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1、烷烃的命名、结构及 sp3杂化;烷烃的性质
2、烯烃的命名、烯烃的结构特征及顺反异构;烯
烃的化学性质
3,炔烃, 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炔烃和二烯
烃的化学性质
难点,
烷烃的结构, sp3杂化及烷烃的构象;烯烃的结构
特征及顺反异构;炔烃, 二烯烃的结构和共轭效应
烃(碳氢化合物):只由 C,H两种元素组成
的化合物。

脂 肪 烃
脂 环 烃
芳 香 烃
饱 和 脂 肪 烃 — — 烷 烃
不 饱 和 脂 肪 烃
烯 烃
炔 烃
烷烃:脂肪烃分子中只含有 C- C单键和 C- H键的烃。
第一节 烷烃 Alkanes
2- 1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2- 2 烷烃的命名
2- 3 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 sp3杂化轨道
2- 4 烷烃的构象
2- 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 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 7 烷烃的来源(自学)
一、烷烃的同系列
烷烃的通式为,CnH2n+2,n表示碳原子数目。最简单的烷烃是甲烷。
凡具有同一个通式,在组成上相差 CH2及其整数倍的一系列化合物,称
为同系列。同系列中的各化合物互为同系物。同系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物理性质则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相邻的同
系物在组成上相差 CH2,这个 CH2称为系差。
同系列中,所有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均随着分子质量的增高而呈规律
性变化。利用这一规律,可推测某一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烷烃 Alkanes
2- 1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
Alkanes Homogeneous Series and Structural Isomery
二、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1.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 。
构造是指分子中原子互相连接的方式和次序。分子式相同,而构
造不同的异构体称为构造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为构造异构现象。构造
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学中普遍存在的异构现象的一种,除此而外,异构现
象还包括立体异构。
构 造 异 构
立 体 异 构
构 型 异 构
构 象 异 构
异 构 现 象
烷烃同系列中,甲烷、乙烷、丙烷只有一种结合
方式,没有异构现象,从丁烷起就有同分异构现象。
在烷烃分子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异构体的数目增
加得很快。对于低级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和构造式,
可利用碳链不同推导出来。
C H 3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C H C H 3
分 子 中 碳 原 子 的 排 列 方 式 不 同
C H 3
烷烃有构造异构和构象异构
2.烷烃的构造异构
( 1)碳链异构
如,
C H 3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C H C H 3
C H 3
( 2) 支链异构(取代基位置异构)
如,
C H 3 C H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C H 2 C H C H 2 C H 3
C H 3C H 3
如:己烷的构造异构体有五种,分别为,
C H 3 C H C H C H 3
C H 3 C H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C H 2 C H C H 2 C H 3
C H 3C H
3
C H 3 C H 2 C H 2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C C H 2 C H 3
C H 3 C H 3
C H 3C H 3
书写构造式时,常用简化的式子。如,
CH3CH2CH2CH2CH3或 CH3(CH2)4CH3
3.烷烃的构象异构(见 2— 4)
2- 2 烷烃的命名
Nomenclature of Alkanes
一、伯、仲、叔、季碳原子
只与一个碳原子相连的称为“伯” 或一级碳原子,常用 1o表示;
与两个碳原子相连的称为“仲” 或二级碳原子,常用 2o表示;
与三个碳原子相连的称为“叔” 或三级碳原子,常用 3o表示;
与四个碳原子相连的称为“季” 或四级碳原子,常用 4o表示。
与伯、仲、叔碳原子相连的氢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氢原子。
如,
C H 3 - C H 2 - C H 2 - C H 2 - C H 3
1 ° 2 °
C H 3 - C H - C H 2 - C H 3
C H 3
3 °
C H 3 - C - C H 3
C H 3
C H 3
4 °
二、烷基
