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IS曲线与产品市场的均衡,
LM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即IS—LM模型,以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内在均衡及调整等内容,为理解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概念及其移动,理解IS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理解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掌握IS—LM模型的自动均衡机制。
13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经济中存在着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产品市场研究如何决定国民收入问题,货币市场则研究货币的供求均衡问题。第 4 章指出凯恩斯主义认为利率是紧密联系最终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纽带,在这一章中,将 进一步使用
IS— LM 模型详细探讨这两个市场的相互作用。 IS— LM 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希克斯 (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 (Alvin 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用于探讨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其中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5.1 产品市场的均衡—— IS 曲线
在这一节中首先使用 IS曲线研究不同利率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情况,然后再使用 LM
曲线研究货币市场的均衡情况,最后将 IS 曲线与 LM 曲线结合在一起,讨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
5.1.1 IS曲线及其推导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由于我们只考虑了产品市场,投资需求通常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来进行分析的。在引入货币市场以后,也就是在考察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决定问题时,投资需求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一个由利率决定的内生变量,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如果用 i 表示投资需求量,用 e 表示自发投资需求,d 表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r 表示利率,那么投资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i=e- dr (5-1)
用曲线表示出利率与投资需求之间的这种关系,这条曲线就是投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投资需求与利率的反向变化关系,如图 5.1 所示。
1,IS曲线的定义
把投资需求看作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用 IS 曲线来描述产品市场的均衡状态。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在两部门经济下,
总支出 AEci=+,消费支出 caby=+,因此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
yAEci
caby
iedr
= =+?
=+
=?
均衡的国民收入表达式为
r
O
i
图 5.1 投资需求曲线
13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1
aedr
y
b
+?
=
(5-2)

1ae b
ry
dd
+?
=?
(5-3)
当然也可以根据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来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结果与上面一致。可以看出,均衡的收入与利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化的,并且任何一组满足式 (5-2)或 (5-3)的国民收入 y 和利率 r 的值都意味着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产品市场是均衡的。举例来说,假设投资函数 i=1 000-200r,消费函数 c=600+0.8y,单位为亿美元,则根据均衡收入表达式
1
aedr
y
b
+?
=
,可得
600 1 000 200
8000 1000
11.8
aedr r
yr
b
+? +?
== =?


当 r=1 时,y=7 000;当 r=2 时,y=6 000;当 r=3 时,y=5 000;当 r=4 时,y=4 000;
当 r=5 时,y=3 000,以此类推。
由此在横轴为收入 y、纵轴为利率 r 的坐标平面中,可以画出一条 IS 曲线,如图 5.2
所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就是 IS 曲线。 IS 曲线是表示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IS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任何一个组合点上,投资与储蓄都相等,即产品市场是均衡的,故把这条曲线称作 IS 曲线。
2
1
r
O
3
4
5
3 000 4 000 5 000 6 000 7 000
IS
y
图 5.2 IS 曲线
2,IS曲线的推导
IS 曲线的推导可以用图 5.3 来描述。图 5.3 是通过投资需求曲线、储蓄曲线以及表示投资储蓄相等的 45°线推导出来的。
图 5.3(a)中,横轴表示投资 i,纵轴表示利率 r,投资曲线表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用
135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i=e-dr 表示,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图 5.3(b)中,横轴表示投资 i,纵轴表示储蓄 s,从原点出发的倾角为 45°的直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与储蓄相等 (i=s)。
图 5.3(c)中,横轴表示收入 y,纵轴表示储蓄 s,储蓄曲线表示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s=-a+(1-b)y,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图 5.3(d)中,横轴表示收入 y,纵轴表示利率 i。
我们将根据投资需求曲线、储蓄曲线以及 45°线推导 IS 曲线。当利率为 r
1
时,根据图 5.3(a)中投资需求曲线可知投资需求为 i
1
,然后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用图 5.3(b)
中 45°线找到此时的储蓄水平 s
1
。当储蓄为 s
1
时,再根据图 5.3(c)中储蓄曲线知道此时的收入水平为 y
1
。这样,我们在图 5.3(d)中得到一个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 A,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同样的方法,在图 5.3(d)中可以得到 B 点。连接 AB 两点就可以获得 IS 曲线。 IS 曲线表明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点有无数个,IS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的点。 由推导出的 IS 曲线可以看出,
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表明产品市场均衡时,均衡收入与利率反向变化。
i
r
i=e-dr
s
i
(b) 投资储蓄相等
s
y
(c) 储蓄函
y
r
d
1
ae r
y
b
+?
=
r
1
r
2
r
2
r
1
i
1i2
i
1
i
2
s
1
s
2
s
1
s
2
y
1
y
2
y
1
y
2
45°
OO
O
O
A
B
IS
C
D
(a) 投资需求 (d) 产品市场均衡
图 5.3 IS曲线的推导
如果考虑政府也参与经济活动,上述分析可以推广到三部门经济。在三部门 经济中,政府通过政府购买 G 和税收 T 来影响经济活动。 这时,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条件为,i+G=s+T。
13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政府购买 G 是由政府控制的量,可以看做是一个常数。而政府的税收 T 可以与收入无关是定量税,也可以是与收入成比例的比例税,综合考虑,税收函数可写为 T=T
0
+ty,t 为税率。这样在增加政府部门之后,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投资需求曲线、储蓄曲线以及 45°线推导 IS 曲线。
在图 5.4(a)中用 i+g代替 i,图 5.4(c)中用 s+T代替 s,而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图 5.4(b)
中 45°线保持不变,但此时 45°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投资加政府购买等于储蓄加税收。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推导出 IS 曲线。当利率为 r
1
时,根据图 5.4(a)中投资需求曲线可知投资需求为 i
1
,再加上政府支出 g,找到 i+g 曲线上的点,然后根据图 5.4(b)中 45°线表示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g=s+T,找到对应的 (s+T)
1
,再根据图 5.4(c)中 s+T 曲线知道此时的收入水平为 y
1
。这样,我们在图 5.4(d)中得到一个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 A,表示三部门经济下产品市场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同样,我们可以推导出 B 点的组合,连接 AB,就得到一条表示利息率与均衡收入之间关系的 IS 曲线。
i
i+g
r
i+g=e+g- dr
s+T
i+g
(b)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g=s+T
s+T
y
(c) 储蓄加税收
s+T=- a+T0+(1― b+t)y
y
r
r
1
r
2
r
2
r
1
i
1
+g i
2
+g
i
1
+g i
2
+g
(s+T)
1
(s+T)
2
(s+T)
1
(s+T)
2
y
1
y
2
y
1
y
2
45°
OO
O O
A
IS
i+g
s+T
s
(a) 投资加政府购买支出 (d) 产品市场均衡
图 5.4 三部门经济 IS 曲线的推导
与两部门经济中的 IS 曲线一样,三部门经济的 IS 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利率的提高,投资下降,所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量减少。 
137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5.1.2 产品市场的自动均衡
产品市场的均衡是稳定的,一旦由于外在冲击导致产品市场出现失衡状态时,由内在机制的自动调节,会重新达到均衡状态。
例如图 5.3(d)中 C,D 点都是非均衡点,C 点是 y
1
与 r
2
的组合,当利息率为 r
2
时,投资应为 i
2
,而在收入为 y
1
时,储蓄为 s
1
,根据图 5.4(b)中 45°线可以判断为,i
2
<s
1
,从而在 y
1
与 r
2
组合点 C,产品市场是不均衡的,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投资小于储蓄,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大于 0,企业会减少生产,总产出水平将下降。因此,
收入水平不会维持在 y
1
,会逐渐减少,C 点会向均衡点 B 运动,直到到达 B 点,这种调整才会停止,这时投资等于储蓄,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同样,D 点是 y
2
与 r
1
的组合,当利息率为 r
1
时,投资应为 i
1
,而在收入为 y
2
时,储蓄为 s
2
,i
1
>s
2
,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企业存货意外减少,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 0,企业会扩大生产,总产出会增加。因此,D
点会运动到 A 点,产品市场自动调节到均衡状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产品市场的失衡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某一点位处于 IS 曲线右边,表示 i<s,即产品需求小于产品供给,产品市场存在超额供给;
第二,如果某一点位处于 IS 曲线的左边,表示 i>s,即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产品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无论哪种失衡状态,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都会使得它们回到均衡状态。
5.1.3 IS曲线的斜率
根据式 (5-3),
1ae b
ry
dd
+?
=?,式中 y 前面的系数
1 b
d
就是 IS 曲线的斜率。负号表示收入是利率的减函数,随利率的变化而发生反向变化。为了更方便地看出 IS 曲线中收入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通常取斜率绝对值
1 b
d
,即
1 b
d
进行比较。 IS 曲线斜率值越大,曲线越陡峭;反之,IS 曲线斜率值越小,曲线越平缓。显然,IS 曲线是平缓还是陡峭既取决于 b,也取决于 d,即 IS 曲线斜率值的大小取决于 b 和 d 值的大小。
b 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 b 较大,意味着投资支出乘数就大,即投资较小的变动会引起收入较大的增加。当利率下降使投资成本降低,刺激投资量的增加时,通过乘数作用,
总需求会大量增加,总需求增加必然导致均衡收入的增加,即 riADy↓→ ↑→ ↑→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b 值越大,当一定量的 r 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由于乘数大,均衡收入 y
将以较大幅度变动,故 IS 曲线比较平缓,IS 曲线的斜率较小。反之,b 越小,IS 曲线就越陡峭,IS 曲线的斜率较大。因此,IS 曲线的斜率与 b 负相关。
d 是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的变动程度。如果 d
较大,表示投资对利率反应比较敏感,即利率较小的变动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动,在其他条
13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件相同时,会引起收入的更多增加,IS 曲线就较平缓,IS 曲线的斜率就小。反之,d 较小,
IS 曲线的斜率就大。所以,IS 曲线的斜率与 d 负相关。
另外,在三部门经济中,由于存在政府购买性支出 g 与税收 T,消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即 ( )cabyT=+?,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变为
0
0
()
ycig
cabyT
iedr
gg
TT ty
=++?
= +?
=?
=
=?
IS 曲线方程变为
00
1(1)aeg bT bt
ry
dd
++
=?
则 IS 曲线的斜率就变为
( )11bt
d

