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6.1.1审计证据的种类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了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    (二)审计证据、审计程序与会计认定的逻辑关系   1.实务中,通常是针对每项会计报表认定来获取证据。   2.有关某项认定的审计证据,不得用于代替有关另一项认定应获取的审计证据。?(不是很理解)   3.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随着认定的不同而不同。如监盘的实物证据。   4.有些情况下,某项测试可为多项认定提供审计证据。   总结:不同的审计程序可提供不同的审计证据,而不同的审计证据可用来证实不同的会计报表认定。   认定---目标—程序---证据---认定 (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不同人员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口头陈述相同时,口头证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种类 获取方法 审计目标 认定 备注  实物证据 观察、监盘 真实、完整、 估价、截止 存在与发生 完整性 估价与分摊 不能完全证明所有权 不能完全证明其计价正确   书面证据 检查、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 所有目标  全部认定 证据来源渠道不同 其证明力也不同   口头证据 询问(面询) 所有目标 除机械准确性 全部认定 其本身不足以得出结论 需要其他证据支持   环境证据 观察、询问 总体合理性 无 属于间接证据不能直接得结论但会影响获取证据的数量   直接递交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据 ↓大于 已经被审计单位持有并提交注册会计师的外部证明 ↓ 大于 CPA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 ↓大于 内部证据 6.1.2 审计证据的特性(重点) (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定量[数量特征]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又称足够性,是指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的审计意见, 是CPA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两性),应当考虑下列5个因素 单纯就充允性而言,还应当考虑2个因素(经济因素和总体规模与特征)(共7个):       固有风险 第一次进行审计时,要有意识地提高证据的质量,增加证据的数量 内部控制越弱------审计风险越大---需要的证据越多 (1)审计风险 控制风险 业务越复杂----审计风险越大----所需的证据数量也越多 管理当局越不可信赖----风险越高----所需证据越多 检查风险 财务状况不佳时,注意提高证据质量,或适当增加证据数量 经常无正当理由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及其CPA时需提高质量增加数量    审计证据的数量 与 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呈同向变动关系;    检查风险-------呈反向变动关系。 注意: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的是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暂不考虑检查风险。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3)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6)经济因素—--成本效益比   (7)总体规模与特征 (四)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定性[质量特征]    概念: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是获取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    2.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但并不是说充分性也会影响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    控制测试应考虑的相关事项 证据的相关性 是指审计证据应当 与审计目标相关 实质性测试应考虑的相关事项 证据的 适当性 来源 证据的可靠性 及时 ⑦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 客观 ⑧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能如实反映客观事实 (五)成本效益原则P102   注意:注册会计师获取证据时,可以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是必须考虑)   但对于重要的审计项目,注册会计师不应将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 取得 鉴定 特点  审计证据 自己收集 自己判断 充分、适当  法律证据 由诉讼双方提供 裁决者不参与收集 最可靠、确凿  此时,注册会计师若无法取得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应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六)审计证据与法律证据的区别 6.1.3 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 内容 获取的证据  说明  检查 检查是CPA对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可靠程度的审阅与复核 书面证据 审阅法和复核法 审阅法:会计记录---证、账、表、其他书面文件 复核法:一致性;证、账、表的组合  监盘 CPA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实物证据 不得代行管理当局职能 三方人在场地,注师进行现场监督对于贵重的物资,可抽查复点 局限性,不能认定所有权和价值(盘点现金可以证明存在性、所有权、价值)  观察 观察是CPA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证据 实物证据 环境证据    查询 及函证 注册会计师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或口头询问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的一种方法  计算 CPA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 书面证据  计算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帐簿和报表中有关数字的验算,而且还包括对会计资料中有关项目的加总或其他运算  分析性 复核 CPA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环境证据 书面证据 比较分析法-报表数与既定标准比 比率分析法-同一报表项目与项目比 趋势分析法-不同报表同一项目比 分析性复核最能实现总体合理性目标,一般说来,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都将运用。      (七)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认定的关系    监盘 观察 分析性复核 计算 检查 查询和函证 (八)审计程序的分类(间答) 程序的  方法 类别(用途) 主要目的 审计要求 说明  ①询问②观察③检查 ④穿行测试 ⑤合理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 内部控制 了解的程序 ①内控怎样设计 ②内控是否等到执行 ③充分合理计划审计工作 每次审计必须执行 交易实质性测试是审定某类或某项交易认定的恰当性 余额实质性测试是审定某个账户余额认定的恰当性 分析性测试是证实会计报表数据有关关系是否合理提供证据  ①检查②询问 ③重新执行④观察 控制测试程序 ①设计是否合理、适当 ②运行是否有效 有时可以省略   ①交易详细测试 ②余额详细测试 ③分析性复核 实质性 测试程序 证明管理当局在 会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否公允  每次审计必须执行    6.1.4审计证据的整理与分析     (一)整理、分析审计证据的方法   分类、计算、比较、小结、综合     (二)整理、分析审计证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6.2.1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    1.底稿与证据的关系。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CPA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工作底稿的全部内容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2.种类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底稿类别 主要种类 特点  综合类 约定书、计划、报告未定稿、总结、调整分录汇总表 审计计划和报告阶段形成的 为规划、控制和总结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意见  业务类 了解、符测、实测形成的,如存货盘点表、函证的回函、各种明细表和核对表、各种凭证的复印件、具体内部控制测试底稿等。 审计实施阶段执行具体审计程序形成  备查类 重要的法律性文件、执照、章程、原始资料的复印件 审计过程形成的仅具有备查作用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6.2.2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直接编制和取得 1.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主要是业务类工作底稿基本要素:    审计前的内控状况,未审计发生额、期末余额 2.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结构 实施的审计测试性质/项目/抽取的样本/凭证/审计标识/说明/审计调整 研究评价结果、有关帐项的审定发生额、审定期末数 3.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2) 获取底稿的基本要求:   (1) 编制底稿要求: 。    (3)底稿繁简程度的考虑因素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复核要点 2.基本要求            3.三级复核制度     保证三级复核的彻底贯彻执行。部门经理的“降级”使用,主任会计师应指定专人进行二级复核。    项 目 复核人 性 质 复核内容 时 间 复核要点  一级复核 项目负责人 详细复核 逐张复核 在外勤工作时 1.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翔实、可靠 2.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二级复核 部门经理 或签字注册会计师 一般复核 (重点把关) 重要会计账项的审计、 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 审计调整事项等 在外勤工作结束时 3.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4.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三级复核 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 重点复核 (原则性复核、 最终复核) 重大会计审计问题 重大审计调整事项 重要的审计工作底稿 在签发报告前 1.所采用的审计程序是否适当 2.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充分 3.审计过程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4.审计工作是否符合事务所的质量要求   6.2.3审计档案的管理 --------所有权 属会计师事务所   (1)永久性档案-------综合类工作底稿 备查类工作底稿-----长期保存 (不是永久保存 ) 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底稿 (2)当期档案(一般档案)--------业务类工作底稿 --------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10年; 如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底稿 记录内容在各年度之间经常发生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底稿。 (3)永久性审计档案如事务所中止了后续审计服务,其保管年限与最近1年当期档案的保管期限相同  (三)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1.审计档案的保密   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并落实专人管理---因为:商业秘密、事务所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①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在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依法查阅;    ②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时可查阅审计档案;    ③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经委托人[书面]同意,在下列情况下,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以要求查阅。    A.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后任注师可以调阅前任注师的;    B.基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需要,母公司所聘注师可以调阅子公司所聘注师,子公司不可调阅母公司的。    C.联合审计;    D.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   2.审计档案的调阅    因调阅者的误用而造成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及拥有工作底稿的事务所不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