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篇 国民收入决定论
第 3 章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国民收入的均衡决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解释经济波动现象。
教学要求
掌握消费函数,掌握不同部门的 NI— AE 模型,掌握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理解乘数作用条件。
63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国民收入如何达到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该如何决定?该如何实现我国 2007 年 GDP
增长率 8%?经济中为什么有经济波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
3.1 国民收入均衡的决定
根据传统理论,均衡的国民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的国民收入。按照凯恩斯的理论是总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所以在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之前首先要确定总需求。
那么总需求是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而净出口和政府支出一般情况是常数,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找出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这样国民收入决定问题就解决了。为了确定均衡的国民收入首先要区别什么是实际开支与预期开支。
3.1.1 均衡产出
均衡的产出是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由预期总开支决定的。
1,基本假定
(1) 两部门经济的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部门与厂商部门的两部门经济,也就是经济关系最简单的经济社会中,家庭部门的经济行为是消费与储蓄,厂商部门的经济行为是投资与生产,厂商的投资是不随利率与产量变动的自主投资。
(2) 假定折旧与公司未分配利润都为零,从而使得 GDP,NDP,NI,PI 在数量上都相等。
(3) 在价格黏性的条件下,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社会产量的变动,从而使社会总供求相等,价格总水平则不发生变动。 这也就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凯恩斯的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产生的背景是 1929— 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资源大量闲置,产品大量积压,工人大批失业。此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或者使闲置资源得到利用从而生产增加,就业也有所增加,或者使积压产品售出,但产品成本和产品价格基本上保持不变。
2,实际开支与总开支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利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确定的 C,I,G 和 (X-M)的数值都属于实际开支,但是为了确定均衡国民收入,我们需要的是预期开支,是预期开支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Y 作为总供给 (GDP 或总产出 ),C+I+G+(X-M)是总需求也叫总开支。为了探讨什么样的总开支水平才能恰好与 Y 相等,以实现均衡的国民收入,预期开支是人们在已有的可控资源 (收入 )的条件下计划的开支水平。
预期开支不一定等于实际开支。假如家庭购买消费品 (C),可能因企业不能全部生产出
6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来而无法实现。又如等需求不足的时候企业不能卖出自己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造成非计划的库存增加。这时预期库存开支 (I)小于实际库存开支 (I)。
所以确定均衡的国民收入的总开支是预期开支,而 C,I,G 和 (X-M)是四种预期开支。
3,均衡产出的概念
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均衡产出条件下,经济社会总收入刚好等于所有居民和全体厂商想要有的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这就是说,企业的产量以至于整个社会的产量一定稳定在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水平上。由于两部门经济中的总需求只包括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厂商的投资需求,因此,均衡产出用公式就表示为
Y = C + I
式中,Y,C,I 分别表示实际产出、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同时,C 和 I 分别代表居民、
厂商实际想要有的消费与投资,即意愿消费和意愿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与投资。因为企业的产量如果比市场的需求量多出一部分价值,多出来的这部分价值就成为企业的非意愿存货投资或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核算中,这部分存货投资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但不是计划投资,故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之和,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由于均衡产出是指与计划支出相等的产出,故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非计划存货投资也就等于零。当国民经济处于均衡收入水平上时,实际收入一定与计划支出量相等。若用 E
代表总支出,Y 代表总收入,则经济均衡条件就是 E = Y。 E = Y 也表示总支出,即总需求决定总收入。这一关系可以用图 3.1 来表示。
图 3.1 支出决定收入
65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图 3.1 中的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 45°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假定总支出即包括总消费与总投资的总需求为 100,图中的 A 点表示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都是 100,A 点也就是均衡点,表明生产总额正好等于总需求; B 点表示总收入大于总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产生库存,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到总供求相等的 A 点表示的 100 为止,实现总供求相等。反之,C 点表示总收入小于总支出,社会生产额小于社会需求量,企业就要增加生产,也是到总供求相等的 A 点表示的 100 为止,实现总供求相等。当然,总支出即总需求变化了,总收入也就相应发生变化。
由于计划支出用 E = C + I 表示,生产创造的总收入等于计划消费与计划储蓄之和,即
Y = C + S,所以均衡产出的条件就是 E = Y,即
I = S
这表示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当计划投资与计划储蓄相等时,国民收入就达到均衡状态。
3.1.2 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
1.消费函数概述
消费量由什么决定呢?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各个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预期收入、利率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信贷、消费者年龄构成以及制度和风俗习惯等,这些都制约着消费者消费支出的数量。就宏观经济而言,整个经济的制度、消费者偏好等因素都可以认为不变,进一步假定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保持不变,从而家庭部门的消费数量主要由经济中的总收入即国民收入所决定。同时,为分析方便,我们假定所考察的经济中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
用 C 表示消费水平,Y 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个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为
C=C(Y)
这一函数称为消费函数。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消费增加幅度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1) 相关概念界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 (APC)和边际消费倾向 (MPC)加以说明。
(1)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APC)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6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C
APC
Y
=
平均消费倾向 APC 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如 100 元收入中,80 元用于消费,则 APC=0.8,此外的 20 元,用于储蓄。 APC 具有如下特征。
① 由于消费水平总大于零,因而 APC 大于零,为正数。
② 在收入偏低时,为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消费可能大于收入,所以 APC 也可能大于 1。
③ 按照上述凯恩斯的基本心理规律,随收入的增加,APC 的数值逐渐降低。
2)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MPC)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即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门的比率,公式表示如下。
C
MPC
Y
=
如果消费函数为一阶连续可导函数,则边际消费倾向 (MPC)公式可写为
d
d
C
MPC
Y
=
MPC 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 MPC 具有如下特征。
(1) 一般来说,MPC 总是大于 0 而小于 1,即 0<MPC<1。
(2) 按照上述凯恩斯一般心理规律,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增加的速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所以凯恩斯主义的这一消费心理规律也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 消费函数表及消费曲线
(1) 消费函数表。
例:表 3-1 是某家庭的消费和收入之间的数据。
表 3-1 某家庭消费函数表
单位:元
收入 (Y) 消费 (C) 平均消费倾向 (APC) 边际消费倾向 (MPC)
A 9 000 9 110 1.01
0.89
B 10 000 10 000 1.00
0.85
C 11 000 10 850 0.99
0.75
67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D 12 000 11 600 0.97
0.64
6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续表
收入 (Y) 消费 (C) 平均消费倾向 (APC) 边际消费倾向 (MPC)
E 13 000 12 240 0.94
0.59
F 14 000 12 830 0.92
0.53
G 15 000 13 360 0.89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收入是 9 000 元时,消费为 9 110 元,入不敷出。当收入为 10 000
元时,消费为 10 000 元,收支平衡。 当收入依次增至 11 000 元,12 000 元,13 000 元,14 000
元和 15 000 元时,消费依次增至 10 850 元,11 600 元,12 240 元,12 830 元和 13 360 元,
即当收入依次增加 1 000 元时,消费依次增加 890 元,850 元,750 元,640 元,590 元和
530 元。可以看出,收入增加时,消费随着增加,但增加得越来越少,所以 MPC 逐渐递减。
(2) 消费曲线。
根据表 3-1 中的数据,可以绘出消费曲线,如图 3.2 所示。
图 3.2 消费函数
在图中,横轴表示收入 Y,纵轴表示消费 C,45°线表示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即 C=Y。
曲线 C=C(Y)是消费曲线,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B 点是消费曲线和 45°线的交点,表示消费和收入相等,在 45°线左上方,表明消费大于收入;在 45°线右下方,
则表明消费小于收入,并且消费曲线与 45°线距离越来越远,即消费曲线越来越趋于平缓,
表明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
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都与该点的 MPC 相等。消费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与该点的 APC 相等。
69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从图中消费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以下两点。
① 消费曲线越往右延伸,越趋于平缓,即斜率越来越小,也即 MPC 在递减;并且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 MPC 总大于零而小于 1。
② 45°线左上部分的消费曲线与原点的连线斜率大于 1,45°线上的消费曲线与原点的连线斜率等于 1,45°线右下部分的消费曲线与原点的连线斜率小于 1,即 APC 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1。
4) 线性消费函数
为简化分析,我们通常假定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MPC 为一常数,此时的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abY
= +
式中,a 为自发消费部分,也就是说,收入为零时,举债或动用过去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b 为边际消费倾向,所以 bY
为引致消费; CabY
= + 说明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导消费之和。
当消费和收入之间为线性关系时,消费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如图 3.3
所示。
Y
C
45°
O
C=a+b
Y
图 3.3 线性消费曲线图
在线性消费函数中,根据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计算公式,可得
Ca
APC b
YY
C
MPC
Y
= =+
=
由于线性消费函数一阶连续可导,所以边际消费倾向 MPC=b。
由于自主消费 a 大于 0,因此 APC >MPC,但随着 Y 的增加,二者趋于相等。
7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5)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因此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 S 表示储蓄,
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
() ()SYCYCY SY=?=? =
一个家庭的储蓄可正可负。在收入偏低时,储蓄通常为负数值,此时该家庭借债消费。
随收入的增加,储蓄逐渐增加,其数值逐渐变为正数,并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导致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逐渐减少,因而储蓄增加量越来越大。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 (APS)和边际储蓄倾向 (MPS)来加以说明。
平均储蓄倾向 (APS)是指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
S
APS
Y
=
由于储蓄可正可负,所以 APS 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当收入偏低时,APS 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APS 递增,其数值也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 1。
边际储蓄倾向 (MPS)是指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
S
MPS
Y
=
MPS 一般为正值,但小于 1,即 0<MPS<1。
储蓄曲线也可以由消费曲线得出,如图 3.4 所示。
Y
C
45°
O
C=C(Y)
S=S(Y)
S
图 3.4 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图
在图 3.4 中,为了便于比较,把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置于同一坐标平面中,从图中不难看出,储蓄曲线与消费曲线恰好是相对的。并且随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增加,
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加快,即 MPS 递增。
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
71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1 )SYC a bY=?=?+?
式中,- a 是自主储蓄,(1-b)Y 为引致储蓄,(1-b)=MPS。
6)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
() ()YCY SY= +
(2) 平均消费倾向 APC 和平均储蓄倾向 APS 之和恒等于 1,即
1APC APS+ =
(3) 边际消费倾向 MPC 和边际储蓄倾向 MPS 之和恒等于 1,即
1MPC MPS+ =
2,投资函数
1) 投资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投资具有多种含义。个人购买房产、生产设备、证券、股票等都视为投资行为。但在经济学中,投资特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日常生活中的投资,往只是发生财产权的转移,并没有实际增加社会的资本量,因而在考察总量收入时,经济学不把这些行为考虑在内。
投资有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之分。总投资为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在价值上以提取折旧的方式进行,取决于原有的资本存量。净投资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是为了弥补实际资本存量与理想的资本存量之间的缺口而进行的投资,它可以为正值、负值和零。
2) 资本的边际效率
厂商投资的目的在于赢利,因而在考虑风险的条件下,决定厂商是否进行投资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利润和筹集投资资金所需花费的成本。投资利润由预期利润率所确定,筹资成本取决于资金市场的利息率。如果购买一项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大于利息率,厂商有利可图,就进行投资;反之,厂商就不会进行投资。可见,投资取决于预期利润率是否超过市场利息率。
资本品的预期利润率可以由资本品的净收益与购买资本品的成本所决定。但是,资本品往往会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从而投资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净收益就与支出发生的时间不一致。为此,一项资本品的预期利润率通常由该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加以衡量。
资本的边际效率 (MEC)是一个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如果一项资本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获得的收益依次为 R
1
,R
2
、…,R
n
,而此项资本品的购买价格为 R
0
,那么满足下列等式的 r
c