。在 b 和 d 既定时,边际税率 t 越小,支出乘数就越大,收入增加就越多,IS 曲线就越平缓,于是 IS 曲线的斜率就越小。反之,t 越大,IS
曲线的斜率就大。因此,IS 曲线的斜率与 t 正相关。
同样,四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变为
0
0
0
0
()
ycigxm
cabyT
iedr
gg
TT ty
XX
MM my
= ++ +?
=+?
=?
=
=?
=
=+
IS 曲线为
0000
1(1)aeg bT X M btm
ry
dd
+ +? ++
=?
四部门经济中 IS 曲线的斜率为
1(1)btm
d
+
,在边际消费倾向 b、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d 和边际税率 t 既定的条件下,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与边际进口倾向 m 正相关。
即在边际消费倾向 b 和边际税率 t 既定的条件下,边际进口倾向 m 越大,支出乘数就越小,
则一定量的利率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导致的收入变动量就越小,故 IS 曲线就越陡峭,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越大。同理,边际进口倾向越低,IS 曲线就越平坦。
一般认为,影响 IS 曲线斜率大小的,主要是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而其他因素则比较稳定。
斜率一方面反映了影响产品市场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当经济处于不均衡时,自动调整过程的时间长短。
139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5.1.4 IS曲线的移动
首先从两部门经济说起,根据前面的几何推导过程,可以看出投资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变动都会使 IS 曲线发生移动。
1,投资变动的影响
无论自发投资的变动,还是引致投资的变动,都会使得投资需求发生变化。假定由于某种原因,比如政府给予投资优惠政策,或投资者对投资前景看好,投资需求增加,
如图 5.5(a)所示。投资需求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利率以外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每一利率水平下投资需求量都增加,即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经过四象限推导,IS 曲线也会随之向右上方移至 IS′,移动的水平距离?y 等于投资需求曲线移动量?i 乘以支出乘数,即
i
yk i?=,可见,乘数越大,IS 曲线移动量越大。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与 IS 曲线的移动方向相同,也表明投资需求与均衡收入同方向变动。
i
IS
i
r
s
i
(b)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s
y
(c) 储蓄
y
r
r
1
r
2
r
2
r
1
i
1
′ i
1
i
1
'
i
1
s
2
s
1
s
2
s
1
y
1y
2
y
1
'
y
1
45°
OO
O
O
A′
B′
IS′
i+Δ i
s
i
2
A
B
y
2
i
2
(d) 产品市场均衡 (a) 投资需求
图 5.5 投资需求引起的 IS 曲线的移动
相反,如果投资需求减少,收入会减少,IS 曲线就向左移动,移动幅度为支出乘数与投资增量的积。
14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2,储蓄变动的影响
如果储蓄增加,表明消费减少,会使收入减少。如图 5.6 所示,储蓄由于收入之外的因素影响而增加,整条储蓄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表示每一收入水平下的储蓄量都增加,根据四象限推导,IS 曲线就向左移动至 IS′,移动的水平距离为?y,等于支出乘数与储蓄增量?a 之积,即
i
yk a?=。反之,储蓄减少,储蓄曲线向右下方移动,IS 曲线就向右移动。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储蓄曲线与 IS 曲线向左或向右的移动方向一致,但表示的却是储蓄与均衡收入的反向变动关系。
i
r
(a) 投资需求
s
i
(b)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s
y
(c) 储蓄
y
r
(d) 产品市场均衡
r
1
r
2
r
2
r
1
i
1
i
2
i
1
i
2
s
1
s
2
s
1
s
2
y
1
y
2
y
1
y
2
45°
OO
O O
IS
i
s
s+?a
IS′
图 5.6 储蓄引起的 IS 曲线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IS 曲线是根据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i+g=s+T 的等式推导出来的,如图 5.4 所示,因此,i,g,s,T 中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都会引起 IS 曲线移动,i 与 s 变动对
IS 曲线的影响与上面的一致,这里就不再说明,我们主要分析 g 与 T 的影响。若政府增加购买?g,则图 5.4(a)中 i+g 向右上方移动?g,经过四象限推导,每一利率水平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i
yk g?=?
,因此,IS 曲线会向右水平移动
i
kg?
距离。反之,若政府减少购买?g,则 IS 曲线向左水平移动
i
kg?
距离。若政府税收增加?T
0
,使得图 5.4(c)中的 s+T
向左上方移动?T
0
,每一利率水平下的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0t
yk T? =?
,即 IS 曲线向左水平移动
0t
kT?
距离,反之,政府税收减少?T
0
,IS 曲线向右方水平移动
0t
kT?
。关于政府购
141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买支出与税收变化带来的 IS 曲线移动这一分析将为政府执行宏观经济政策打下一个基础。
如果在均衡收入决定中引入开放经济因素,并考虑四部门经济,影响 IS 曲线的因素就还包括进出口变动因素,这里就不再详细叙述。
实例5-1
战争与经济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惊世界的“9· 11”之后,美英两国对阿富汗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对经济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不少人希望美国军火商能得到大量的坦克和飞机订单,通过军事支出的增加,
引起总需求的增加,就业情况也会因许多人应征上前线而得到缓解,美国股市乃至经济借此一扫晦气。
专家分析认为,此次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越战和海湾战争不同。20世纪6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的巨额国防开支和非国防开支,使本来已很强劲的私营部门总需求进一步增强,并积聚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这种压力在整个70年代也未能得到充分缓解。此后一直到80年代末期,大部分经济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相反,海湾战争却引发了一次经济衰退,这是“沙漠盾牌行动”初期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所导致的结果。但由于当时军队所需的大部分物资并不是依靠投资在未来实现的,所以并没有产生通货膨胀。
但阿富汗战争同以往迥异。首先,不太可能像海湾战争那样动用大规模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这场对抗隐蔽敌人的战争将主要通过非常规手段进行,与此相关的国防资源大多是军备库存中所没有的,需要新的开支计划,这对经济中的总需求产生积极的影响。
分析:一国的总需求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来自政府方面的政府购买性支出以及国外的支出净出口。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支出的增加,都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在本例中,军费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增加,从而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我国IS曲线的特点
我们知道,IS曲线斜率的取决因素在于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那么,现阶段我国
IS曲线具有哪些特点呢?
1,我国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d较小
通过我国近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以及一年期贷款利率增长率的分析,可以得到我国利率对投资的影响系数d较小,约为0.064。我国的投资对利率弹性在我国比较低的因素主要在于:利率引出企业投资是IS—LM框架下扩张总需求的核心。但是在我国,利率的市场化尚未展开,各微观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利率的成本约束明显不足。非市场化的资本市场所产生的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小;不同行为人投资弹性对投资的渴望,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它的投资的多少与利率无关。
2,我国边际消费倾向b较低
边际消费倾向直接影响乘数的大小,与发达国家消费在国民收入中占大头的情况不同,我国转型时期的特殊情况使得我国的消费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超过0.5,而边际消费倾向低于0.5。1998年我国的MPC约为0.352;1999年更是低于0.273。经过回归分析的结果大约是0.412。
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达0.7。我国边际消费倾向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 传统的消费习惯,
使得人们更习惯于储蓄而不是消费;(2) 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使得收入过于集中在少数高收入者的手中,
14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使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偏低,消费总量增长缓慢;(3) 居民收入预期看低,而支出预期看涨,这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所造成的。
(资料来源:姜洋,IS—LM模型与我国海关经济政策,商场现代化,2005.12)
5.2 货币市场的均衡—— LM 曲线
5.2.1 LM曲线及其推导
1,LM曲线的定义
与 IS 曲线一样,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也用一条曲线来描述货币市场的均衡状态,这条曲线就是 LM 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就是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状态。根据凯恩斯的货币供求理论,均衡的利率为货币需求 L 与货币供给 m 相等时决定的利率水平,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可表示为
12
0
LL L kyhr
mm
Lm
= +=
=
=
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时,均衡条件还可以表示为
hm
yr
kk
= + (5-4)

