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兰科花卉
兰花泛指兰科中具观赏价值的种类,因形态、生理、生态都具有共同性和特殊性而单独成为一类花卉。
兰科是种子植物的大科,有20 000~35 000种及天然杂种,人工杂交的超过40 000种。我国原产l 000种以上,并引种了不少属、种。兰科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主产于热带,约占总数的90%,其中以亚洲最多,次为中、南美洲。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地生、附生及少数腐生,直立及少数攀缘。地生种常具根茎或块茎,附生种常有假鳞茎及气生根。气生根粗短,白色或绿色,具有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及固着的功能。单叶通常互生,排成两列,或厚而革质,或薄而软。附生种叶片的近基部常有关节,叶枯后自此处断落;腐生种叶退化为鳞片状。花单生或呈穗状、总状、伞形或圆锥花序。花两性,绝大多数两侧对称,多数种的花美丽,有的具芳香,具浓香的如秀丽卡特兰、Mamillaria/fnnui/o九d、香指甲兰(Aeridesodorata)等,兰属的许多种亦香。兰科花的组成一致,花被片6,两轮,外轮为花萼,内轮为花冠,萼通常彩色,花冠状,中央一枚花瓣常大而显著,有各种形态及更鲜明的色彩,称为唇瓣(1abellum),基部延长为长短不同的距。花开放后,唇瓣总是位于向地面的一方,有利于昆虫“着陆”进行传粉。花序下垂的种类,如蝶兰属的许多种,花各部的位置正常,即近轴面(唇瓣位置)朝向花序轴的顶端,远轴面(中萼片)朝向花序轴基部。大多数属、种的花序直立,子房扭转180‘,致使唇瓣同样朝向地面(远轴面),中萼片则转向上方(近轴面)。花序斜出呈弧形生长的种类,依各花所处位置的不同,子房做不同角度的扭转,均使唇瓣保持在下方的位置。中央萼片常直立,侧生两萼片或合二为一。雄蕊与花柱、柱头结合为一体,称蕊柱或合蕊柱(column或gynostemium),栽培上称“鼻”。雄蕊一枚,少数2—3枚,花粉粒多集合成花粉块(pollinia),少数为四合花粉或单生。子房下位,多伸长,常被误认为花梗,多做180‘扭转,使花的各部上下颠倒,三心皮一室,侧膜胎座,胚珠极多,柱头三裂,栽培属仅两裂片能育,不育裂片形成一舌状体称蕊喙(rostellum),能分泌黏液黏着花粉块。果为蒴果,具极多数微小种子。 ·
兰科最大的经济价值为供观赏,主要用作切花或盆栽。
第一节 兰科花卉的发展概况
兰花栽培始于何时,虽无准确记载可考,但从古籍记载,深信它始于我国并有2 000多年的历史。《易经·系辞》中“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最早的记载。孔子《家语》中有“孑L子曰与善人交,如人芝兰之室,……”句,证明在公元500年前我国已在室内种芳香的兰花了。世界上最早的兰花专著,当推南宋赵时庚的《金漳兰谱》(1233年)。
古希腊与古罗马只注意兰科植物的药用。兰科花卉的广泛栽培观赏是近代的事,始于英伦三岛,且发展很快。19世纪初才由一些航海家、传教士及植物学家从新大陆、亚洲等地相继采集一些兰花带回英国栽种,受到大众喜爱,刺激了大批人员到世界各地采集兰花,使英国成为近代兰花栽培的先驱。
兰花的商品生产,最早是1812年由ConradLoddige夫人及其儿子们在伦敦附近的Hackney的苗圃中开始生产兰花出售。另一家英国早期的兰园是JamesVeitch及其家族于1808年创建的,至1913年解体。兰园中贡献最大的是Sander及其家族经营的兰园,始创于1860年,该园出版的Sander’‘OrchidsGuide及Sander'sList。/OrchidHybrids最负盛名,是兰花育种者不可不读的书。Sander被誉为兰花之王。
大约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至20世纪初,兰花的切花生产才逐渐兴起。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东南亚发展为世界兰花切花的主要产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夏威夷)、泰国等是兰花切花的主要生产国。新加坡1913年成立的SunKee苗圃生产兰花切花出售,该苗圃目前仍生产蜘蛛兰属、Aranda、Aranthera等切花出售。这些国家生产的兰花大部分销往欧洲。欧美各国兰花的产销亦很兴旺,如美国的年销售在l 000万美元以上,荷兰1982年的一次最大花展,共约有2.3亿支兰花及583 960盆兰花展出,全部卖光。
我国的兰花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长期以来仅局限于私家、苗圃及公园中少量栽培,少有商品生产,品种也以耐寒的兰属为主。近年来逐渐引入一些其他属的兰花,在珠海、深圳等南方城市有石斛属、齿瓣兰属、蝶兰属的切花生产。台湾已有不少商业性的兰园,生产多种兰花供应市场。当前,祖国大陆及台湾的养兰热情方兴未艾,有增无减,对名、特、新的品种兴趣尤浓。
第二节 兰科花卉的分类一、按进化系统分类
植物分类学家依兰科植物发育雄蕊的数目及花粉分合的性状作为高阶层分类的主要特征,兰科成员众多,分类系统在科以下再分有亚科、族及亚族。了解兰科的系统分类对杂交育种很有必要,实践证明,兰科同一亚族的各属间常能相互杂交并产生能育的后代,不同亚属间则难于成功。
不同学者对亚科、族及亚族的划分不尽一致,或分为多蕊亚科(Pleonandrae)及单蕊亚科(Monandrae)两亚科,或者分为拟兰亚科(Apostosioideae)、杓兰亚科(Cyprepedioideae)及兰亚科(Orchidoideae)三亚科,或分为拟兰亚科、杓兰亚科、鸟巢兰亚科(Neottioideae)、兰亚科及附生兰亚科(Epidendroideae)五亚科。亚科以下的分类细节,可参阅有关的专著。
二、按属形成的方式分类
1.天然形成的属 这些属未经人为干涉,是自然演化或天然杂交而成,早期栽培的兰花多属此类。主要栽培的属有杓兰属(Cyprepedium)、兜兰属、白芨属(Bletilla)、独蒜兰属(Pleione)、石斛属、虾脊兰属(Calanthe)、鹤顶兰属(Phaius)、贝母兰属(Coelogyne)、兰屑、指甲兰属(Agrides)、蜘蛛兰属(Arachnis)、鸟舌兰属(Ascocentrum)、五唇兰属(Doritis)、蝶兰属、火焰兰属(Renanthera)、钻喙兰属(Rhynchostylis)、万带兰属、假万带兰属(Vandopsis)、卡特兰属、齿瓣兰属(Cktontoglossum)、燕子兰属(Oncidium)、堇花兰属(Miltonia)等。
2.两属间人工杂交而成的属 近代栽培的兰花中,除种间杂交外,还有许多两属间人工杂交而成的新属。属间杂种几乎全是同一亚族间的后代,均按“The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CultivatedPlants'’的规定给予一个新的组合属名。
现代栽培的兰花,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种,但是一个世纪以来,通过不断地杂交又育成了许多种间、属间人工杂交属种。这些杂交种不仅在花形、花径、花色上比亲本更好,且对环境的适应力更强,逐渐成为当今商品生产的主要品种。
三、按生态习性分类
1.地生兰类(terrestrial) 根生于土中,通常有块茎或根茎,部分有假鳞茎。产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高山。属、种数多,杓兰属、兜兰属大部分为地生。
2.附生gcC;生兰类(epiphyticandlithophytic) 附着于树干、树枝、枯木或岩石表面生长。通常具假鳞茎,贮存水分与养料,适应短期干旱,以特殊的吸收根从湿润空气中吸收水分维持生活。主产于热带,少数产亚热带,适于热带雨林的气候。常见栽培的有指甲兰属、蜘蛛兰属、石斛属、万带兰属、火焰兰属等。
一些属,如兰属,某些种适于地生,另一些种则为附生。
3.腐生兰类(saprophytic) 不含叶绿素,营腐生生活,常有块茎或粗短的根茎,叶退化为鳞片状。
四、按对温度的要求分类
栽培者习惯按兰花生长所需的最低温度将兰花分为三类。不同的属、种、品种都有不同的温度要求,这种划分比较粗略,仅供栽培参考。
1.喜凉兰类 多原产于高海拔山区冷凉环境下,如喜马拉雅地区、安第斯山高海拔地带及北婆罗湖的最高峰基纳巴洛(Kinubalu)山。它们不耐热,需一定的低温,适宜温度:冬季最冷月夜温乙5℃,日温loc;夏季夜温14~C,日温18℃。如堇花兰属(产哥伦比亚)、齿瓣兰属、兜兰属的某些种(如Paphiopediluminsigne、户·venustrum、尸.villosum)、杓兰属、毛唇贝母兰(Coelogynecristata)、福比文心兰(Oncidium/orbosii)、鸟嘴文心兰(a ornithorhyn—churn)、Pleionelogenaria等。
2.喜温兰类 或称中温性兰类,原产于温带地区,种类很多,栽培的多数属都是这一类。适宜温度:冬季夜温10℃,日温13℃;夏季夜温16℃,日温22℃。如兰属、石斛属、燕子兰属、多数卡特兰、兜兰属某些种及杂种(如Paphiopedilum parishii、P.philippinense、户.spiceramum)、万带兰属某些种(如Vanda amesiana、y.coerulea、V.cristata)等。
3。喜热兰类 或称热带兰,多原产于热带雨林中。不耐低温,适宜温度:冬季夜温14~C,日温16一18℃;夏季夜温22~C,日温27℃。开最美丽花朵的许多杂交种都是这一类,目前广泛栽培。如蝶兰属、万带兰属的许多种及其杂种、兜兰属的某些种(如Paphiopedilumbellatu—lure、尸·callosum、尸,hirsutissimum、P·hookerae)、兰属某些种(如Cymbidium/2nlaysonia—num、C.madidum及其杂种)、卡特兰的少数种(如Cattleyaaclandiae、C.rex)等以及许多属间杂种。
第三节 兰科花卉8'S生长与生活一、营养生长方式
兰科花卉有下列三种生长分枝方式:
