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梁光华教授
汉字与中国历史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 考鉴研
究历史有考古和依据文献记载等
多种方法 。 今天, 我们试图从汉
字起源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这个角
度来研究中国历史 。
一,19世纪末,1899年在河南
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距今 3300多年
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考
证、研究我国商代历史的最重要的
文献文物。
甲骨文比较全国地记录了商代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文
化、社会习俗、商王世系及其继承
次序等多方面的历史。甲骨文是中
国古代成系统的最早汉字。
商代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仰仗甲骨
文得以全面的记录。这是汉字直接记录、
反映中国历史的铁证。例如, 史记 ·殷本
纪, 详细记载了殷商从始祖契到最后一
个商王帝辛(纣王)的世系。但是史学
界普遍怀疑司马迁的记载不一定可靠。
20世纪初, 著名学者王国维根据 1899年
以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 考释, 研究了甲
骨文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 1917年 2月写下
了著名的两篇论文:,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
先王考, 和,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
( 见, 观堂集林, 卷九 ) 。
王国维先生在这两篇论文中, 依据甲骨
文的记载论证了司马迁, 史记 ·殷本纪, 关
于殷商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可靠的, 当然也
据甲骨文订正了, 史记, 的一些错误 。 如
,报丁, 报乙, 报丙, 应校正为, 报乙,
报丙, 报丁, 等等 。 王国维先生的研究结
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 。
又例如:“成周”,是西周的东
部洛邑。, 尚书洛诰,,“召公既
相宅,周公往营成周。”成周故址
传说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马寺之
东。
因为以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白
马寺之东一直未有地下出土文物加以
证实, 所以人们怀疑周公 ( 姬旦 ) 为
成王所营建的东都, 成周, 不一定在
洛阳白马寺之东 。
江林昌, 夏商周断代工程与先秦史学、
文学、民俗学, 一文 2001年 8月在, 文史知
识, 发表,介绍夏商周断代工程组 1996年
秋在洛阳白马寺之东进行考古发掘时,在
灰坑 H108第一层和第三层中发现有数块龟
甲腹片,均有凿、灼,其中一片刻有“成
周”二字。
这片甲骨上的“成周”二字具有
重大的价值:第一,证明史籍所载西
周初年周公为成王营建东都“成周”
是历史事实;第二,“成周”所在地
确实是在洛阳白马寺之东。
史籍所记载的史实, 地址, 得到
地下出土文物和甲骨汉字的证实,
这是确凿可信的 。 史学界, 考古界
以前的一切怀疑均可涣然冰释 。
二、商代以前的历史,由于传世文献
实物缺乏力证,地下出土文献文物又不足
征,所以史学界众说纷纭,加之 20世纪上
半叶疑古思潮盛行,以致很多学者怀疑商
代以前的历史多为传说之史,怀疑夏代的
存在,无法确知夏代、商代的起始分期。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 20世纪八, 九十
年代 。 例如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纲要 ·叙
论, 说:
按照传统的说法, 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朝代, 它统治了四百多年, 活动的中心是
在今山西, 陕西, 河南三省交界的地区 。
一般认为,这个朝代约当于公元前二
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十八世纪,是中国奴隶
社会的开始。考古工作者为了探索夏的真
相,正在进行工作。迄今为止,我们所知
道的,还只是传说中的夏。
从地下材料和经地下材料检证的文献
材料来看, 三千六百年前的商, 是第一个
可考的朝代 。 三千六百年, 是现在所知有
文献的历史逐步展开的年代 。 ( 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86年 3月第 9次印本 )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家
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考古发现了比商
代甲骨文更早的距今四、五千年的数十座
城址和大型祭祀遗址、出土文物以及文物
上的文字。
吴春明先生 1999年 8月 27日在, 光
明日报, 上发表,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
考古考察, 一文,指出:
,距今 4700—4000余年间,即广义
的龙山时代,这是中国早期城池的繁盛
时代。, 时代的城或相当于城的遗迹。
这是中国早期城池的繁盛时代。,
,光明日报, 2002年 2月 24日报道:内蒙古
