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 学习的理论
一、什么是学习
? 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在一
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
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 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也
不一定必须表现出外显的行为。
学习概念有三个含义,
? 首先,学习是由学习者的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 其次,学习是以行为或内在潜能的改变为标志
的。
? 最后,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二、学习理论的派别
? 学习理论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论述,
是人们试图揭示人类和动物学习行为的本质特
征和内部过程的尝试 。
? 学习理论通过对学习的途径, 方法和法则的分
析, 概括, 期望解释, 学习是怎样发生的,,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为什么要这样学
习, 等基本问题, 为人们对学习现象进行思考
和研究提供指南与思路 。
?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对人
类和动物学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不
同的学习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又称刺激 -反应学习理论,是出现最早的一个学
习理论流派,在学习理论的发展中发挥了特别
重要的作用。
? 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
典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等。
主要观点,
? 将环境看作是刺激,将伴随而来的有机体的行
为看作是反应。
? 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学习者学到些什么,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由
个体决定的,因而个体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 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门行为科学,行为应当
是学习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而观察是进行学
习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认知学习理论
?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学习理
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以及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
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等都是认知学习理论的典
型代表。
主要观点,
? 学习是个体通过选择性注意、编码、储存和提
取等方式处理加工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学习
者的内部心理结构在他们学习信息的选择和加
工中起着重要作用。
? 个体在对学习信息加工过程中,不断丰富、完
善自己的心理结构,并影响未来与环境的相互
作用。
? 因此,学习理论应当注重个体处理各种环境信
息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
(三)认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将行为主义和认知理论两个学派的观点综合起
来解释学习 。
? 托尔曼的信号学习理论, 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
论等都是认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代表 。
主要观点,
? 同意刺激 -反应学习理论的基本假设,同时又
对注意、感知、思维等认知学习理论的问题作
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 这种综合性的观点代表了心理学理论在学习领
域研究中的一种融合与折衷的趋势。
? 如托尔曼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等心理学派的影
响,将各方观点组合起来,提出了目的性行为
主义观点,强调行为的目的性和整体性,并提
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
? 他既被认为是新行为主义的典型代表、又被公
认为认知学派的鼻祖。
? 加涅被公认为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派的折衷
主义者。
? 他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
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中介因素 ——心智活动。
? 布卢姆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上编制了教育目标
的分类,但他注意到了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
派都忽略的问题 ——情感与态度。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既强调研究外显的行为,
行为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所起的作用,
又重视观察学习、认知过程和自我调节的作用,
形成了一种认知 -行为主义的模式。
? 当代的学习理论可以说同时兼顾着认知和行为
主义两个学派的观点,对课堂教学影响比较大
的几种学习理论也都反映了这种趋势。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罗杰斯及其他倡导者对传统的学习理论只强调
,动手, 和, 动脑,, 把人当作, 冷血动物,
极为不满 。
主要观点,
? 心理学应当研究完整的人, 而且应当, 完整,
地研究人, 而不应分解地, 还原地分析人的行
为与认知 。 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 而不仅
