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e by 董海亮 郑建斌 孙高锋
学习目的
通过历史追溯,了解汉代初统治者对黄老之
学的推崇情形,认识陆贾在黄老之学弘扬过
程中的作用,掌握, 淮南子, 的主要思想内
容,透析黄老之学在汉代早期繁荣的原因与
历史作用。
一、河上公与汉初统治
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总述
?当社会经历了生产和思想的浩劫之后,黄老
之学在休养生息的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悄然复
兴。成为汉初的社会主导思想。汉初几任的
最高统治者都对黄老学推崇有加,这无疑对
于黄老学术思想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
1、河上公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河上公,又称河上丈人虽然有点传说的
性质,但因为其与汉初的一些著名的统治
高层的关系多少可以反映老庄之学在汉初
的地位和影响
以下是唐人所作关于河上公的诗歌
?,昔闻有耋叟, 河上独遗荣 。 迹与嚣尘隔,
心将道德并 。 讵以天的累, 宁将宠辱 惊 。
矫然翔寥廓, 如何屈坚真 。 玄玄妙门启, 萧
萧祠宇清 。 冥冥无先后, 哪能记姓名?,
,御制经河上公庙,
2、汉初统治者对黄老之学的推崇
代表人物:曹参、张良、汲黯、窦太后
? 曹相国即曹参,曹参在汉初以当
时的政治方针有很大的影响,他
的主要思想有很多来自于黄老之
说。据史记所言,曹参正是间接
受教于河上丈人的黄老之学,曹
参不仅相齐九年,而且后来又继
箫何而任汉相,影响可谓不小。
曹参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使人厚币
请之 。 既见盖公, 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
自定, 推此类, 具言之 。 参于是避正堂, 舍
盖公焉 。 其治要用黄老术, 故相齐九年, 齐
国安集, 大称贤相 。,
? 张良
? 张良也与道家黄老学结下不解之缘 。
?, 史记 ·留侯世家, 记载张良遇一老父把鞋子扔
下桥,,并如何要求张良下桥为之捡履, 后又如何
传授, 太公兵法 。 因此书以素帛写成, 故而称之为,
素书 。。 张良得书精研之, 辅佐刘邦, 转战南北 。
?汲黯 窦太后
? 在汉初像曹参 。 张良这样受教道家黄老
之学的臣僚还有不少, 像汲黯, 杨王孙等 。
这种气氛在皇族中也甚为浓厚 。
? 窦太后是长寿者, 她当了 23年皇后, 16
年皇太后, 6年太皇太后, 影响于朝廷 45年之
久, 由她来提倡黄老之学, 这种作用是可想
而知的 。
二、陆贾对道家
黄老学的弘扬
陆贾
? 陆贾 (约前 240—约前 170年),
原为楚国人,系辅佐刘邦统一
全国之杰出谋臣。
?, 史记, 卷九七称,陆贾, 以客
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
居左右,常使诸侯。,
(一)陆贾思想主体的
道家性质
? 陆贾把, 道基, 置于, 新语, 全书
之首,显示他的道家宗旨,
?
? 自然之道
? 圣人之道
自然之道
?传曰:天生之物, 以地养之, 圣人之成 。 功
德参合而道术生焉 。 故曰:张日月, 列星辰,
序四时, 调阴阳 ;布气治性, 次置五行 ;春生
夏长, 秋收冬藏 。 阳生雷电, 阴成雪霜 ;养育
群生, 一茂一亡 。 (, 道基, )
圣人之道:
陆贾的“先圣”,中圣”,后圣”
概念
? 先圣, 仰观天文, 俯察地理, 图画乾
坤,, 中经神农氏, 黄帝氏, 大禹, 等圣人
的努力, 百姓不仅战胜了种种的自然灾害,
而且基本形成社会秩序 ;
? 社会到了, 中圣, 时期, 于是, 中圣乃
设辟雍庠序之教, 以正上下之仪, 明父子之
礼, 君臣之义, 这时可说是, 礼义独行, 但
,纲纪不立, 。
? 于是, 后圣乃定五经, 明六艺, 承天统
地, 。 这种历史的进程基本上是根据, 道德
经, 第三十八章关于, 失德而后德, 失德而
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的路数提
出的, 这也反映了他的思想的道家性质 。
(二)陆贾的“无为”思想
国家治理,应效法“道”的无为本色。
?,夫道莫大于无为, 行莫大于谨敬 。 何以言之?
