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烯烃
5.1
烯烃的结构
烯烃的结构
5.2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
5.3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物理性质
5.4烯烃的化学性质
烯烃的化学性质
5.5 烯烃的制备
烯烃的制备
H
3
CH
2
CHC CH
2
单烯烃
z单烯烃比相应的烷烃少两个氢原
子,其通式为: C
n
H
2n
H
2
CCHC
H
CH
2
z二烯烃
烯烃的官能团:
C=C 双键
由于双键中含有较弱的π键,因此烯烃比
相应的烷烃活泼,容易发生一系列的加成
反应
烯基
从烯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
余下的烃基称为烯基。
通式为 C
n
H
2n-1
命名和名称的书写与烷烃基相同
H
2
CCH
乙烯基
烯丙基(2-丙烯基)
异丙烯基(1-甲基乙基)
丙烯基(1-丙烯基)
CH
3
CH CH
2
CH
2
CH CH
2
CH
3
CH=CH
CH
3
CCH
2
5.1烯烃的结构
烯烃的结构
Sp2杂化
2p
2p
2sp
2
2s 2s
2p
CC
CC
SP
2
杂化轨道
p 轨道
乙烯的
乙烯的
π-键
键
CC
H
H
H
H
CC
CC
610.9 kJ / mol
347.3 kJ / mol
键能:
π?键 263.6 kJ / mol
154 pm
110 pm
109.5
134pm
121.4o
117.2o
乙烯的键
乙烯的键
长和键角
长和键角
乙烷的键
乙烷的键
长和键角
长和键角
球棒模型
比例模型
π键的特点
强度: σ 键 > π 键
在一定温度下顺反式可相互转化
稳定性: Trans - > cis –
π 键电子云流动性较大
σ 键和 π 键的主要区别
σ键π键
可以单独存在,存在于任
何共价键中
成键轨道沿键轴 “头碰头 ”
重叠,重叠程度较大,键
能较大,键较稳定
电子云呈柱状,对键轴呈
圆柱形对称。电子云密集
于两原子之间,受核的约
束大,键的极化性小
成键的两个碳原子可以沿
键轴 “自由 ”旋转
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在双
键或三键中与 σ 键共存
成键轨道 “肩并肩 ”平行重
叠,重叠程度较小,键能
较小,键不稳定
电子云呈块状,通过键轴
有一对称面,电子云分布
在平面的上下方,受核的
约束小,键的极化性小
成键的两个碳原子不能沿
键轴 “自由 ”旋转
烯烃的顺反异构
顺反异构
----相同基团在双键同侧为顺式,
不同侧为反式
CC
CH
3
H
CH
3
H
顺式(cis)
CC
H
CH
3
CH
3
H
反式(trans)
烯烃的Z, E异构
zZ, E异构——根据次序规则,较大
基团在同侧为 Z–型,不同侧为 E–型
CC
CH
3
H
CH
3
H
Z-型
CC
H
CH
3
CH
3
H
E-型
烯烃的结构特征
烯烃的结构特征
?Sp2杂化
?π-键
?C=C键长比 C—C短
?存在顺反等异构
5.2烯烃的命名
烯烃的命名
?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名称之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双键位置
?> C
10
称 “某碳烯 ”
?取代基名称和位置的表示方法同烷烃
?顺、反或 Z、E写在全名的最前边
CH
3
CH
2
CH CHCHCH
2
CH
3
CH
3
5-甲基-3-庚烯
C
CH
2
CH
3
CH
3
CH
3
3,3-二甲基-1-戊烯
CH
3
CH
2
CH
2
C
CH=CH
2
CH
2
CH
2
CH
3
CH
3
3-甲基-3-丙基-1-己烯
CH
3
Br
1-甲基-6-溴环己烯
2
CH
2
CH
2
CH=CH
2
1 2 3 4
1
3
4
5
6
3-丁烯基环己烯
构型异构(顺反)
以 C=C相连的两个碳原子不能绕键轴做相对的
自由旋转,当这两个碳原子上各连有两个不同
的原子或基团时,双键上的四个基团在空间就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叫做两种构型:
CC
Cl
H
Cl
H
CC
Cl
H
H
Cl
顺 -1, 2-二氯乙烯 反 -1, 2-二氯乙烯
构型和构象的区别
相同点: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上的
不同排列
不同点:
构象:不同的构象之间一般可以自然转化,
不需外界的能量,不可能分离得到不同的
构象分子。
构型:一般不同的构型之间需要很高的能
量才可以进行转化(263.34KJ.mol
-1
),
同时必须通过键的断裂和再形成。
开链双键化合物顺反异构的命名
根据两个双键碳原子上所连相同的原
子和基团彼此在双键同侧或异侧,分
别命名为顺或反。
CC
H
3
C
H
CH
3
H
CC
H
3
C
H
H
CH
3
反-2-丁烯
顺-2-丁烯
CC
H
3
C
H
H
C C
H
CH
3
H
反,顺-2,4-已二烯
或顺,反-2,4-已二烯
Z-E标记法
当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四个原子或基团均
不相同时,顺反异构就不适用了。