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
? 每一个人都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 特
别关注个人的自我实现 。
? 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
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
? 真正的学习经验应当能够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
独特品质,发展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从这
个意义上说,学习即, 成为,,成为一个完善
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
? 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
学生, 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和他们看待自己的方
式, 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的
意义, 因为它是信息保持的决定因素 。
? 教师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死记硬背, 还不如让
学生花时间去寻找知识的个人意义 。
? 具有个人意义的知识才会成为个体经验的一部
分, 令其终生不忘 。
第二节 运动技能学习
一、什么是运动技能
?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
动作或心智活动方式。
按照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
能和心智技能,
? 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
动方式,如写字、游泳、修理自行车、安装收
音机,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动作技能;
? 心智技能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
如以回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
式,进行公式运算、逻辑推理等。
运动技能,
? 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
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
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
? 运动技能是一种主观经验的表现,是以一定的
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主体对特定运动技
术的掌握和表现。但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
经过后天练习获得的。
二、运动技能的种类
? 运动技能依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分为连续技能
和非连续技能, 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精细技
能和粗大技能等 。
1、连续技能和非连续技能
? 连续技能指以连续, 不间断的一系列动作方式
所完成的技能 。
? 如跑步, 竞走, 游泳, 划船, 骑自行车, 滑冰
等 。
? 这些技能中动作的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动作以
周期式的形式完成, 动作过程重复较多 。
? 非连续技能指完成这种技能的时间相对短暂,
动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 各环节之间无重
复 。
? 如投掷标枪, 推铅球, 跳高跳远, 跳水, 发球,
踢球等 。
? 多数非连续性技能是由突然爆发的动作组成的 。
2、封闭技能和开放技能
? 当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内部的, 由本
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 这种技能
叫封闭技能 。
? 如体操, 游泳, 急行跳远, 掷铁饼等 。 这种技
能一般具有相当固定的动作模式 。
? 掌握这种技能就要通过练习, 使自己的动作达
到某种理想的定型 。
? 当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赖于周围环境提
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
节的重要因素时,这种技能就叫开放技能。
? 如打篮球、排球、棒球等。
? 开放性技能要求人们具有处理外界信息变化的
随机应变能力和对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
3、精细技能和粗大技能
? 当一种技能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并要求
较精巧的协调动作时,这种技能称为精细运动
技能。
? 它一般由小肌肉的运动来实现,如射击、射箭、
网前吊球、台内轻搓短球等;
? 粗大动作技能运用大肌肉群,而且经常要求全
身肌肉的参与。
? 如跑步、游泳、网球发球、排球大力扣球、足
球远距离射门等。
三、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 运动技能是为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 由个别或
多个动作构成的操作系统, 它是在学习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
? 运动技能在形成的各个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
征 。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阶段
1,认知 -定向阶段
? 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
种技能的动机,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
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
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 正确的表象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各种运动技