km
ry
hh
=?
(5-5)
式 (5-4)与 (5-5)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同向变动关系。因为凯恩斯主义将货币供应量看作是外生变量,在 m 值一定时,L
1
与 L
2
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
L
1
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货币的投机需求 L
2
随利率的上升而减少。因此,当国民收入的增加使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时,利率必须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的投机需求减少,货币市场才能保持均衡。相反,收入减少时,利率须相应下降。式 (5-4)与 (5-5)还说明任意一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只要满足上述关系,货币供给就等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就是均衡的。举例来说,
假定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 L
1
=0.2y,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L
2
=2 000-200r,货币供给量 m=2
800,单位为亿美元。货币市场均衡时,m=L=L
1
+L
2
,即 2 800=0.2y+2 000-200r,整理得
y=4 000+1 000r
当 r=1 时,y=5 000
当 r=2 时,y=6 000
当 r=3 时,y=7 000
当 r=4 时,y=8 000
当 r=5 时,y=9 000
14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
将这些 y 点在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利率的坐标图上描出来,可以画出一条 LM 曲线,如图 5.7 所示,这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就是 LM 曲线。 LM 曲线是表示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即 LM 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任何一个组合点上,货币需求 L 与货币供给 m 都相等,货币市场是均衡的,故把这条曲线称作 LM 曲线。
图 5.7 LM 曲线
2,LM曲线的推导
LM 曲线的推导可以用图 5.8 来描述。图 5.8 是通过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 L
1
、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 L
2
以及表示货币供求相等的 45°线 m=L
1
+L
2
推导出来的。
14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图 5.8 LM 曲线的推导
145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图 5.8(a)中,横轴表示货币投机需求 L
2
,纵轴表示利率 r,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当利率 r 逐渐下降时,货币的投机需求量逐渐增加。
图 5.8(b)中,横轴表示货币投机需求 L
2
,纵轴表示货币交易需求 L
1
。由于 m=L
1
+L
2

所以可以画出向右下方倾斜的 45°线,这条 45°线表示当货币供给为一定量时,应如何来划分用于交易需求的货币和投机需求的货币。
图 5.8(c)中,横轴表示收入 y,纵轴表示货币交易需求 L
1
。由于货币交易需求 L
1
=ky,
可知货币交易需求曲线过原点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当国民收入 y 逐渐增加时,对 L
1
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收入与货币交易需求是同方向变动关系。
图 5.8(d)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利率,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如果国民收入上升,利率水平也随之上升,这条曲线就是 LM 曲线。
LM 曲线是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所形成的一条曲线。如图 5.8 所示,当利率为 r
1
时,根据图 5.8(a)中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可知投机货币需求为 L
2
,然后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
1
+L
2
,用图 5.8(b)中 45°线找到此时的交易性货币需求水平 L
1
,再根据图 5.8(c)中交易性货币需求曲线知道此时的收入水平为 y
1
。这样,我们在图 5.8(d)中得到一个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 A,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同样的方法,利率为 r
2
时,在图 5.8(d)中可以得到 B 点。连接 AB 两点就得到 LM 曲线。同样,LM 曲线上每一点都表明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每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点。从图中可以看出,LM 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表明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同向变化。
5.2.2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是稳定的,当某一时刻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时,由内在机制的自动调节,会自动调整到均衡状态。这在上一章我们已经论述过了,在这里,我们再用 LM
曲线分析一下货币市场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
例如图 5.8(d)中 C,D 点都是非均衡点,在 C 点,是 y
1
与 r
2
的组合,当利率为 r
2
时,
投机性货币需求应为 L
2
′,而在收入为 y
1
时,交易性货币需求为 L
1
,根据图 5.8(b)可以判断:
L
1
+L
2
′<L
1
+L
2
,而 L
1
+L
2
=m,从而判断在 y
1
与 r
2
组合点 C 时,货币市场是不均衡的,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根据凯恩斯的观点,此时如果人们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量过多,就会去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水平将下降。如图 5.8(d)所示,C 点会向均衡点 A 运动,
直到到达 A 点,这种调整才会停止,这时货币供求相等,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同样,D 点是 y
2
与 r
1
的组合点,当利息率为 r
1
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应为 L
2
,而在收入为 y
2
时,交易性货币需求为 L
1
′,在图 5.8(b)中可以判断,L
1
′+L
2
>m,即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这时人们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量不足,就会卖出债券,债券价格下降,利率水平上升。因此,D
14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点会运动到 B 点,货币市场自动调节到均衡状态。
结论,货币市场的失衡有两种情况,第一,如果某一点位处于 LM 曲线左边,表示 L<m,
即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存在超额供给;第二,如果某一点位处于 LM 曲线的右边,表示 L>m,即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无论哪种失衡状态,
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会使得它们回到均衡状态。
5.2.3 LM曲线的斜率
从公式
km
ry
hh
=?式中,我们可以得到 LM 曲线的斜率,就是 y 前面的系数
k
h
。斜率为正,表示收入随利率的变化而发生同向变化。一般认为 LM 曲线斜率值越大,曲线越陡峭;
反之,LM 曲线斜率值越小,曲线越平缓。显然,LM 曲线斜率取决于 k 和 h,即取决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对实际收入的反应程度 k 与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实际利率的反应程度 h。 LM 曲线的斜率与 k 成正比、与 h 成反比。在 h 为定值时,k 值越大,表示货币的交易需求对实际收入的敏感程度越高,一定的货币交易需求量仅需更少的收入来支持,故 LM 曲线就陡峭;反之,
k 值越小,LM 曲线就越平缓。在 k 为定值时,h 值越大,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实际利率的敏感程度越高,一定的利率水平能支持更多的货币投机需求量,货币的交易需求量相应增加,
从而使国民收入量增加,LM 曲线就较平缓;相反,h 值越小,LM 曲线就越陡峭。
一般认交易性货币需求系数 k 比较稳定,LM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系数 h。
根据 LM 曲线斜率的大小,可将 LM 曲线分成三个区域,如图 5.9 所示。
在第 4 章中,我们介绍过货币投机需求曲线上有一段水平区域,这表示利率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呈现无限大的状况,这一段就是凯恩斯陷阱。从凯恩斯陷阱中可以推导出水平状的 LM 曲线,LM 曲线上水平状的区域叫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在凯恩斯区域,LM 曲线的斜率为零,
表示收入增加时,利率水平不发生变化。前面我们提到,
当收入增加时,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时,
只有利率上升,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市场才能达到均衡。为什么在这里利率水平不变呢?原因是,在中间区域时,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人们是通过卖出债券来满足这部分货币需求的,因此债券价格会下降,对应着利率水平会增加,
LM 曲线斜率为正。但当处于凯恩斯陷阱时,这时利率水平极低,也就是债券价格极高,持有债券风险极大,人们不会再持有债券,手中持有的投机性货币量非常充裕,因此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增加很容易得到满足。由于没有债券交易,利率水平不会发生变化。此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表现为向右移动,可是利率并不发生变凯恩斯区域
中间区域
古典区域
r
O
y
图 5.9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
147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化,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化,从而收入也不会增加,所以,货币政策无效。相反,如果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就向右移动,收入会在利率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增加,因此,
财政政策有效。
同样,当利率非常高时,人们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货币投机需求则为零,货币需求全部为货币的交易需求,LM 曲线就呈现垂直形状,LM 曲线的斜率为无穷大。此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 曲线表现为向右移动,这只能使利率提高,而收入并不能增加,故财政政策无效。如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 曲线向右移动,会使利率下降,从而提高收入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是有效的。这一结论符合古典学派以及基本上以古典学派理论为基础的货币主义观点,因而,LM 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LM 曲线上的凯恩斯区域与古典区域之间的区域为中间区域,中间区域的斜率大于零。
在中间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有一些效果,效果大小取决于 LM 曲线的倾斜程度,
LM 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LM 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越大。
5.2.4 LM曲线的移动
货币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都会使 LM 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动。 
第一,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会使 LM 曲线发生方向相反的移动,即如果投机需求增加,即投机需求曲线右移,而其他情况不变,则会使 LM 曲线左移,原因是同样利率水平上现在投机需求量增加了,交易需求量必减少,从而使原有的国民收入水平下降了,如图 5.10 所示。
L
2
r
L
2
=- hr
y
L
1
(c) 交易性货币需求
L
1
=ky
L
2
L
1
(b) 货币供求相等
m=L
1
+L
2
y
r
m= ky- hr
r
1
r
2
r
2
r
1
L
2
L
2

L
2
L
2

L
1
L
1
′ L
1

L
1
y
1
y
2
y
1
y
2
LM
45°
O
O
O
O
LM′
(d) 货币市场均衡 (a) 投机性货币需求
14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图 5.10 投机性货币需求引起的 LM 曲线的移动
第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会使 LM 曲线发生方向相同的移动,即如果交易需求减少,交易需求曲线右移,而其他情况不变,则会使 LM 曲线也右移。原因是完成同样的交易量所需的货币量减少了,换言之,原来一笔货币现在能完成更多国民收入的交易。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上述 LM 曲线移动的两种情况是在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和交易需求曲线斜率不变时发生的,即 h 和 k 之值都不变时发生的。如果 h 和 k 变化,则会使 LM
曲线发生转动而不是移动,如 h 值由小变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逐渐增强,则会使
LM 曲线逐渐变得平缓,即发生顺时针方向转动;反之,则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 k
值由小变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逐渐增强,则会使 LM 曲线逐渐变陡,发生逆时针方向转动;反之,则会发生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 5.11 所示。
L
2
r
L
2
=- hr
y
L
1
(c) 交易性货币需求
L
1
=ky
L
2
L
1
(b) 货币供求相等
m=L
1
+L
2
y
r
m= ky- hr
r
1
r
2
r
2
r
1
L
2
L
2