7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为该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
12
0 2
11 1
n
n
cc c
RRR
R
rr r
=+ ++
++ +
"
()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投资品带来收入的预期。对一项特定的资本品而言,资本品的价格既定,因而预期收入越高,资本的边际效率相应也越大。资本品的预期收入一方面取决于投资品本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如果对经济前景作出乐观的估计,投资的预期收入就高;
如果对前景持悲观态度,则预期收入就低。在特定时期,一个投资者对本品的预期收入是既定的,因而对该项资本品而言,其边际效率是既定的。
从购买一项资本品的成本方面考虑,购买资本品的价格 R
0
还可以获得其他收入,如存入银行将获得银行利息,假定投资者发现银行利息率高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则他会把投资转向金融市场,而不购买资本品。
因此,投资者购买资本品的条件是该项资本品的边际效率不低于市场利息率。
3) 投资函数
以上考察了厂商投资一项资本品的行为,现在转向整个经济投资量的决定。
在整个经济中,存在着若干的投资项目和众多的资本品,对应于每个特定的投资项目,
投资者都会根据资本的价格和预期收益确定唯一的边际效率。如图 3.5 所示,需要投资 I
1
的项目,MEC=15%,投资 I
2
的项目,MEC=10%,如此按照 MEC 从大到小排列。
I
MEC r
O
I
1 I
2
I
3
I
4
图 3.5 资本的边际效率图
现在假定市场利息率为 r。 根据上面的分析,只有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这一利息率时,
投资者才会进行投资。现假设 r =12%,则经济中只有第一个项目会有投资,此时的投资量为 I
1
,如 r =8%,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项目会被投资,从而投资 I=I
1
+I
2
。由此可见,就全社会而言,在资本的边际效率既定的条件下,如果利息率越高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利息率的项目也就越少,投资量就越少;反之,利息率越低投资量就越大。因此,投资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并随利息率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即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如图 3.6 所示。
73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I
r
O
I
图 3.6 投资曲线图
以 I 表示经济中的投资,r 表示利息率,则投资函数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I=I(r)
以上分析中,我们假定了资本的边际效率 MEC 保持不变,但实际中,MEC 会发生变动,如由于某些原因,投资者对资本收益的预期增加,导致资本的边际效率增加,那么在同一利息率下投资量增加,在投资曲线图 3.7 中表现为投资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如图中
I
1
变动到 I
2