能,相反,一个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表象,
技能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
? 清晰而正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动
作以及技能学习者对示范动作的正确感知。
? 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动作知识,也能在头脑
中引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并促使他们主动地学
习和表现某种技能,校正自己的动作错误。
? 在认知 -定向阶段,初学者的动作显得呆板、
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较多,对动
作要有意识地进行控制。
? 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每个动作上的示范表演对
学生学习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 学生主要是靠把自己的动作与示范的动作进行
对照,来校正自己的错误动作的。
2、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
? 在掌握局部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开始把各个动
作环节或不同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
的动作,或在了解一种技能的大致特征之后,
对其中的个别动作做更多的练习。
? 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从认知转向运动,从个别
环节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这是把个别动作
连成动作系统的关键。
? 由于技能还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练习者常常
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的地
方,会出现短暂的停顿;
? 他们完成动作的紧张度已大大缓和下来,但没
有完全消失,稍微分心,还会出现错误的动作;
在前一阶段经常出现的多余动作已逐渐减少。
? 这时候,练习者的头脑中已形成比较清晰而牢
固的动作表象,他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动作,并
根据自己的动作表象来校正自己的技能。
3、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 在这个阶段, 学生学习的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
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
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 。
? 他们在完成动作时的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都已
完全消失;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小到最低
限度;整个动作系统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气呵成
的 。
? 动作的连贯主要由本体感受器提供的动觉信号
来调节 。
? 由于技能已经完善,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
技能去完成自己所面临的各种运动任务 。
? 以后, 随着新任务的出现, 又会产生掌握新技
能的要求, 技能便从一个水平向更高的水平不
断发展 。
? 因此, 技能的完善是相对的 。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特点
?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 技能表现变化的主
要特点是,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
转向自动化
? 在技能形成的初期,学生的内部言语起着重要
的调节作用。他们完成每一个技能动作,都要
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
? 意识的控制作用稍有减弱,动作就会停顿下来
或出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动作完成显得很
紧张。
? 随着技能的形成,意识对动作的控制逐渐减弱,
整个技能或技能中的大多数动作逐渐成为一个
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
? 学生在完成技能时,只关心怎样使技能服从于
当前任务的需要,而不关心个别动作的进行。
? 由于动作系统的自动化,扩大了人脑加工动作
信息的容量,完成动作的紧张程度也就缓和了。
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内反馈
? 在技能形成中, 反馈对技能动作的学习起着重
要的调节作用 。
? 如射击练习时, 每射一发, 都要看看结果, 如
果弹着点偏右, 下一发瞄准应该偏左一点;如
果弹着点偏下, 说明扣扳机用力大了一点, 带
动了枪口朝下, 下一发应该纠正扣扳机用力的
大小 。
? 说明动作反馈是技能顺利形成和不断完善的重
要调节因素 。
在动作技能学习中,反馈可分成外反馈与内反馈。
? 外反馈是指由视觉、听觉等提供的信息反馈,
它们来源于外部,例如,旁观者的指点、通过
录象看到动作的结果等。
? 内反馈指由肌肉或关节提供的动觉信息反馈,
它们是动作的自然结果,例如在传球时,肌肉
用力的大小、肢体运动的方向、触球的部位等
提供的动觉、触觉反馈就是内反馈。
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两种反馈的调节作
用也在变化。
? 技能形成初期,内反馈与外反馈都很重要,但
来自外界的视觉、听觉反馈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学生根据动作反应后所看到或听到的结果,对
反应进行调整和校正,使动作达到预定的目标。
? 随着技能的形成,外部感觉的控制作用逐渐为
动觉的控制所代替,内反馈在技能动作的调节
中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动作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增加
? 初学某种技能的人, 动作是不稳定的, 这种不
稳定既表现在个别动作的准确性上也表现在动
作之间的转换和过渡上 。