L
2
L
2

L
1
L
1
′ L
1

L
1
y
1
y
2
y
1
y
2
LM
45°
O
O
O
LM′
O
(a) 投机性货币需求(d) 货币市场均衡
图 5.11 交易性货币需求引起的 LM 曲线的移动
第三,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 LM 曲线发生同方向的变动,即货币供给增加,LM 曲线右移,原因是在货币需求不变时 (包括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 ),货币供给增加就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这种情况可用图 5.12 来表示。在图中,当货币供给量从 m 增加到 m'时,LM 曲线从 LM 右移到 LM'。 
在使 LM 曲线移动的三个因素中,特别要重视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因素,因为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货币当局控制的,通过实际货币供给量的调整来调节利率和国民收入,正是货币政策的内容。能够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货币流动速度 V、名义货
149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币供给量 M 和一般价格水平 P。
m
LM
L
2
r
L
2
=- hr
y
L
1
(c) 交易性货币需求
L
1
=ky
L
2
L
1
(b) 货币供求相等
m=L
1
+L
2
y
r
m= ky— hr
r
1
r
2
r
2
r
1
L
2
L
2

L
2
L
2

L
1
L
1
′ L
1

L
1
y
1
y
2
y
1
y
2
LM′
45°
O O
O
O
m′
(a) 投机性货币需求
(d) 货币市场均衡
图 5.12 货币供给引起的 LM 曲线的移动
一般来说经济扩张时,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超过其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但实际货币供给量
M
m
P
= 增加了;相反,衰退时期流通速度减缓,低于其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 m 减少了。当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时,会引起债券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利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货币传导机制下,货币需求与货币实际供给会自动重新达到均衡,但此时均衡利息率发生变化,导致产品市场投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发生变化。
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上升,导致利息率下降,
利率下降会带来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产出水平增加。实际货币供给量等于名义货币供给除以一般价格水平,当一般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发生变化,导致利息率变动,从而使货币市场均衡机制发生作用。
货币供给增加导致 LM 曲线发生的移动,是我们后面用 IS— LM 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的基础。当货币供给增加?m 时,LM 曲线会右移多少距离呢?和 IS 曲线分析一样,LM
曲线右移的水平距离就是利率水平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m 带来的收入增量?y。为了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状态,货币供给增加必须伴随着等量的货币需求的增加,即
12
mLL Lkyhr?=?=?+?=+
由于 LM 曲线移动的水平距离,表示利率水平不变时收入水平会变化多少,当?r=0 时,
15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m
y
k
=,则 LM 曲线右移距离为
m
y
k
= 。
151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实例5-2
美国1982年衰退中的货币政策
由于低失业率和第二次石油价格的冲击,1979年美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上升到13%,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当局决定利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这次通货膨胀。与以往不同的是,美联储倾向于关注准备金和货币供给的增长,而不是利率,以便能够迅速降低通货膨胀。
通过这次政策,美国的货币供给量大幅度减少,利率上升到自南北战争以来的最高水平。随着利率的上升,投资及其他利率敏感性支出显著减少。这次政策确实对抑制通货膨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到1982
年为止,通货膨胀率已降低到4%。
但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过于严厉,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失业率超过了10%。
分析:货币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的供给进行管理,从而影响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
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从而带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反之,货币供给减少会使利率上升,
从而抑制利率需求,带来国民收入的减少。当然,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会受到流动偏好陷阱的限制,当经济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状态时,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
中国储蓄水平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因为中国存在着通货膨胀,人民币的名义利率被确定在较高的水平上。而且为对付通货膨胀,在名义利率之外,政府还确定了一个鼓励居民储蓄的保值贴补率。到了1996年4月,
鉴于通货膨胀明显回落,又有3万多亿的巨额储蓄存款躺在银行里,中央银行宣布停办保值储蓄业务,拉开此后一系列降息大戏的序幕。
1996年5月1日,中央银行第一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98个百分点,同时取消了1982年开始的8年期储蓄存款。但降息后储户并不为所动,中央银行于8月23日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5
个百分点。
1997年前9个月,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继续缓解,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10月23日,中央银行第三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1.1个百分点。但这一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仍比上年净增近两成,储蓄余额达46 000亿元。
1998年前两个月,物价在上年仅0.8%的涨幅的基础上继续下跌。3月25日,中央银行第四次小幅降低利率。由于2月20日发行的国债利率较同期储蓄利率高得多,降息当日,很多储蓄所的国库券被抢购。
1998年7月1日,第五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49个百分点。此时活期与3个月定期存款利率已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但实际利率仍然超过8%,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两年前首次降息时相比,
中长期定期储蓄利息实际已减少了一半以上,但当月末,居民存款余额却顽强冲到50 000亿元。12月7
日第六次降息,一年期名义利率降到3.78%。由于全年通货膨胀率为-1.5%,实际利率高达4%以上。
利率下降,存款猛增的状况很像西方经济学描述的流动性陷阱现象。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名义利率虽然下降,但实际利率并未下降多少;二是除了储蓄以外,其他投资渠道有限;三是中国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养老金制度、教育收费制度等同时面临改革,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因而储蓄倾向增强。
(资料来源:http://netcourse.cug.edu.cn:7310/cug/economics/index.htm)
15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5.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前面的分析是单独考虑一个市场时的情况。在 IS 模型中,均衡收入随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均衡收入到底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利率的决定。而利率是在货币市场上决定的。
因此,不联系货币市场,孤立的产品市场就不足以说明收入的决定。在 LM 模型中,均衡利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均衡利率到底稳定在什么水平上,有赖于收入的决定。而收入是在产品市场上决定的。因此,不联系产品市场,孤立的货币市场就不足以说明利率的决定。由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这种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联系,我们把 IS 曲线和 LM 曲线综合在一起,同时考虑两个市场,构建统一的 IS— LM 模型,来探讨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的决定。
5.3.1 内在均衡
IS 曲线表明在产 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存在着一系列利率与收入的组合; LM 曲线表明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也存在着一系列利率与收入的组合。产品市场均衡时,货币市场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货币市场均衡时,产品市场不一定处于均衡状态。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表现在 IS 曲线与 LM 曲线的交点上,在这个交点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与收入可以通过联立 IS 曲线方程与 LM 曲线方程而求解得到。
两部门经济下,IS 曲线方程为
1
aedr
y
b
+?
=
LM 曲线方程为
hm
yr
kk
= +
联立方程组,求得均衡的利率水平
( ) ( )
()
1
1
aekm b
r
kd h b
+
=
+?
,均衡的收入水平为
( )
()1
aehmd
y
kd h b
+?
=
+?