图 3.7 投资曲线的移动
为简单起见,我们把投资函数以线性的形式表示出来。
0
dI Ir=?
式中,d 是一个常数; I
0
不随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因而称它为自主投资; (-dr)则是由利息率变动引发的投资,因而称为引致投资。
如果不考虑引致投资,那么投资就只包含自主投资,投资曲线就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在下文中,在不关注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时,通常假定投资就是自主投资。
3.1.3 总支出总收入模型
总支出 (AE)总收入 (NI)模型是凯恩斯根据总收入与总支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建立的宏
7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观经济模型,用于研究最终产品市场总供求均衡状态的,该模型中的 NI 和 AE 均使用货币表现的价值概念,认为 NI 的决定主要取决于 AE 的水平。因此,AE 的构成及其水平如何,
对 AE 在怎样的水平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NI— AE 模型介绍
所有个人的收入总和就是国民收入 NI,因此 NI 就是用货币计算的总供给。
NI C S T M= +++
AE 是指最终产品市场上所有用于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总额,是用货币表现的总需求。
AECIGX= +++
如果 NI=AE,意味着用货币计算的总供给等于用货币计算的总需求,最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此时的 NI 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图 3.8 描述了 NI- AE 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图 3.8 中,横轴代表总收入 NI,纵轴代表总支出 AE。由于 45o线到两轴的垂直距离相等,因此在 45o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收入和支出相等,即 45o线表示 NI=AE。 AE 与 45o
线相交于 E,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NI
0

图 3.8 NI- AE 模型中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两部门的 NI- AE 模型分析
为了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最基本原理,我们假定经济中只有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存在政府和对外经济关系,即建立一个只有两个部门的 NI- AE 模型。
在两个部门中,不涉及政府购买支出、税收、转移支付以及净出口等要素。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就等于国民收入,消费就可以直接看作是国民收入 NI 的函数。
CabNI
= +
假定总投资 I 是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自主投资,为常数 I,则总支出为
AECIabNII
= +=+ +
1) 经济均衡
NI=AE,则供求相等,此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 (如图 3.9),把 NI=AE 称为总
75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收入与总支出的均衡公式,并且也是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求均衡公式,并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计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
AE
NI
0
NI
E
C+I
45°
O
图 3.9 两部门 NI— AE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2) 经济不均衡
当经济处于不均衡状态时,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会发生作用,自动将经济向均衡状态拉近,最终使 NI 和 AE 重新达到一个均衡。
(1) NI<AE,总收入小于总支出。由于 NI 就是 GDP,AE 就是货币表现的总需求,所以 NI<AE 表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厂商利润增加。利润增加,导致厂商增加总产量。而价格和总产量的增加,会引起 NI 增加。只要 NI<AE,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和总产量的增加,即 NI 增加,并直到 NI=AE 为止。具体国民收入自动的调节过程用符号表示如下。
()NI AE AD AS P Q NI NI AEπ<? >? ↑? ↑? ↑? ↑? =利润
(2) NI>AE,即 AD<AS,所以存货增加,进而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导致利润减少,并最终使总产量下降,即 NI 下降,并直到 NI=AE,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具体国民收入自动的调节过程用符号表示如下。
NI AE AD AS P Q NI NI AEπ>? <? ↓? ↓? ↓→ =
对于国民经济不均衡的自动均衡调节过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
① 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可能低于、高于或等于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水平。但不论均衡后的国民收入处于哪一水平,一旦达到均衡,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就停止作用,除非有来自市场外部的干预,否则均衡点不会变化。
② 由于 NI P Q
=,所以 NI 的变化可能是 P 或 Q 的单独变化引起的,也可以是 P 和
Q 同时变化引起的,至于 P 和 Q 哪一个变化程度更大,将取决于是否已经达到了充分就业的状态。
③ 在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过程中,AE 起决定性作用。由于 AE 就是产品市场上用货币表现出来的 AD,所以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也被称为需求决定论。
3,三部门的 NI— AE 模型分析
在两部门的简单模型中,政府税收为零,消费可以直接看作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加入
7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政府部门后,有了政府的财收支,消费就不能直接看作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而必须看作可支配收入的函数。这会使消费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
1) 财政收支及税收函数
(1) 财政收支。政府的总支出 G
总由政府购买 G 与政府转移支付 TR 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GGTR=+

政府的净税收 NT 为税收 T 减去政府转移支付 TR
NT T TR=?
政府欲使财政收支平衡,则需要 GT=

,或 G=NT。
(2) 税收函数。政府的税收来自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越高,税收也越高;国民收入越低,则税收也越低。因此,可以把税收看作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如果税率为 t,则税收函数为
TtNI
=
由于财政收支平衡时,政府购买 G 对应的是净税收 NT,所以净税收函数为,
NT T TR t NI TR
=?=?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 TR 由政府决定,可以假定是不随国民收入变动而变动的量,所以可以看作是一个负的常量的净税收,用 NT 表示,NT 为负值,表示国民收入为零时,政府无税收收入,但要有政府转移支付 TR。所以净税收函数也可以写为
NT NT t NI
=+
2) 消费函数与总支出的变化
因加入了税收,所以消费函数变为
CabDI
= +
DININT
NT T TR
=?
=?
式中,C 表示消费; DI 表示可支配收入; NT 表示净税收; T 表示税收; TR 表示政府转移支付。
所以此时的消费函数可写为
()CabNINT= +?
把 NT NT t NI
=+ 代入上式,得
()[( )] (1)C a b NI NT a b NI NT t NI a b NT b t NI

=+? =+? + =? +?
加入政府支出后,总支出 AE 为
AE=C+I+G
77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1 )AEabNTb tNIIG

