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梁光华教授
汉字与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间广泛流行的大众
化文化现象 。 汉字独具特色的字形,
字音, 字义, 与民俗文化结下了不解
之缘 。 本节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析
介绍汉字与民俗文化的不解之缘 。
一、特殊的汉语词 ——中国
民俗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
在汉语词语中,有一个颇为特殊的
类别,如“心字头上一把刀”、“白
水真人”、“丘八” ……
显然,这些词语的特殊性在于,它
们都是以特殊的汉字字形为依据而构
成的:“心字头上一把刀”,其意为
“忍”,而词语不过是“忍”字上
“刃” (刀锋为刃 )下“心”的构形描
写;
“白水真人”表钱,古人称钱为
“货泉”,“泉”可析为“白水”,
货可析为“真人”,故此语的来源
也不过是“货”、“泉”二字字形;
而“丘八”乃“兵”的代称,更为
“兵”字析形。
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记录, 从这个
意义上说, 有声语言是文字的来源 。
一般的情况是, 每个文字产生之前,
都有一个相应的词作为它的前身先
存在 。
然而,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情况似
乎正好相反:汉字成了词语所由产
生的渊源 。 当然, 这一点正是这类
词语特殊性的深层内涵, 也正是本
讲要向大家讲解的一个重要内容 。
汉字成为汉语词产生的一个来源,
这种奇特的语言现象的发生却并不是
偶然的。从理论上说,词语来源于人
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字虽
然为适应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
而其一旦被造成, 则构成了人们
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而又会
对语言产生反作用, 其中当然也包括
对词语的塑造及促成, 或者说形成词
语产生的来源之一,
而汉字作为一种具有以形表义
及构形理据特征的文字,又决定了
其词语塑造功用采用了一种以字形
说解为基本手段的特殊表现形式,
并具有相当的发达程度。
这种特殊的以汉字字形说为基础而
产生的“汉语词”,形成了中国特有
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从语言形式上看,这类词语可分
为各种类别。
一则为词。如“丘八”即表“兵”这个
词。后蜀何光远, 鉴戒录 ·四 ·轻薄鉴,,
“(前蜀)太祖(王建)问(冯涓)击棆
( lún)之戏,创自谁人。大夫对曰:丘八
所置。上为大笑。”
“凡鸟”,则可表“凤”这个词。
,红楼梦, 第五回:“凡鸟偏从末
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其中
“凡鸟”即“凤”( 鳳 )的析字,
隐指王熙凤。
“言身寸, 表, 谢, 这个词 。
,儒林外史, 三十二回:, 张俊民
道,‘ 胡子老官, 此事在你作法便
了 。 做成了, 少不得言身寸 。 ’ 王
胡子道,‘ 我那个要你谢 …… ?”
另外以“卯金刀”表“刘”( 劉 )
(, 后汉书 ·光武纪, 注),以“弓长”表
示“张”(, 宋书 ·王景文传, ),以“言
午”称“许”(, 三国志 ·魏文帝纪, ),
以“非衣”指“裴”(, 唐书 ·裴度传, )
等,虽皆关乎姓氏,大类亦属于此。
二则为成语 。 如, 止戈为武, 表
示止息战乱即为武 。 武字从止从戈,
所谓会意 。
“白水真人”所指即钱币。, 后
汉书 ·光武纪论,,“及王莽篡位,
忌恶刘氏,以钱文为金刀,故改为
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
人’。”
“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在传写中产生
