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张使燧,,中国教学论史纲, 湖南教
育出版社 1999
2,田本娜:, 外国教育思想史, 人民
教育出版社 1994、
3,汪霞:, 国外中小学课程演进, 山东
教育出版社 1998
4,李定开 谭佛佑主编:, 中国教育史,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0
5,王天一等:, 外国教育史, 上, 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学习目标
1,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2,能对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发展变化做出适当
的评价
精品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课程的沿革
( 一 ) 古代
1,先秦
商代:祭祀, 军事, 乐舞, 文字
西周:, 六艺,
孔子:, 六经,
2,汉唐
汉:董仲舒主张, 六经,
汉武帝专置, 五经, 博士
魏晋南北朝:颜之推, 五经, 百家群书 杂艺, 农
事等方面的课程 。 此外, 还有宗教和教育课程, 主要是
佛教与道教 。
隋唐:, 五经,
3,宋, 明, 清
,四书,, 五经,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出现经、功
、礼、乐、政治、天文、地理、农业、水利、矿冶、
工程、军事等课程。这些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工农
业生产方面的课程突破了, 四书,,五经,,并分科
设置,是近代学校的分科课程设置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 教会学校开设宗教, 数学, 物理, 化学,
世界史地, 逻辑学, 政治经济学, 近代实用技术 。
1904年, 奏定学堂章程, 即, 癸卯学制,
包括:小学堂课程, 高等小学堂课程, 中学堂课程 。
包括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物理, 化学, 历史, 地
理, 体操和图画 。
辛亥革命后的课程改革 1913年
1922年的课程改革
1922-1948年的课程改革
(二)近代
精品课程
1,计划经济下的课程 ( 1949-1985 )
2、市场经济下的课程(1986-今)
(三)现代
二、西方课程的沿革
(一 ) 古代
1,古希腊古罗马的课程
古希腊前期的学校体育和美术, 音乐
体育:跳跃 跑步 铁饼 标枪 角力
美育:舞蹈 合唱 器乐 文学
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 七艺,
,三艺,,文法, 修辞, 逻辑
,四艺,,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2,欧洲中世纪课程
拉丁语, 教堂歌曲,, 七艺,
文艺复兴时:拉丁文, 希腊文, 重, 三艺,, 轻, 四
艺,
3、西方古代课程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引入课程
2,数学进入课程
3,新人类学科的出现
( 1) 现代母语与外国语
( 2) 公民科
( 3) 历史
( 4) 地理
4,体育学科的充实
5,劳动课程的确立
6,艺术学科的复兴
7,课外活动的确立
(二)近代
1,20世纪前半叶的课程与改革
( 1) 学科教育
( 2) 广域课程
2,20世纪后半叶的课程改革
( 1) 学问中心课程
( 2) 人文主义课程
(三)现代
精品课程
第二节 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
1.教学目标 培养, 士,,君子,
古代
2,教学原则
( 1) 因材施教
( 2) 启发诱导
( 3) 循序渐进
( 4) 温故知新
( 5) 博文约礼
( 6) 知行结合
精品课程
3.学方法
( 1) 学 —— 博学
( 2) 问 —— 审问
( 3) 思 —— 慎思
( 4) 辩 —— 明辩
( 5) 习 —— 切入
( 6) 行 —— 笃行
精品课程
4,教学组织形式
( 1) 个别教学
( 2) 群体教学 ( 并非班级上课 ) 自创于汉代
太学 。 宋代王安石发展为, 三舍法,
5、教学评价(内容)
精品课程
(二)近代
1.教学原则 自动 动机 类化 兴趣 个性适应 社
会化
2.教学方法
赫尔巴特的, 五段教学法
杜威等人教学法:五部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 强调观
察, 实验等直观方法, 以及程序操作法, 综合观察, 作业,
讲座等 。 但强调诵读经典的方法仍存 。
3.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评价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评价
(二)现代
精品课程
二、西方教学的沿革
(一)古代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
4、教学评价
(二)近代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评价
(三)现代
1,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