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math
,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简介
,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是我校校本部四个学院专科各专业一直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考察北京联合大学,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当年,根据对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学习与理解,我们制定了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与开课模式,并在两个大专班率先开出了“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的两个教学环节--“应用数学与计算”及“应用数学与计算实训”,并要求“数学实训课”为“数学理论课”服务。
1998年,我们编写出版了第一套配套教材--《应用数学与计算》及《应用数学与计算实训》,至此,我校98模式正式启动,作为其课程之一的“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基本完成,这一课程的也正式面向我校本部的四个学院开设,同时这一课程也开始在高职高专教育界稍有名气。
1999年,教材《应用数学与计算》及《应用数学与计算实训》被认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推荐教材。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教学环节间信息交换不畅,特别是数学理论与数学实训(包括其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等)间信息交换不畅的问题,我们立项进行了信息交换的研究与实践,同时开始感觉到现代环教学手段的重要,并开始这方面的尝试与研究,参与了清华大学数学教改基地有关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的研讨活动。
2000年8月,《应用数学与计算》及《应用数学与计算实训》修订版出版发行。自此我们开始了有序的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性活动。首先,组织部分人员编制了与教材配套的电子教案并在部分班级尝试使用。同时,数学实训课与数学理论课间信息交换的研讨从未间断,提出了更好更新的解决办法,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程改革尝试,同时,在部分班级尝试更深层次的内容与手段方式的相互辅助研讨与尝试。
2001年,“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教学大纲再次更新。在总结数学实训课与数学理论课间信息交换的研讨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必须够用为度”的更深层次理解,调整了课程的建设思想。在调研基础上,引入模块化思想与数学素质教育新理念,对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分解与组合,构建出既相互独立又整体耦合的模块化高职数学课程结构体系(详细见后)。在此基础上,2001年8月,新教材《大学数学简明教程》问世,并与此同时配套了相应的电子教案。在教学中开始试用。自此,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了新起点。
2002年初,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第一大支撑材料的网络课程--教育部立项的新世纪网络课程《大学数学应用基础》开始研制。网络课程设计围绕解决纯数学软件对数学教学的支撑不足、迎合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学、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教、数学教与学的图形计算实时交互等问题设计制作。同时,“高职高专数学--应用数学与计算”课程的其他辅助材料陆续成型并开始使用。
2003年,非典期间,课程的配套材料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作用,通过课程运行与有关专家测评,该课程被评为非典期间“校级优秀课程一等奖”。课程配套电子教案开始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