=? +?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加入政府部门后,总支出 AE 比两部门的 AE 多了净税收和政府购买两个要素。
3.三部门的 NI— AE 模型
三部门的 NI— AE 模型仍然横轴为 NI,纵轴为 AE,仍然 NI=AE 时达到经济均衡 (如图 3.10),并且可以利用 NI=AE 这个均衡公式,求解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消费、税收等。当
AE
NI
0
NI
E C+I+G
45°
O
图 3.10 三部门 NI— AE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NI≠ AE 时,经济将处于不均衡,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会发生作用,自动将经济向均衡状态拉近,最终使 NI 和 AE 重新达到一个均衡。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调节过程,和两个部门的
NI— AE 模型调节过程相同。
三部门的 NI— AE 模型和两部门的 NI— AE 模型相比,有如下变化。
(1) 总支出 AE 在纵轴上增加了政府购买 G,AE 线向上移动。
(2) 总支出 AE 曲线斜率,由于三部门有税率 t 的存在,所以 (1-t)b 较之 b 变小了,也就是说,三部门的 AE 斜率比两部门的 AE 斜率小,表现在图形上,就是 AE 曲线变平缓了。
4,四部门的 NI— AE 模型分析
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是不同程度的开放经济,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的国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国内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还取决于进出口因为进的变动也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一国的进口与本国的国民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时,进口随之增加;
当国民收入下降时,进口随之减少所以进口通常看作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假定不随国民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自主进口为 M,边际进口倾向为 m,则进口函数为
M MmNI
=+
一国的出口 X 通常看做是他国国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不与本国的国民收入直接发生关系,所以在不考虑外汇市场的情况下,可将出口假定为一个常数,用 X 表示,从而净出
7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口函数可以写为
()NX X M X M m NI X M m NI

=?=? + =
所以四部门的 NI— AE 模型中的总支出 AE 包括消费 C、投资 I、政府购买 G 和净出口
NX。
AECIGNX= +++
因为
()CabNINT
NT NT t NI
NX X M m NI
= +?
=+
=
所以
() ( )AE C I G NX a b NI NT I G X M m NI=+++ =+? +++
当国民经济均衡时,NI=AE(见图 3.11),即
() ( )NI a b NI NT I G X M m NI
=+? +++
[1 (1 ) ]tbmNI aIG X bNT

+ =+++?
1(1 )
aIGXbNT
NI
tbm
+++?
=
+
AE
NI
0
NI
E C+I+G+NX
45°
O
图 3.11 四部门 NI— AE 模型及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四部门 NI— AE 模型中 AE 与三部门 NI— AE 模型中的 AE 相比,将会更为上移,并更为平坦。借助于 NI=AE 均衡公式,可计算均衡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要素的值。当 NI≠ AE 时,经济将处于不均衡,市场的自动均衡机制会发生作用,自动将经济向均衡状态拉近,最终使 NI 和 AE 重新达到一个均衡。 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调节过程,
仍和两个部门的 NI— AE 模型调节过程相同。
79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3.2 国民收入均衡的变动
3.2.1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变动
1.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先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固定量,不随国民收入水平而变化。这里假定价格水平不变,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 0.8,自发的计划投资为 600(单位:亿美元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如下。
YCI= +
CabY= +
联立求解:暗含国民收入会自动实现均衡的机制
1
aI
Y
b
+
=
均衡收入的决定表如表 3-2 所示。
表 3-2 均衡收入的决定表
单位:亿美元
收 入 消 费 储 蓄 投 资
3 000 3 400 -400 600
4 000 4 200 -200 600
5 000 5 000 0 600
6 000 5 800 200 600
7 000 6 600 400 600
8 000 7 400 600 600
9 000 8 200 800 600
10 000 9 000 1 000 600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
I YCS=?=
(1 )Sa bY=?+?
联立求解
1
aI
Y
b
+
=
8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存货意外减少,企业会扩大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右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若实际生产大于均衡收入,表明投资小于储蓄,社会生产供过于求,企业存货意外地增加,企业就会减少生产,使收入水平向左移动,直到均衡收入为止。
3.数字举例及其图示
假定,200 0.8CY=+,I=100;于是总支出 200 0.8 100AE Y= ++。如果总收入等于总支出,即 YAE=,就意味着总供求相等。此时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它也是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求均衡公式。将上面假定的数字代入均衡公式
200 0.8 100AE Y= ++
1500Y =
即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1 500 时总供求必然相等。用图表示,如图 3.12 所示。
图 3.12 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图
当国民收入 Y=1 000 时,200 0.8 1 000 1 000C =+× =,此时储蓄为 0。将 100 的投资加于消费函数曲线上,便可得到只有两部门的总支出曲线 AE = C + I,在 Y=1 500 处,总消费支出 200 0.8 1500 1 400C =+× = 。
由于投资支出为 100,所以总开支 AE 为
1 400 100 1500AE C I= += + =
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最终产品市场处于总供求均衡状态。
4.自动均衡的调节过程
总支出 AE 在 Y=1 500 时处于均衡状态。现在假定国民收入不在均衡水平上,Y=1 400。
这时总消费支出为
200 0.8 1 400 1320C = +× =
总支出 AE 为
1320 100 1 420AE C I= += + =
总收入为 1 400,总支出为 1 420,AE >Y,表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此时存货会减少,一般价格水平会上升,利润会增加,导致总产量增加。
81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由于 QP GNP Y?×?=? =?,所以价格和产量的增加会引起总产值 GNP 和国民收入的增加。当国民收入增加到 Y=1 420 时,总的消费支出会进一步增加到
200 0.8 1 420 1336C = +× =
总支出会增加到
1336 100 1 436AE C I= += + =
此时,AE>Y,但其差额却由最初的 20 减少到 16。 AE>Y 会使国民收入继续提高,直到 Y=1 500 时为止。
上述过程是国民收入的实际水平低于均衡国民收入时,国民收入自动均衡增加的调节过程。反之,若高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它也可以自动调节到均衡状态,其中总支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凯恩斯的理论也称为需求决定,其意义在于,总需求决定着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只要总需求改变,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会改变。
3.2.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变动
1.三部门经济均衡的条件
加入政府部门后的均衡收入应是计划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同计划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总和。在三部门经济中,用 T 表示总税收减少政府转移支付以后的所得的净纳税额。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CIGCST+ +=++
简化为
I GSI+ =+
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
2.税收函数
1) 定量税
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
2) 比例所得税
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税收量。
()TtY=
3) 实例
(1) 假设消费函数为:
d
160 0.75CY=+,
d
Y 表示可支配收入,定量税收为 T=80,投资为 I=100,政府购买性支出为 G=200(单位均为 10 美元 )。求经济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Y。
d
80YYT=?= (3-1)
d
SY C=?
dd
()YabY=?+
0.25 180Y=? (3-2)
8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将 (3-1)和 (3-2)代带入下式
I GST+ =+
得到
100 200 0.25 180 80Y+ =?+
1 600Y =
(2) 若其他条件不变,但税收从定量税改为比例所得税,税率为 T=0.2,则税收 t(Y)=0.2y。
可支配收入
d
() 0.2 0.8YYtYY Y Y=? =? = (3-3)
d
SY C=?
160 0.2Y=? + (3-4)
将 (3-3)和 (3-4)代入经济均衡公式得到
100 200 160 0.2 0.2YY+ =? + +
1150Y =
1 600>1 150,可知比例税下,均衡的国民收入相对减少。
税率的增加引起均衡国民收入的减少,如图 3.13 所示。
图 3.13 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图
3.2.3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及变动
1,公式
YCIGNX= +++
NX 指净出口,出口和进口的差额,NX = X – M,是总需求的一部分,表示本国商品在国外的净销售。
2,进口函数
当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时,一般假定 NX 会减少,而国民收入水平下降时,NX 会增加。
出口是由外国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的,本国难以左右,一般假定为一个外生变量。
83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进口会随着本国收入提高而增加,因为此时人们对进口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需求会增加。
0
M MYγ=+
式中,M
0
为自发性进口,即不取决于收入的进口部分; γ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增加 1 单位时进口会增加多少。
3,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YCIGXM= +++?
d
CabY=+
d
YYTTR=?+
tYTT +=
0
Ymm γ+=
0
四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为,
00
1
()
11
Y a I G bT bTR X M
btγ
=++?++?
+()
3.3 国民收入均衡的调整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总支出的某一部分变动能引起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那么多少的支出变动能引起多少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呢?多少的均衡收入变动又需要投资
(支出 )变动多少呢?这就是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要解决的问题。
3.3.1 乘数原理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们试图解释,为什么战时大量军费开支会导致 GDP 的快速增长?为什么 20 世纪 60 年代和 20 世纪 80 年代的减税引发了一场时间较长的经济扩张?这些都可以在乘数理论中找到解释。
3.1 节和 3.2 节阐释了影响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因素,以及影响因素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定性关系,本节探讨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的数量影响。
1.乘数的含义
乘数是指某些自发支出 (例如投资和政府支出等 )的每 1 元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 1 元以上的变化。乘数理论是要说明在一个存在资源闲置的经济中,对于投资、政府收支以及外贸等的各种冲击怎样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
假定消费函数为 CabY=+,国民经济假定为两部门经济,下面来具体分析乘数原理的过程。
8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1) 第一轮,假定自发支出增加?A
0
,为满足增加了的自发支出水平,产出随之增加?A
0

