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21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三节厌氧性细菌 第四节分枝杆菌属 第五节其他病原性细菌  教学目标: 1.说出破伤风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致病因素、  所致疾病、防治原则及有关的生物学特性。(重点、难点)  2.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与免疫性关系。(难点)  3.阐述卡介苗与结核菌素的应用原理和实际意义。(重点)  4.了解其他细菌。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总结上次实验中存在问题。 4  第三节 厌氧性细菌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 30   重点介绍破伤风杆菌,   其余几种厌氧菌自学。  二、 无芽胞厌氧菌 自学。  第四节 分枝杆菌属   一、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应用挂图演示其形态 30  (二)致病性 与致病性。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应用临床实例分析结核 20  杆菌感染、免疫与致病性之  间的关系。   (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  治原则 由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10   引出微生物检查与防治原则。   二、麻风分枝杆菌 自学。  第五节 其他病原性细菌 自学。        小结: 1.描绘破伤风杆菌及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4   2.说出破伤风杆菌的致病特点及预防。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说出结核杆菌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   预习:第十三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概述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课后分析          第三节 厌氧性细菌 指在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菌群。分为芽胞厌氧菌与无芽胞厌氧菌两大类。其中厌氧菌梭菌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 一、厌氧芽胞梭菌 共同特点: 1.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2.能形成芽胞,芽胞多大于菌体宽度,使菌体膨胀呈梭形。 3.厌氧。 (一)破伤风梭菌 1.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形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呈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革兰氏阳性。 (2)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7.4。营养要求不高,菌落呈“棉籽状”。在肉渣培养基中培养稍久可消化部分肉渣,微变黑,有腐败臭为味。 (3) 抗原构造与分类:有O抗原、H抗原、外毒素抗原。 (4) 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强,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2.致病性 (1) 致病条件: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和异物,或坏死组织、凝集块较多,或同时伴有兼性厌氧菌感染。 (2) 致病因素:痉挛毒素(外毒素),为嗜神经毒素,作用部位为脑干神经、脊髓前角神经细胞,结果引起骨骼肌痉挛强直。 (3) 所致疾病:破伤风(临床症状为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引起窒息死亡)。 (二)产气荚膜杆菌 1.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次极端,不比菌体粗。有荚膜,无鞭毛。 (2)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血平板上可见双层溶血环。疱肉培养基中迅速生长,不消化肉渣(呈粉红色),并产生大量气体。在牛乳培养基上使酪蛋白凝固并产生大量气体冲击凝固的酪蛋白呈蜂窝状,可见“汹涌发酵”。 2.致病性 (1) 致病物质:外毒素和多种侵袭性酶,①卵磷脂酶:能分解细胞膜的磷脂,引起溶血、组织坏死与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组织水肿。②胶原酶:能分解肌肉及皮下组织的胶原蛋白,使局部崩解。③透明质酸:使组织疏松,有利于细菌扩散。④β毒素引起人类坏死性胸膜炎。⑤有些菌株产生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2)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是严重的创伤感染性疾病,以局部组织坏死、气肿、水肿、恶臭、剧痛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 2)食物中毒:A型可产生肠毒素,引起机体以吐泻为特征细菌性食物中毒。 3)坏死性肠炎:C型产生β毒素引发坏死性肠炎。 (三)肉毒梭菌 1.生物学形状 (1). 形态与染色:G+杆菌,无荚膜,有周鞭毛,芽孢呈椭圆形,比菌体宽,位于近极端,使细菌呈网球拍状。 (2) 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肉渣培养基中肉渣被消化变黑并产生腐败性恶臭。 (3)抵抗力:强。 2.致病性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为嗜神经毒素,经肠道吸收后,经血液和淋巴扩散作用于脑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末梢突触,阻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影响神经传递,导致肌肉麻痹。 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四)艰难梭菌 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被分离,该菌是肠道正常菌群,可引起抗生素相关结肠炎也称伪膜性肠炎。 二、无芽胞厌氧菌 (一)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1.类杆菌属 (1)口腔类杆菌菌群:主要包括颊、口腔类杆菌。在20%的胆汁培养基中不生长。定居在上消化道,多引起口腔机会感染。 (2)脆弱类杆菌群:在20%的胆汁培养基中生长,主要寄生在消化道。 (3)产黑色素类杆菌群:主要寄生在口腔、下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 2.