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08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三章 抗原  教学目标:1. 叙述免疫的概念及功能。(重点、难点)  2.说出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重点)   3.说出决定抗原的条件。(重点、难点)   4.简述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重点)   5.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重点)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比较细菌内、外毒素。 4   基础免疫学概述 20   一、免疫的概念 由输血反应引出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 列表并举例说明免疫的功能。  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与分类 20  一、抗原的概念 由卡介苗、痢疾杆菌等为例讲   解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特性 举例说明。  第二节 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20  一、异物性 举例说明鸡蛋是否为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 举例说明。 15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列举临床实例讲解。  第三节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举例说明。  第四节 常用的抗原分类 举例说明。 15  第五节 医学上常见的重要抗原          小结:1. 说出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 4  2. 说出决定抗原的条件。   3. 说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说出抗原的概念、性能、分类及决定抗原物质的条件。   预习: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课后分析          基础免疫学 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防御 正常:抵抗病原生物感染。 异常: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如AIDS)。 2.免疫稳定 正常:清除衰老死亡或受损伤的细胞。 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3.免疫监视 正常:清除突变细胞。 异常:发生肿瘤。 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一、抗原的概念 概念;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如:(1)麻疹疫苗——→机体——→抗体 麻疹病毒────结合──────┘ (2)卡介苗———→机体——→致敏淋巴细胞 结核杆菌────结合──────┘ 二、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的性能。 (2)免疫反应性: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免疫反应的性能。 第二节 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抗原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一方面取决于抗原本身的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对抗原刺激的反应性。自然界中物质种类繁多,作为抗原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性质。 一、异物性 含义:凡是胚胎期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一)异种物质 微生物/动物血清→人,为异种物质。 生物间种族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原应越强。 (二)同种异体物质:高等动物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其组织成分的化学结构也有差异。因此,同种异体物质也可以是抗原物质。如人类血型抗原。 (三)自身抗原: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原性,但在某些情况下,自身成分也可成为抗原物质。如晶状体、精子、脑组织等。 二、 抗原的特异性 特异性的概念是指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结合,出现特异的免疫反应。 举例:伤寒杆菌(Ag)——→机体——→抗伤寒杆菌的抗体 伤寒杆菌只能与抗伤寒杆菌的抗体结合发生反应,而不能与痢疾杆菌的抗体结合。 (一)抗原决定簇 1.概念: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作用:即抗原的两种性能。 化学本质:约为5-7个氨基酸、单糖或核苷酸组成。 2.重要的抗原决定簇 1)T细胞和B细胞决定簇 2)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经人工抗原研究发现: 1.抗原抗体反应犹如锁和钥匙,具有高度特异性。 2.特异性是由抗原决定簇所决定,而非由整个抗原分子决定。 3.抗原决定簇的空间位置很重要,即使抗原决定簇相同,单其位置不同,特异性也不同。 4.抗原结构的旋光度也与抗原特异性有关。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1.共同抗原 (1)概念:两种抗原物质均有的抗原决定簇。 (2)种类: 类属抗原:亲缘关系很近的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异嗜性抗原:无种属关系的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2.交叉反应 一种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其它含有共同抗原的物质结合发生反应。交叉反应不仅在两种抗原决定簇构型完全相同时发生,也和在两种抗原决定簇构性相似的情况下发生,只是后者的结合力相对较弱。根据交叉反应的原理,利用容易得到的某种共同抗原(或抗体),在血清学诊断中,监测体内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临床疾病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 一、一定的理化性质 (一)大分子胶体:分子量一般在10kD以上,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大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更多,大分子在体内存留时间长,不易被迅速酶解而排除,故有利于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二)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必须有一定的复杂的化学组成。多数抗原为蛋白质。 如:明胶,分子量虽高达100kD,但抗原性很弱。 胰岛素,分子量仅为5.734kD,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原因:明胶为直链氨基酸,胰岛素为含苯环氨基酸。 (三)分子构象予易接近性 必须有一定的立体结构,而且化学集团在分子中分布的部位与抗原强弱有关,在分子表面,抗原性强。若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抗原立体结构发生改变,可使抗原性改变或丧失。 二、一定的物理形状 一般具有环状结构的蛋白质其免疫原性比直链分子强,聚合状态的蛋白质较其单体免疫原性强,颗粒性抗原较可溶性抗原为强。 其它还有机体遗传因素、年龄、生理状态及免疫功能正常与否、抗原的给予途径等。 第四节 常用的抗原分类 一、根据抗原的基本性质 1.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微生物、异种蛋白等均属之。 2.半抗原:无免疫原性,但有免疫反应性。如青霉素等药物。 半抗原+蛋白质(载体)——→完全抗原 二、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要T细胞协助 1.胸腺依赖抗原(TdAg):需要在T细胞辅助。大多数天然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血清等均属于此类。 2.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不需要T细胞辅助。少数抗原如细菌脂多糖、细菌多聚鞭毛素等均属之。 三、根据抗原的来源 1.外源性抗原 (1)异种抗原:如微生物、动物蛋白。 (2)异嗜性抗原:是一类在动植物、微生物与人类间共有的、抗原决定簇相同的抗原。 (3)同种异型抗原:如人类个体间不同的血型抗原、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2.内源性抗原:即自身抗原。 第五节 医学上常见的重要抗原 一、异种抗原 (一)病原微生物 结构虽简单,但化学成分复杂,每种病原微生物都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抗原复合体。每种抗原又有多种抗原决定簇。 (二)细菌的外毒素和类毒素 外毒素:为蛋白质;类毒素:甲醛处理过的外毒素。 外毒素——————→类毒素 抗毒素(抗体) (三)动物血清和抗毒素 双重性:可作为抗体,供给人体抗毒素可中和被感染体内相应的外毒素;也可作为抗原,它是异种动物蛋白,能刺激人体产生抗马血清蛋白的抗体。 (四)异嗜性抗原 1、概念:有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某些组织细胞间的共有抗原。 2、举例:A族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的多糖类抗原与心瓣膜的糖蛋白有共同抗原,链球菌蛋白质抗原与心肌成分有共同抗原。 3、意义:用于临床辅助诊断。 二、同种异型抗原 !、红细胞血型抗原:包括ABO血型及Rh血型抗原。 2、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指有核细胞膜上的蛋白抗原。 三、自身抗原 1、隐蔽的自身抗原:如眼晶体蛋白、脑脊髓、甲状腺球蛋白、精子。 2、修饰或变性的自身抗原:感染、电离辐射、药物等作用。 3、自身正常物质:体内淋巴细胞异常引起。 另外,有些物质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入机体,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这些物质被称为免疫佐剂。如,细菌脂多糖、氢氧化铝等等。免疫佐剂的作用可使免疫原性微弱的物质称为有效的免疫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