伪误。, 吕氏春秋 ·察传,,“有读史记者
曰:‘晋师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
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
似。’”
其他如“人言为信”等亦属此类。
三则为歇后语 。 如, 七字头上加两点 —
—抖 ( 斗 ) 出弯儿来了,, 表示神气活现,
趾高气扬之类意思 。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
级,,, 我忙问道,‘ 赵满囤现在什么
样? ’‘ 赵满囤? 七字两点抖 ( 斗 ) 出弯来
了, 如今是社里的水利委员, 干得满不
错 。 ’”
王字少一横 ——有点儿土
老字撅屁股 ——考起来了
前文的“心字头上一把刀 ——忍了
吧”自然也属此类。
以上所举各例, 都是在汉语交际实
践中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的, 也就是所
谓, 熟语, 。 除此以外, 还有一些在
某人诗文或其他一些特定的语言场合
中偶然出现的,
如:
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魏源, 答师对, )
其中“门中月”表示閒,“心上田”
表示“思”,仅仅是诗人个人的语言
创造。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红楼梦, 第五回 )
其中“二令”为“冷”,“人木”
为“休”,暗示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
由言听计从转为冷淡,最后则休弃。
电视剧, 编辑部的故事, 主题歌歌词
中,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亦属此类,
不难想到, 历史上的许多这类仅出现在某
种特定语言场合的源自汉字构形的词语,
由于其偶然的性质, 往往会湮没不存 。
如果将这种因素考虑在内, 我们
会发现, 汉语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
象, 或者说是特殊的民俗现象, 其
实也是相当常见的 。
这类语言现象, 或者说是特殊的民
俗现象, 当然是通过汉字构形的说解
分析而形成的, 而这种说解分析, 具
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字形离合。 显然,这是构成这
类词语的最基本的一种手法。“心字
头生一把刀”是将“忍”字上下离合;
“言身寸”则是将“谢”字左右横向
离合;所谓离合,自然包括离、合两
端。
以上两例,都是词语将有关汉字进
行离析的。而这种离合方向也可以是
倒过来的,如前文说到的, 红楼梦,
第五回中以“凡鸟”表“凤”(王熙
凤),其前身实际是反向的。
二是字形形象描述。 如“自环”
或“自营”,表私自营利,而词语即
“私”字小篆形体 的描述,,韩非
子 ·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
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前文所说的, 七字头上加两点 —
—抖 ( 斗 ) 出弯儿来了,,, 人字的
结构是相互支撑, 等亦属此类 。 就广
义而言, 前文所说的, 字形离合, 似
乎也算是, 字形形象描述, 之列,
而两者当然是有明显差异的:前
者是通过文字构件的离析拼合来描述
字形的,而后者则是直接对字形形象
作整体描述;与此相应,前者涉及的
一般是合体字,而后者涉及的则往往
是独体字。
三是近似字形并举。 如“鲁鱼亥豕”即
列举易相混误的文字以成语;“王奶奶与
玉奶奶 ——差一点”则以点出字形微别为
构词手段;“老字撅屁股 ——考起来了”
也是指明甲字在乙字形体基础上的微小增
益,诸如此类,不烦一一。
四是字形增损。 如鲁迅的杂文集名
“且介亭”中“且介”一语,即取“租”、
“界”二字字形之半以表“半租界”之义。
明代唐伯虎为妓女湘英题门匾“风月无
边”,其实讥其为“虫二”,其手段也不
