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实数系的连续性——实数系的基本定理
1. 教学内容
利用实数的无限小数表示,证明非空有界的实数集合必有上确界与下确界,
即最小上界与最大下界。
2. 指导思想
(1) Newton , Leibniz 建立微积分以来,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正确性与
在逻辑上的不严格性的矛盾困惑了一代又一代 的数学家,不少人对微积
分理论产生过怀疑,直到 Cauchy , Weierstrass 建立了极限论的严格基础,
人类科学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微积分理论的大厦才得以牢固建
立。作为极限论的出发点,实数系的基本定理 ——实数系的连续性,在
数学分析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实数系的基本定理有多种表达方式: Dedkind 切割定理,确界存在
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收敛定理,闭区间套定理, Bolzano-Weierstrass 定
理,Cauchy 收敛原理和 Cantor 定理。这些定理是等价的,其中每一个
都可以作为极限论的出发点,建立起整个极限理论。
(3) 传统的教材常采用 Dedkind 切割定理作为实数系连续性定理,并由
此出发导出极限论的全部理论。但由于 Dedkind 切割定理过分抽象,对
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接受,而将实数连续 性作为一个公理加以承认
又使人感到极限理论不够完备。我们则采用对 学生来说非常熟悉的实数
的无限小数表示方法,直观而简明地证明了确 界存在定理,既使得学生
容易掌握,又使得本书的极限理论得以完备化。
(4) 通过本节的教学, 要求使学生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的发展历史;对
实数系的连续性不仅能从几何上理解,还能从分析上掌握如何加以证明;
并认识正是由于实数系的连续性,才使它成为 整个数学分析课程的“活
动舞台”。
3. 教学安排
(1) 讲述人类对数的认识的发展历史:
自然数 ?整数 ?有理数 ?实数。
讲解促使这一发展历史的原因和例子。指出整数系具有离散性, 有理数系具有稠
密性, 对于实数系,让学生先从几何上理解它的连续性:实数布满整个数轴而无
“空隙”。
(2) 先给出数集的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定义: 设 S 是一个数集,如果 ? ,
使得 ,有 ,则称 是数集
∈ξ S
?∈xS x ≤ξ ξ S 的最大数,记为 ξ = maxS ;如果 ,
使得 ,有
?∈η S
?∈xS x ≥η,则称 η是数集 S 的最小数,记为 η = minS 。
当数集 S 是非空有限集,即 S 只含有有限个数时, maxS与 显然存在,minS
且 maxS是这有限个数中的最大者, min 是这有限个数中的最小者。但是当S S 是
无限集时,情况就不同了。例如 集合 A = ≥{| }xx 0 没有最大数,但有最小数,
且 min A = 0;集合 B =≤<{| }xx01没有最大数,但有最小数。
注意在证明数集 没有最大数时,我们采用的思路是: S xxSxSx >∈?∈? ':', 。
(3)给出数集的上确界与下确界的定义: 设数集 S 有上界,记 U 为 S 的上界
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则显然 U 不可能有最大数,但是 U 是否一定有最小数? 如
果 U 有最小数 β,就称 β为数集 S 的上确界,即最小上界,记为
β = supS 。
由定义,可知上确界 β满足下述两性质:
(a ) β是数集 S 的上界: ? ∈xS,有 x ≤β;
(b) 任何小于 β的数不是数集 S 的上界: ?ε>0, ? ∈xS,使得 。 x >?βε
(4)叙述实数的无限小数表示:任何一个实数 x可表示成
x =[ x]+( x ),
其中[ x ]表示 x 的整数部分,( x )表示 x 的非负小数部分。例如对 x = 34.,有
[]x = 3,( ) .x = 04;对 x =?27.,有 []x = ?3, ( ) .x = 03。我们将 ( x )表示成无限小数
的形式:
( x ) = , 0
12
.aa a
n
LL
其中 aa 中的每一个都是数字 0, 1, 2,…,9 中的一个。若(a
n12
,,,,L L x )
是有限小数,则在后面接上无限个 0,这称为实数的无限小数表示。注意无限小
数 0 ( )与无限小数 0000
12
.aa a
p
LLa
p
≠ 0 1 999
12
.()aa a
p
L L? 是相等的,为了保持
表示的唯一性,我们约定在( x )的无限小数表示中不出现后者。这样,任何一个
实数集合 S 就可以由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的集合来表示:
{ | a =[LL
n
aaaa
210
.0+
0
x], = (0
12
.aa a
n
LL x ), x S∈ }。
( 5)我们通过下述方法来找 出数集的上确界:设数集 S 有上界,则可令 S 中
元素的整数部分的最大者为 (α
0
α
0
一定存在,否则的话, S 就不可能有上界 ),
并记
S
0
=∈ ={| [] }xx S x并且 α
0
。
显然 不是空集,并且 ?S
0
x ∈S ,只要 x ?S
0
,就有 x< α
0
。
再考察数集 中元素的无限小数表示中第一位小数的数字,令它们中最大
的为 α ,并记
S
0
1
S
1
=∈{| }xx S x
01
并且 的第一位小数为α 。
显然 S 也不是空集,并且
1
? x ∈S ,只要 x ?S
1
,就有 x< α
0
+0. 。 α
1
一般地,考察数集 中元素的无限小数表示中第 n 位小数的数字,令它们
中最大的为 α ,并记
S
n?1
n
S
n
=∈
?