举例来说,假设产品市场上,投资函数 i=1 000-200r,消费函数 c=600+0.8y,即储蓄函数为 s=-600+0.2y。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 L
1
=0.2y,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
L
2
=2 000-200r,货币供给量 m=2 800,单位为亿美元。则根据 i=s,得到 IS 曲线方程为
y=8 000-1 000r,根据 L=m,得到 LM 曲线方程为 y=4 000+1 000r。则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
8 000 1 000
4 000 1 000
yr=
=+
解得,y=6 000,r=2。
即两个市场都均衡时,均衡利率为 2%,均衡收入为 6 000 亿美元。
15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本例还可以从下表中得出。表 5-1 中分别列出了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的组合、
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可以看出,产品市场均衡时的组合有无数个,每一利率水平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均衡收入与之对应,我们列出了五组收入与利率组合点。同样,
货币市场均衡时的组合也有无数个,我们也列出了五组。可以看出,两个市场都均衡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只有一个,即 r=2,y=6 000。而在其他的利率收入组合下,只有一个市场是均衡的,如 r=3,y=5 000,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此时在货币市场上,
由于 y=5 000,L=L
1
+L
2
=0.2× 5 000+2 000-200×3=2 400 亿美元,m=2 800 亿美元,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又如,r=1,y=5 000,货币市场均衡,而产品市场非均衡,此时在产品市场上,r=1,i=800,而 y=5 000,s=400,i>s,产品需求大于产品供给。
表 5-1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单位:亿美元,%
产品市场均衡 (IS) 货币市场均衡 (LM)
r y r y
1 7 000 1 5 000
2 6 000 2 6 000
3 5 000 3 7 000
4 4 000 4 8 000
5 3 000 5 9 000
… … … …
我们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将表 5-1 中的数据描在收入利率坐标平面中,如图 5.13 所示。
图 5.1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及调整
图中,IS 曲线与 LM 曲线相交于 E 点,E 点代表的利率 2%和收入 6 000 亿美元是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利率与收入。 此时,产品市场上,投资 i=1 000-200× 2= 600
亿美元,储蓄 s=-600+0.2×6 000=600 亿美元,投资与储蓄相等,产品市场实现了均衡。与
15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此同时,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 L=L
1
+L
2
=0.2×6 000+2 000-200×2=2 800 亿美元,货币市场也实现了均衡。所以,在 E 点上,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
图 5.13 中 E 点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没有同时实现两个市场的均衡。 在 IS 曲线与 LM 曲线上,分别有 i=s,L=m,实现了一个市场的均衡;在 IS 曲线与 LM 曲线之外的点,i 与 s,L
与 m 都不相等,两个市场都是非均衡的。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在经济内在机制的调节下,会自动达到均衡。
5.3.2 内在均衡的自动调整
下面的内容是关于内在均衡调节机制的。
如图 5.13,相交的 IS 曲线与 LM 曲线,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区域:Ⅰ区域、Ⅱ区域、
Ⅲ区域、Ⅳ区域,在这四个区域中,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处于非均衡状态。我们任选一点 A 来进行分析。如图,A 在Ⅰ区域,由于 A 点在 IS 曲线的右上方,表明产品市场是失衡的,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失衡状态呢?我们将 A 与 IS 曲线上一点 B 进行比较,A 与 B 在一条垂线上,收入水平相同,所以储蓄水平相同,s=-a+(1-b)y,s
A
=s
B; A 点在 B 点的上方,
r
A
>r
B
,所以两点的投资水平不同,根据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i
A
<i
B;由于 B 点在 IS 曲线上,s
B
=i
B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i
A
<s
A
,产品市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即产品市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然后我们再来判断货币市场的情况,A 点在 LM 曲线左上方,我们比较 A 与
LM 曲线上一点 C,A 与 C 在一条垂线上,收入水平相同,所以交易性货币需求水平相同,
L
1
=ky,L
1A
=L
1C; A 点在 C 点的上方,r
A
>r
C
,所以两点的投机性货币需求水平不同,根据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L
2A
<L
2C;由于 C 点在 LM 曲线上,L
1C
+L
2C
=m,因此,
我们可以断定,L
1A
+L
2A
<m,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货币市场存在超额货币供给。使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判断出其他三个区域是哪一种非均衡状态,结果如表 5-2 所示。
表 5-2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区 域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Ⅰ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供给
Ⅱ i<s,有超额产品供给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Ⅲ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需求
Ⅳ i>s,有超额产品需求 L<m,有超额货币供给
四个区域中存在着不同的非均衡状态,经过内部机制自动调整,非均衡状态会逐步地趋向于均衡。具体的调整机制我们仍以 A 来说明,A 点的情况代表了整个Ⅰ区域的情况,
也就是在这个区域的每一点,变化情况都如同 A 点一样。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A 点表示产品市场有超额产品供给,即企业存货意外增加,非意愿存货投资大于零。于是企业
155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将缩减生产,社会最终产品的供给会减少,产出水平下降,国民收入 y 有减少的趋势,这决定了 A 点将沿着水平箭头指向向左运动。另一方面,在货币市场上,A 点表示的是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人们会感到手中持有的货币量过多,人们增加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涨,利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货币市场失衡的作用下,A 点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即利率水平下降。只要 A 点在Ⅰ区域,这种调整就会继续下去,除非它到达 E 点,否则调整不会停止。
接下来 A 点将进入区域Ⅳ。当然,A 点也可能在调整过程中首先达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即运动到 IS 曲线上,这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但由于货币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状态,还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利率就会继续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因此产品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很快被打破。 A 点会继续向下运动,而进入区域Ⅳ。在区域
Ⅳ中,A 点仍然在 LM 曲线的左上方,仍然存在超额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下降,A 点有向下运动趋势。另一方面,这时 A 点处于 IS 曲线左下方,根据上面的判断方法,我们知道此时产品市场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企业存货减少,非意愿存货投资小于零,企业将增加生产。
社会总产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因此,A 点还会沿着收入增加的方向运动。只要还在区域Ⅳ中,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直至 A 点进入区域Ⅲ。
在到达区域Ⅲ之前,A 点会运动到 LM 曲线上,货币供求相等。因为随着产品市场产出的增加,也就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在增加,当到达 LM 曲线时,意味着货币供求此时已相等,货币市场已达到均衡状态。但此时,产品市场上 i>s,产出还在增加,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不会维持太久,A 点很快就离开 LM 曲线,而进入区域Ⅲ。
在区域 Ⅲ,A 点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LM 曲线右下方。这时,在产品市场有超额产品需求,产出在增加;货币市场有超额货币需求,利率开始上升。利率的上升会抑制产品市场的投资需求,这会逐渐遏制住产出的增加势头,使产出增长放慢,直到 A 点运动到 IS 曲线上,产品市场供求相等。但因为 A 点不在 LM 曲线上,而是在 LM 曲线右下方,意味着货币市场的失衡状态,因此利率调整还没有停止,利率会继续上升,从而产品市场的投资会继续减少,总需求下降,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产品供给,A 点进入区域 Ⅱ 。
在区域Ⅱ,A 点位于 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右下方。产品市场有超额供给,产出在下降;但货币市场仍有超额需求,利率还在上升。由于产出的下降,国民收入的减少,交易性货币需求下降,从而货币供求缺口在减少,货币供求相等,A 点运动到 LM 曲线上。
只要还没有到达 E 点,调整就会一轮一轮循环下去,直到到达 E 点,两个市场都达到均衡。
产品市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产出水平稳定下来。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也稳定下来。这时,两个市场都稳定下来,从而达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5.3.3 内在均衡的变动
IS 曲线与 LM 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这一均衡比较稳
15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定,一旦处于非均衡状态,内部机制调整可以恢复到均衡状态。但这一自动形成的均衡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比如,图 5.14 中,IS 曲线与 LM 曲线相交于 E 点,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分别是 r
e
,y
e
,但充分就业的收入是 y
f
,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即 y
e
< y
f