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考古发现了距今 8000
年的, 华夏第一村 。, 党中央, 国务院高
度重视中国历史的研究, 任命李学勤等三
位首席科学家在, 九五, 期间领衔实施了
,九五, 重大科研项目 ——“夏商周断代工
程, 。
经过众多科学家、文史学家共同攻关,
首次准确地考证了公元前 2070年为夏代的
起始年,公元前 1600年为夏代终结、商代
起始之年;考证并公布了“三代年表”
(夏、商、周),填补了我国年代学史上
的空白。(参见商务印书馆, 文史知识,
2001年第 8期第 5页)
距今 4072年的夏代, 成为我们中国有
传世文献记载, 有出土文献文物证实, 而
且得到中国政府和海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最
早历史朝代 。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们
为这一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和公布, 为祖
国悠久的历史而感到自豪 。
三、从古到今,人们都说中国具
有悠久的历史。司马迁的, 史记, 开
篇的, 五帝纪, 从原始社会晚期的黄
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说起。
史学界多认为这五帝是传说中的五帝,
但也普遍认为中国的历史应该比夏朝更早,
季羡林教授 2002年 2月 7日在, 光明日报,
上撰文指出:“中华古代史不能封顶”。
比夏朝更早的中国上古历史究竟应该早到
什么年代,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说。
稽考历史, 最重要的是必须占有传
世历史文献实物和地下出土文物 。 在
我国的上古史研究中, 由于缺乏文献
文物, 所以历史学家曾为, 上古茫然
昧无稽考, 的浩叹 。
康有为曾在其, 孔子改制考, ( 中
华书局 1958年版第一页 ) 中说:, 吾中
国号称古名国, 文明最先矣 。 然 ‘ 六经 ’
以前, 无复书记 。, 康氏这里所说的
,六经以前, 无复书记,, 主要是指传
世的商周以降的文献史料 。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现在我们以汉
字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的上古史,
根据汉字的起源发展,根据地下出土文物
及文物上的汉字来研究中国的上古历史,
足可弥补传世文献不足征的缺憾,足可拓
展历史研究的新领域,足可得到历史研究
的一种新方法。
20世纪我国考古界发现了大批珍贵的出
土文物。例如 195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
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陶器,陶
器外口沿上有规律地刻有几十种符号:
郭沫若先生在其, 古代文字之辩证
发展, 一文中考证指出:“半坡遗址
的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我认为,
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陶器不仅是美观实用的工具,而
且上面还刻有许多符号。这些刻划记
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
源。”(, 考古学报, 1972年第 1期)
于省吾先生在其, 关于古文字研究
的若干问题, 中更为直接地肯定:, 这是
文字起始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 。,
(, 文物, 1973年第 2期 ) 郭沫若先生把
他的研究观点写入 1976年人民社出版社出
版的, 中国史稿, 之中, 影响很大 。
姚太中、米运昌先生主编的, 简明中国
史, 也指出:“在半坡、姜寨和关中其他
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发现很多整齐规
则,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划符号。这些符
号散见在 270件陶器上,共有 50余种。表明
它已具有简单文字的特征。”(吉林教育
出版社 1990年版第 12页)
许嘉璐先生主编的, 古代汉语, 指
出:“在仰韶文化的陶片中发现有羊
的图形,已是‘羊’字的前身,其构
图是一只羊的全貌,其直观形象性远
比甲骨文中的‘羊’字要强烈得多。”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6月第 1版第
17页)
我们将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陶器上的
刻划符号与甲骨文作一些比较:
西安半坡刻符号,
甲 骨 文:
楷 书:十 廿 五 七 八 玉 阜 屮
(屮,chè草木出生。古草字。)
很明显, 甲骨文的这些汉字与西安半坡
遗址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几乎是相同的 。 据
同位素 C 测定,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
距今 6000多年, 史称仰韶文化时期 ( 相当
于新石器时代后期 ) 。
可见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陶器
上的字形符号是距今 6000多年的原始
汉字,比,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说文解字, 等古籍
所说的“黄帝之史(官)仓颉初造书
契”的观点,早出一千多年!