1.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下的基团称为烷基。
烷基 名称 通常符号
CH3- 甲基 Me
CH3CH2- 乙基 Et
CH3CH2CH2- 正丙基 n-Pr
(CH3)2CH- 异丙基 i-Pr
CH3CH2CH2CH2- 正丁基 n-Bu
(CH3)2CHCH2- 异丁基 i-Bu
CH3CH2CH(CH3)- 仲丁基 s-Bu
(CH3)3C- 叔丁基 t-Bu
烷基的通式为 CnH2n+1 —, 常用 R— 表示 。
2.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两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基团称为亚某
基。
C H 2 C H C H 3 - C H 2 C H 2 -
亚 甲 基 亚 乙 基
1, 2 - 亚 乙 基
或 二 亚 甲 基
3.从烷烃分子中去掉三个氢原子后剩下的基团称为次某基。
C H
次 甲 基
C C H 3
次 乙 基
三、烷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通常把烷烃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由
一到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十以上
的用汉字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用正、异、新表示同分异构体。
如,C11H24,叫十一烷。
( 1)凡直链烷烃叫正某烷。如,CH3CH2CH2CH2CH3 正戊烷
( 2)只有 (CH3)2CH- 端链的烷烃称为 "异某烷 "。
C H 3
C H 3 C H C H 2 C H 2 C H 3
异 己 烷
( 3)只有 (CH3)3C- 端链的烷烃称为“新某烷”。
习惯命名法只能命名简单的化合物。
C H 3 - C - C H 3
C H 3
C H 3
新 戊 烷
2,衍生命名法
衍生命名法以甲烷为母体,把其它烷烃看作是甲烷的
烷基衍生物,即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所得到
的衍生物。命名时,把连接烷基最多的碳原子作为母体
碳原子;按简单基团在前,复杂基团在后的原则命名。
如,
C H 3 C H 2 C H C H 2 C H 3
C H 3
甲 基 二 乙 基 甲 烷
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学会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
合会 ( IUPAC) 制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 再结合我国汉
字的特点而制定的 。
在系统命名法中, 对于直链烷烃的命名和习惯命名法是基
本相同的, 仅不写上, 正, 字 。 如,CH3CH2CH2CH2CH3普
通命名法叫正戊烷, 系统命名法叫戊烷 。
对于支链烷烃,把它看作是直链烷烃的烷基取代衍生物。
C H 3 C H 2 C H C H 2 C H 3
C H 3
3 - 甲 基 戊 烷
支链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原则如下,
( 1)选取主链(母体)
a.选择含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
b.分子中有两条以上等长碳链时,则选择支链多的一条为主链。
例如,
C H 2
C H 3
C H 3 - C H - C H 2 - C H 2 - C H 3
( 2)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a.从距离取代基的一端开始, 将主链碳原子依次用 1,2,3…… 编号 。
如,
C H 2
C H 3
C H 3 - C H - C H 2 - C H 2 - C H 3
1
2
3 4 5 6
3 - 甲 基 己 烷
b,当取代基的位置相同时,则从连较简单的取代基一端
开始编号。
c.若在上述基础上,编号仍有选择性,则使各取代基位置
和最小。
C H 3 - C H 2 - C H - C H 2 - C H - C H 3
123456
2 - 甲 基 - 4 - 乙 基 己 烷
C H C H 3
C H 3
(3)命名遵循以下原则,
a.将支链(取代基)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
b.取代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列出。 常见
烷基的大小次序:甲基 <乙基 <正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异丙基。
c.相同基团合并写出,位置用 2,3…… 标出,取代基数目用二,
三 …… 标出。
d.表示位置的数字间要用“,”隔开,位次和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
“-” 隔开。如,
烷烃的命名归纳为十六个字:最长碳链,最小定位,
同基合并,由简到繁。
C H 3
C H 3 - C H 2 - C H - C H - C H - C H - C H 3
C H 3 C H 2
C H 3
C H 3
2, 3, 5 - 三 甲 基 - 4 - 丙 基 庚 炔
1234567
2- 3 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 —— sp3杂化轨道
Regular Tetrahedron Structure of Methane ---- sp3 Hybrid Orbital
一、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及分子模型