过是将“风” (風 )、“月”二字的边框去掉
而已。
从以上所说种种情况, 我们不难
领悟, 这种特殊语言现象与汉字的
构形特征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 。
作为一种以字形表义为记词原
则的书面语言符号的汉字,人们出
于语言交际的客观要求,势必会对
其构形理据产生充分的重视。
而这种构形理据的说解,不但会由于
人们学习掌握文字的需求而在语言文字专
书中出现,诸如“止戈为武”见于, 说文
解字, 之类,而且在普通的语言交际场合
也有很多的发生机遇,诸如前文说的, 儒
林外史, 中的“言身寸”之类。
而这种文字构形理据的说解又是极
容易因人们的种种特定语言要求而转化
为一般词语。这种特定的语言交际要求
而形成的民俗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方面:
首先是修辞的。 如以,鳳,字析为“凡
鸟”,乃是一种避免直言的委婉表达。
“风月无边”、“言身寸”之类皆同此;
而“王奶奶和玉奶奶”、“七字头上加两
点”只类显然是为了追求一种表达的生动
和趣味;
“且介亭”、“门中月”、“心上
田”又是出于一种优雅境界的要求;
“丘八”之类当然表现了一种贬斥揶
揄意味。
其次是论证的。 也就是人们为了
说明某种思想观念,便以文字构形
理据来加以证明,从而形成词语。
如“止戈为武”就是古人试图通过
“武”字析形来证明他们对“武”这个
概念的认识,“人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则是现代人企图以“人”字构形来说明
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相互信赖相互帮助的
社会关系。
据传, 往日工厂主欲使工人安心
做工而不闹事, 便炮制了, 工人一出
头就入土了, 之说, 而工运发动者为
鼓动工人起来造反, 则有, 工, 人二
字合起来就是天, 的说法, 也是这一
类 。
在这里,当然还有文字崇拜的意思在发
生作用:文字既为圣人所造,则一种思想观
念如果符合文字字形理据,便也具有了无可
置疑的权威性。而且这种权威性就逐渐形成
了代代信奉、广为流传的一种民俗文化。
再次是排他的。 即为了保证语言
交际的明确无误而以字形说争进行
辨似,从而形成词语。如关乎人们
姓氏的“弓长”、“立早”、“古
月”、“口天”等当属类似。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现象而形
成的民俗文化当然是为汉语所独有
的,而这种独一无二的性质又是其
所赖以发生的汉字的特性 ——以形
表义所决定的。
当然,尽管这种特殊汉语词语以
汉字构形说解为其基本构成手段,
但这种字形说解与严格的字形表词
结构分析往往并不一致,
如从表词结构的角度来说,在“忍”字
中只有“心”是表义成分,而“刃”只是
具有表音的功用,所以“忍”字就其对词
的记录、表达而言,并不能认为是“刃”
与“心”的意义组合,即“心字头上一把
刀”。类似情况很多,不能一一。
但这并不能否定这类特殊词语与
汉字以形表义的渊源关系。事实上,
种种不合表词结构的字形理据说解
也同样是基于汉字以形表义的记词
原则而发生的。
撇开造字意图及文字学角度的准
确严密,仅从一般文字辨识记忆的角
度来看,这种只顾及字形表层字符构
成的说解却也有起特殊的方便,
因此民间一般百姓,甚至一些不太
讲究“六书”的文人每每喜欢以这种
并不符合造字意图、表词结构的表层
字符构成来说解文字的形义联系,如
后魏杨承庆, 字统,,北宋王安石的
,字说, 等都是力证。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只
注意表层字符构成的字形说解,使
汉字的以表义特性更容易为一般人
接受,也更具有普遍性,因而也使
以上所说的源自汉字构形的特殊词
语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发生基础。
二、中国特有的汉字游戏 ——
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
所谓汉字游戏,就是以汉字为材料,制
作出种种别具风趣的字迷、隐语、酒令、
藏词、切脚语、离合诗、谣谶、歇后语、