? 当技能形成以后, 它就会以相对稳定的方式表
现出来, 成为某种稳定的动作模式 。
? 一个熟练的体操运动员能够反复按同一方式完
成某套体操动作, 并以此传授给别人, 就因为
他的体操技能达到了相对的稳定程度, 形成了
某种稳定的动作模式 。
? 技能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是刻板的、一成不
变的。熟练的技能是与各种变化了的情境相适
应的技能。
? 因此,当情境出现变化时,技能熟练的人,能
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技能动作,使技能的发挥不
受某种固定的动作模式的限制。
? 技能的灵活性是长期学习和练习的结果。
? 初学某种技能的人,动作呆板,执行技能的条
件稍有变化,动作的完成就可能遇到困难。
? 以后,在不同的情境中经过练习,掌握了应付
各种情境的动作系统,他们的技能才变得灵活
起来。
4、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 一系列局部动作联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
即一种协调化的运动模式,是运动技能形成的
另一重要标志。
技能动作的协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 连续性的统一协调,这是动作在执行时间上的
协调。
? 跑步时一足后蹬,另一足前摆,交替进行;
? 打拳时先打一式,接着打另一式,前后连贯,
一气呵成,这是时间上的协调或连续性的统一
协调;
② 同时性的统一协调,这是动作在空间上的协调。
? 跑步时,上下肢体的动作配合;
? 完成自由体操动作时,既要将动作做好,还要
与音乐紧密配合,融为一体,这是空间上的协
调或同时性的统一协调。
? 从运动信息的认知处理角度看,到了高水平的
运动技能阶段,动作技能完成者除了具有较好
的神经肌肉系统的, 硬件, 外,协调内、外部
运动环境刺激与反应的信息处理, 软件, 也达
到了较高的水平。
三、运动知识的掌握
?一般知识的掌握经历了感知, 理解, 巩固
和运用等过程 ;
?运动知识的掌握过程包括了运动感知, 形
成运动表象建立和动作概念掌握等阶段 。
(一)运动感知
? 运动感知是由运动感觉和运动知觉构成的。
? 运动感觉是指大脑对肌肉收缩程度和四肢、躯
干位置变化的反映;
? 运动知觉是指大脑对当前运动的物体或自身动
作的空间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
从反映的对象看,运动知觉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外界物体或他人运动的知觉,由对运动
物体的运动方向、距离、速度、高度、幅度等
感觉因素组成,通过视、听、触、肌肉等感官
有分析地联合活动实现;
? 另一个是对自身运动的知觉,由自身动作的方
向、用力大小、用力时机、速度、幅度、节奏、
躯干状态、肢体位置、提升、下降等感觉因素
组成。
? 运动知觉是一种复杂的知觉,由多种感知觉构
成。
? 各种感知觉在运动知觉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
“黑暗感觉,,
? 由于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的感觉在人的大脑皮
层上一般不处于主导地位,经常受到外部其他
感觉(如视、听觉)的影响,常常处于被掩盖
的位置。
? 这种现象常常发生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被
称为, 黑暗感觉, 。
? 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运动知觉与时
间知觉和空间知觉的相关密切。
运动感知觉在运动技能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 它是运动知识获得的前提,是运动技能形成的
心理基础。学生缺乏良好的运动感知觉能力,
运动技能学习的进步速度将受到影响。
? 运动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可形成专门化运动知
觉,而专门化运动知觉是保证运动技能运用和
完成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专门化运动知觉,
? 专门化运动知觉是某一运动专项所特有的知觉 。
? 它是运动者对运动器械, 场地, 运动媒介物质
( 水, 空气等 ) 以及专项运动中的时间, 空间
特性的高度敏锐的感知和精细, 准确的分化反
映 。
? 与某一运动专项相关联的分析器的组合活动以
及各分析器差别感受性的提高是专门化知觉得
以形成的条件 。
? 球类运动员的, 球感,, 体操运动员的, 器械
感,, 田径运动员的, 场地感,, 游泳运动员
的, 水感,, 射击运动员的, 枪感, 等, 都是
长期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专项运动员的专门
化知觉 。
?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练习者要进行大量的
运动感知觉与专门化运动知觉的练习,从而发
展相应的专门化知觉。
? 练习时,要让练习者对所学习技能的动作特点、
所支配的运动客体、所借用的运动媒体的属性
有所了解,加强熟悉器械、场地、设备等性能
的专项练习;
? 还要利用多种方法、手段加强辅助性练习,通
过各种感官促进运动知觉的形成;
? 要及时反馈,提示练习者区别正确与错误动作
的不同感觉,提高肌肉用力和关节活动的差别
感受性;
? 要根据专项特点,设计专门化知觉的练习方法,
提高练习者的精细感知、发现和纠正细微动作
偏差的能力。
(二)运动表象
?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
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体验 。 它反
映某个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 空间和力量方面
的特点 。
? 运动表象与过去的运动感知紧密相联,重现时
可能唤起多种感觉活动,不仅能够产生过去的
动作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肌肉运动的体验。
? 因此,运动表象主要是由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
组成的,其中动觉表象占有更多的成分。
? 运动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它与知
觉获得的动作形象相似,但又反映着一类动作
形象的共同特征。
? 因此,它是运动感知向动作概念过渡的中间环
节。
? 运动技能练习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学习者形成和
巩固运动表象,因为运动表象是独立完成运动
技能的, 蓝本,,是运用运动技能的, 先导,,
只有形成了正确的运动表象,练习者才能准确、
熟练、自如地表现出相应的运动技能。
