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轨迹第三讲经济学讨论的核心问题
不同国家之间为什么会产生收入差距?为什么某些国家发展得比另一些国家要早一些?
是什么因素阻碍某些国家进入现代经济增长?
穷国为何如此贫穷?富国为何如此富足?对这个问题尚未有新的解释。(保罗 ·萨缪尔森,
1976)
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一个浪潮中迅速衰落,出现趋异
( divergence)?妨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二个浪潮中迅速崛起,出现趋同
( convergence)?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一 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纪录与评价
(公元 0- 2000年)
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周期
经济发展准备期或准备成长期;
经济发展迅速期或迅速成长期;
经济发展强盛期或鼎盛期;
相对发展缓慢期;
国力衰落期。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公元 0年至 1800年:中国既是世界人口大国,
又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国家。
1800- 1950年:中国经济迅速衰落的时期,
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1950- 2050年:中国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
再次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1.中国人口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
倒 U字型曲线主要国家占世界人口总数比重( 0- 1998年)
0 100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西欧 10.
7
9.5 13.1 13.3 13.5 12.8 14.8 14.6 12.1 9.2 6.6
英国 0.3 0.7 0.9 1.1 1.4 2.0 2.5 2.5 2.0 1.4 1.0
法国 2.2 2.4 3.4 3.3 3.6 3.0 3.0 2.3 1.7 1.3 1.0
德国 1.3 1.3 2.7 2.9 2.5 2.4 3.1 3.6 2.7 2.0 1.4
美国 0.3 0.5 0.5 0.3 0.2 1.0 3.2 5.4 6.0 5.5 4.6
前苏联 1.7 2.6 3.9 3.7 4.4 5.3 7.0 8,7 7.1 6.4 4.9
日本 1.3 2.8 3.5 3.3 4.5 3.0 2.7 2.9 3.3 2.8 2.1
中国 25.
8
22.0 23.5 28.8 22.9 36.6 28.2 24.4 21.7 22.5 21.0
印度 32.
5
28.0 25.1 24.3 27.3 20.1 19.9 17.0 14.2 14.8 16.5
亚洲 74.
2
65.4 61.3 64.8 62.1 65.3 57.5 51.7 51.4 54.7 57.4
拉丁美洲
2.4 4.2 4.0 1.5 2.0 2.0 3.1 4.5 6.6 7.9 8.6
非洲 7.1 12.3 10.5 9.9 10.1 7.1 7.1 7.0 9.0 9.9 12.9
世界 100
.
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比重的变化:
U字型曲线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 GDP中的比重
( 0— 1998年)
在全球 G D P 中的比重 ( 0 - 1 9 9 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1
2
0
2
0
0
2
8
0
3
6
0
4
4
0
5
2
0
6
0
0
6
8
0
7
6
0
8
4
0
9
2
0
1
0
0
0
1
0
8
0
1
1
6
0
1
2
4
0
1
3
2
0
1
4
0
0
1
4
8
0
1
5
6
0
1
6
4
0
1
7
2
0
1
8
0
0
1
8
7
0
1
9
5
0
1
9
9
8
西欧美国日本中国主要国家占世界 GDP总量比重(公元 0- 1998年)
0 100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西欧 10.8 8.7 17.9 19.9 22.5 23.6 33.6 33.5 26.3 25.7 20.6
英国 1.1 1.8 2.9 5.2 9.1 8.3 6.5 4.2 3.3
法国 4.4 4.7 5.7 5.5 6.5 5.3 4.1 4.3 3.4
德国 3.3 3.8 3.6 3.8 6.5 8.8 5.0 5.9 4.3
美国 0.3 0.2 0.1 1.8 8.9 19.1 27.3 22.0 21.9
前苏联 1.5 2.4 3.4 3.5 4.4 5.4 7.6 8.6 9.6 9.4 3.4
日本 1.2 2.7 3.1 2.9 4.1 3.0 2.3 2.6 3.0 7.7 7.7
中国 26.2 22.7 25.0 29.2 22.3 32.9 17.2 8.9 4.5 4.6 11.5
印度 32.9 28.9 24.5 22.6 24.4 16.0 12.2 7.6 4.2 3.1 5.0
亚洲 75.1 67.6 62.1 62.9 57.6 56.2 36.0 21.9 15.5 16.4 29.5
拉丁美洲 2.2 3.9 2.9 1.1 1.7 2.0 2.5 4.5 7.9 8.7 8.8
非洲 6.8 11.8 7.4 6.7 6.6 4.5 3.6 2.7 3.6 3.3 3.1
世界 100.0 100.0 100.
