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一次研讨题
7-1,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海运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基
本特征是什么? 你对此有何评价?
7-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运, 港口管理体制作出
了哪些改革? 目前是什么情况?
7-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运政策作出了那些重大
调整? 作用如何?
7-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运政策其主要特征是什
么? 如何评价?
第七章 当代中国的海运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际海运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加入 WTO前后的国际海运政策(补)
?香港(地区)的海运政策
?台湾(地区)的海运政策
?我国海运政策的特点和本质
?入世对我国国际海运和海运政策的影响
我国对外经济和国际海运概况
? 从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看海运力量的重要性
? 我国海岸线很长,对外贸易的需要和改革开放
的国策,使我国成为现代海运大国
? 经过建国 50多年建设,已形成以水运交通为主
的综合运输体系,船队规模排世界 5-7位
? 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现代化进程一直加快,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
? 经济发展和国际海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是 WTO具有代表性
的重要成员国,是 APEC的主要成员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际海运政策
一、国际海运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国际海运也建立在国有国营的
基石上,国际海运政策是政府部门国家国家经济建设和
外贸运输需要而制定和实施的。
? 经历了租合开创和建设远洋船队的发展两个阶段
? 政策特点是主体和客体不分,政府和企业利益不分
1、西方及国民党当局对大陆的封锁与禁运政策
2、新中国海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
? 49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成立
? 分设海运、河运和航道工程管理三个局
? 在大连、上海、广州成立三个海运分局
第一节计划经济时期的国际海运政策
二、开创远洋运输业的政策措施
目标:突破帝国主义封锁禁运,开创国际海运事业
1、开展国际间海运合作
? 50年与波兰合作,建立中波海运公司
? 55年与捷克政府以代营方式合作(挂捷克旗)
2、船舶租赁
? 成立中国外贸运输总公司(中外运)
? 租用华侨华商船舶,管理其参与祖国外运
3、统一经营和管理国际海运代理业务
? 开放部分主要港口,有私营和外国船公司的代理行
? 交通部海运管理总局 — 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统一管理
? 55年 — 60年,社会主义改造,国际海运代理归口管理
4、建立自己的运价系统
从近洋远洋航行运价斗争到, 中国远洋货物运输运价本,
第一节计划经济时期的国际海运政策
三、发展国际海运事业的政策措施
1、组建国营远洋运输企业和船队
? 对外贸易海运量成倍增长,造船工业大发展,需自主权
? 58年成立交通部运输局,加快组建远洋企业和船队
? 61年成立中远和广州分公司,组建了第一支远洋船队
2、贷款买船,发展国营远洋运输船队
? 利用国际航运市场萧条,二手船价暴跌机会买船
? 交通部与中国人民银行签定贷款买船合同,国家结算
? 64年 —— 75年(文革)一直执行,76年结束租船历史
3、贷款买船的优惠扶持政策
? 财政上统收统支,经营上“统一货源统一调度统一运
价”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一、国际海运管理体制的改革
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战略
决策,对国际海运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改革
1、实行政企职责分开,COSCO成为相对独立的企业
2,83年提出“有水大家走船”的口号,鼓励各地方、部门、行业,
国营、集体、私人一起上,无序竞争和外商投资
3,84年对远洋船舶归口管理,85年对国际海运加强管理
4、国有远洋运输航运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
? 78— 84年:政企分开,减政、放权、搞活、让利,独立核算
? 85— 86年:调整、整顿,抑制经济过热和双轨制问题
? 87— 91:承包经营,经理负责制,目标责任制
? 91— 95:转换经营机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97— 2002: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
? 2003— 今:企业改制,产权多元化,彻底推向市场,公平竞争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二、国际海运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1、造买船政策
? 81年起,独立核算航运企业由计划拨款改为企业贷款
? 贷款实行层层审批制,84年规定可低息、延期、减免税
? 88年,94年利率调整,差额部分国家补贴
? 进出口船舶需政府审批,关税按需要增减,现为 9%
2、税收政策
( 1)对国内企业的税收
