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地被植物
第一节 概 述一、地被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地被植物(coverplant)一般指覆盖于地表的低矮的植物群体。在植物种类上,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和蕨类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草坪植物依其性质也属地被植物,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已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且它的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他地被植物不同,因而通常将其另列为一类。
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不仅用于小面积绿化,也可应用于较大面积的地面绿化,其功能除用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可作为装饰。由于地被植物养护简单,不需经常刈剪,因此具有草坪植物所不及的特殊价值。另外,地被植物除了具有草坪植物所有的功能外,还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而且由于其生态习性的不同,在生长和发育、开花及休眠期间具有极复杂的季相变化。在观赏方面,以观花为主的种类有欧蓍草(Achilleamillefolium)、蓝雪花(Cera—tostigmaplumbaginoides)、多变小冠花、大花淫羊藿、血红色老鹳草、匍匐筋骨草、香车叶草以及萱草、玉簪、麦冬及丛生福禄考等,观果的种类如蛇莓、铃兰、矮虎杖(Polygonumcuspi—ditum var.compactum)和美国蝙蝠葛(Menispermumcanadense)等,观叶的如斑叶羊角芹(Aegopodiumpodagraria var.variegatum)、白香石竹(Dianthus arenarius)、波叶玉簪(Hostaundulata)等,叶为常绿的种类如麦冬、珊瑚树、海石竹、沿阶草、小地榆、高山淫羊藿等。
地被植物的类型、种类繁多,大多是从野生植物群落中挑选出来的,也有一些是经人工选育培育而成的新品种,还有从国外引入的优良地被植物种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覆盖力强、繁殖容易,养护管理粗放,适应能力强,种植以后不需经常更换,能够保持连年持久不衰。因其种类多样,有木本及草本,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被如草坪型、灌木型等,在建筑物及道路附近可构成各种装饰型地被,此外,有些地被可忍受极荫蔽、潮湿或干旱的生态条件,因此坡岸和石崖都有可供选择的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虽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及草坪植物之处。如草坪有纯一的草色,似翠绿地,人们可在其上漫步游玩,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等。
二、地被植物的选择
我国地被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从南方的热带雨林到北方的寒温地带,可作地被的植物材料千姿百态。在开发适于本地区应用的野生地被植物资源时,应该制定一个选择优良地被植物的标准,凡符合这个标准的品种,就可以大面积引种推广。
我国对园林地被植物的选择标准的研究较少。目前全国草坪学术委员会提出的初步标准如下:
1.植株低矮 优良地被植物一般分为30cm以下、50cm左右、70cm左右三种。如属于矮灌木类型的,其高度亦尽可能不超过lm,凡超过lm的种类,应挑选耐修剪或生长较慢的,这样容易控制其高度。有些品种亦可利用其苗期生长缓慢的特点,如棕榈幼苗苗期长,而且高度一致,且能耐阴,因此,人们常利用其幼苗期作地被植物栽培。
2.绿叶期较长 一般应挑选绿叶期较长的常绿植物,绿叶期不少于7个月,且能长时间覆盖裸露的地面,即除绿叶期之外,株丛仍覆盖在地表面,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3.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管理粗放 一般应挑选繁殖容易、苗期生长迅速、成苗期管理粗放、不需要较多的养护即能正常生长的种类。由于地被植物需要数量较多,因此,必须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繁殖,而且成活率要高,这样有利于大量扩大繁殖、培养种苗。
4.适应性强 地被植物一般以防护为主,通常栽培面积较大。因此,应挑选适应能力强和抗性较强的品种,如抗干旱、抗病虫害、抗瘠薄土壤等,以利于粗放管理及节约管理费用等。
上述四条标准是最基本的,另外还需要依据栽培地区的实际情况,如根据群落景观要求的不同而增添新的要求。如应具有相应的抗逆性(如抗污染、耐踩踏、抗盐碱、耐阴湿等),要求不同的观赏价值(如观叶、观花等)和不同的经济价值(如药用、食用,作香料、油料、饲料等)。
地被植物中,草本植物占重要地位,其中又以宿根植物种类为主,一、二年生草本及球根植物只有少量应用。宿根地被植物有低矮、开展及匍匐的特性,繁殖易、生长快,因此适应各种不同环境。