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3.中国人均收入相对世界平均水平变化:倒 U字型曲线中国与西欧、世界人均G D P 相对差距
0
5
10
15
1700年 1820年 1870年 1913年 1950年 1973年 1978年 1998年
(倍,中国=1

世界西欧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均 GDP比较
(公元 0— 1998年),( 1990年国际美元,PPP)
0年 100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年 1978年 1998年人均
GDP
中国 450 450 600 600 600 600 530 552 439 839 979 3117
日本 400 425 500 520 570 669 737 1387 1926 11439 12581 20413
美国 400 400 527 1257 2445 5301 9561 16689 18373 27331
西欧 450 400 774 894 1024 1232 1974 3473 4594 11,534 12674 17921
世界 444 435 565 593 615 667 867 1510 2114 4104 4382 5709
人均
GDP
比较中国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日本 0.89 0.94 0.83 0.97 0.95 1.12 1.39 2.51 4.38 13.63 12.58 6.55
美国 0.67 0.67 0.88 2.10 4.61 9.60 21.8 19.89 18.77 8.77
西欧 1 0.89 1.29 1.49 1.71 2.05 3.72 6.29 10.46 13.74 12.95 5.75
世界 0.99 0.97 0.94 0.99 1.03 1.11 1.64 2.74 4.82 4.89 4.48 1.83
4.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变化:
从封闭社会到全面开放社会中国出口额占世界比重
0
2
4
6
1870 1913 1929 1950 1973 1992 2000
(%)
中国商品出口额以及占世界总额比重年份 中国出口额 世界出口额 中国占世界比重 (%)
1870 1398 56247 2.49
1913 4197 236330 1.78
1929 6262 334408 1.87
1950 6339 375765 1.69
1973 11679 1797199 0.65
1992 84940 3798619 2.24
2000 249130 6290300 3.96
二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阶段:
从趋异到趋同中国经济发展历史阶段( 1700- 2050年)
经济发展阶段 中国占世界 GDP总量比重中国人均 GDP增长特点中国人口增长特点 中国占世界贸易总量比重经济趋异时代传统农业停滞时期(
1700-1820年)
居世界首位 人均 GDP增长率为
0.0%,经济趋异人口较高增长率,
0.85%,高于欧洲(
0.46%)
传统农业解体时期(
1820-1950年)
迅速衰落期,由
32.9%下降至为
4.5%
人均 GDP增长率为
0.0%,经济大趋异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增长率,0.30%
比重低且下降经济趋同时代现代经济增长初期(
1950-1978年)
占世界比重仍处在历史最低点,持平期,变化不大人均 GDP增长率为
2.34%,经济趋异高生育率,高增长率
2.06%
比重降至历史低点,不足 1%
经济起飞期 1( 1978-
2000年)
迅速上升期,由
5.0%上升为 11%以上人均 GDP增长率为
6.04%,经济大趋同较低生育率,较低增长率,1.45%
迅速上升,达到 4

经济起飞期 2( 2000-
2020年)
迅速上升期,达到
20%
人均 GDP增长率为
4.50%,经济大趋同低生育率,低增长率
,低于 1%
迅速上升,达到
10%
经济强盛期( 2020-
2050年)
居世界首位,且持续上升期稳定增长,继续趋同 人口零增长,总人口居世界第二位居世界第二位三 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历史背景为什么我们要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史
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必须要有长远的历史的视角来观察、比较。中国的发展历史在许多方面都是独特的(麦迪逊,1998)。
研究世界历史必须要研究中国历史,因为中国是最古老,人口最多,文明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大国。
研究中国历史也必须研究世界历史,因为中国在世界历史曾持续上千年的辉煌,也曾经历上百年的衰落,它正在重新迅速崛起,也将重新影响并塑造世界。
1.资本主义革命
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世界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
美国独立战争( 1775)
法国大革命( 1789)
意大利革命( 1859)
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1)
日本眀治维新( 1868)
农业革命
开辟新土地
欧洲的新作物 (例如,马铃薯 )
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贸易 (例如,棉花 )