1.单轴的(monopodial) 以单轴方式生长和产生分枝。这一类分枝的种类不具根茎、块茎或假鳞茎。茎直立地上或少数攀缘,顶芽不断分生新叶与节继续向前生长,少分枝或从基部产生分蘖。花腋生。我国较常见的有指甲兰属、蜘蛛兰属、鸟舌兰属、火焰兰属、钻喙兰属、盆距兰属(Gastrochilus)、万带兰属和假万带兰属及许多属间杂交属(如Aranda、Holttumara、Renantanda)等。
2.合轴的(syrnpodial) 大部分兰花,包括地生及附生类,多为合轴分枝。它们具根茎或假鳞茎,根茎的长短不一,有一至多节,顶端弯向地面形成一至多节粗细不一的假鳞茎。假鳞茎生一至多片叶。假鳞茎形成后便不再向前生长,某些种顶端成花,由基部的一个或少数几个侧芽萌发出新根茎,以同样的方式产生新的假鳞茎形成合轴分枝。常绿类型的叶可生活几年,叶落后的假鳞茎称为后鳞茎(backbulb)。后鳞茎尚可生活几年,为继续向前方新生的假鳞茎提供养料与水分,最后皱缩干枯。
合轴335式又以花序着生的位置不同分为顶花合轴分枝的(acranthoussympodial)及侧花合轴分枝的(pleuranthoussympodial)两类。前者花序顶生,如卡特兰属、白芨属、石豆兰属(Butbo—phyUum)、虾脊兰属等,后者如兰属、石斛属、鹤顶兰属、堇花兰属、齿瓣兰属等。
3.横轴的(diapodial) 有长短不等的根茎以合轴方式分枝,但不具假鳞茎。根茎先端出土成苗,花顶生。如杓兰属、兜兰属。
二、兰科花卉的有性繁殖
1.开花、传粉、受精 栽培的兰花,一朵花开放后持续的时间都较长,在不受精的情况下一般能开1~2个月。花两性,极少单性,绝大多数由蜂类、蝇类、蝶类及夜间活动的蛾类传粉,少数由蜘蛛、蜂鸟传粉。花一经传粉,蕊柱顶部便开始增粗,花被逐渐萎蔫,故欲保持较长的花期,需防止传粉。绝大多数为异花授粉。
兰科为二核花粉,花粉粒含丰富生长素。传粉后几周内,花粉管穿人子房与胚珠受精。受精前后,子房开始膨大伸长。
兰科在种间及一些近缘属间很易杂交结实,后代多能正常生长开花,有些还能继续种子繁殖,有些则只能无性繁殖。这使兰科的育种工作得以广泛开展,已育成数以万计的杂种后代,丰富了兰花的内容,提高了观赏价值,并推动了兰花业向前发展。
从传粉经受精到果实成熟所需的时间,不同属种间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蒴果生长4~12个月成熟,但也有短的,如鹤顶兰(Phaiustankervilliae)约经2个月便可完成整个过程,兜兰(Paphiopediluminsigne)需4个月,最快的是一些耐寒的陆生兰。P.M,Black介绍了石斛的传粉、受精、结实过程,由此可得兰科花卉的一般情况。石斛花在人工授粉后2d,花萼与花瓣便开始凋萎,蕊柱先端开始增粗为半球形。接着3周内,花粉管开始穿人子房,再约3周,子房与胎座同时增粗、加长,每一胎座分成两条脊,每条脊上产生大量细小乳头状突起。2个月后,胎座才由胚珠覆盖。这时花粉管仍位于胎座的两侧。再经约1个月,胚珠已充分发育,并且子房(果实)已长至最大。从传粉后大约4个月,花粉管才进入胚珠。此后2周,花粉管才完成其全部作用。子房仅需2~3周便成熟。由此可知,兰种植物在果实成熟时,胚珠受精的时间还很短,故种子尚未发育。
2.种子 兰科植物的蒴果一般能产生大量极细小的种子,一个蒴果一般有5X(10‘~10‘)粒种子,南美产的Ocnocheschlorochilon有多达3.77X10‘粒种子。兰科的种子非常细小,通常长470~560,urn,宽80~130/~m,50粒种子相连,长约2.5cm。
兰科的果实成熟时,开裂并散发种子,这时的种子在形态和生理两方面均未成熟。它的外表有一层由少数细胞组成的种皮,种皮两端常延伸成短翅。内部无胚乳,胚也尚未分化发育,仅为一团未分化细胞,故称为裸种子(nakedseed)。
种子寿命很短,散出的种子在室温下很快便丧失生活力,干燥条件下冷贮,可保存几周至几个月。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需与一定的真菌共生,由真菌供给营养才能发芽。兰科种子发芽与真菌的关系是复杂的,虽已有不少研究,但仍未完全清楚。Bernardl903年首先报道了真菌与兰科种子发芽的关系。他通过实验,得出“兰科种子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被适宜的真菌感染,才能成功发芽”的结论。他同时发现,侵入种子的真菌被胚细胞所消化。1986年Wahrli—ch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兰科菌根做了解剖观察,也得出了兰科细胞消化入侵真菌的结论。
第四节 兰科花卉的人工繁殖
有播种、扦插、分株及组培繁殖等方法。
一、种4-繁殖
主要用于新品种的培育。由于兰科易于种间或属间杂交,杂种后代又可以组培方式大量繁殖,使种子繁殖具有商业价值。
兰花种子因胚及胚乳在散落时均未发育,自身不带有营养物质,在自然条件下若无真菌参与便不能发芽。早期的育种者只能将种子播于母本盆中,由母本根际真菌的作用协助发芽。此方法粗放,仅能凭幸运得到极少幼苗。直至1922年,Kundson首次在“兰花种子在非共生下发芽”一文中指出,真菌使基质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兰花种子利用糖来完成发芽。他用糖代替淀粉,在无真菌条件下使卡特兰属、树兰属(Epidendron)及Laelia三属种子发芽,并获得优良生长。他的研究结果为现代兰花有性繁殖、杂交育种与组培繁殖打下了基础。
兰花的播种繁殖目前均在玻璃器内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只要有组培技术与设备便可进行。
1.培养基 自Kundson首先发现兰花种子能在经灭菌的含有糖及矿物盐的琼脂培养基上正常发芽并生长成株开花以来,兰花种子便在各种培养基中播种繁殖。最早的培养基是Kunds6n1923年的配方C(表14—3)。它是长期以来最常用的配方之一,也是其他配方的基础配方。
除上述两种培养基外,其他几种常用的标准培养基,如MS、Chang培养基用于兰花种子发芽也很有效。不少人对兰花种子发芽培养基做过实验,证明了不同属、种甚至品种都有各自适应的配方,发芽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如Mukherjee既等(1974)发现石斛属、卡特兰属、齿瓣兰属、蝶兰属、万带兰属在KundsonC培养基上发芽很好,但是Cymbidiumgiganteum、Aeridesmul—tiflorum及Phaiuswallichii则不发芽。兰属的不同种及品种对培养基的反应或发芽情况也不一致,Ichihashi(1979)用6种培养基试验后认为,兰属种子在Thompson培养基上发芽不受抑制,台兰(Cymbidiumpumilum)在Kundson培养基上生长很慢。Chang及Chun(1983)用14种培养基试验后认为,建兰在3种培养基上发芽很好。吴汉珠等(1987)的资料表明,兰属的气生种,如虎头兰、蝉兰发芽容易,地生种一般发芽差或不发芽,素心品种很少能发芽。
有人在培养基中试用过许多天然物质作添加剂,已用过椰子果汁、香蕉果肉、番茄果汁、酵母提取液、凤梨果汁、蜂蜜、兰科假鳞茎中提取的干淀粉、鱼酱、牛肉汁、蚕蛹提取物等,其中以椰子果汁、香蕉果肉和番茄果汁对兰科种子发芽很有效。Northon(1970)认为,番茄果汁并非对全部的属均有效,而番茄果汁与椰子果汁的混合物对全部属均安全。果汁刺激兰科种子发芽被认为是所含的氨基酸、山梨(糖)醇、肌醇及细胞分裂素等混合物的作用。
在东南亚一带常用于兰花种子发芽的培养基Yamad修改配方Ⅱ(表14—5),便使用了椰子果汁与番茄果汁,并用商品肥料代替了化学药品,效果很好。
培养基的pH对兰花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也很重要,不同的属各有最适的范围,大多数属,如兰属、万带兰属、石斛属、蝶兰属等以5.0~5.2最适。
2,种子的收获与贮藏 当蒴果由绿转黄再变褐时,开裂并散落种子,应在蒴果开裂前采收。采下的蒴果先用蘸50%次氯酸钾溶液的棉球做表面灭菌,然后包于清洁白纸中放干燥冷凉处几天,使蒴果自然干燥并散出种子。兰花种子寿命短,室温下很快便丧失发芽力,应随采随播。干燥密封贮于5℃下可保持生活力几周至几个月。
3。种子发芽的温、光要求 播种后置于光照充足但无直射日光的室内发芽。Arditti(1967)认为,兰花种子能在6~40~C间发芽,最适为22~29℃,他建议每天12~18h 2 000—3 000tx光照,这样有利于大多数兰花种子发芽。Harvais(1973)认为多数兰花种子最适的发芽温度为20~25'C,并推荐在夜温21℃、日温27℃、3 0001x光照条件下培养。Post(1949)认为,每天16h1 0001x光照已能满足良好发芽的要求。
发芽时间依属而异,从几天到几周不等,先开始转为绿色,逐渐发芽。兜兰属发芽较慢,至少需一个月以上。
兰花播种繁殖的用具、操作方法与步骤,和一般组培繁殖大体一致。
4。绿果培养 将蒴果尚处于绿色时的种子取出播种称绿果培养。在蒴果成熟开裂前3~4周的种子也能生长出健康的幼苗。绿果培养的优点是种子尚未与外界接触,不需表面消毒,简化了操作,减少了污染可能性,同时缩短了授粉至播种的时间,加快成育过程。
二、营养繁殖
(一)组培繁殖
用茎尖分生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做无性系繁殖(mericloning)是一项近代技术,目的是为取得无病毒苗。它有快速、大量、苗整齐、不带病毒等优点,一株母本在一年内可繁殖百万株。1960年Morel首先把组培方法用于兰花繁殖,后经多人的改进,现已广泛应用于卡特兰属、兰属、石斛属、燕子兰属、火焰兰属、万带兰属及许多杂交属,如Aranda、Holttumara等的商品生产。
组培苗上盆后,一般3~5年可开花。
兰花组培繁殖的外植体均取自分生组织,可用茎尖、侧芽、幼叶尖、休眠芽或花序,最常用的是茎尖。外植体可在不加琼脂的Vacin及Went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有时,外植体在几周内直接发育成小植株,为达到繁殖目的,应将其取出,细心将叶全部剥去后放回原处再培养,直至形成原球茎(protocorm)。原球茎是最初形成的小假鳞茎,形态结构与一般假鳞茎相似。
原球茎移人不含糖的Vacin及Went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它能不断增殖。增殖的原球茎又可转移培养,不断扩大繁殖系数。
