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
刘建
?分娩 (delivery):妊娠 28周以后,胎儿
及其附属物由母体娩出的过程。
?早 产,28周 ~不满 37周;
?足月产,37周 ~不满 42周;
?过期产,42周及以后分娩者。
?第一节 分娩动因
?一.内分泌控制理论
前列腺素( postglandin)
缩宫素( oxytocin)
雌激素及孕激素( E2 and P)
?二、神经介质理论
?三、子宫膨胀理论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 产力
? 产道
? 胎儿
? 精神心理因素
? 如能相互适应,分娩则能顺利经阴
道自然娩出,即为正常分娩。
?一、产力 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
内逼出的力量。
子宫收缩力(宫缩)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
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宫缩)
作用:迫使宫颈短缩、子宫颈
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及胎儿、胎盘
娩出。从分娩开始一直持续到分娩
结束。
?子宫收缩力特点:
?1.节律性
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节律
的阵发性收缩,阵缩由弱渐强,维
持一定时间,随后再由强渐弱,直
到消失。
临产后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
2.对称性和极性:
A.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
子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
左右对称,然后向子宫下段扩散,
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
B.极 性:子宫收缩力以子宫
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
弱,宫底部强度几乎是子宫下段的
两倍。
?
? 子宫收缩的对称性和极性
? 3.缩复作用 体部收缩,肌纤维
缩短变宽,重新松驰时不能完全恢
复到原来的长度。
缩复作用使宫腔内容积逐渐缩小,
迫使胎先露下降及子宫颈管逐渐展
平。
?(二)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第
二产程的重要辅助力量。宫口开全后,
胎先露部或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及
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
动屏气,腹肌及膈肌强力收缩使腹内压
增高。
(三)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在骨
盆腔内旋转作用;当胎头枕骨露于耻骨
弓下缘时,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二、产道 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
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
(一)骨产道 通常指真骨盆,骨
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三个平面
? 骨盆入口平面:四条径线
?( 1) 骨盆入口平面 —— 横椭圆形
①入口前后径:约 11cm。
(真结合径)
② 入口横径,约 13cm。
③ 入口斜径,约 12.75cm。
中骨盆平面
?( 2) 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内的最窄平
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①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
骶骨下端连线。平均值约为 11.5cm。
② 中骨盆横径 两坐骨棘之间的距
离,平均值约 10cm。
?( 3) 骨盆出口平面 两个三角平面
组成。
① 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
至骶尾关节的距离( 9.5cm)。
②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9cm。
③后矢状径,9 cm
④ 出口横径 +后矢状径应>
15cm。
骨盆出口平面
? 2.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 1)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
点的曲线,又称产道轴。分娩时胎儿沿
此轴娩出。
( 2)骨盆倾斜度 60度
产道的形成及产轴
?(二)软产道 子宫下段、子宫颈、阴
道、骨盆底软组织。
1.子宫下段、生理性缩复环;
宫颈扩张及子宫下段形成
? 2.子宫颈的变化
( 1)子宫颈管消失 临产前长约 2cm,
临产后子宫颈管形成漏斗形,此时子宫
颈外口改变不大。随后,子宫颈管逐渐
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
( 2)子宫颈口扩张 临产前宫颈外口
仅容 1 指尖,随产程进展,宫颈口开大,
至开全( 10cm)。
子宫颈管消失与子宫颈口扩张步骤
?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 会阴体、
阴道及骨盆底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增生
肥大,血管变粗,血运丰富,故临产后
会阴可承受胎头压迫而易于扩张。
?三、胎儿
1,胎儿大小;
2,胎位
3,有无畸形。
?(一)胎儿大小
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
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头是胎体的最
大部位,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
分,胎儿较大致胎头径线亦大,可引起
相对性头盆不称而造成难产。
? 1.胎头颅骨
顶骨,2
额骨,2
颞骨,2
枕骨,1
颅骨间缝隙称为颅缝,两颅缝交会处
较大空隙称囱门。
胎儿颅骨及颅缝
?2.胎头径线
①双顶径: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
约为 9.3cm;
②枕额径: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
离,11.3cm;
③枕下前囱径:前囱中央至枕骨
隆突下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9.5cm
④枕颏径: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囱
