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白茶初制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白茶加工原理。
? 职业技能及重难点:
? 白茶加工工艺及加工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 组织教学:
? 课堂教学纪律组织。
? 教学准备,教学用挂图。
? 简要复习,四川黑茶品质及加工工艺与
技术。
? 提问,四川南路边茶的加工工艺及技术
要点?
? 新课内容:
? 白茶是福建省外销特种茶之一。该省的福鼎县,政和
县、松溪县和建阳县水吉镇为主产区。台湾省也有少
量生产。
?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晾晒、干燥。
白茶的品质特点是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
汤色浅淡、味甘醇、第一泡茶汤清淡如水,故称白茶。
? 白茶花色品种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
眉和新白茶等,外销市场主要是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
地,近年白茶出口近 400T。
? 白毛茶花色依茶树品种和采摘标准不同划分。
? 白牡丹 依茶树品种不同:
? ①大白:大白茶品种制成
? ②水仙白:水仙品种制成
? ③菜茶品种制成:小白
? 依鲜叶嫩度不同,
? 白毫银针:大白茶或水仙品种的肥芽制成
? ①白牡丹:大白茶的一芽二叶初展嫩梢
? ②贡眉:菜茶一芽二三叶嫩梢
? ③寿眉:制银针“抽针”时剥下的单片叶制
成。
? 1985年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曾以乐昌白毛茶品种
试制银针和寿眉(单片)分别命名为白云雪芽
和白云雪片,品质胜过白毫银针和白牡丹。
? 白茶产区小,产量也少。
? 白茶性清凉,退热降火,有治病功效,尤以银
针最为珍贵。
? 目前外销商品茶以银针、白牡丹和中国白茶三
个花色出口。西欧国家的茶叶常以白茶拼配点
缀,以显芽毫,提高售价。
第一节 白毫银针初制
? 白毫银针以色白如银,形状似针而得名,
纯用肥壮茶芽制成。 福鼎制法 是当茶树
新芽抽出时,即采下肥壮单芽; 政和制
法 是当新梢达一芽二叶后将嫩梢采下,
放置于室内干燥处“抽针”。抽针时,
左手捏往嫩梗,右手将叶片轻轻剥下,
所余肥芽付制银针,叶片付制寿眉或其
他茶。
? 一、品质特点
? 银针外形肥壮,茶芽满披白毫,色泽银亮。内质
香气清鲜,汤色浅杏黄而晶亮,滋味鲜爽微甜,
毫味浓。但由于产区不同,品质略有差异。 福鼎
银针 芽头肥嫩,茸毛疏松,呈银白色,滋味清鲜。
政和银针 芽壮毫显,呈银灰色,滋味浓厚。同一
产区,随采制季节不同,品质也有差异。如福鼎
产区,清明前 采制的,芽头肥壮,身骨重实,茸
毛疏松,色白如银。 清明后 采制的芽头扁瘪,身
骨轻虚,茸毛伏贴,色带灰白。
? 二、鲜叶标准
? 银针用大白茶或水仙品种肥芽制造而成,可在
新梢上直接采下壮芽(福鼎制法),也可采下
一芽一二叶,在室内抽针(政和制法)。
? 鲜叶采摘以晴天,北风天为最好,要求不采病
虫、虫伤芽、紫色芽、细瘦芽、开心芽、空心
芽和弯曲芽,长到一芽三四叶时也不宜用来制
银针。
? 三、初制技术
? (一)福鼎制法
? 鲜叶进厂后,将茶芽薄摊于水筛或萎
凋帘内(勿重叠),每筛约 0.25Kg,