(2) 第二轮,产出的增长 (?A
0
)带来一个相等的收入增长 (?A
0
),并通过边际消费倾向 b,
带来了第二轮的引致支出,其规模为 b?A
0

(3) 第三轮,产出的增长 (b?A
0
)带来一个相等的收入增长 (b?A
0
),并通过边际消费倾向
b,带来了第二轮的引致支出,其规模为 b(b?A
0
)=b
2
A
0

……
如果把各轮支出的增加值加总到一起,就得出
23 23
00 0 0 0
1AE AbAbAbA A bb b
… …
=?+?+?+?+=? ++++()
由于 b<1,所以这一数列中的连续的各项是逐步变小的,是一个几何级数。该数列可以简化为
00
1
1
YA
b
AE?=?×
=?
这样,总支出的积累性的变化量 AE? (
0
Y? )等于自发总支出的增加量
0
A? 的倍数。倍数
0
0
A
Y
称为乘数。
乘数说明产出随着自发支出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产出的变化能够大于自发支出的变化。分析乘数的意义在于可以建立一种关于产出波动的解释。即自发支出的增加能够引起产出的成倍增加,同样自发支出减少也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因此乘数作用具有两面性,经济学家把这种具有两面性作用的乘数称作是一把“双刃剑”。
2.乘数的类型
1) 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变动:投资乘数 
影响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变动的因素有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两个。消费函数与投资函数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均衡收入的变动。相对于投资函数来说,消费数要稳定得多。故假定消费函数不变。于是,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变动只能由投资函数的变动即自发投资的变动引起。
(1) 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它等于收入的变动量与投资的变动量之比。
(2) 投资乘数的公式及其推导
I
1
1
Y
K
I b
==

21 21
1
(1 )
1
nn
YIbIbI bIIbb b I
b

=?+?+?+ +?=? ++ + + =?
""
(3) 投资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 b 同方向变动,b 越大,投资乘数也越大。如果 b=0,则 K
I
=1,即投资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也增加一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不存在投资的乘数效应;如果 b=1,则 K
I
=+∞,即投资增加一单位,国民收
85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入将无限增加,由于 0< b< 1,故 1< K
I
< +∞。 
2) 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变动: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 
引起三部门收入变动的原因除了投资因素以外,还有政府购买、税收、转移支付等因素的变动。
(1) 政府购买乘数。
定义: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支出所增加的收入量。
公式:
G
d1
d1
Y
K
Gb
==
(总量税收 )或
G
d1
d1(1)
Y
K
Gbt
==

(比例税收 )。
显然,政府购买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 b 正相关,与边际税收倾向 t 负相关。
由于 0< b< 1,0< t< 1,
G
d1
d1(1)
Y
K
Gbt
==


G
d1
d1
Y
K
Gb
==

(2) 税收乘数。
定义:税收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税收所减少的收入量。
公式:
T
d
d1
Yb
K
Tb
==
(总量税收 ),或
T
d
d1(1)
Yb
K
Tbt
==

(比例税收 )。
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其原因说明如下。
税收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相比,不仅符号相反,而且绝对值也不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
这是因为,政府购买的增加量直接就是支出的增加量,而税收的减少量并不直接等于支出的增加量: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储蓄在收入的增加过程中“漏出”了,没有发挥增加收入的作用。例如,政府增加购买?G,总需求就直接增加?G。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 b,那么在定量税收条件下,从最初的政府购买增量?G中产生的一系列收入增量为,?G,b?G、
b
2
G、…,b
n-1
,?G,…。 
如果政府税收减少?T,个人可支配收入就直接增加?T。个人把新增加的可支配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即 s?T作为储蓄,另一部分即 b?T用于消费。因此,政府税收减少?T直接引起的总需求增加量为 b?T。这样,从最初的税收减少量?T中产生的一系列收入增量为,
b?T,b
2
T,b
3
T、…,b
n-1
T、…。
如果?G与?T的绝对值相等,政府购买增加?G所引起的每一轮收入增加量都大于税收减少?T所产生的每一轮收入增加量,因此,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3) 平衡预算乘数。 
定义:当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与税收时,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或税收所增加的收入量称为平衡预算乘数。
公式:假定政府购买增加?G,税收增加?T,并且?G=?T,且税收为定量税收。
8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则政府购买增加?G而增加的收入为
1
1
GG
YK G G
b
==?;
税收增加?T而减少的收入为
1
TT
b
YK T T
b
==?