若将原球茎转移到Yamad修改的培养基I(表14—6)中,便能分化成小植株。最后将小植株再转移到Vacin及Went固体培养基(表14—4)或Yamad修改的培养基Ⅱ(表14—5)中使其生根。生根良好后可移栽成苗。
(二)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依插穗的来源性质不同有下列几种方法。
1.顶枝扦插 适用于具有长地上茎的单轴分枝种类,如万带兰属、火焰兰属、蜘蛛兰属、Aranda及它们间的杂种。剪取一定长度并带有2~3条气生根的顶枝作为插条,一般长度7~lOcm,带6~8片叶,过短又不带气生根者成活慢、生长差。剪取插条时,母株至少要留两片健壮的叶,有利于萌生幼株。万带兰属的插条长30~37cm最好,蜘蛛兰属宜长45~60cm。顶枝扦插不需苗床育苗,采后立即栽插于大棚或地中,注意防雨、遮荫,并保持足够空气湿度。
2.分蘖扦插 兰花的许多属,主要是那些单轴分枝及不具假鳞茎的属,如万带兰属、火焰兰属、蜘蛛兰属及属间杂交的Aranda、Aranthera、Ascocenda、Holttumara、Renantanda等,当生长成熟后,尤其在将顶枝剪作插条或已生出的幼株被分割后,母株基部的休眠侧芽易萌发或形成分蘖,逐渐生根成为幼株。当生长至一定大小,一般在具有2~3条气生根时,从基部带根割下作为插条繁殖。一株上的几个分蘖要一次全部割下,才能使母株再产生分蘖。
石斛属及树兰属常在地上枝近顶端的叶腋产生小植株,待生出几条完整的气生根后,连同母株的茎剪下,按株分段扦插繁殖。
3.假鳞茎扦插 适用于具假鳞茎的种类,如卡特兰属、兰属、石斛属等。剪取叶已脱落的后鳞茎作为插条,石斛属的假鳞茎细长,可剪为几段,兰属的每一后鳞茎作一个扦条。用BA羊毛脂软膏涂于2~3个侧芽上有助于侧芽萌发成新假鳞茎并生根成苗。插条可扦插于盛水藓基质的浅箱中,注意保湿,或包埋于湿润水藓中,用聚乙烯袋密封,悬挂于室内温暖处,几周后即出芽生根。卡特兰后鳞茎有一个芽生于两假鳞茎间的平卧根茎上,分割时应使其留在后面一个假鳞茎上并不受损伤。
4.花茎扦插 蝶兰属、鹤顶兰属的花枝可作为插条来繁殖。鹤顶兰花枝的第一朵花以下还有7至多节,每节有一片退化叶及腋芽。在最后一朵花开过后,将花枝从基部剪下,去掉顶端有花部分后尚有37~45cm,将其横放在浅箱内的水藓基质上,把两端埋入水藓中以防干燥,2"-,3周后每节上能生出一个小植株。当小植株长出3~4条根后,分段将各株剪下移栽盆内。
蝶兰属的花茎扦插只能在无菌的玻璃器内进行,和组培繁殖近似。培养基也用Kundson配方C,在适宜条件下约3个月出苗生根。
(三)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适用于合轴分枝的种类,在具假鳞茎的种类上普遍采用。如卡特兰属、兰属、石斛属、燕子兰属、树兰属、兜兰属、堇花兰属等在栽培几年后,或由于假鳞茎的增多,或由于分蘖的增加,一株多苗,便可分株。
分株简单易行,一般在旺盛生长前进行。不同种类有不同方法:
1.兜兰属 不具假鳞茎,分株常在换盆时进行,只需将全株从土中取出,用手将两苗扯开即成,一般1~2年换盆分株一次。
2.兰属 是兰花中假鳞茎生长最快的种类,通常用分株繁殖。每年可从顶端假鳞茎上产生l一3个新假鳞茎,第二年又再产生。一般2~3年便可分株,分株常结合换盆进行。先将全株自盆内倒出,在适当位置剪成两至几丛。分剪时每丛最少要留4个假鳞茎才利于今后的生长,这4个假鳞茎中,有l一2个可以是无叶的后鳞茎。
3.卡特兰属及相似属 卡特兰每年只在原有假鳞茎的前端长出一个假鳞茎。假鳞茎一般6年后落叶成后鳞茎,两个假鳞茎之间有一段粗而短的根茎,在根茎的中部有一个休眠芽。分株都在栽培5年以上、具5个以上假鳞茎时才进行,按前端留3~4个、后端留2~3个的原则剪成两株。分株时注意将根茎上的休眠芽留在后段,否则后段不易产生新的假鳞茎。不具叶的后鳞茎可割下作扦插繁殖。
卡特兰及相似习性的种类,分株最好在能辨识根茎上的生活芽时进行。不需将植株取出,在原盆内选好位置割成两段,植株仍留在原盆中生长,待翌年春季旺盛生长前才将整株取出,细心将两株根部分开栽植。
(四)生长调节剂在兰花繁殖上的应用
有许多研究指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兰花的扦插繁殖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促进生根及侧芽发生的良好效果。现将一部分资料摘录于表14—7中供参考。
第五节 兰花的栽培环境条件
不同属、种的兰花,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很不一致,或产于海边阳光充足处,或生于高山丛林下,或根生土中,或附着于树枝岩壁上。欲种好兰花,必须使栽培环境近似于原产地,不同属、种便应分别对待。对某些常见栽培属的栽培条件,在各论中再加介绍,这里仅概括讲述一般的要求与管理。
(一)基质
基质是盆栽兰花的首要条件,它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根部的水、气的平衡。大部分兰花,特别是附生种类,在自然环境中根均处于通气良好、空气中决不渍水的条件下,陆生类型的种类根也多数处于质地疏松、排水通气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兰花从进入栽培开始起便重视基质的选用。传统的栽培基质有壤土、水藓、木炭等,后来又发现蕨类的根茎和叶柄、树皮、椰子壳纤维和碎砖屑等都是很好的材料。
基质应具备的首要特性是排水、通气良好,以既能迅速排除多余的水分、使根部有足够的空隙透气,又能保持中度水分含量为最好。附生兰类更需要良好的排水透气条件。兰花本身一方面只需低肥,另一方面,肥料多是在生长期间不断施用,故基质一般不考虑肥力因子。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气候温暖湿润,栽培的兰花以附生兰类为主,管理上要求不断浇水。盆栽基质以硬木炭粗粒及碎砖块为主,按盆的大小、苗的大小及兰花的种类选用适宜大小的基质颗粒,盆底用(2cmX 2cmX4cm)一(5cmXScmXlocm)的颗粒垫底,上面用(1.5cmXL 5crux2cm)~(5cmX5cmX7cm)的颗粒栽苗。根细的种类,如蝶兰属、石斛属、卡特兰属、燕子兰属、鸟舌兰属等及幼苗用颗粒较细的基质,根粗的种类,如万带兰属、火焰兰属及杂交而成的Aranda、Holttumara等用较粗的基质。只用木炭粒而不加其他材料能充分透气。对某些生长强健的种类,如蜘蛛兰属、Aranthera才用土壤栽培。
东南亚以外的广泛地区常采用两种以上的材料混合使用,取长补短,效果很好。Black推荐了几个常见属使用的基质Poole及Sheehanl977年推荐,附生兰类或地生兰类均可用泥炭和珍珠岩按体积lcl混合作基质,效果很好。这一配方取材较方便,简便易行,对忌湿的种类只需注意不过度浇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烂。
(二)上盆
盆栽兰花一般用透气性较好的瓦盆或专用的兰花盆。兰花盆除底部有一至几个孑L以外,侧面也有孔,排水透气性好,更适于附生兰类生长,有时气生根还从侧孔伸至盆外。也可用直径2em的细木条钉成各式的木框、木篮种植附生性兰花。
盆栽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盆底垫足一层瓦片、骨片、粗块木炭或碎砖块,保证排水良好;②严格小苗小盆、大苗大盆原则,小苗大盆不但不经济,且苗生长不良,大株用小盆也会生长不良,植株、花枝小,花数少;③操作要细心,不伤根和叶,小苗更重要;④幼苗移栽后可喷一次杀菌剂;⑤浅栽,茎或假鳞茎需露出土面;⑥上盆后不宜浇水过多;⑦上盆后宜放无直射日光及直接雨淋处一段时间。
(三)浇水
浇水是兰花栽培管理上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有时需每天浇水,但许多兰花的死亡也由浇水过度引起。兰花浇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种类、基质、容器、植株大小等不同的条件下,浇水的次数、多少、方法均不一致。因此,不要将不同情况的兰花混放在一起,否则会增加浇水的难度,加大工作量。如卡特兰的杂交种比兜兰的杂交种需要较多的光照及较少的水分与湿度。②水质对兰花生长很重要。水中的可溶性盐分忌过高,丁.LSheehan认为,低于125mg/L最好,125~500mg/L也属安全,500~800mg/L应慎用,800mg/l以上不能用。城市自来水一般能达到安全标准。我国北方,尤其是盐碱地区,水中含盐分较高,有些地方的井水比河水的含盐量更高,浇水前应先进行水质分析。雨水是浇灌兰花的最佳水源。浇兰应用软水,以不含或少含石灰为宜。但是,Northernl970提到,卡特兰用pH4~9的软水或硬水浇灌均可。③浇水的时间原则上和其他花卉相同,待基质表面变干时浇。种兰基质透水性好,盆孑L多,蒸发快,浇水周期比一般花卉短,具体视当地气候、季节、基质种类、粗细及使用年限、盆的种类及大小、苗的大小及兰花的种类而定。如在东南亚一带,气温高,如果用木炭作基质栽培的幼苗,要早晚各浇水一次,若用椰子壳纤维作基质,每天只需浇一次水。④浇水宜用喷壶,小苗宜喷雾,忌大水冲淋。每次连叶带根喷匀喷透。
(四)施肥
种兰的基质多不含养分或含量很少。有机材料,如蕨类根茎或叶柄、椰壳纤维、树皮、泥炭、木屑等,在几年内能缓解并释放出一些养分,但量微而不能满足兰花旺盛生长的需要,生长季节要不断补充肥料。附生兰类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肥料来源少、浓度低,故需补充低浓度肥料。
1.肥料的成分 跟其他花卉一样,也需完全肥料,以氮、磷、钾为主,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的成分依基质的成分及兰花的生长发育时期而定。地生兰类在营养生长期间,基质为蕨类根茎或泥炭等含氮的材料时,氮、磷、钾可按l:1:l配合,基质为不含氮的木炭、砖块、树皮时,按3:1:1配合,在花形成期间,多用磷、钾肥,按1:3:2配合,对花的形成有利。
无机化肥用商品复合肥,既方便又含多种营养元素。近年来缓释性肥料用于盆栽兰花也很成功,一般不会产生用量过多的危险。将缓释性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使用更为合理。