放置于阳光下曝晒一天,达八九成干
时,剔除展开的青色芽叶,再用烘笼
文火 40-50℃ 烘焙至足干即可,即可贮
藏。
? 烘焙时,烘心盘上垫衬一层白纸,以防
火温灼伤茶芽,使成茶毫色银亮,每笼
摊芽 0。 25Kg,烘温 40-50℃,约 30min可
达足干。 烘焙时必须严格控制火温,如
温度过高,又摊得过厚,茶芽红变,香
气不正。温度过低,毫色转黑,品质劣
变。若火候过度,毫色发黄,也有损于
品质。
? 白茶采用日光萎凋,常受气候影响。若遇高温
闷热天气,在强光下曝晒一天,只能达六七成
干,继续移入自然萎凋,到次日上午,再晒到
九成干,后用文火烘干。
? 若连续阴雨,即在当晚或次日晨,先用 65℃ 火
温烘焙 10min,中间翻动一二次,到叶色呈灰
绿时取出,稍加摊晾,再用 50℃ 烘到足干。采
用此法所制的毛茶,白毫易脱,色泽灰黄,带
有闷味。
? 茶芽采后,若遇阴雨连绵,则采用全烘
干法,先高温( 90-100℃ )烘焙,待减
重 60-70%时下烘摊晾,再用文火( 50℃
左右)烘到足干。此法须严格控制投叶
量,掌握不当,常出现闷味,茶芽变红
或枯黄。
? 有风天气,也可先在室内自然萎凋,待
减重 30%左右,再用文火烘干。
? 政和制法
? 将鲜叶摊在水筛中,置于通风处萎凋(或在
微弱阳光下摊晒),到七八成干时,移到烈
日下晒干,一般需 2-3D才能完成。
? 晴天也可用 先晒后风干 的方法,上午九时前
或下午 3时后,阳光不甚强烈,将鲜叶置于
日光下晒 2-3h,移入室内自然萎凋,到八九
成干时再晒干或用文火烘干。晒干的香气较
低。
第二节 白牡丹初制
? 白牡丹一般采一芽二叶初展,绿叶披银毫,
形似花朵,故称白牡丹。毛茶背面白毫银亮,
叶面黛绿开铁青,呈绿面白底。由于长时间
的萎凋,叶脉渐红,夹于绿叶之中,呈绿叶
红筋,因而又有“红装素裹”之誉。
? 贡眉、寿眉制法与白牡丹大致相同,其品质
次于白牡丹。
? 一、品质特征
? 白牡丹形似花朵,绿叶夹银毫,故称
白牡丹,其外形叶张平伏舒展,叶缘
垂卷,叶色灰绿,芽叶连枝,毫心肥
壮,毫色银白;内质毫香显,味鲜醇,
汤色杏黄明亮,叶底软嫩,毫心黄而
肥壮,叶底浅灰,绿面白底。
? 二、鲜叶标准
? 白牡丹鲜叶采自大白茶或水仙品种,
标准为一芽一二叶初展,要求芽叶
“三白”,即芽及第一二叶均有白色
茸毛,嫩度好,长势壮。鲜叶一级以
一芽二叶为主,二级以一芽三叶为主,
三级芽头少,多为对夹嫩叶。
? 三、初制技术
? 制法特点是不炒不揉,只经萎凋和干燥两道
工序,萎凋中兼有并筛措施,是形成白茶特
有外形的关键技术措施,干燥后立即拣剔,
即成白茶。
? 白茶萎凋和干燥有时没有明显的界限,需根
据鲜叶含水量和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一般以
室内自然萎凋和适时干燥的品质最好。
? (一)室内自然萎凋,干燥制法
? 在高温低湿、阳光强烈的气候条件下,多采
用这一方法。鲜叶进厂后,严格分清等级,
及时分别摊青,立即摊在水筛上(水筛为竹
制,直径 1M、边高 2.5CM、筛孔 0.5-0.6CM,
孔与孔间隔 1CM)。每筛摊叶量:春茶
0.4kg左右,夏秋茶 0.5kg左右。要求摊叶均匀,
互不重叠。摊叶后,两手持水筛边缘转动,
使叶子均匀散开,俗称开青或开筛。开筛动
作要迅速、轻快、切忌反复筛摇,否则,因
机械损伤而变红,或因芽叶相互重叠而变
黑,因此,开筛技术要求较高。
? 开筛后,将水筛放置于萎凋架上,不能
再翻动,萎凋时间约 35-45h,到七八成
干、叶片不贴筛,芽叶毫色发白、叶色
由浅绿转为深绿或灰绿,芽尖与嫩梗翘
尾,叶缘略带垂卷,叶面有波纹状,嗅
之无青气时,即可进行并筛。