政府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与税收所增加的收入
GT
YY Y? =? +?
1
BGT
Y
KKK
G
= =+=
若税收为比例税,则
1
1(1)
BGT
Yb
KKK
Gbt

==+=
,此时的平衡预算乘数将小于 1
而大于 0。
(4)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的转移支付不包含在国民收入之中的原因如下。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作为实际总需求四个组成项目之一的政府支出,只包括政府的购买支出,并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已经包含在个人的消费与企业的投资之中。与此相联系,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作为意愿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项目之一的政府购买,同样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
但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会改变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需求,最终影响均衡收入。
为了说明政府转移支付对收入的影响,必须使政府转移支付这个变量进入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之中。
净税收、实际税收与转移支付的关系说明如下。
用实际税收 (T)减去转移支付 (TR)的差额等于净税收 (NT),即 NT=T-TR,则
C=a+b(Y-NT)=a+b(Y-T+TR)
于是,转移支付就进入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之中。并且假定政府的实际税收是收入的函数,转移支付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即:
0
TT tY= +,TR=TR
0
加入政府转移支付以后的收入决定模型
0
0
0
0
()( )
YCIG
CabYNT abYTTR
TT tY
TR TR
II
GG
=++?
=+? =+?+
=+
=
=
=
均衡收入
00 0
1
()
1(1)
YaIGbTRbT
bt
=++?

转移支付乘数的定义为
87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转移支付所增加的收入量。
转移支付乘数的公式
1
TR
dY b
K
dTR b
==

1(1)
TR
dY b
K
dTR b t
==

转移支付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的比较说明如下。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政府购买乘数都大于零,表明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对收入的作用方向相同。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其中的原因雷同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相比较,两者符号相反,表明对收入的作用方向相反;
但绝对值相同,表明对收入的作用力度相同。
例题: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
d
(其中 Y
d
为可支配收入 ),投资 I=100,政府支出 G=200,政府转移支付 TR=62.5(单位均为 10 亿美元 ),税率 t=0.25。问,
① 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
② 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
③ 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
解,
① 根据题意可得,
Y=C+I+G
=100+0.8(Y- tY)+62.5+100+200
=462.5+0.6Y
解得 Y=1 156.25。
② 投资乘数
11
2.5
1 (1 ) 1 0.8(1 0.25)
I
K
bt
== =

政府税收乘数
(1 ) 0.8(1 0.25)
1.5
1(1)10.8(10.25)
T
bt
K
bt

== =?

③ 不一样。
因为政府支出乘数
G
11
2.5
1(1)10.8(10.25)
K
bt
== =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TR
(1 ) 0.8(1 0.25)
1.5
1(1)10.8(10.25)
bt
K
bt

== =

所以,同样一笔支出用于政府购买比用于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更大。
8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3)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影响收入变动的因素除了投资、政府购买、税收、转移支付以外,还有出口与进口两种因素。
(1) 出口乘数。
定义:出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出口的变动量之比。
公式为
X
d1
d1(1)
Y
K
Xbtm
==
+
四部门经济中的支出乘数变小的原因。
由于 m> 0,与三部门购买支出乘数相比较,四部门经济中的购买支出乘数变小了。这表明,四部门经济中的自发需求增加量在增加国民收入方面的作用下降了。这是因为在三部门经济中,所有购买支出均是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故购买支的增加会全部参与本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在四部门经济中,购买支出不仅包括对国内最终产品的支出,而且还包括对进口产品的支出,而进口产品不属于本国国民收入的范围。故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支出的增加只有一部分参与本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另外一部分则移出国外参与他国的收入增加去了。
(2) 进口乘数 
定义:进口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进口的变动量之比。
公式为
M
d1
d1(1)
Y
K
M btm
==
+
进口乘数小于零,表明进口的增加将导致收入的减少。进口乘数的绝对值与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相等,表明出口与进对收入作用的力度相同。另外,在四部门经济中,政府的平衡预算乘数将变得更小
B
1
1(1)
b
K
btm
=
+
3,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1) 自发需求增加引起收入多倍增加的条件:社会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
乘数效应以社会存在足够的闲置资源为前提。需求增加的结果不外乎两个:一是价格水平的上升,二是供给或收入的增加。只有当经济因需求不足而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时,
需求的增加才有可能不提高价格水平,而全部作用于收入的增加,乘数效应才得以充分发挥。如果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社会没有闲置资源。此时,需求的增加只提高价格,
不会增加供给,即没有乘数效应。可见,乘数理论仅仅适用于由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萧条。
89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2) 存在闲置资源条件下,乘数效应的发挥也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如果某种重要资源 (我国的能源、交通等 )处于“瓶颈状态”,乘数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一些重要资源的供给不足,使社会不可能利用其他闲置资源。
(2) 投资和储蓄决定的独立性程度。如果储蓄和投资的决定有一定的联系,即储蓄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与利率有关,则由投资增加引起的利率上升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降低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部分地抵消由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加,缩小乘数效应。
(3) 货币供给量能否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在投资增加时,货币供给不能随着货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利率就会上升。更高的利率不但鼓励储蓄抑制消费,而且减少投资,
最终将缩小乘数效应。 
3.3.2 加速原理
前面考察了总需求的四个项目: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和出口怎样通过乘数效应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的量值。在做上述分析时,我们始终假定投资是外生变量,即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常数。现在,我们放弃这一假定,考察投资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1,加速原理
当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产品生产扩大时,为了增加产量,要求扩大生产能力,为此要求增加资本存量,要求有新的投资。就是说,人们提出一种投资理论:投资量取决于产量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厂商实际上进行多少投资,产品生和销售数量的变化可能是比利息率更为重要的一个决定投资量的因素。
生产出一定量产品 Y 必须使用一定量资本物 (如机器设备、厂房和原材料等 )K,例如按照生产技术的要求,生产出某种产品 Y=100 元,必须配备的资本 K=300 元,则资本—产出比率 ( β )=
300
3
100
K
Y
==。在任何时候,每个厂商有一个自认为最适度的资本—产出比率,
这个比率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很大。对整个经济来说,任何时刻可以有一个按加权平均计得的最适度资本—产出比率。当然,随产业结构的变化,技术的动和要素成本的相对变动,这个比率也会变化。为了减少分析的复杂性,我们假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个比率保持不变。即假定:在任何时期,产量与所需配备的资本物之间有一固定不变的比率 β 。
11tt
tt
KY
KY
β
β

