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
条渠道相结合的德育网络。
④建设两大稳定的德育基地,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
⑤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运转、与新形势高度适应的德育机制:
奖惩制。为推动这一工程的实施,制定了, 汩罗市德育目标管
理方案, 和,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案,,对德育进行量化
考评。
狠抓,五落实”,组织上落实(市教委有德育研究室,
各校有德育领导小组);时间上落实(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
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另每周一课时时事教育、一课时主题
班会、一课时团队活动“雷打不动”);内容上落实(政治
思想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
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七大块。从小学到高
中统一安排系统的德育内容);措施上落实(教师根据“有
意、有序、有机、有心、有效”十字渗透纲领,德育教研室、
市教育学会每年开一次德育研讨会及多种多样教研活动,并
落实评价、奖惩措施);地位上落实(德育是唯一享有“一
票否决权”,其他方面再好,德育达不到要求,不能评先
进)。
除了 德、智、体、美、劳 五育外(运用考试来指挥素质教
育这是汩罗人的观点。他们将音、体、美、劳列为中小学必考
科目,并以每门 30分计入会考成绩。这 30分算合格率也算一门
课,如体育考试不及格,折算入会考成绩就不到 18分,算你一
门不及格,成了不合格学生。但劳动课五花八门不好考,他们
根据需要选出 100多个劳技项目作为全市认定的教学内容,从
小学低年级的洗手洗脸、扫教室,到高年级的修自行车、做电
工、做木工、操作电脑、学生可自行选择) 。
6、“七子登科”
另,两子,是,心理素质教育 (即“心育”,
成立心理咨询室,如进行“挫折教育”、“自信
心教育”等)和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如实施
“春笋计划”,口号是“人人冒尖、争做特长
生”。
汩罗人的素质教育轨迹就是
——“全面发展加特长,。
市教委把为应付考试而“拼消耗”的“霸蛮教育”称作“弊
脚教育”,必须讨伐“蹩脚教育”。
首先从一中开始向全体教师“约法三章”:
a)按部颁教学计划开课,不增加课时,保证学生课外活动
时间,节假日不补课,不打毕业班的“攻击战”;
b)坚决废除注入式教学,反对老师一讲到底;
c)作业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总量不超过 90分钟。
但课堂上教学要规范化,向 45分钟要效益。建立教学常规:
7、使课堂教学规范化
如备课:要求做到“三备、五点、两法”:
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每堂课都要钻透重
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既要研
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又如对教研组、备课
组集体备课的常规要求是“三定、三研究、四
统一”: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研
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研究教学方法;
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分量、统一测试内容、
统一教学进度。
上课 这一环要求做到讲授正确、精要,并具备“五性”:
目的性(知识、能力、思想各方面)、科学性(知识、逻辑
等方面)、实践性(讲练结合、动手动脑)、艺术性(方法
好、安排巧、活跃愉快)、实效性(无效劳动少,教学效果
好)。为此提出要克服三种课堂病:语言病(拉杂语、不文
明语言)、教态病(不雅动作、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习惯”
动作)、情绪病(生气了,板着面孔、不露笑容)。最后提
出课堂教改“三字经”:学、思、乐。
考试 常规要求:
低、中、高档的比例为 7,2,1(低档为书上原
题,中高档为改变原题中一、二个解题条件)。
“建设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
的干部教师队伍, 是汩罗人不懈地追求 。 非常
重视对教师的培养, 要求 100%的教师实现基本
功达标 ( 普通话, 三字一画 ), 100%的教师参
加教学竞赛, 100%的教师参加教改实验, 100%
的教师实现一专多能, 100%的教师会操作电脑 。
8、培养教师的“五百战略”
如教师参加教改实验,汨罗通过“组织行为”大面积推
广的教改项目六个,他们称为六支“火炬”,目标教学、自
学辅导法、愉快教学、成功教学、协同教学 ( 湖南师大的专
家提出的,强调各科教学都围绕德、智、体培养目标,互相
协同,提高综合素质。如小学开设的综合课,综合就是协同,
一年一个主题,一至六年级分别是:学会生活、认识社会、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思考、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 )
和心理健康教育 。六项教改实验分两个层次,愉快教学、成
功教学、协同教学是第一层次,属综合性实验,体现素质教
育的思想;目标教学、自学辅导法和心理健康教育属第二层
次,更具有操作性,看你在什么教育思想指导下加以运用。
汩罗人十分重视校长队伍建设,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法人
代表, 更是学校的领导者, 当家人 。 汩罗规定校长有权依
法和上级政策处理学校各种事务, 有权决定中层干部任免,
有权聘任和解聘教师, 有权支配国家规定工资总额中的
30%的活性工资 。 但校长必须持证上岗, 自身素质过得硬,
要求校长坚持兼课, 听课和评课, 不仅是管理行家, 也是
教学能手 。
9、“一位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
为此从 1991年开始,每隔一年组织全市校
长、教办室主任参加要求严格的教学竞赛(与
教师不一样),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政治思
想道德好;②教学管理好;③教育理论学习好;
④课堂教学好(上一堂课);⑤教改经验总结