此时,无论内部机制怎样调节,均衡收入也不能达到 y
f
,这时就需要外部力量的调整,比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增加货币供给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政府使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策指政府变动收支来调节国民收入水平的措施,货币政策指政府改变货币供给来改变利率水平,进而改变国民收入水平的措施。根据对国民收入的调整方向不同,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
一般认为,能够使国民收入增加的为扩张性政策,如增加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减税等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 IS 曲线右移,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 LM 曲线右移。反之,能够使国民收入减少的为紧缩性政策,如减少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增税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使 IS 曲线左移,紧缩性货币政策使 LM 曲线左移。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移动,会改变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水平。
从图 5.14 中可以看到,在 LM 曲线不变,即货币市场供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政府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减税,会使 IS 曲线向右移动至 IS′的位置,与 LM 曲线相交于 E′点,
均衡收入就增至 y
f
,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但利率水平会上升至 r
f
。原因是减税导致产品市场均衡收入增加,如果利率水平不变,将增加
0t
yk T? =,即 IS 曲线右移的距离,但收入增加导致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时,人们会卖出债券,债券价格下降,利率水平上升。利率上升会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抑制总需求的增长。所以,考虑到利率的影响,这项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均衡收入增加
0t
yk T? =,而只是从 y
e
增加至 y
f
,同时利率水平上升。
相反,LM 曲线不变,IS 曲线向左移动后,均衡收入会减少、均衡利率会下降。原因是 IS 曲线左移,一般是实施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如增税导致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下降。
收入下降会带来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减少,从而在货币市场上出现货币超额供给,人们会用这部分货币购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当然,利率下降也会促进一部分投资和消费,使收入水平不会减少
0t
yk T?=那么多,但两个市场再次达到均衡时,均衡收入会下降,均衡利率会降低。
政府也可以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给量来调控均衡收入与利率水平。如图 5.15 所示,在 IS 曲线不变时,增加货币供给,LM 曲线会向右移动至 LM′的位置,与 IS
曲线相交于 E″点,均衡收入也能增至 y
f
,同样可以达到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在产品市场供求不变的情况下,LM 曲线的向右移动,意味着在原来的均衡点 E,这时的货币供给已经大于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利率必然下降。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消费与投资的增加,从而使收入增加。因此,LM 曲线右移是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
157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图 5.14 IS 变动引起的均衡利率与收入的变动 图 5.15 LM 变动引起的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相反,IS 曲线不变,LM 曲线向左移动后,均衡收入会减少,均衡利率会上升。
此外,IS 曲线和 LM 曲线同时变动也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息率发生变动。如图 5.16(a)中,IS 曲线与 LM 曲线同方向变动,比如政府同时减税和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利率水平的情况下 (如图利率为 r
1
保持不变 ),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当同时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即 IS 曲线与 LM 曲线都右移时,可以断定均衡收入必然增加,但利率可能不变、上升或下降,这取决于 IS 和 LM 移动幅度的大小。以图 5.16(a)
来分析,IS 曲线右移,表示当政府减税时,个人可支配收入会增加,消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函数,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则消费支出增加。消费的增加又带动总需求增加,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增加。收入增加使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因此,扩张财政可以导致收入增加和利率上升。另一方面,政府同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LM 曲线也右移,这时货币市场存在超额货币供给,利率水平下降。利率的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两种政策同时实行的综合结果是,均衡收入必然增加,但均衡利率的变化不确定,要看财政政策的影响大还是货币政策的影响大。如果财政政策影响大些,IS 曲线右移距离大些,则均衡利率会上升;若货币政策影响大些,LM 曲线右移距离大些,均衡利率则会下降;如果影响相同,IS 与 LM 移动距离一样,则均衡利率水平不变。我们在这里只画出利率不变动的情况,读者可以试着画出另外两种情况。同样,当同时使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即 IS 曲线与 LM 曲线都左移时,可以断定均衡收入必然减少,但利率不确定。
当 IS 曲线与 LM 曲线反方向变动,比如政府实施减税和减少货币供给的政策混合时,
如图 5.16(b),IS 曲线右移至 IS′,LM 曲线左移至 LM′,则可以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利率水平。这时可以确定的是利率必然提高,而收入水平的变化可能是增加、不变和减少。这同样取决于 IS 和 LM 移动幅度的大小。以图 5.16 (b)来说,当政府减税时,个人可支配收入会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消费增加带动总需求增加,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带来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另一方面,政府减少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存在超额货币需求,利率水平上升,利率上升带来投资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政策混合
15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的综合结果是,利率必然上升,但收入的变化不确定,要看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大还是货币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大。如果财政政策影响大些,均衡收入会增加;若货币政策影响大些,均衡收入则会减少;如果影响相同,则均衡收入不变,如图 5.16(b)所示。反之,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利率会下降,均衡收入不确定。
E
1
E
2
y
r
O
y
1
y
2
r
1
LM
LM′
IS
(a)
E
1
E
2
y
r
O
y
1
r
1
LM
LM′
IS
(b)
r
2
IS′
IS′
图 5.16 IS 与 LM 同时变动引起的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综上所述,由于 IS 及 LM 曲线部分地取决于政府可控制的因素,因而政府可以通过可控制因素的变动对 IS 曲线及 LM 曲线的位置加以调整,从而改变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因此,IS— LM 模型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及效果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例5-3
1929— 1933美国经济大萧条
1929— 1933年发生的大萧条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产量和物价大幅度下降。1929年中期,美国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开始下降。到同年秋季,局势已非常明显,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设业,都在大幅度减少。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DP是呈下降趋势的,从1929年的3 147
亿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 394亿美元,5年期间下降了24%。而消费价格指数在萧条期间也一直呈下降趋势,1933年的GPI与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二是股市爆跌。在1929年9月到1932年6月期间,股市爆跌85%。因此,人们几乎把大萧条与股市崩溃当作一回事。而实际上,在股市崩溃之前,经济下降始于1929年8月,并且持续到1933年。股市崩溃只是大萧条的一个重要表现。随后,证券市场终于走向下跌。经过9月份逐步下跌和10月初局部上升之后,到10月末,证券市场陷入了混乱。10月24日,即著名的“黑色星期四”;那天,证券交易额达1 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记录。三是奇高的失业率。大萧条带来大量失业。1929— 1933年,GNP下降近于30%,失业率从3%升至
25%。从1931— 1940年的10年间,失业率平均为18.8%,其范围从1937年底的14.3%到1933年高达24%
之间。现在国际上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因而大萧条时期持续10年之久接近20%的失业率确
159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实称得上奇高的失业率。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表5-3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指标。
表 5-3 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经济指标
单位:亿美元,%
时间 (年 ) GNP I/GNP 失业率 CPI 股市指数 商业票据利率 AAA 利率 M1
1929 3 147 17.8 3.2 100 83.1 5.9 4.7 100
1930 2 852 13.5 8.7 97.4 67.2 3.6 4.6 96.2
1931 2 633 9.0 15.9 88.7 43.6 2.6 4.6 89.4
1932 2 268 3.5 23.6 79.7 22.1 2.7 5.0 78.0
1933 2 221 3.8 24.9 75.4 28.6 1.7 4.5 73.5
1934 2 394 5.5 21.7 78.0 31.4 1.0 4.0 81.4
1935 2 608 9.2 20.1 80.1 33.9 0.8 3.6 96.6
1936 2 961 10.9 16.9 81.9 49.4 0.8 3.2 110.6
1937 3 098 12.8 14.3 83.3 49.2 0.9 3.3 114.8
1938 2 971 8.1 19.0 82.3 36.7 0.8 3.2 115.9
1939 3 197 10.5 17.2 81.0 38.5 0.6 3.0 127.3
注:股市指数是标准普尔综合指数,1929年9月为100。M1的值亦为指数值,1929年为100。GNP
是以1972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折算的。
能否用IS—LM模型去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大萧条?
分析:(1)先从产品市场角度分析,导致大萧条发生的原因是物品与劳务支出的外生减少,导致IS曲线左移,如图5.17所示。具体包括:一是1929年的股市崩溃,使人们财富减少,导致消费减少,从而IS
曲线左移;二是建筑大大超过需求,导致住房投资大幅度下降,使IS曲线左移;三是大萧条开始时,一些银行倒闭,导致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紧缺,使企业投资下降,即IS曲线左移;四是财政政策使IS左移:
当时的政治家关注平衡预算,于是增加税收(1932年),削减政府开支等紧缩政策被采用。上述原因共同作用使IS曲线左移至IS′。根据IS—LM模型,IS曲线左移应当使利率下降,如由r
0
下降至r
1
,而且产出也下降,由y
0
下降至y
1
。对照表5-3,果然商业票据利率从5.9下降到了1.7,而且产出由3 417亿美元下降至2 221亿美元。
y
0
E
1
E
0
y
r
O
y
1
y
2
r
1
LM
IS IS′
r
0
LM′
E
2
r
2
图 5.17 解释大萧条
16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2) 再从货币市场分析,大萧条的原因是美联储(美国的中央银行)采用了错误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供给大幅度地减少。货币供给减少,使LM曲线左移,如图5.17所示,LM曲线左移至LM′,在IS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下降,由y
0
下降至y
2
,利率由r
0
上升至r
2
。根据表5-3验证:货币供给减少,产出也减少,但利率下降了——与利率上升的推测不符。怎样来解释呢?原因是一般物价水平在下降,虽然货币供给减少,但物价水平P也减少,所以使LM曲线左移受到限制。他们认为:货币供给下降,导致物价水平下降,通货膨胀率为负数,由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水平很高,投资需求减少,
从而产出下降。
衡量新政各项政策的效果
经济危机发生后,各西方国家的政府部门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扭转经济状况,拉动经济复苏。以下是美国罗斯福政府为治理经济危机采取的政策措施。1932年,在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最严重的时刻,
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新总统,声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所谓新政是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与萧条而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1)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罗斯福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新政最大的开支是各种各样的救济费支出。在1933—1939年各救济工作管理机关总共约支出了
180亿美元(见表5-4)。其中以发展工程管理费支出最多,约为80亿美元,救济支出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痛苦和贫困。此外,为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扩大了政府对垄断组织和大农场进行补助、贷款、采购、订货等的开支,保证垄断利润的增长。
表 5-4 1933— 1939 年国家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
单位:美元
年 份 金 额
1933 1 223 329 000
1934 2 380 865 000
1935 2 532 512 000
1936 3 119 013 000
1937 2 653 918 000
1938 3 236 600 000
1939 3 185 447 000
(资料来源:《1942 年美国统计摘要》,第428页)
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在经济萧条时,罗斯福政府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
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实施膨胀性货币政策。
首先通过《紧急银行法》,恢复了公众信心,使存户提出的存款重新流回银行。其次国会于1933年
161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5月通过了托马斯对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采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等方法,来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给量。黄金价格规定为每盎司25美元,把美元的含金量从23.22克降低为13.71克。同年10月,
罗斯福宣布减少美元的黄金含量,把长期以来法定的黄金价格每盎司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随之在1934年1月通过《黄金准备法令》后,又改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换句话说,这时美元的含金量只及1900年含金量的59.06%,同时,国会授权联邦储备银行,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