顶部的距离,平均值约为 13.3cm。
胎头构造及各径线图
?(二)胎位 头位时,可检查矢
状缝及前、后囱确定胎方位。
?(三)胎儿畸形 脑积水等
?四.精神心理因素
?第三节 分娩机制
概念:指胎儿通过产道娩出时,为
了适应产道各个部分的大小及形状以及
骨盆轴的走向,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转动
动作。
?一、衔接
胎头双顶经进入骨盆入口平
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
坐骨棘水平,
衔接(半俯屈、枕额径、右斜径)
?二、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下降。贯
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可作为判断
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降过
程中发生俯屈、内旋转、仰伸、复
位及外旋转等动作。
?三、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
盆腔后,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
部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
进一步俯屈,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
经( 11.3cm) 为枕下前囱径 (9.5cm)
以适应产道的最小径线,有利于胎头进
一步下降。
胎头俯曲
?四、内旋转
进入中骨盆后为适应中骨
盆,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
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胎头内旋转
?五、仰伸
胎头到达阴道外口时,盆底肌肉收
缩,胎头枕骨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
逐渐仰伸,胎头顶、额、鼻、口、颏相
继娩出。
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进入骨
盆入口左斜径或横径上。
胎头仰伸
?六、复位及外旋转
复位: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
与胎肩成正常关系,枕部向左旋转
45°。
外旋转:枕部继续向左转 45°,
以保持胎头与胎肩垂直关系,称外
旋转
外旋转
?七、胎儿娩出
胎头完成外旋转后,前肩(右)在
耻骨弓下娩出。继之,后肩(左)从会
阴道缘娩出。两肩娩出后,胎体及下肢
随之顺利娩出。
胎肩娩出
?第四节 正常产程和分娩处理
?一.先兆临产和临产的诊断
(一)先兆临产
1.假临产,宫缩不规律,收缩力弱,
时间短,不伴颈管消失及扩张,镇静剂
能抑制。
2.胎儿下降感:
3.见红:临产前 24~ 48小时,阴道
排出少量血液。即将临产的征象。
?(二)临产 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
增强的子宫收缩,伴随子宫颈管展
平、子宫颈口扩张和先露部下降。
?二、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规律宫缩至胎
儿胎盘娩出为止,简称总产程。一般分
三个产程。
(一 )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到子宫颈口开
全。初产妇约 11~ 12h; 经产妇仅 6~8h。
( 二)第二产程: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
出。初产妇< 2h, 经产妇数分钟。
(三 )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到胎盘娩出,
通常不超过 30分钟。
?三、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 )临床表现及观察方法
1.规律宫缩 随产程进展,间歇渐
短,持续时间渐长,宫口近开全时,持
续时间可达 1分钟以上。
观察方法,① 手扪及;②胎心监护仪。
2,宫颈扩张 当宫口开大 10cm左右,
即宫口开全。
观察方法:①肛查;②阴道检查。
? 3.胎头下降
观察方法:①肛查;②阴道检查。
4,胎膜破裂 子宫颈口近开全时,
羊水流出。
? (二 )第一产程的处理
? 1,产妇
( 1)精神支持;
( 2)高热量食物及足够水份;
( 3)适当活动与休息;
( 4)大小便:及时排尿;
( 5)观察血压
?2.胎心监护
潜伏期每 1~ 2小时听一次胎心;
活跃期每 15~ 30分钟听一次。
正常 FHR120~ 160bpm,< 120
或> 160bpm,提示胎儿窘迫 。
? 3.应用产程图了解产程进展情况
产程进展是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具体反映到宫口扩张情况及胎头下
降,临床上使用产程图反映产程进展
?( 1)宫颈扩张曲线:
潜伏期:从临产至宫颈扩张 3cm。 约
8小时,超过 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开大 3cm至宫口开全,
约 4小时,超过 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
( 2)胎头下降曲线:活跃期下降明显。
? 4.肛门检查
(一)目的 了解宫颈软硬度、厚薄、
扩张程度、是否破膜、骨盆腔大小、胎
先露、胎位及先露下降程度。。
(二)方法
?5.阴道检查
( 1)了解骨盆形状及内径大小;
( 2)确定胎位及宫口扩张程度;
( 3)寻找胎儿宫内窒息原因;
( 4)破膜并观察羊水的性状。
?五、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宫口开全,胎膜自然破裂;
2.产生便意,肛门松弛;
3.胎头拨露;
4.胎头着冠:
5.胎儿娩出。
? (二 )第二产程的处理
1.严密监测胎心率;
2.指导产妇屏气;
3.接产准备;
4,接产。
?六、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一)临床表现,
1,子宫腔容积明显缩小 ;
? 2,胎盘后血肿形成,胎盘完全
剥离而排出 。
胎盘娩出过程及剥离征象
?胎盘剥离征象
1.子宫变硬、宫体窄长;
2.少量血液从阴道内流出。
3.露于阴道外的脐带向外脱出;
4.按压耻骨联合上方,脐带不回缩,
进一步按压可逼出胎盘。
?(二)第三产程的处理
? 1.新生儿处理
( 1)清理呼吸道;
? ( 2) Apgar氏评分及其意义
8~10分,属正常新生儿。
4~7分为轻度窒息,需清理呼吸
道、吸氧处理。
< 4分为重度窒息,须紧急抢救
?体 征 评 分
0 1 2
心跳 无 < 100次 ≥100次
呼吸 无 浅慢不规则 哭声好
肌张力 松弛 四肢稍屈 四肢活动
喉反射 无 有些动作 咳嗽恶心
肤色 全身苍白 躯干红四肢紫 全身红润
Virginia Apgar( 1953)
( 3)脐带处理;
( 4)协助娩出胎盘;
( 5)检查胎盘胎膜
( 6)预防产后出血
( 7)产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