? 一般小白茶(莱茶) 8成干,两筛并一筛;白
牡丹(大白茶) 7成干时,两筛并一筛,到 8成
干时,再两筛并一筛。并筛后,摊叶厚 10-
15CM左右,中间凹陷,放在萎凋架上继续萎
凋 2h左右,达九成半干时,下筛拣剔。
? 拣剔动作要轻,防止芽叶折断,拣去黄片、老
叶、茶梗、茶籽等杂物,拣剔后,进行烘焙、
定色、即可出售。
? 复式萎凋、自然干燥制法
? 与室内自然萎凋干燥法基本相同。在春季低温
晴朗天气,视气温高低,利用早晚阳光不甚强
烈时进行日光萎凋,时间 3-5min不等,待手触
水筛的边框有温感时,就立即移入室内,使其
散热降温,然后又移到室外进行日光萎凋,如
此重复 2-4次,总的日晒时间 10-30min不等,待
叶片略失光泽,稍呈软萎状态时,转入室内进
行自然萎凋。
? 复式萎凋操作烦锁,程度不易掌握,毛茶色泽
常出现花杂,枯红等缺点,品质大为下降。夏
季阳光强烈,气温过高,不宜采用。
? (三)加温萎凋、烘焙干燥制法
? 若遇阴雨连绵,或温度低、湿度大的
天气,可采取加温萎凋方法,可在室
内设加热管道或放置火盆,室温控制
在 20-32℃,以 28-30℃ 最适,RH%为
65-70%,萎凋室切忌高温密闭,以防
高温高湿,芽叶红变,现多改用萎凋
槽萎凋,操作方便,利于控制温湿度。
? 加温萎凋历时 35-38h,达六七成干时,
转用低温烘焙,待八成干时下焙(含水
约 18-25%),摊放一段时间,促进化学
变化,相当于并筛和摊放的作用。而后
低温慢焙,一次干燥。也有采用先高温
萎凋后自然萎凋各 8h,交替进行,全程
36h的萎凋方法,但毛茶品质较差。
? 第三节 新白茶初制
? 基本工艺:萎凋 —— 揉捻 —— 干燥
? 第四节 白茶初制理论
? 白茶鲜叶加工工艺极为简单,但因自然
萎凋历时较长,环境条件多变,理化变
化复杂,在缓慢而又有控制的变化中形
成白茶特有的外形与内质。
? 一、白茶品质的形成
? 1、水分变化与叶态形成
? 白茶(白牡丹)的外形是由于鲜叶品质和加工
中不炒不揉而形成抱心形芽叶连枝的自然形态。
? 在萎凋过程中,芽叶失水速度与室温、室内
RH%和芽叶水分多少有关,其失水总趋势是前
期(并筛前)快,后期慢,至烘焙前失水最慢。
? 在萎凋中,叶尖、叶缘失水较叶肉细胞
快,叶背失水较叶面快,引起叶面,叶
背张力的不平衡。当失水到一定程度时
叶尖与嫩梗翘起,叶缘开始向叶背反卷,
这时用外力克服水筛对叶背的作用力,
以促进叶缘垂卷,使叶片呈船底形。因
此,当萎凋叶达七八成干时进行并筛和
翻动,是防止贴筛所造成平板状叶态的
关键措施。
? (二)叶绿素等的变化及叶色的形成
? 白茶叶色是色素和多酚类变化的结果。
? 在萎凋过程中,由于叶内水分散失,细
胞液浓度提高,酶促作用加强,叶绿素
在叶绿素酶作用下分解,chl a /chlb比例
改变,同时由于细胞液 PH改变,使 chl向
脱镁 chl转化,叶色转为暗绿,在加热干
燥中,使 chl进一步分解。
? 白茶色泽除 chl变化外,其它色素如胡萝
卜素,叶黄素及后期多酚类化合物氧化
缩合成有色物质,这种由绿、黄、红等
多种色素的协调,构成白茶的色泽。
? 在正常情况下,呈现以绿色为主,夹有
轻微黄、红色,衬以白毫的 灰绿色,并
显银亮光泽,这是白茶的标准色。
? 若萎凋中温度过高,堆积过厚,萎凋时
间过长,或机械损伤严重,使 chl大量破
坏,暗红色成分大量增加而呈暗褐色
(铁板色),以致黑褐色。
? 如萎凋温度过小,干燥过快,叶绿素转
化和多酚类化合物缩合产物很少,色泽
呈绿色(青茶色),品质大大下降。
? 三、其它物质的变化及香味的形成
? 在萎凋前期:
? 在白茶制造过程中,萎凋叶随水分减少,