--提出了以 “次序规则 ”为基础的
Z-E构型命名法
含一个碳碳双键化合物的命名
?按照 “次序规则 ”比较双键原子上所连的两
个原子或基团哪个优先
?较优基团在双键同侧的构型为 Z型
?较优基团在双键异侧的构型为 E型
?命名时, Z或 E加圆括号,写在化合物名称
前面
CC
H
3
C
H
Cl
CH
2
CH
3
按次序规则—CH
3
>—H,—Cl>—CH
2
CH
3
命名为:(Z)-3-氯-2-戊烯
CC
ClH
2
C
H
CH
3
Br
按次序规则ClCH
2
—>—H,—Br>—CH
3
命名为:(E)-1-氯-3-溴-2-丁烯
5.3烯烃的物理性质
气体: C2 ~ C4
液体: C5 ~ C18
高级烯烃为固体
沸点和熔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直链烯烃沸点高于支链烯烃
CC
CH
3
H
CH
3
H
CC
H
CH
3
CH
3
H
μ 0.33 D 0 D
b.p. 4℃ 1℃
m.p. -130.9℃ -105.6℃
沸点:顺式 > 反式
顺式异构体的偶极距比反式大,在液态下,
除范德华引力外,还有偶极引力,故沸点
较高
熔点:反式 > 顺式
反式异构体空间位阻更小,在晶体中排列
比顺式更紧密,故熔点较高
5.4 烯烃的化学性质
--比烷烃活泼,双键是其官能团,是反
应的中心。
典型反应是双键中的 π键断开,随后,
形成两个更强的 σ键 ----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
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彼此结合生成单一分子的
反应,称为加成反应。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底物最常见的是具有重键
(双键和叁键)或含有小环的化合物
A B + C C
A CCB
烯烃的亲电加成
烯烃的亲电加成
含有重键的化合物进行加成时,反应速率
的控制步骤(即慢的一步)是亲电试剂首
先进攻重键原子生成正离子中间体,然后
正离子中间体再与亲核试剂反应生成产物,
这种加成称为亲电加成
亲电子试剂:电负性高,缺电子的试剂。
如:卤素、无机酸(H
2
SO
4
、HCl、HBr、
HI、HOCl、HOBr)及有机酸等(路易
斯酸)
?1. 与卤素的加成
?2. 与氢卤酸的加成
?3. 与硫酸的加成
?4. 与水加成
?5. 与次卤酸的加成
1. 与卤素的加成
CC
X
2
+
X C C X
主要指: Cl
2
, Br
2
邻二卤
CH
2
=CH
2
+ Br
2
BrCH
2
CH
2
Br
CCl
4
实验现象: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使溶液
腿色 ----常用来鉴别不饱和键。
(CH
3
)
2
CHCH CHCH
3
+ Cl
2
0 ℃
CCl
4
(CH
3
)
3
CCH CH
2
+ Cl
2
5 ℃
(CH
3
)
3
CCH CH
2
Cl Cl
CCl
4
(CH
3
)
2
CHCH CHCH
3
Cl Cl
4-甲基 -2-戊烯
3,3-二甲基丁烯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是亲电加成
溴化反应的相对速率
CH
2
CH
2
CH
3
CH CH
2
(CH
3
)
2
CCH
2
(CH
3
)
2
CC(CH
3
)
2
PhCH CH
2
BrCH CH
2
CH
2
CHCO
2
H
V
相对
12 10.4
14
3.4
< 0.04 < 0.03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是分二步进行的
烯烃与溴在不同介质中进行反应
CH
2
=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 BrCH
2
CH
2
OH
CH
2
=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BrCH
2
CH
2
Cl + BrCH
2
CH
2
OH
CH
2
=CH
2
+Br
2
BrCH
2
CH
2
Br + BrCH
2
CH
2
OCH
3
H
2
O
H
2
O, Cl
-
CH
3
OH
反应速率相同,但产物的比率不同,且均有
BrCH
2
CH
2
Br生成 ? 反应第一步为 Br
+
与
CH
2
=CH
2
的加成,第二步是体系中各种负离子
进行加成。
CH
2
CH
2
+ Br
2
H
2
O
NaCl
BrCH
2
CH
2
Br
BrCH
2
CH
2
Cl
BrCH
2
CH
2
OH
CH
2
CH
2
+ NaCl
不反应
H
2
O
CC
CH
3
H
CH
3
H
+ Br
2
CH
3
BrH
HBr
CH
3
CH
3
Br H
H Br
CH
3
CH
3
H Br
H Br
CH
3
meso
< 1%
> 99%
?烯烃与卤素的加成反应是反式加成
CC
H
CH
3
CH
3
H
+ Br
2
CH
3
H Br
H Br
CH
3
H
CH
3
Br
Br
H
CH
3
Br
2
+
Br
Br
CHCl
3
80%
CHCl
3
Cl
2
Cl
Cl
+
73%
结
结
论
论
z反应是亲电加成反应
z反应是分二步进行的
z立体化学上表现为反式加成
CC
CH
3
H
CH
3
H
+ Br Br
δ
+
δ
?