这些措施导致了美元的大幅度贬值,提高了物价,并逐渐放弃金本位制。
如何应用IS—LM模型分析新政?
分析:首先分析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支出,税收不变,会使IS
曲线右移至IS′,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均衡点会沿着LM曲线往右上方移动至E
1
。另外,支出增加引起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乘数效应导致产出y的增加,
收入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r上升。
救济费支出、对垄断组织和大农场进行补助、贷款、采购、
订货等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等扩张的新政财政政策,扩大了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公共建设,以扩大私人企业产品销售,增加消费,刺激了总需求。尽管这样做也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从而使利率上升,影响一些私人投资,但总的说来,生产和就业还会增加。
然后分析扩张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m增加,
IS′曲线不移动,但LM曲线向下移动。均衡点沿IS′曲线向下移动至E
2
。货币增加导致利率下降,低利率引来投资增加,并导致产出由y
1
增加y
2
,如图5.18所示。
新政中的货币政策也属于扩张性质,采取减少美元含金量以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给量,直接增发30亿美元通货等政策措施导致货币量增加,要求货币需求相应增加,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要求增加,则导致利率的下降,低利率引来投资增加,导致收入会增加。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则是通过首先改变利率,进而影响总需求的方式实现的。
可见,新政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这些影响都可以在IS—LM图形中看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则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使利率和收入上升。相反,如果IS曲线不变,政府实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会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它和IS相交所形成的均衡利率低于原来的利率,而收入则高于原来的收入。
新政的各项计划虽没有达到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目标,但1939年的经济情况比六年前好多了。全国农民净收入从26亿美元增为44亿美元;失业工人减少了三、四百万,政府公务人员总数从3 380万增为
4 560万,工业工人周工资从16美元73美分增为23美元86美分,实际工资提高了20%。按人口平均的可以自由支配的个人收入(按1958年美元计算),1933年只有993美元,1940年增为1 259美元,几乎达到1929年的水平。经济总体形势有了很大好转。
(资料来源:http://space.cenet.org.cn/user1/834/archives/2006/6014.html)
y
2
E
0
E2
y
r
O
y
0
y
1
r
2
LM′
IS′ IS
r
0
LM
E
1
r
1
图 5.18 解释新政政策效果
162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案例1 克林顿—格林斯潘的政策组合
1992年,比尔·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时,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问题,联邦预算赤字为GDP的4.5%,
是二战以来的第二高比例。这时美国刚刚走出1990— 1991年的衰退,克林顿面对这样的两难困境,即如果减少赤字,增加税收,两方面都会导致需求减少,可能会使美国重新陷入衰退。表5-5列出了当财政和货币政策变化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化情况。结合该表可以分析图5.19。
表 5-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IS 移动 LM 移动 均衡收入 均衡利率
增税 左 无 降低 降低
减税 右 无 增加 增加
增加政府支出 右 无 增加 增加
减少政府支出 左 无 降低 降低
增加货币供应量 无 下 增加 降低
减少货币供应量 无 上 降低 增加
如图5.19所示,IS曲线向左移动导致收入水平下降,到达B点,从而使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对美国的赤字状况表示十分担忧,在克林顿当选时,格林斯潘表示愿意协助克林顿减轻赤字的负面影响。其具体措施是当克林顿紧缩财政时,美联储将以更加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抵消财政紧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在图5.19中,经济从A移动到A′点,运用货币政策抵消了财政紧缩的影响。
结果表明,克林顿—格林斯潘政策组合是成功的,表5-6列出了政策实施以后几年来美国预算盈余(赤字为负值)占GDP比例的变化,从1992年赤字占4.5%,到1998年则出现了预算盈余,占GDP的0.8%。
GDP增长率也从1991年-0.9%提高到1998年的3.7%。与此同时,利率下降,从1997年的7.3%下降到
1994年的3.3%,这是货币政策较具扩张性的重要表现。
r
r
1
r
2
r
3
O
y
1
y
2
IS
1
IS
2
LM
1
LM
2
A
A′
B
y
图 5.19 赤字减少和货币扩张
163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表 5-6 美国的几个宏观经济变量,1991— 1998 年
单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预算盈余 (占 GDP比例 ) 3.3 -4.5 -3.8 -2.7 -2.4 -1.4 -0.3 0.8
GDP 增长率 -0.9 2.7 2.3 3.4 2.0 2.7 3.9 3.7
利率 7.3 5.5 3.7 3.3 5.0 5.6 5.2 4.8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www.bea.gov)
案例2 1965—1966年的越战升级和美元利率上升
从1965年初到1966年末,美国驻越南军队由不足2.5万人剧增到35万人以上,卷入越南战争的程度急剧加深。军队的增加使得军费开支扶摇直上,从1965年到1966年,美国政府支出增加了550亿美元。
利用IS—LM模型进行预测,看看这将对产出和利率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图5.20所示,政府支出增加使IS曲线由IS
1
右移至IS
2
,而LM曲线不变。因为,以不变价格计算,
货币供应(M1)几乎没有变动:1965年为5 910亿美元,1966年为5 850亿美元,这样,IS—LM模型预测经济从点E移至F,GDP增加,利率上升。这也正是1965年至1966年的实际情况:GDP从24 710亿美元增至26 160亿美元,增加了1 450亿美元(是政府支出增加额550亿美元的倍数),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从3.95%升至4.88%。
E
F
y(亿美元 )
三个月国库券利率
O
24 710 26 160
3.95
LM
IS
2 IS1
4.88
图 5.20 政府支出增加对产出和利率的影响
当时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应提高税收以免经济过热,并使IS曲线重新向左移动以降低利率。但不幸的是,约翰逊总统认为,通过提高税收来支撑越来越不受人们欢迎的战争,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因此直到1968年仍未提高税收。而到那时,过热的经济已经造成了通货膨胀和前所未有的高利率。
案例3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实践
第一阶段(1988年9月至1990年9月),“紧财政紧货币”的双紧政策。从1988年初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过热状态,表现为经济高速增长(工业产值增幅超过20%),投资迅速扩张(198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
1987增长18.5%),物价上涨迅速(1988年10月物价比上年同期上升27.1%),货币回笼缓慢(流通中的货币
164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增加了46.7%)和经济秩序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1988年9月开始实行“双紧”政策,具体措施有:
收缩基本建设规模,压缩财政支出,压缩信贷规模,严格控制现金投放和物价上涨,严格税收管理等。
“双紧政策”很快见效,经济增长迅速从20%左右跌至5%左右,社会消费需求大幅下降,通货膨胀得到遏制,1990年第三季度物价涨幅降到最低水平,不到1%。
第二阶段(1990年9月至1991年12月),“紧财政松货币”的一紧一松政策。在“双紧政策”之后,
中国经济又出现了新的失衡,表现为市场销售疲软,企业开工不足,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三角债问题突出,
生产大幅下降。
针对上述情况,从1991年开始,实行了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陆续多次调低存贷款利率,以刺激消费,鼓励投资,这些政策在实施之初效果并不显著,直到1991年下半年,市场营销才转向正常。
第三阶段(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松财政松货币”的双松政策。1992年,财政支出4 426亿元,
其中财政投资1 670亿元,分别比年初预算增长107%和108%,信贷规模也大幅度增长,货币净投资额创历史最高水平。
“双松政策”的成效是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1992年GDP增长12.8%,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8.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9%,但是,“双松政策”又带来了老问题,即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指数再次超过两位数,短线资源再度紧张。
第四阶段(1993年7月至1996年底),“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具体措施有:控制预算外投资规模;控制社会集资搞建设;控制隐含同业拆借;提高存贷利率等。与1988年的紧缩相比,财政没有大的动作,但货币紧缩力度较缓。
适度的“双紧政策”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终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各项宏观经济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1996年GDP的增长率为9.7%,通货膨胀率降为6.1%,外汇储备达到1 000亿美元。这次政策配合实施被认为是中国治理宏观经济成效较好的一次,为中国以后实施经济政策积累了正面的经验。
第五阶段(1997年至今),适度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1997年到199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冲击,经济问题表现为通货紧缩式的宏观失衡,经济增长的力度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失业增加,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不振等。面临新形势,中国政府实施了较有力度的财政扩张政策,其措施是大量发行国债,投资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连续下调人民币存贷款率,改革商业银行体系等,这些政策使中国经济成功地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
(资料来源:http://dec3.jlu.edu.cn/webcourse/t000054/paper_case/case)
本 章 例 题
【例 5-1】 假定 (1)消费函数 c=80+0.8y,投资函数 i=120- 5r; (2)消费函数 c=80+0.8y,投资函数 i=120- 10r; (3)消费函数 c=80+0.9y,投资函数 i=120- 5r; (4)消费函数 c=80+0.8y,
投资函数 i=120-5r; (5)消费函数 c=80+0.8y,投资函数 i=220- 5r。
① 分别求出各条件下的 IS 曲线。
② 比较 (1)和 (2)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③ 比较 (1)和 (3)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④ 比较 (1)和 (4)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⑤ 比较 (1)和 (5)的不同,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165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解,
① 由 y=c+i 可以分别求出 IS 曲线方程,
a,1000 25yr=?
1
40
25
ry=?
b,1000 50yr=?
1
20
50
ry=?
c,2000 50yr=?
1
40
50
ry=?
d,1500 25yr=?
1
60
25
ry=?
e,1500 25yr=?
1
60
25
ry=?
② 对 a.与 b.进行比较,可知 b.的投资需求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 a.和 b.的 IS 曲线方程的比较,可知 b.的 IS 曲线斜率要小于 a.的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投资需求对利率越敏感,即 d 越大时,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③ 对 a.与 c.进行比较,我们可知 c.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而由 a.和 c.的 IS 曲线方程的比较,可知 c.的 IS 曲线斜率要小于 a.的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即 b 越大时,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④ 对 a.与 d.的比较,可知 d.的自发性支出较大,而由 a.和 d.的 IS 曲线方程的比较,
可知 d.的 IS 曲线在 r 轴截距较大,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支出越大,在 r
轴的截距越大。
⑤ 对 a.与 e.的比较,可知 e.的自发性投资较大,而由 a.和 e.的 IS 曲线方程的比较,可知 e.的 IS 曲线在 r 轴截距较大,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投资越大,在 r 轴的截距越大。
【例 5-2】 假设一个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为 c=300+0.6y,i=240- 6r,货币供给为 200,货币需求为 L=0.2y- 4r(单位 10 亿美元 )。
(1) 求 IS 和 LM 曲线方程;
(2) 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与收入;
(3) 若两部门经济变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 T=200,政府购买 g=100,货币需求
L=0.2y-2r,货币供给为 150,求 IS,LM 及利率和收入;
(4) 若 (3)中的政府购买增加 100,其他条件不变,求均衡利率和收入;
(5) 若 (3)中的政府购买减少,或货币供给减少,收入和利率将会怎样变动?
解,
(1) IS 曲线,y=c+i=300+0.6y+240-6r 求得 y=1 350-15r
LM 曲线,L=0.2y- 4r=m=200 求得 y=1 000+20r
166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2) 联立 IS 曲线和 LM 曲线方程,
1 350 15
1 000 20
yr=
=+
求得 r=10,y=1 200
(3) 三部门均衡时,IS 曲线为,
y=c+i+g=300+0.6(y-200)+240-6r+100 求得 y=1 300-1 5r
LM 曲线为,L=0.2y-2r=m=150 求得 y=750+10r
联立方程得,
1 300 15
750 10
yr=
=+
求得 r=22,y=970
(4) 政府支出增加 100,IS 曲线右移 k
g
g 距离,
1
100 250
10.6
g
kg = × =
,则新的 IS 曲线变为 y=1 300- 15r+250=1 550- 15r,与原来的 LM 曲线联立,得
1 550 15
750 10
yr=
=+
求得 r=32,y=1 070
(5) 政府购买减少,收入减少,利率降低;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升高,收入减少。
【例 5-3】 假设某一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为 c=200+0.8y,i=300-5r,L=0.2y-5r,m=300(单位:亿美元 )。求
(1) IS 与 LM 曲线和均衡的产出及利率水平。
(2) 若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为 2 020 亿美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追加投资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并作图进行分析。
解,
(1) IS 曲线,y=c+i=200+0.8y+300-5r 求得 y=2500-25r 或 r=100-0.04y
LM 曲线,L=0.2y-5r=m=300 求得 y=1500+25r 或 r=0.04y-60
联立方程:
2 550 25
1 550 25
yr=
=+
求得 y=2000,r=20
(2) 扩张财政:由于追加投资,IS 曲线右移,右移距离为 k
i
i,因此,
2 500 25 2 500 25 5
1 500 25
2 020
i
IS' y r k i r i
LM y r
LM IS' y
=?+=?+
=+
==