兰花很适于叶面施肥,因兰花需经常在叶面及气生根上喷水以保持湿度,在喷水时加入极稀薄的肥料,效果有时比每月施用两次常规肥料更好。,
兰花也适合用有机肥料。有机肥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兼具生长调节物质与有机成分,能改良地栽兰花的土壤结构,对土壤起覆盖作用。我国及东南亚的兰花生产地,习惯使用有机肥。有机肥有人粪尿、牛粪、猪粪尿、禽粪等,均宜发酵后使用。人粪尿与牛粪用于盆栽兰加水30倍、地栽兰加水20倍比较安全。猪粪尿质地更粗,又不含草籽,施用比较安全,更适于兰花,一般加水lo倍施用。禽粪含氮、磷、钾均较高,未经发酵或用量过浓常伤根,宜慎用。
2.兰花施肥要点 兰花施肥应注意下列几点:①肥宜稀不宜浓,盐分总浓度不高于500rng/L最好。兰花的根吸收肥料快,一时又不能转运或利用,高浓度肥料易伤根或使根腐烂。②夏季为生长旺季,一般浓度肥料可10~15d施一次,低浓度肥料5d施一次或每次浇水时作叶面喷洒。③化肥使用前必须完全溶解。④缓释性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使用,化肥和有机肥交替使用,比单一施用效果好。
(五)光照与遮荫
光照强度是兰花栽培的重要条件,光照不足常导致不开花、生长缓慢、茎细长而不挺立及新苗或假鳞茎细弱,光照过强又会使叶片变黄或造成灼伤,甚至使全株死亡。热带或亚热带常有较充足光照,通常夏季均用遮荫来防止过度强烈阳光的伤害。不同属、种对光照的要求不一,现介绍如下:①兰属除夏天外可适应全光照,夏天需较低温度。②蝶兰属及其杂交属Doritaenopsis每日只需全光照的40%~50%8h,这一类兰花的叶较脆弱,强光照或雨淋均易使叶受伤。③卡特兰属、带状叶万带兰属、燕子兰属及Ascocenda等需全光照的50%一60%及高温。④不需遮光的种类较多。蜘蛛兰属及Aranthera必须有长时间的强光照,光照强度及时数不足便不开花;火焰兰属、Renanopsis、Renantanda等在全日照下可正常生长;带状叶Renantanda及Kagatmra在稍微荫蔽处生长良好。
(六)温度
温度是限制兰花自然分布及室外栽培的最重要条件。各类兰花对温度的要求可参阅本章第二节。在自然或栽培环境中,温度、光照及降雨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在兰花栽培中必须使三者协调平衡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如高温时必须配合强光与高湿度,光照与湿度不足或低温高湿环境都是有害的。温度不适宜,兰花虽然也能生活,但生长不良甚至不开花。如卡特兰,若昼夜温度均保持在21’C以上,始终不开花,若昼温在21℃以下,夜温在12—17℃间经过几周,幼苗能提早半年开花。昼夜温差太小或夜间温度高,对兰花都很不利。
第六节 切花兰的露地栽培
切花是兰花的主要商品形式之一,大多是喜热的附生兰类,目前栽培的多是一些属间或种间杂种。它们抗性强,栽培容易,能全年不断开花,一枝多花或具香气,耐运输,插瓶寿命长,因而受到广泛的喜爱。切花兰的生产都集中在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如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等地及美国夏威夷。切花兰虽然都是附生兰类,但当地都直接地栽,便称为groundorchids。地栽的设备、能源花费少,成本低,有利可图,东南亚各国有数不清的兰圃,小的不及lhm2,大的超过40hmz,收入均相当可观。
常见的栽培种类中,不需遮荫的种类有万带兰属、蜘蛛兰属、Aranda、Aranthera、火焰兰属等的种间或属间杂种,需遮荫40%一50%的有石斛属、燕子兰属、Ascocenda及Aranda的某些杂交种。
一、地 栽
切花兰地栽在东南亚很普遍而且很成功。现将当地的情况介绍于下:
1.品种 普遍使用的品种有ArachnisMaggieQei.ArantheraJamesStorie、A.AnneBlack、A,MohamedHaniff、HolttumaraLakeTuckYiP、AeridachnisBogor、A.Mandai、某些Aran,Jo及少数其他杂交种。
2.整地与定植 先除草,杂草晒干后作栽后的土壤覆盖物。栽苗前1—2d耕地,土块不打细,大块土团不易积水,兰花生长更好。按宽60cm、高15cm做畦。切花兰都具攀缘性,株高可达2m以上。畦做好后,每畦面用木条做两行高140—180cm的支架,两支架间相距35cm,每架上加三行横条。
一般用顶枝直接插畦时,从将要更新的栽培地中剪取顶梢作为插条更为经济。插条一般为长60~100cm并带有几条气生根的大条,生长快、开花早,最短也应长40cm。沿支架下方开深约10cm的沟,按株距15~25cm将插条基部及气生根埋在沟中,上端固定在支架的横条上。插栽最好在雨天进行。
栽好后,畦面用于草覆盖,可降温保湿、促进生根、防止土壤冲刷与杂草生长。充分浇水后,当地多用椰子或其他棕榈科植物遮荫一段时间。
种后一般3~4个月即可产生花枝,二至三年生者高2m以上,又可将顶枝作为插条扩大繁殖。剪顶后的母株也可保留,使其产生根蘖,管理恰当者可产生2—3批根蘖,最后连根拔除,另栽新苗。
二、盆 栽
1。品种 一些切花兰品种在热带地栽虽已成功,但仍以在遮光50%的条件下盆栽生长更好。最常用的品种有Aranda WendyScott、A.Christine、OncidiumGoldenShowers、Ascocenda杂交种、石斛属杂交种及ArachnisMaggieQei等。
2,栽培要点 一般用口径15~20cm的瓦盆,基质应排水性好。为使兰根不入土、通气更佳,花盆均不直接放在土面,最好放于高30~60cm的木制或砖砌支架上,也可在地面先铺木板或砖块,再将花盆成行放置其上。盆栽切花兰也需支架固定。
同样用顶梢扦插繁殖,种2~3年后更新另栽。石斛属在盆中生长3~4年后满盆,这时换盆并分栽。
第七节 兰花切花的采收和处理
(一)品质标准
兰花成为大规模商品切花的时间较短,各个种的切花要求也不一致,因而在商品的分级、品质、包装、处理等方面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共同标准。习惯上常按花枝长短、花朵数目、花径大小与排列来划分等级。一些大批量生产的主要种类,已逐渐形成了标准。如泰国生产的石斛MmePompadour品种,一级花的标准是有7朵开放了的花及7个花蕾;蜘蛛兰MaggieQei品种应有l一3朵已开放的花和4朵以上的花蕾;兰属的切花以6、8或12支的小包装论价;卡特兰的价格以每朵花的大小及色彩而定,同等大小者,又以纯白色较紫色或白花红唇为高。
(二)采收
兰花的花朵一般在开放后3~4d才完全成熟,未成熟的花采下后不耐久贮或在运达市场前便凋萎,开放后期的花寿命也缩短,亦非高质量的切花。适宜的采收期,多花型可依已开放的花朵数来确定,兰花花序各花由下向上逐一开放,一般每隔一天半到三天开一朵,故花序的基部已有3~4朵开放时表明最下一朵花已经成熟,是采收的适期。但单花或2~3朵的少花种类,如卡特兰属及其杂交种,便难以判断,尤其在有大量花逐日开放时更难准确判定。生产者最好每天清晨到兰园中检查,逐日用不同色彩的标牌挂于当天初开的花枝上以表明应采收的日期。
兰花在授粉后很快凋萎,蕊柱增粗增大或变色都是已传粉的标志,这类花品质差。兰花是多年生,一般以扦插、分株等方式繁殖,作业时防止病毒感染与传播十分重要。采花时也要采取预防措施,每采一株后刀剪均应消毒一次,简便的方法是将刀剪在饱和的石灰水(pH=12)中浸泡一下。
(三)包装与运输
兰属、卡特兰届及其近缘属的花枝,采下后应将其基部立即插入盛有清水的兰花管中。兰屑按花枝及花朵大小以6、8或12支为一小包装入玻璃纸盒中,再装人大箱。卡特兰及其杂交或近缘种一般直接放人包装盒中,各花之间隔以蜡纸条以免各花移动碰伤。其他的种类通常不用水插,如石斛属、Aranda的花枝,采下后先浸在水中15rain,使其充分吸水后再包装,或将花枝基部用少许湿棉花包裹保湿,每12支一束包塑料袋内后再装箱,在箱内一般密集平放。
兰花较耐运,东南亚生产的切花经半个地球运往欧洲后仍然十分新鲜,但运达后应立即摊开。
(四)贮藏与处理
兰花原产热带或亚热带,花亦喜温暖而怕冷冻。已开放的花枝,一般能在植株上保持良好状态3~4周,故可以使已开的花保留在植株上一段时间,至需花时再采收。需贮藏的花放于5、7℃下能保鲜10~14d,未成熟的花不耐贮。
经过远途运输或贮藏后的花取出后,兰属、卡特兰类应立即将花枝基部剪去lcm,多花型的种类花枝较长,可剪去2.5cm左右,再插入含保鲜剂的水中,置于38~C下使之吸水坚挺。
第八节 兰花常见栽培属一、兰 属
(产地与分布)兰属(Cymbidium)在自然界约?0种,主产我国及东南亚,北起朝鲜、南迄澳大利亚北部、西至印度、东达日本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我国的种类最多,有2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西南各省区。
(形态特征)常绿,合轴分枝。具大小不等的假鳞茎,假鳞茎生叶2~10余片,多条形或带形,近基部有关节,枯叶由此断落。花序自顶生一年生假鳞茎基部抽出,有花1~50朵。唇瓣三浅裂或不明显,中裂片有时反卷,侧裂片有两条纵向平行的隆起,称褶片,明显或不明显,蕊柱长,明显,花粉块二,生共同的柄上,有黏盘。花中大或大,色泽多样,有白、粉、黄、绿、黄绿、深红及复色,有的具芳香。
(生态习性]附生或地生。因具假鳞茎,耐旱力强,也是兰花中最耐低温的种类。生长快,繁殖、栽培均较易。花的寿命长,可达10周之久,清水瓶插亦可保鲜同样时间。
[栽培利用]兰属是我国栽培历史最久、最多和最普遍的兰花,也是世界著名而广栽的兰花之一。既是名贵的盆花,也是优良的切花。我国以盆花为主,品种甚多,以浓香、素心品种为珍品。国外喜花多、花大、瓣宽、色艳的品种,目前栽培的多为一些杂交种。
兰属隶属兰亚族(Cymbidinae),该亚族只有少数几个属,除兰属外,其余均未见栽培。兰属的杂交育种多在属内的种间进行,有记载可与不同亚族的鹤顶兰属及Ansicllia屑杂交。兰屑有价值的杂种的亲本大都产自我国南方,还有缅甸、越南、印度一带的少数几个种,即独占春、美花兰、碧玉兰、西藏虎头兰(C.tracyanum)、台兰及C devonianum。人工杂交种数在1 000上,多作半地生栽培。
(我国栽培种)我国以往栽培的兰属花卉绝大多数都是从野生种中选择、培育、繁殖而来的自然种,近年来才做了一些种间杂交工作,已取得了结果。