? 由于运动表象与运动感知紧密相联,加强运动
表象练习有利于动作感知的分化,从而提高运
动技能完成的质量。
? 运动技能学习的初期,教师进行动作示范、讲
解,学生观察、听讲,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
该技能的笼统的视表象。
? 通过模仿和一些辅助练习,为学生头脑中的视
表象增加了动觉成分,也就是增加了动作的时
间、空间和力量等成分。
? 这是学生的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最初的结合,
也是运动表象的建立阶段。在此阶段中,其他
感觉,如听觉、触觉、平衡觉等都参与了活动。
? 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的视、动联系得到发展
和巩固。
? 当学生能够初步完成动作时,表明视表象在技
能完成中所起的作用相对减弱,动觉表象成分
逐渐增强 ——运动表象进入明确阶段。
? 随着技能练习的进一步深入,肌肉运动感觉逐
渐清晰,练习者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动觉表象
也越来越明确化。
它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 一种是概括表象,它是练习的执行形象,包括
动作的主要时机和基本环节;
? 另一种是细节表象,是指运动技能各环节所特
有的时机和时间、空间、力量等因素的精细分
化与协调、配合。
? 概括表象和细节表象指导着练习者独立、完整
和准确地完成运动技能。
? 当运动技能已经巩固,神经系统和肌肉用力之
间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时,练习者在进行运动技
能表象时,就会出现, 念动动作, 。
念动动作,
? 在头脑中呈现某个动作的运动表象时,能够唤
起相应的神经冲动和微弱的肌肉活动。
? 念动动作的出现,标志着运动表象的明确。
在学生运动表象的建立和明确中,应注意,
1,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 突出重点, 可采用
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观
察到动作的整个轮廓和各个环节;
2、模仿练习时先缓慢地做动作,让学生细致地
体会肌肉用力感觉,还可采用多种辅助练习,
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帮助形成运动表象;
3,可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 使学生体
会到肌肉收缩用力的变化感觉, 提高主体用力
的意识性;
4,分别完成所学动作,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使学生知觉到每一个动作细节;
5、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引导学生分析动
作感受,将肌肉运动感觉在第二信号系统中反
映出来;
6、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
? 学习初期,要加强主要时机和基本环节的教学,
注重使学生掌握动作的轮廓;能独立完成动作
后,要加强细节指导,提高动作质量,同时注
意加强运动表象练习,鼓励学生, 想、练结
合,,对正确和错误动作做出分化,形成正确
的念动动作。
(三)动作概念
? 动作概念是运动动作的实质或动作完成必须遵
循的规律在头脑中的反映 。
? 它是以运动表象为基础, 经过思维加工, 并以
词的形式反映出来的 。
? 动作概念反映的是运动技能的结构系统,肌肉
用力的特点,相关肌肉群之间,技术动作各环
节时间、空间与用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动作完
成过程中解剖、生理、生物力学、生物化学、
运动训练学等学科规则的利用等。
? 动作概念是运动表象的升华,只有当运动表象
的细节都得到了相应的语言表达时,才能使运
动表象更加清晰、完善和稳固。
? 动作概念对学生技能的学习与形成起着定向和
调节的作用,只有掌握了动作概念的知识,学
生才能有意识地主动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动作。
? 学生感知教师的动作示范、讲解,经过
大量的练习,形成了运动感知,建立了
运动表象。
? 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习的运动技
能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提炼出
该技能的关键环节与各环节的细节,一边练习
和表象,一边将它们与特定的语词结合,使学
生掌握动作结构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熟练完
成运动技能的同时,获得动作概念,从而能够
更好地调控和运用运动技能。
? 在促进学生动作概念形成过程中,教师应根据
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动作的讲解与分析。
? 在初学阶段,应以积累感性经验为主,注重示
范和模仿,动作讲解应简练,与示范结合进行;
? 在初步掌握动作阶段,要注意讲解各环节的要
求与细节,启发学生对运动感知进行思维加工,
提倡, 想、练结合,,用脑发现动作环节之间
的联系;
? 在熟练完成动作阶段,要进行全面的动作概念
讲解,提炼出动作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 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鉴别出动作的本质特征;
要鼓励学生运用专门的术语表达自己、评价他
人的动作,或转述教师的讲解,强化正确术语
所表达的动作本质与运动感知、运动表象之间
的联系。
四、有效练习的条件
? 练习是指在反馈作用的参与下,有目的的反复
多次地重复进行一种动作。
? 练习包括重复与反馈,两者都是技能形成的必
不可少的条件。
? 练习中没有足够次数的动作重复,技能就得不
到巩固和熟练;
? 而没有反馈的重复是机械重复,不能发现和纠
正动作的偏差,无法实现技能的精细化,它只
能引起疲劳,而不能带来动作技能的进步。
? 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
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
和使动作环节及动作与动作之间建立更加协调
的联系。
? 运动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
因素和条件制约。
? 正确地利用这些条件将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与发展。
1、明确练习的目标
? 有没有明确的目标, 是影响练习效率最重要的
因素 。 练习与机械地重复动作不同, 它是在一
定的目的支配下, 指向于改进动作的方式与方
法 。
确定练习的目标有三方面的意义,
① 使练习具有强烈的动机和巨大的热情;
