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梁光华教授
汉字造字理论新说

汉字造字理论,即汉民族为汉语词
谋求书写记录符号法则和规律的科学,
在中国是一门传统的学问。这门传统学
问叫做,六书学,,以东汉许慎撰著的
体大思精的不朽巨著, 说文解字, 为其
代表。
许氏, 说文, 在距今两千年的
汉朝出现,开创了系统研究中国汉
字造字理论的先河,成为中国汉字
学的开山鼻祖,筚路蓝缕,功莫大
焉。
如果没有以, 说文, 为代表的
传统“六书学”开创奠基和引导示
范的研究,后世学者对汉字造字理
论的研究将会延宕更长的时间,将
会走更多的弯路错路,
因此,我们应当对具有开创之功、
传布之功和沟通古今研究之功的“六书
学”给予高度的评价,应当感谢许慎
,说文, 对汉字造字理论和中国文化作
出的杰出贡献!
但是由于时代的历史的和汉代科学
研究水平的局限,传统“六书”分类琐
细庞杂,标准不一,精芜并存,难以规
范和验证全部汉字,所以后世学人不断
地对以, 说文, 为代表的“六书学”进
行研讨、修订和补正,或在传统“六书
学”的基础上另立新说,以求得对汉字
造字理论的科学解说。
较早对传统“六书学”提出异议的
学者有明人杨慎。杨氏在其, 六书索隐,
中第一个把“六书”划分为“经”和
“纬”两个部分:“六书:象形居其一,
象事居其二,象意居其三,象声居其四。
假借者,借此四者也;转注者,注此四
者也。四象以为经,假借、转注以为
纬。”
降至有清一代,清代学者万光泰在其, 转注
绪言, 中指出:“六书四为体二为用,体不可离
乎用,用不可离乎体。 …… 转注、假借,二者皆
用。”其后,比万光泰年轻而名震学坛的著名学
者戴震在, 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 中对“四体
二用说”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推阐。
戴氏之著名弟子段玉裁又在其, 说
文解字注, 中把戴震的“四体二用说”
推崇到极致:“戴先生曰:指事、象
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
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复起,
不易斯言矣。”
今按:明人杨慎的,四经二纬说”,
特别是清人万光泰首倡、戴震进一步推
阐、段玉裁极力推崇的“四体二用说”,
尽管流布深广,影响古今,但是笔者认
为此二说如出一辙,强分“经”、
“纬”,强分“字之体”、“字之用”,
排斥“假借”,唯字形是论,不符合汉
字创制发展以记录汉语词的实际,因而
理当扬弃。
进入 20世纪 30年代,唐兰先生将传统
“六书”去三而留其三,建立了汉字造字
法的一个新系统,即著名的,三书说”:
“象形、象意、形声 叫做三书,足以范围
一切中国文字。”
此“三书说”排斥假借造字法,
分“象形”和“象意”,而唐氏自
己对此二书又纠葛不清,不能自圆
已说,整个“三书说”不符合汉字
创制发展以记录汉语词的实际,因
而受到了学术界的批评,鲜有赞同
承继者。
值得欣喜的是,在 20世纪的后 50年,
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三家研究解说造字理
论的新“三书说”。这就是:( 1)陈
梦家先生 1956年研究认为,汉字造字法
在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完备,这就是
,象形、假借、形声,,而且后世汉字
仍然按照这三种方法和类型继续发展。
( 2)裘锡圭先生 1988年基本同意陈
梦家先生的“三书说”,但是作了一些
修正:“我们认为陈氏的三书说基本上
是合理的,只是象形应改为表意(指用
意符造字)。这样才能使汉字所有的表
意字在三书里都有它们的位置。”
( 3)刘又辛、方有国二先生
2000年提出了汉字发展为图画文字
(商代以前)、表音文字(商代至
秦)和形音文字(秦汉至现代)的
三阶段说,提出了汉字造字法为
“表形、假借、形声”的三书说。
笔者认为, 作为汉字造字法研究的
理论总结, 这三家三书说大同小异, 都
是在传统, 六书学, 和前修时贤广泛研
究基础上的新发展, 都一致认为假借是
汉字创制发展中一种重要的造字方法,
都注重楬橥汉字创制方法的本质及其发
展规律, 是 20世纪值得充分肯定的重要
研究成果 。
