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热一,发热 (fever)的概念,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致热原调节性体温升高 ( >0.5℃ )
1.发热的本质,致热原作用使 体温调定点上移。
2.发热 (调节性升温)要与 过热 (被动性升温 ),生理性体温升高 相区别。
月经前期生理性 剧烈运动体温升高 应激体温升高
( > 0.5℃ )
发热病理性体温升高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过热 散热障碍 (皮肤汗腺缺乏 )
产热过多 (甲亢 )
关于发热的概念要注意,
3.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并无障碍,只是在高水平 (新调定点 )上发挥调节作用。
4.发热是疾病的伴随表现,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信号,适度发热可提高机体适应,抵抗力,
原发病去除发热自然消退 ;故发热的处理原则为,通常不急于解热,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
但当体温 >400C,或发热导致 CNS,心功能障碍等,则应积极解热。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 )发热的机制 (三个基本环节 )
发 热 剌激 产内生致 产生释放 内生致热原 (EPs)
激活物 热原细胞体温调节中枢
POAH VSA,MAN
正调节介质变化 负调节介质变化
( PGE,cAMP,(AVP,
Na+/Ca2+) α-MSH)
散热 ↓ 皮肤血管收缩交感 N
发热 调定点 ↑
运动 N
产热 ↑ 骨骼肌紧张、寒战
(二 ),发热激活物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
病原微生物 菌体发 外致热原 毒素热 寄生虫及其毒素激 (如,疟原虫 裂殖子,疟色素 )
活物 抗原 -抗体复合物体内产物类固醇 (如,睾丸酮 本胆烷醇酮 )
最具代表性的发热激活物内毒素,革兰氏阴性细菌胞壁所含的组分,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LPS )。
(三 ).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EP)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之为 EP。
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包括,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肿瘤细胞,淋巴 细胞,内皮细胞,星状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白细胞致热原)的种类白细胞介素 -1(IL-1)
种 肿瘤坏死因子 (TNF)
类 干扰素 (IFN)
白细胞介素 -6(IL-6)
最具代表性的 EP,
IL-1,可分为 IL-1α,IL-1β两个亚型,均有致热性。
LPS与 EPs性质的比较
LPS EPs
化学成分 脂多糖 多肽分子量 大 小耐热性 160℃ 干热 2h失活 约 70℃,30min失活发热潜伏期 较长 较短耐受性 反复注射易产生耐受 不易产生耐受 (除 IFN)
致热特点 小剂量致单相热 一般剂量致单相热较大剂量致双相热 特大剂量致双相热注,内毒素污染是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0
0.2
0.4
0.6
0.8
1
1.2
0 50 100 150 200 250
ê± £¨m i n £?
±3|

è
±
ˉ
£¨
£?
E T ( 0,1 |ì g / k g )
E T ( 1,0 |ì g / k g )
ò í? ×¢ é? £¨ iv £? 2? íá áú £¨ 0,1 |ì g?ò 1,0 |ì g £? òy?e μ? 2? í? è Dí
双相热单相热
(四 ).体温调节中枢的变化
1.体温调节中枢体温 正调节中枢,视前区 -前下丘脑 ( POAH)
调节 腹中隔区 (VSA)
高 负调节中枢级 中杏仁核 (MAN)
中枢
2.发热时中枢调节介质的变化正调节中枢正调节介质负调节中枢负调节介质
( 1) 正调节介质 包括
1) 前列腺素 E(PGE )
注,PGE合成抑制剂 (水杨酸盐类药物 )有解热作用发热时 变化 体温调定点 ↑
2) 环磷酸腺苷 (cAMP)
注,磷酸二酯酶激活剂,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能减弱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效应 。
ATP 腺苷酸环化酶 cAMP
磷酸二酯酶
5’ –AMP
cAMP 代 谢
3) Na+/Ca2+比值
,EP→ 下丘脑 Na+/Ca2+↑→ cAMP↑→
调定点上移,可能是多种致热原发热的重要途径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
5)一氧化氮 (NO)
( 2)负调节介质包括
1) 精氨酸加压素 (AVP)
AVP拮抗剂或受体阻断剂可阻断其解热作用或加强致热原的发热效应
2) 黑素细胞刺激素 (α-MSH)
α-MSH抗血清可加强致热原的发热效应
3)脂皮质蛋白 -1
三、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 高温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体温与调定点关系 体温 <调定点 体温 =调定点 体温 >调定点热 代 谢 特 点 产热 >散热 产热 =散热 产热 <散热体 温 变 化 趋 向 体温上升 体温维持在高水平 体温回降表 现 畏寒、寒战 酷热感 大汗本章学习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 ;区分发热,过热与生理性体温升高,
2,发热病因发病学 (掌握发热的发病机制,发热激活物的种类,特性 以内毒素为代表,内生致热原的概念,
种类,细胞来源,特性 以白介素 -1为代表,发热中枢介质种类,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 ;熟悉内生致热原的产生过程及其对中枢作用的方式 ).
3.熟悉发热各时相的热代谢特点及临床表现,
4.了解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规律及发热临床处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