②使个体对练习的结果产生积极的期待;
③为检查和校正练习的结果提供依据。
2、合理应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 根据完整地练习某个运动技能或将其分成部分
进行练习的特点,可将运动技能的练习分成整
体练习法和分解练习法两种。
? 整体练习法是把某种技能当做一个完整体来掌
握,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动作间的联系和关系,
并从始至终对动作进行练习。
? 分解练习又称局部练习,是指在练习时,把某
种技能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某些个别的、局部的
动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局部的动作,逐渐
达到学习整个技能的目的。
对不同的运动技能来说,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表
现了不同的作用。
? 当一种技能容易被分解为个别、局部的动作时,
采用分解练习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游泳、
步枪射击等技能。
? 练习时可以从组成技能的局部动作入手,逐渐
学会连贯的动作技能。
? 可是对某些难以分解成局部动作的技能来说,
应用整体练习法效果会更好些,如跳水的空中
动作等。
采用哪种练习方法,还要看运动技能的繁简程度。
? 技能较简单,采用整体练习的效果好;技能非
常复杂时,则用分解练习的效果好。
? 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两种练习法的效果也
有区别。
? 在技能形成的前期,适宜采用分解练习法;随
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应更多地采用整体练习
法。
? 由于整体和部分只有相对的意义,因此,整体
练习与分解练习不能截然分开。
? 在进行局部练习时,人们有时并不把技能分解
成一个个孤立的动作,而是把动作分解成某些
较大的动作单元,按单元进行练习,并把新学
习的单元与已经学会的单元逐渐联系起来。
? 这种整体 -分解的练习或渐进性分解练习法,
对学习复杂的动作技能特别有利。
3、恰当安排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 练习时间的安排有两种,即集中练习和分散练
习。
? 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每次
练习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
? 分散练习指相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练习,每
次练习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 一般说来,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效果要好。
这是因为集中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而分
散练习可避免这个问题。
? 在分散练习的休息时间,练习者可能会在大脑
中再次回忆刚才练习过的运动技能,从而也未
减少练习的次数。
? 采用哪种练习方法取决于练习者的条件, 技能
的难易程度和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等因素 。
? 对于年龄大且能力强的练习者, 集中练习可能
效果较好, 而对于年龄小或能力弱的练习者,
应采用分散练习法 。
? 运动技能较简单, 不必分解, 花费较少时间就
能掌握, 集中练习效果较好, 而运动技能比较
复杂, 需要分解练习, 花费的时间长, 次数多,
就应采用分散练习法 。
? 练习初期, 分解练习多, 练习者需要边练习,
边思考, 应采用分散练习法, 每段练习的时间
也不宜过长, 因为他们的身体能力尚未适应,
而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完整练习的需要,
应采用集中练习法, 练习的时间也可适当延长 。
4、及时反馈
? 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是指练习者将来
自运动器官活动的效应信息,经传入神经传导,
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获得有关动作完成信息的
过程。
? 通过反馈所获得的动作信息,涉及到动作本身
和动作结果两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当练习者从
他们的操作或动作的结果中得到正确的反馈时,
练习才对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反馈是动作技能形成的重要条件,它既可以来
自内部,即, 感觉, 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也
可以来自外部的观察,例如,射击后观察打过
的靶纸,投篮后计算自己的投篮命中率等。
? 学生在技能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反馈是同
时反馈。如,学生在跑步中出现动作错误时,
教师让学生, 加强后蹬,,, 加大前后摆臂,
等,就是在学生做动作时教师给予的指导。而
在学生完成动作之后教师给予的反馈,可分为
即时和延时的两种。
? 前者是指学生练习后,教师立即对学生的动作
给予的反馈,而后者是指延续一段时间后教师
再对学生的动作给予一定的评价。
? 对于初学者,应当多给予即刻的反馈,而且反
馈的次数要足够多,语词要简练、准确,既能
让学生理解,又能将问题说清楚。反馈越延时,
学生所存留的动作感觉越少,甚至消失,下次
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5、注重认知方式与技能复杂性的匹配
? 认知方式是个体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
过程中表现的差异。不同认知方式与技能复杂
性的适应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具有不同的影响。
? 在简单动作学习中,视觉表象水平上的加工要
比言语水平上的加工效果好;而在复杂动作的
学习中,言语水平的加工要比视觉表象水平上
的加工作用明显;
? 随着动作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提高,言语提示
对动作技能形成效果的调节作用开始明显,在
几种认知方式之间,视觉表象 +言语提示与体
操成绩的相关程度最高。
? 简单的技能通过观察就能发现动作的结构和特
征,经过头脑中的演练可形成一定的技能。而
依靠视觉表象是难以发现复杂动作技能的内在
关系的,必须通过言语提示和思维加工的调节,
正确领会动作要领,才能在头脑中简化动作的