=
=

11
()
tt tt
KK YYβ

=?
上式表示,为了使本时期产量增加
1ttt
YYY
=?,要求添置的资本物
1ttt
KKK
=?,
即进行的投资
x
I 等于 Yβ? 。
9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tt
KY
IY
β
β
=?
=?
所谓加速原理,是指国民收入(产量)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即当国民收入 (产量 )
的变化量增长时,会引致投资的加速增长;反之,当国民收入 (产量 )的变化量下降时,会引致投资的加速减少。其含义包括以下几点。
(1) 投资并不是国民收入 (产量 )的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即投资变动取决于国民收入 (产量 )的变动率。
(2) 投资率变动的幅度大于国民收入 (产量 )的变动率,产量的微小变化会引起投资率较大幅度的变化。
(3) 若要保持增长率不至于下降,国民收入 (产量 )就必须持续按一定的比率增长。因为一旦国民收入 (产量 )的增长率变缓,投资增长率就会停止或下降。
(4) 加速数和乘数一样,都是从两个方向发生作用的。即当产量增加时,投资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减少时,投资的减少也是加速的。
2,加速数理论的适用性
正如乘数原理一样,加速原理也是建立在一些严格假定上的,而这些假定很可能并不完全符合现实经济生活。
(1) 假定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因为要增加产品的产量就必须新添置增产所需资本物。事实上,即使在没有闲置未用的生产能力下,厂商还可以通过动用原材料存货储备,利用原有厂房设备加班加点来扩大产量,在这种场合下,不存在加速作用。
(2) 这里的最简化的加速原理假定,在相当长时期的若干期间内,加速数 β 固定不变。
为了能够简明地说明加速作用的机制,这一假定是必要的,但事实上很可能是不现实的。
因为,即使厂商能够适应产量的变化调整其资本物,资本—产出比率 β 很难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即使撇开技术变化的可能性,从整个经济来看,不同产业的产品需求和生产一般是变化很大的,假如资本—产出比率较高的行业有较大的发展,而另一些行业可能发展不大甚至要减产,整个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将发生变化。
(3) 假定无预期的影响。企业通常会出于预期而主动增加或减少存货,当消费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时,就不一定会引起生产的扩张。
(4) 假定无时滞的影响。考虑到设备生产所需时间,消费对投资的带动并非像加速原理描述的那样立竿见影,使加速作用大打折扣。
实例3-1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决定投资量的因素,在资本边际效率给定条件下,除了利息率以外,产量本身的变动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且,正是由于加速作用的存在,现实生活中,产品
91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需求的变化会引致投资的巨大波动,进而导致国民产品的生产出现巨大的波动。
下面举例说明加速原理的作用机理,具体可见表3-3。
表 3-3 加速原理的运行 (β =2)
时 期 产 量 资本存量 重置投资 净 投 资 总 投 资
1 200 400 20 0 20
2 200 400 20 0 20
3 210 420 20 20 40
4 220 440 20 20 40
5 250 500 20 60 80
6 270 540 20 40 60
7 260 520 20 -20 0
表3-3假定了资本—产出比率β =2,因此表中所列各个时期的资本存量之值为产量的2倍。还假定每时期的折旧保持固定不变的20;从第1时期到第2时期,产量没有变化,所以第2时期的净投资为零,
重置投资20恰好补偿更新本时期的折旧,故资本存量保持在和第1时期相同的水平。
第3时期较第2时期的产量增加10,故净投资20,加上重置投资20,第3时期的总投资为40。第3
时期与第2时期比较,产量的绝对值增加10,总投资增加20。
第4时期与第3时期比较,显示加速原理的一个特点,即要使总投资保持40不变,产量必须继续增长(从210增长到220)。
第6时期与第5时期比较,具有这样的特点:虽然产量从250增为270,但总投资反而下降了(从80
减为60)。
第7时期与第6时期比较,产量减少10,按加速原理,净投资减少20。由于第6时期末的资本存量为540,而第7时期,厂商所需的资本存量为520,所以,第7时期厂商的折旧没有更新,也没有添置新的资本物,所以总投资为零,期末资本存量减少20,因为折旧没有更新。
破窗经济与乘数效应
一个小流氓打破了商店的一块玻璃,逃跑了。店主无奈只好花1 000元买一块玻璃换上。玻璃店老板得到这1 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其中的80%,即800元买衣服,衣服店老板得到800元收入。再假设衣服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即640元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640元收入。他又把这640元中的80%
用于支出……。如此一直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老板支出1 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总收入增加了5 000元。其原因何在呢?乘数原理回答了这一问题。
乘数是指最初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我们的例子中,最初的投资就是玻璃店老板购买玻璃的1 000元。这种投资的增加引起的衣服店、食品店等部门收入增加之和为5 000元。所以乘数就是5(5 000元除以1 000元)。一笔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
9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经济中为什么会有乘数效应呢?我们知道,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部门的支出就是另一个部门的收入。当一个部门(如商店)支出时,另一个部门(如衣服店)收入增加,支出增加。这个部门(衣服店)的支出又变成第三个部门(食品店)的收入。第三个部门收入增加又引起支出增加。如此循环下去,一个部门支出的增加就会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最终使收入的增加是最初支出增加的倍数。
细心的读者会想到,在破窗经济中,乘数是5。为什么乘数是5而不是其他数呢?我们看到,这是因为得到收入的各部门(衣服店和食品店)都是把收入中的80%用于支出。增加的支出是0.5,0.5分之一是2。
我们所举的破窗经济只是个例子。如果把这个例子换为财政支出增加,我们就可以看出乘数效应的重要性。假定政府支出100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支出会带动建筑、水泥、钢铁、消费品等各部门收入与支出的增加,所以,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一定大于100亿元。大于100亿的多少倍则取决于边际支出倾向。如果这个经济的边际支出倾向是0.75,乘数为4,则财政支出增加100亿元就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国民收入增加400亿元。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带动整个经济走向好转,正是乘数在发挥作用。
总需求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增加都有乘数效应。投资增加的乘数称为投资乘数,政府支出增加的乘数称为政府支出乘数,出口增加的乘数称为对外贸易乘数,等等。要注意的是,税收变动会引起可支配收入反方向变动,可支配收入变动又引起消费支出同方向变动,在这种情况下,乘数才能发挥作用,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如果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充分就业),或存在个别部门短缺制约的瓶颈状态,乘数就无法发挥作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效用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原理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甘提出,以后被凯恩斯采用,
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解释了乘数与边际支出倾向之间的关系。当然,我们并不希望有小流氓打破玻璃所引起的乘数效应,但如果把小流氓打破玻璃换为增加一种有用的投资(如商店的扩大),乘数的原理不是完全一样吗?
本 章 例 题
【例 3-1】 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d
100 0.6
50
250
100
CY
I
G
T
=+?
=
=
=
试求,
(1) 均衡国民收入 Y 和可支配收入 Y
d;
(2) 消费支出 C;
(3) 投资乘数 K
I