肥料的投入被视为农业发展的“能量投入”
大约一半的能源被投入到农业中。
科学革命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1543)
伽利略自由落体、望远镜
牛顿经典力学
技术革命
纺织飞梭( 1733)
珍妮纺织机( 1764)
瓦特蒸气机( 1769)
三轮蒸气车( 1769)
蒸气轮船( 1807)
蒸气机车( 1814)
焦煤炼铁术( 18世纪 30年代)
熔铁炉( 18世纪 60年代)
促进创新的因素
人口因素
预期寿命
营养
风险承担( Risk bearing)
资源和能源的可获性
科学与技术
宗教和价值观
制度和产权
对创新接受与否 (也是在政治方面的接受 )
战争
对于创新和新信息的开放性 (cited by Mokyr)
能源革命需要能源的领域,
农业
交通
食品配制
布料生产
照明
采矿,材料转化
由于森林的破坏,英国在 16和 17世纪能源的使用转向了煤 。
石油,电力,19世纪末的内燃机马克思论交通革命
,工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尤其使社会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即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成为必要。 …… 工场手工业时期遗留下来的交通运输工具,很快又成为具有狂热的生产速度和巨大的生产规模,经常把大量资本和工人由一个生产领域投入另一个生产领域,并具有新建立的世界市场联系的大工业所不能忍受的桎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8卷,第 421页中国的资本主义革命其性质大大的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革命
它不是“内生发动”的革命,而是“外生发动”的革命,即在外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挑战和入侵,
孙中山等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对外部挑战的
“被动响应”。
它不是在资本主义因素或生产力比较发达条件下的
“自然结果”,而是在传统社会因素或生产力居主导地位情况下的“人为结果”。
它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仅仅限于少数城市地区,
并没有影响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村社会。
它还没有产生相应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技术革命、能源革命和交通革命。
2.世界现代经济增长轨迹
( 1820-1992年)
世界现代经济增长历史三大特征
( 1820— )
世界经济增长特别迅速
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世界经济增长并不稳定
——安格斯,麦迪森(中文版,1997)
世界经济增长率,1500-1992
1500-1820 1820-1992
世界人口 0.29 0.95
人均 GDP 0.04 1.21
世界 GDP 0.33 2.17
世界出口 n.a,3.73
世界各地区增长倍数( 1820- 1992年)
人口 人均 GDP GDP
西欧 3 13 40
西欧衍生国 27 17 464
南欧 4 10 38
东欧 5 6 29
拉美 23 7 161
亚洲及大洋洲 4 6 25
非洲 9 3 26
世界 5 8 40
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世界经济发展阶段
1820-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及强权政治,
世界人均 GDP增长率为 0.6%
1870-1913年,1.3%,相对和平和繁荣的黄金时代( Golden Age)
1913-1950年,0.9%,欧洲内战,经济大萧条时代
1950-1973年,2.9%,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冷战与三个世界
1973-1992年,1.2%,盛衰无常时代
1993 –99年,2.5%(World Bank,2001),第二次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
3.决定世界及各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 1)技术进步
( 2)物力资本的积累
( 3)人力资本的积累,即人的技能、教育、组织能力的改进
( 4)单个国家经济通过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投资、
知识分子和企业家相互作用更加密切地走向一体化
还有 3个其他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规模经济、结构变革和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或丰富。
——麦迪森(中文版,1997)
现代化的模式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
先行国与后行国
先进国与落后国。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
技术领导者( leaders)
潜在领导者( potential leaders)
积极采纳者( dynamic adopters)
边缘化者( marginalized)。
( UNDP,2001)