但此三家三书说中的, 象形,,
,表意, 和, 表形,, 笔者以为定
名为, 形意,, 更能概括, 反映汉
民族先民创制汉字之初特别重视 依
类象形, 以形示意 的创制思维特征,
更能概括, 反映汉字, 画成其物, 随体
诘诎, 的象形法和, 视而可识, 察而见
意,,, 比类合谊, 以见指撝, 的表意
法在造字方法上的共性特征, 更能概括,
反映汉字从远古图画文字到象形, 表意
文字阶段的演进规律 。
让, 形意,,, 假借,,, 形声,
三种造字法并列, 形意可以突出其
表形表意法的共性特征, 假借可以
突出其借音借形法的本质, 形声可
以突出其兼表形音法的特质 。
形意法代表的是汉字向形意
方向发展的道路, 假借法代表的
是汉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道路,
形声法代表的是汉字向兼表形音
方向发展的道路 。
形意, 假借, 形声三法囊括了汉字全部
的造字方法, 也客观地反映了汉字造字法
先后产生的历史顺序 。 这三种造字方法综
合使用, 重点向兼表形音的方向发展, 可
以创制出无穷无尽的汉字来满足记录汉语
的需要 。

形意法创制的汉字直接表示记
录汉语词的意义,不表示汉语词的
读音。形意法是汉字造字法中最早
出现的一种造字方法,
但是仅有形意造字法造字是不能满
足记录汉语的需要的,因为汉语是一种
发达的语言,汉语的词是丰富多彩的,
有很多的汉语词难于或者完全不可能用
形意法来为它们造字。
于是,汉民族上古先民必须谋求新
的解决办法。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智慧而富于创造力的汉民族上古先民找
到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让汉
字的造字法向借形表音记词的方向发展。
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总结的“本
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造字法就是
这样一把金钥匙。这把金钥匙可以顺利
地解决形意法因无形可象、无事可指、
无意可会而无法造字记词的矛盾,可以
顺利地解决因形意法的局限而阻碍汉字
发展的桎梏。
例如:
汉语读为,qí”的指示代词和语气
词(姑以现代音为例说明),没有
专门的书写符号(字)来记录它们,
也即“本无其字”。
本义为簸箕(竹器)的“其”
(“箕”的本字)字读音也为,qí”,
于是人们就把“其”作为同音的书
写符号(字)借用来记录指示代词
和语气词,从商代甲骨文借用至今
而未专门造其本字。这就是“依声
托事”。
依照这个借用同音符号(字)来
记词的办法,汉语量词,jīn”没有专
门的书写符号(字),人们就借用
本义为刀斧的同音字“斤”来记录。
往来的“来”就是由本义为麦的同
音字“来”借用而得以记录的。
这种假借同音的书写符号(字)来
记录汉语词的方法,是汉民族上古先民
的一项发明创造,是十分精巧的不造新
字而使汉语词得到记录、使汉字得以快
速发展的造字方法,所以在殷商时期就
迅速普及使用,而且普及使用率高得惊
人。
姚孝遂先生对罗振玉, 殷墟书契菁
华, 所收的全部甲骨文进行统计,其假
借字占到总数的 74%。刘又辛先生在其
,汉字发展纲要, 中研究指出:“表音
字(假借字),这类字在殷代和西周约
占 70%以上;春秋战国时期,下降为
40%左右。”
故而刘又辛先生把殷商至秦的
汉字总结为“以表形文字为基础,
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
就是在秦汉至现代的汉字中,假借
字仍然为数不少。
由此可见假借造字法的功劳之
大,那些无视“假借”在汉字造字
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而将“假借”排
斥在汉字造字法之外的观点实在是
没有道理。
清代著名学者孙诒让在, 与王子壮
论假借书, 中十分精当地指出:“天下
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无假借一例,
则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胜造之数,
此必穷之数也,故依声而托事焉。视之
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