慢
CC
H
CH
3
CH
3
H
Br
CC
H
CH
3
CH
3
H
Br
环溴 离子
快
CH
3
H
Br
Br
H
CH
3
H
CH
3
Br
Br
CH
3
H
Br
?
反
应
机
理
反应特点
Br
2
, Cl
2
对烯烃的加成主要为环碳正
离子过渡态的反式加成
碘加成一般不发生,但 ICl, IBr可与
烯键发生定量加成反应
反应活性: F
2
>Cl
2
> Br
2
> I
2
2.与氢卤酸加成
CC
HX
CCH X
反应机理
--分步进行的离子型反应
CC
H
R
3
R
1
R
2
R
4
CC
R
1
R
3
R
4
H
R
2
X
X
+
CC
H
R
3
R
1
R
2
R
4
X
+ R
2
C
X
CR
2
H
CH
3
CH
2
CH CH
2
+ HBr
(CH
3
)
2
CCH
2
CH
Br
CH
3
CH
2
CH
3
+ HCl
C
Cl
CH
3
CH
3
CH
3
80%
100%
HOAc
HOAc
烯烃的反应活性
(CH
3
)
2
CCH
2
CH
3
CH CHCH
3
CH
3
CH CH
2
CH
2
CH
2
>
>
>
反应活性:HI > HBr > HCl
?反应有立体选择性
H
3
C CH
3
HBr
CH
3
Br
H
CH
3
?反应有区域选择性
RCH CH
2
R
2
CCH
2
R
2
CCRH
HX
RCH CH
2
X H
R
2
CCH
2
X H
RCH CH
2
H X
R
2
CCRH
X H
R
2
CCH
2
H X
R
2
C CRH
H X
+
+
+
主要产物
Markovnikow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等不对称试剂
进行亲电加成时,氢原子加到含氢
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卤原子加到
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H
3
C)
2
CCH
2
+
HCl
(H
3
C)
2
CCH
3
Cl
Markovnikov规则的这种加成位置
(加成取向)的选择性,即不对称
烯烃与不对称试剂进行亲电加成的
位置与生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
定性有关。碳正离子中间体越稳定,
则相应的过渡态所需要的活化能越
低、越容易发生。
H
3
CC
CH
2
CH
3
HCl
H
3
CCCH
3
CH
3
+
H
3
C
CH
CH
2
CH
3
(I) (II)
电荷越分散,体系越稳定。
CCH
2
H
3
C
H
3
CICl
H
3
CCCH
2
CH
3
Cl I
SP
3
SP
2
H
3
CCCH
2
CH
3
I
H
3
CCCH
2
CH
3
I
>
Markovnikov 规则更确切的概述∶
当不对称烯烃与极性试剂加成时,
试剂中的正离子(或带有部分正电
荷的部分)加到带有部分负电荷的
双键碳原子上;试剂中的负离子
(或带有部分负电荷的部分)加到
带有部分正电荷的双键碳原子上。
双键碳上与吸电子基相连时∶
-CF
3
, -CN, -COOH, NO
2
(产物以反马氏规则为主。
ZCHCH
2
E
+
ZCHCH
2
E
+ ZCHCH
2
E
(I) (II)
不遵从马氏规则的实例
F
3
CCH CH
2
+ HCl
F
3
CCH
2
CH
2
Cl
F
3
C
是强的-I 基团
H
CCH
2
HX
C
F
F
F
X
F
3
C
H
2
C CH
2
CF
3
CH
2
CH
2
X
电子效应∶
?给电基∶增加双键碳上电子云密度—有利
于亲电加成反应
吸电基∶降低双键碳上电子云密度—不利
于亲电加成反应