结构,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使得动作变得容
易掌握。
? 另外,动作学习过程不是单一、单向加工的,
而是双向和多向、不断循环加工的。循环加工
的方式是学习者对技能学习内容的理解不断深
化的过程,是视觉表象、言语、思维和知觉过
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因此,应当根据技能
结构的复杂程度,采用不同的练习和指导方法,
动员练习者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提高学习技
能的效果。
6、加强心理训练
? 运动心理训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提高运动技
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运动表象技能训练、目
标设置技能训练等,对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
果有比较突出的影响。
? 运动表象技能训练是在学生头脑中反复重现某
一运动技能的练习。当实际的技能练习与表象
练习相结合时,有利于唤起相应运动技能的神
经 -肌肉联系,发现、纠正动作完成中的偏差,
促进正确动作表象的建立,提高动作技能的熟
练与巩固程度。
? 目标设置技能训练划分并规定了技能练习的阶
段目标与达成期限,将学生的期望和注意引向
动作练习的重要方面,提高了他们对实现练习
目标的控制感和自信心,激发了练习的努力程
度和坚持性,同时也增加了成功和行为强化的
机会。
7、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 首先是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态度。当学生对
当前学习的运动技能抱着积极的态度时,就会
主动、自觉地进行练习,运动技能的练习容易
获得进步。
? 其次,技能学习的自信心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学生对自己学习某个运动技能的效能感较低,
缺乏自信,他的进取精神、战胜挫折的勇气也
会较低,练习的成绩就不会有很大提高。
? 再次,技能练习时的情绪状态也对技能掌握有
重要的影响。中度的焦虑对获得良好的成绩有
积极作用。
? 相反,没有焦虑或焦虑过度都会给练习成绩带
来不良的影响。积极、欢快的心境能促进技能
的掌握,而抑郁、沮丧的心境会使练习成绩明
显下降。
? 最后,意志品质在练习中也有重要作用。许多
复杂技能的掌握,要求人们进行长期艰苦的锻
炼,要克服各种困难。因此,必须具有顽强、
坚毅、勇敢的意志性格特征,否则,就很难使
技能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程度。
五、运动技能的相互作用 —— 迁移
?迁移是理论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中普
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为迁移而教,,
已经成为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
?利用迁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是体育教师
和体育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
要问题之一。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
?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人
们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另
一情境中的知识学习。
? 这种学习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就叫做学习的迁
移。在运动技能形成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即各种运动技能学习之间可以相互作用。
? 已经掌握的技能可能对掌握新的技能起促进作
用,也可能妨碍新技能的学习;同样,新学习
的技能可能对已经掌握的技能产生促进或阻碍
作用。
? 这种现象叫做运动技能的迁移。上述前一事实
称为顺向迁移,后一事实称为逆向迁移。
1,正迁移
?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正
迁移。
? 例如,经常打篮球有助于手球技术的学习;掌
握了脚背正面踢球技术,很快就能学会脚背外
侧踢球;学会了跳山羊,跳箱技术就能很容易
掌握。
2,负迁移
?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
叫负迁移,或技能的干扰。
? 例如,一个会骑自行车的人在刚学习骑三轮板
车时,会感到很不习惯,他们的骑车技术可能
还不如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的人。这是因为骑自
行车对骑三轮车产生了负迁移。
? 对着镜子画画,会画得很慢、很难看,这是由
于已经建立的手眼协调关系与在镜面条件下的
手眼协调发生了冲突,造成其对新条件下的绘
画产生了干扰作用。
运动技能迁移的种类
1、运动 — 运动迁移
? 已经学会的一种运动技能有助于促进对另一种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如学会了单杠的屈身
上有助于对双杠 杠端屈身上的学习和掌握
等 。
2、语言 — 运动迁移
? 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运动技能有积极作用。
? 如在一个实验里,主试要求被试对某些颜色信
号做出选择性的动作反应:见红光按第一个键,
见蓝光按第二个键。如果实验前,给被试进行
有关的语言训练,那么比未经训练的对照组,
选择性动作技能的学习要快得多。
3、两侧性迁移
? 由身体一侧器官进行的技能学习向身体另一侧
器官的迁移。
? 研究发现,这种迁移在身体的对称部分(右
手 —左手,右腿 —左腿)表现得最明显;其次
是同侧部位(右手 —右脚,左手 —左脚);而
位于对角线上的部位(左手 —右脚,右手 —左
脚)迁移的作用最弱。
? 两侧性迁移对于需要双手或四肢协调的运动技
能学习影响较大。
(二)迁移的主要理论
1,共同要素说
? 这种理论是由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提出的 。 他们
认为, 两种技能学习情境中在刺激物与反应方
面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就会有迁移现象的
发生;
? 两种任务和情境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 越有可
能产生迁移 。 只要在两种任务之间有迁移现象
发生, 就必定有相同的要素存在 。
2,概括学说
? 这个理论的提出者贾德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