? 企业基金 —— 利润留成 —— 83第一步利改税 55%—— 86
年第二步所得和调节税,营业、基建、教育附加 —— 94
年新税制取消税前还贷,33%,98年增殖税,国、地税
? 折旧:由 10-18年直线折旧改为 10-18%加速折旧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2、税收与折旧政策
( 2)对外资企业的税收 —— 超国民待遇
? 正常税收:营业和所得税,简化为运输总收入的 4.65%
? 优惠税收:第 1-2年免征,3-5年减半所得税
? 91年, 外商外资企业所得税法, 减免增到 1-5和 6-10年
? 我国税法实施后,按 15%税率征所得税
? 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税法后的合同,按统一税赋和关税
3、货载保留政策
? 88年以前,基本是国货国运政策,由国家外贸计划分配
? 88年后随“复关”谈判,船代业务放开,基本取消配额
? 在与欧共体的 GATS谈判中,公开承诺双边协定中豁免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二、国际海运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4、营运补贴政策
? 由 80年代前计划经济的国家包揽到市场经济的自负盈亏
5、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
是我国国际海运政策主要重大调整的部分,目的是入世
( 1)国际海洋运输业方面,85— 94年逐步放开
? 85年允许外商合资海运公司,95年定出资额不得超过 50%
? 90— 92年的 4个文件:允许外商独资船务公司与办事处
? 93— 95年 GATS开价单和最惠国义务豁免及有关文件又
规定设立合资或子公司的资格条件、审批手续和经营范围
? 定期航线审批:允许外国海运公司从事国际班轮运输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的国际海运政策
二、国际海运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5、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
( 2)港口服务业
? 中外合资码头泊位经营与建设:减免税,独资专用码头
? 港口使费,92-94公布年实施统一,实行无差别国民待遇
( 3)海运辅助服务业
? 集装箱内陆服务,经批准可合资多式联运,无差别无歧视
? 货代与船代服务,外经贸部限制审批,外资股份低于 50%
6、沿海运输权政策
87年禁止 — 92年适度放 — 93年保留批准权,合资挂中国旗
7、运价报备制度:促进公平竞争,由政府定价改为报备价
补充之一,加入 WTO后的新海运政策
1、国务院第 335号令颁布于 2002年 1月 1日起正式实
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管理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规范国际海运业与国际海
运经营活动的国家级行政法规,是我国水运法制
建设登上时代新台阶的明显标志(详见全文)
2、港口管理体制改革
? 原中央直属所有港口下放地方,改制为企业化
? 2003年 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诞生
3、入世谈判的新承诺
允许美国、欧盟、日本设立独资的班轮公司
补充之二:航运管理体制及企业格局
1、航运管理体制
? 交通部水运司、港口处,各省市交通厅局、处
2、港口和造船企业
? 各主要沿海港口(航运中心),地方中小港口,内河港口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分公司,地方企业
3、航运企业:国际海运和国内海运
? COSCO及其广杂、上集、天散、大油分公司
? 中外运及外贸大货主的船队,中外合资航运及船务公司
? 中国海运集团公司:各地方海运、客运分公司
? 长江航运集团及内河航运公司
? 各省市交通厅局、外贸部门的航运企业
? 民营航运企业:山东海丰、海南中化国际
第七章第二次研讨题(第三、四节)
7-1,香港地区的航运政策主要内涵和特征
是什么?
7-2,台湾地区的航运政策主要内涵和特征
是什么?
7-3,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航运关系是什
么? 应如何处理?
7-4,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的航运关系是什
么? 应如何处理?
第五节 中国海运政策的特点和本质
一、中国海运政策的属性特点
1、政策手段
? 由政府文件、暂行管理办法向行业法规和国家立法转变
?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取消保护
2、政策属性
? 由封闭保护,发展为有限制的对等开放
? 在市场准如、国民待遇方面与国际接轨
3、政策形态:政策文件、行政法规与国家立法并存
4、改革趋向
? 由保护走向自由竟争的转折期,由人制走向法制
? 按 WTO 原则制定竞争规则,规范政府行为
二、政策本质
1、政策目标:提高管理水平和国际海运地位、竞争力
2、政策本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保证国家和人民
的最高利益
思考与讨论
入世对我国国际海运政策的影响及对策
1、对政府的影响及对策
? 转变观念和政府职能,深化改革管理、经营体制
? 加快法规建设,减少政府干预,加强市场监管
? 按 WTO的规则和国际惯例调整国际海运政策
? 为港航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内外部政策环境
2、对港航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 外部竞争环境改变,更加激励,机遇挑战并存
? 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采取一系列策略提高自身实
力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