双关语、联语等等。
关于文字游戏与汉字的密切关联,
似一览无遗,并无理论阐述的必要。
所以下面仅择其主要种类作典型介
绍,似也就可以了。
然而,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前:文
字游戏的创制手段,一般被认为有化
形、谐音、衍义三个种类,汉字是形、
音、义三个要素的结合体,由其为基
本材料制作文字游戏,相应而有三种
手段,当然是说得通的。
但若以语言文字学理论进行分析,
则谐音、衍义二法难免与语言范畴
的词发生牵扯,而唯有化形一法是
更为纯粹的汉字在这一特定领域的
民俗文化塑造方式。
鉴此,下文的介绍,一般也只限
于化形,即以笔画、偏旁的增损、
离合或字形的总体描述为制作方法
的文字游戏。
在文字游戏中,字谜或可算是最
为常见的一种,那么,我们就先来看
字谜:
一字生得奇,头上长两角,肚中
六张嘴,下面八字足。
此谜打一“典”字,谜面为“典”
字构形的总体形象描摹。
而更多的字谜的谜面设计却是以字
素为描摹或分析单位的。如:
一只盘子并不大,太阳月亮放得下。
谜底为“盟”。“盘子”指其中之
“皿”,“太阳月亮”指其中之
“日”、“月”。
又:
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上坡
谜底为“水泵”二字。这里用
了字素减损法。类似的有:“独具
匠心”打一“斤”字;“脱衣裳”
打一“尚”字等。
据说唐宣宗宰相令狐綯曾率军经
过扬州大明寺,见到廊壁上题有一
首诗,曰:
一人堂堂,二曜同光,泉深尺
一,点去冰旁,二人相连,不欠一
边,二梁四柱,烈火烘燃。除却双
折,两日不全。
开始百思不解其意,后来喝大明寺
水所泡的茶时,才悟出这是一句隐语;
“大明寺水天下无比”。
“一人”即“大”字;“二曜”是一
日一月,合为“明”字;“尺一”即十一
寸,即“寺”字;“冰旁”去“点”为水
字;“二人相连”为“天”字;“不欠一
边”为“下”字;“二梁四柱、烈火烘燃”
为“无” (無 )字:“两日”除去“双折”即
“比”。
至于曹操在新建宅院门上题一
“活”字 (嫌其“阔” ),唐寅为妓女
湘英题匾“风月无边” (“風,、“月”
二字去掉边框则为“虫”、“二”皆
属此类,不烦详说。
再看酒令,明代陆容, 菽园杂
记 ·卷六, 记:
陈祭酒询,字汝同。松江人,善饮
酒。酒酣耳热,胸中有不平事,每对客
人发之。人有过,面语之,不少贷。在
翰林时,尝忤权贵,出为安陆知州。
同寮饯之,或倡为酒令,各用二字
分合,以韵相按,以诗书一句终之。
陈学士循之:, 轰 (轟 )字三个车,余
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
斜。,
高学士谷云:“品字三个口,水酉字
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云:
“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
往而不黜。”
其中三个酒令皆以字形分合之法创制。
又如谣谶。, 三国演义, 中曾记述
了民间咒骂董卓的童谣:
千里草,何清清,十日上,不得生。
“千里草”,合起来便是“董”
字,(?草”即,’’ ),“十日上”,
合起来即“卓”字。此谣隐射董卓即将
倒台。
又, 水浒传, 中描写黄文炳诬陷宋江,
亦以肖时流行的一条歌谣为据: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
“家”下着“木”,是个“宋”字,
“水”边加“工”是个江字。于是宋江便被
视为耗损国家与起刀兵的祸首。
谣谶之类,已涉迷信,而更典型迷信
型文字游戏则为测字。测字也叫“拆字”,
实际是以文字为材料的占卜术,通常是求
占卜者随意举出一字,然后术士拆合加减
字形笔画,或打乱字体结构,参互他字,
随机附会,解释吉凶。关于测字的记载。
最早见于, 后汉书.蔡茂传, 记:
(茂 )梦坐大殿,极上有三束穗禾,茂
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
郭贺,贺离席庆曰:, 大殿者,官府之形
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
