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统传入门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同传入门 Preparatory Course fo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授课教师:冯旭、丁小洹  开课年级和方向 英语系四年级第一学期 翻译班 ? 学时 ? ? ? 2节/周 ? ? ? 班额 翻译班 22-24人         课程目标 通过讲授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和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基础性训练,使学生基本了解同声传译的主要特点,打破字和句式的束缚,抓住重要意思和发言人的思路;熟悉同传的基本技巧和相应策略,能独立完成一般外事活动的现场带稿同传工作,并为部分学生将来有机会进一步接受同声传译的系统训练奠定基础。  授课方式 教学特色:利用实际口译现场声像及文字资料,从基本技能着手,以实践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掌握同传的基本技巧,如影子练习、口译速读、视译技巧、注意力分散、预测等。同时辅以较高难度交替传译练习,强化学生对语言结构的驾御能力,确保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都能有实质性的收获。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查询和收集上课将涉及的相关知识,就规定专题进行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辅,师生互动式口译训练为主。 课后巩固:要求学生完全掌握和消化课堂内容,修正错误,弥补不足,通过后续练习来巩固和加深所学技能。  课程纲要  时间 授课内容 课外阅读/准备/练习/反馈  第一周 1.介绍本学期教学计划、要求及目标 2.视译介绍:视译的目的、特点、重点及难点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4.视译练习:Globalization, an Opportunity or a Threat? 明确本期学习目标,制定个人口译学习计划  第二周 1.视译基本技巧介绍(1) 断句 2.视译练习:(汉译英)中德经贸关系 1.小组讨论:视译基本原则 2.课后练习:中捷经贸研讨会发言  第三周 1. 背景介绍:布莱尔中国之行 2.交传练习:(英译汉)布莱尔清华演讲 1. 课前准备:外事访问特点 2.小组成员点评  第四周 1.视译基本技巧介绍(2) 重复、增补 2.视译练习:(英译汉)安南清华演讲 1. 中英语言区别分析 2.总结一般外事致辞的特点  第五周 1.中国行政区划的译法 2.视译练习:(汉译英)在哈尔滨市市情介绍暨大使论坛会上的讲话 3.交传欣赏:温家宝记者招待会 1. 着重了解市情介绍的模式及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的译法。 2.课后练习:重庆市情介绍 3.小组讨论,学生信息反馈  第六周 1.视译基本技巧介绍(3) 词类转换 2.视译练习:(汉译英)欧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1. 背景知识的收集总结 2.了解欧盟与中国合作的情况,收集相关词汇  第七周 1. 背景介绍:AIIC 2.交传练习:(英译汉)口译市场 1. 通过口译练习增强对现阶段口译市场的了解 2.小组讨论:口译市场现状带来的启示  第八周 1.视译基本技巧介绍(4) 篇章主要信息把握 2.视译练习:(汉译英)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训练对主要信息的敏感程度,加强对语言结构灵活性的把握。 准备模拟会议背景资料收集及词汇整理工作  第九周 模拟会议 题目:当代大学生消费观 课前练习:小组共同进行口译准备工作 课后总结  第十周 1.如何做口译准备 (Google使用) 2.视译练习:(英译汉)听证会在德国 1.对WTO与司法改革研讨会做词汇总结 2.课后练习:熟练使用google  第十一周 1.背景介绍:中国入世历程 WTO背景 2.交传练习:(英译汉)WTO与中国司法改革研讨会(一) 1. 识别并了解司法类严谨题材发言的语言风格。 2.熟悉相关术语以及与文章有关的背景知识。  第十二周 1.口译速读练习 2.交传练习:(英译汉)WTO与中国司法改革研讨会(二) 小组练习:对前次课的练习做内容总结,学习预测相关发言的思路及内容。  第十三周 汉语礼仪祝辞的语言特点 视译练习:(汉译英)中国欧盟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官方致辞 3.带稿同传练习 课后练习:经济专家主张人民币稳定汇率  第十四周 1.如何借助现场资料演示促进口译质量 2.交传练习:(汉译英)借鉴丰田经验 培养技术人才(第二届中澳职教论坛发言) 1. 学习如何在口译任务实施之前做好各种准备。 2.模拟角色进行口译练习。  第十五周 背景介绍:财富论坛 视译练习:(汉译英)胡锦涛2005财富论坛演讲 同传欣赏:温家宝全球扶贫大会讲话 总结正式发言的特点 通过鉴赏学习优秀口译员的同传技巧及风格  第十六周 1.背景介绍:联合国及联合国大会 2.交传练习:(英译汉)联合国大会发言 1. 增强口译用词的准确性。 2.对预测这一技巧做事先的了解和资料收集。  第十七周 1.同传技巧介绍 预测 2.带稿同传练习:(英译汉)社区建设 1. 小组讨论:如何加强预测准确度 2.总结本学期理论与技巧内容。   考试成绩计算:  平时成绩:50 % 期末考试:50% 注: (1)按课堂表现与课外预习评定平时成绩。 (2)期末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