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5.1.1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以查错揭弊为主--→以验证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为主--→以验证会计报表公允性为主   详细审计阶段 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5.1.2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   (一)我国独立审计总目标   我国独立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二)会计报表使用者希望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鉴证的理由:    第一、各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背离与冲突    第二、会计报表是其使用者们进行投资、贷款及其他决策的最主要的资料来源。 第三、会计业务的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日趋复杂,报表的使用者因缺乏会计知识而难以 对其的质量作出评估,他们只能求助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质量进行鉴证。 第四、距离遥远的使用者往往难以直接评估会计报表的质量, 基于对经济决策的考虑,他们只能依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5.2.1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重点) 一般审计目标 (共性) 独立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 项目审计目标 (特性) 必须根据 来确定 专业判断程序: 会计报表认定与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意见 (一)认定的概念 1.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其会计报表所做的断言或声明。 2.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关系: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在于确定其认定是否合理。再认定。 3.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方式:包括明示性的认定和暗示性的认定。   (二)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种类及其性质 认定种类 性 质 相关报表 特 点 所要解决问题  存在或发生 (定性) 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利润表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易高估 管理当局是否把那些不应包括的项目(如不存在、不曾发生的交易结果)挤入了会计报表 不涉及金额是否正确。  完整性 (定性) 在会计报表中所有应列示的交易和事项均已列入,没有遗漏。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易低估 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或省略了, 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权利和义务 (定性) 在特定日期,各项资产均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均是公司的义务。 资产负债表 如有错误,会同时影响存在或发生认定或完整性认定。   估价或分摊 (定量) 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要素均已按适当的方法进行计价,列入会计报表的金额正确。 所有报表 如有错误,一定影响金额; 包括:总值估价、净值估价 计算精确性 三方面内容 金额的确定是否遵守了企业会计准则 数学上有无错误 管理当局会计估计合理性。  表达与披露 (定性) 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已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所有报表 如有错误 属分类不当、披露不充分。    2004年12月15日《国际审计准则500—审计证据》修订 P86 5.2.2具体审计目标P89  1.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 ----→ 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 真实性 ----→ 所列余额真实。   (3) 完整性 ----→ 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   (4) 所有权 ----→ 所列金额确属公司。   (5) 估价 ----→ 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   (6) 截止 ----→ 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适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 (7)机械准确性 ----→ 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 (8) 披露 ----→ 会计报表中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 (9) 分类 ----→ 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会计报表中恰当列示。 2.确定具体审计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基本因素: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经济活动的性质/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等 ★★以存货为例,由管理当局会计报表认定推论得出具体审计目标的过程如下: P90 管理当局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 运用于存货的项目审计目标  ? 总体合理性  (1)全部存货及销售成本合理,看来无重要错报   其他特定目标  1、存在或发生 真实性 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真实性) (1)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  2、完整性 完整性 是否有未入帐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 (1)现有存货均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  3、权利与义务 所有权 ①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 ②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1)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 (2)存货未作抵押  4、估价或分摊 估价 ①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估价、机械准确性) ②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估价); (1)账面存货量与实有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 (2)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减少时,已冲减存货价值   截止 ③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截止) (1)年末采购截止是恰当的 (2)年末销售截止是恰当的   机械准确性 ①会计记录是否正确(估价、机械准确性) (1)存货项目的总计数与总帐一致  5、表达与披露 披露 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分类、披露) (1)存货主要种类和估价基础已揭示 (2)存货的抵押或转让已作揭示   分类 同上 存货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几类   5.3.1审计过程的三个阶段--------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   审计过程 主要工作  审计计划阶段 {审计工作的起点} 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定重要性; ⑤ 分析审计风险; ⑥ 编制审计计划。  实施审计阶段 {审计过程的中心环节}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控制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修订审计计划; 对会计报表项目的数据进行实质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 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的关系,上述两项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序较高,则实质性测试工作就可以大大减少;反之,实质性测试工作则大大增加,但不管何时,实质性测试工作必不可少。  