2,叶片边缘全缘,手触平滑(建兰与寒兰有时近顶部有极齿) …………………………………………4
3。叶脉不明显,在光下不透明;单花,偶两朵;花苞片宽而长,宽达lcm,长过于花梗及子房;早开花..………………………………………………………………………………………·(2)春兰(C goeringii)
3,叶脉明显,在光下色浅较透明;花序具数花;花苞片窄短,宽2—4rnm,短于或近等长于花梗和房,3~5月开花…………………………………………………………..…………………,(3)蕙兰(C/aberi)
4.萼片较窄短,宽1.2cra以下,长不及4cra,花径一般在Scm以内(寒兰萼片有时长达4cra,但宽不过1.2em),蕊柱长1~1.8cra,花序直立(多花兰斜出或下弯)
4.萼片较宽长,宽L 2cm以上,长4.3cm以上,花径8cm以上;蕊柱长2cm以上;花序斜出或下弯………8
5.花序有花15~50朵,密生;花序斜出、下弯或近直立;花苞片长不及子房的l/3,唇瓣具乳突;花五香….………………………………………………………………………………。·(?)多花兰(C//oribundum)
5.花序有花2~20朵,疏生;花序直立;花序最上方一枚苞片长为子房的1/3~1/2或更长;花芳香……6
6.花序长40em以下,通常低于叶丛;假鳞茎较小,不显…………………………(4)建兰(Censl/olium)
6.花序长40cra以上,通常高于叶丛;假鳞茎粗大,明显 ……………………………………………………7
7.花序中部以上的苞片长不超过1cm,约为子房的2/3;花序轴在花的苞片基部有蜜腺………………… …....,.,…………………………………………………………………………………(5)墨兰(Csinense)
7,花序中部以上的苞片长1.3~2.8cra,与子房约等长;花序轴无蜜腺 ……………(6)寒兰(C kanran)
8.花白色、淡玫瑰红或深红色……………………………………………………………”…”””””””””””u
8.花绿色、黄绿色、绿褐色或红褐色…………………………………………………………………””””””10
9.花序有花1—2朵,少数3~6朵,花纯白色或微牙黄,仅唇瓣常有两个黄色斑块……………………
..................................。................。..................,.......,........。..........·(8)独占春(Ceburneum)
9.花序有花12~15朵,淡玫瑰红或深红色…………………………………………(9)美花兰(C insigne)
10.花被绿色或黄绿色,有紫色条纹;花授粉后唇瓣转变为红色……………(10)虎头兰(C hookerianum)
10.花被浅橙黄色或浅橙红色,有深色条纹;花授粉后唇瓣不变色·............。...................‘........。....·11
11.花直径12cm以下,唇瓣毛较少……………………………….…………….·(11)黄蝉兰(Cjr/Jioides)
11.花直径12~15~1TI,唇瓣毛多 ·...,.。.。.。.....”......”””.。.,.。.。......·(12)西藏蝉兰(Ctracyanum)
(2)我国常见栽培种
①兔耳兰(C./arlCifo“um):假鳞茎包于数枚叶鞘内,长圆形,生叶2~4片。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基部渐狭长成柄。花序直立,长10—30cm,有花3~8朵;苞片长约1cm’明显比花梗和子房短;花白色带紫,径5~7cm,唇瓣不明显三裂,白色,基部绿色,侧裂片有紫红色斑纹。花5—7月开放,微香。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西藏。生林下或附生树上,有少量栽培。
②春兰(C.goeringii):假鳞茎生叶4~6片,叶宽0.5~1.Oem,叶缘透明的角质边有细微的齿,手触有粗糙感。花单生,偶2朵并生,变种有多达7朵者;花下方的苞片宽而长,宽达1cm,长过于花梗加子房的长度。花通常淡黄绿色或带红色,1~3月开放,浓香。春兰在我国分布广泛,长江以南山区资源丰富,抗性强,易栽培,花期正值春节前后,有浓香,故栽培甚普遍,为群众所喜爱。缺点是花少而低,常隐于叶丛下,故宜用小盆栽少数苗,也可选用花枝较长的品种。
变种:线叶春兰(var.serratum),叶甚窄,花被多深绿色,香气淡;春剑(var.10ngibract·eatum),叶刚健直立,每花序有花2~7朵,产于四川,其唇瓣纯色无斑的品种称春剑素,为四川兰花的珍品。
③蕙兰(C/dberi):叶7~15片,直立性强,幼时对折,中下部横切面呈V形;中脉色浅,迎光时较透明;叶缘有锋利细齿,能划破手指。花7一15朵,顶花的苞片短于子房,花被多淡黄绿色,唇瓣具多数小乳突状毛,3~4月开放,浓香。我国秦岭以南盛产,久经栽培,性耐寒。
④建兰(Censi/olium):叶2~6片,叶缘无齿或近顶部有极细齿。花2~13朵,花序上部的苞片短于子房,花被多淡绿黄色。花期7~9月,一般在此期间开两次花。分布广,我国广泛栽培。
⑤寒兰(C.kanran):假鳞茎大,高3~4cm、径1.2~1.8cm。叶3~7片,直立性强,宽1.5—2cm,叶缘无齿或有极细齿。花序长达40—60cm,常高于叶丛,着花6~16朵;中部苞片长1.3~2.8cm,与子房近等长;花大,径6—9cm,萼片窄长,宽不及0.7cra;花有黄绿、淡红褐等色。花期10~12月,浓香。栽培日益广泛。
⑥墨兰(C sinense):近似寒兰,假鳞茎大而显著。叶4~5片,宽1.5~4cm,边缘平滑无齿。花序长40~60cm或更长,高于叶丛,着花7~20朵或更多;花序中部的苞片不及lcm,明显短于子房,花序轴在苞片下方有蜜腺;花色由浅绿褐至深褐。花期9月至次年1月,芳香。我国南方多野生,广泛栽培,因其在春节前开花故又称报岁兰。
⑦多花兰(C./toribundum):叶3~8片,直立性强,叶缘无齿,先端二细尖裂。花序直立或稍弯斜,花30~50朵或更多密生。花被红褐色,边缘黄色,颇美丽。花期4~5月,五香或微香。产于我国东南各省,喜排水良好的腐殖土。
变种台兰(var.pumilum),叶较短,花序斜出,向下弓弯,有花15~40朵。花较小,暗红色有黄色边。广泛栽培,国外用作小型多花兰的育种亲本。四川因其花群似群蜂出巢而称蜂子兰。
⑧独占春(C eburneum):假鳞茎长,常多苗丛生。叶6~8片,多的可达15片以上,叶片先端二尖裂或扭转。花序长约20cm,花1~2朵,偶3~6朵;花径约lOcm;花被片宽lcm以上,白色或微牙黄色,唇瓣折片黄色,蕊柱长2cm以上。春季4月前后开放。分布于我国云南、广东及海南,缅甸、越南、锡金、尼泊尔及印度也产,生于海拔2 500~3000m的山区。1846年引入英国,一度是广泛栽培种,也是最早的杂交亲本之一,它是近代许多白花杂种的祖先。我国有少量栽培。
⑨美花兰(Cinsigne):假鳞茎粗大,叶多6~9片,宽1.5—2.Ocm。花序具花10一15朵;花大,径约9cm;花被片宽lcm以上,淡玫瑰红或深红色。产于我国海南,越南也产。通常附生,有时也生于沙地中。是兰属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是许多红色杂交种的祖先。
⑩虎头兰(C hookerianum):假鳞茎大而显著,高6~9cm,野生者常成大丛。叶7~11片,长70~90cm,宽2~2.Scm。花序近直立或下弯,花10~20朵,常短于叶;花大,径约9cra,绿色或苹果绿色有紫色条纹;唇瓣淡黄色,传粉受精后变红色。春季开花,无香或微香。分布于我国西南,越南、老挝、柬埔寨及印度亦产。附生,适宜温暖湿润气候,常作悬吊栽培。
变种碧玉兰(var.1auJianum),花苹果绿色,特点是唇瓣先端的边缘有一个紫红色的鲜艳的斑块。花期2~6月,栽培广泛,1928年引入英国,也是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3)兰属的著名杂交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兴起了兰花育种的热潮。1945—1956年前后,兰属、卡特兰属与蝶兰属均育成了大量优秀杂交种,是兰花育种的一大进展。育成的新品种中大部分是切花优良品种。
二、蝶兰属
[产地与分布]蝶兰属(Phalaenopsis)是著名热带兰花,原种40多种,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分布于亚洲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森林,我国的台湾、云南、海南也有原生种分布。现代栽培的蝴蝶兰多为原生种的属内、属间杂交种,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短,单轴型,无假鳞茎,气生根粗壮,圆或扁圆状。叶厚,多肉质,卵形、长卵形、长椭圆形,抱茎着生于短茎上。总状花序,蝶形小花数朵至数十朵,花序长者可达l~2m。花色艳丽,有白花、红花、黄花、斑点花和条纹花,花期30~40d(图14—2)。果为蒴果,内含种子数十万粒,种子无胚乳。
(生态习性)蝴蝶兰为附生兰,气生根多附生于热带雨林下层的树干或枝杈上,喜高温多湿,喜阴,忌烈日直射,全光照的30%一50%有利开花。生长适温25~35℃,夜间高于18~C或低于10~C的环境出现落叶、寒害。生长期喜通风,忌闷热,根系具较强耐旱性。
[栽培利用]蝴蝶兰属具气生根,人工栽培以温室盆栽为主,基质忌黏重不透气,可用疏松保湿的植料,如树皮、蛇木、椰糠、椰壳、陶粒、水苔、细砖石块、腐殖土等等中的两种以上混合而成,栽培容器底部和四周应有许多孔洞,选用木框、藤框、兰盆于根条生长。生长期温度控制在日温28~30~C,夜温20—23℃。高于35℃和低于18~C的环境引起生长停滞。缓苗期空气湿度控制在85%一95%,生长期宜保持75%一80%,通过浇水和使用加湿器维持。栽培期间应适时通风。施用薄肥,忌施未腐熟的家禽肥、人粪尿。栽培中时有软腐病、褐斑病及介壳虫、红蜘蛛为害,应定时喷药防治。
大量繁育蝴蝶兰种苗以组织培养法最为常用,花后切取花梗基部数个梗节为繁殖体,一个梗节可长出众多芽叶,扩繁培养后,继而长出气生根。少量繁殖可采用人工辅助催芽法,花后选取一枝壮实的花梗,从基部第三节处剪去残花,其余花枝全部从基部剪除以集中养分。剥去节上的苞衣,在节上芽眼位置涂抹催芽激素,30~40d后可见新芽萌出,待气生根长出后可切取上盆。