我国各地蕨类植物丰富,往往形成大片植被,可耐阴湿,为理想的地被植物,在南方温暖湿润地区生长更为适宜。
在选定某一地被植物之前,必须先了解其生态习性及生长速度,如地被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抗旱、抗热、抗寒、耐湿、耐阴、耐酸碱程度等。了解这些适应性之后,就可选择适合该地区立地条件的植物种类,然后按生长速度估计充分生长后占有的面积,以确切计算栽植距离及到达完全覆盖地面所需时间。
三、地被植物的繁殖
为了大面积地覆盖地表,成片种植地被植物,一般要求采用简易粗放的繁殖和种植方法。目前我国各地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播法 在地被植物中,目前已发现有不少品种类型具有较强的自播覆盖能力。一般情况下其种子成熟落地,均能自播繁殖,更新复苏。
我国地被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好自播能力的种类较多,如紫茉莉、诸葛菜、大金鸡菊、白花三叶草、地肤等,蛇莓、鸡冠花、凤仙花、藿香蓟、半支莲等也具有一定的自播能力。地被植物自播繁衍,管理粗放,绿化效果显著,很受人们欢迎。
2.直接撒播种子法 直接撒播种子是目前地被植物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仅省工省事,而且易于扩大栽培面积,出苗整齐、迅速,覆盖效果显著。
3.营养繁殖法 据各地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60%的地被植物可以采用营养器官繁殖,来扩大地被的栽培面积。常用的方法有:
(1)分株分根法 萱草、菲白竹、箬竹、麦冬、石菖蒲、沿阶草、万年青、吉祥草等。
(2)分植鳞茎法 石蒜、葱兰、雪滴花、韭兰、水仙、白苏、白芨等。
(3)营养枝扦插法 络石、常春藤、菊花脑、垂盆草等。
4.育苗移栽法 美女樱常因种子不足或者扦条短缺,采用先育苗,然后再成批、成片地移往种植地的方法。
四、地被植物的养护管理
地被植物是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由常绿型走向多样化,由草坪型转向观花型。由于地面覆盖植物的特点是成片的大面积栽培,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能做到精细养护,只能以粗放管理为原则。主要栽培养护管理措施如下:
L防止水土流失 栽植地的土壤必须保持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一般情况下,应每年检查1~2次,暴雨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继续扩大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2.增加土壤肥力 地被植物生长期内,应根据各类植物的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尤其对一些观花地被植物更显得重要。常用的施肥方法为喷施法,此法适合于大面积使用,比其他施肥方法简便。一般在植物生长期进行,以喷施稀薄的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无机肥料为主。有时亦可在早春和秋末或植物休眠期前后,采用撒施方法结合覆土进行,这样对植物根部越冬有利,而且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的堆肥、厩肥、饼肥、河泥及其他有机肥源。
3.抗旱浇水 一般情况下,地被植物选取适应性强的抗旱品种,可不必浇水,但出现连续干旱无雨时,为防止地被植物严重受害,应进行抗旱浇水。
4.病虫害防治 多数地被植物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但有时由于排水欠佳或施肥不当及其他原因,也会引起病虫发生。大面积栽培地被植物时,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是立枯病,能使成片的地被植物枯萎,应立即喷药予以防治,阻止其蔓延扩大。其次是灰霉病、煤污病,亦应注意防治。虫害方面最易发生的是蚜虫、造桥虫等,虫情出现后应喷药消灭之。由于地被植物面积大,防治方法应以预防为主。
5.防止空秃 在地被植物大面积栽培中,最怕出现空秃,尤其是成片的空秃发生后,影,向观赏效果。因此一旦出现,应立即检查原因,翻松土层。如土质欠佳,应采取换土措施,并以同类型地被进行补秃,恢复美观。
6.修剪平整 一般低矮类型品种不需要进行经常修剪,仍以粗放管理为主。但由于近年来各地大量引入开花地被植物,少数残花或者花茎高的,需在开花后适当压低,或者结合种子采收,适当整修。
7.更新复苏 在地被植物养护管理中,常常由于各种不利因素,使成片的地被出现过早的衰老。此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对表土进行打孔,促使其根部土壤疏松透气,同时加强施月巴浇水,则有利于更新复苏。对一些观花类的球根、宿根等地被植物,则必须每隔5—6年进行一次分球、分株翻种,否则也会引起自然衰退。在分球、分株翻种时,应将衰老的植株及病株剔除,选取健壮者重新栽种。
8.地被群落的调整与提高 地被比其他植物栽培期长,但并非一次栽植后一成不变。除了有些品种具有自身更新复壮能力外,一般均需要从观赏效果、覆盖效果等多方面考虑,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提高。