的知识经验达到了概括化水平,就可能将这种
经验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
? 学习者掌握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后,他们的概括水平得到提高,就能将它们应
用到新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迁移。
3,关系学说
?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些学者认为, 迁移不是由
于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共同要素, 也不是由基本
原理或原则作用产生的现象, 而是由于学习者
对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关系作出的反应 。
? 这种关系反应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 学习者突
然发现两个情境之间的关系, 才能产生迁移 。
4,认知结构说
? 美国学者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即学习者头
脑中的观念和知识的内容与组织,是影响迁移
的关键因素。迁移的发生是过去积累的经验、
有层次组织的知识体系与当前学习任务的适应。
只要存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认知结构的影响,
就可能存在迁移。
? 以上阐述的理论都是对正迁移的解释, 而负迁
移常发生在下述情况:两种技能在结构上很相
似, 但其中某些成分要求相反的动作方式 。
? 镜画实验是一个很典型的情况 。 人们看到的刺
激情境是一样的, 而反应却应该相反, 这种互
相对立的反应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作用 。
? 在体育运动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例如, 在打网
球和羽毛球之间就有负迁移的作用 。 这是因为
两种运动的刺激类似 ( 都用球拍打球 ), 而所
要求的反应不同, 打羽毛球要求手腕的动作,
打网球要求整个手臂的动作 。
? 共同的刺激情境和不同的反应要求, 便产生了
明显的负迁移 。
(三)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防止干扰
1,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
? 运动技能之间发生正迁移还是负迁移, 与学生
掌握有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有关 。 有关的
知识, 技能越多, 越容易理解, 把握技能之间
的关系和异同点, 越能够作到举一反三, 触类
旁通, 学习不同技能时发生正迁移, 防止相互
干扰的可能性就较大 。
? 当然,应选择和组织相对一般、具有概括性和
包容性的概念和原理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较
丰富的普遍知识,利于他们对不同技能进行概
括和对比。
2,充分的学习与练习
? 充分的学习和练习是技能之间产生积极影响,
避免消极影响的重要条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
时间进行练习,使他们比较巩固地掌握了某一
技能之后,再开始学习其他的技能。
? 技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才能够避免其他技
能的干扰。否则,不仅积极迁移不可能发生,
已经掌握的技能还可能对新学习的技能产生不
良影响。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
? 新, 旧知识, 技能的学习应当是有一定联系的 。
新的知识, 技能应当是在过去学过的知识, 技
能之上学习的, 过去学过的知识, 技能应当为
新的知识, 技能学习作好铺垫 。 两者衔接得好,
练习的时间和难度都可以减少, 知识, 技能的
组织也非常系统 。
? 因此,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安排好教学
内容的顺序, 使教学内容的联结达到最佳化 。
? 如, 跳山羊, 跳箱, 跳马可以衔接安排, 原地
前滚翻, 跑动前滚翻, 鱼跃前滚翻可衔接安排,
蹲踞式跳远, 挺身式跳远可以衔接安排, 脚背
正面, 脚背外侧踢球可以衔接安排等 。
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 学生的概括能力越强,发生迁移的可能性就越
大,而学生概括能力的获得,是以对技能之间
各环节、各部分的分析和比较为基础的。
? 因此,在教学中应促使学生将新学技能与已经
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对比,发现相同和不同之
处。特别是对影响动作技能完成的关键环节,
如果发现内在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应利用已
经掌握的要领,将其概括到新学技能之上,达
到理解关键、迅速掌握的目的。
5,充分利用, 先行组织者, 的作用
? 这是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的一个教学理论。
所谓, 先行组织者, 是指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
引导性知识,它们在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
上起着, 认识桥梁, 和, 组织者, 的作用。
? 该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 陈述性组织者,,
其目的是用陈述的方式,介绍新、旧知识之间
的中介概念和联系,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
类属者;另一类是, 比较性组织者,,目的在
于比较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相类似的内容和
环节,增强它们之间的可辨性。
?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也应当利用这些
,组织者, 在技能之间建立联系。
? 如可将各种扣球、投掷动作归为, 鞭打动作
类,,把加长挥臂、顺序用力作为, 陈述性组
织者,,将此类中的各种技能串联起来加以理
解;
? 再如,通过比较体操和武术练习的脚尖动作,
利用, 比较性组织者, 发现它们的差异所在,
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体操和武术技术的动作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