蝴蝶兰是世界著名盆栽花卉,亦作切花栽培。花朵美丽动人,是室内装饰和各种花艺装饰的高档用花,为花中珍品。
[蝴蝶兰的原生种]
(1)尸.amabilis 原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附生于雨林树上。茎短,叶3~5片,长卵形,长可达50cm,宽约lOcm,肉质;花序总状,长可达lm,有花5~10朵或更多,花白色,唇瓣尖端二叉状,基部有黄色斑纹。花春夏季。
(2)尸.aphrodite 原产我国台湾和菲律宾,附生于低海拔的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的树干上。茎短,叶3—4片或更多,上面绿色,背面常紫色,长卵圆形,长10~20cra,宽3~6cra,肉质;总状花序侧生于茎基部,长可达50cra,花5~10朵或更多,花白色,唇瓣尖端开叉,喉部有许多红色斑点。花期4~6月。
(3)尸.philippionensis 原产菲律宾,附生于低地雨林中树上。茎短,叶3~7片,卵形,叶面绿色,背面紫红色,长10—30cm,宽3~8cra,肉质;花序小花可达100朵,花瓣白色,唇瓣基部黄色,喉部有红色斑点。花期春季。
(4)尸.celebensis 原产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生于近海滨的原始林中树上。茎短,叶2~5片,长卵形,叶面绿色间以灰绿色,长约17cra,宽约6cm,肉质;总状花序长可达40cm,有花10余朵,白色有黄点.和红斑,唇瓣顶端圆钝。花期夏秋季。
(5)尸.epuestsis 原产菲律宾和我国台湾省小兰屿岛,附生于近海滨的林中树上。变种var.alba茎短,叶2~4片,叶稍肉质,长约20cra,宽约6cra,卵圆形,先端钝或不等二裂;花序斜立,有花10余朵,桃红色,唇瓣颜色较深,三角状,肉质。花期春季。
(6)只wilsonii 原产我国广西、四川、云南及西藏,生于海拔800~2000m的疏林中树干上或湿石上。气生根发达,簇生,表面有疣状突起的纵沟;茎极短,叶4—6片,稍肉质,长椭圆形,长6.5~8cra,宽2.6—3cra,先端钝,旱季落叶,开花时无叶或仅留小叶;花序疏生小花2~5朵,花粉红色,唇瓣紫红色,肉质。花期春季。
(7)尸.10bbii 原产不丹、锡金、印度和缅甸,附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林中树上或湿石上。变种var.//ave唇瓣黄色,产于印度。根众多,簇生,扁圆形;茎短,叶1~4片,卵形,长约12em,宽约5cm,叶尖偏斜;花序斜出,有花3~6朵,花瓣白色,唇瓣阔三角状,红褐色,两边及中间有三条白色纵带。花期春季。
(8)尸.parishii 原产缅甸,附生于海拔1 000~2000m的山林中树上或湿石上。根簇生,扁圆形;茎短,叶2~4片,卵形,长约12cm,宽约5cra,顶端尖锐;花序斜出或下垂,有小花3~5朵,花白色,唇瓣暗红色,基部和舌尖白色。花期秋季。
(9)尸.cornwcervi 原产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和泰国,附生于光线充足的大树上或湿石上。植株丛生,茎短,叶3~4片,长卵形,长约20cm,宽约4cm,叶尖二裂;花序直立,长可达10~40cm,花苞片排列成角状,有花3~8朵,小花黄褐色有紫红色斑纹,唇瓣浅黄色。花期秋季。
(10)尸.pantherina 原产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附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雨林中树上或湿石上。气根肉质,极长;茎短,叶4~5片,叶卵形或长卵形,长12~22cm,宽2~4cm’肉质;总状花序斜出,有花3~5朵,花绿黄色有褐色斑纹,唇瓣浅黄色。花期夏季。
(11)尸.cochlearis 原产马来西亚,附生于海拔500~700m雨林中树上。气根扁圆形,肉质;茎短,叶2~4片,质薄,卵形至宽卵形,长约22cm,宽约8cm,叶面有多条明显的叶脉;圆锥花序斜出,长约50cm,有花3—5朵,花黄色,唇瓣深黄色有数条褐色条纹。花期秋季。
(12)尸.viridi。 原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附生于山地密林中树上。气根肉质,极长;茎短,叶3—4片,亮绿色,卵形,长约30cm,宽约8cm,革质;圆锥花序,长可达40cm’有花3~8朵,花瓣棕褐色有绿斑纹,唇瓣绿白色有几条棕色条纹。花期夏季。
(13)尸.gigantean 原产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附生于低地雨林中树上或湿石上,广泛栽培。根粗壮,肉质;茎短,叶5—6片,叶大,卵形,长达50cm,宽20cm,薄革质;总状花序,长可达40cm,下垂,有花20~40朵,花白色有许多棕红色大斑点,唇瓣紫红色或白色,唇盘中央凸起。花期夏季。
(14)尸.bstianii 原产菲律宾,附生于低地雨林中树上。气根肉质,极多;茎短,叶2~10片,叶长卵形,长15~23cm,宽5—7cm,叶脉凸起l总状花序,有花2~7朵,花黄绿色有褐红色斑纹,唇瓣紫色,肉质。花期夏季。
(15)P·fasciata 原产菲律宾,附生于山地密林中树上。根肉质,极多;茎短,叶3~5片,叶卵形至长卵形,长14~20cm,宽6~8cra,叶尖圆钝;花序斜出,花梗扁圆形,有花3~8朵,花黄色密布红色横纹,唇瓣白色,中部黄色,舌端尖锐。花期夏季。
三、兜兰属
(产地及分布)兜兰(Paphiopedilum)又称拖鞋兰,该属原种70余种,主要产于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于亚洲南部的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至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我国也是兜兰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原种约17种,分布于我国西南、华南诸省。
(形态特征)常绿无茎草本,无假鳞茎,叶带状革质,基生,深绿或有斑纹,表面有沟。花单生,少数种多花,花形美丽,唇瓣膨大成兜状,口缘不内折。侧萼片合生,隐于唇瓣后方,中萼片大,位于唇瓣上方,侧生两枚花瓣常狭而长。能育雄蕊两枚,退化雄蕊一枚。花色艳丽,花期20~50d,少数种可多次抽生花葶(图14—3)。
[生态习性)兜兰属为地生或半附生兰科植物,生于林下涧边肥沃的石隙中,喜半阴、温暖、湿润环境。耐寒性不强,冬季仅耐5~12℃的温度,种间有差异,少数原种可耐O~C左右低温,生长温度18—25~C。根喜水,不耐涝,好肥。
(栽培利用,兜兰属大部分野生种在原生地无明显休眠期,植株无假鳞茎,根数少,耐旱性差,喜湿好肥。栽培使用的基质应疏松肥沃,选择蛇木、树皮、椰糠、泥炭土、腐叶土、苔藓等2—3种混合,各成分比例随种的不同加以调整。盆底加垫木炭、碎砖石块排水。栽培需常施肥浇水,生长期每月施肥1~2次,以尿素、复合肥、磷酸二氢钾较为常用,依生长的不同时期调整肥料成分。注意维持土壤空气湿度,酷暑时应喷雾加湿,忌干热。夏季遮荫70%一80%,春秋遮荫50%,冬季可全日照。依原产地的不同要求不同的越冬温度,热带原产的种应不低于18‘C,产于印度、我国的种可在8~12℃越冬,高海拔山区的原生种可耐受1~5℃的低温。兜兰在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易发生软腐病、叶斑病、叶枯病,应保持场地清洁透气,及时喷洒抗菌素和杀菌剂防治。
兜兰属采用分株繁殖,花后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一般两年进行一次,先将植株从盆中倒出,轻轻除去根部附着的植料,用消过毒的利刀从根茎处分开,2~3苗一丛,切口用药剂涂抹处理,稍晾后分别上盆。商业栽培需要大量种苗时,采用组织培养法。培育新品种时用播种法,用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胚培,播种苗于4~5年后开花。
兜兰属以单花种居多,花姿奇妙动人,盆栽观赏为主。众多野生种很早就被广泛引种栽培,通过长期栽培和人工育种,现已育出许多园艺品种。
[兜兰的原生种]
(1)杏黄兜兰(尸.armeniacum) 产于我国,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心启教授在1982年发表的新种。斑叶种,叶长条状,上面有网格状云斑,背面密布紫点;花单朵,杏黄色,唇瓣为椭圆状卵形的兜。花期4~5月。
(2)同色兜兰(尸.concolor) 又称黄花兜兰,产于我国。斑叶种,叶有不规则的斑纹,背面密布紫红色点;花葶短,花紧靠叶面开放,花1—2朵,深黄色均匀分布紫红小斑点,唇瓣兜部长卵形,爪极短。花期5~6月。
(3)海南兜兰(尸.hainanensis) 产于我国。斑叶种,叶上面有较大的方格状斑纹,叶背面绿色,基部有紫点;花葶直立,花单朵,紫色,背萼片黄绿色,花瓣淡紫色,外侧有10余个黑色点,内侧有5~6个黑色细点。花期3~4月。
(4)麻粟坡兜兰(尸.malipoense) 产于我国,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陈心启教授在1984年发表的新种,一种具有香味的兜兰,是良好的杂交亲本。斑叶种,叶上面有网格状纹斑,叶背密布紫点;花淡黄色,有紫红色斑点和条纹,花葶直立有毛,花1~2朵。花期12月至翌年早春,是兜兰属已知种类中最原始的代表。
(5)麦氏兜兰(尸.markianum) 产于我国云南碧江地区的新种。绿叶种,狭长披针形,叶基部龙骨状突起,叶反面基部有细紫点;花单朵,花梗有紫毛;背萼及萼片上有红褐色线状粗条纹。花期秋季。
(6)硬叶兜兰(尸.micranthum) 产于我国。斑叶种,叶上面有网状云斑,背面密布紫点;花单朵,白色,有淡粉红色网纹,唇瓣兜部前伸,宽椭圆状卵形,长达6cm。花期3—4月,是我国特有种。