时,
求得 g? =8
如图 5.21 所示。
扩张货币政策:由于追加货币供给,LM 曲线右移,右移距离为
m
k
,因此,
,2 500 25
,1 50025 1 50025 5
2020
IS y r
m
LM y r r m
k
IS LM y
=

′ =++=++?
′? ==
时,
求得 m? =8
167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如图 5.22 所示。
r
O
IS
IS'
E
LM
E'
20
2 000
y
2 020
r
IS
LM'
LM
E
E'
20
y
2 020
2 000
O
图 5.21 扩张财政图 图 5.22 扩张货币政策图
本 章 小 结
知识点:产品市场与IS曲线;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货币市场与LM曲线;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两个市场的一般均衡与IS—LM模型;IS曲线及LM曲线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关键术语:IS曲线;LM曲线;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中间区域;LM
曲线的古典区域;IS—LM模型。
IS—LM模型的创立
IS—LM模型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创立并完善推广的。希克斯于1904年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1932年获博士学位。1952—1964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64年,晋升勋爵。197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1936年,希克斯在一篇论文中研究了凯恩斯体系,该论文经修改后以《凯恩斯与古典学派》为题于
1937年发表。论文中的IS—LM分析对凯恩斯体系进行了修正,被认为是当时修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最有影响的。
按照希克斯的看法,凯恩斯的利息理论,就像他批判过的古典学派的利息理论一样,是不确定的,是模糊不清的。按照凯恩斯的利息理论,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要知道流动性偏好,就必须知道收入水平;而要知道收入水平,又必须知道利率。希克斯认为,不知道收入水平,就不能确定流动性偏好,
也就不能确定利率。
希克斯在对凯恩斯体系进行修正时,通过IS—LM分析把凯恩斯的四个基本概念,即消费函数、资本
168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解释收入决定提供了新的和更为一般的均衡方法。
按照希克斯的观点,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决定货币市场的均衡,而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既决定于利率,又决定于收入水平。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做出一条曲线——
LM曲线。L表示流动性偏好,m表示货币数量。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持有现金的愿望和货币数量相等,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一致,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因此,LM曲线表明了利率、
收入水平、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在既定的货币供给恰好等于货币需求的情况下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LM曲线由左向右上方倾斜,这表明为满足交易动机而持有的货币L
1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减少了为满足投资动机而持有的货币L
2
。随着利率的提高,人们会减少L
2
的持有而增加证券的持有。在坐标平面上,在低利率和低收入的位置上,即在LM曲线的左下端,LM曲线具有完全弹性,呈水平状,反映了凯恩斯所描述的流动性陷阱;在高利率和高收入的位置上,即在LM
曲线的右上端,LM曲线缺乏弹性,呈垂直状,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LM曲线只表明利率和收入水平同货币市场的均衡相一致,并不表明收入的均衡水平。货币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的增加有一个限度。
按照希克斯的观点,社会储蓄和投资的愿望决定资本市场的均衡,而储蓄和投资又必须同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相适应。由此,在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可以做出一条曲线—— IS曲线。
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储蓄等于投资,并且同既定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相适应。
因此,IS曲线表明了利率、收入水平、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IS曲线由左向右下方倾斜,它的斜率基本上取决于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斜率。按照凯恩斯的理论,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时,投资就会发生。但是,在一定时期中,随着投资的增加,一方面会提高供给品价格,另一方面又会降低预期收益,其结果将会导致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因此,在以纵轴代表利率,横轴代表投资的坐标平面上做出的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便由左向右下方倾斜。
通过上述分析,希克斯对收入的均衡做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收入的均衡水平是由IS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凯恩斯体系的四根支柱,即消费函数、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和货币数量同时决定了收入的均衡水平。
西方经济学家对希克斯的IS—LM模型分析的评价很高,认为这项把瓦尔拉斯的微观方法用于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研究是对西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后来,美国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汉森,进一步推广了希克斯的IS—LM分析。因此,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论著中,这一分析常常被叫做“希克斯—汉森综合”或“希克斯—汉森模型”。后来萨缪尔森又对IS—LM分析的意义做了新的评价,认为它除了能把收入决定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在一起,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还能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综合起来。
(资料来源:http://jwc.njue.edu.cn/tjx/economics)
习 题
1,名词解释
IS 曲线 LM 曲线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IS— LM 模型 
169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 5 章
2,选择题
(1) IS 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 ( )。
A,产品市场投资等于储蓄时收入与利率的组合
B,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货币额
C,货币市场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的均衡货币额
D,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都均衡时的收入与利率组合
(2) 一般来说,IS 曲线的斜率 ( )。
A,为负 B,为正 C,为零 D,等于 1
(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会使 IS 曲线 (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保持不变 D,发生转动
(4) 投资需求增加会引起 IS 曲线 ( )。
A 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B,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
C,向右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D,向左移动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量乘以乘数
(5) LM 曲线表示 ( )。
A,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B,产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C,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同方向的变动关系
D,货币市场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6) 在凯恩斯区域 LM 曲线 ( )。
A,水平 B,垂直 C,向右上方倾斜 D,不确定
(7) 若货币需求函数为 L= ky- hr,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m 亿美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M 曲线会 ( )。
A,右移 m 亿美元 B,左移 m 亿美元
C,右移
m
k
亿美元 D,左移
m
k
亿美元
(8) 在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交点 ( )。
A,经济一定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B,经济一定不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C,经济有可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D,经济资源一定得到了充分利用
(9) 令边际税率为 0.2,假定政府购买增加 100 亿美元,IS 曲线向右移动 200 亿美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为 ( )。
A,0.275 B,0.5 C,0.625 D,0.9
(10) 一般来说,位于 IS 曲线右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 )。
A,产品市场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B,产品市场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
C,产品市场需求小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D,产品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组合
170
宏观经济学 原理与实务
3,简答题
(1) 以两部门经济为例,说明 IS 曲线为什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影响 IS 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是什么?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3)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4) 用 IS— LM 模型分析下述情况对总需求的影响:① 由于大量公司破产而引起的悲观情绪;②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③ 物价水平的上升;④ 与本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经济发生衰退。
(5) 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
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4,计算题
(1) 假定: 
a: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5r; 
b:消费函数为 c=50+0.8y,投资函数为 I=100-10r; 
c:消费函数为 c=50+0.75y,投资函数为 I=100-10r。 
① 求 a,b,c 的 IS 曲线; 
② 比较 a 和 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 曲线的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③ 比较 b 和 c,说明 b 变化时,IS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2) 假设在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 c=100+0.8y,投资 i=150-600r,货币供给 m=150,
货币需求 L=0.2y-400r。 (单位都是亿美元 )
① 求 IS 和 LM 曲线;
②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③ 若上述两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 t=0.25y,政府支出 g=100,货币需求为 L=0.2y-200r,
实际货币供给为 150,求 IS 和 LM 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3) 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 L=0.2y-4r,货币供给为 200 美元,消费为 c=100 美元 +0.8y,
投资 i =150 美元。
① 求 IS 和 LM 方程,画出图形;
② 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③ 若货币供给增加 20 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④ 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4) 某一宏观经济模型,c=40+0.8yd,i=110-5r,t=50,g=50,L=0.2y-5r,m=100(单位:亿元 ),试求,
① IS 曲线和 LM 曲线方程并求出均衡条件下的产出水平及利率水平;
② 若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 700 亿元,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追加的政府支出或货币供应分别为多少?请作 IS— LM 模型的简图,并分析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