致病性:脆弱类杆菌在阑尾炎、腹膜炎、心瓣膜感染、血液、直肠脓肿、毛囊炎、术后感染及泌尿生殖道损伤处的标本中常可分离到;口腔类杆菌则常从局部感染、胸腔、腹腔引流物、脑脊液、口腔、痰等标本中分离出来;产黑色素类杆菌常从多种标本中分离。 3.梭杆菌属 均为革兰氏阴性菌,镜下形态呈梭形。在各种感染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 (二)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菌杆菌 (三)厌氧性球菌 (四)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第四节 分枝杆菌属 一、结核分枝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形态:细长微弯的杆菌。 大小:1~4um×0.4um。 排列:在痰或组织中常单个存在、呈分枝状排列或聚集呈团。 特殊结构:无。 染色性:G+,抗酸染色阳性。 2.培养特性 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常用营养丰富的罗氏培养基(内含鸡蛋、甘油、马铃薯、无机盐、孔雀绿等成分)做分离培养。生长最室温度为37℃,pH为6.5~6.8。生长缓慢,约18小时分裂一次。菌落乳白或淡黄色,干而粗糙,不透明,粟米大小,许多菌落堆集一处呈菜花状。在液体培养基生长时表面形成皱褶的菌膜。 3.抵抗力 强的一面:(1)抗干燥。(2)抗酸碱。(3)抗染料。 弱的一面:(!)怕湿热。(2)怕紫外线。(3)怕酒精。(4)怕抗痨药物。 4.变异性 可发生形态、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药性变异。在体内异烟肼可诱导结核成为L型。并对异烟肼耐药。经培养获得减毒株,制成了卡介苗。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结核杆菌无侵袭性酶,不产生内毒素与外毒素,其致病因素与菌体成份有关。 1)脂质:①磷脂 ②索状因子 ③蜡质D ④硫酸脑苷酯 2)蛋白质:主要成分是结核菌素。 2.致病机制 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及代谢物质的毒性以及菌体成分引起机体产生的免疫损伤有关。 抗感染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3.所致疾病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 1)原发感染:为初次感染,多见于儿童。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大量细菌,在肺泡内引起炎症,称为原发感染。原发综合症包括原发病灶、淋巴结炎、肺门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可致全身粟粒性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 2)继发感染:多见于成年人或较大儿童。结核杆菌可以是再次侵入,也可是潜伏于原发病灶内。由于机体已形成了特异性细胞免疫,故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局限能力。易形成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空洞。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免疫性 免疫与超敏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 概念: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检测受试者对结核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功能及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一种试验。可判定受试者是否受过结核杆菌感染的一种方法。 原理:IV变态反应。 试剂: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方法:皮上化痕法和皮内注射法。 结果:红肿硬结≥5mm,为阳性反应。 应用:①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免疫效果的测定。②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③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为结核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测定肿瘤患者等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四)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1.微生物学检验 根据结核杆菌感染类型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标本。 (1)直接涂片镜检 取标本直接厚涂片或集菌后涂片用抗酸染色镜检。 (2)分离与培养 根据细菌生长速度。菌落特点及涂片抗酸染色结果,进行鉴定。 (3)免疫学检测 2.防治原则 (1)预防:接种卡介苗。 (2)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应着重以下原则①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②联合用药(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彻底治愈。 二、麻风分枝杆菌 形态、大小、染色性质和结核杆菌相似。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有麻风存在的细胞呈泡沫状,称麻风细胞,这与结核杆菌有重要意义。 传染源:麻风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尤其是瘤型患者。 临床类型:①结核样型:麻风菌素试验阳性,患者的细胞免疫力强。②瘤型:细胞免疫差,病变组织的抗酸染色可见大量杆菌聚集,传染性强,称为开放型麻风。③界限类:麻风菌素试验阳性,具有上述两型特点,可向两型转化。④未定类:为麻风的早期阶段,表现介于两型之间。 传播途径:破损的皮肤粘膜、呼吸道和密切接触。 所致疾病:麻风。 免疫性:其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与结核杆菌相似。 麻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 涂片检查为目前主要诊断方法。从患者眶上、颚下、下颌及鼻粘膜等处无菌切开表皮,达真皮后用刀刮取组织液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免疫荧光法检查。 防治措施:无特异性预防方法。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第五节 其他病原性细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形态:细长稍弯,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排列:不规则,常呈V和L状,或栅栏状排列。 特殊结构:无 染色性:G+ 特点:美兰染色可见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多磷酸盐和核糖核酸) 2.培养特性 需氧菌,最适温度为37℃,pH为7.2~7.8,营养要求高。