首先应注意绿叶期和观花期的交替衔接。如观花地被植物石蒜、忽地笑,花和叶不同步,它们在冬季只长叶,夏季只开花,而四季常绿的细叶麦冬周年看不到花。如能在成片的麦冬中配置一些石蒜、忽地笑,则可达到互相补充调整的目的。在成片的常春藤、蔓长春花、五叶地锦等藤本地被中,配置一些铃兰、水仙等观花地被植物,则可在深色的背景层内,衬托出鲜艳的花朵。二月兰与紫茉莉两种观花地被植物混种,花期交替,效果显著,是上海地被应用的成功经验。在铁扁担、德国鸢尾群落中配置一些白花射干,则可增添野趣。
注意花色协调,宜醒目,忌杂乱。如在绿茵似毯的草地上适当布置种植观花地被,其色彩容易协调,如低矮的紫花地丁、白花的白三叶、黄花的蒲公英。又如在道路或草坪边缘种上雪白的香雪球、太阳花,则更显得高雅、醒目和华贵。
地被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调整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体现出地被植物之群体美。
第二节 常见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非常广泛,可作地被植物的有关花卉,已在其他有关章节分述。本节仅介绍几种习见、常用的地被植物。
一、白车轴草
(别名]白三叶
[学名]Tri/oliumrepens
(形态特征)豆科车轴草属多年生草本。匍匐茎,节部易生不定根。分枝无毛,长达60cm。叶为三小叶互生,小叶倒卵形至倒心脏形,深绿色,先端圆或凹陷,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托叶为椭圆形抱茎。花多数,密集成头状或球状花序。有较长的总花梗,高出叶,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荚果倒卵状矩形,生于膜质膨大的花萼内,含种子2~4粒。
(分布)原产欧洲。我国东北部,山东及华东地区均有分布。 [习性)喜湿润,较耐阴。多生于低湿草地、河岸、路边及林缘下、山坡。耐干旱、耐寒、耐瘠薄。各种土壤均能生长。生长较快,夏季生长特快。有早青、晚黄的特点。秋霜后仍能生长,大雪封地时才干枯,但叶仍为绿色。可观叶180d,观花120d。耐践踏,适于修剪,茎易倒,但不易折断。
(繁殖)繁殖力强,采种后可立即播种,播种后5~?d可出土,又可分根繁殖,每年5~7月可行分根繁殖,但以7月分根最好。也可用新生长枝扦插。此外常与禾本科草种混播。
(栽培管理)种子细小,整地要细致,以每667m2播种0.5kg为宜,混播时0.25kg。因有根瘤菌固氮,对土质要求不严,瘠薄土壤也能生长。在栽种时先分株,然后定植,定植后要踏实,浇透水。封冻前浇一次冻水,次年返青则较早。冬季用积雪覆盖,早春多浇水。生长过高时可踩踏或修剪,3~5d即可恢复生长,修剪长度为5—10Em,修剪后20d左右则花叶并茂。但要注意冬季植株因受冻硬脆,不宜践踏。
(园林用途)花叶兼优,均有观赏价值,且具有绿色期长、耐修剪、易栽培、繁殖快、造价低等优点,适宜作封闭式观赏草坪。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优良牧草,可以放牧。此外,茎叶繁茂,为良好绿肥。全草可入药,且为很好的蜜源植物。
五、紫花苜蓿
[别名]苜蓿、蓿草
(学名)Medicagosativa
(形态特征)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分枝多,高30~lOOcm。三小叶倒卵形,先端圆,中肋稍突出,两面有白色柔毛,托叶披针形,具柔毛,长约5mm。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色。荚果螺旋形。有种子数粒,种子肾形,黄褐色。
[分布]原产北美。现世界各国均有栽培。
(习性)适应性强,抗旱、耐寒,耐瘠薄,喜温暖半干旱气候。小苗期生长慢,成长后枝叶繁茂。根茎可分生茎芽,达数十至数百个。
(繁殖与栽培)可播种繁殖。生长期最忌积水。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田间管理,避免杂草侵入。
(用途)因枝叶繁茂,可作拦流、防冲植物。植株浓绿,花期长,是优良的蜜源植物。亦可作为环境绿化的优良草种。具固氮能力,可提高土壤肥力。嫩枝可食。
十二、马 蔺
(学名)Irisensata var.chinensis
(形态特征)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粗短。叶二列状丛生,狭线形,基部具纤维状老叶鞘,质地较硬。花葶与叶等高,着花l~3朵。花被片6枚,淡蓝色,狭长,外轮花瓣(通称垂瓣)稍大,中部有黄色条纹,无须毛;内轮花瓣(通称旗瓣)直立,花柱三歧呈花瓣状,端二裂。花期4—5月。
(产地及分布)原产我国、朝鲜及中亚西亚。耐寒、耐热,喜阳光充足、半阴,极耐干旱,喜生长于湿润土壤至浅水中,不择土壤。耐践踏。
(繁殖与栽培)分株繁殖为主,春天花后或秋季进行。也可秋季播种繁殖,种子采后即播。栽培管理简单。
(园林用途)本种以其花叶清秀、抗性强而见长,园林中可用于花境及地被,也可丛植于路边、山石旁。还可切叶供插花,叶为绑扎材料。
十八、紫花地丁
[学名]Vioa phillipina
(形态特征)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株高5~locm。根状茎细小,无匍匐茎。叶互生,卵状心形或长椭圆状心形,基部下延成柄,稍内折,具规则圆齿。花具长梗,高出叶面,花梗中部具2枚条形苞片,花淡紫色。花期3~4月。
[产地及分布]原产中国、日本及前苏联。性强健,喜凉爽、湿润,耐寒;喜光,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肥沃、疏松土壤。
(繁殖与栽培]播种或分株繁殖,可自播繁衍。我国华北地区可露地过冬,管理简便。
(园林用途)植株低矮,小花清雅,是早春开花的良好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