所谓落后与先进是指国家之间的相对落后与先进状况。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各国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相互发展的过程。形象地讲,就是持久的、公开的、竞争的马拉松比赛,
但也是不公平竞争的比赛,它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模式。
过去二百多年的历史主线仍然是各大国兴衰竞争的历史。
四 中国是如何从强盛走向衰落中国曾遥遥领先于西方上千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她人口众多,地域辽阔,
历史悠久,文化辉煌 。 在过去 2000多年时间,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令人惊异地保持了她的历史与文明的连续性 。 反映中华民族这一历史与文明的连续性,是在今天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广大的国土上,十几亿人民仍在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化,同一种传统和习惯,尽管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文体 ——方言和风俗 。 汉语源远流长,分布广泛,
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克服了语言的障碍,成为中国历史上促进国家统一的最有利因素 。
——,胡鞍钢集》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早熟国家
7世纪以后的 600多年间是中国的唐朝和宋朝。当时的中华民族正处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颠峰,她不仅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取得了重大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中国的发展最为早熟,发达的农业文明、人口增长、
朝代更迭,自然环境却受到破坏。(《国富国穷》)
狄德罗盛赞“中华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中国历代农业产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发展变化(战国中晚期至清中叶)
朝代 耕地面积
(亿市亩
)
粮食种植面积 (
亿市亩 )
人口
(亿人 )
人均粮食种植面积 (市亩 )
粮食亩产
(市斤 )
每人占有原粮数
(市斤 )
每人占有成品粮
(市斤 )
每一劳动力的成品粮食生产率 (市斤 )
战国中晚期
0.9 0.846 0.2 4.23 216 914 563 2027
西汉末 2.38 2.24 0.595 3.76 264 993 597 2151
唐 2.11 1.99 0.529 3.76 334 1256 665 2396
宋 4.15 3.9 1.04 3.75 309 1159 605 2179
明 4.65 4.2 1.3 3.23 346 1118 626 2255
清中叶 7.27 6.18 3.61 1.71 367 628 350 1260
以农业经济为主:
中国 GDP结构变化( 1880-1936年)
1880年代 1914/18 1931/36 1933
农业 67.1 66.0 62.9 65.0
工业 7.1 16.1 18.9 17.2
矿产、制造业 5.3 9.4 11.6 10.4
建筑业 0.9 1.1 1.6 1.2
交通业 0.9 5.6 5.7 5.6
服务业 26.0 17.9 18.2 17.7
贸易 6.6 9.2 9.3 9.4
金融 2.2 0.7 1.0 0.7
房地产 4.9 3.7 3.6 3.6
政府服务 4.9 3.1 3.1 2.8
其他服务 7.2 1.2 1.2 1.2
经济发展中心的不断移动: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 年代口状况区 域西汉 (2年 ) 唐 (752年 ) 南宋 (1210年 ) 明 (1491年 ) 清 (1850年 )
总人口 (
千人 ),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公里 )
占全国总人口( %

总人口(
千人),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人口( %

总人口(
千人),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人口( %

总人口(
千人),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人口( %

总人口(
千人),
人口密度
(人 /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人口( %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之河南、河北、
山西、山东、陕西等省)
38256
42.8
65.95 28898
32.3
48.1 47541
53.2
43.95 21217
30.4
23.08 107347
120.1
24.6
江淮地区(包括今之江苏、安徽、浙江、
江西等省)
7871
15.2
13.57 12137
23.4
20.21 23650
45.6
21.85 39275
75.7
42.7 136308
262.9
31.24
西南地区(包括今之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4364