在含有凝固血清的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细小、灰白色、圆形突起的光滑型菌落。在亚碲酸钾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呈黑色(能还原碲元素)。 3.抵抗力:不强。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侵袭物质:包括表面抗原,此抗原类似结核杆菌索状因子的毒性糖脂和神经氨酸酶,破坏线粒体的膜。 (2)白喉毒素:带β噬菌体的溶原性菌株才能产生。可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细胞变性和坏死。 2.所致疾病 传染源:白喉患者、恢复期带菌者和健康带菌者。 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 流行季节:秋冬季节。 所致疾病:白喉。 发病过程:细菌—→呼吸道—→咽喉、气管粘膜上繁殖—→产生外毒素—→粘膜炎症——→假膜——→易脱落,引起窒息 └—→入血—→毒血症—→损害心肌、周围神经—→心肌变性 (三)防治原则 预防:通过接种白喉类毒素进行特异性预防。 治疗:抗生素能有效地控制细菌繁殖,减少外毒素生成;抗毒素具有中和体液外毒素的作用。 二、炭疽杆菌 (一)生物学性状 G+大杆菌,两端平切。人工培养后可呈链状排列,状如竹节。无鞭毛、菌毛。可形成荚膜。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时形成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小于菌体宽度。 该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而芽胞强,煮沸10分钟,4%高锰酸钾15分钟可杀死芽胞。对青霉素、先锋霉素、链霉素等高度敏感。 (二)致病性 致病因素主要为荚膜和炭疽毒素。主要有三种类型:①皮肤炭疽;②肺炭疽;③肠炭疽。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三)微生物检验和防治原则 临床实验室检查可采取渗出液、血液、痰、粪便等标本。标本经直接涂片镜检或分离培养鉴定。 防治原则:严格无菌处理病畜,有关人员可接种活疫苗,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 三、布氏菌属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有微荚膜。需氧,初次培养分离需5%~20%CO2,营养要求高,需在血平板或肝侵液培养基培养。 致病因素主要为荚膜、内毒素、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人类感染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畜产品,经通过完整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侵入人体。为胞内寄生菌。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发热、乏力、关节痛等症状。也称波浪热。 四、鼠疫耶尔森菌 (一)生物学性状 为G-杆菌,卵圆型,两端浓染,陈旧培养物或3%NaCl培养基上的培养物呈多形性,早期分离物有荚膜,不形成芽孢。 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28~300C ,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长。液体培养基呈菌膜,菌膜向下延伸形成钟乳石状。 鼠疫对寒冷、潮湿有较强的抵抗力,1000C1分钟失活。 (二)致病性 致病性与其抗原物质有关:①荚膜FI抗原。②毒力抗原。③鼠毒素。④内毒素和杀毒素I。 临床上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腺鼠疫;②肺鼠疫;③败血型鼠疫。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对鼠疫杆菌的检测必须严格执行烈性病原菌管理规则,由专人在特殊实验室内进行试验。 预防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源,隔离可疑病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切断传播途径,灭鼠灭蚤,皮下接种活疫苗提高免疫力。 高价免疫血清结合抗生素可取得好的疗效。 五、铜绿假单鲍菌 G-小杆菌,端鞭毛1~3根。不形成芽孢。需氧,营养要求不高,血平板上形成溶血环。能产生水溶性色素,呈灰色、绿色或棕色。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本菌为条件致病菌。致病因素为菌毛、内毒素、胞外酶和外毒素(溶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等)。感染多见于皮肤粘膜受损部位等处。可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六、流感嗜血杆菌 该菌是流感常见继发性感染菌。 G-小杆菌,可呈球杆状、棒状和丝状等形态。无芽孢、无鞭毛,有微荚膜,需氧,生长需要X和V因子,需巧克力平板培养。可产生自溶酶。 卫星现象:若将流感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同一个血琼脂平板上培养时,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供给流感杆菌生长的需要,因此,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周围的流感杆菌菌落较大,离葡萄球菌远的流感杆菌菌落较小,此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 致病性:流感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在人间传播,肠引起支气管炎、喉炎、脓肿等,多为继发感染。抗菌治疗有效。 七、百日咳鲍特杆菌 G-,卵圆形短小杆菌。光滑型菌株有荚膜和菌毛。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培养基为鲍-金二氏培养基。 本菌抵抗力弱,与嗜血流感杆菌相似。 致病因素为荚膜、菌毛和毒素等。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疾病为百日咳。 预防:进行百日咳的计划免疫,取得好的免疫效果。 八、军团菌属 是一类新发现的G-杆菌,其代表菌为嗜肺军团菌。 为革兰阴性杆菌,有显著多形性,无荚膜,有鞭毛,专性需氧。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培养困难。 本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在自来水存活一年,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对酸耐受。 致病因素复杂,可产生多种与致病有关的酶、外毒素和内毒素样物质。为胞内寄生菌,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疾病为军团病。 机体感染后可获保护性抗体,由于为胞内寄生菌,感染后可获细胞免疫力。 九、空肠弯曲菌与幽门螺杆菌 空肠弯曲菌 形态细长,呈逗点状、S状、螺旋状。一端或两端有鞭毛。革兰氏阴性菌。本菌必须在微氧条件下(5%O2.10%CO2和85%N2)420C才能生长良好,营养要求高。本菌抵抗力弱。 本菌主要引起婴儿急性肠炎。 幽门螺杆菌 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