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是假借可救造
字之穷而通其变。”
可以这样说,对汉语中那些表示抽象
概念的词,对那些只有语法意义而没有
实词意义的虚词,以及用形意造字法不
易创制或者不能创制出新的书写符号
(字)来记录的汉语词,都可以采用假
借的方法,借用同音的书写符号(字)
来记录它们。
可见假借法确实是创新解决形意法因无形
可象、无事可指、无意可会而无法造字
记词的一把金钥匙,使得汉字由早期的
形意文字逐渐脱离纯粹的以形表意而朝
着借音造字记词的方向迅速发展,使得
汉字走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汉字造字法在形意法之后产生了假
借法,使得汉字中出现了大量的假借字,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记录汉语的需要。
上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语法形态变
化较少的语言,汉语的音节只有几百个。
大量的假借字出现之后,又产生了
新的矛盾。因同音假借而导致一字多用,
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等多项意义
并存于一体。字同音同而义异,无论是
目治还是耳治都难于分辨识读,容易造
成字义混淆。
加上社会一天天地进步,社会的文
明程度越来越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
生,人们的思维不断地向缜密、科学的
方向发展,用形意法和假借法创制的汉
字数量有限,难以适应满足记录汉语的
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谋求
新的造字方法。
汉民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
中发现,所要谋求的新的汉字造字方法,
应该克服已有造字方法存在的两个致命
弱点:
一是形意法纯粹向意义方向发展而
无法选出大量的新字来记录汉语词;
二是假借法因同音假借造成一字多
用,一字多义,字同音同而义异的假借
字太多,又容易引起混淆,不利于分辨
识读,新的造字法应该在新造字中既兼
顾表意,又兼顾表音,这样才能洞开汉
字造字的新天地。
许慎总结的“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的形声造字法,就是汉民族上古先民在
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苦苦谋求到的能
够促进汉字快速发展的最新、最佳的造
字方法。最初用形声字方法创制出的形
声字,学术界一般是这样表述的:
由原来没有表音成分的表意字加上声
符而成为一个形声字;以原有的象形字
和表意字为基础, 作为声符, 再加上意
符 ( 即形旁 ) 而产生新的形声字 。 ( 周
祖谟, 问学集, 上册第 10页, 中华书局
1966年 1月版 )
形声字起初都是通过在已有的文字上
加注定符或音符而产生的, 后来人们还直
接用定符和音符组成新的形声字 。 不过就
汉字的情况来看, 以已有的文字上加注定
符和音符, 始终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
(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第 7页 。 裘先生
谓, 表意部分为形旁, 形旁在普通文字学
上称定符或类符, 。 )
甲骨文中的形声字可分为两类:一类
是在表形字上加注声符的形声字, 另一
类是假借字加形符构成的形声字 。 ( 刘
又辛, 方有国, 汉字发展史纲要, 第
135页 )
以上三段引文所代表的观点,是学术
界公认的关于形声字起源发展的定论,向
无异议。但是笔者教学、研究汉字造字法
多年,存有一点发疑之臆说,似乎不吐不
快,故而在以上三段引文中的,加上声
符”、“加上意符”、“加注定符或音
符”、“加注声符”和“加形符” 等诸字
之下加了着重号。
这里,笔者转换角度思考研究而表
达论说的观点是:“加注”一词应该改
为“借用”,因为形声字的形(意)符
和声(音)符不是通过“加注”或“加
上”而得到的,而是通过假借的方法而
得以借用的。
我们在上一小节已经论说,假借
