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荀子
The Philosophy of Hsun Tzu
? 荀卿,趙人。年五十始來游學於齊。騶衍之術迂大而
閎辯;奭也文具難施;淳于髡久與處,時有得善言。
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田駢
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
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
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
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
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
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
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 史記 · 孟子荀卿列傳,
稷下
,荀子,
? 儒家的分化
? 性恶论
? 天论
? 礼与人道
? 正名
? 虚一而静
一, 儒家的分化
孔子以后,儒家分为八派:
? 子张之儒
? 子思之儒
? 颜氏之儒
? 孟氏之儒
? 漆雕氏之儒
? 仲良氏之儒
? 孙氏之儒
? 乐正氏之儒
二, 性恶论
1,性与伪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性恶,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
是就也。” (同上)
2,化性起伪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 性恶, )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 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
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
善也。” (同上)
3,涂之人可以为禹
? 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
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
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
禹明矣。 (, 性恶, )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是善的;
荀子论证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
三, 天论
1,天行有常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
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
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
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 明于天人之分,则
可谓至人矣。 (, 天论, )
2,不求知天
?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舍其所以参,
而愿其所参,则惑矣。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
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
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
天功。 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 天论, )
3,制天命而用之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
之所以成!故 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 天论, )
Have A Break!
四, 礼与人道
1,礼之起源
?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
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
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
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 礼论, )
2,礼之作用
?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
善,人道毕矣。
? 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
?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
美者也。(, 礼论, )
3,人道
? 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
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
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诗曰:“礼
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 修身, )
五, 正名
1,名之起源
? 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
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然则何缘而以
同异?曰:缘天官。凡同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
(, 正名, )
2,名与实
?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
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 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
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
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 稽实定数 也。此制名之枢要也。
(, 正名, )
3,三类谬误
?,见侮不辱”,“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也”,此惑于用
名以乱名者也。
?,山渊平”,“情欲寡”,“刍豢不加甘,大钟不加乐”,此惑
于用实,以乱名者也,
?,非而谒楹”,“有牛马非马也,”此惑于用名以乱实者也。
(, 正名, )
六, 虚一而静
1,虚、一、静
? 所谓“虚”,就是“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也就是不要
为已有的认识(知识)妨碍将要接受的认识。
? 所谓“壹”,就是“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异也者,同时兼知
之 ;同时兼知之,两也 ;然而有所谓一,不以夫一害此一谓之壹”。
也就是说,人可能同时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壹”则要求人不要
使同时接受的不同认识互相妨碍。
? 所谓“静”,就是“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也就是说,不要使
幻象、假象扰乱正确的认识。
2,大清明
? 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
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
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参稽治乱而通其度,经纬 天地而
材官万物,制割大理而宇宙里矣。恢恢广广,孰知其
极?睪睪广广,孰知其德?涫涫 纷纷,孰知其形?明
参日月,大满八极,夫是之谓大人。 (, 解蔽, )
七, 思考
? 荀子的, 性恶论, 与孟子的, 性善论,
有什么不同?
? 荀子对于当时谬误学说的批评?
? 谈谈, 虚一而静, 的内容?
Next Time,韩非子
?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
部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