z 双键碳上与 O, X, N 等带孤对电子的原子或基
团相连时,如 OH, OR,O COR, NH2, NHR,
NR2, NHCOR等,加成产物仍符合 Markovnikov
规则产物以马氏规则为主。
ClHC CH
2
HCl
Cl
2
HC CH
3
n-C
3
H
7
CCH
HBr
n-C
3
H
7
C
CH
2
Br
HBr
n-C
3
H
7
CCH
3
Br
Br
H
3
CO CH CH
2
HCl
0℃
H
3
CO CH CH
3
Cl
原因∶p-π共轭
H
CCH
2
X
XCHCH
2
XCH
2
CH
2
电子效应∶+ C > -I
可能发生 重排反应
CCH
CH
3
CH
3
H
3
H
2
HCl
CCH
CH
3
CH
3
H
3
H
3
Cl
C
H
C
CH
3
CH
3
H
3
CCH
3
Cl
C
H
C
CH
3
H
3
CCH
3
CH
3
Cl
C
H
C
CH
3
H
3
CCH
3
CH
3
Cl
17%
83%
分子内原子间成键顺序发生改变的反应
--亦称分子重排
3.与硫酸的加成
--不对称烯烃与浓硫酸的加成,符合马氏规则
CC
H OSO
2
OH+
H C C OSO
2
OH
H
HC
C
O SO
2
OH + H
2
O
Heat
H C C
+ HOSO
2
OH
OH
CH
3
CH CH
2
+ HOSO
2
OH
(CH
3
)
2
CHOSO
2
OH
CH
3
CH CH
2
H OSO
2
OH
Slow
+
CH
3
CH CH
2
-
OSO
2
OH+
H
The mechanism:
Step 1:
Step 2:
CH
3
CH CH
3
+
-
OSO
2
OH
Fast
CH
3
CH CH
3
OSO
2
OH
CH
3
CH CH
2
CH
3
CHCH
3
1. H
2
SO
4
2.H
2
O / Heat
OH
1. H
2
SO
4
2.H
2
O / Heat
CH
2
=CH
2
CH
3
CH
2
OH
CH
2
CH
2
+ H
2
SO
4
(98%)
CH
3
CH
2
OH + H
2
SO
4
CH
3
CH CH
2
+ H
2
SO
4
(80%)
(CH
3
)
2
CHOH + H
2
SO
4
(CH
3
)
2
CCH
2
+ H
2
SO
4
(50%)
(CH
3
)
3
COH + H
2
SO
4
CH
3
CH
2
OSO
3
H
H
2
O
(CH
3
)
2
CHOSO
3
H
H
2
O
(CH
3
)
3
COSO
3
H
H
2
O
4.与水加成
CC
H OH+
H C C OH
H
醇
直接水合法
CC
H
3
C
H
3
C
H
CH
3
50% H
2
SO
4
-H
2
O
CH
2
CH
3
OH
CCH
CH
3
H
3
C
H
CH
3
OH
80%
90%
CH
3
CH CH
2
CH
3
CHCH
3
OH
H
2
O
H
+
CH
3
CH CH
2
H O
Slow
+
CH
3
CH CH
2
HOH+
H
Step 1:
H
H
Hydronium
ion
sec-propyl
cation
Step 2 :
CH
3
CH CH
3
+
Fast
CH
3
CH CH
3
HOH
H
3
CC
H
CH
3
H O H
sec-propyloxonium ion
Step 3 :
O
H
H
O
H
H
+ O
H
H
Fast
CH
3
CH CH
3
OH
+ H
Relative rate of acid-catalyzed hydration
CH
2
=CH
2
< CH
3
CH=CH
2
< (CH
3
)
2
C=CH
2
1.0 1.6×10
6
2.5 ×10
11
5.加次卤酸
CC + HOX
反式加成为主
CC
X
OH
X
2
+ H
2
O
HOX
δ
+
δ
?