1974年,山东省莒县陵阳河遗址
出土了大汶口陶器,陶器上有四个象
形符号:
考古工作者几乎同时在山东省诸城前
寨遗址出土的陶器上,也发观了一个残
缺的象形符号:
唐兰先生在其, 关于江西吴域文化遗
址与汉字的初步探索, (, 文物, 1975年
第 7期)中释( 1)为“戉”( yuè,古兵器,
似大斧),释( 2)为“斤”,释( 3)为
“炅”( jiǒng,光;明亮),释( 4)为
“炅”的繁体。于省吾先生则释( 3)、
( 4)为“旦”。唐、于二先生均认为大汶
口陶器上的象形符号是原始汉字。
裘锡圭 1988年研究指出:“( 5)
显然是( 4)的残文,( 4)应该是( 3)
的繁体。”“在汶口文化晚期,生产
已经相当发达,社会的贫富分化已经
颇为显著,记录语言的要求很可能出
现。
上引象形符号( 4)的结构相当复
杂(有人认为象日出于山之形,有人认
为象日下有火,火下有山)。这个符号
已有繁简二体,而且还在陵阳河和前寨
这两个遗址里重复出现,似有可能已经
具有文字的性质。
从这些情况来看,大汶口文化象形符
号已经用作原始文字的可能性,应该是存
在的。 …… 由此推测,汉字形成过程开始
的时间,大概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
期。(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
馆 1988年第 1版第 25页)
吴春明先生,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考
古考察, 一文指出:, 仰韶文化时代 ( 距
今 6000—4800年间 ) 是象形文字萌芽的
时代 。 …… 山东诸城前寨, 莒县陵阳河以
及最近皖北蒙城尉迟寺多次发观大汶口文
化晚期的陶文, 停留在写实, 图形化的原
始阶段 。
但是三地共出笔画、结构相同的“日、
火、山”形组合字体,说明这种文字相当定
型,并在大区域内通用,而且这些陶文还可
以在商周甲骨文和全文中找到同字。 …… 把
它们看成中国象形文字的原始阶段应是不成
问题的。(, 光明日报, 1999年 8月 27日)
以上考古发现,证明汉字至少在
距今 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大汶
口文化时期出现。
四、类人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进化发展为会制造工具,会思维,
能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人,人类社会
就产生了,人类的历史也就由此而
起始了。
人类最早出现时,可以想见那时的社
会生产、物质生活条件是非常差的,人类
的思维和语言是水平低下的。随着人类的
进化发展,随着人类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提高,
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也随之逐渐
提高。
最初,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曾经使用实物
和画图画等方法来帮助记忆,交流。经过漫
长的发展岁月,当人们发展到必须发明创造
文字来记录稍纵即逝的有声口头语言,来传
递异时异地的有声口头语言时,文字便在人
类的生产活动、社会实践中发明产生了。
文字产生之时的人类社会,应当比
运用系统的文字、运用成熟的典籍图书
来记录历史的时代要早得多。因此,通
过研究汉字的起源时代来研究中国的上
古历史,这个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唯物
的,其研究结论也应当是科学可信的。
讨论至此,我们还想特别强调的是,
能用语言表达思维,进行言语交际,这是
人类区别于其他有生命的动物的一个重要
标志。语言学常识告诉我们,语言产生在
前,文字产生在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
号体系。
中国距今 6000年左右的时期出现了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汉民族先民不仅能
够制造满足生活需要的美观实用的陶
器,而且在陶器上刻下他们创造的原
始汉字,
说明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
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比较发达的古代文明
时期,那时的生产及生产工具已经达到
了比较高的水平,那时的汉民族先民已
经具有了相当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此可以进而证明:
中国可信的上古历史目前至少可以比
较准确地上溯到产生汉字的距今 6000
左右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时期,
比, 夏商周断代工程, 考证的起始于
公元前 2070年的夏代提前了近 2000年!
这就是我们通过出土文物上的汉
字或者说通过汉字的起源的事实及
汉字起源的文化蕴涵来考证研究有
文物、有汉字可证的可信的中国上
古历史所得出的结论。
可见汉字是忠实记录中国历史的
不朽文化化石,汉字是忠实记录、忠
实反映中国历史原貌的极其宝贵的文
献、文物,汉字的起源产生与中国的
历史、中国的文明同样古老,同样珍
贵,
因为汉字产生出现的年代一定
比任何一部成文成系统加以记录的
文献典籍的年代都要更早,因而更
有研究的价值。
在先贤慨叹“六经以前无复书
记”,或者“上古茫然昧无稽者”的困
惑声中,我们确实可以转换研究角度,
利用可靠的出土文献文物以文献文物上
的汉字,通过考证研究汉字起源的事实
及汉字起源所蕴涵的文化历史意义这一
重要方法来考证研究中国的上古历史。
谢谢大家!
(Thank you every 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