3.9
7.52 8081
7.1
13.45 10431
9.2
9.65 4138
3.7
4.51 56974
50.4
13.06
两湖地区(包括今之湖南、湖北等省)
1996
5
3.44 2540
6.4
4.23 6906
17.4
6.39 6562
16.5
7.13 54352
136.6
12.45
两广、福建地区(包括今之广西、广东、
福建等省)
698
1.2
1.2 2482
4.3
4.13 10243
17.8
9.47 10720
18.6
11.66 55918
97.3
12.82
东北地区(包括进之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1052
1.3
1.81 1003
1.3
1.67 3715
4.6
3.37 4350
5.4
4.71 3415
4.3
0.78
其它地区(包括今之甘肃、宁夏、青海、
内蒙、新疆、西藏等省区)
3670
0.6
6.33 4838
0.9
8.06 5685
1.1
5.26 5541
1.1
6.03 19655
3.7
4.44
全国总计(包括以上省区和台湾)
58006 100 60060 100 108178 100 91980 100 436299 100
近代世界的大城市人口( 1800-1950
年) (单位 1000人)
年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城市(国) 人口 城市(国) 人口 城市(国) 人口
1800 北京 (中国 ) 1100 伦敦 (英国 ) 861 广州 (中国 ) 800
1825 北京 (中国 ) 1350 伦敦 (英国 ) 1335 广州 (中国 ) 900
1850 伦敦 (英国 ) 2320 北京 (中国 ) 1648 巴黎 (法国 ) 1314
1875 伦敦 (英国 ) 4241 巴黎 (法国 ) 2250 纽约 (美国 ) 1900
1900 伦敦 (英国 ) 6480 纽约 (美国 ) 4242 巴黎 (法国 ) 3330
1925 纽约 (美国 ) 7774 伦敦 (英国 ) 7742 东京 (日本 ) 5300
1950 纽约 (美国 ) 12300 伦敦 (英国 ) 8860 东京 (日本 ) 7547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轨迹
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长期停滞状态,而西方国家已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
中国由强变弱、由弱变强的过程,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先下降、后上升
中国与发达国家先趋异、后趋同
GDP和人均 GDP增长率的国际比较
( 1700-2015年)
单位,%
1 7 0 0 - 1 8 2 0 1 8 2 0 - 1 9 5 2 1 9 5 2 - 1 9 7 8 1 9 7 8 - 1 9 9 5 1 9 9 5 - 2 0 1 5
GDP 增长率中国 0,85 0,22 4,40 7,49 5,55
印度 0,26 0,54 4,02 4,63 4,95
日本 0,21 1,74 7,85 3,21 1,50
欧洲 0,68 1,71 4,27 1,74
美国 2,57 3,78 3,46 2,47 2,1 1
苏联 / 俄罗斯 0,86 2,08 4,75 - 5,5 6
世界平均 0,57 1,62 4,52 2,70 3,08
人均 GDP 增长率中国 0,00 - 0,0 8 2,34 6,04 4,50
印度 0,00 0,10 1,81 2,53 3,50
日本 0,10 0,95 6,66 2,68 1,30
欧洲 0,22 1,03 3,56 1,48
美国 0,62 1,63 2,10 1,47 1,30
苏联 / 俄罗斯 0,19 1,04 3,15 - 2,3 5
世界平均 0,09 0,92 2,56 1,01 1,73
注:按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计算。
资料来源:安 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中文版,新华出版社,1 999 年。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1820-1992)
US’s Growth Rate of GDP per capita=1.0
国家 1820-1913 1913-1950 1950-1992
苏联 /俄国 -0.78 0.15 -0.74
日本 -0.83 -0.67 3.70
中国 -1.22 -1.88 1.94
印度 -1.28 -1.86 0.00
印度尼西亚 -1.09 -1.71 0.80
韩国 n.a,-1.79 3.85
台湾地区 n.a,-1.18 4.18
泰国 n.a,-1.57 2.16
菲律宾 n.a,-1.83 -0.65
巴基斯坦 -1.18 -1.89 0.27
巴西 -1.27 0.27 0.50
早期人均 GNP估计与国际比较
Bairoch,1960年 $(PPP) Maddison,1990 年国际 $
( PPP)
不同时期 1820年英国 150- 190( 1700年 ) 1756
美国 250- 290( 1710年 ) 1287
法国 170- 200( 1781- 1790年 ) 1218
印度 160( 1800年 ) 531
日本 160( 1750年 ) 704
中国 228( 1800年 ) 523
传统农业社会
讨论的核心问题:为何在工业化时代,中国丧失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机遇,大大落伍于欧洲?