(CH
3
)
2
CCH
2
Br
2
H
2
O
(CH
3
)
2
CCH
2
Br
OH
反应机理
CH
3
CH CH
2 CH
3
CH CH
2
X
H
2
O
CH
3
CH CH
2
X
O
X X
CH
3
CH CH
2
X
H
H
X
?
CH
3
CH CH
2
X
OH
Cl
2
+
Cl
OH
H
2
O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
烯烃的自由基加成
CH
3
CH CH
2
+ HBr
过氧化物
或 hv
过氧化物效应
CH
3
CH
2
CH
2
Br
反应机理
COPh
O
COHPh
O
+ HBr
+ Br
CH
3
CH CH
2
+ Br
CH
3
CH CH
2
Br
CH
3
CH CH
2
Br
+ HBr
H
+ Br
CH
3
CHCH
2
Br
z除 HBr 外, HF、 HCl 和 HI 与
烯烃的加成均不存在过氧化物效应。
z 除烯烃外,炔烃与 HBr的加成也
存在过氧化物效应 。
烯烃的氧化
1. 被高锰酸钾氧化
2. 被过氧酸氧化
3. 臭氧化反应
1.被高锰酸钾氧化
CC
KMnO
4
/ H
+
稀, 冷
CC
HO
OH
或热, 浓KMnO
4
C O CO
+
KMnO
4
顺式邻二醇
在低温(-5°C)下反应
Mn
O
O
O
-
K
+
O
Mn
O
O
O
-
K
+
O
H
2
O
H
2
O
H
H
OH OH
+ MnO
3
MnO
2
+ MnO
4
-
H
H
顺式加成
CH
3
CH
2
CH=CH
2
KMnO
4
,H
2
O, OH
-
CH
3
CH
2
COOH + HCOOH
CO
2
+ H
2
O
CH
3
CH
2
CH CH
2
(2) H
+
(1) KMnO
4
(热, 浓)
CH
3
CH
2
CHO
CH
2
O
+
KMnO
4
KMnO
4
CH
3
CH
2
CO
2
H
H
2
CO
3
CO
2
+ H
2
O
2.被过氧酸氧化
CC
+
R C OOH
O
CC
O
+ RCOOH
环氧化合物
过氧酸
反应特点:
?顺式加成,构型保持
CC
H
3
C
H
CH
3
H
+
CH
3
C O OH
O
CC
H
3
C
H
CH
3
H
O
+ CH
3
COOH
CC
H
H
3
C
CH
3
H
+
CH
3
C O OH
O
CC
H
H
3
C
CH
3
H
O
+ CH
3
COOH
环氧乙烷的生成
Ag
CH2=CH2 + O2
250°C
环氧乙烷是非常有用的合成中间体
特性:顺式加成;反应体系有水时,可开
环生成羟基酯,羟基酯再水解可得反式的
邻二醇。
H
2
CCH
2
O
3.臭氧化反应
CC
HR'
R
R'
O
3
C
R''
R'
C
H
R
OO
O
臭氧化
分解
H
2
O / Zn
C
H
R
O C
R''
R'
O+
臭氧解反应
C C
O
OO
+ H
2
O
C O
C
O
+ H
2
O
2
+
Two carbonyl compound Hydrogen
Peroxide
Zn
硼氢化反应
1. 硼氢化反应
2. 烷基硼的氧化反应
3. 烷基硼的还原反应
1.
硼氢化反应
2BH
3
B
2
H
6
H
B
H
H
H
B
H
H
3RCH CH
2
+ B
2
H
6
(RCH
2
CH
2
)
3
B
甲硼烷
乙硼烷
H
H
H
CH
3
H
B
H
H
H
CH
3
H
B
δ
?
δ
+
δ
+
B H
H
H
CH
3
H
B
H
H
H
H
3
CH
硼氢化反应的特点
?顺式加成
?硼总是从空间位阻小的方向进攻
?无重排
?反应温和,产率高
2.烷基硼的氧化反应
3RCH CH
2
+ B
2
H
6
3RCH
2
CH
2
OH
+ B(OH)
3
(RCH
2
CH
2
)
3
B
(RCH
2
CH
2
)
3
B
H
2
O
2
OH
CH
3
CH CH
2
(1) B
2
H
6
(2) H
2
O
2
/ OH
?
CH
3
CH
2
CH
2
OH
CH
3
CH CHCH
2
CH
3
(1) B
2
H
6
CH
3
CH CH
2
CH
2
CH
3
CH
3
CH
2
CHCH
2
CH
3
OH
OH
+
(2) H
2
O
2
/ OH
?
