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审签 编号32 授课时间及单元     授课专业及班级      组织教学:考勤、填写教学日志 1  基本课题:第四节 绦虫纲 电教 牛带绦虫  教学目标: 1. 描述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成虫、虫卵和感   染阶段的形态。(猪带绦虫为重点、难点)   2. 归纳上述虫种生活史特点。(重点)   3. 解释上述虫种的致病作用和感染方式。(重点)   4. 说出上述虫种寄生虫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时间(分)   复习旧课:比较四种吸虫的主要特点。 5  第四节 绦虫  一、概述 简单介绍。  一、链状带绦虫 30  (一)形态 利用挂图、板图形象描述其形态。  (二)生活史 教师讲解后,学生回答问题。  (三)致病 由生活史引入。  (四)实验诊断 简介。  (五)流行   (六)防治  三、肥胖带吻绦虫 利用挂图同猪带绦虫比较 10   说明。  四、细粒棘球绦虫 1. 利用挂图演示其形态与 20   致病性。   2. 与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对比   讲解。   电教:牛带绦虫(139) 28          小结 :比较绦虫纲虫种。 5      布置作业与预习 1  作业:简述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预习:实验九 寄生虫学实验(一)  课后分析          第四节 绦虫纲 一、概述 二、链状带绦虫 (一)形态 1. 成虫 形状:扁平、长带状。 大小:长2~4米。 颜色:半透明,乳白色。 结构:节片数 700~1000节 头节 直径1mm的球形,似粒小米。生有四个杯状吸盘,一个顶突,其上两圈小钩。 颈节 最细部位。 链体 幼节:短而宽 成节:近正方形 长方形,内有盲管状子宫充满虫卵,其一侧分枝数为7~13枝。 2. 虫卵 形状:圆球形 大小:较小,直径30~40um 颜色:黄棕色 结构:胚膜较厚,黄色,有放射状条纹,内含六钩蚴。 3. 猪囊尾蚴:乳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 (二)生活史 1.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 虫卵或孕节排出方式:随粪便排出。 3. 虫卵的发育:在猪或人体内进行。 4. 感染阶段:囊尾蚴、虫卵。 5. 传播途径:体内自身感染、体外自身感染、异体感染。 6. 宿主情况 终宿主:人 中间宿主:猪、人 (三)致病 1. 成虫的致病性:猪肉绦虫病。 2. 猪囊尾蚴的致病性:猪囊尾蚴病,依其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皮下和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眼囊尾蚴病。 (四)实验诊断 1. 检获节片,应查子宫侧枝数。可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沉淀法、肛门拭子法检查虫卵。 2. 囊尾蚴病:有感染史和排孕节史者,有诊断意义。采用的方法应视囊尾蚴寄生部位而异。现在常用免疫诊断法,如间接血凝试验、ELISA等。 (五)流行 (六)防治:治疗患者。卫生宣教。加强厕所管理、改善养猪方式。加强肉品管理。 三、肥胖带绦虫 (一)形态 1. 成虫 形状:扁平、长带状。 大小:长4~8米。 颜色:半透明,乳白色。 结构:节片数 1000~2000节 头节 方形,无顶突及小钩。 孕节:子宫分枝整齐,每侧分支15~30支。 2. 虫卵:同猪带绦虫。 (二)生活史 1. 感染阶段:囊尾蚴。 2. 中间宿主:牛。 3. 孕节脱落情况:单节脱落,常主动爬出肛门。 (三)致病性:引起牛带绦虫病。 (四)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检查孕节片为主要诊断依据。 防治:治疗患者,卫生宣教,加强肉品管理。 四、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微小,长2~7m。棘球蚴为圆形或近圆形的囊状体,其大小差异大,颜色为乳白色、透明。结构包括囊壁和囊内容物。囊壁又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囊内容物有棘球蚴液、棘球蚴砂。 终宿主:犬;中间宿主:羊、人:感染阶段:虫卵;传播途径:经口感染。 引起棘球蚴病,出现压迫症状,破裂后可出现变态反应。 利用血清学试验进行寄生虫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