(7)韩氏兜兰(尸.hangianum) 产于越南,为最近发现的新种,生于海拔1 000m左右的石灰岩缝中,它的花是现今所发现有香味的兜兰中最香的,是香花兜兰育种的极佳种质。植株丛生;叶3—5片,革质,宽带形,长12~25cm,宽3~4.6cm,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花单朵,极芳香,花瓣白色,基部有红色斑点并密生长毛,唇兜圆球形,白色,退化雄蕊盾状,白色有深红色网状斑纹。花期春季。
(8)苏氏兜兰(尸.sukhaulii) 产于泰国北部,生于海拔250~1000m的林下。植株丛生,高约30cm;叶3~5片,狭矩形,长约13cm,宽约5cra,叶面有深浅绿色相同的网状脉纹,叶背有紫色斑点;花单朵,背萼白色有绿色脉纹,花瓣黄绿色有许多疣状紫斑和脉纹,唇兜盔状,褐绿色有深紫红色网状脉纹,退化雄蕊半月形,白色有褐色网斑。花期冬季。
(9)菲律宾兜兰(户.philippinense) 产于菲律宾,生于低海拔的林下。植株丛生,高可达50cra;叶5—10片,长带状,长约35cm,宽约4cm,绿色;花序长达50em,有花3—5朵,花大,背萼白色有紫红色脉纹,花瓣下垂,长而扭曲状,紫褐色,唇兜浅黄绿色有暗紫色脉纹,退化雄蕊盔状,绿黄色。花期春夏季。
四、--k特兰属
(产地及分布)卡特兰(Cattleya)又称嘉德利亚兰,或卡特利亚兰,有原种约65种,全部产于中美洲热带,分布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至巴西的中美洲、南美洲的热带森林中。本属19世纪被发现并引种栽培,因花大色艳、花期长深受人们喜爱,素有“洋兰之王”的美誉。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茎合轴型,假鳞茎粗大,顶生叶l~2枚,分为单叶种和双叶种。叶厚革质,长椭圆形,长20~40em,宽2—3.Scm。花梗从叶基抽生,顶生花,单生或数朵,花硕大,颜色鲜艳,唇瓣大而醒目,边缘多有波状褶皱(图14—4)。
[生态习性]卡特兰为热带植物,附生兰类,多附生于林中大树干上,喜光照,夏季遮荫40%一50%,过于荫蔽不利于开花。长年喜温,生长适温25—32℃,冬季宜在不低于16℃的环境中越冬,不耐寒,温度低于5℃对植株有致命伤害。喜空气潮湿,空气湿度可长年保持60%~85%,花后有数周休眠期。
(栽培利用)野生的卡特兰根系多暴露在林中空气中,根上布有小孑L,能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水并有一定光合作用功能,栽培中常伸出基质暴露于盆外。栽培植料宜疏松透气,用苔藓、蛇木屑、刨花、椰壳、陶粒、碎砖粒等等中的1~3种混合。光照对卡特兰生长开花有重要影响,夏季的直射光不宜,宜遮荫40%一50%,其他季节应有全光照。栽培中应注意保证空气湿润而通风,忌闷热,温度维持适宜生长温度卡特兰喜薄肥,薄肥勤施有利于开花。施月巴多用颗粒复合肥和缓效肥片,定时叶面喷施速效肥。其根部有小孔、叶有大气孑L,具有吸收空气中游离水分营养的功能,有一定抗旱性和抗瘠薄能力,施肥时忌空气污染,还应防止不洁肥水污染叶片。
常用分株法繁殖,花后萌芽前进行,分株时将植株从盆中倒出,除去根部植料,每三个芽苗一组切开,伤口涂抹药剂,分别栽植。
卡特兰是名贵兰科植物,是高档盆花和切花材料,虽为热带兰花,但流传甚广。
[卡特兰的原生种]
(1)秀丽卡特兰(Cdowiana) 产于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生于雨林中树上。假鳞茎纺锤状,长约20cm;顶生叶厚革质,长约20cm;花2~6朵,花大,直径可达16cm,花瓣黄色,唇瓣黄色,满布红色条纹,边缘强烈褶皱。花期夏季。
(2)硕花卡特兰(C.gigas) 产于哥伦比亚,生于雨林中。植株高大,假鳞茎纺锤状,长达25cm;叶长椭圆形,革质,长约25cm;花序有花2~3朵,花大,花瓣白色,唇瓣红色,喉部浅黄色,边缘有白色镶边。花期夏季。
(3)卡特兰(C.1abiata) 产于巴西东部,是卡特兰建属模式种,自1818年发现以来,园艺家以其作为亲本,与其他种或属杂交,产生了许多优秀杂交品种,成为现代杂种卡特兰用得最多的亲本之一。假鳞茎扁平,棍棒状,长15~25cm;叶与假鳞茎等长,长椭圆形,厚革质;花序具短梗,有花2~5朵,花白色或淡红色,唇瓣白色,中间有一个红色大斑块,边缘强烈褶皱。花期秋季。
(4)瓦氏卡特兰(Czvarneri) 产于哥伦比亚,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地雨林中。假鳞茎棍棒状,长约25cm;叶革质,与假鳞茎等长,椭圆形;花序有花2~5朵,花大,直径达15cm,浅紫色,唇瓣有红褐色斑块,边缘强烈皱曲。花期夏季。
(5)中型卡特兰(Cintermadia) 产于巴西,多生于溪旁树上或石壁上,由于过量采集,已濒临绝种。植株丛生;假鳞茎圆柱状,长25~40cm,稍肉质;叶两片,卵形,长7~15cm;花序有花3~5朵或更多,长达25cm,花中等大,直径约lOcm,淡紫色或浅红色,唇瓣舌状,深红色。花期夏秋季。
五、石斛属
(产地及分布)石斛属(Dendrobium)是兰科植物的大属,原种1 600种,分布于亚洲至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不同海拔植地及山地均有分布。我国产70多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各省,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种类尤多。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落叶或常绿。茎丛生,细长,圆柱状或棒状,节处膨大。叶革质、近革质或草质。总状花序生于上部节处或枝顶,花数朵至数十朵,中萼片与花瓣近同形,唇瓣匙形,外缘多有波状褶皱,花色鲜艳,花期长,春、秋开花种甚多(图14—5)。
(生态习性)石斛属分布范围广,原产于高原山区的种类稍耐低温,冬季落叶或休眠,低温通过春化阶段,气温回升后开花,花期春季,喜半阴,为春石斛类。原产于低海拔热带雨林的种类为附生性热带兰花,无明显休眠期,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光照充足有利于生长开花,为秋石斛类。本属植物均喜通风、空气湿度60%~80%、排水好的栽培环境,较喜肥。
(栽培利用)春石斛多盆栽,基质宜疏松肥沃,可用腐叶土、沙、木炭、粗泥炭、苔藓、树皮等混合。生长适温18—26~C,冬季不低于5℃,有利翌春开花。秋季入室不宜早,应有一段IO~C左右的温度促进花芽分化。春石斛忌强光直射,夏季应半遮荫,春秋稍遮荫。秋石斛花枝长,花数多,多作切花栽培,目前花店销售的切花洋兰即为秋石斛中的蝴蝶石斛的杂交种。秋石斛类生长要求高温,适宜生长温度25~30~C,高于35℃或低于15℃生长停滞,低于5‘C将对植株产生严重伤害。除夏季需遮荫外,其他季节可全日照促进开花。
石斛属均喜湿润,生长期应及时浇水,经常向叶面空气中喷雾,可使茎叶旺长。秋石斛根系较耐旱,春石斛遇基质黏湿根系易烂,栽培环境宜通风,供水应掌握空气湿、基质爽,冬季要较干燥。石斛兰株丛大,生长迅速,需按时施肥,叶面肥与根肥同样重要。
石斛属繁殖容易,扦插或分株繁殖,大量育苗用组织培养法。除作切花、盆花栽培外,亦可作室内垂吊植物悬挂装饰。
[石斛兰的原生种]
(1)细茎石斛(D.monili/orme) 原产我国华中、华南、西南,长于海拔500~3000m的阔叶林,日本、朝鲜亦有,是日本广为栽培的古典兰花,具不同花色和不同线艺的品种。植株丛生;茎纤细,肉质;叶互生,狭披针形,长3~4.5cra,宽5~lOmm,先端为不等二裂;总状花序生于落叶后的叶腋节间,有花l~3朵,花白色或粉红色,唇瓣白色,喉部黄色或红色。花期春季。
(2)石斛(D.nobile) 原产我国华南、西南、西藏和台湾等地区,生于海拔450一l 700m的山林,喜马拉雅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亦产。本种是现代春石斛类盆栽品种的主要亲本,几乎所有春石斛的品种均有它的血统。植株高大,丛生;茎较粗壮,肉质;叶互生,长圆形,长6~llcm,宽1~3em,先端钝或有不等二裂;总状花序从具叶或已落叶的老茎节间长出,有花1~4朵,花大,花瓣基部白色,尖端部分紫色,唇瓣中央有一紫色大斑块,边缘白色,唇尖紫红色。花期春季。
(3)樱石斛(D.1inawianum) 原产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生于海拔400~1 500m的山林。植株较小,丛生;茎稍扁,圆柱形,肉质;叶互生,长圆形,长4~8cm,宽2~2.5em,先端钝或有不等二裂;花序从无叶老茎节间长出,有花2~4朵,花大,花瓣白色,尖端紫红色,唇瓣尖端和喉部紫红色,其余为白色。花期春季。本种外形和花极似金钗石斛,但植株和花均较小,花色不同,可加以区别,是春石斛类盆花的优良潜在亲本。
(4)美花石斛(D.10ddigesii) 原产我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海南等地,生于海拔400~1 500m的山林,越南和老挝亦有分布。本种1833年就被引入英国,并被作为杂交亲本培育出了多个春石斛的品种。茎柔弱,常下垂,肉质;叶互生,二列,长圆状披针形,长2~4cm,宽l~1.3cm,先端尖且有一倒钩;花序生于老茎叶腋间,有花l~2朵,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唇瓣白色或淡红色,中央有一大黄斑,边缘流苏状。花期春季。
(5)肿节石斛(D,pendulum) 原产我国云南南部,生于海拔1 000~1 600m的山地疏林,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和老挝亦有分布。茎斜立,下垂,肉质,圆柱形;叶互生,长圆形,长8~1lcm,宽1.7~2.7cm,先端急尖;总状花序生于无叶的老茎节间,有花1~3朵,花瓣白色,尖端紫红色,唇瓣白色,中央有一个大黄斑,唇尖紫红色。花期春季。
(6)兜唇石斛(D.moschatum) 原产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生于海拔400~1 500m的疏林,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茎长而下垂;叶互生,披针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8cm,宽2~3cm,先端渐尖;花序生于有叶或无叶的老茎节间,花瓣白色带淡紫色,唇瓣兜状,密被茸毛,中央有一深红色大斑块。花期春季。