为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对映异构现象,1874年 Van‘t Hoff J H提
出了碳原子四面体结构。认为碳原子相连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不是在
一个平面上,而是在空间分布成四面体。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中心,四
个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四面体的顶点上。甲烷分子的构型是正四面体。
甲烷的球棍模型 甲烷的斯陶特模型
它们的空间取向是分别指向四面体的顶点。 sp3轨道的对称轴之
间互成 109.5 °。甲烷的四个 C— H键完全相同,键角为 109.5°,键长为
0.110nm。
甲烷中的碳为 sp3杂化,四个杂化轨道完全一样,分别与氢原子的
1s轨道重叠,形成 4个等同的 C— Hσ键,因此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的
空间结构。这种 σ键,电子云重叠是沿键轴方向,键的旋转不影响电子
云的重叠,故可以自由旋转。
二、碳原子的 sp3杂化
C 1S22S22P2按照未成键电子的数目,碳原子应当是二价。然而,
实际上甲烷等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是四价,而不是二价。杂化轨道理论
认为,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一个电子从 2s激发到 2pz,
2 s
2 p x 2 p y 2 p z
2 s
2 p x 2 p y 2 p z
s p 3 s p 3 s p 3 s p 3
激 发 杂 化
s p 34 个
在其他烷烃中, C均以 sp3杂化轨道成键, 因
此也都具有呈四面体结构 。 由于 σ键可以自由旋转,
所以烷烃的结构不象我们所写的那样一层不变, 而
是运动的, 一般以锯齿形存在 。 并且在平衡位置不
断振动 。 例如丁烷的分子 。
正 戊 烷 正 己 烷
2- 4 烷烃的构象
Conformation of Alkanes
一、乙烷的构象
由于乙烷是由一个 C-C σ键,六个 C-H σ键连接形
成的,σ键单键可绕键轴旋转。因此,乙烷存在构象异构。
构象是指构造一定的分子,由于单键旋转而引起的分
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由于单键的旋
转,使连接在碳上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随之
发生变化,所以构造式相同的化合物可能有许多构象。它
们之间互为构象异构体。
乙烷的两种极限构象式 —— 重叠式和交叉式,交叉式
构象为乙烷的优势构象。
透视式 纽曼 (Newman)投影式
交叉式
重叠式
H
HH
H
H
H
H
H
H
H
H
H
HH
H
H
HH
H H
H
H
H
H
构象的表示方法:通常用透视式或纽曼 (Newman)投影式表示。
(以乙烷为例)
乙烷分子的能量曲线图
由交叉式转变为重叠式时必须吸收 12.5KJ/mol的能量,由重叠
式转变为交叉式时会放出 12.5KJ/mol的能量。所以交叉式是最稳定的构
象。低温时,交叉式构象增多。从理论上讲,乙烷分子的构象是无数
的,其他构象则界于上述两种极限构象之间。
二、正丁烷的构象
以正丁烷的 C2— C3键的旋转来讨论丁烷的构象,固定 C2,把 C3
旋转一圈来看丁烷的构象情况。 在转动时,每次转 60°,直到 360°复
原可得到四种典型构象。
其稳定性次序为,
对位交叉式 > 邻位交叉式 > 部分重叠式 > 全重叠式
C H 3
H
C H 3
C H 3 C H 3
C H 3
C H 3
C H 3
C H 3
HH
HH
H
H
H
H
HH
H
H
HH
H
对 位 交 叉 式 部 分 重 叠 式 邻 位 交 叉 式 全 重 叠 式
一,状态
C1~C4的烷烃为气态,C5~C16的烷烃为液态,C16以上的烷烃
为固态。
二,沸点
1,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直链烷烃的沸点逐渐升高。
2,碳原子数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三,熔点
固体分子的熔点也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2- 5 烷烃的物理性质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lkanes
四,相对密度
烷烃的相对密度都小于 1,随分子相对支链的增加
而升高,最后接近于 0.8( 20℃ )。
五,溶解度
由于烷烃没有非极性或极性很小,所以不溶于水
及强极性溶剂中,可溶于氯仿、乙醚、四氯化碳等溶
剂中 (“相似相溶”原理)。
2- 6 烷烃的化学性质
Chemistry of Alkanes
烷烃分子中,由于 C-C键和 C-H键的极性很小,而
键的离解能又很高,因此,一般情况下,烷烃的化学性
质很不活泼。常温下与强酸、强碱、强的氧化剂、强的
还原剂都不反应。但是,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如高温或
光照下才能发生某些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取代反应。
一、卤代反应
烷烃的氢原子可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烃,这种取代反应称
为卤代反应。以氯代反应最为常见。
氟、氯、溴、碘与烷烃反应生成一卤和多卤代烷,其反应活
性为,F2 > Cl2 > Br2 。甲烷和氯在常温或黑暗中混合并不发生
反应,但在紫外光照射或高温下,两者就能发生反应。有时甚至