昔虞舜治天下, 弹五弦之王琴, 歌南风之诗, 寂若
无治国之意, 漠若无忧无民之心, 然天下治 。 周公
制作礼乐, 郊天地, 望山川, 师旅不设, 刑格法悬,
而四海之内, 奉供来臻, 越裳之君, 重译来朝, 故
无为也, ( 中缺 ) 乃无 ( 不 ) 为也 。 (, 无为, )
?他的这种“无为”主张包容了儒家的德
政观念,但基本上是对老庄思想的发挥。
(三)陆贾政治方略的道家精神
?道家立场在政治方略中的贯彻
?,立事者不离道德,,, 圣贤与道合,愚者
与祸同,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德
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
? 德之标准:无事则至上:“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
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五吏,亭落若无民,
闾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近者无所议,远者
无所听。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里无夜名之征。犬不
夜吠,乌不夜鸣。老者栖于堂,丁壮者耕耘于田。
在朝者忠于君,在家者孝于亲。
(四)陆贾的仁义思想
?,仁义, 思想的多义和在陆贾亲道家思想
里的作用 。
? 陆贾讲仁义始终与道德连在一起, 反映
了他以道德为基础的观念 。
?, 道德经, 第十八章所谓, 大道废, 有
仁义, 以及第三十八章关于,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都
体现了道家以历史进化看待仁义问题的立场 。
?,阳气以仁生, 阴节以义降, 鹿鸣以仁求其群,
关睢以义鸣其雄 。, 春秋, 以仁义贬绝,, 诗, 以
仁义存亡 。 乾坤以仁和合, 八卦以义相承 。, 书,
以仁叙九族, 君臣以义制忠,, 礼, 以仁尽节,
,乐, 以礼升降 。 仁者道之纪, 义者圣之学地 。 学
之者明, 失之者昏, 背之者亡 。, (, 道基, )
?,夫居高者, 自处不可以不安 。 履危者, 任杖
不可以不固 。 自处不安则堕, 任杖不固则仆 。 是以
圣人居高处上, 则以仁义为巢 。 乘危履倾, 则以圣
贤为杖 。
? 尧以仁义为巢, 舜以禹, 稷, 契为杖 。 故
高而益安, 动而益固 …… 杖仁者霸, 杖义者强 。,
,辅政,
三、黄老学派集大成
著作:, 淮南子,
( 一 ), 淮南
子, 作者, 学派归
属及 思想宗旨
?, 淮南子, 又称
,淮南鸿烈, 体
现以淮南王为首
的一派黄老学者
不仅汲取先秦老
庄道家之学,而
且对当时的神仙
方术也有涉及。
? 刘安 ( 前 179——前 122
年 ), 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
地汉文帝十六年为淮南王 。
,汉书 ·淮南衡阳济北王,
,汉书 ·艺文志, 等均有对
淮南王的记载
? 关于, 淮南子, 的宗旨, 其, 要略,
有云:夫作为书论, 反以纪纲道德, 经
纬人事, 上考之天, 下揆之地, 中通诸
理,.,故言道而不言事, 则无以与世
浮沉;言事而不言道, 则无以与化游息,
故著二十篇 。
(二), 淮南子, 以
“道”为大宗的宇宙

? 先秦以来任何道家学都以, 道, 为其理论基石,
,淮南子, 尽管在具体内容上已经同先秦道家存在
诸多差异, 但坚持, 道本, 之立场却没有改变 。 该
书在许多地方在许多地方论及, 道, 与, 气, 。
? 坚持道本的立场
? 本体论与宇宙论合于一体:道 。
? 道的几种意义与作用:
? 一。一种无限绵延的存在。, 道, 是无可限量的。
二。, 道, 是原初的状态。事物均是因为有了, 道,
作为根据才具备了运动变化的能量。三。道 可全
之而为一,又可散之而为四害、天地万物。四。道
通过阴阳的经营而有烦气与精气之别,于是宇宙之
间事物也就具备了清与浊之分。
? 夫道者, 覆天载地, 廓四方, 拆八极, 高
不可际, 深不可测, 包裹天地, 禀授无形,
原流泉浡, 冲而徐盈, 混混滑滑, 浊而徐清 。
故植之而塞于天地, 横之而弥于四海 。 施之
无穷, 而无所朝夕, 舒之幂于六合, 卷之不
盈于一握 。 约而能张, 幽而能明, 弱而有强,
柔而能刚, 横四维而含阴阳, 纮宇宙而章三
光 。 (, 原道训, )
?,道者, 一立而万物生矣 。 是故一之理, 施四
海;一之解, 际天地 。 其全也, 纯兮若朴;其散也,
混兮若浊 。 浊而徐清, 冲而徐盈 。 澹兮其若深渊,
泛兮其若浮云 。 若无而有, 若亡而存 。 万物之总,
皆阅一孔;百事之根, 皆出一门 。 其动无形, 变化
若章, 依道废智, 与民同出于公 。, (, 原道训, )
?,古未有天地之时, 惟像无形, 窈窈冥
冥 …… 有二神混生, 经天营地 。 孔乎莫知其所终极,
滔乎莫知其所止息 。 于是乃别为阴阳, 离为八极 。
刚柔相成, 万物乃形 。 烦气为虫, 精气为人 …… 故
曰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背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 (, 精神训,
(三), 淮南子, 的生命哲学
1、精神与形体的关系:天人感应的理念。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