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工作的结束} ①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 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③审计期后事项; ④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⑤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⑥提出管理建议书。  5.4.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概念与作用(可能间答)   (一)概念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包括客户、被审计单位)共同签署的, 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约双方是审计业务委托人和会计师事务所,不能误认为是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作用 P91 5.4.2签定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重点记忆) 在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委托目的、审计范围有无限制、审计收费以及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协助的工作等约定事项进行商议。具体如下: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    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价专业胜任能力 包括:   确定审计小组的关键成员和考虑在审计过程中向外界专家寻求协助的需要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具备胜任能力,应当拒绝接受委托。    4.商定审计收费(同第三章)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现场审计之前------被审计单位应当将所有的会计资料准备齐全;    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财会人员应当对注册会计师的询问、审查给予解释和配合;    并在适当的地方----为注册会计师代编工作底稿。 5.4.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重点记忆) 考试方法:1、写出报告,考生挑错 2、起草报告部分内容(如:双方责任义务、审计报告使用责任) 3、写出内容的名称,指明依据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和格式,可以随着审计约定事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序号 基本内容 具体要求  1 签约双方的名称 (略)客观事实  2 委托目的 说明委托人委托事务所的目的或用意  3 审计范围 (1)会计报表审计,应明确所审会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期间 (2)其他专项审计,应说明相应的审计范围。  4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略)  5 签约双方的义务 会计师事务所: ①按照约定时间完成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②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获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被审计单位: ①及时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要的全部资料; ②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提供必要的条件及合作; ③按照约定条件,及时足额支付审计费用  6 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 (略)双方商定的  7 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 审计报告的使用应当与委托目的相关,委托人须正确使用。 委托人若使用不当而造成后果,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关。  8 审计收费 审计业务约定书应明确审计收费的计费依据、计费标准及付费方式与时间。  9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 确定有效期间即为明确约定书的生效日和失效日。  10 违约责任 (略)  11 签约时间 (略)  12 其他有关事项 (1)如委托业务涉及会计咨询时,应在约定书中写明约定双方各自的职责; (2)如会计师事务所首次接受委托业务时,还应考虑期初余额的审计责任及如何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等事项。  审计业务约定书一经双方签定即具有法律效律。任何一方如需修改、补充审计业务约定书,应以适当方式获得对方的确认。 5.4.4审计范围 P93 (一)概念   审计范围是指审计对象涉及的领域及内容,由于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全部或部分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的载体主要是会计资料,因此,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应是审计的范围。 (二)会计报表审计范围P94   1.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   2.审计目的------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这些会计报表发表意见。   3.审计范围------凡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与注册会计师意见有关的资料均属于会计报表的审计范围(两个凡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基础性会计记录和其他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成为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可采用以下两种:    ①控制测试,即对被审计单位与生成会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解,并对该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遵循加以测试。一方面可以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基础性会计记录等资料的可靠性和充分性; 另一方面可以据此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实施时间。    ②实质性测试,即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项目余额进行的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通常按照会计报表项目或业务循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2)确定有关信息、资料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①将会计报表与其他来源的资料相比较, 以了解其中记载的事项和业务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    ②参考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所做的判断, 评价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评价信息资料的分类方式、表达方式是否恰当。   (3)考虑以下影响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因素: 专业判断的主观性 证据的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审计的测试性 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在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时,仍然存在某些重要的错报、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亦即存在审计风险。因此,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舞弊的迹象,并可能会因此导致反映严重失实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追加审计程序,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当审计范围受限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4.总结   原 则 内 容 方法或因素  凡是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的资料 1.确定基础性会计记录和其他资料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成为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 ①控制测试 ②实质性测试   2.确定有关信息、资料是否在会计报表中得到恰当的反映 ①比较法 ②评价法  凡是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有关的资料 考虑影响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的因素 不存在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 存在审计风险 ③ 审计范围受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