法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记录汉语
同音词的造字方法,其关键是把已
有的同音字作为同音的书写符号来
借用,而不是创制新字。
假借法既然可以把一个已有的字作为
同音符号(声符或音符)来借用,那么,
是否也可以把一个已有的同意类的字或
字的偏旁作为形(意)符来借用呢?假
借法的原理和方法是否启发、催生了形
声造字法的产生呢?请看下面的论述:
故知假借之法, 行于太初;依其理以
造形声之字, 而假借之用益大 。 是故形
声之字, 其偏旁之声 …… 无义可言者,
亦莫不由于假借 。 (, 黄侃论学杂著 ·说
文略说, 第 5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 4月版 )
形声之字其所从之字多由假借。(, 黄
侃手批说文解字, 第 94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7月版)
其(黄季刚)崇言宏论,有为前儒所未
道,而可以启迪后学者至多。如诠释形声字
有借声借义之故,悉推明其所由来。(黄焯
,序例,,同上书第 1页)
汉字作为, 甲骨文字体系, 的文
字, 当其记录语言开始之日, 即其
,假借, 之法产生之时 。 ( 殷焕先
,汉字三论, 第 26页, 齐鲁书社
1981年版 )
我们知道, 假借早于谐声 。 因此, 谐
声字的一部分与假借字有先后连属的关
系 。 …… 半形半音的谐声字起初是同音
假借 。 ( 魏建功, 古音系研究,, 转引
自蒋善国, 汉字学, 第 132页, 上海教
育出版社 1987年版 )
假借这个办法,一经人们发现,对于汉
字就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假如假借办法一直发展下去,不把假借
字变成分别字,汉字可能早进入表音文字的
领域了。可惜由于它最初充当了形声字的素
材,促进了汉字的主要形式和主流的形声字
的形成和发展,假借本身的重要作用逐渐被
人们忽视了,尽管它和汉字的发展相始终。
假借方法的适应性是很强的 。 对找不到合
适的单个假借字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可以
假借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起来记录它 。 例如以
纳西文里, 对双音节词, 化育, ( pw- pa-),
就是, 蒿, ( pw-) 和, 蛙, ( pa-) 这两个
词的象形字组合起来记录它们的 。 在圣书字
和楔形文字里, 这种现象更为常见 。 ( 裘锡
圭, 文字学概要, 第 5页 。 )
黄侃、黄焯、殷焕先、魏建功、蒋善国
和裘锡圭等六位先生以上发人所未发的精辟
论述,在客观上揭示了一个长期以来未被研
究者们点破论明的重要原理,这就是与汉民
族上古先民在发明创造形声字造字方法之时,
受到了先期产生应用的适应性很强的假借原
理和方法的启示:
借用已有的同意类和同音的字(偏
旁)来作为新造字的形(意)符和声
(音)符,从而创制出兼表意音的形声
字。假借的原理和方法成为了催生形声
字产生的直接原因。具体可从以下三个
方面来加以论说。
( 1)在一个原有的形意字的基础之
上,借用一个同音字或字的偏旁来作为
即将造出的新字的声(音)符,让原有
的形意字与这个借用的声(音)符组成
一个兼表意音的新的形声字。
例如:“齿,甲骨文作,象人口中上
下两排牙齿,金文变作,小篆添加声符
“止”,原象形字变成了形声字。”也就是
说,甲骨文中的“齿”字原本是个形意俱现
的形意字;后来人们借用一个同音的“止”
字来作为表音的声符,原已产生使用的形意
字与借用的声(音)符便组成了一个兼表意
的新的形声字“齿”。
“星, 雞, 鳳, 裘, 往, 囿,, 雉, 等字都如
同, 齿, 字一样, 借用表音声符与各自原有
的形意字组成了兼表意音的形声字 。 这种在
原有形意字的基础之上借用表音声符而组成
的形声字, 是最早创制的形声字, 既能表意,
又能表音, 显然比纯粹借用同音字记录汉语
词的假借字容易分辨识读, 所以很快得到应
用发展 。
( 2)在一个原有表音字的基础之上,借
用一个表示同意类的字或字的偏旁来作
为即将造出的新的字的形(意)符,让
原有的表音字与这个借用的形(意)符
组成一个兼表音意的新的形声字。用这
个方法创制的形声字可分为两种类型。
A、原有的表音字为假借字。例如:
甲骨文多借用扫帚的“帚”来记录 婦 女