是中台之位也。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
所以得禄秩也。
以后又有专以测字谋生者,元代画家王
冕据说就曾经以测字糊口。梁绍壬, 两般
秋雨庵随笔 ·测字, 记明末之时,崇祯派内
臣探访民情,内臣遇到一个测字先生,便
以一“友”字求占国事,测字者答:“不
佳,反贼早出头了。” (“反”字一撇出头即
“友”字 )
内臣改口说,有”字,测字者答:
“更不佳,大明已去其半矣。” (“大”去其
捺,“明”去其“日”合起来即“有”字 )。
内臣又测“酉”字,答曰:“愈不佳,天
子为至尊,至尊已斩头截脚。” (“尊”字去
掉上部之“八”下部之“寸”即“酉”字 )
中国民俗文化的文字游戏尚有其他
种类,不烦一一罗列。然而,无论其何
种类别,追溯其来源,都无不与汉字的
文化塑造相联系。因其与以上所论相类,
就此打住可也。
三、特殊效应的汉字广
告 ——现代民俗文化
中国人的商业宣传,自然离不
开作为书面语言交际的汉字。
然而在现代商战中汉字不是被动
的语言信息传递工具,而是以其自
身的种种特征发挥了独特的宣传效
应,构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现代民
俗文化的一大特殊景观。
一家服装厂为自己生产的村衫设计了
一条广告宣传词:“望眼欲穿”。“望眼
欲穿”本是一句成语,“欲”当“将要”
讲,“穿”当“通透”讲,意思是眼睛都
要望得穿透了。而在广告词中,“欲”作
“想要”讲,“穿”作“穿衣”讲,意思
是望上一眼就想要穿。
一家空调器生产企业,为推销其生产
的“格力”空调器,便在电视屏幕上反复
地宣传:“格力电器,创造良机。”显然,
这里的“机”,也是一语双关,既可理解
为“机器”,又可理解为“机会”。其意
则为:格力的电器生产,既制造了优异的
空调机型,又创造了良好的选购机会,享
受机会。
毫无疑问,这种广告词自有其独特的宣
传效果,妙就妙在恰到好处地将为人熟知习
用的成语翻出新意,而又与被宣传的商品及
经营项目的性质正相吻合,因而造成新奇醒
目、耐人寻味、使人过目难忘的效果。
诚然,这类广告词无疑是其设计
者匠心独运的创作成果,但要全面
考察其成因,则汉字的自身特点或
是更为基本的促发因素。
作为一种语言的书面记录符号,
汉字的一大特征便是其义蕴的丰富多
维。尽管其他民族的文字也有一字多
义的现象,但汉字的一身而兼数任则
无疑是最为普遍最为充分的。
翻开任何一部略具规模的汉语字
典词书,我们都会发现,很难找到收
义单一的文字,而在绝大多数的文字
下,都罗列了数个乃至数十个意义。
汉字既具同一视觉形式而兼表多种
意义的特点,自然很容易引发人们在使
用汉字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这
种特点来进行艺术创造,这在文学、游
艺等领域比比皆是,这里不必赘言。
因此,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
天,随着人们对商品广告宣传效果的
刻意追求,汉字的多义蕴涵特点被人
们利用来在现代商战中一露峥嵘,也
是有其发生的必然性的。
正由于这种独具效应的商业广告
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发轫于汉字的多
义蕴涵特征,故在使用这种多义蕴
涵的简化字的中国大陆,这类商业
广告宣传也更为多见。
如,發 (本义为发射)”与“髪
(本义为头髪)”在大陆简化字中
都写作“发”,于是,一家美发厅
在橱窗里打出了这样一条广告:
“百发百中”。
这本来也是一句成语,其中“发”作
“发 (發 )射”讲,“中”作“命中”讲,意
思是每次发射都能命中目标,而其作为美
发厅的广告词,“发”作“头发 (髪 )”讲,
用作动词,“中”作“中意”讲,意思是:
无论顾客到这里来美发多少次,都会感到
满意。
又如“米 麵,之,麵,与“脸面”
之“面”,简化字均作“面”。于是一
家食品厂为推销其生产的“中萃面”,
便设计了这样一条宣传词:“面对面的
关怀”。其中一“面”指“中萃面”,
一“面”指顾客的“脸面”。
很显然,如果没有简化字这种蕴
涵更多意义的文字,就不可能发生
以上两条广告词。
汉字的意义固然有其特征,但其
更大的特点无疑还在字形的构成方
面。因而在现代的商业广告宣传的
创意中,汉字字形的特征自然也会
发挥相应的能动作用。