欧洲是一个特例( Jared Diamond)
沿海,气候适宜地区(欧洲,中国、日本、韩国)
高人口密度(城市化,复杂的劳动分工)
1500年中国高于欧洲,1800年已经有所差距,但差距并不大。
世界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历史 (1)
伏尔泰提出了著名的“中国之谜”。
伏尔泰的评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至竟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伏尔泰,1764年)。
伏尔泰十分惊人地感叹到,早在几百年前,中国的发明,包括四大发明和天文学的研究已超过欧洲。但是他提出了一个中国之谜:既然在如此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如此先进,
为什么他们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中国既然不间断地致力于各种技艺和科学已有如此遥远的历史,为什么进步却微乎其微?
世界著名学者如何看待中国历史 (2)
亚当 ·斯密对中国作了十分有意义的分析和评论。他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最勤勉的国家。
然而,许久以来,这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态的报告,
与 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述比较,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 ·斯密分析了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三大原因:首先是停滞于农业和农业的停滞;其次是对工业和商业的轻视;第三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已到了极限。
小结:
如何从大历史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
“挑战与应战”模式通常挑战是各种各样的。挑战即可以来自外部,
也可以来自内部。应战也是有各种各样,可能是主动应战,也可能是被动应战,可能是及时应战,也可能是滞后应战;可能是创造性的应战,也可能是机械性的应战。由于应战方式的不同,有的社会成长,有的社会停滞,有的社会倒退。对于同一个社会,也因为应战方式不同,有时成长,有时停滞,
有时倒退。
——汤因比,历史研究,
中国应对现代化的挑战
第一个时期( 1840- 1950年):中国被迫响应现代化的挑战,也多次丧失发动现代化的机遇。中国受到西方现代化的公开的强大的挑战,挑战来自外部的世界工业化文明的冲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总是在发生外部挑战并遭受挫折引起内部危机的时候,才发生改革运动,被动式的对现代化挑战作出反映。当中国统治者既不能对西方现代化做出响应,
又不能对此提出中国实行现代化的方略时,就会急剧地衰落下去。这是中国成为世界最贫穷国家的根本原因。
第二个时期( 1950- 2000年):对现代化主动应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为宗旨,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发动工业化,积极推进现代经济增长,全面改造整个社会,主动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化。这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综合国力大国的根本原因。
见下表:中国对现代化的挑战与应战西方现代化第一次挑战时期(传统社会解体)
西方现代化第二次挑战时期(现代化因素引入)
现代化准备时期(发动国家工业化)
现代化主动应战时期时期 1840- 1911年 1911- 1950年 1950- 1978年 1978- 2000年国际环境 世界经济黄金时期帝国主义的瓜分两次世界大战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世界经济黄金时期冷战,中苏对立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
,后冷战,中美摩擦挑战者 资本主义的多次入侵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日本入侵美国、苏联帝国主义主要对外事件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入侵抗日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苏对峙、中美会谈主要国内政治事件 太平天国革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内两次战争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主要国内经济事件 洋务运动 中央银行( 1928年)重新获得关税权( 1929年),
取消厘金制( 1931年),
废除不平等条约( 1945年

土地改革,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制,企业承包制,建立经济特区、开发区,
对外政策 闭关自守,弱国外交 闭关自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大国外交工商政策 限制工商业,限制竞争
,国家垄断鼓励官僚资本经济,国家垄断实行国有化和集体化,消灭私人经济,国家垄断非国有化,鼓励私人经济和外资,农村工业化,鼓励竞争科技政策 蔑视科学技术 建立中央研究院 建立国家五大科研组织,
国家推动科技,强化军事科技鼓励发展民间科技贸易政策 实行海禁,限制通商口岸,高额关税,限制贸易;
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92个 )
高额关税,限制贸易 自由贸易人力资本政策 传统科举制度 废除科举制度,引入现代教育,建立大学制度发展基础教育 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文化政策 愚民政策 限制言论自由 新闻有限自由本章讨论的问题
中国如何由富国变为穷国?
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一个浪潮中迅速衰落,出现趋异
( divergence)?妨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
中国如何由穷国逐渐变为富国?为什么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第二个浪潮中迅速崛起,出现趋同?
本章参考文献
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第 2章,第 18章,
第 21章,新华出版社,2001年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源于中国”,《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1994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落日的辉煌,17 18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第一、二章
胡鞍钢:“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胡鞍钢集》,第 223- 228页。