剧烈到爆炸的程度。
甲烷与氟反应时,反应剧烈并有大量热放出,会破坏生成的
氟甲烷,因此没有实用价值。
碘不能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碘甲烷必须用其他
方法制备。
R H X 2 高 温 或 光 照 R — X H X++
1.氯代
( 1)甲烷的氯代反应,
此反应剧烈,甚至爆炸。实际意义不大。
但在漫射光作用下,可以发生较为缓和的反应,例,
C H 4 + 2 C l 2 强 日 光 C 4 H C l+
C H 4 + 或 漫 射 光 C H 3 C l +C l 2 H C l
一 氯 甲 烷
3 5 0 - 4 0 0 ℃
甲烷的氯代反应较难停留在一氯甲烷阶段,
产物为四种氯化物的混合物。
C H 3 C l + C l 2 C H 2 C l 2 + H C l
3 5 0 - 4 0 0 ℃
C H 2 C l 2 C H C l
3
C H C l 3 C C l 4
或 漫 射 光
+ C l 2
3 5 0 - 4 0 0 ℃
或 漫 射 光
+ H C l
+ C l 2
3 5 0 - 4 0 0 ℃
或 漫 射 光
+ H C l
二 氯 甲 烷
三 氯 甲 烷
四 氯 化 碳
( 2)甲烷的氯代反应机理
甲烷的氯代反应,有下列诸事实,
①甲烷与氯在室温和暗处不起反应;
②就是在暗处,若温度高于 250℃ 时,反应会立即发生;
③室温时,紫外光影响下,反应也会发生;
④当反应由光引发时,每吸收一个光子可以得到许多个(几千个)
氯甲烷分子;
⑤有少量氧的存在会使反应推迟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过后,反应又
正常进行。这段推迟时间与氧的量有关。
如果想使某一产物为主,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达到目的。
例:在 400- 500℃, CH4:Cl2=10:1( 体积比)时,主要产物为
CH3Cl ; CH4:Cl2=0.26:1时,主要产物为 CCl4 。
甲烷的氯代反应机理,
链的引发 ( 1 ) C l
2 2 C l光 或 热
链的增长 + C H 4 H C l + C H 3C l( 2 )
C H 3 + C l 2 C H 3 C l + C l( 3 )
链的终止 +C l C l C l 2( 4 )
C H 3 + C H 3 C H 3 - C H 3( 5 )
C H 3 + C l C H 3 C l( 6 )
( 3)其它烷烃的氯代
碳链较长的烷烃氯代时,反应可以在分子中不同的碳原子上取
代不同的氢,得到各种氯代烃。
在丙烷分子中伯氢有六个,仲氢有两个,如果只考虑碰
撞频率和推测概率因子,我们预计丙烷的氯代将按 3,1生成。每
个氢原子的相对活性为:仲氢 /伯氢 =( 57/2) /( 43/6) =4,这就是
说仲氢和伯氢的相对活性为 4,1。
C H 3 C H 2 C H 3
C l 2, 光
2 5 ℃
C H 3 C H 2 C H 2 C l + C H 3 C H C l C H 3
1 - 氯 丙 烷
4 3 %
2 - 氯 丙 烷
5 7 %
C H 3 - C - H
C H 3
C H 3
C l C H 2 - C - H C H 3 - C - C l
C H 3
C H 3
C H 3
C H 3
2 - 甲 基 - 1
- 氯 丙 烷
6 4 %
2 - 甲 基 - 2
- 氯 丙 烷
3 6 %
C l 2, 光
2 5 ℃
+
叔氢与伯氢的相对活性:叔氢 /伯氢 =( 36.1/1) /
( 64/9) =( 5.1/1)。
实验结果表明,叔、仲、伯氢在室温时的相对活性为 5:
4,1,即每个伯、仲、叔氢被氯取代生成相应氯代烷的相
对比例。这说明,烷烃的氯代,在室温下有选择性。(选
择性就是产物有多有少)据此,可以预测某一烷烃在室温
一氯代产物中异构体的几率。
二、氧化
烷烃在空气中燃烧,当空气(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和
水,并放出大量热。例如,
在无机化学中, 是用电子的得失, 也就是氧化数的升降, 来描
述,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 而在有机化学中, 加氧去氢为氧化, 加氢
去氧为还原 。
其中 C12- C18的脂肪酸可直接与 NaOH反应,制成高级脂肪
酸的钠盐-肥皂。这种制皂方法可节约大量的食用油。
⑴在空气中燃烧,
C n H 2 n + 2 [ ( 3 n + 1 ) / 2 ] O 2 n C O 2 ( n + 1 ) H 2 O Q+ + +
这是汽油、柴油等作为动力燃料的依据。当燃烧不完全时,则
有游离碳生成,在动力车尾气中有黑烟冒出。
⑵烷烃的部分氧化
高级烷烃,如石蜡烃在 KMnO4, MnO2或 Mn(Ac)2催化下,用
空气或 O2氧化,可得到的 C12- C18的脂肪酸。
R C H 2 C H 2 R ' O 2 R C O O H R 'C O O H+ 锰 盐 +
三、裂化、裂解和脱氢
常温下烷烃很稳定,但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就开始
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厉害。烷烃这种在高温下的热分解称为
裂化。
裂 化
催 化 裂 化
热 裂 化
裂解:指深度裂化。
目的:为了得到更多的低级烯烃。
C H 3 C H 2 C H 3 4 6 0 ℃
C H 3 C H = C H 2 + H 2
C H 2 = C H 2 + C H 4
C H 3 C H 2 C H 2 C H 3
5 0 0 ℃
C H 3 C H = C H 2 +
H 2C H 3 C H 2 C H = C H 2
C H 3 C H 3C H 2 = C H 2 +
C H 4
+
2- 7 烷烃的来源
Source of Alka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