{| }xx S x n
nn1
并且 的第 位小数为 α 。
显然 也不是空集,并且 ?S
n
x ∈S ,只要 xS
0 1 2 n
+0. … α 。 α α
n
? ,就有 x< α
不断地做下去,我们得到一列非空数集 S ? S
0
? S
1
?… ? S
n
?…,和一列
数 α , , ,…, α ,…,满足
0 1 2 n
α α
α
0
∈Z ;
{0,1,2,…,9},α
k
∈ ? ∈k N 。
令
β = α
0
+0.α
1
α
2
… α
n
…,
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数集 的上确界。 S
(6)我们分两步证明 β就是数集 S 的上确界。
(a ) ,或者存在整数 ,使得?∈xS n
0
0≥ xS
n
?
0
;或者对任何整数 ,
有 。若 ,便有
n ≥ 0
xS
n
∈ xS
n
?
0
x < α
0
+0.α
1
α
2
… α
n
0
≤ β。
若 ( ),由 的定义并逐位比较xS
n
∈ ?∈nNU{}0 S
n
x与 β的整数部分与每一个小
数位上的数字,即知 x = β。所以 ? ∈xS,有 x≤ β,即 β是数集 S 的上界。
(b) ?ε ,只要将自然数 取得充分大,便有 > 0 n
0
1
10
0
n
<ε。
取 ,则 β与 的整数部分及前 位小数是相同的,所以 xS
n0
0
∈ x
0
n
0
β? x
0
≤
1
10
0
n
<ε,
即
x
0
> ?β ε
即任何小于 β 的数 εβ ? 不是数集 的上界。 S
( 7) 最后我们说明有理数集不具备“确界存在定理” ,即有理数集是不连续
的。
设 Tx ,证明xQ x x=∈ > <{| }并且 , 0
2
2 T 在 中没有上确界。 Q
证 用反证法。
假设 T 在 Q内有上确界,记 supT =
n
m
( 且 m 互质),则显然有 mnN, ∈ n,
1< ()
n
m
2
<3。
由于有理数的平方不可能等于 2,于是只有下述两种可能:
(a) 1< ()
n
m
2
<2:
记 2
2
2
?=
n
m
t ,则 0< <1。令t r
n
m
t=
6
, 则
n
m
r+ >0,
n
m
rQ+∈,并且
()
n
m
rr
n
m
rt+?=+ ?<
22
2
2
0。
这说明
n
m
rT+∈,与
n
m
是 T 的上确界矛盾。
(b) 2< ()
n
m
2
<3:
记
n
m
t
2
2
2?=,则 0< <1。令t r
n
m
t=
6
,显然也有
n
m
r? >0,
n
m
r? ∈Q并且
()
n
m
rr
n
m
rt??=? +>
22
2
2
0。
这说明
n
m
r? 也是 T 的上界,与
n
m
是 T 的上确界矛盾。
由此得到结论: T 在 Q中没有上确界。
4. 注意点:
(1) 由于学生初学微积分,对极限论的 抽象概念不易接受,应该在讲课
中突出几何直观。如 2 位于有理数集合的“ 空隙” 中, 应通过单位正方形
的对角线在数轴上标出它的位置;在确界定理 的叙述中,应指出若实数
系在数轴上有“空隙” , 则位于空隙左边的实数集合没有上确界,位于
空隙右边的实数集合没有下确界。
(2) 本节课程中要遇到不少与一些抽象 概念有关的命题,在给出它们的
分析证明时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如证明“集合 没有最大
数”的逻辑思路是证明:
S
xxSxSx >∈?∈? ':', ;证明“ β 是集合 的上
确界”的逻辑思路是证明:
S
β≤∈? xSx : (即 β 是 的上界),且S
εβε ?>∈?>? xSx :,0 (即任意小于 β 的数不是上界);证明“有理数
集合 { }2,:
2
<∈= xQxxT 在 中没有上确界”的逻辑思路是:假设
,则可以找到有理数 ,或者
Q
QxT ∈=
0
sup 0>r Trx ∈+
0
(即 不是 T 的
上界),或者
0
x
rxxTx ?≤∈?
0
, (即 不是最小上界),从而推出矛盾。
0
x
(3) 通过讲课,要让学生了解实数系的 连续性有多种等价的表达形式,
这些等价的定理贯穿于极限论的整个理论,构 成了极限论最基本、最丰
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