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精神训, )
? 作者紧接着描述了十月怀胎的状况。这
个描述尽管还比较粗糙,但却体现了将生命
与天地宇宙相对应的哲学观念。
? 在, 原道训, 中, 他从形, 神, 气诸范畴
入手来说明生命的内在关系:, 形, 神, 气,
志, 各居其宜, 以随天地之所为 。 夫形者生
之舍业, 气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 。 一
失位则三者伤矣 。,
?, 位, 形神气三者应处于适宜的位置, 所
谓, 宜, 是根据天地造化来的 。
2、养生论 -----养心善于诚
? 与享乐主义相对立的养生原则 ----诚以动化 。
?, 圣人养心莫善于诚 。 至诚而能动化矣 。 今夫道者,
藏精于内, 栖神于心, 静莫恬谈, 讼缪胸中, 邪气
无所留滞, 四枝节族, 毛蒸理泄, 则机枢调利, 百
脉九窍, 莫不顺比 。 其所居神者得其位也 。,
(, 泰族训, )
?,诚, 可, 动化, ----流动而化生 。, 诚,
是手段, 动化则是功能 。 何以动化? ----去
邪气, 通百脉, 使五脏五行之运化合乎天地
之位 。 居诚以动化, 恬淡以养神 。 恬淡的具
体要求是清心寡欲 。
3、处理形神关系与感官、情感关系的法要:“虚
无” ---排斥纷扰,而归本于朴
?所谓真人者,性合于道也,故有而若无,实
而若虚,处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不识
其外。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本抱神,以
游于天地之樊,芒然仿徉于尘垢之外,而逍
遥于无事之业。浩浩荡荡乎,机械之巧,弗
载于心。, (, 精神训, )
(四)淮南子的认识论
? 1.认识活动的直接起源是人与外界的接
触 ——“感动,
? 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感而后动, 性之
害也 。 物到而神应, 知之动也 。 知与物接,
而好憎生焉 。 好憎成形, 而知施于处 。 不能
反已, 而天理灭矣 。 (, 原道训, )
? 2.认识的主体条件 —收视返听, 从无用
中发现其, 大用, 。
? 离朱之明, 察箴末于百步之外, 不能见
渊中之鱼;师旷之聪, 合八风之调, 而不能
听十里之外 。 故任一人之能, 不足以治三亩
之宅也 。 (, 原道训, )
? 3.真理观 ——真理的客观性 。
? 是故圣人托其神灵府, 而归于万物之初,
视于冥冥, 听于无声 。 冥冥之中, 独见晓焉 。
寂漠之中, 独有照焉 。 其用之也, 而后能知
之也 。 夫天不定, 日月无所载;地不定, 草
要无所植;所立不身者不宁, 是非所形 。
(, 俶真训, )
? 4.认识方法
? 从多样性来认识;从发展的, 势, 来认
识事物的特点;认识事物应注重, 宗本, 抓
住事物的本质 。
(五)淮南子的无为观与政治哲学
? 1.无为而无不为 …… 结合道家与儒家思想的政治哲
学 。
?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 而不外饰其末, 保其精神,
偃其智故 。 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 澹无治也而无不
治也 。 所谓无为者, 不先物为也 。 所谓无不为者,
因物之所为 。 (, 原道训, )
? 2.无为不时无所作为, 而是要反对私心
杂念掺入, 公道, 的行为, 反对以嗜欲来耽
误正事, 推崇一种以公正态度面对现实的施
政风格 。
? 淮南子所谓, 无为, 是针对君主而言的,
就是所说的, 君道无为, 而臣道有为 。, 的
思想 。
? 关于治国问题,, 淮南子, 以道家思想
为主干, 融合儒家以及阴阳家的一些思想,
形成了所谓, 叁五, 方略 。
? 仰观俯察, 这是, 易经, 关于卦画来源
的基本理念 。 先秦道家承袭了此等理念, 形
成了, 效法天地, 的思维模式 。, 泰族训,
的基本思想也是由天道而人事, 其中所谓天
地, 四时, 五行, 五音, 六律等得益于自然
情状, 是传统的描摹自然的一套哲学用语 。
? 1.宋代史论家高似孙在其所著, 子略,
中评论道:, 淮南, 天下奇才也 。, 淮南,
之奇, 出于, 离骚, ;,淮南, 之放, 得于庄
列 ;, 淮南, 之议论出于不韦之流 ;其精好者,
又如, 玉杯,, 繁露, 之书 。,
? 胡适之先生说:,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
成, 而, 淮南, 又集道家的大成 。,
? 2., 淮南子, 一书体系博大, 思想深邃,
提出了许多自己的创见, 为汉代学术思想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四、黄老之学在汉
代早期繁荣的原因
及其历史作用
(一)繁荣的原因
? 1、吸取秦亡教训,统治者和上层知识分子意
识到要与民休息,恢复秦政和战争的破坏。
? 2、新兴的黄老之学在继承道家主体思想的基
础上根据历史兴衰的事实,在兼取道、法、儒各家
的层面上发展了老庄的道学思想,形成了适应统治
需要的政治哲学 ——德刑并用。
(二)历史作用
黄老之学这种哲学与思想观念在于社会
实践的相互促进上彼此提高,使得汉代的社
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思想学术领域的交
流勃兴,推动了中国文化向前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