解,
(1) 100 0.6( 100) 50 250YCIG Y=++= +? ++
93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得 850Y =
d
850 100 750YYT=?=? =
(2)
d
100 0.6 100 0.6 750 550CY=+ =+×=
(3)
I
11
2.5
110.6
K
b
== =

【例 3-2】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
d
,投资 I=50,政府购买 G=200,政府转移支付 TR=62.5,税收 T=250(单位,10 亿美元 ),试求,
(1) 均衡收入;
(2)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解,
(1)
d
250 62.5 187.5YYTTRY Y=?+ =? + =?
100 0.8( 187.5) 50 200 0.8 200
1000
YCIG Y Y
Y
=++= +? ++ = +
=得
(2)
IG
11
5
110.8
KK
b
== = =

T
TR
BGT
0.8
4
110.8
0.8
4
110.8
541
b
K
b
b
K
b
KKK

== =?

== =

=+=?=
本 章 小 结
知识点,预期开支与实际开支;消费函数;投资函数; NI— AE 模型;需求变动对均衡国民收入影响;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乘数原理;加速原理。
关键术语,预期开支;实际开支;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资本的边际效率;总支出;总需求;总供给;乘数;加速数。
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33—1946)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
思想和政治舞台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也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应付内外危机、实现
9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策和思想传统的根本转换的枢纽型人物。在20世纪30
年代,凯恩斯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即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在40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
1936年2月4日,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献)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学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凯恩斯的成就,与他的背景和个性有关。凯恩斯的父亲(内维尔)是剑桥经济学家和逻辑学家,母亲(佛萝伦丝)也是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
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国王学院任经济学教师。一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工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凯恩斯长期担任权威刊物《经济学杂志》的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著,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二战期间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是英国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战争结束前后,又忙于英美贷款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会议等一系列活动。1946年4月21日辞世。
有人将经济学家分成枢纽型、技术型和“另类”三种类型。枢纽型的经济学家在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有开创之功。他们引导着经济学话语的潮流、研究范围和研究范式,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起着无与伦比的革命性作用。200多年来,只有亚当·斯密和凯恩斯堪称这样的人物。技术型经济学家的贡献在于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背景完善经济学的分析工具,确立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数理方法和逻辑体系,比如瓦尔拉斯、马歇尔、希克斯、萨缪尔森等。所谓“另类”经济学家,他们或者对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情有独钟,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疆域,开辟了崭新的经济学研究分支,或者在研究范式上迥异于主流学派,从而以自己富于个性的思想和学术风格在经济学说的历史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地位。这类经济学家包括凡伯伦、熊彼特、哈耶克、加尔布雷斯、布坎南、诺斯、贝克尔和森等。在现代西方知识分子的眼中,凯恩斯正是一位在关键时刻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先知。
凯恩斯是英国主流社会的精英,年轻时也信奉19世纪以来的传统价值观。但他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大危机大动荡的时代,传统政治经济和思想体系被两次世界大战和各种思潮所摧毁。凯恩斯一生的立言立功全都是针对这一场大变局的。这种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只争朝夕”的氛围是战后和平时代宁静校园中的同行难以真正体会理解的。凯恩斯既是传统的捍卫者,又是传统的叛逆者,他继承捍卫的是传统中的核心东西,抛弃的是传统中外围的、过时的或者是可迂回的部分。凯恩斯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对传统所做的
“创造性转换”,而在于他能说服知识界和大众,使自己的新见解成为知识界和整个社会的主流共识,减
95
国民收入的均衡变动与调整
第 3 章
少无谓的内讧,为英国和整个西方社会应对变局、接受转型创造了条件。
凯恩斯的学术对手哈耶克曾说过,只是个经济学家的经济学家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正是本文英文版副题——“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那样的多面手。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了几代经济学家,
他对当时英国政府决策和国际政治的影响堪称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对于人们的社会历史观的影响堪称是哲学家。凯恩斯从事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使经济理论能为现实经济服务,他参与的论战都是在政策辩论层面上的。从这一点来说,凯恩斯更像是18和19世纪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家,而不是20世纪主流的学院派经济学家。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教育网,http://www.cenet.org.cn/cn/)
习 题
1,名词解释
加速原理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乘数原理
2,选择题
(1) 当消费函数为 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 )。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2) 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 MPC=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必是 ( )。
A,1.6 B,2.5 C,5 D,4
(3)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 )。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但储蓄水平下降
(4) 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 )。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
B,支出乘数增大,净税收乘数变小
C,支出乘数和净税收乘数都变小
D,支出乘数变小,而净税收乘数变大
(5) 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应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大、变小或不变均有可能,不能确定
(6)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 )。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
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9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7) 一般的家庭是按如下方式从收入中支出消费的 ( )。
A,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的消费支出比例增大
B,除了很低的收入水平外,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C,各收入水平中的消费支出比例是相同的
D,当收入增加时,收入中消费支出比例是减小的
3,分析题
(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为什么?
(2) 简要说明乘数理论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3) 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分别说出这些因素的变化对总需求有什么影响?
(4) 按照凯恩斯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什么是“节约的悖论”?试解释。
(5) 请用加速原理解释投资波动剧烈的原因。
4,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100+0.8Y,投资为 50(单位,10 亿美元 ),
①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② 若投资增至 100,求增加的收入;
③ 若消费函数变为 C=100+0.9Y,投资仍为 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④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2)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 C=100+0.9Y
d
,投资 I=300,政府购买 G=160,税率 t=0.2,T
0
=0,
单位都为 10 亿美元,试求,
① 均衡收入。
② 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③ 假定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地由方程 I=300+0.2Y 决定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投资乘数为多少?
④ 假定加入进出口因素,并假定净出口函数为 50 0.05NXY=?,新的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计算此时的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并与②求出的乘数比较,说明这些乘数的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