酶的活性增强,叶内有机物趋向水解,
淀粉、蛋白质分别水解为单糖、氨基酸,
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缩合,以及它们的相
互作用,为白茶的香气和滋味奠定了物
质基础。
? 淀粉 ---(水解) ---单糖 ---(增进茶汤的滋味)
? 蛋白质 ---(水解) ---氨基酸(增进茶汤的滋味)
--(在醌的氧化下) ---醛 ---形成影响白茶的香
气成分。
? 多酚类缓慢轻微的氧化缩合,大大减少了茶汤
的苦涩味,使滋味醇和,微量的氧化缩合产物
( TR,TF,TB)及其它色素,使茶汤呈杏黄
色。
? 在萎凋后期:
? 酶的活性逐渐下降,酶促作用为非酶促作用所
代替,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与 aa,aa与糖的相
会作用,形成了芳香物质。 并筛、滩放后,一
定的温度和湿度使某些具青气的醇,醛类和带
苦涩味的多酚类产生异构化,使青气和涩味进
一步消失,这对提高白茶香气和茶汤醇和度起
了重要作用。
? 干燥是白茶制造的最后工序,烘焙干燥
可及时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去掉
多余水分,固定已形成的品质。在热的
作用下,可溶性物质有所增加,而儿茶
多酚类总量减少,以复杂儿茶素减少要
多些,简单儿茶素保留要多些。
? 二、初制技术对品质的影响
? 白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除茶叶
品种和采摘标准外,萎凋的条件如温度、
湿度、通风等条件,都会影响萎凋时间
的长短,而萎凋时间的长短和干燥方法
又影响白茶的品质。
? 一般掌握萎凋温度 20-25℃, RH%为 70%,
萎凋历时 50-60h形成的品质最好。
? 高温低湿可缩短萎凋时间,在 26-31℃ 下,32h可
完成萎凋。但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叶内水分蒸
发过快,萎凋历时短,化学变化不足,成茶色泽
枯黄或燥绿,香味青涩。
? 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水分蒸发慢,萎凋历时太
长,化学变化过度,特别是儿茶多酚类氧化缩合
物使成茶色泽变暗、变黑、香味变劣、汤色带红、
品质低劣。因此,在低湿高温条件下,当萎凋叶
含水量在 30-35%时,应立即烘干,否则易泛红劣
变。
? 通风可调节室内温、湿度,并提供充足的
氧,为芽叶失水和儿茶多酚类的氧化创造
有利条件,对品质形成有利。
? 萎凋开始直至并筛前,萎凋叶不翻动,而
当萎凋叶达七八成干时,细胞膨压大为下
降,此时并筛,可促进叶缘垂卷,这是叶
态形成的关键。
? 并筛过早,细胞膨压大,在继续失水时,
叶面产生皱缩。
? 并筛过迟,细胞弹性已丧失,叶张贴筛
成平板状已固定,并筛后叶缘过度反卷
成船底形,因而形成不良的平板状态。
? 干燥方法对白茶品质有明显影响,风干
和晒干可使毫色发白银亮,叶绿素破坏
少,但因热作用小,物质转化也少,aa、
总糖量较烘干的少,香气也不及烘干的
高,并带有青气。
? 烘干的 chl破坏较多,色泽不及风干的灰
绿,且毫色易变黄,然而,在热的作用
下,成茶 aa和糖含量较高,对茶汤品质
有利,香气也高,现在白茶多用烘焙干
燥。
复习题
? 1、白茶的品质特点有哪些?加工工艺及
技术要点是什么?
? 2、阐述白茶初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