的,婦,(见董作宾, 殷墟文字甲编,
六六八);“帚”在甲骨文中除了借来
记录 婦 女的,婦,以外,还被借去记录
,歸,、“神祗名”等意义的词。
为了区别记录 婦 女的, 婦,, 人们便
借用, 女, 字作为表示意类的形 ( 意 )
符,, 帚, 和, 女, 便组成了兼表音意
的形声字, 婦, 。, 獅, 綵, 值, 猝,
祀, 蜈蚣, 等字都如同, 婦, 字一样,
借用表示意类的形 ( 意 ) 符而与各自原
有的假借字组成了兼表音意的形声字 。
B、原有的表音字不是假借字,而
是形意字或形声字。人们已为原有的形
意字或形声字赋予了一个读音,但是该
字记录的义项多,为了区别其中的一个
义项,便借用一个能够表示意类的字或
字的偏旁来作为即将造出的新字的形
(意)符。
这样原来已有读音的形意字或形声
字便作为声兼义的声(音)符,与借用
的形(意)符就组成了一个形声字。例
如:形意字“取”有割取(耳朵)、捕
获、获得、取妻等义项,本义和多个引
申义都用“取”字来记录,而且读音都
相同。
为了区别“取妻”这个引申义,
人们便借用“女”字来作为表示意
类的形(意)符,原来已有读音的
形意字“取”就作为声兼意的声符,
“女”和“取”就组成了一个表音
意的形声字“娶”。
又如:“罔”字从网亡声,本是
形意字“网”借用声(音)符“亡”
而组成的形声字。“罔”字除去表
示本义“网罟”和引申义网罗、编
织等多项意义之外,还被借去记录
同音的否定词(无、没有、不),
而且这一假借义的使用频率很高。
为了专门表示记录, 网罟, 之本义, 人们便
借用表示意类的, 糸, 字作为形 ( 意 ) 符, 原来
已有读音的, 罔, 就作为表示意类的声 ( 音 ) 符,
,糸, 和, 罔, 就组成了一个兼表音意的形声字
,綱, 。, 贫, 珥, 溢, 蛇, 洲, 趾, 燃, 等字
都与, 娶,,, 罔, 二字属于声符兼表音意的形
声字 。, 说文, 常常用, 亦声, 的术语来解说它
们 。
( 3)直接借用一个表示意类的字或
字的偏旁来作为即将造出的新字的形
(意)符,再借用一个表示相同读音的
字或字的偏旁来作为新造字的声(音)
符,让借用的形(意)符和声(意)符
组成一个新的兼表意音的形声字。
例如:人们借“犬”字作为表示意
类的形(意)符,借“良”字作为表示
读音的声(音)符,“犬”和“良”就
组成了一个兼表意音的形声字“狼”。
“江、河、杨、桐、钯、钢、诚”等字
都是用借用形(意)符和声(音)符创
制出来的形声字。这类形声字数量众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创制
汉字以记录汉语的长期社会实践中,
汉民族上古先民比较分析了形意法
和假借法造字记词的利弊得失,受
到了适应性很强的假借造字法原理
和方法的启发,
借用已有的能够表示同意类的字或
字的偏旁来作为新造字的形(意)符,
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或字的偏旁来作为新
造字的声(音)符,借用的形(意)符
和声(音)符组合起来,即可创制出兼
表意音的形声字。
由此可见,假借法构成了形声法得
以产生的直接原因,形声法实际上是假
借原理和方法在汉字造字实践中应用的
结果。
汉民族上古先民凭借假借的原理和方法发
明创造的形声造字法,充分“利用了数目有
限的传统符号”创制无穷无尽的汉字以记录
汉语词,这标志着汉民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
发展进程中找到了最适合汉字自身发展、最
能产生新字、在世界文字中最有特色的发展
道路,因而汉字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殷周甲骨文的形声字只有 26%左右, 而到
春秋战国时期则增加到 50%,到秦汉时期,
以, 说文, 为代表, 形声字则增加到 80%以
上 。 这就使汉字从秦汉至今成为世界上独一
无二的以兼表形 ( 意 ) 声 ( 音 ) 为主要特色
的成熟的文字体系 。
学习, 借鉴和援引历代方家通人的丰
硕研究成果, 笔者获益良多, 不胜感谢
之至 ! 本文冒昧地奉献笔者关于汉字造
字理论的认识, 关于形意造字法的定名
及其解说, 关于假借造字法与形声造字
法的因果新论 。 这些鄙陋之见不知是否
具有学术价值? 恭请方家通人不吝赐教
指谬 。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