好(写一篇教学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论文)。
竞赛每次是封闭式进行三天,评分。
评估必须量化,这样才能客观准确的分出高低上下。如“备课”
评分制:每学期备课检查不少于 5次,每次综合教师备课情况分
优、良、中、差四等各记 10,9,7,6分,期末取平均值记教师
最后备课得分,少备一节课扣 0.5分。上课、学生素质亦是如此
量化评估 …… 民师转正简单,在符合上级规点的条件下按个人目
标管理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录取”。有奖有惩、赏罚分
明,如有“稳定发展奖”、“腾飞奖”、先进工作者等,也有降
工资、免职等处分。 12年来有 10位教办室主任免职。
10、评估量化,“称杆子底下见高低”
三、案例分析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下面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1991年 11月 1日下午 3点半左右, 美国爱荷华大学凡 ·艾伦物理系大楼 309室,
一个天文物理专题讨论会正在进行 。 卢刚这个 28岁的青年博士, 北京大学物理系
高材生, 通过李政道博士的出国考试由中国政府公派来美的留学生, 幽灵般地溜
进了会场 。 他穿着大茄克, 带着一个提包, 无声坐在会场一角 。 他静静地旁听了
约 5分钟, 突然拔出手枪射击 。 他首先开枪击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 47岁的戈尔
咨教授, 该大学物理系最好的教授 。 戈尔咨教授应声倒下, 卢刚又在他脑后补了
一枪, 继尔又朝史密斯教授的身上射击了两枪 。 其中两位中国同学一位惊吓过度
昏倒, 另一位跑去报警 。 这时卢刚已经冷静地将枪口瞄准了他嫉恨已久的, 竞争
对手, ——中国科技大学高材生山林华博生, 他一连朝山林华的脑门和胸膛放了
几枪, 山林华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就当场被枪杀 。 卢刚在第一现场枪杀了这三个
人之后, 又进入系主任办公室, 枪射杀了 44岁的系主任尼柯森 。 他确认系主任已
经死了后, 又跑回第一现象, 确定戈尔咨, 史密斯, 山林华三人是否真的死了 。
卢刚不予理睬在场人员的阻止, 然后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 卢刚第一次击打中
其心脏, 对准他惊恐万状, 带着哀求的眼睛, 又补发了致命的一枪 。 卢刚跑出物
理系大楼, 又接连杀死副校长安妮 ·克黎利又向女秘书脖颈上射了一枪, 然后举枪
自杀 。 整个凶杀过程只有 10分钟, 6人死亡, 女秘书重伤 。 这就是震动了美国, 中
国乃至世界, 并引发了世人对中国教育 的强烈关注的卢刚博士杀人案 。
材料(一) 卢刚事件
据, 南方周末, 2001年 8月 30日第 6版报道, 2001年 7月 15日, 在贵
州省安顺市东关中学就读的孪生姐妹小灵和小可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 亲
手毒杀了自己的双亲, 更为遗憾的是她们还没有意识感到自己的严重罪过
和违法行为 。 小灵和小可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 受过良好的教育, 在旁人
眼里, 这是一个富裕, 和睦, 幸福的家庭 。 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 父
母平时不让她们看电视, 不允许随便上街, 也不允许带同学和朋友到家里
玩, 双休日还要每天补习 6小时功课 。 可她俩的成绩就是上不去, 在班上处
于中等水平 。 为此, 这对娈生姐妹也很痛苦, 因为她们也很努力 。 姐妹俩
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觉察她俩的心理变化 。 特别令她俩感到伤心的是,
父母平日很少与她们谈心, 在重点高中没有考上时, 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辱
骂, 爸爸让她们下跪反省 。 她们感到没有自由, 度日如年 。 在没有人开导
与安慰的前提下, 盛怒之下, 她们用毒鼠药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
无独有偶, 这类案件在其他省市也屡有发生 。
材料(二)毒 杀 双 亲
据, 中国教育报, 报道, 2000年 1月 17日, 浙江省
金华一位姓徐的高中生因无法忍受母亲对他学习成绩高
分的要求, 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
据新华社兰州 2002年 6月 6日电, 甘肃省景泰县一
名 16岁的中学生, 尖子生, 因不堪忍受学习的压力, 杀
死了亲生的母亲 。
这三个案例中的共性就是, 父母长期对孩子学习成
绩过于苛刻, 管教过于严厉, 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 而这
三个案例中的学生性格内向, 交往狭窄, 学习方式封闭,
独立性差 。
可悲的是在案发前, 学校的老师与同学都没有发觉
异常情况 。
思考题:
1,教育目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我国目前教育目的的涵义?
3,联系实际谈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
书面作业,我的教育目的观 ( 未来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学生 ) 。
返回
亲爱的老师:
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当见到
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
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
中或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
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 人性 的人 。你
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
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 人性
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 高等教育研究, 1999年第 6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