3.烷基硼的还原反应
B
H
R
R
H
3
CH
RCO
2
H
H
H
H
3
CH
催化氢化
CH
3
CH
3
+ H
2
1 atm , HOAc
CH
3
H H
CH
3
CH
3
H
H
3
C
H
+
Pt
催化氢化机理
H
H
CC
HH
H
2
CC
H
C
CH
CC
H
H
+
催化剂
常用催化剂
Pt , Pd , Rh, Pd / C, Pd / BaSO
4
Raney Ni
Ni + NaAlO
2
+ H
2
Ni Al
NaOH
氢化反应特点∶
顺式加成产物为主
H
3
CCH
3
H
2
, Pt
0.1 MPa, HAc
H
CH
3
H
CH
3
CH
3
H
H
CH
3
+
86%
14%
相对氢化速率∶位阻小,吸附易,氢化快
CH
2
=CH
2
> RCH=CH
2
> R2C=CH
2
>
R
2
C=CHR > R
2
C=CR
2
定量反应:可以通过消耗H
2
的量来计算分
子中含有几个双键。
反应可逆: 加氢/脱氢
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
--在适当条件下,含双键、叁键或者含2
个及多个官能团的化合物,发生2分子、
3分子或多分子的结合而形成一个分子。
2 (CH
3
)
2
C= CH
2
65% H
2
SO
4
H
2
C CCH
2
CCH
3
CH
3
CH
3
CH
3
H
3
CC
CH
3
CHC CH
3
CH
3
CH
3
+
(CH
3
)
2
C= CH
2
HOSO
2
OH
-
OSO
2
OH
C
3
HC
H
3
C
CH
3
+
Hydrogen
sulfate ion
tert - Butyl
cation
C
3
HC
H
3
C
CH
3
(CH
3
)
2
C= CH
2
H
3
CC
CH
3
CH
3
H
2
CC
CH
3
CH
3
H
2
CC
CH
3
H
2
C
(H
3
C)
3
C
H
-
OSO
2
OH+
H
3
CC
CH
3
CH
3
H
2
CC
CH
2
CH
3
+ HOSO
2
OH
-
OSO
2
OH
H
CC
CH
3
CH
3
(H
3
C)
3
C
+ + HOSO
2
OH
H
(CH
3
)
3
CCH= C
CH
3
CH
3
烯烃的α?卤化
α?碳原子——与官能团相连的碳原子
CH
2
CHCH
2
CH
2
CH
3
α β γ
CH
2
CHCH
3
+ Cl
2
500 ~ 600℃
CH
2
CHCH
2
Cl
反应机理
Cl
2
高温
2Cl
CH
2
CHCH
3
+ Cl CH
2
CHCH
2
CH
2
CH CH
2
5.5 烯烃的制备
烯烃的制备
1. 由醇脱水制备
2. 由卤代烃脱卤化氢制备
1.醇脱水
(CH
3
)
2
CCH
3
OH
20% H
2
SO
4
85 ℃
(CH
3
)
2
CCH
2
CH
3
CH
2
C
CH
3
CH
3
OH
46% H
2
SO
4
90 ℃
CH
3
CH C(CH
3
)
2
CH
3
CH
2
C
CH
3
CH
2
84%
16%
+
Zaitsev规律
z当一个消除反应可能生成不同
的烯烃异构体时,总是倾向与生
成取代基较多的烯烃为主要产物。
62% H
2
SO
4
95 ℃
CH
3
CH
2
CH CH
2
CH
3
OH
CC
H
CH
2
CH
3
CH
3
H
CC
H
CH
2
CH
3
H
CH
3
75%
25%
CH
3
CH
2
CH CH
2
CH
3
OH
H
+
CH
3
CH
2
CH CH
2
CH
3
OH
2
H
2
O
CH
3
CH
2
CH CH
2
CH
3
H
H
CH
3
H
CH
2
CH
3
H
H
CH
3
CH
3
CH
2
H
较稳定
较不稳定
2.卤代烃脱卤化氢
CH
3
CH
2
CH
Br
CH
3
KOH / EtOH
CH
3
CH CHCH
3
CH
3
CH
2
CH CH
2
81%
19%
+
主要产物为碳碳双键上烃基最多的烯烃
CH
3
HPh
Br H
Ph
CH
3
H
Ph
HPh
Br
OH
-
C
C
Ph
CH
3
H
Ph
作业
3.5 3.10 3.11 7.13
P
85
5, 6,
P
54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