前不久笔者在一家食品厂出产的饼
干类产品的包装上发现了一个颇为奇
特的文字,写作,”。仔细观察,
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将“招财进宝”四
字吉语按照汉字字形的结构规律拼合
而成的一个字。
以后,在一些商店的招贴上笔者又
发现了几个类似的文字:,,,
它们分别可以读作“黄金万两”、“日
进斗金”、“大元宝”。这类特殊文字
组合有其广泛的民俗性,吉祥如意、百
姓欢迎,不可小视。
与前文所说的利用汉字的多义蕴涵
而创制的广告词相类,这种广告文字
也并非突然冒出来的,类似的拼合文
字其实在民间其他种种场合早已出现,
前文我们在论及“特殊的汉语词”时
已有涉及。
而它们在商业宣传中占据一席
之地,虽然或许是前所未有,却也
具有充分的必然性。这种文字的特
点,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视
觉形式美观,二是意义容量较大。
前者是相对一般单个文字而言,
后者则是相对等量意义内容的广告
词语而言。视觉形式美观,自有装
饰效果,而意义容量较大,又为商
业宣传提供了合适的天地。
由于它们在形式和内容的表现上
都与商业广告宣传的要求相符,自然
或迟或早会被引入商业宣传的领域。
但若再作深一层次的探讨,又不
难发现,这类文字的发生,又与汉
字构形的字符组合形式的多样性特
点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所谓特征,源出于比较,则察其他
民族的拼音文字,其字母相当于汉字的
字符,而拼音文字的字母组合成单词
(字 ),只有横向左右拼合一种方式。
而汉字的字符组合,却可作全方
位的任意选择,据统计,竟达 7类 14种。
而前文说到的特殊合体字的造字原则,
无意是发轫于汉字的这一构形特点的。
汉字在商业宣传中的能动作用固然可
以是积极的,以上所说都属积极之类,
但这种能动作用又可以是消极的。
前不久偶遇一友,此君平素好读金
庸的武侠小说,但此次相遇却对我大
叫上了“金庸”一当。原来此君不久
前在书摊上忽然发现一本“金庸”的
新作,便欣喜若狂,急急掏钱买下。
谁知打开一读,文笔低劣,大失
金庸水准,再看作者名字,却发现不
是“金庸”,而是“全庸”。由此笔
者推测,古龙或许也难逃同样命运。
果不其然,后来真的在书摊上
发现封面上赫然印着“古尤著”的
粗劣武侠小说,而上当受骗者也大
有人在。当然,这种利用字形的近
似而构成的仿冒决不限于书刊的经
销,
在其他形形色色的商业宣传中,
这种“促销手段”亦不鲜见,如以
“驼岛”而仿“鸵鸟”,以“青鸟”
而仿“青岛”等等。这种消极的民俗
文化不值得提倡,应加批评抵制。
或许有人会问,这种不正当的商
业宣传实出于炮制者的坏心眼,又
与汉字何干呢?然而,倘作深层的
观察分析,则不难发现,汉字在这
里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其利则有其
弊。在客观上,某些不同文字的视觉形象
近似,可以说是各民族文字的共有现象。
但从主观认知的角度看,中国人识读汉字
却更容易犯混淆形近字的错误。
原因在于,其他民族的文字,一
般都是拼音文字,因而其记录词义,
需要通过音作为媒介。于是又塑造
了人们认知文字总要由形及音,再
及于义的习惯。
所以混淆形近字的可能较小,而
汉字由于具有以形表义的特点,促使
人们在识读文字中习惯于将形义直接
联系,因为音的区别作用相对较弱,
利用同音的也有:咳(刻)不容缓。
形近字的误识便有了较多的可能,
这也就是在汉字认字过程中区别形近字
总是一个重要课题的原因所在。由此可
见,上述商业宣传中的仿冒,正是利用
了汉字的自身特点炮制而成的。
以上三方面的语言文字现象,形成
了中国特有的一些民俗文化。要正确
学习、懂得和研究中国古今民俗文化,
不能不涉及以上一些汉字离析分合的
知识和表现形式。当然这些还仅仅是
初步的。
这里仅介绍了一些民俗文化的例子、
表现形式,也试图作一些理论阐述、
分析,还不够深入系统,如果同学们
有兴趣,可继续收集、整理,作出系
统的理论解释,我们希望在同学们的
笔下有这样的理论专著问世。
谢谢大家!
(Thank you every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