(7)流苏石斛(0./·imbriatum) 原产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600~l 700m的密林中,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泰国和越南也有分布。茎粗壮,斜立或下垂,圆柱形,肉质;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2—3.5cm,先端急尖,有时稍二裂;花序生于老茎节间,有花6—12朵,花瓣黄色,唇瓣黄色,中央部分有一深紫色斑块,边缘流苏状。花期春末夏初。
(8)鼓槌石斛(nchrysotoxum) 原产我国云南,生于海拔500~1 600m的阳光充足的林中,印度、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也有分布。茎直立,纺锤状,肉质,具2~5节;叶互生,长圆形,长达19cm,宽2—3.5cm,先端急尖而有钩转;总状花序近顶端叶腋发出,有花5~8朵,花瓣金黄色,唇瓣金黄色,中央有一深红色斑块。花期春季。
(9)报春石斛(D.primulium) 原产我国云南南部及东南部,生于海拔700—1 800m的山地,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也有分布。本种的花极香,是香花型春石斛的优良种质资源。茎下垂,肉质,圆柱形;叶二列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长8~lOcm,宽2~3cm,先端有不等二裂;花序生于无叶的茎节间,有花l~3朵,花瓣淡紫色,唇瓣白色,密被茸毛。花期春季。
(10)束花石斛(D.chrysanthum) 原产我国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海拔700~2 500m的山地密林中,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亦产。茎粗厚,肉质,下垂或下弯;叶二列互生,长圆状披针形,长13—19cm,宽1.5~4.5cm,先端渐尖;花序2~6朵一束,生于茎上部叶腋间,花瓣金黄色,唇瓣多色,黄色,中央有两个深红色斑块。花期秋季。
(11)蝴蝶石斛(D.phalaenopsis) 原产澳大利亚昆士兰省,生于低山密林。本种是当今秋石斛品种的重要杂交亲本之一,几乎每一个秋石斛品种均有其血缘。茎粗壮,直立,有纵沟;叶互生,披针形,长约20cm,宽约2.5cm,顶端尖锐;总状花序靠近茎端节间斜出,有花5—8朵,花大,直径6~9.5cm,紫色、淡紫色或白色。花期秋季。
(12)囊距石斛(D.bigibbum) 原产澳大利亚,生于低地雨林中。本种也是秋石斛重要亲本之一。茎丛生,斜出,圆柱状,稍肉质;叶二裂互生,卵状披针形,长5~15cm,宽1~3,5cra,先端尖锐,叶面常有红色条纹;花序每条老茎1~4个,水平伸出或斜出,有花可达20朵,花瓣白色,粉红色或紫色,唇瓣色泽同花瓣,近基部有深色条纹。花期秋季。
(13)毛药石斛(D.1asianthera) 原产巴布亚新几内亚,生于低地雨林。本种是高大型秋石斛的育种资源,其杂种后代均高大。植株粗壮高大,高可达2m;叶长矩形,长可达14cm,宽2~3cm,革质,互生;花序直立或斜出,长可达30cm,有花20—30朵,花瓣暗红褐色,扭曲,唇瓣暗红褐色,唇端尖锐、反折。花期秋季。
(14)美丽石斛(nspeciosum) 原产澳大利亚东部,生于低地雨林。植株粗壮,丛生;假鳞茎长可达lm,棒状,基部隆起;叶硬革质,卵形,长4~25cm,宽2—8cm,顶端钝;花序生于茎端叶腋,斜出或近直立,长达60cm,花多达50朵,小花密生,花瓣黄绿色,唇瓣黄绿色有红色斑点。花期秋冬季。
(15)羊角石斛(D.stratiotes) 原产巴布亚新几内亚,生于低地雨林。本种植株高大,花形优美,是大型秋石斛的优良育种亲本。茎丛生,长棒状,长可达2m;叶革质,互生,卵形,长约8cm,宽约2cm;有花3~15朵,花大型,直径达9cm,花瓣绿白色,线状,直立向上扭曲,状似羚羊角,花萼白色,较宽阔,唇瓣黄绿色有紫红色脉纹。花期秋季。
六、万带兰属
[产地及分布)万带兰(Vanda)在东南亚国家又称“梵兰”,学名“Vanda’’来自印度梵文,意为“长在树上的附生植物”。本属原种约60个,广泛分布于自亚洲的印度以东至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的热带及亚热带林地。我国处于万带兰属的分布区域内,有原种约10个,分布于华南和西南诸省,主要生长在北纬20‘以南的海南和云南南部,野生,观赏价值低,未开发利用。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单轴型,无假鳞茎,植株高大,50~200cm。叶革质,抱茎着生,排成左右两列,扁平状、圆柱状或半圆柱状。花自叶腋抽出,总状花序着花5~20朵,质厚,萼片发达,两侧萼片大于花瓣,唇瓣小而不发达,与蕊柱基部粘连,有距,蕊柱短,花药顶生,有的具香味,花期长(图14—6)。
(生态习性)万带兰属现有栽培种绝大多数为杂交种,是热带附生兰,原生种多附生在林中树干或石壁上,喜光喜湿,不耐寒。气生根粗壮发达,好气好肥,环境适宜时栽培管理容易。
[栽培利用]万带兰的根常常伸出容器暴露于空气中,好气且十分耐旱,栽培基质忌用土壤,宜用颗粒较粗的植料,如树皮、木炭、椰壳、蕨根等,置于木框、藤框等利于根条伸出的网格状容器中。栽培万带兰要求给予充足的光照,夏季遮荫30%,其余时间不必遮光。浇水依季节和温度调节,在旺盛生长期应给予高湿高温条件促使茎叶生长,7~lOd施液肥一次,间或给予叶面肥。当温度降至20~25℃时生长趋缓,施肥间隔时间拉长;15~20℃时少浇水施肥,防止烂苗;低于15℃基本不施肥,并只叶面喷水;IO~C以下气温对产于热带地区的种和品种将产生冻害。在光照充足、温湿度高、营养供应有保证的条件下,万带兰生长迅速,开花多。在高温强光照环境中,只要保持80%~90%的空气湿度,适时通风,万带兰亦能生长开花。
万带兰的商品生产大量采用组织培养试管苗,杂交育种采用人工培养基无菌播种,盆栽可分株。在东南亚,万带兰是重要的商品花卉,不仅作切花栽培大量出口,盆花生产和园林绿地应用亦十分普遍。
[产于我国的万带兰原生种]
(1)棒叶万带兰(V.teres) 原产云南南部。常绿,茎木质,攀缘状;叶棒状,两列状着生;总状花序腋生,疏生少数花,花大,径7cm以上,紫红色,内外花被片近同形,基部收窄,唇瓣上面被毛,黄色,下面无龙骨状突起,蕊柱粗短。花期7~8月。
(2)白柱万带兰(V.brunnea) 原产我国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广西,缅甸和泰国亦产,生于海拔800~1 800m的林中。茎长,具多数短的节间;叶两列,革质,带状,长22~25cm,宽约2.5cm,先端有2~3个尖齿状缺刻;花序腋生,有花3~5朵,花瓣质厚,黄褐色带深褐色网状脉纹,唇瓣有许多褐色条纹,蕊柱白色稍带淡紫色晕。花期冬春季。
(3)琴唇万带兰(V.concolor) 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生于海拔800—1 200m的林中。茎长;叶二列,革质,带状叶长20~30cm,宽1~3cm,中部以下常呈V字形对折,先端有2~3个不等长的尖齿状缺刻;花序腋生,有花2~8朵,花瓣黄褐色有褐色条纹,唇瓣有许多褐色斑点和条纹。花期春季。
(4)纯色万带兰·(V.subcomcolor) 原产我国海南和云南,生于海拔600~1 000m的疏林中。茎粗壮,长可达20cm;叶二列,带状,长14~20cm,宽约2cm,先端有2~3个不等长的尖齿状缺刻;花序腋生,有花3~6朵,花质厚,花瓣黄褐色,有网格状脉纹,唇瓣白色,有许多紫色斑点和条纹。花期冬春季。
(5)鸡冠万带兰(V.cristata) 原产我国云南西南部、西藏东南部,锡金、尼泊尔和印度亦产,生于海拔700—1 600m的常绿阔叶林中。茎直立,长达6cm;叶厚革质,二列,带状,长可达12cm,宽约1.3cm,先端有三个不等的细尖齿;花序腋生,有花1~2朵,花瓣质厚,浅黄色,唇瓣白色有多条深红色条纹,尖端开叉。花期春夏季。
(6)矮万带兰(V.pumila) 原产我国云南南部、广西西部、海南,印度、泰国和越南亦产,生于海拔900~1 800m的山地林中。茎直立,长约5cm;叶二列,带状,长10~llcm,宽约lcm,革质,中部对折呈V形;花序短,腋生,有花1~2朵,花瓣白色,唇瓣肉质,白色,有红色斑纹和斑点。花期夏季。
(7)垂头万带兰(V.alpina) 原产我国云南南部,锡金和印度也有,生于高山阔叶林中。茎直立,长约5cm;叶厚革质,带状,长10~llcm,宽约lcm,中部以下呈V状对折;花序短,腋生,有花1~2朵,花瓣黄绿色,质厚,唇瓣肉质,绿黄色带深紫红色条纹。花期夏季。
(8)蓝网万带兰(V.coerulea) 原产云南南部,印度、缅甸、泰国亦有分布,生于海拔700~1 600m的疏林中。茎粗壮,长2~8cm,基部有许多气根;叶二列,带状,长7~12cm,宽约lcm,尖端有缺刻;花序腋生,长达36cm,疏生许多花,花瓣质厚,白色有蓝色网状斑,唇瓣细小,肉质,深蓝色。花期冬春季。
(9)雅美万带兰(y.1amellate) 原产我国台湾的兰屿,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亦产,生于低海拔林中。茎粗壮,长达30cm;叶二列,厚革质,带状,长15~20cm,宽约2cm,先端具两个不等长的尖齿状缺刻;花序腋生,长约20cm,有5—15朵花,花瓣质厚,黄绿色有褐色斑块和条纹,唇瓣白色带黄,先端钝或圆形。花期春夏季。
(10)小蓝万带兰(V.coerulescens) 原产我国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印度、缅甸、泰国亦产,生于海拔700~1 600m的疏林中。茎粗壮,长达8cm;叶二列,斜立,带状,常呈V字形对折,长7~12cm,宽约lcm,先端斜截形并有不整齐的缺刻;花序近直立,有花10~20朵,花瓣淡蓝色或白色带蓝色晕,唇瓣深蓝色,肉质。花期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