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16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十一章 免疫学应用
教学目标: 1.解释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抗原抗体反应、凝
集反应、沉淀反应以及效价的概念。(重点)
2.列出常用生物制品种类及其应用。
3.简述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单扩、ELISA的原理应用。(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4
第十一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学预防 利用挂图并结合实例说明。 25
二、免疫学治疗 1.强调人工被动免疫法。 20
2.自学过继免疫。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一、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1.利用挂图说明抗原抗体
反应的特点。 10
2.通过板图详细说明直接30
凝集反应。
3.利用板图并结合实例说明
其它试验的机制。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简介。 5
小结:1.人患传染病后获得的免疫属于哪种免疫? 4
2.什么是效价?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简述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
预习:实验五 免疫学实验(二)
课后分析
第十章 免疫学应用
免疫学防治
免疫学预防
(一)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临床多用于预防。
生物制品:人工免疫用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等制剂以及免疫诊断用品,都来源于生物体,所以统称生物制品。
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疫苗:包括死疫苗、活疫苗。
(1)死疫苗
制备:选用免疫原性好的标准微生物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灭活后制成。
种类: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脑、乙脑、斑疹伤寒及钩体等疫苗。
(2)活疫苗
制备:用减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种类:卡介苗、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死疫苗和活疫苗的比较
区别点
死疫苗
活疫苗
制剂特点
死、强毒株
活、无毒或弱毒
接种剂量和次数
量较大、2-3次
量较小、1次
保存及有效期
易保存、有效期约1年
不易保存、4℃冰箱内数周
免疫效果
较低、维持数月-2年
较高、维持3-5年甚至更长
类毒素:常用的有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新型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合成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二)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表 人工免疫的比较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过继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
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
免疫力出现时间
1-4周后生效
注入后立即生效
较快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数年
2-3周
不确定
用途
多用于预防
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
多用于治疗
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抗毒素:
制备:通常用类毒素给马多次注射,待马体内产生大量抗毒素(抗体)后采血,经分离血清再提纯、浓缩而成。
用途:治疗或紧急预防。
种类: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
人丙种球蛋白:
制备:有健康产妇胎盘血或正常人血浆中提取制成。
种类:人血浆丙种球蛋白、胎盘丙种球蛋白。
用途:用于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感染的应急预防和治疗。
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常用于过敏体质及丙种球蛋白疗效不佳的疾病。
制备:由恢复期病人血清或经疫苗高度免疫的人血清提制而成。
种类:抗破伤风、狂犬病、乙型肝炎等人免疫球蛋白。
二、免疫治疗
(一)免疫增强剂
是增强、促进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主要用于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和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二)免疫抑制剂
是一类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
第二节 免疫学诊断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1.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1)高度特异性
(2)分子表面结合
(3)需要一定分子比例
(4)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第二阶段为抗原抗体反应的可见阶段。
2.常见的体液免疫检测法
(1)凝集反应
概念: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
①玻片法:定性试验,已知抗体测抗原,常用于病人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鉴定及人类ABO血型测定等。
②试管法:定量试验,已知抗原测抗体,如肥大氏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概念:将可溶性抗原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状载体表面,成为致敏颗粒,再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载体颗粒:人O型红细胞、绵羊红细胞、乳胶颗粒等。
注意: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概念:将适当浓度的抗体与融化的琼脂混匀,倾注于玻片上,凝固后打孔,将抗原加入孔中,置湿盒内扩散。抗原在扩散中与琼脂内抗体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环。
应用:各类Ig和C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多用于分析和鉴定复杂的抗原物质及测定抗原、抗体的纯度。
3)对流免疫电泳
是在电场作用下进行的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补体结合试验
(4)免疫标记技术
概念:是用荧光素、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1)免疫荧光技术
概念:是用荧光素与抗体结合成荧光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荧光素的种类:FITC、RB200。
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2)免疫酶技术
概念;是用酶标记抗体或抗抗体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酶的种类:HRP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标法。常用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
3)放射免疫测定法
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标记物,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测定法。
二、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1.T细胞总数测定
(1)E花环试验
(2)T细胞特异性抗原检测:荧光抗体染色。
2.T细胞亚群测定
3.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形态学方法
(2)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